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动物防疫与检疫范文

时间:2024-01-04 11:49:45

序论:在您撰写动物防疫与检疫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动物防疫与检疫

第1篇

    于控制力度不够,一些动物性食品中还存在严重超标的兽药残留量以及饲料添加剂等危害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隐患。

    1.2乡镇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动物防疫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一些重大的动物疫病以及动物性食品安全产生时,不存在具有针对性的以及可具操作性 的地方性法规供乡镇基层防检人员参考。这就导致在疫情报告以及实现疫情的处理等过程中,出现缓报疫情、瞒报疫情以及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对疫情的控制与处理。

    1.3基层防疫检疫配置落后,工作经费短缺  对于乡镇这样的基层防检部门而言,由于工作经费的短缺,导致防检人员在实施与开展防疫检疫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障碍。其一是没有良好的试验检测设备,更不用说设置专业的防疫检疫实验室以实现对一些一般病害的诊断与研究;其二是一旦发生紧急的疫情时,扑杀动物的赔偿经费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实到位,这就对疫情的监测、控制与扑灭等,造成一定的实施困难;其三是工作待遇低、任务重,无法吸引高素质的兽医人员参加到队伍中。

    1.4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  其一是一些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方面做得不到位,出现多种畜禽混养的现象,这样就潜藏了病毒变异的隐患;其二是养殖场的选址、场地建设等缺乏严格的监管,存在十分严重的场地建设随意化;其三是养殖场中缺乏有效的病死畜禽处理、畜禽粪便胡乱安置的现象;其四是部分动物防疫检疫人员自身存在管理不严,不按规定程序执行监管工作的现象。

    2强化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建议

    2.1筹措资金,完善相关防疫检疫监督程序  防疫检疫工作要实现有力的管理,最关键的就是从这项工作范围着手进行。只有明确的对动物防疫监管检查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的规范,才能有效的遏制与打击逃避检查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但是,实现相关防疫检疫监督程序的落实,需要防疫检疫监督机构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因此,在解决资金短缺这一问题时,我县采取的是收费保工资和运转为第一目的到确保畜牧业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为全部目的的根本性改变,积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2健全防疫检疫三级网络,全面开展防疫检疫产地管理  对于基层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除了要完善必要的防疫检疫设施,还应基于基层的发展水平,逐步的加大对防疫检疫实验室以及配套设备的投入。在实际的防疫检疫工作中,还应积极的建立“以县级检疫员为骨干,以兽医站检疫员为基础,以村级助检员为辅助”的三级防疫检疫网络,有效的针对基层所养的动物,在数量、品种、畜别等实施登记,并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对于畜禽等的产地进行有效地认真地监管。

    2.3加强基层防疫检疫队伍建设  防疫检疫工作的事实与开展,主要依靠动物检疫员实现有效的展开。因此,基层防疫检疫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畜禽产地检疫步向专业化与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对于一些文化素质低、防疫检疫水平不高的动物检疫员而言,就要求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动物检疫员队伍的建设, 定期举办培训班。经常性地对他们开展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 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操作对检疫员进行检疫知识、操作技能、检疫证填写、职业道德的轮训,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2.3强化化验设备管理,健全防检监督机构  为实现与确保群众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吃上“放心肉”,就要求防疫检疫人员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能够对由于病变而引起的潜藏病患等能够实现研究,因此就要有完善的实验室以及检疫设施作为保障,进而促使实验室诊断以及防疫工作走向科学化管理。

    3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亮点分析

    在实施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过程中,我县针对自身发展实际,在人才的引进与管理以及构建联动机制这两方面的工作尤为出色。

第2篇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05

随着“三聚氰胺”、“速生鸡”等事件的出现,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对于畜牧兽医工作者而言,基层防疫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近几年基层动物防疫及检疫工作已基本实现规范化,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防疫及检疫人员不足,执法存在困难,防疫及检疫技术有限等都制约着牲畜防疫及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些地方不重视牲畜防疫及检疫工作,导致防疫及检疫工作流于形式,给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1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难点

1.1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和广大畜禽养殖户2个方面。虽然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都已建立,但部分动物检疫防疫从业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致使工作没有完全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办事,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另外对于广大畜禽养殖户而言,他们更是缺乏检疫防疫的意识,甚至觉得进行防疫检疫工作是多余的,这种反感的心里使得基层动物防疫建议工作难度加大。

