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05 17:05:00

序论:在您撰写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首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首要场所,家长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和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庭环境包含三个方面: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人格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最早的,也是影响最深的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的良好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健康行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反之,若家庭环境存在一定问题或者父母教养方式欠缺则会使青少年表现出内向、孤僻,从而行为上会产生一些过激举动。不同的教育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全人格构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成长总是会被环境所影响,家庭教育环境,既包括家庭的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并不是指家庭装修的气派与否,相反整洁有序、健康向上的环境,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和活动时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利。家庭精神环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它既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同时也包括最近新闻上炒的火热的家风家规、家庭气氛等方面,对于孩子的人格而言,精神环境更重要。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其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指的是父母抚养、教育子女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在这些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是在现实中,独生子女较多,保护型教养方式占较大的比例,这就使孩子的依赖性较强。

家长的教育素质高低对孩子的生活观念有极大的影响,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儿童的模仿强,所以在孩子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受父母影响非常大。比如如果父母为人热情,做事比较认真,往往孩子们也表现的非常热情、诚实、友爱;如若父母表现的心胸狭窄、斤斤计较,那么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生活氛围中,也极易形成狭隘的性格,将来走向社会也会逐渐养成占小便宜的习惯。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按年龄方面来看,他们是社会中群体中最健康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思想波动较大,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缺乏客观性、理智性和稳定性,极其容易出现异常的行为和不健康的心理。

(一)就业压力大产生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既承受经济压力又承受着社会竞争压力,如果忽视它的存在,就有可能对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形成危害。“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式十分严峻。”但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期望过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会出现焦虑,无形之中产生了极大心理压力。很多学生则认为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天堂,整天浑浑噩噩,单纯只是为了混张文凭。最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恐慌心理;还有的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过高或者过低。另外,在就业过程中,攀比、从众心理也很严重。大学生一般都愿意留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所以即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愿意降低自己期望的职位,这样很容易产生偏执、虚伪等心理问题。

(二)生活不适应、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产生心理困惑

高中时期的学习,目的性较强,大多数的大学生从小就被鼓励考上一所好大学作为他们的终极目标,因此学习动力也相对充足。但是当进入大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同学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很难适应。进入大学以后,学业负担加重使其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

(三)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而产生心理问题

因为计划生育的影响,独生子女较多,这就导致他们在平常与他人接触较少。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与他人交往,逐步向社会化迈进。但很多大学生很难融入大学生活,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得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没有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善于与他人交往,这就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

(四)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心理问题

由于社会分配不公导致收入悬殊较大,这一现象在校园里也是普遍存在的。对于高校的贫困生而言,这是较大的难题。同样一个班级,有的同学花钱如流水。而那些贫困大学生生活上却比较拮据。他们一方面要应对学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正是这样的状况使他们产生消极悲观的心态,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产生。

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和思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其个人成长影响较大,而且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全社会应集体应对,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从家长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家长而言,要懂得关怀孩子,要学会宽容孩子,也要对孩子必要约束。因为过分宽容会导致于溺爱,过分严格则会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有时候父母的赞美会对孩子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是家长的义务。

(二)从学校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课程或者讲座必不可少。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何应对压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心理修养等。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在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心理训练是指通过社会认同、自我识别、角色扮演等行为操练,增强学生的受挫力和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训练和角色扮演中获得新的感受,并将感受带回到生活实践中加以巩固,从而提高心理适应性。”作为辅导员而言,应不断改进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个明确目标会使注意力转移,也会产生内在驱动力,促使人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压力。

(三)从国家社会层面减轻学生心理的压力

大学费用逐年高涨,对贫困生的压力增大,作为国家而言,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补助力度,尤其是农村的大学生。吸收借鉴他国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学业压力。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扶持力度,增设就业岗位,支持自主创业,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体系,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我教育,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理论的学习,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结构;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规范要求自己。对待挫折要树立正确的观点,理性调控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 庞跃辉等.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3] 武永花.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10).

[4] 刘琳琳等.谈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要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12).

[5] 朱光,李小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调适[J].高教研究,2011(4).

[6] 王昱蘅.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神州(下旬刊),2011(2).

