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互联网思维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05 15:01:41

序论:在您撰写互联网思维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互联网思维概念

第1篇

不光是传统企业有互联网焦虑症,传统IT企业也有互联网焦虑症。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传统企业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如何攻--即如何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

第二,如何防--即如何不被互联网化抄了后路。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而是新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是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有三点: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手段的更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等都促进了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

2、互联网消除了时间限制和空间距离,产生了更多的商业交易新方式,如B2B、B2C、C2C、O2O,等等。

3、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商业的交易过程,将人、信息、产品和服务在线连接起来,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大多是由互联网企业创造引领的。互联网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商业模式与传统企业进行竞争。这注定是一种不对等的竞争,许多传统企业就像中世纪的武士一样拿着大刀长矛与拥有核武器的对手作战,战争还没有开始就胜负已定!但这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因为,没有人规定传统企业不能互联网化,不能运用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

而对于满天飞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概念,传统企业该如何应对呢?一方面,传统企业认真理解,认真辨析,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概念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背后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传统企业要更多的投入到新的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去,即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推动企业发展,从而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

这里把从电子商务诞生以来,关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商业的主要概念总结如下: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社会化营销;微营销;云商;微商;社交电商;10大基本模式(B2B/B2C/C2C/C2B/B2B2C/C2B2B/O2O/O2M/F2C/C2F);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互联网兵法;等等。

这些概念分为六类:

第一类,新营销概念:网络营销;微营销;社会化营销。

第二类,新商务类型概念:电子商务;云商;微商;社交电商。

第三类,新商业模式概念:10大基本模式;新商业文明;新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

第四类,转型概念: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第五类,思维概念: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想;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方法论。

第六类,转型战略战术概念:《互联网兵法》就是探讨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战略战术问题。

第2篇

《现代企业文化》:从设计公司的角度来看,相对于传统思维,您是怎样定义互联网思维的?

贾伟:其实有了互联网思维之后,我们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狭义地看互联网思维。狭义的互联网思维是指借助互联网络平台来销售。广义概念就是指从消费端更清晰地知道消费者的需求。只不过现在的互联网思维更多地是在考虑最低的价格。团购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互联网思维――大家一起买东西能便宜。但是便宜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我认为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一个要素,就是体验性思维。要变成一个完全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性思维。从我一个设计师的角度来讲,以前是用品牌概念、产品概念、科技概念,或者是生产概念来主导消费概念。

而今天,互联网让消费变得更简单了之后,让消费者变成了主体。以前更强调的是消费者的使用体验,现在要触发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如今所有的设计师创作产品的时候,首先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不是首先关注成本、工艺、材料、技术、物流等。其实互联网思维就是借助互联网更深度地挖掘消费者需求的思维。因为互联网思维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大数据。互联网能提供大数据,而大数据第一个核心的要素是预测:预测消费者的消费取向,预测消费者的动向。那大数据预测之后紧接着就可以想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现代企业文化》:就是打破并颠覆了原有的商业模式,然后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一个重构,是这样吗?那您认为互联网时代带给企业的是怎样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您公司是如何抓住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新机遇的?

贾伟:我们原来第一考虑的一定是品牌。我做一个设计,我要考虑客户的品牌利益、成本利益、生产的便捷性等一大堆客户层面的东西。我为这个客户定制一个东西,让消费者被动买单。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所有产品全都可以快速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了。

那么谁首先从消费端去思考,谁就能占据互联网的先机。互联网思维对于一个企业和品牌来说,意义挺大的。首先互联网是一个有效的工具,互联网思维可以让一个企业借助这个工具来丰富自己的营销手段。其次,互联网没有所谓明确的地域性,它让企业和品牌能够借助网络,从一个草根很快地成为一个路人皆知的品牌。互联网思维是一把双刃剑,从品牌角度和企业角度来说,它也有缺陷。一个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是两个概念,而互联网用户的忠诚度并不够。如果你犯了错,很容易被口水淹掉,或者说你自身会很快地被冷落。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思维一定要考虑到品牌的美誉度。而美誉度不能完全靠互联网去解决。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互联网思维能解决的方面和不能解决的方面。

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机遇,一方面,我们通过互联网传播我们业务的一些形态、产品、客户等,互联网可以让我们和客户之间加快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同样注重和用户的深度交流。我们会邀请客户来我们公司,让他们通过讲座和深度体验来感受创意的魅力。比如“上上”这个品牌,我们给它的准确定位是以设计师为概念的生活方式品牌。我们通过互联网快速地传递我们的生活主张、美学主张,我们对物品的理解和判断。然后把我们创造的好东西,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基本上所有的设计师都是一个生活上的引领者。所以我们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给更多设计师,设计师再在线上和线下去引领消费。

《现代企业文化》:洛可可公开课曾经邀请天使投资人王利杰老师为大家分享“重新认识互联网”,您看到了互联网思维哪些好的机遇呢?