1.2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量较大,人手不足

滦平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好,以肉牛、肉鸡、生猪养殖最为突出。畜禽养殖业现状决定了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量较大,且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归咎于基层防疫检疫人员人手的不足,繁杂的工作分配后还是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外,进行防疫及检疫工作时,工作人员有时需要徒步到养殖场进行防疫检疫工作,这样既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又使得基层防疫检疫人员疲惫不堪,难以应付繁杂的工作。

1.3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设备不完善

虽然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都已基本建立,但由于经济条件以及支持力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与大城市的检疫防疫站相比,设备条件出现了天壤之别的差距,甚至有的基层检疫防疫站都没有一套像样的检疫设备;有些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虽然有检疫设备,但是设备出现故障后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试与修理,使得无法正常进行基本的防疫检疫工作,或者可以进行,也存在检疫效果大幅度下降的现象。

1.4 基层动物检疫防疫过程略显不规范

由于检疫防疫工作的特殊性,在实际基层动物防疫检疫过程中,规范化很难保证。比如养殖户不如实上报屠宰实情,态度恶劣,私自屠宰等等,再加之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劳动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有时只能仅用眼观来完成检疫程序。但是这种检疫方法很不规范,也很有限,不能深入观察动物的内部组织器官的病变,尤其是一些死亡动物。因为一些病死猪肉单纯用眼睛是无法鉴别的,必须依赖仪器。但目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站普遍存在检疫设备有限,检疫技术单一的现象。

2 提高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基层人员动物防疫检疫的意识

加强基层人员动物防疫检疫的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家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深入到农村基层,向广大畜禽养殖户宣传动物防疫检疫的重要性,加强广大畜禽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检疫意识,便于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2.2 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的人员配备及技术培训

鉴于前面提到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工作量大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人员的配备工作,从而改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强度。再有,为了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相关部门可以邀请专家或者有经验的检疫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从而使每个基层从业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检疫技术。

2.3 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检疫设备

这个举措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可以通过专项资金,添置或替换基层防疫检疫站需要的设备。有了较为完善的设备支持,基层从业人员就可以更为直接、方便地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了,并且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4 提高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监管力度

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国家可以考虑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来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监督管理部门就可以联合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人员对事件的发生以及影响采取全方位跟踪处理,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事件恶化,这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霍春刚.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4(10):13-14.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示范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93-03

2012年6月,宁夏农业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单位,畜牧兽医专业成为该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基于企业调研,研讨,确立宁夏及周边地区畜牧兽医专业的五大核心岗位群,即畜禽养殖、疾病防治、检疫检验、畜禽繁育、饲料兽药器械营销。由此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定位为校级精品课,旨在对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学生技能需求,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1 设置背景

宁夏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阿论坛永久落户宁夏,自治区35万人民生态移民,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宁夏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正是基于自治区产业发展的背景和战略需求,成为宁夏畜牧业良性发展和农民创业致富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随着畜牧业快速发展,动物疫病情也频发(新疫病传入、老疫病再现、人畜共患病增多等),对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从2003 年至2013年,国内外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疯牛病、猪流感等几次重大动物疫情并导致人传染或感染死亡。在中国,每年动物疾病给畜牧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200亿元。动物疫病的防控问题起了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2 课程目标

基于行业、企业调研,摸清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重新构架课程内容,确定《动物防疫与检疫》。使学生掌握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过程,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内容,会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报告;掌握防疫的方针,能够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养殖场制订一个详细的防疫计划;掌握动物环境卫生因素及其对动物疫病的影响,掌握动物防疫技术的具体操作;熟悉免疫接种的目的意义,掌握免疫接种的具体操作,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操作;熟悉药物预防的作用并会操作;熟悉动物检疫的范围、方式和方法;了解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和市场检疫监督的程序和内容。熟悉动物产品(肉、蛋、奶)的检疫标准。

因此,《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1],是一门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疾病防治专门化方向课程。同时,本课程培养目标与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

