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04 11:49:46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第1篇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脊梁,是祖国重点培养的人才。但是,随着时展的进步,教育者对于大学生的关注不应当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其更加需要注重心理的健康培养,注重做好其心理健康的良好教育。基于此,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其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和方法

一、引言

依照当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并需要引起教师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探索更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心理支撑下活动更好发展是赋予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其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相关人员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大学生的发展不断努力。

二、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心理与行为协调、人际关系和谐、行为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意志品质薄弱,缺乏承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的人,不仅难以有所作为,而且极容易造成其未来发展的不良倾向,严重的情况下还容易造成学生“钻牛角尖”的情况发生。由于中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使得中国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结合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审视,寻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最佳之路。

三、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大学生的顺利成长与其息息相关,同时,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也极为关键,二者在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宗旨上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出心理健康的思想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互补,在教学方法上又互通,从而使教学活动开展更加轻松,能够轻而易举地化解矛盾,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避免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缺陷或者价值观取向存在扭曲问题。第二,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课程,当前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采用心理咨询或辅导进行的,其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科学应对难题的答案,还能帮助学生在困难面前坚定信念,养成不放弃的精神。有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这类学生如果能够早发现,早点进行心理治疗,就能够尽快地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因此,在大学校园中一方面要注重心理咨询或者辅导的开展,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渠道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等。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高校可以开展一些宣传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节、健康月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可以利用网络传媒等新型的传播技术,更好地引导学生向着心理健康的良性方向不断发展,让学生即使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能够保证积极健康的心态,让学生的心理充满阳光。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需要教师的积极、正确的引导,这就让心理健康教师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在教育中更具有指导性。因此,心理教师必须在心理学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校应该组建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其能够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这样的教师身兼多职,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帮助。学校可以通过选拔或者推荐的方式组织一支有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的专业化队伍,通过一带一的教学模式,不断使队伍获得新水平的提升。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聘请专业心理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业务素质培训,让教师获得不断的进步,让教师将更加先进的心理学理念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第四,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高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同专业学科教育放在同一个高度上,高校的主管部门也应在政策指导、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和督导检查等方面给予支持,这样高校才能全力发挥教育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成绩。此外,高校要注重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相应的修订,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与学分考核之中,让学生认真对待心理学方面的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后期跟进,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并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之中,让学生从内心对于心理健康予以高度重视,让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学生在高校之中的学习,随着其所需要面对的竞争压力,以及社会发展,其只要具有较强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够让其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才能够让其面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让学生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好。因此,教师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段义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尹航.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207-208.

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36-01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体验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采用案例教学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教学的界定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

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作用则通过学生、教师及师生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的教学目标。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案例教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1.有利于体现教学中“双主体”的作用,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

2.有利于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搜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元素。教学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必须有高质量的案例。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素材、精选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趣味性、丰富性。此外,案例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案例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案例时应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科学地计划与安排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具有相对稳定的操作模式。一是在课程开课之前制定一个具体、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等。二是教师还要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组织计划, 内容包括:案例来源、案例类型、向学生呈现案例的时间、案例讨论的组织形式、步骤及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案例的总结评价等。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 需要周密地安排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时发挥着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 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针对案例设置问题和引导学生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心理调试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对案例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案例提出不同的假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对假设的论证,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把握主题、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设置的问题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引导,并尽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果断性、独特性。据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分析案例中主体的心理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延伸,开展讨论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入案例, 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以此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师的总结评价

