时间:2024-01-06 17:04:04
序论:在您撰写对于家庭的看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建议
一、单亲子女的成因
单亲家庭是指至少有一个未成年子女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像我们这样偏僻的农村,这样的家庭就更多了,作为一名教师,看着这些单亲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根据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对单亲家庭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丧偶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使得父母双亲中的一方亡故而造成的家庭残缺,未成年子女由父亲或母亲一方抚养的家庭。这种类型的单亲家庭所占的比重较小。
2.离婚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父母亲双方发生感情危机而离异,最终造成家庭的残缺。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夫妻双方的矛盾日益增多,最终导致夫妻双方感情破裂而离异。据近些年的统计,世界各国的离婚率呈日益增长的态势,离婚家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大。
3.夫妻分居式的单亲家庭
主要是因为工作关系,夫妻双方经常不在一起生活,未成年子女由夫妻双方中的一方抚养的家庭。最典型的就是现在社会上最为普遍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所在的家庭就是典型的夫妻分居式家庭。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的不完善,这种家庭所占的比重也在日益增大。
以上三种类型的单亲家庭对未成年子女造成的影响,以离婚式家庭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根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成长的过程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与爱的需求等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何来更好地健康成长。
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征:自卑心理;逆反心理;补偿心理,尤其是逆反心理是单亲家庭的主要特征。
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一些建议
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认为为了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健康地成长,可以努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2.给单亲家庭孩子充分的
家庭的亲人与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的儿童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
3.满足单亲家庭孩子必须的物质要求
缺损家庭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关心儿童的生活,尽量为儿童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父母双全家庭的儿童相差不是太大。
4.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引导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缺损家庭的孩子,由于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为此,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5.在活动中培养单亲家庭孩子健全的个性
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地蛮做,便会大大阻碍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
6.培养单亲家庭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鼓励他们积极成才
缺损家庭的孩子,由于心灵受到创伤,往往心情忧郁,而家长应该设法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或某种特长。
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参考文献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
在现代家庭中,更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完事,上自个儿的班,挣自个儿的钱,喝自个儿的酒,筑自个儿的“长城”,只顾自己的玩乐,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要什么。自己看电视、喝酒、打麻将,却要求孩子认真做作业。其身不正,孩子怎么会听你的话呢?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便使用“棒打出人才,恶婆出巧女”的陈俗烂习,从而走进了教育误区。
事例一:小伟的爸爸是一位出了名的暴君,对子女管教要求子服从,孩子们不能解释,不能违抗,犯了错,便是棍棒,破骂。回到学校,在班上常出口成“脏”,攻击性较强。
事例二:小丽的父亲是一位司机,常年在外面,很少回家。母亲一人照顾四个孩子,家中的大小事总找不到人商量,肩头的担子很重,心情一直无法放松。小丽是家中的老大,看到母亲辛苦劳作,自幼就很懂事、体贴,并主动分担家事。同时养成了独立、负责的个性。
事例三:小强的父母好赌成性,赌不分白天晚上,经常请赌友在家聚赌。麻将声、出牌声常在小强的耳边萦绕,他也常到旁边观战,时间长了,他也会赌了。心想赌之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也。
事例说明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父母就扮演着教师的角色。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此,父母要处处成为孩子的表率、楷模。
二、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
由于现在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富裕了。父母百般疼爱自己的子女。不少父母整天把孩子捧着,拱着。加之隔代宠爱,便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事情都是父母做。
六年级《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让我感触最深。种树人谈到自己种树的方法是不定时去给桃花心木浇水,目的是让桃花心自己寻找水源。如果定时浇水,就会使树木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一旦停止浇水树就会死去。
育树也跟育人一样,不是不浇水,如果水浇多了,反而会溺死。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锻炼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爱得理智,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三、与孩子一同成长
中国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佼佼者。但过于急于求成,适得其反,应当与孩子多沟通,知道他(她)们需要什么,伴随他们一同成长。
1.放下“架子”
在多数家长中,觉得自己是家中的长辈,唯我是从,唯我独尊。自己说了算,不听解释。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要粗暴,问清其原因;如果错怪了孩子,不要忘记说声“对不起”;如果孩子在做作业,千万不要影响他学习;凡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不要去包办代替;如果你与孩子谈话,不要忘记弯下腰与他平等商量;如果你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不要忘记把“补偿心”换成“平常心”。父母与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多鼓励,少批评
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一定行,当做某事没有做好时,不能打击、训斥。要给孩子打气,用一些激励的话去鼓励他,使他找回自信和勇气,如果孩子有点滴进步,说一声:“孩子,你真棒!”