3 课程内容改革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本着基础“适度”、“够用”的原则,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需求为中心,主要学习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技术、检疫技术、流通环节的防疫临督以及主要常见疫病的检疫等内容。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必须伴随相应的技能操作训练,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将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校内奶牛场、校外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引导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劳动者。

3.1 教学内容构建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模块”和“学习情景”,针对动物检验检疫员工种的岗位技能要求,强化学生在消毒、免疫接种、疫病监测、动物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市场检疫监督、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能。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融入课程建设内容中。

重新构建的课程内容由 3个学习模块构成。即养殖领域防疫检疫技术、流通领域防疫检疫技术、 屠宰加工领域防疫检疫技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教学与工作同步,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将课堂设在实训室、实训基地、养殖场等,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社会效果,真正实现学校与社会一体化(图1)。

3.2 课程重难点设置

根据企业调研,确定动物防疫与检疫员应该掌握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重难点,其中基础能力中养殖场档案的建立、养殖场消毒计划的制定为教学重点;消毒、免疫接种、疫病监测、疫病处理、宰前检疫等为教学重点;其他内容如重大疫病处理方案、产地检疫、市场检疫等为教学难点。

3.3 学时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本课程设置“教-学-做”一体化,其中“教-学”为30学时,“学-做”为34学时,具体安排见表1。

4 教学方法改革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宗旨,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

4.1 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

典型项目具体教学实施中,依托实训基地及校外指导老师的优势,运用“教、学、做、评”的教学方式[3],由专业教师或校外指导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依次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再由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达到反馈和强化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4.2 角色体验教学法

充分利用学校校内牛场,安排学生参与到学校牛场的生产管理当中,并按照“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的原则,使其边学、边做、边提高,学生必须承担某一个技术环节的工作任务,采取“技术承包、循环提高”的方式进行。

4.3 典型案例分析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具体、直观、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4]。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拓展迁移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 教学团队建设

课程建设团队包含教授、讲师、助讲、企业和行业专家。课程组成员均参加一定教育教学的师资培训,教授、讲师、教学经验丰富,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助讲人员认真好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行业、企业人员技术过硬,能指导学生的技能成长。

6 预期目标

通过课程改革,设置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动物防疫与检疫的法律法规、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熟练掌握动物防疫检疫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等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综合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交流与沟通、责任感、自信心、吃苦耐劳精神等素质能力,从而成为一名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6.1 课程内容

为了适应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新规定,邀请宁夏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专家及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共同探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内容重新构建及整合,设计了养殖领域防疫检疫技术、 流通领域防疫检疫技术、 屠宰加工领域防疫检疫技术三大学习模块,在每个学习模块中有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把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6.2 教师业务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到实训基地锻炼、参与学生指导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术、动手操作技能;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水平;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6.3 学生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完成了真实工作的全过程,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责任心、不怕脏不怕累等综合素质能力,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达到中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的职业要求,从而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前明,李培英,孙 裴.动物检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破立法[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65-166.

[2]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教材,全书 1.42万余字,内容包括家畜屠宰加工卫生检验,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畜动物性食 品持染与控制,冻乳、的卫生检验和市场肉类的鲜肉、蛋鱼兽医卫生监督等章节。该课程是专门研究如何针对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检验的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技能,并且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笔者在多年实施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将以前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机地与检验、检疫监督相结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对提高学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的专业素质水平,虽然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教学中还存有很大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要改变教学现状,加强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实践性训练

由于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物操作性,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前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操作上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很多高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用于实践的硬件设施薄弱,例如没有专门实践训练的仪器设备和场所,学生的校内实践训练仍然停留在简单单一的水平上,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学生不能体验动物检疫中商品动物检疫技术流程的操作过程,如在动物外调与进入审核检疫证、填制相关单据、报关和防范疫病传播风险等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动物防疫与检疫行业的就业机会。

1.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很多老师在讲授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一般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研究上。教学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进行抽象性的讲述,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老师“讲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学生“听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操作程度较低,结果会出现遇到具体操作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得不知所措,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各种技能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流程。

1.3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在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中,主讲国际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留校或者从学校直接分配过来的,他们没有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实践工作的经历,在讲授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很空洞。甚至有些老师讲了多年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却没有见过防疫证、检疫证、畜产品安全证等单证,根本没有去亲身体验过防疫检验业务环境,也没有参与过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非常注意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往往轻视实践,对知识的实用性强调不够,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单独完成业务。