第2篇

一、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氛围构成的。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孩子个性品格的形成特别有意义。如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这样在总占优势的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孩子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而在另一种家庭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争吵不休,处事自私,互相折磨,家中犹如精神监狱———这样家庭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迁移到别人身上发泄以求心理平衡。这样的孩子容易犯罪闹事,难于受教。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如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样教人,要相处和睦,尊老爱幼,语言文明,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才有助于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

二、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孩子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封建旧规的家庭。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份,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是过分娇庞,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孩子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第三类是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孩子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孩子,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可见,不同类型的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个性品格,心理素质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年轻的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心骨,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使家庭呈现———民主、和谐、平等的融洽气氛,才能培养孩子讲责任,讲民主、讲勤奋、讲进步,不骄不宠,自尊自强的好品格。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良好心理素质的严重障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异,首当其冲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使孩子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家庭给予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伴随而来的却是失去父或母,甚至失去双亲的痛苦,孩子成了父母的争夺对象,出气筒,或父母倾诉的对象或仲裁者,有时却又成了双亲遗弃的物品,这些都给孩子心灵以极大的创伤,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爱亲生父母,很难与继父母相处,因此,他们或结伙离家出走,或宁可流落街头也不回家,甚至打架、偷、抢,以发泄内心的情绪。这都严重障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家庭康复;精神分裂症;措施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fter Discharge

WEI Yin-ling

(Lianyungang Convalescent Hospital,Lianyungang 222003,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on schizophrenia.Methods Choose the same hospital from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to the family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of family rehabilitation group of families of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and to develop rehabilitation program, the nursing staff regular follow-up and in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of 6 months and 12 months the spirit symptom rating table (BPRS) and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volume table (SDS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Results Family rehabilitation group patients in 6 months, 12 months of disease stability and re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Family rehabilit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 after discharge.

Key words:Family rehabilitation;Schizophrenia;Measures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迁延性疾病。该病的患病率约占总人口的2%~5%,50%~80%的患者因复发而再住院[1]。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经济压力特别大[2]。家庭康复在减少复发、减轻精神症状、提高社会功能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3-6]。专科护理人员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给予指导和督促,有相当积极的作用[7],鉴此,笔者对2014年1月~12月出院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给予家庭康复知识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①家住连云港市区,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情处于康复期,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现实检验能力较好、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30分;③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共同生活的父母或子女,经指导后能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康复知识;符合上述条件共有60例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家庭康复组男14例,女16例,病程2~33个月,平均(13.87±4.93)个月,年龄18~59岁,平均(31.38±10.17)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病程12~36个月,平均(14.26±4.64)个月,年龄18~59岁,平均(30.14±11.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家庭康复组的患者在出院前期,由主管护师对家属进行家庭康复知识培训,根据患者综合情况,和家人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出院后进行定期家庭随访和家属交流,1次/月,60~90 min/次,总结患者的情况,据实际指导并修改家庭康复计划,指导家属正确实施家庭康复措施;对照组则无专业人员参与指导家庭康复;在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了解两组患者的情况,并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8]对患者的症状和复况进行比较。

1.3家庭康复指导内容 主要由专业知识丰富的主管护师向家属传授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知识与护理技能、生物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向家属讲解维持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复发先兆,能及时增加安全药量。症状明显时,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采取对症治疗。

家人态度、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家庭指导方式、婚姻质量、家庭社会支持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作用[9],强调家庭生活事件对患者家庭康复的重要意义等,结合家庭情况,指导家属尊重、关心、理解患者和改善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方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督促患者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组织活动,予以心理疏导,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1.4家庭康复组采取的康复措施

1.4.1正确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心理困惑 康复期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精神负担是多种多样的[10],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活动,使用倾听技巧,及时给予心理的疏导,使患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自我舒缓和调适;增加社会交往机会,逐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4.2指导患者定时定量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 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坚持维持量服药的患者复发率为40%。而没坚持维持量服药者复发率高达80%。因此,要让患者知晓维持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1.4.3充分发挥监护人的职能作用 首先协调好患者、家属、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调用社会保障支持系统力量和家庭关爱,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危机;提高价值感,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切实起到监督和保护作用。