四、与孩子做朋友
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师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和表扬。全面关心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换位思考孩子的立场,以真心换真心。让家庭充满幸福,充满和谐。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家长不能随心所欲,一意孤行,而必须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要求和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家长,就是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善于发现和把握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规律,学会研究和掌握孩子生理及心理诸方面的表现及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才能使孩子在多事之秋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1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与重视,使孩子每天吃的舒心、穿的开心
有的家长看到我的这种想法可能要质疑:这不是在惯孩子,害孩子吗?其实并不然,目前,基本是一家一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后思想上会发生巨大转变,再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穿着上就会有新的要求,要求穿一些现在时尚的名牌。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做父母的不能一言堂,坚决不买。这样会使孩子很有挫败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更有甚者可能从此就和你站在了对立面上,你越让他往东、他就偏会往西;可是有的家长就会犯难了,如果答应孩子的要求,经济条件好的还好说,可经济条件差一点的就感觉不那么轻松了。不要着急,我这里有一个既不用多花钱,又能满足孩子要求的好办法。一般名牌服装都会有不定期的打折优惠活动,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长就要引起注意了,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多逛逛街,特别是到孩子所说的名牌商店里逛逛,掌握第一手信息,孩子喜欢什么衣服、缺什么衣服做到心中有数。只要遇到打折的机会就可以买下,或者反季节购买。我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用买普通衣服的钱让自己的女儿得到了满足。这样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也就淡化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光解决了穿的问题还不行,做父母的还要抓住孩子的胃,让孩子吃好。所谓吃好并不是说孩子想吃啥就买啥,零食不断,鱼、肉不断,而是要合理膳食,为吸引孩子的眼球,我们做家长的要不断改变烹调方法,在色、香、味上多下功夫。把素菜做得更吸引孩子。这样营养才能跟上去。衣、食无忧了,孩子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才会自愿去学习。
2作为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并表现出对孩子的充分信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被人肯定的人。每个人都渴望被人欣赏,特别是能够得到自己父母的赏识,这种殊荣会使孩子大受鼓舞,并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尤其是在学习上,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去充当孩子的拐杖,更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坐在他的周围,使他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要充分的信任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自由发展。对于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进而达到建立自信,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3作为父母要学会倾听,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
首先,家长应当从我做起,以身为范。家长教育孩子的心都十分殷切,因此定目标,要求严,但不能严于律己。如有些家长只一味要求孩子晚上、周六、周日在家做多少练习题,完成多少作业,但只布置,过后自己就看电视、打麻将,等玩够了再回来一问,孩子没完成,就埋怨孩子能力差、贪玩,甚至打骂、惩罚孩子,这种“严格”恐怕只能针对老实、听话、年龄小的孩子,而大多数孩子还是需要典范的父母做指引。父母要求孩子多学习,自己也应守候在家。教育孩子不做违法乱纪的事,首先应从自己做起,甚至可以和孩子比赛读书写字。家长周日休息,孩子在家学习,以家长的恒心带动孩子的毅力。否则,只会让孩子钻空子、揭父母的短,知道父母只顾玩,顾不上检查自己的作业,撒谎、偷懒,这时,只怕孩子学习退步,染上坏毛病,父母还不知道漏洞在哪儿呢。因此孩子要盯,要常抓不懈,千万不要稍有进步,就半途而废。如果要想把希望寄托在“自觉”二字上,那就更需要先盯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了。
其次,做家长应言而有信,才能获得尊敬。曾几何时,中华民族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代表,可现如今,仿佛家庭的承担、工作的压力,父母好像成了只哄不做,只说不干的指令者,而且还振振有辞称自己有工作,忙……,其实,这只是借口,任何人的工作不是24小时的,每个人都有业余时间,但陪孩子读书学习者少,陪孩子娱乐者少,跟孩子谈心者更少之又少,跟孩子并肩劳动者呢?恐怕更是凤毛麟角了。家长说话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些然后再说、再做。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获得应有的尊重。