1.4考核考试方法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考核的方式主要采用以一张考试卷子的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卷面成绩的高低很难体现出学生实践技能的水平,也就很难测出学生实际掌握内容的高低。而且这种考试方式,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卷面成绩高,就算学好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就会忽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训练。

2教学改革的建议

2.1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

只有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较强实务处理能力的学生。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一线业务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高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在一些畜牧企事业做兼职,直接参与动物防病防疫务的实际操作。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就能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能够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内理论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外实训有效地相结合。由于教师具备做业务的亲身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就会显得真实而不空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积极邀请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有关单位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如畜产品加工集团、公司、畜牧局、海关、疫检部门等。或者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例如如何用检疫证来证明动物健康运输流通,可以请来自业务一线的专家来讲授。通过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师生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学习到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能了解最新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师生双向沟通,在本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动物检疫法、动物检疫的操作技能,这些内容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实物、一个图示等比较具体的现象作为导言,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了解一项畜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熟悉每个环节的知识和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检疫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动物检疫易发展状况、进出口养殖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当代从事动物检疫业务的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等,还应多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的青年员工作报告,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3加强学生参与实践训练

在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要突出应用性,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从化学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开始,然后是动物病理实验、动物药理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分析及加工实验、微生物侵害实验、动物临床诊治实习最后是校外动物营养保健和动物养殖。在专业实验实习过程中包括不同环节,有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术实验,专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亲自操作每个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建立起一个完整逼真的体验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也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当地动物医院、动物研究所、动物防疫与检疫公司等单位积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学生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真实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业务能力训练。

2.4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卷子定最终成绩考试方式不能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必须将卷面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考试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考试力度和比重,比如在试卷中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填写动物健康证、运输单据和动物检疫单据等。改变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能够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结论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与我国当前动物防疫与检疫发展相适应的。为了使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人才市场需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层面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极改进原有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层次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 课程改革

动物疫病的防疫与检疫是当今世界关注的话题,它不仅与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影响。畜牧业是的主要支柱产业,要做好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需要大量的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高技能型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针对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大胆进行了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从实际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要求设置课程学习内容,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相关的理论支撑和工作技术, 并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对课程设计起着决定作用,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重新调整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根本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和紧密合作中得出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相关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进行课程设计,实现教学和职业岗位的准确对接。

通过调研得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防疫检疫相关工作有动物防疫监督所、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基层兽医站、大型动物养殖场、肉业有限公司等;主要岗位有动物疫病防疫岗、实验室检验岗、产地检疫岗、运输检疫岗、屠宰检疫岗、市场检疫岗、动物产品检验岗等;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有免疫接种、免疫效价检测、消毒、重大疫情处理、临诊检疫、产地检疫、运输检疫、进出境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布鲁氏菌病检疫、结核病检疫、炭疽检疫、口蹄疫检疫、动物主要疫病检疫、动物产品检验等等。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课内根据行业企业工作过程实施教学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帮助学生熟悉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并培养学生工作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将认证教育“嵌入”到课程教育中,教学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要求相吻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全面接轨。《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内容与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动物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的考核内容全面融合,达到“课证”相结合。

二、整合和提炼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不断地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充分考虑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经过提炼、整合并进行了必要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关键技能标准化。课程共分为3个模块、11个项目,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团队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第一步:咨询,给学生讲授学习任务必需的理论知识,并提供必备的学习资料,学生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展开讨论,获取必要的知识信息;第二步:决策,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自主设计任务完成方案(操作流程、实验器材和试剂);第三步:计划,在教师的协作下,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小组分工;第四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按计划实施任务,要求全员参与;第五步:检查,学生对任务结果进行检查并填写相关工作记录单;第六步:评估,由学生以汇报的形式展示任务完成情况,并提供佐证材料,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给出成绩。

三、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新颖的授课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边讲、边做、边学三维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做到教、学、做一体。