1.4.4拟订和实施家庭康复计划 由主管护师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有计划进行生活技能方面训练,以实践为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督促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散步、晨练、家务活等。同时安排各种康复活动如下棋、手工制作等,充实一些轻松愉快的生活内容。达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促使康复的目标。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量表评分情况,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出院时的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出院6个月、12个月两组的BPRS评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SDSS评分在出院后6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反复情况 病情反复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减轻后消失至少2个月后再次出现,随访12个月中,家庭康复组有2例病情复发,复发率为6.67%;而对照组有10例病情复发,复发率为33.3%;提示有效的家庭康复措施对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病情稳定有重要意义。

3结论

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均表明,家庭成员对患者的不正确态度,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应激均可影响患者的病情预后或导致复发[11]。近年来,WHO所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精神分裂症5年随访的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良好者为5%~17%,预后差者为14%~40%,而发展中国家的患者预后良好者11%~42%,预后差者为10%~21%,提示发展中国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12]。

综上所述,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家庭康复,可显著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康复。只要精神科专业人员把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与院外的家庭康复有机结合起来,将康复期患者控制在社区内,及时应用家庭康复措施和心理疏导,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鸣.卫生经济分析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增刊):26.

[2]张明园.精神分裂症现代诊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蒲金玉,张翠红,刘宁,等.家庭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3,18(3):163.

[4]詹来英,张丽,孙秀娟.技能训练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4):243.

[5]Anthong W A,Liberman R P.The practice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J].Schizophr Bull,1986,12:542.

[6]Strachan A M.Family intervention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Bull,1986,12:628.

[7]李芸,徐清芝,宋金环,等.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4,(4):37-42.

[8]张明园.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J].上海精神医学,1990,新2(增刊):59.

[9]王唯平,王仁峰,张淑珍,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5,(3):147-149.

[10]井霖源.精神科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3.

第4篇

关键词:原因;人际交往能力;相关性分析;措施

一、研究背景

中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中职学生对人际关系开始有更多理智的思考,但不可否认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受家庭软环境影响,包括家庭环境的情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家庭中不正常关系,是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部分家庭对子女不教育、不会教育的现象令人忧虑。在一个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以爱为基础的。爱实质上由“被爱”和“施爱”两部分组成。凡是真诚的爱,都是双向互助的,是在体验中产生在交流中发展的。[1]但现实仍存在以下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不良人际关系的现象,其中包括:

1、父母忙于赚钱,对子女只愿出钱不愿花时间精力,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学校,和子女的感情沟通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漠。这可能使子女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迁移到与同学之间也难以有真正的关爱。在家里,没有“被爱”,当然也不会去“施爱”,这使少数学生对他人关心的程度大大降低,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对人“冷漠”的现象。

2、有的家庭对孩子只是“给予”,不讲“回报”,不去指导孩子“施爱”,这种单向的半堵塞的爱,造成了孩子的情感畸形,只知叫父母关心自己,不知自己还应关心父母,更不知道关心别人。

3、有的家庭父母是绝对权威,孩子根本没有发言权,这样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愿和人交往。

4、有些父母有深深的生存危机,于是教育孩子,只有学习好,学个好专业,才能找个好饭碗,才能不像自己活得那么累,学习第一重要,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学生看到家里的实际情况,觉得父母讲的也对,所以对家庭之外的人关心程度低,造成亲子关系良好而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淡漠,愿意和学习好的交往,缺乏广泛交往、博取众家之长的精神。[2]

二、研究结果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距离。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极为重要,他们渴望能受到同伴的喜欢和拥戴,而这一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十分受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对这些学生的成长环境两个方面对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随机抽桂林林业学校的几个班级,学生共120名,有效问卷是86份。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学生根据统一指导语和程序填写。

①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C.Perlis等人编写,我国岳冬梅等人翻译与修订。在使用中删除了父因子Ⅳ和母因子(偏爱被试)这一项目,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问卷有66个项目,分为6个特征,分别是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过度保护。

②家庭成长环境评定。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环境量表是Moss等于1981年编制的。本量表分为十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这十个特征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以及控制性。

③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评定。采用郑口昌教授主编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定量表》。以班为单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学生说明调查的意义,然后由学生自行填写量表,并现场收回。该量表共28个条目,对每个条目均划分为“是”和“否”2个等级,分别评为1和0分。