再次,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学习,深入孩子的学习,共同体味孩子的学习,才能和孩子有心灵上的沟通。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成人和孩子都需要交流,拉琴要交流指法、快慢、节奏;数学要交流解题思路、方法。倘若你和孩子们一起学,你既和孩子有共同的话题,孩子也可以从和你的交流比赛中获得成功和进步的愉悦感,他当然也就越学越有兴趣了。否则,简单、枯燥、重复的学习很快会使他厌倦,产生放弃的念头。曾经有这样一个父亲,他和孩子争论一道数学题的方法,各抒己见,谁也不肯承认自己的方法错,最后竟在深夜11点大电话给老师,请老师判断对错。如果不是父亲的共同学习,试问:有那个孩子会有如此执着的学习劲头呢?
一、美国家庭学校的产生
最初,美国的家庭学校是在一些保守的基督教家庭里进行的。因为尽管美国政府一直标榜其消除种族歧视,提倡多元文化并存,但是许多公立或私立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与某些家长的宗教观念却不完全相符。而且,学校通过学校教育这种强势文化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使得许多较为保守的家庭难以接受。因此基督教等信教教徒发起了传统的家庭学校,并努力让其合法化。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学校的创办是因为宗教原因,他们除了传授读、写、算等基础知识,还极为关心孩子的道德教育。
经过数年,家庭学校也逐渐地被那些不满意公立学校教育效果的家长所接受。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美国学校里日益加剧的校园暴力、校内枪杀、低俗文化的泛滥、吸毒、酗酒等恶劣现象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家长认为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容易受到坏的引诱而走向犯罪,在家上学则可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这是大多数家长,大约四分之三的父母选择家庭学校的原因。另一方面家长对美国学校的教育质量连年下降极为不满,认为学校采取的僵硬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这种教育形式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及能力。尽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对公共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发行教育券、建立特许学校等措施,但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于是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开始了家庭学校。同时随着家长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家庭学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这些情况导致接受家庭学校学生数量的明显增加。目前,据估计美国有超过150万的学生,并且每年以大约12%的增长率增加。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很多实施家庭学校的人面临罚款或入狱的处境,然而,经历了很多年的法庭争论、一些热情的支持者的推动,家庭学校逐渐在每个州争取到了合法地位。至1993年,家庭学校的法案在美国50个州均获得通过,家庭学校与义务教育一样是合法的,家长可以在家中承担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政府对家庭学校的管理
早期反对家庭学校的一些人认为,家庭学校与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是不相等的,但是在1967年的新泽西州诉玛莎一案中,法院判定在学校以外的地方提供同样的教育仅需具有相同的教学能力就行了,与社会缺乏接触并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尽管各州均裁定家庭学校合法,但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家庭学校中能接受和公立学校相当的教育,各州在法律条文中对家庭学校都进行了一些限定。在多数情况下,法院认为对家庭学校进行限制是合乎宪法的,对家庭学校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家长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在格利格诉维吉尼亚州一案中,维吉尼亚州的某法院支持该州的一项强迫入学法案,该法案要求家庭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助教或教师资格。密西根州的一项法律也获得法院的支持,该法令要求家庭学校的教师要符合教师资格要求。在皮普尔诉贝内特一案中,学区要求从事家庭教育的家长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有些家长以宗教原因拒绝接受,但是密西根州最高法院不支持家长的这项要求。
2.为家庭学校教学建立统一的标准
有些州对家庭学校作出统一要求:家庭学校的教学计划要基本上具有与公立学校相当的水平;学生要参加标准化测试或其他形式的评估,并达到最低要求;每年的教学时间要达到规定的最低学时,服从学区的课程计划,要达到课程科目要求;家长的学术水平要达到最低要求。但是这些规定不能影响家庭学校的正常教学。在1998年的布如奈尔诉林恩公立学校一案中,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认为,学区要求家庭教育要获得批准就要接受地方教育行政官员的家庭巡视是无效的。法院解释说,家庭巡视对政府的教育利益来说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不能把其强行作为批准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计划的条件。在这项判决中,法院指出教育官员如果已经检查了家庭学校计划,并对家长的教育资格、课程内容、使用的教育资料、用于教育的时间和学生评估计划等表示赞同的话,就没有必要对家庭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进行检查与巡视。