贾伟:其实我认为互联网思维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趋势。就像今天有汽车,我们做什么都要步行的话,肯定是要晚人家一步的。今天已经有了互联网这样的信息快车,所有的设计师要学会借助这个信息快车。比如,我今天想一个信息,我应该选择开会的方式,还是选择通过网络传播给十万粉丝的方式。其实你两者都可以,但是在互联网思维的情况下,我们是要有所选择的,哪个更便捷,哪个更经济,哪个更有效。

《现代企业文化》:公开课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是为了迎接互联网的冲击,还是您认可它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 互联网思维对洛可可设计艺术品推动效果有多好?

贾伟:其实我认为互联网思维的另外一个概念就是信息的公开和信息交流的通畅。互联网精神有免费精神和分享精神,我们的公开课是有分享精神的。我们希望知识不是禁锢在象牙塔、博物馆或者是设计公司里的。公开课把原来知识的内循环变成了社会的大循环。把我们的知识传递给社会,社会大咖又把他们的知识融入到我们公司,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将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互联网现在似乎在解决低廉的东西怎么样迅速地传递给需求方,好的东西还是需要人们到店里去看。但是我认为在未来诚信基础建立了之后,O2O的模式又很清晰了之后,结果是一样的。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一个方法。现在人们图新鲜,所以更喜欢线上购物。当有一天网络更加普及,线上和线下的物品在价格、品质上差不多的时候,互联网就仅仅是一个工具。我觉得当一个东西普及了之后,它面对的就是人们真正的情感要素的选择。它只是其中之一。只是信息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确实是它的一个优势。

第3篇

研究过小米的案例,看过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下载过马佳佳的PPT,听说过雕爷牛腩,你就理解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了?

千万别盯着江小白的时尚小酒概念谈互联网思维,因为玩小酒,二锅头和老村长都是成功案例;

也不要盯着1919连锁的O2O概念谈互联网思维,因为杨陵江自己都承认,自己是被O2O;

更别盯着酒仙网的“颠覆”概念谈互联网思维,酒仙网拿投资人的钱成就了消费者,但对于厂商和经销商或者整个行业,酒仙网究竟带来了什么?今天回过头来看,天天说颠覆,到底谁颠覆了这个行业――别被几个不靠谱的数据和几篇软文给惊呆了,我从来没见过几个数据、几篇软文就能颠覆行业的例子。

互联网当然非常重要,但低估或者高估互联网的作用都会带来同样的恶果,我们要清楚:互联网改变的是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的途径、购买商品的方式、货币支付方式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但商业的本质不会变。

如果说真有互联网思维,那么其首要要素必然是创新,虽然创新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是新概念。创新有很多层面,你可以有革命性的创新,也可以在一些具体层面进行微创新,但归根到底,本质都是创造蓝海。弄一个项目,包了一层互联网外壳,然后一头扎进红海,你这不叫互联网思维,这叫互联网精神病。

其次,就是要学会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互联网本身是工具,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没必要跟着眼花缭乱的概念跑,只需要找到适合你、对你有用处的工具,然后学着把这个工具用好就行了――当然,你可以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创新。

最后一点,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互联网产生了海量信息,按理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判断误差,但与此同时,如何筛选、甄别信息恰恰成了另一个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

第4篇

老段惊讶地望着我。我总是向他兜售各种穿越版的“大话”和“戏说”,这回有所不同。我说,我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我说这话,是因为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源于哈佛大学毕业生张伯仑的博士论文。它第一次集中讨论的差异化到底经济还是不经济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并在理论经济学中形成了体系。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互联网思维中,管“所以然”的核心概念,其它概念都是这里派生的。

差异化,看起来不起眼,与它并列的概念有许多,为什么我独把它当作核心概念?我认为,目前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上用来描述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如免费、极致、低成本、便捷、参与、用户至上、个性化、体验……大多是经验性的,是站在产品经理这个极低层次总结出来的,用我跟老段讲的话说,叫“不上档次”。还有一些概念,如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交化、开放……之类,还只是处在体系保护带上,达不到核心层。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的“级别”,达到内核级。差异化是唯一一个已经处于理论经济学内核的概念。寻找互联网思维的硬核,自然就追到了猪头门里边。

概念为什么还有“级别”一说,弄得好象官本位一样呢?其实,概念的“级别”不同于官员的级别,它代表的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拉卡托斯用来判断科学革命进步程度的“内核-保护带”标准。经验之谈有其优点,就是贴近实践、甚至实战,但缺点在于“见小”,它很难超越具体公司的商业招术,在个人发财致富之外不具有大用处,不能成为人们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共同知识。互联网在理论上、政策上目前还很边缘化,与缺乏硬核不无关系。