(3)资料统计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讨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家庭成长的环境对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非常重要。

1、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家庭成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环境利于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或者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其中父母对子女更多的关注,给予一定情感表达,而且要保持亲密程度,适度的控制,建议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促进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真正跨越式的发展。

2、中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孩子友好地与人相处、关心理解他人;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易使孩子不相信他人、对人态度粗暴,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而过干涉、过保护又易使孩子缺少主见、盲从,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因此,应倡导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与他人交往中客观地对待他人、关心帮助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应对的策略

1、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马克思说:人“的发展取决于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因为学生在学校不只是要学知识、学思想,还要学做人,所以学校每时每刻都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课程体系里,并融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机渗透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注重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全面了解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行为到心理,使学生愿意亲老师和领导,以诚相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交往的主动性,并促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别人,展现自己。[3]

另一个方面就是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在重视对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更应该对家长开设有关相应的辅导。辅导的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作风和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因为建立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是改善人际交往现象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为了使父母更好地教育子女,首先加强对父母的教育,普及有关教育孩子的知识,成立各种家庭教育研究会、咨询辅导点。[4]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孟母择邻”、“岳母刺字”等故事,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因为教育子女是个不断要协商的过程,而且不时要重新调整与孩子发扬家庭民主,尊重子女人格,还学生一个和谐的大环境。

2、家庭方面营造民主、祥和的气氛

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对学生形成良好人际交往品质的必要条件,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知识、经验、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和特殊才能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家长,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养育子女的责任,既要“养”更要“育”,注意加强与子女的心灵沟通,如倾听孩子的见解,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选好合适的时间,充满慈爱和尊重,避免讲伤心的话,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家长应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最新心理动向,并增进了父子感情。另一方面要注意优化养育孩子的方式,注重培养孩子好的交往观念。在孩子:“被爱”即享受父母之爱时,就要教会孩子“施爱”即以同样的爱回报父母,形成健康、完整、流动的爱。爱,只有流动起来,方能使孩子的爱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促使孩子在父母之爱的熏陶下,由感激父母、牵挂父母到想到为父母做事,回爱父母,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热情、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爱的境界不断升华,由爱父母到爱老师爱同学爱其他人,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孝敬父母、尊敬他人、善于同情的热心人。[5]

3、加强对学生自身的教育

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是关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的学校教育、合理的家庭教育,这些都只为学生形成、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关键还在于他们自己要愿意加强自我修养。愿意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教育,愿意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经验,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让学生之间领悟到人际关系好关键是靠自己真诚地付出,如懂得尊重、关心别人,对亲人、朋友要坦诚想见,言而有信等,用真诚来换取友情。其次要学会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人。特别是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伸出热忱之手,以热情培养友情。再次对朋友之间的一些不同意见或小摩擦,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谅解,以宽容来维护友情。

参考文献

[1]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129―141

[2]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1―158

[3]张燕帛・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393

第5篇

关键词:家庭环境;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67

阅读是人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对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其所在的家庭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因为阅读习惯及行为的养成是从学生们幼儿时期就应该打下坚实基础,而家庭是学生们能够接触书籍、了解阅读的起点,因而家庭教育是学生们阅读行为养成的第一重要因素,它的重要性是学校、朋友以及老师都不能代替的。中央教育研究所的一项教育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以及帮助学生们养成阅读习惯都有意义重大,尤其是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更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促进因素。

而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江苏省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所在家庭环境的调查分析来进一步探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相关影响,以期能够帮助大学生的父母更好的确立家庭在大学生教育成长中的重要位置,积极参与到大学何时能们的阅读教学之中,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与氛围,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1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体制的日益完善,家长们都会更愿意将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完全托付给学校,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单纯的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这就造成了家庭与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脱节。但是实际上,家庭才是学生们学习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相处的时间最长,而且耳濡目染都是家庭环境的细节和行为表现,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因为阅读是需要环境作为支撑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养成较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因此研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意义重大。

2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江苏省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具体影响情况,主要研究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查了解江苏省大学生阅读习惯以及行为的具体现状;

(2)调查了解大学生所处家庭环境对于其阅读行为养成的主要影响方式;