3.定期评估接收家庭学校教育的孩子的学业成绩
在1993年的诺尔诉教育部一案中,某联邦地区法院支持一项法案,该法案规定,如果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儿童的标准测验成绩低于全体成绩的40%,而且经过家庭补习后,仍不能有所提高的话,该儿童就不能继续接受家庭学校教育,而应返回公立学校进行教育。法院认为这项立法具有合理的依据,并且既不损害家长的一般自由权利,又不侵犯他们的平等保护权。
4.要求家长定期地向学区官员报告
政府要求家庭学校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规定在州政府诉瑞薇若一案中得到支持,汇报的内容包括提供课程大纲、每周的授课计划并且要求提供用于教学的总课时。尽管这些要求受到家长自由行使原则的质疑,尽管家长抱怨说,政府对课程提出的一些要求,将导致无神论及异教信仰,并且因圣诞老人之类的世俗人物而降低基督教节日的重要性,但是这项涉及州对家庭学校进行监控的法律还是获得了支持。法院对此解释说,该法令并没有违背自由行使条款,因为它是适用于所有的儿童,并不要求改变家长的。
5.家庭学校学生参与公立学校课程和课外项目
近年来,有关家庭学校的法律争端来源于公立学校课程和课外项目的参与问题上。家长试图利用一些他们认为对孩子的成功有益的公立学校资源。例如这些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学习先进的数学及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外语、音乐或艺术;另外一些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参加一些公立学校的课程和课外活动,比如体育运动或其他的课外活动。但这取决于各州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迄今为止,法院未对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或上课的想法表示赞同。在1998年的斯汪森诉格思里独立学区一案中,法院支持学区的全时入学政策,该政策不允许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学生在部分时间(part-time)进入公立学校学习。因为接受部分学校教育的学生没有资格享有政府的财政补助,教育委员会害怕允许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孩子入学,将会导致私立学校的学生以同样的理由要求使用公立学校的设施,而在没有相应的政府财政补助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公立学校的运营困难。
因为没有获得法院的支持,所以家庭教育的拥护者把注意力放到州立法机关上。因此包括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和爱达荷州在内的几个州已经通过法令,为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学生设立了一些资格限制,允许符合资格的学生使用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尽管各州法令在某些方面不同,但是一般的限定资格都包括: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所获得的分数,是否满足对普通学生的要求,是否符合参加活动的学生标准。另外一些州也有一些不同的规定,如缅因州颁布的法令规定,只要地方教育部门同意,就允许学生参加公立学校的活动。
三、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生育观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且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年年扩招。在我国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的时候,人口的素质也逐渐提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一般素质较高,能明确理性合理地适应社会需求,盲目生育的情况会相对比较少。年轻一代的他们的生育意愿必然会对未来中国人口的发展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准确地了解大学生们对生育观的看法。近年来,国内关于生育子女性别偏好的调查、理想子女数量的调查、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成果较多,但关于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研究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的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生育观的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们对于婚姻、人口、家庭等方面认知和总体意向。
一、概念界定和调查基本情况