1.在课堂上的教学

(1)分组讨论教学法: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的授课内容都是自行设计的知识点,但学生需要的知识点和教师设计的知识点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采取“讨论式”教学,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够更加突出教学重点,从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2)引导文教学法:放弃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的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引导发现和总结归纳教学法。将师生的角色进行互换,以学生为主体,用引导文件帮助学生确定任务和制定计划,而教师只从旁帮助,及时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师”和“生”的零距离。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3)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典型案例分析,通过传授有关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失误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案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4)现场教学法:实地参观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拉近学生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距离。

(5)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的操作要点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来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

(6)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扮演防疫或检疫人员、动物产品检验人员进行演示,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习,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

2.在课堂之外的教学

(1)多媒体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帮助学生课下预习、学习、复习。并通过网络学生和教师沟通和交流,实现课外的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也帮助教师调整和提高教学。

(2)协助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课程组教师承担着当地动物疫病的诊断、治疗和防疫工作指导等社会服务工作,这时带着学生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

(3)假期安排学生参与本地区的打疫苗等动物防疫工作,既是勤工俭学,又是学习锻炼的好机会。

(二)教学手段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学院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应用多媒体、教学光盘、录像、动画等等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考核办法的改革

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考核方法。通过考核培养学生形成诚实、守信、规范工作的行为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考核中改变以前的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现象,考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项目完成以及在学习中间的能力培养情况,实现考核时间全程化;在考核上,不但要在课堂上和教室内进行考核,还要在实训场所对学生的实训进行考核,实现全方位的考核;通过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个层次帮助教师和学生查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提高,并通过多层次的考核,对学生培养的素质进行考核。

五、建立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改变了以前的一位教师完成课程教学的情况,组建了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吸收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行业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部门主管和高级技师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保证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

六、课程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毕业生专业技术过硬,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强

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紧密对接,毕业生能直接从事相关工作,实际动手能力强,行业企业对毕业生满意,行业企业专家对本课程给了较高的评价。

(二)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且非常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三)促进了高职高专“双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72-03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多样化,动物疫病疫情呈现高发、频发,快速传播与扩散趋势,对畜牧业生产、公共卫生安全、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从SARS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猪流感等疫情的爆发,足以看到动物疫病疫情的危害之大、之广、之难以估量。加强动物防疫检疫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98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2006年4月,农业部正式成立中国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在国家职业(工种)分类中,把动物防疫检疫员作为一个单独的职业(工种),并实行准入制度。在此背景下,一门新的高职课程《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应运而生。

1.课程性质与特点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直接面向养殖防疫诊疗职业岗位和监督执法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性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动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和动物防疫检疫操作流程、技术规范与标准,掌握动物防疫检疫的技能、技术,培养科学防疫意识和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强特点,所学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技能是畜牧兽医生产中疫病防控和动物检疫工作必备的。

2.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课程特点和高职生学习特点,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论,重构教学内容体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将直观、实练、考核、全真操作融为一体,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2.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学院校内实习基地广西绿兴种猪有限公司、种鸡场和示范养殖场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如南宁市肉联厂、广西金陵养殖有限公司等距离学校较近的优越实践条件,将课堂搬到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做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比如,动物免疫技术内容的教学是在养殖场现场给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消毒实训教学也是在养殖场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组织实施消毒。由于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贴近了生产实际,教具、材料、场地、设施真实直观,教学场景新鲜、环境广阔,教师边演示、讲解,学生边学边做,直观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同时学习过程即工作工程,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长,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和工作素养养成。

2.2“工作过程导向”实景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指课程教学建立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真实工作场景的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广西绿兴种猪有限公司、种鸡场、示范养殖场)和南宁市肉联厂的优越条件,以典型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施过程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任务驱动,融教、学、做(练)为一体,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真实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将直观、实练、考核、全真操作融为一体,学生全程参与养殖、流通、屠宰检疫等工件环节的防疫检疫的实践训练,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各种单项操作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特点。