(3)通过研究分析,认识到家庭环境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大学生家庭阅读环境的合理性建议。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江苏省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所以本文主要采用分层随机抽取的方法选取300名江苏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初步了解大学生阅读的行为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300名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问卷调查与实际访谈,主要从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四个方面去具体研究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养成的影响。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用到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是在深入了解大学生阅读行为以及家庭环境相关概念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来对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4.1大学生阅读行为现状分析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中仅有2265%的大学生具有相对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我的思想意识、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而42.52%的大学生整体阅读行为表现一般,并不具备主动的阅读习惯,只是被动的完成学校要求的阅读作业,对于阅读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兴趣,也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热情。其中还有32.83%的大学生阅读行为表现较差,没有丝毫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习惯,甚至可以说极度讨厌阅读,不仅不会自发的通过阅读提升自我修养,而且学校所要求的阅读任务和阅读要求也很少有完成的时候,整体阅读状态较差。从这一调查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整体的阅读行为表现并不理想,没有体现出大学生应有的高度和状态。

4.2对大学生家庭环境的调查研究

基于江苏省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实际现状,我们进一步对大学生家庭环境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依据Williamson(2007)关于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成长影响的研究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家庭环境对于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因而本次研究也主要恼馑母龇矫嬲箍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研究。

4.2.1认识态度

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家庭中能够认识到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养成重要性的比例仅为35.01%,其中22.45%的家庭认为家庭环境是学生启蒙教育的第一站,是孩子们阅读智力萌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作用相对显著;而12.56%的家庭表示大学生从孩童到成才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受到影响最深的就是家庭环境,因而大学生是否会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与家庭的重视程度和文化氛围密不可分,至关重要。但是具有这一意识的家庭从整体来看,还是较小的一部分比例,其中有9.64%的家庭认为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养成与家庭环境关系一般,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其中认为家庭环境并不重要的家庭一共占比5535%,这部分家庭认为学生们阅读行为的养成和良好学习习惯都是来自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督导,家庭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在对于学生们教育方面存在的误区。

4.2.2指导方法

如图3所示,通过对学生家庭的调查研究以及对于学生本人的实际访谈我们了解到,能够持续的对子女进行阅读指导,并为子女提供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行为引导的家庭在所有被调查家庭中仅占到1652%;而其中有33.67%的家庭父母只是偶尔会辅导子女学习,纠正子女错误的阅读行为,督促并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阅读与学习习惯,但是并不经常,这部分家庭父母的重心还是以自己的工作为主,投入到孩子们阅读学习中的精力毕竟有限;49.81%的家庭其父母对于子女从来没有阅读方面的教育辅导和方法指导,父母都是依赖于学校的教学来完成学生们的阅读学习任务,而没有为学生们提供浓厚的家庭阅读文化氛围,更没有对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进行督导和帮助。

4.2.3外支持

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各自的家庭对于其孩子阅读的支持表现是不同的,其中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以最简单的方式为孩子们提供阅读支持,即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阅读与学习书籍,这部分家庭占比3252%,这也是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学习土壤;而经常带孩子们参加读书文化活动的家庭占比22.36%,这也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但是能够经常给予孩子们阅读与学习上鼓励和支持的家庭只占比16.75%;通过自己的阅读行为为孩子们做出阅读表率的家庭占比9.85%,所占比例都相对不高;甚至还有45.62%的家庭并没有具体的行动来体现对于孩子们支持,这样缺乏了家庭环境支持的大学生在其学习与成长的道路上就会更加困难,对于其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4.2.4参与程度

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江苏省大学生家庭对于学生们阅读的实际参与程度整体较低,只有25.65%的大学生家庭对于学生们阅读行为有着较高的参与度;3203%的家庭参与程度一般;而其中42.32%的家庭都没有显著参与。而缺少了家庭的实际行动支持和阅读参与,大学生的阅读肯定会缺少方向和帮助,从而不

可能形成较好的行为习惯。

5结论

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确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尤其是认识态度、指导方法、支持以及参与程度四个

方面都影响着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认识态度能够

帮助家庭正视对于子女阅读的教学培养,形成家庭阅读教育浓厚的氛围;家庭正确的指导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而家庭环境中的支持更能帮助大学生从小就培养阅读的兴趣,积极参与阅读文化活动,这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家庭的参与程度更是实现

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以及阅读提升的重要渠道。所以应该尤其重视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意义,从而更为有效的利用家庭环境去帮助大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升蔚.大学生“微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6.