教师的总结评价在案例教学中尤为关键,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的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点评总结。教师的总结评价包括:一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对讨论中积极发言与自主探究的同学给以肯定、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的合理评价、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鼓励与表扬、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和提升,让学生有顿悟的感觉,从中获得启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表现在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目的是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认知,提高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能力和积累解决的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126-127.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科学而客观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规律以及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相当紧迫的。现代化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根据社会效果以及目标本身的实际情况,以价值判断为主,进行客观评论简析。在全球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经收效甚微了,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创新才能与现在的社会现状相呼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现代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代科技发达,高科技能实现简单的变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能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其中涉及教育各个方面,而不是只有设计教育的其中某一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变化就能做好的。目前由于大学生对现有的社会普遍存在一些认知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对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要求教师在实际生活当中,注重大学生的情感状况,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当代热点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现代社会很多的新闻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各种眼花缭乱的新闻信息极大地扩充了大学生的认识层面和对于社会的了解。一些社会上思想价值观非常好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还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网上很多的社交网络平台也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交流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些交流平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政治水平的提高。如现在很多的社会阴暗面就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检举揭发的。

(二)消极影响

很多的社会热门话题并没有通过国家的相关部门的审核就直接面向社会。这其中有很多信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波及。现在热门话题越来越向要吸引人眼球,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发展。而且很多的话题空穴来风。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判断。当下很多没有道德,也没有思想,甚至不好好教人做人的话题,往往受到一些学生的追捧,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是很大的冲击,甚至严重的会波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引发一些心理疾病。现在很多的社会问题把大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引向了不好的一面,引入到了歧途之中。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信息,如暴力网站对于学生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扭曲。一旦学生长时间地观看这一类网站将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甚至让当代大学生产生扭曲的人格,进而严重地危害社会的安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改变的突破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举止行为是通过情感来进行表达的,所以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相当必要,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感情发展都是非常的重要的。现代的教育理念是把情感教育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对心理健康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的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和认识。所以对于有些心理健康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十分认同。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这样才能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笔者为了实现塑造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目的,自始至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辅导并不反感,而且使用情感教育能够使得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改善教学的气氛。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及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全面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虽然心理健康和思想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必然的联系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学生思想价值观也非常好。至于当代很多大学生心理消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信息爆炸,对于一些不良的社会信息接触过多,导致信仰淡化、价值观的扭曲等等。只有把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具备天时地利的便利条件,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是最多。对于学生的教育可以利用一些相关活动,如慰问抗战老兵等等,都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迟冯刚.关于做好高校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2]孟维杰,马甜语.诠释与转换:积极心理健康及其当解[J].心理科学,2012.

[3]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创新的抓手[J].中国德育,2010(10).

第4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 重要性 教育方法

平息了很长时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是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的表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是现代教育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社会化历程中成长发展的必然条件。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和改进,取得实效性都需要创新,既需要观念、内容和管理机制的创新,也需要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一、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般的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对暂时的心理不适进行调节,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讲座、报告、心理沙龙、主题班会等为载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可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并积极指导协会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电影赏析等,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注重活动的内容及方式、方法,尤其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工作,努力搭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

二、努力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积极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与他们谈心、交流,帮助其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高校要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初通过采用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那些心理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要逐一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干预,实行动态管理。并充分利用调查资料,结合日常咨询记录等,按学院、班级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档案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依据,不仅便于我们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和共性问题,及时地发现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我了解、自我认识,预防心理问题,以促进其健康成长。要积极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医院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形成早发现、早评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结合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与班级之间心理信息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体系。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工作中要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心理知识普及、心理素质培养功能。

四、积极开展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咨询制度,聘请心理卫生专家,采用门诊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和咨询等方式对各种心理疾病以及学习挫折、人际冲突、性格障碍、环境不适等引起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化解或缓解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加强咨询队伍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提高咨询业务水平,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感,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从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高度,深刻理解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小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07).

