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范文

时间:2024-01-04 11:49:45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心理健康辅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幼儿心理健康辅导

第1篇

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三、具体实施:

1、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1)每星期三晚上对教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形式不限,听讲座,看录像,观摩心理教育辅导课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课。教师备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组织听课。

(3)组建教师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

2、重视知行统一,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措施如下:

(1)教会孩子掌握几种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设立师生互动交流版面。让孩子随时有表达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安排: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一起玩,真快乐》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自己高兴》、《孤独的小兔》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高兴,我快乐》、《困难不可怕》

2、班主任心理健康内容的相关培训:

小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中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大班年级组心理健康讲座;

3、对个别特殊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个案研究;

4、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计划二

一、对幼儿认知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教师应保护好孩子生理器官,有意识的训练幼儿视觉、触摸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1)可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幼儿的听力,平时要定期测量幼儿听力情况,及早治疗和防范。

(2)让孩子逐步辨认:红、黄、橙、绿、天蓝、蓝、紫等色,并逐步按名称选色及按色讲名称。

(3)教孩子用手摸,辨别物体的粗细、软硬、轻重、粗糙、光滑。

(4)用捉迷藏或找物的游戏培养孩子逐渐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如用同类物体摆成不同的空间位置,让幼儿指出方位。又如用物体摆成一上一下、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等。

(5)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做一些观察记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如带孩子观察母鸡生蛋孵小鸡母鸡带小鸡的图片,并讲出先后顺序。还可以通过故事、童话等帮助幼儿掌握“从前”、“很久很久”、“后来”、“开始”、“结束”等词汇。

2、对中班幼儿注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无意注意高度发展,对周围事物极感兴趣,到处看、听、闻、说。因此,活动能力、生活范围、知识量都增长、扩大、增多了。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得以发展,如果我们做到使幼儿明确观察任务,选材又适合幼儿知识水平,利用有趣的声音、动作、鲜明的颜色,必定能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预定的观察目标上。

3、对中班幼儿记忆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增长,能记住情节和有关词句,复述故事,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他们的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即记忆自己所熟悉的、所理解的比不熟悉的不理解的内容效果好,理解对幼儿有很大作用。

4、对中班幼儿思维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很高,他们可边动作边说边记,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逻辑思维水平差,处于萌芽状态。他们掌握实物概念时能概括出实物主要特征,特别是功用特征。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扔掉的”,“错,水果是吃的”。中班的数概念可掌握到“10”,词汇的掌握也随着年龄增加,这为幼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让幼儿学书法、学绘画、学语言。

5、对中班幼儿想像培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想象的对象和内容深广得多了,特别是对贴近幼儿生活的想象显得具体而细致,甚至大人忽视的细节,他们也想象到了。他们会幻想着与星星、月亮做游戏、乘坐火箭在太空中的运动会上夺金牌,其中也许包含着想象的创造性成份,这是很可贵的,应予以启迪保护。

二、对幼儿情感培养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的情感仍带有明显的外露,易冲动及易变的特点,但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情感也会向着稳定而深刻的方向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评价都有些发展,家长应帮助他热爱幼儿园的班级群体与朋友建立良好的联系,互相报出电话号码,鼓励他们在平时晚上或双体日互通电话。

三、对幼儿意志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班幼儿意志品质发展很不成熟,所以家长要让幼儿自我控制时,一定要幼儿明白行动的目的,因为只有当行动的目的为幼儿理解而感兴趣时,才会出现较好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另外家长在家中不妨采取一些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遵守某些规则。

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计划三

一、心理咨询

继续做好面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加强怡心室的宣传,特别是使处于适应期的.高一新生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接受心理咨询,在产生心理偏差时能主动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怡心室从第二周开始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星期二、四下午5:00~6:30。学生也可以与心理老师约定其他的访谈时间。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

主要是面向高一学生开设心理课。针对高一新生刚入学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现象,从入学后的心态调整、新同学相处、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学习方法改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计划每周上两个班的课,上课时间和主题由各班决定。