[2]师衍辉.大学生社会化阅读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3]邱相彬,沈书生,徐晓拉.移动网络环境下“浅阅读”对“深阅读”的影响分析――基于对浙江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01):7175.

第6篇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1.家庭环境塑造着孩子的个性和人格。

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的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着现实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家长的言传身教,甚至一言一行都对子女的成长与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孩子住在公墓附近和集市旁边,只能学着玩;只有到了学堂附近,才学习礼仪和要求上学,孟母三迁,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环境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要。

2.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心灵的保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关心指导越多就越有利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了良好的个性,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孩子养成勤奋好学,勤俭节约,讲究卫生等良好作风。幸福家庭的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优良的家庭环境。

二、当前家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过分依赖于学校。

大部分学生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特别是农村家庭,家长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有个别家长遇上孩子间的争闹,理直气壮地找老师说“为什么没有把我的孩子管好!”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殊不知,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是家长的一言一行,其次才是老师和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构成了孩子教育上的短板。

2.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隔代教育带来了很多问题,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又缺乏教育的艺术。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家长具有浓厚的封建家长意识,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这些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3.过分重视成绩而忽略德育。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名次的位置,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相应分数,均以物质奖励,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做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

三、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俗话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作为孩子的父母,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是每个父母都应当深思熟虑的大事,家长要重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必须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言一行、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要紧跟时展,不断吸纳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做智慧型的家长。

2.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双方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会感到温馨和幸福的。有的家庭夫妻不和,家庭中经常吵吵闹闹,孩子的心理就会感到很不安全、压抑和焦虑。相反,有的家庭中经常充满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如利用假日开展家庭娱乐活动,利用双休日全家人到大自然中去游玩,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如有一些小矛盾从不在孩子面前发难。孩子生活在这充满欢乐和谐的家庭中,能从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3.爱而有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7篇

关键词:铃木镇一思想;家庭教育;幼儿发展

一、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主要观点

1.家庭环境在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中,铃木镇一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每一个鲜活的事例,都让我感觉到家庭环境就像一粒萌发的种子,在幼儿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铃木镇一说:“天才和遗传没有任何关系,人是在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不断积累,慢慢地得到能力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千年仅见的音乐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生长的家庭有着浓厚的音乐氛围,父母从小的培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假如他们不是处于最好的音乐环境之中,而且受到音乐才能出众的人的精心教育,假如没有这些后天因素,贝多芬和莫扎特也只能成为庸庸碌碌之辈。”这些观点,都表明铃木镇一强调环境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2.家庭环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铃木镇一强调,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和一张等待描绘的白纸一样,根本没有性格上的差别,不管是大方还是孤僻,婴儿都不会有任何表现。因此,孩子的性格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他们的生命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力在适应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是性格,而造成孩子不同性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处于各种不同的成长环境。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爱。这些爱让这些“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别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愿望,否则都是自己的敌人。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会越来越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遂自己的心愿,自己没有能力接受这个“没有爱的世界”,他们开始逃避,开始反抗,渐渐地失去了斗志,就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让幼儿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长大成人,是所有有责任心的父母必须尽到的责任;创造适合幼儿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所有合格的父母必须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以及对它的思考

1.启示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将决定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的好坏。所以,要做成功的合格的父母,一定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的重大影响,否则,孩子将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充满爱的,让幼儿能够充分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该让幼儿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无条件的鼓励,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用心去发现作为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优秀的、幸福的人。

2.思考

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钢琴课刚结束,还有围棋课要上;舞蹈课刚结束,礼仪课又来了;今天有珠心算的课,明天还有演讲班要上……这个时候幼儿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幸福玩耍的时间,小小的身躯却要担负如此大的学习负担,这些小宝贝们到底是幸福的还是可怜的?与其说父母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还不如说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各种兴趣班,好像自己的孩子不上就觉得特别没有面子。

父母培养孩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吗?问一下自己,你的孩子现在快乐吗?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个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结束语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大家去思考,去进一步研究。关注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