第5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态;心理素质;教育方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建设,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增加大学生幸福感。积极的人并不一定富有,但一定能够感受快乐和幸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其始终处于积极乐观的心态,有效提升大学生追求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

1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1顺应现代大学生心理发展要求

现代社会中的孩子享受着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本应尽情享受幸福和快乐,但受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却较为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高校教师可谓绞尽脑汁,他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也造成了教师对那些无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忽略,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对幸福的追求和感受。从积极心理学的认知来看,心理学就是对各种缺陷、伤害等进行研究、治疗,并充分挖掘人类潜能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项包含健康、教育、娱乐、疾病等多项内容的科学。心理学家们发现“,幸福计划”能够帮助青少年摆脱绝望,提高学生的乐观情绪,减少焦虑和烦躁,缓解网络沉迷、攻击行为等方面问题,它作用于不同种族背景的青少年。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必然发展趋势,它让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

1.2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积极心理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自身的和谐,社会繁荣和稳定时期人们就更加注重品质和美德培养,而这也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富强、和谐,这是一个良性的社会循环过程。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帮助人们获取主观幸福感和幸福。我们所说的幸福、幸福感指的是积极情绪、积极因素状态,诸如喜悦、欣慰等等。积极情绪能够帮助我们赢得更好的关系、更强生命力的机会,开阔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创造性、灵活性。积极的人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他们拥有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情绪影响着人生活的态度,也是人们益寿延年的秘诀。因此,开展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教育课程,就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感受生命、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该项教育课程的开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1.3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课程标志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完善

我们必须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明确自身教育任务,才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使命应从以下三点进行总结归纳:第一,治疗精神疾病;第二,缓解心理压力,增添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充实感;第三,充分挖掘人自身的潜能。自二战之后,大多数心理专家主要研究了人的消极方面,将心理教育重点放在了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治疗上,这就造成了心理教育方向的偏移。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预防就是为了尽早发现问题或是避免问题的发生所做的各种提前的防范措施。而促进健康指的是通过提高个体能力,提高其自觉增强生活品质的意识和态度。做好心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并教会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和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足感,使其始终能够对未来充满希望,积极向上,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作用,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2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1不断提升大学生个人优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应停留在心理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而应放在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方面,不断在大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挖掘其积极力量,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名大学生,充分挖掘、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力量,帮助其摆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让大学生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想象,提升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价值感;诱发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大学生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去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利己利人、遵纪守法、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积极向上乐观的人。我们要善于发掘大学生的积极面,无限放大其积极向上的一面,让其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让美德和品格优势成为其一生用之不尽的精神宝藏。

2.2诱导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就是诱导,其作用在于不断挖掘个体心理资源,使其成为支撑人们生活工作的内在心理影响因素。诱导积极情绪能够扩建认知领域功能,提高心理抗压能力,提高自身心理恢复能力,扩建个体生理资源。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品质形成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感的基础。2.3关注大学生的成功心理健康被认为是大学生成败的关键,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以心理健康、成功教育为导向的工作目标,重视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内在潜力的挖掘。各高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幸福和成功的指南。

2.4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充分挖掘、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取得成功。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因素影响,让大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认可,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价值期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群体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目标的积极个体。

3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注重幸福教育,围绕积极情绪、积极优势等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全面评估积极大学生心理资源,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积极心理咨询活动,挖掘大学生自身积极潜能,增加其正能量。积极心理不是要完全消灭负面情绪,它是一个以积极情绪打败或完胜负面情绪、正能量占优势的状态。我们主张未来,而不是纠结过去,过去是固定不可逆的,但是未来充满选择和改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开创未来。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正面能量,使其能够不断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积极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重视对积极情绪的引导和激发,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钟平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生处

参考文献:

[1]孟维杰,马甜语.诠释与转换:积极心理健康及其当解[J].心理科学,2012,(01):84-85.

第6篇

【关键词】微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项目来源】本文为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改立项项目《广西本科高校学生学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号:2015GJA235)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1-02

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移动学习、微学习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常态。尤其是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以及“微课”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技术使得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深刻认识“微时代”下大学生认知心理、认知习惯和学习心理,积极借助“微课”教学手段,发挥其因“微”而“大”的教育优势,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微课”涵义