与之相比,差异化这个概念,更接近互联网这棵大树的根。哈佛人是在均衡这个硬核水平上谈问题的,因此比产品经理深刻。离开了均衡这个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就无异于江湖方术,成了耍小聪明和投机大全。这些概念会存在许多从产品经理角度看不出的漏洞。比如,极致本身是好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还要比较极致的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算。离开成本谈极致,就不全面,不能让经济学家信服。

又如,低成本也是对的,但工业化思维也强调低成本,光说低成本不附加增值条件,就会把互联网理解为打价格战,又偏离了互联网思维的正道。你说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但工业化也会说顾客是上帝,等等。

其次,差异化既适合微观,又适合宏观,既适合经济,又适合社会。凯恩斯持的是工业化思维,他讲得出增长、就业与货币这些宏观上的道理,但网上各种百科上定义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讲不出宏观上的道理,一股小家子气。难不成只有过家家需要互联网思维,换成大一点的事就不需要互联网思维了?比如,差异化如果导致GDP下降,它还经济不经济?再说,“百科”版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只讲得出天下大乱的道理,讲不出天下大治的道理。举例来说,“自由取决于税”是工业化思维,但能不能说明不靠税,又不大乱的治理体系应是什么?

第5篇

老段惊讶地望着我。我总是向他兜售各种穿越版的“大话”和“戏说”,这回有所不同。我说,我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我说这话,是因为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源于哈佛大学毕业生张伯仑的博士论文。它第一次集中讨论的差异化到底经济还是不经济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并在理论经济学中形成了体系。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互联网思维中,管“所以然”的核心概念,其它概念都是这里派生的。

差异化,看起来不起眼,与它并列的概念有许多,为什么我独把它当作核心概念?我认为,目前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上用来描述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如免费、极致、低成本、便捷、参与、用户至上、个性化、体验……大多是经验性的,是站在产品经理这个极低层次总结出来的,用我跟老段讲的话说,叫“不上档次”。还有一些概念,如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交化、开放……之类,还只是处在体系保护带上,达不到核心层。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的“级别”,达到内核级。差异化是唯一一个已经处于理论经济学内核的概念。寻找互联网思维的硬核,自然就追到了猪头门里边。

概念为什么还有“级别”一说,弄得好象官本位一样呢?其实,概念的“级别”不同于官员的级别,它代表的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拉卡托斯用来判断科学革命进步程度的“内核-保护带”标准。经验之谈有其优点,就是贴近实践、甚至实战,但缺点在于“见小”,它很难超越具体公司的商业招术,在个人发财致富之外不具有大用处,不能成为人们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共同知识。互联网在理论上、政策上目前还很边缘化,与缺乏硬核不无关系。

与之相比,差异化这个概念,更接近互联网这棵大树的根。哈佛人是在均衡这个硬核水平上谈问题的,因此比产品经理深刻。离开了均衡这个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就无异于江湖方术,成了耍小聪明和投机大全。这些概念会存在许多从产品经理角度看不出的漏洞。比如,极致本身是好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还要比较极致的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算。离开成本谈极致,就不全面,不能让经济学家信服。又如,低成本也是对的,但工业化思维也强调低成本,光说低成本不附加增值条件,就会把互联网理解为打价格战,又偏离了互联网思维的正道。你说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但工业化也会说顾客是上帝。等等。其次,差异化既适合微观,又适合宏观,既适合经济,又适合社会。凯恩斯持的是工业化思维,他讲得出增长、就业与货币这些宏观上的道理,但网上各种百科上定义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讲不出宏观上的道理,一股小家子气。难不成只有过家家需要互联网思维,换成大一点的事就不需要互联网思维了?比如,差异化如果导致GDP下降,它还经济不经济?再说,“百科”版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只讲得出天下大乱的道理,讲不出天下大治的道理。举例来说,“自由取决于税”是工业化思维,但能不能说明不靠税,又不大乱的治理体系应是什么?