三、心理健康材料

根据各年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老师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资料给学生和班主任,从心理的角度帮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同时帮助班主任更顺利地开展工作。计划每个月向各年级发放一份心理健康材料,重点关注高一级和高三级。

四、健康教育网站

在开学初协同学校购进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在健康教育网站首先为高一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通过网上心理测试为新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及时了解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不良倾向可以尽快给予帮助和支持。另外,开通网上心理咨询系统,心理老师在网上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以弥补怡心室面谈咨询的时间限制和其他不足。同时,主要从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高二学生的人际交往和高三毕业班的考试焦虑三个方面着手。

五具体安排:

一、课程小探秘

1.认识心理健康手册;

2.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3.学生能对生涯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我的困惑

1.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

2.宣泄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

3.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4.学习如何处理这种困惑。

三、校园寻宝

1.学生能了解心理辅导的对象、内容和重要性;

2.学生能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的帮助的资源和途径;

3.学生能学会写心理日记。

四、人生依然有梦

1.通过辅导使学生体验内心真实的需求,重新点燃追求理想和愿望的热情和活力。

2.理解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五、许我一个未来

1.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梦想转变为现实;

2.帮助学生掌握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办法,通过具体的练习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

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即学习是为了什么;

2.协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学习,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七、学习策略指导

1.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八、考试心理辅导

1.辅导学生掌握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技巧;

3.指导学生掌握放松训练的方法。

九、我是谁-自我探索

1.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知道“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3.从别人的反馈中,使自知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十、特质大搜索

1.了解性格的特征,并知道性格的两面性;

2.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的倾向性;

3.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与自己兴趣、职业选择之间存在关联。

十一、特质大拼盘

第2篇

关键词:幼儿 任 对策

小班幼儿因受到语言发展的限制,很多孩子对自己的任不能作出正确、清晰的原因阐述,需要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家长的沟通,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另外,在幼儿任的表现上,因其年龄限制,易造成幼儿的孤僻、自卑和交往障碍。所以任性心理的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个案

幼儿情况:昊昊,男,3岁半,独生子女。父亲是驾驶员,母亲为乡镇中学教师,家庭和睦,条件优越,与老人同住。

存在问题:每天早晨因为不愿意去上幼儿园,不愿意进教室而哭闹。进了教室也会想办法逃跑。老师与其沟通,他没有任何肢体、言语上的应答。不参与集体活动,以自己的需求为主观意志,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观察分析

(一)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任性、乱发脾气,往往是父母的“好脾气”造成的。经多次的家访,与昊昊父母交流,在听取邻居、家人们的反馈,我了解到,昊昊爸爸工作十分繁忙,很少与孩子相处,昊昊妈妈在乡镇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在孩子表现出任时,不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而是以欺骗、诱哄等方式解决问题,造成幼儿不相信家人的话,无视家人的教育。

(二)寻求关注的方式不对,渲泄压抑情绪。在家庭里,孩子是中心,是掌上明珠,有父母温暖的呵护,在幼儿园里,他只是几十名孩子中的普通一员,昊昊因其特殊的行为表现使他与同伴的关系非常糟糕,同伴们都排斥、远离他。两种环境的对比之下,使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幼小的心灵中感受到了孤寂、冷漠。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于是,孩子就可能以任性、胡闹的方式表现这种心理上的失落感和受挫感。

(三)心理分析与评估。评估昊昊的个案,可以看到:任性心理、交往障碍、认知情感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有些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因为情绪发育不健全造成的;也有的孩子突然的情绪改变、大哭大闹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焦虑引起的;还有的是因为生理上的某种变化造成的。

昊昊性格较内向,不能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在班级的行为表现就比较特殊,该现象应着重考虑家庭教育的原因。

三、心理辅导及效果

(一)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配合班级教师采取“独立行动研究模式”,对昊昊进行为期三周“入园环节哭闹、乱跑”的行为进行记录。