国内外一提起“微课”大多指音视频资源,近年来随着“微课”的应用,对其研究也逐步深入。综合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和学者的定义和研究,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点”、“教学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学习资源包”、“情景化、个性化、趣味化”等关键词对“微课”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目前关于“微课”的内涵主要有三种典型观点:“微课”是一种教学视频资源(Micro?鄄lecture);“微课”是一种微型教学活动(Micro?鄄teaching);“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所构成的微课程(Micro?鄄lesson)。

笔者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定义和参加“微课”教学比赛的实践,认为“微课”是教师借助互联网应用平台,就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视频资源方式呈现,开展的完整、简短、精趣、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内容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微课”教学形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教育教学效果。

借助“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主题建构,以视频化教育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形象、生动、趣味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乐学、易学,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设计思路

用下图可以形象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内容设计、资源设计和微学习与评价四个主要环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框架体系设计

“微课”不是简单的将教学视频拍摄好就可以了,而是包含着主题内容的系列教学资源包,同时还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因此,根据“微课”教学设计思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教学框架体系中要包含“微课”主题、辅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因为篇幅的原因,笔者选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专题内容中的几个主题进行“微课”教学框架体系设计。

如在“大学生自我意识”专题中可以设计“我是谁”、“做最好的自己”(自我意识塑造)、“哈哈镜中的我”(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调试)等主题“微课”内容;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专题中可以设计“面具与真我”、“星座靠谱吗”(人格测试与分析)、“接纳自己的个性”(人格的协调发展)等主题“微课”内容;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专题中可以设计“心与心的距离”、“解读人际密码”、“孤岛突围”等主题“微课”内容;在“爱与性心理”专题中可以设计“爱情解码”、“夏娃的诱惑”、“开水与白面包”等主题“微课”内容;在“情绪管理”专题中可以设计“读懂你的心”、“积极情绪培养”、“幸福的追求”等主题“微课”内容;在“压力管理”专题中可以设计“不能承受之重”、“生命的低谷”、“逆境中前行”等主题“微课”内容;在“生命教育”专题中可以设计“生命的礼赞”、“危机之祸”等主题“微课”内容;在“生涯规划”专题中可以设计“描绘人生”、“选择和责任”等主题“微课”内容。同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中辅教学资源应包括:课件、研讨式话题、文献、参考书籍、社交平台等资源。“微课”教学活动形式有:“微课”视频观看、师生研讨、学生线上、线下参与活动、学生作品汇报展评等。

从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微课”既要突出主题,主题名称也要有新意,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眼球”,只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使学生有求知、求解的探究渴望。另外一方面,因为“微课”涉及视频播放时间和教学容量的问题,因此不可能对专题中的内容做到全面而详尽的论述,应在“一事一议”上下功夫,做到短小精悍。下面以笔者制作的情绪管理主题中“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微课”作品为例子概要阐述“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在制作“微课”作品前,先按照下图展示的教学导入、知识点呈现、小结拓展等三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设计,逐次展开,环环相扣。

第一步先用图片和漫画的形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营造,用问题的方式引出大学生如何做到积极情绪培养。第二步通过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故事还原增强讲解内容与学生的“切身性”,逐步引出8个积极情绪培养的方法,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配以和谐、生动的图片、音乐,使学生听后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第三步对主题进行小结,提出思考问题并对学生做出作业要求。这样“三步走”的教学设计紧密相连、承上启下、相互呼应,始终围绕着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根据上面的教学设计模式,“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微课”作品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教学主题: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对心理学中情绪内容进行设计,从积极情绪作为教学切入点,以动态、活泼的漫画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以生活化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积极情绪培养的技能。

教学重点:积极情绪培养的技巧。

教学难点:将刻板的心理学理论做生活化的转化。

教学过程:导入(从情绪的一般意义出发,阐述情绪的作用。视频情境设置要生活化)提出问题(大学生如何培养积极情绪)分析问题(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分析。采用漫画、动画方式讲解,生动有趣)解决问题(共从8各方面提出积极情绪培养方法。层层推进,知识点解答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易懂)总结提炼(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归纳要点)拓展思考(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效果方面,现场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反馈方面,学生反馈授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授课形式活泼,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易于掌握。