第6篇

当互联网思维进入应用领域,成为一种潮流后,被歪嘴和尚念歪经的并不少见。做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做互联网思维的电视,做互联网思维的汽车,做互联网思维的豆浆店,做互联网思维的牛腩店,似乎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了一段很灵验的咒语,不分青红皂白,传统企业所有的问题,一触网都可以迎刃而解。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黄太吉的“互联网煎饼”。在互联网热络的背景下,黄太吉欲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行业,计划6个月内卖煎饼果子要达到一亿元,年销售额要做到一百亿。黄太吉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或者颠覆传统行业,但最终黄太吉的互联网思维煎饼店,还是败给了身边的永和、肯德基、星巴克、好利来和海底捞。追究败的原因,就在于消费者来黄太吉需要的是好煎饼,不是在意你的店冠名互联网概念,黄太吉不能满足消费者根本需求,仅有互联网的光环,失败是在意料之中。

问题在于,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什么?他们并不知道,只是一味地拿概念说事,去赶潮流、追时髦。其实,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从浅层面来说,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具而已;从深层次讲,是一种精神,就是把产品或服务做精,做极致,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归纳起来,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极致的做产品或做服务”,而不是无节操无底线卖萌。

其实,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秘诀之一,或者若说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专注把产品做好,做到极致。苹果手机就是这样。小米学苹果,就是从产品做到极致上入手。雷军在最近的一次“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的演讲中,把互联网核心归纳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个字。用雷军的话说,“用互联网武装传统企业,用新模式做传统的事情,这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企业都挡不住的。”在雷军对互联网的认识过程中,也有一个从单纯“工具”向“思维”的认识转变。在雷军看来“重要的是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也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传统问题,这才是关键问题之所在。

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虽然不十分确切,但可以说明问题。传统医学做内科手术,需要动刀子开肠破肚。但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只需要微创就可以解决问题,免除了病人承担开肠破肚的痛苦。但是,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做手术的始终还是医生,而不是研发生产微创工具的人。这与当前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极为相似。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关键在于把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完成企业植入互联网的基因,并非以互联网替代传统企业。

形而上学的思维,在于一些人把形式、途径或工具当成了目的、结果,难免不会本末倒置。这就让我们不仅开始思考互联网精神,以及整天把互联网思维挂在嘴上,还有那些被贴上互联网思维标签的那些人们。我们不禁要问,靠鼓吹概念煎饼果子一年真能卖出百亿吗?而脱去了互联网光环的黄太吉还会剩下些什么?

当然,不同的行业与互联网的关联度不一样,在互联网潮流的冲击中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像餐饮业的海底捞被认为是服务做到极致,成功的背后是被打上互联网精神的印记,但餐饮服务业与互联网毕竟关联度较低。而像彩电业与互联网关联度较高,当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时,“狼来了”的呼声才会不绝于耳。但,互联网企业进入彩电业,并不是替代制造领域,而仅仅是在产业链的末端,并没有把传统制造企业淘汰出局的情况。因此,彩电业更应该专注上游制造,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为极致,以口碑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第7篇

业界公认,“互联网思维”最早出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之口。在3年前的一次演讲中,李彦宏提到:今后企业家们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

此后3年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认识变化可能超出了李彦宏的想象。脱胎于互联网行业的思维模式,触角正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起先是媒体,随后是音乐、零售业、旅游,最近则是金融业、教育,甚至连汽车等传统制造业也能看到它的影子。火爆的影响力背后,人们不禁追问,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为何有这般魔力?

互联网思维并无权威的定义,一般的共识是,它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信息在生产、交换和传播中的价值,其余五花八门的诠释都由此衍生。回顾互联网发展,我们会发现,这些理念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一脉相承。互联网思维概念之所以近年才被感知,且一经提及便引发广泛关注,源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以及附着在这些新技术形态上对便捷服务、用户体验、挖掘数据价值等生态服务要求。正是这些条件,孕育了互联网思维诞生环境,从而促使这一思维集中爆发,顺势而生。

新技术形态对生态服务的要求,反过来又助推了技术的应用和不断成熟。而从更大的范围看,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技术形态下工业化社会走向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甚至可以说,互联网思维,不是有互联网才会产生,而是借助互联网“开放、协作、分享”等特性,让它得以迅速传播。

从历史上来看,技术手段如果要产生深远影响,落脚点不仅仅只是其外在表现的具体形态,还在于思维层面的凝练和升华,互联网也不例外。顺势而生的互联网思维,对产业生态提出不同要求。当商品、货币化身为信息的载体,与消费者单向、灌输式的传统式沟通,被多向、互动式、精准定向的模式取代,用互联网思维思考,确实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无论哪个产业,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加以审视,就会发现非常多的机遇和空间。”传统行业用互联网思维做一遍,将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这就是互联网超越技术层面,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魅力。

顺势而生,更要借势而动。如果说互联网行业本身就已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基因,那么对传统行业来说,更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生产流程、服务模式和业态形态。同时,还要避免把互联网仅仅看做一种工具,而要认识到,互联网的模式只是平台和媒介,核心在于新技术形态下的“思维”。正如有人总结:互联网思维是“网络为体,创新为用”,而不是“传统为体,网络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