生育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生产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生育观直接决定人的生育主要采用行为,人对生育行为的看法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经济能力、家庭背景、身体原因、政策原因、地区风俗等。生育问题是一个相对比较现实的问题,每个大学生都会在不久后为人父母。大学生的生育观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家庭的构建,所以调查大学生的生育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问卷来做随机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11月,地点在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学内进行,调查人员均为在校学生,因此,获取资料会相对迅速而且资料内容会比较全面,资料的信度与效度会比较高。共发放1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6份,回收率为73.8%。此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婚恋观、家庭观、对生育行为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等方面,所有调查采用无记名的形式进行。从性别上看,男生共44人,占45.8%,女生共52人,占54.2%。从家庭结构上看,独生子女共30人,占31%,非独生子女66人,占69%。从年龄上看,18岁以下有7人,占7%,19~23岁有35人,占36%,24岁以上有54人,占57%。
二、大学生生育观的基本现状
当今大学生由于受改革开放思潮的冲击,他们的的思想、情感、性格、气质都带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在对家庭的责任感方也显示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他们的择偶和家庭观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四年的象牙塔生活里,他们要尝试着去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自由与约束,权利与义务,也要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考验和选择。
1.大学生的婚恋观。(1)大学生对于恋爱的看法。当今大学生谈恋爱比较普遍。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里有过恋爱经历的同学占61.4%,没有过恋爱经历的占38.6%。对于恋爱动机的调查表明大学校园中的恋爱者并非均为爱神所驱动,尽管大学中的恋爱被视为较具理想色彩,相当比例的恋爱是出于非爱情因素,包括孤独、寂寞、好奇、婚姻等。出于爱情因素而选择恋爱的同学只占47.9%,由于非爱情因素如孤独、寂寞、好奇等而选择恋爱的同学占52.1%。在为爱而选择恋爱的同学中,女生占69.6%,男生占30.4%,而在出于非爱情因素而选择恋爱的同学中,女生仅占16%,男生则占84%。这个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恋爱的观念已经慢慢开始转变,爱情不再是促成恋爱唯一原因。同时,男生对于恋爱的态度没有女生明确,女生很多时候只是由于爱情才会考虑恋爱,比较感性。对于爱情结果的期待,他们也各有不的看法。会以结婚为恋爱目的开始的同学占28%,不会结婚只在乎恋爱过程的同学占38.5%,不会以结婚为最终目的但是会考虑结婚的同学占33.5%。(2)对于结婚年龄的考
虑。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校的婚恋行为,还会影响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承担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一般会倾向于晚婚晚育。一方面是大学生的素质较高,对婚姻法有较深的理解;另一方面,与国家大力提倡晚婚并执行相关政策有关。调查中,4.1%的同学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为19岁以下,10.4%的同学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为20~24岁,46.9%的同学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为25~29岁,30%的同学认为理想的结婚年龄在30岁以上,8.6%的同学认为遇到适合的就可以结婚,不在乎年龄。在关于事业与家庭的选择的问题上,选择家庭的同学占了较大比例,有58.3%的同学选择家庭,有41.7%的同学选择事业。这个选择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58.3%选择家庭的同学中仅有17.9%是男生,而在41.7%选择事业的同学中有15%是女生。总体上来看男生比较倾向于事业,对事业看得比较重。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数据可以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事业与家庭观开始发生变化,女生开始追求事业,追求立足于社会的成就感,男生也开始看重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是只为事业而忽视家庭的重要性。
2.大学生的生育观。(1)大学生的生育原因。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生育是一个人既结婚后的又一重要大事。繁衍生息,培育后代是每个成年人负担的社会责任之一。在调查中,有生育意愿的大学生占92.5%,完全没有生育意愿的只占7.5%。这证明在大学生的思想里还是有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受到国外丁克思想的影响还是相对比较小。除此以外,我们还对影响生育意愿的原因做出了调查和分析。驱使大学生有生育意愿的原因很多。调查中,因为孩子是爱情的见证而有生育意愿的占28%;孩子是夫妻关系,是维系家庭生活的重要纽带的占28%;夫妻双方都喜欢孩子,觉得抚养孩子能够使自己有精神寄托占25%;养儿防老的占10.4%;出于父母的压力,要传宗接代继承家业的占8.6%。在这几个原因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前三个原因的比例都差不多,而因为养儿防老和家庭压力而选择生育的偏少,这也就证明了现在大学生在生育意愿方面的考虑还是偏向于情感。同样,没有生育意愿的大学生也提出了下几点不想生育孩子的原因:经济压力、追求二人世界、不喜欢孩子、没有时间、生理原因、害怕离婚等潜在因素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可以领养等。