第一周:每天在入园观察记录上记录该幼儿在爸爸送(昊昊)和妈妈送(昊昊)时不同的表现行为,作为行动基线。

第二周:针对孩子哭闹、乱跑的行为,按照第一周的记录方法观察孩子的入园行为,观察教师参与处理对孩子行为是否有效。

当幼儿是爸爸来送时,如果教师不参与,孩子的行为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控制,而当教师参与时,幼儿的行为表现频率明显升高。当妈妈送孩子时,幼儿的入园情绪波动较明显,教师参与后,根本不能达到理想目标,甚至阻碍目标的达成。

第三周:教师采取冷处理方式,在家长将孩子送到班级后,孩子哭闹,再次自己跑到教室外面去时,(事先叮嘱保安把好大门关)教师不采取任何行动,在暗处观察孩子在行为。

第一天:哭着独自跑到教室外面,发现教师没有跟出来后,继续向大门处跑,看见保安,停下来哭着徘徊。

第二天:独自跑到教室外的操场上玩滑滑梯。

第三天:独自跑到教室外,在室外的操场停留。当老师说:“你想进教室吗?要是不想进来,我就关门了”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于是教师把门关上。幼儿依然在操场上徘徊。

第四天:同样出现前一天的情况,但当老师关门时,该幼儿表现出进教室的行为。

第五天:家长送进教室后,该幼儿没有再跑到教室外面去。

(二)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自律意识

第一天:2岁半昊昊在上小小班的时候,他的老师是黄老师,昊昊很喜欢她。进入小班以来,每天做律动的时候,昊昊总是一个人跑到其它地方独自玩耍。班级两位教师多次提醒但效果不明显。这次,黄老师看到昊昊的表现后,也很生气,和昊昊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昊昊哭了,伤心地走到了队伍中,尽管没有律动,但排列到队伍中,已经是一个进步了。律动结束后,我在班级中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他愿意排队了。

第二天:音乐响起来后,昊昊没有象小朋友那样很快的收拾好玩具,仍然在玩。但他的眼睛注视着老师。当他发现老师的眼睛在严肃地看着他时,立刻把玩具收好,站到自己的位置上,但没有跟着律动,东张西望的。回到教室后,我又表扬了他,夸他收拾玩具的速度快了,排队的速度快了,能跟着音乐拍手了。

第三天:音乐响起来后,仍然昊昊在玩,但在观察教师的态度,看到老师在注意他时,立刻跑到队伍中,跟着小朋友一起做起来。这次做了两节,很认真。回到教室。我又表扬了他,夸他排队的动作快,做律动有力,和老师一样,他很高兴。

第四天:音乐一响,昊昊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认真的做完了律动。

第五天:音乐一响,昊昊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认真的做操。

第3篇

走进童心世界,孩子们的喜好就是游戏。

区角活动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宽松的自主活动、快乐游戏的机会,给予了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合理开展丰富的区角活动同时,渗透幼儿的心理健康辅导必将使每一位幼儿身心得到更健康地发展。

一、创设愉悦的区角活动,让幼儿产生愉快的心理

有了快乐,才会健康。区域活动是一项集体的活动,教师创设宽松舒畅的活动氛围,丰富的活动内容,在整个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自由选择,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中,积极活动,获取经验,得到满足。孩子们有时还会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自行改变游戏思路,自我创设游戏。如:记一次在美工区,我投放了三原色(红、黄、蓝)的水彩墨水,最初的设计思路是让孩子通过如红与黄、黄与蓝这两两颜色的调配,给图画上色,感受色彩的变化规律。起初进入这个区游戏的几个小朋友就是按着我的设计思路来活动,后来陈一凡小朋友来到美工区,他看着小朋友操作洗笔,突然大声说:“哇,你这个太像橙汁了!”被他一吆喝,其他的小朋友似乎被他又燃起了新的兴奋点,大家不再是配色涂画了,而是调配起“饮料”来,更有小朋友竟吆喝着卖起了“饮料”。本是很安静的一个区域一下子热闹起来,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参与其中,以致这个区出现了拥挤的场面。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对于孩子的创意我没有表示不欢迎,只是走过去给陈一凡那几个最初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一个建议:“一凡,我的画画工作室现在成了美味饮料店了,你这个小店是否要注意一下秩序问题,现在有点嘈杂了!”一凡一听,感到我非但没有批评他的自作主张,似乎还同意他的创意,开心极了!立即和伙伴们分配好角色,“林静雯、汪杰你们几个当调配师……”组织小朋友游戏起来,孩子们在自己的策划活动里玩得非常快乐,以致一凡那一天的情绪都很愉快,对于参与一日的活动都表现出特别的积极。因为当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时,他的快乐情绪让他产生了要好好表现的心理,让他的精神世界充满愉快!