三、“微课”教学方法发展的思考

(一)“微课”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时,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生活环境以及兴趣培养等方面考虑教育教学介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从传统的教育教学支配者、管理者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组学者和帮助者转变,改变趾高气扬的说教,多一些生活化的交流。无疑,“微课”创设的教育教学情境就适合师生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师生才会成为“学习共同体”。正是因为“微课”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把准了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脉搏”,教育教学效果才会大大增强,就会做到时间上“微”,但效果上不“微”。

(二)“微课”要做到精细化的教学设计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以及面对面的学习方式,但也考验着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对教学主题进行深度提炼,提高“微课”教学主题的含金量。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选取主题的哪个知识点讲授,如何切入,如何选取合适的图片、音乐,教学活动分几个环节,如何在线上与学生互动等等就需要做到精细化教学设计。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分步准备,提炼精髓,环环相扣,这样的“微课”才会做到时间上“微”,但教学内容分量上不“微”。

(三)“微课”要求师生的信息素养要与时俱进

当今大学生作为“数字土著”,对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适应性,但要做到不要成为微时代的技术奴隶,而是应用新媒体技术为我所用,用之在学,就需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广大教师也要更新观念,提高信息素养,及时钻研新媒体技术,应用新媒体技术到教育教学中,用之在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此,就会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这样的“微课”就会做到时间上“微”,但价值上不“微”。

第7篇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和学科技术,并通过不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意识,有效缓解大学生当前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基于此,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状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原则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题

近几年,由于大学生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发展,目前来看,主要涉及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问题

我国的教育教学始终遵循的是尊师重教原则,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其学习的环境和生活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时间内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比如说,有的学生知道自己并没有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这时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就会有所抵制,再加上自己想选择的专业没有考上,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是很有兴趣的专业,学生此时对这一专业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低的,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还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程度过高,缺乏自律能力,一旦离开了父母,自己连最起码的日常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当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而又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就会出现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

12就业形势问题

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所以在校大学生就出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毕业压力过大。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发现自身对前途的期盼逐渐转向现实的时候,学生就需要从职业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前途了,自己究竟能够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但是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这时就容易出现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估过高,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应该做那些基础的工作。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13情感问题

情感问题除了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社会对学生的关注以外,主要还是体现在学生家庭上,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基本上住宿的比较多,再加上大学生活相对比较自由,没有什么约束,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与家人的关系也渐渐地疏远了,而家长这边想着孩子到了大学,可以独立了,也就不再过多地管他,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家人不再关心我,心理可能出现很大的阴影。就更加放纵自己,从而造成学习、心理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21自我教育

我们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虽然知道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所以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我们的高等院校可以采用一系列可行性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激励,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

22合力教育

我们在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的时候需要清楚地知道,这一工作并不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人员自己的事情,是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多方面工作努力,形成一个合力。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求我们的高等院校采取一系列可行性措施来教育以外,还要求家长和社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3经常性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不能像做活动一样,开展一次就结束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因此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让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这样整个心理教育就会由之前的被动变为主动。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31高校重视

我们的各大高校要积极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我们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构,这一辅导机构的建立可以有效帮助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缓解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除此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让大学生知道心理问题对自身产生的危害。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这一机构中,我们还要配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我们还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心理知识培训,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2充分发挥高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合力作用

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内外环境影响颇深,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是最大的,从高校的角度来说,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学风、校风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创建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而从家庭的角度来讲。学生在学习阶段,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教师在学校中帮助学生,那么学生到了家里,家长就要充分承担自己的责任,多与孩子沟通,不要总是拿自己忙当借口,家长还要向教师及时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状况,了解孩子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陶冶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意义深远,所以我们一定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利于其发展和成长的社会环境。

33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我们的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都要把大学生的就业当作工作的重点,创建一个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不断加强就业与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规范性,各级政府还要根据高等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台一些适合高校发展的优惠政策,多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就业,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