2.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即将结束时,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校内企业广西绿兴种猪有限公司和校外实习基地,如南宁市肉联厂、柳州市肉联厂、玉林市臣东种养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金光有限公司、隆安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进行岗位训练。这些企业由实习单位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安排学生在生产一线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锻炼。企业为课程实践教学和学生生产技能训练提供材料、场地设施及岗位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支持,企业为学生提供食宿便利并给予以一定的劳动报酬,课程教学与企业形成了长期友好合作互惠的关系。到不同的企业行业(如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屠宰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进行岗位实训,学生角色员工化,学生着装企业化,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按照真实生产岗位要求,学习完整工作过程。且学生在做中学和边做边学的工作中,不但可练就熟练的专业技能,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还能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学会与人共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爱岗,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条件和现有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特点,灵活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实景教学法、专家会诊式案例教学法、岗位训练(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实境教学法等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五动”,即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读说)、动眼(观察)、动心(想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使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能真正实到实处。

3.1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是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骤,由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方法。下面以对猪或鸡免疫接种工作为例。具体做法是“资讯”:由教师明确工作任务(实施猪或鸡免疫接种工作),学生按任务要求查找相关信息;“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分析信息资料,制定免疫接种工作方案;“决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讨论,老师审查方案并提出建议,学生修改并确定方案,根据方案,购买疫苗、用具并做好相关准备;“实施”:学生根据工作方案完成免疫接种工作的实际行动;“检查”:教师和学生检查对照已完成任务的每个工作环节,并评定分数;“评价”: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完成工作任务的经验教训,讨论、反思工作过程,使原有经验和新的经验的重新组合,形成行动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3.2现场真景教学法

现场实景教学法是指把课堂设在生产现场这样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教学。使课堂与工作、生产地点结合起来。主要是利用学院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广西南宁绿兴种猪有限公司、种鸡场和示范养殖场的良好条件,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如南宁市肉联厂、玉林市臣东种养有限公司、隆安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优越的实践条件,将学生带到养殖场、屠宰厂、集贸市场等进行现场授课和操练,如动物临诊检疫、产地检疫的调查、猪宰后检疫、布鲁氏菌的检疫、旋毛虫的检疫、牛结核病的检疫、鸡新城疫的检疫、鸡白痢的检疫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完全是在实验室和生产实际过程中进行训练。在现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学、边做,做到了教师的“讲、做、导和评”,学生的“听、看、练和做”充分有效结合。由于教学场景新鲜、展现生产实际,教具、材料、设施真实直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专家会诊式案例教学法

专家会诊式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真实现场为事例,或把用文字、影像、视频呈现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专家或技术员、官员身份参与分析、讨论,并由学生们自己推选一位负责人组织讨论活动,教师只是在最后才作点评。教学开始前,教师将任务下达给学生,以便学生上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作好准备。如,学习养殖场防疫条件的知识时,教师把学生带到学院养殖场,以此为案例,让学生以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身份对养殖场的防疫条件进行评估,可以各自写出评估报告,也可以集体讨论后写出一份代表“官方”的评估报告。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改变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只是给予必要的点评和总结。专家会诊式案例教学是一种真实情景下的教学,可以起到多方面作用,如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组织纪律性,领导才能等。

3.4岗位训练(角色扮演)教学法

动物防疫与检疫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即将结束时,还安排岗位训练,各班分若干个实习小组,分别到养殖场、集贸市场、诊所、监督所和屠宰厂进行岗位实践技能的实训。如在动物的临诊检疫上,开始时由教师或部门技术人员当“师傅”――技术员、业务主管,先讲明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然后进行操作示范,先对岗位适应速度快且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小组长教会、教熟;然后让小组长给少数学生当适应慢和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师傅”――技术员、业务主管、场长,由小组长再教小组成员;训练过程中小组成员经常相互讨论交流岗位工作体会,互相帮助,反复训练,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这种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教学方法能锻炼作为“师傅”的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减轻能力相应较弱的学生心理压力,有利学生的共同进步。由于岗位是真实的,管理要求是真实的,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3.5“模拟实境”教学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物、各种用具,结合防疫和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创设模拟生产工作实境,开展教学工作。例如,疫情报告、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动物产地检疫、市场检疫监督、运输检疫监督等内容,通过动物、工具的布置和多媒体展示疫情或养殖场实况图片,学生充当疫情调查员或养殖场饲养员、技术员或动物检疫员,教师充当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双方模拟开展疫情调查、疫情报告、动物产地检疫、运输和市场检疫监督,学生在“模拟实境”中,完成了工作岗位体验和学习目标。特别是疫情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采用“模拟实境”教学,不受时间、季节和空间的限制,时效性强,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实际与授课计划不同步的矛盾。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38-02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繁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我国也先后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动物防疫与检疫已成为当今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有着重大影响。做好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对保障动物和人类健康,促进现代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保障现代畜牧业扎实推进,基层需要大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职毕业生承担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因此在培养基层所需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人才时,要以培训操作技能训练,注重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加强实训课程建设,培养基层需要、留得住、用得上、干的好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动物防疫与检疫的相关知识为生产实践服务,为广大农牧民增产增收服务。