其中经济能力是影响他们生育观的最重要原因,占72.9%认为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是不会考虑养育孩子。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他们开始把追求的重心渐渐转向精神生活。(2)大学生对生育数量的看法。首先,家庭模式是指一个家庭的结构模式。理想状态下的家庭模式一般有四种模式:丁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双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从整体数据分析,选择丁克家庭模式的只占7%,选择独生子女家庭的占27.1%,选择双子女家庭的占48%,选择多子女家庭的占17.9%。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生育功能逐渐降低,再加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白领尤其是女性选择不生育,宁做“丁克家庭”。选择丁克家庭模式的同学也许是崇尚个人主义的自由者,他们追求生活的自由与洒脱。选择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的同学较多出生在非独生子女家庭,而选择双子女或多子女家庭模式的同学较多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这个现象很有趣,独生子女或许是觉得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比较孤独和寂寞,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兄弟姐妹一起成长;非独生子女或许会觉得父母的爱不能完全属于自己一个人而觉得遗憾,所以他们希望自己能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选择丁克家庭模式的同学认为家庭的核心不应该是孩子,他们不认同一个家庭的全部大人围着一个孩子王转的家庭运作模式,所以他们认为即使是家庭,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夫妻二人之间的联系,孩子可以不存在。
然后,是对于子女性别的偏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革,男女平等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公众的主流意识。在只允许生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希望生女孩的占45%,希望生男孩的32%,持无所谓态度的28%。很有趣的就是,在希望生女孩的同学中有80%的是男生,这表明男生养育女儿的欲望更强烈。如果对孩子的性别有特定要求,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社会风气的影响;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生理遗传作用。其中,占大比例的还是个人喜好。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由个人喜好影响的对孩子性别的可能会导致违反计划生育的超生现象。
3.大学生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人口问题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长抓不懈。当前我国人口数量正在逐渐得到控制,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为了要超生或者。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大学生可以符合国家规定,但依然有少数大学生不惜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代价超生。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愿意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他们认为并多生才希望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而是从人权的角度上看不应该用制度去控制人口的出生,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他们也不一定会生多于一个孩子。中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必然会对居民的生育行为产生显著影响。6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在他们看来这主要看自己是否有精力、时间和金钱去养育一个孩子,精心养育好一个孩子比什么都显得重要。17%的大学生认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会考虑多生几胎,在笔者看来,这是符合客观的一种生育意愿,因为物质毕竟是基础,作为父母不能不保证子女的物质生活,只有在物质生活充裕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孩子多方面发展。8%的大学生认为无论如何都会多生几胎。有15%的大学生认为如果第一胎性别不理想会考虑生二胎或者更多。想多生孩子的同学大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去养育孩子,也不担心经济是否能负担得起,但是他们能接受的多生孩子的上限一般为三个,盲目多生的人还是极少数的。
三、分析与讨论