二、教师讲究指导活动的语言艺术,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区角活动的设计一般来说都是教师根据一阶段预设的幼儿活动主题而设计的相关活动或是幼儿集中学习活动后的一个延伸活动。集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教授孩子感知的一个过程。真正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得将幼儿在集中学习活动中出现的主要的知识问题,让幼儿通过自主地动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参与到区角的各种活动中去自我感知、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这样的学习活动一定是有难易、深浅之分,因为老师要兼顾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来预设活动的难易程度,来促动不同程度幼儿的兴奋点。所以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区角活动,如果在他们欢喜地游戏中再得到老师的欣赏、认可那就是更让他们无比欢喜的事。《新纲要》强调:“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

我把欣赏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在幼儿面前我不吝伸出我的大拇指,晨区时我观察每一个幼儿的优点。一天,我见王章伟安静地在美工区画画,待他完成时我对他说:“章伟你画画时可真认真,像个小画家一样。你的画能送一幅给徐老师吗?”孩子高兴的点点头。第二天一早家长就告诉我,“孩子回家可开心了,他说:‘老师夸我是小画家呢!我要送一幅画给我的老师!’然后吃过晚饭他就在家认真地作起画来!”从那之后王章伟对绘画更有兴趣了,想象丰富,色彩美丽,绘画的进步之快连我都有些惊讶!在每天的区角活动中他也总是积极认真地投入活动!平日里我常表扬他的小进步,慢慢地我发现章伟比以前更开朗、活泼了。我相信欣赏的魔力!

三、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幼儿健康的自我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区角活动就是幼儿最好的同伴互动活动。教师应帮助他们以满腔的热诚、富于同情与仁爱之心走向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4篇

论文摘要: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年龄跨度为16至18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学校开展团体咨询的形势,提出在幼儿师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团体心理咨询方法的必要性,同时指出使用团体心理咨询时应注意的问题。

1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与优势

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个别咨询,二是团体心理辅导。笔者认为在对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个别辅导所不能提供的优势,具体言之有以下几点:

(一)更有效率。

学校心理辅导所要面对的对象,不仅仅是“问题学生”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于一般学生和正常儿童也需要进行心理保健教育。正常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师范学校尤其是这样,学校中女孩较多,发生和处理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容易产生问题,但她们比起“问题学生”,人格上比较健全或适应,因此有时未必需要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在这种场合,团体辅导将一些为共同目标而来的来访者聚在一起作为团体进行活动,应用团体方法提供建议,获得支持等,从而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服务提供给最大数量的学生。

(二)产生认同感。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她们的某些体验是自己所独有的。但是,如果让她们进入到团体中,开诚布公地交流个人的体验时,她们常常会感到惊异——团体中的其他人也有着相同的忧虑。然而一旦有了这种体验,这些人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才知道自己的苦恼有时也算不了什么,其苦恼自然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三)团体更易得到宜泄的机会。