笔者根据在暑假对部分基层站所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和村级防疫员岗位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学校当前《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教学实际,就实训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改革预期效果分析。

1《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内容缺乏新型重大疫情知识部分

通过近些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实践证明,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兽医工作队伍。这就要求兽医工作队伍人员必须掌握重大疫情处理方法。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到这一部分内容。

1.2 《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课程缺乏行政法规知识部分

动物防疫与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是提高动物检疫人员执法本领的有效途径。对普及动物防疫知识,增加职工群众的食品饮食安全常识、依法进行屠宰检疫申报、活禽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认真按照检疫申报要求开展动物检疫工作起着积极的意义。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上市,把检疫不合格的动物按规定进行处理,确保动物卫生食品安全。因此,实训课程中应增加法律法规条文是必要的。

1.3 《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课程缺乏综合技能实践部分

综合技能实践是对学生课程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检验方式,是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训练手段。目前,中职《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实训内容主要以单项技能为主,没有系统地将防疫与检疫工作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例如:消毒实训部分,仅有消毒药品分类、各类消毒方法、消毒注意事项等三个单一部分,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不仅要会选择消毒药品、知道注意事项,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会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消毒药品、消毒工具、自行安排消毒工作过程。在实训内容设计上消毒应该作为一个综合技能项目。

2《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课程改革设想

2.1 增加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与检疫实训项目

将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新城疫爆发、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编入实训内容,单项技能要求掌握国家强制性疫苗发放程序、疫苗管理、注射登记、免疫效果监测,综合技能要求会制定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理办法。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做到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基础工作,就业时就能直接上岗工作,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需要对接。

2.2 增设动物防疫与检疫行政法规实训模块

将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家畜家禽饲养、管理、屠宰国标纳入实训项目。单项技能要求掌握各类表格填写,包括产地检疫申报记录、产地检疫证明、运输消毒检疫证明、屠宰加工厂动物产品检疫证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表等实用性表格,做到规范填写。综合技能要求熟悉法律法规条文,灵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事件。使学生达到知法、懂法、执法,确保动物食品安全性。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2.3 增加校内外实训场所,加强实训课程教学设施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无疑是实践导向课程方案实施的硬件保障。如对于《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课程来讲,执法案例教学数据库、检疫病例多媒体库、校内养殖场是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而在校外养殖基地(小区)、动物监督所、动物屠宰场等部门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也是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因此,要保证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质量及效果,必须加大投入,对校内外实训场所及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保证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继而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

2.4 增加实训课时量,将必需理论穿插于实训课中讲授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动手操作是学好课程的根本途径。在课时设计上应加大实训课时量,将一些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训过程中讲授更有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也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必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更便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识记。

2.5 增加实训课程考核,打破单一理论考核形式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有效手段,必须加强职业导向的综合课程考评机制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要规范有效地开展,制度保障是关键。必须针对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施,建立从过程到结果全面的管理、考核、反馈和不断完善的机制。同时,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效果进行考核。改革考评方法,尤其注意增加对能力的考评、实践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在工作现场的考核比重。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质量观,采用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而不仅是针对个别能力进行孤立评价。

传统的考核主要以闭卷笔试为主,实训考核为辅。然而《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仅仅依靠笔试,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无法检验学生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因此,考核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在考核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考试。理论知识主要集中在实训考核项目必需的知识点上,以口述作答,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主动性。

3《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分析

3.1 通过实训课程内容改革,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有效避免填鸭式的课堂理论式教学。综合实训项目使学生接触真实的生产环节,熟悉工作流程,做到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

3.2 通过实训课程组织的改革,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以组为单位,学生自行合作完成实训项目,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在工作过场中,训练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确立工作目标,按时完成工作计划,时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