大学是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没有过多的物质竞争,刚步入大学的都是一个懵懂的青年,他们的思想相对社会人单纯。在大学里谈恋爱,追求的是一份没有杂质的感情,没有物质条件的掺入。恋爱应该是发自于内心的爱的需求,不是因为寂寞等非爱的原因而恋爱。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恋爱观,有的人只在乎过程的享受,有的人则追求爱情开花结果,更有的人愿意相信缘分。两个人的相遇、相知、相恋也是一种缘分,对感情过于随便或过于执着都是不利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摆正心态,以一种平常心去认真对待爱情。从爱情到婚姻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如果还没有毕业或者刚毕业工作还不稳定的时候就结婚的话,负担一个家庭开支的经济压力会成为他们事业上的一个阻碍,他们不愿意在事业开始阶段就让过大的压力而止步不前。当然还有一少部分大学生赞同当今流行的“裸婚”,在他们看来婚姻是靠两个人共同努力建立与维护的,与其一个人孤军作战不如两个人一起同甘共苦,在自己孤独和寂寞的时候身边有一个人可以借肩膀依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年轻的父母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孩子自身的素质,包括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培养孩子方面,家长一般都会显得比较阔绰,花费开销也比较大。在现今社会,父母也还是会把物质条件看成是养育孩子的基础条件,因此,经济条件成为大学生考虑生育子女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当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他们自小就受到“生男生女都一样”“独生子女家庭最幸福”等有关计划生育政策标语的影响,现在不像以前,家里要有劳动力所以要求有男孩,现在的他们大部分人对于自己孩子的性别不是十分在意,他们觉得只要是自己的儿女都是宝,儿子女儿都一样。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生女儿显然渐渐一改以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开始成为人们对孩子性别的方向标了,也许这就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结果。
对于大学生的婚育问题,大多数的受访者都给做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他们把自己对婚姻、家庭以及生育的看法客观的表达出来。最让人惊喜的是,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一代80后、90后也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出如此长远和深刻的思考,改变了人们一向认为80后、90后是享乐的一代、不顾后果的一代的看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缔结和延续的形式。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现代的年轻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觉地承担起责任,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
参 考 文 献
[1]江剑平,方华.福建师大学生择偶与家庭观调查[J].健康教育.2001(22)
[2]方敏.大学生的婚恋家庭观[J].青年研究.1998(8)
[3]胡明玉.婚姻家庭法教学与大学生健康婚姻家庭观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25)
[4]刘文菊,刘丹萍.郧阳师专在校女大学生女性观调查报告[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
[5]女大学生婚育取向调查――以浙中某年高校为例[J].时代经贸.2010(16)
关键词:单亲子女;心理问题;辅导对策
一、案例描述
(一)老师眼里的小玉
小玉曾经热爱劳动,对于各项集体活动也乐于参加,写得一手漂亮工整的字,也曾在学校的写字比赛中拿过奖,朗读富有感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了,课堂上鲜少见举手发言,学习变得散漫了,在《未交作业登记表》上,经常看到她的大名,问她原因,她总爱找各种借口开脱。后来发展到以各种理由不肯来上学,还曾开口说轻生的话,情况着实让人担忧。
(二)亲人眼里的小玉
在亲人眼里小玉曾是一名乖巧、贴心的女孩,成绩优秀,在家能听从长辈的安排,还懂得体贴外公外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单亲子女,逐渐变得敏感、偏激,经常与家人发生争吵。
二、案例分析
(一)家庭关系
小玉出生于单亲家庭,在几个月时,母亲将其带回娘家,由外祖父母抚养大。小玉对父亲毫无印象,母亲由于文化程度和性格问题,对小玉成长极少参与。学习由舅舅辅导,但随着舅舅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她的关注有所减少,加之她年龄的成长,对自己身份很敏感,觉得家人在排斥她。这些不良情绪又直接影响到她与家人的相处,后来母亲重组家庭,却没有带她一起,她觉得被全部人抛弃了。
(二)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李索克指出:“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许多案例表明,离异家庭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问题,同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有比较显著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完整的家庭使小玉逐渐缺乏自信,变得自卑;另一方面,她又极度渴望父爱,舅舅成家,使她失去了这份慰藉,这对于一个处于思想转变期的敏感女孩来说,无疑是另一种创伤。据很多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女子很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奋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等。而其叛逆心理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强很多。小玉在学习、与人沟通等方面具备了单亲家庭孩子所具有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对策