对于学生而言,团体咨询的效果好于个体咨询,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往往更愿意和别的青年人谈话却不大愿意与教师或班主任交谈。宣泄是指让当事人把压抑的情绪情感和观念释放出来,以缓解心中的烦恼。很多时候,学生遇到问题后,因为怕被人看不起而产生自卑,从而把遇到的困难压抑心理,造成烦恼,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事实上,很多人的问题并没有她们自己想象得那么严重。她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机会,一个不会因为自我暴露而受到嘲笑和攻击的机会,一个可以在别人的反应中客观地判断自己内心感受和评价自己问题的机会。在团体中,同龄学生所创造出的坦诚、关怀和安全的气氛使她可以倾吐内心的苦闷和困惑,使她获得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四)满足分享的需要。

Shulman(1984)应用“分享资料”一词来描述呈现于团体中的多种资源的相互作用。他指出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从他人的发言、举动中,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从他人处理困扰时的认知状况和行为模式,得到某种启示、模仿的效果,从而修正自我的语言、行为,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是一对一心理咨询所不具备的特点。

(五)得到人际互助的体验。

如果说满足被助的需要是学生对团体辅导所预期的结果,那么满足助人的需要则是团体训练中的一个更有意义的收获。被助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人感到温暖,助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则使人产生自信。当一个寻求帮助的人突然发现她不仅可以得到她所需要的帮助,而且有力量、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时,就会发现白己并不像原来以为的那样脆弱无能,而是也具有帮助别人的力量和智慧。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同时更具自信。

2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效用

一般来说,尽管团体心理辅导有着上述的种种优点,但并非各种情况与人群都适用于这一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功与否,是否能发挥其效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一)适用情况:

一般而言,个别咨询所涉及的内容,团体心理辅导都可以进行。但是,团体心理辅导在下列方面会比个别咨询更具效益:如自我意识、情绪情感和人际关系方面。MAHLER(1969)根据他的临床经验,提出7种适用于团体咨询的情形:1.想更多地了解他人及其对事物的感受者。2.必须学习尊重异于自己观点者。3.需学习社交技巧者。4.需要与他人分享隶属感者。5.有能力谈及自己的忧虑、问题及价值观者。6.认为同辈的帮助更有益者。7.喜欢缓慢地接受咨询,当感觉受威胁时能有后路可退者。

总之,对大多数人而言,团体心理辅导会相当有价值的。特别是对处于青年初期的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会好于个别咨询,因为她们更愿意接受同龄人的观点而不愿与成人交谈。尤其是对于那些陷入忧伤不能自拔的人,团体辅导常常能提供极大的帮助。

(二)富有成效的团体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

团体心理辅导如此经济有效却不能在幼师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得到推广的一大原因,应该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对其咨询员特殊的要求,团体心理辅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更多的咨询技巧与领导才能。他们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咨询技巧外,至少还需要有以下3方面的特征:1、具有与人交往的丰富经验。团体心理辅导领导者平时应该花时间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交谈,幼师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为各地区考入本校的,其生活背景及家庭教养方式各不相同,辅导领导者的生活经历越广阔,就越能理解团体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员的想法。2、具有计划与组织才能。团体心理辅导需要策划一系列的会面与活动。有成效的领导者都是很好的计划制定者,他们能够以一种团体感兴趣的方式,安排一系列对个人有收益的会面。同时根据相关的主题安排有关的活动的练习。3、具有和团体一起工作的经验。在任何技巧的发展过程中,练习和经验是必需的。一个合格的团体辅导领导者,会运用他的眼睛来引导成员透露内心世界,并注意到重要的非语言姿态,更重要的是他还需善于设定一种温暖、关怀、共情和目标明确的团体情绪氛围。

参考文献

[1] Ed E jacbs. Robert L Masson.. Riley L Harrill,《团体咨询的策略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

第5篇

1.问题提出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

3——4岁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尤其大部分幼儿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因此他们十分的不适应。很多孩子表现出种种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焦虑、孤僻、攻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这些都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正处在心理的冲击中,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3——4岁孩子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很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为中、大班幼儿的学习生活作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健康心理的基础。

2.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我园小二班25名幼儿进行了测试,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日常行为观察;第二部分设计了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提问。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2.1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有较强好奇心,但观察、注意的耐心缺乏,很少会自主去探索。

2.2做事缺乏信心,害怕失败和挫折。

2.3在集体面前,比较退缩,不敢大胆表现自己。

2.4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5十分任性,不易听教师、家长的劝导。

2.6同伴间不会交流,不能友好相处,争抢现象严重。

3.确立培养目标

3.1积极的情绪特征: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能适当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2良好的意志特征:具有一定的坚持性和毅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敢于面对。

3.3对现实的态度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敢于尝试探索新事物,与同伴友好相处,能相互合作、谦让,能正确对待自己,具有初步的判断是非能力。

3.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融入到集体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能力。

4.措施及具体做法

4.1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相融合。

4.1.1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在选择游戏时我们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儿童需要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如体育游戏"智斗大灰狼","老狼几点了"等,这类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愉快,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合群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就比较合适。

4.1.2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活动及幼儿一日活动中,意义重大,效果明显。如音乐欣赏活动"摇篮曲",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每人带一个布娃娃,在音乐中抱着娃娃哼着歌,哄娃娃睡觉,让幼儿在扮演妈妈的角色中体验妈妈对自己那份浓浓的爱,因为爱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只有让幼儿体验到别人对他的爱,才能懂得去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并从中得到快乐。

4.1.3日常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可以在生活中培养的。如:设立"生活角",让幼儿模仿成人的简单劳动,教他们学习穿袜子、系鞋带、活动;设立娃娃家、理发店、小剧院等,使幼儿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体验合作的愉快,感受一种群体感。

4.2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2.1教师要对幼儿充满爱心,并让幼儿感受到那份爱与温暖。如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老师可喜欢你了",等此类的赞扬语。

4.2.2日常和孩子交流时蹲下来,上课时面对面和孩子一样坐在小椅子上,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这样,既缩短了教师与孩子的生疏感又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4.2.3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如让幼儿参与各项规则的制订;参与环境的布置;共同创设活动区等。

4.2.4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如在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乱批评一统,或过早下结论,谁对、谁错。

4.3开展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

4.3.1发展性辅导。发展性辅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挖掘其潜能促进其心理发展的辅导方式。我们主要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就是将辅导者的要求内化为幼儿认知的活动。根据"健康心理总目标",我制订了一学年的心理辅导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辅导、交往辅导、自主自理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失败挫折辅导等,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实施。

4.3.2矫正性辅导。矫正性辅导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每一个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幼儿出现一种或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如对胆怯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行为塑造法,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等。通过日常接触了解,我对本班心理问题相对较重,行为偏异较明显的2名幼儿进行了个案追踪及辅导,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4.4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光靠教师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只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一是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我班课题研究的动向和内容;二是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和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指导家长如何协助我们搞好课题研究工作;三是通过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思想,统一认识。四是通过与家长电话联系、校讯通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培养情况。

第6篇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室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中学生中反映出来。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不从小抓起,到了大学生和成人时期心理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就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虽然幼儿的心理障碍还不足以引起社会问题,在社会上也没有引起各界的重视,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据了解,国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幼儿园和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没有这一设置。心理医生强调,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就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家长应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力度。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通过我们对本园幼儿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从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咨询室就显得十分迫切。

下面就建立幼儿心理咨询室的设想陈述如下。

一、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定义及要求

幼儿心理咨询室,即向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场所,也是心理咨询教师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真诚相谈和辅导幼儿短程游戏心理治疗的地方。开展幼儿心理咨询首先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感受和体验,对幼儿进行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整体优化,尤其是人格的健全与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二、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1.是幼儿生活辅导、游戏的活动室

开展心理咨询应了解心理评估的原则及必要的手段和技术,搞清幼儿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把握幼儿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向幼儿提供游戏、情绪、生活、人际交往、幼儿园适应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同时,这里备有各种有关幼儿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案的资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具,心理咨询教师对幼儿现阶段的心理动向掌握的比较准确。因此,心理咨询室应成为幼儿生活辅导和短程游戏的活动室,利用心理咨询室的现有资源,设计辅导方案。