针对小玉以上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对策,对其进行辅导:
(一)倾听心声、情感的宣泄,打开心灵的窗户
情绪宣泄法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释放心中的不良情绪,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在解决小玉的问题时,我注重情感的宣泄。我了解到小玉很在意他人的看法:父亲的抛弃,母亲鲜少理她、家人的责备、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玩笑都让她对自己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她都认为这是嫌弃她的表现,表现的外在情绪则是多疑、悲观、恐惧、偏激等。家人对她的这些情况,则认为是不懂事的表现,更加严厉地批评,加上来自老师和同学的看法都对她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情绪得不到排解,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偏激的心理。
宣泄后,我尝试举出家长、朋友关心她的例子,告诉她单亲并不代表就没有人关心她,她身边还有很多人关心她,有心事可以找信任的人倾诉,不要藏在心里。经过多次疏导,小玉逐渐愿意和老师谈心,情绪较之前稳定,慢慢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日常交往中逐渐克服自卑、偏激、忌妒等不良心理倾向,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她起码愿意踏出第一步,也算是个好的转变。
(二)认知疗法,纠正其不正确的观念
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不良的情绪或行为,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我主要改变小玉对于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看法,告诉父母离异不是她的错,父爱的缺失,但还有来自妈妈、外祖父母等,我们应该珍惜这宝贵的亲情。另一方面,改变她对自己和所处社会关系的看法,单亲并不可笑,更不是一种耻辱,所以不要以之为耻。我告诉她,我们都希望她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应该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只要打开心窗,愿意与人交流,就会发现心外的天地很大很美。良好的社会环境,再加上认知疗法,不断灌输她正能量,慢慢地她与家人、老师、同学建立互相理解、信任和关心的人际关系。
(三)学校介入,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
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本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将小玉的情况向学校相关领导反映,由学校出面与小玉的监护人进行沟通。跟他们分析小玉的情况,告诉他们教育子女要懂得方法:不要过分溺爱;同时也要严而有度,努力为她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并要求其母亲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多听她说说心里话,而不是把孩子丢给别人。她已经缺失了一份父爱了,如果再缺失一份母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
(四)调整学习态度
小玉的原本的学习就不差,只是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成绩才会落下来的,所以,我跟小玉定下阶段目标,例如:这个星期要按时完成各科作业;这星期每节课最少举手两次等,定下的小目标都是她有能力很好地完成的。每一次完成目标都给予她肯定和奖励,这样较好地调到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小玉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老师这样做其实是对她的关心,有两次她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不敢来上课,我问其原因,她说怕老师失望,既然她有这种心态,证明她是重视老师的看法的。现在,不管质量如何,她起码每次的作业都会按时交上来,这也是学习态度上的变化。
四、反思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每一位学生学会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上述方法对于小玉的心理辅导有一定的效果。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辅导,她逐渐开朗起来,最近上课愿意和同学分享想法,课堂上我也多提问她,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心,笑容也慢慢多了起来。但这一群体的心灵是很敏感的,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情绪反复。当今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群体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对待他们,老师应该要更多一份爱心与耐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作为孩子的父母,无论因何种原因分开,都不应收回那份本属于孩子的爱。而社会也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供帮助,并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参与文献:
[1]李振华.婚变家庭子女教育辅导案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1(09).
[2]范林.善于运用情绪宣泄法[J].领导科学,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