2.对幼儿个体进行辅导的研究室

采用对话、游戏等方法不仅要解除幼儿烦恼,还应进行各种测试和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个性特长等,让其成为个体辅导的研究室。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和咨询人员的现有能力,对幼儿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力所能及的干预和治疗,以便帮助幼儿排除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自立自强。

3.建立幼儿健康咨询档案

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对全园幼儿进行普查,及时大量地收集个体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初查有问题的幼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进行跟踪、复查和治疗。详细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性,建立个人档案,并分类保管,以便于查阅、了解和追踪研究。

4.成为教研、培训一体化的基地

当前,我国幼教工作者知识、经验的不足,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有心理问题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常常不予理会,有的则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个人行为习惯的问题,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并把幼儿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理解幼儿,指导幼儿的能力,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心理咨询室可定期给教师办讲座,提供典型案例分析,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辅导方案,研究咨询技巧及辅导艺术。平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同时通过园内局域网络建立相应的页面,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案例交流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等。对幼儿进行心理咨询,既是幼儿园全体教师的职责,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位幼儿教师,都应学习一点幼儿心理咨询的知识,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全员辅导,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总之,心理咨询室应该成为教师研讨、提高教育技能和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基地。

5.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辅导

所谓健康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正如麦灵所认为的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小班幼儿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3-4岁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尤其大部分幼儿又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因此他们十分的不适应。很多孩子表现出种种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焦虑、孤僻、攻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这些都向我们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正处在心理的冲击中,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心理辅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开展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

(一)发展性辅导。

发展性辅导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挖掘其潜能促进其心理发展的辅导方式。我们主要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就是将辅导者的要求内化为幼儿认知的活动。根据“健康心理总目标”,我制订了一学年的心理辅导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辅导、交往辅导、自主自理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失败挫折辅导等,并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实施。如第一学期的第一个阶段,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环境的不适应、与亲人的分离焦虑、对教师的不信任等种种因素,使幼儿情绪产生了障碍。因此,就把这一阶段的辅导内容定为情绪情感辅导,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解决当时幼儿所面临的情绪障碍问题。

如:讲故事《上幼儿园》、《我们的新老师》、《我不哭》等来抚平幼儿心中的焦虑,使幼儿对幼儿园及教师产生安全感;集体表演“噜啦啦”,通过表演不仅让幼儿在自己的表演中体验了上幼儿园的乐趣,也为幼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竞赛游戏“开心娃娃”,通过创设“开心娃娃角”,让幼儿自己记录每天来园时的情绪情感,如“开心娃娃”、“生气娃娃”、“流泪娃娃”等,并通过每周“开心娃娃”的评比,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情感。

(二)矫正性辅导。

矫正性辅导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每一个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幼儿出现一种或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心理行为进行矫正性辅导,如对胆怯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行为塑造法,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幼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等。

通过日常接触了解,我对本班心理问题相对较重,行为偏异较明显的几名幼儿进行了个案追踪及辅导,如XX小朋友,他是一个极其任性的孩子,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不管父母还是教师的劝导都一概不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此,我追踪记录了他的这一不健康心理所引发的一系列偏异行为,并实施了各种教育方法:①转移注意力。在一次户外游戏结束后,其他孩子在我敲小铃后都能迅速来排队,只有他一个人还在玩,喊他也没有反应,于是我说:“XX,我们要把你送到别个班去。”这时他马上跑了过来。②暂时回避。XX每次当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纠缠不休,这时我就故意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③在情绪上表示理解,在行为上坚持对他约束。午睡时XX坐在床上玩耍……,这时我就摸着他的头告诉他,要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这样才长的高、长得帅。经过一学年的教育培养,现在XX不仅不任性了,而且还会对别人任性的表现进行批评。

二、注重问题幼儿,实施个别辅导

幼儿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细心观察每个孩子,分析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每天的状况乃至每个活动的反应,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孩子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对于有一些心理缺陷、心理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儿童,我们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系列方案,采取积极的办法,进行矫正性辅导,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心理。

三、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服务与支付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