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部实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4-01-03 17:58:14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部实习心得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部实习心得

第1篇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打造以“正身之德”承担责任的团队,就是要求我们成为以“厚民之生”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气质,锻造勇于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

“折旧岁月,增值人生”

这是财务部会计核算室的口号. 从好奇到认知,再从认知到感悟.每天,我都快乐地享受着各位同事给我带来的那份进步的欣喜。我在财务部实习的过程中,一些看似平凡、不经意的小事,都被这种巧妙精神注入了另一种新的诠释:具备扫一屋的能力,才能培养起扫天下的雄心与壮志,量的累积才会孕育出质的飞跃。虽然在飞跃的过程中岁月不知不觉地流逝,但是,在岁月流逝的缝隙中人生却已悄然升华.

“先做人,再做事”

在我们刚刚离开纯真的校园参加工作时,我们要思索:自己到底要做个怎样的人?我觉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们需要谨慎的做自己,从德从礼,然后再做事,让自己、给领导、给同事、给所有人都留下一个好印象。万事德以先,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

“活到老,学到老”

实习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偷师学艺的过程,因为作为新员工,不可能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交给我们来做,老员工多半人都有一大堆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太多空闲来教我们,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去看去揣摩,通过观察别人来自己学习。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 高校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中,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影响决策的正确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高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一)高校与外部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不对称 

1.教育财政投入、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的信息不对称。从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与建设经费投入情况来看,由于高校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其财政投入经费也来源于多种渠道。一般来讲,高校的教育与建设经费大多来自于国家或省市各个教育管理部门的财政投入,各个管理部门多是从宏观角度对高校进行管理和监控,而对高校建设与教育具体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及其扩建经费需求等缺乏细致调查与信息跟踪,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硬件设施投入也缺乏足够的了解。而高校对自身的财务投入与使用拥有详细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财务活动的随意性和财务管理的混乱,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没有一一对接,经费投入与使用信息不对称。 

2.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的信息不对称。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状况来看,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但在对科研项目申请、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方面却存在严重问题。科研项目申请中,学术等级思想严重,一些有学术头衔的,在科研项目申请中处于强势地位;个别主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申请和管理上还存在门户之见,优先照顾本系统内的高校和申请者。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重立项轻结果;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认真填写各种需要的申请资料,而一旦经费申请到手,便转给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们操作,或从别处引用他人的成果。在科研经费使用上,存在大量浪费和挪用情况,一些单位科研经费中直接用于课题研究支出的不到四成,其他的都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差旅费等,甚至科研人员个人的手机电话费、交通费、餐饮招待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也从中列支。个别高校甚至将科研经费用于偿还学校外债。 

(二)高校内部的信息不对称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是财务流动最集中的部门,承担着财务信息服务与监督的双重角色,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高校财务主体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各相关利益主体信息的沟通,利益的权衡,以及和谐财务关系的创建。高校内部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财务管理部门与校级领导部门的财务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有机的资金调配和全面的监管体系。一般而言,校级领导部门拥有的经济运行与财务管理信息通常更宏观、具有全局性。而财务部门拥有的经济运行与财务管理信息则明显比校级领导部门拥有的更细致、更完整、更准确。因此校级领导部门的相关指令势必会对财务部门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 

2.财务管理部门与各二级行政管理单位缺乏有效的财务沟通与信息互动。虽然各二级行政单位都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但是各部门的财务预算与使用均立足于本部门的利益和规划,缺少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与统筹,导致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难以沟通,资金投入与使用不当。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各项财务计划时,不可避免要与各二级行政管理单位产生一定的冲突,形成博弈,势必造成经费流失和浪费。 

3.财务管理部门与广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财务沟通。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是与广大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在高校内部的财务活动及其财务关系中,广大师生由于缺乏了对相关财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熟练财务流程和操作,不了解学校的财务信息,无法实施财务监督与合理使用经费。但财务部门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势必会使教职工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产生一些个人损失,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部分教职工将相当部分精力花费在办理报账等业务上,从而影响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的冲突 

从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政府与高校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依附于主管部门资金投入。通常,高校主管部门对各管理对象发展内部信息有一定的掌控与了解,但在统一的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却缺乏微观细致的信息规划。作为被管理者——高校又必须要遵照管理部门各种政策,不管是否科学合理,进而导致资金投入方与使用方,需求与被需求关系失衡,为了能够申请更多的经费,一些高校不惜盲目的扩张建设、扩大招生规模,进而导致高校建设同质化的倾向,资源严重浪费等。如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申请与经费使用,就出现资源严重不平衡,科研产出效率低的状况。 

(二)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财务管理中不对称现象放大 

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由于缺乏了长远规划与统筹合理安排,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仍立足小团体,本位主义严重,进而影响了各项经费配置无法满足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通常财务管理人员偏重于会计核算及财务分析,无法对学校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济运行的各方面都熟悉精通。这样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方案通常无法完全满足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同时相关部门在使用经费时,没有系统的计划和方案,导致经费的严重超支,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高校财务信息宣传不力,导致不对称现象长期存在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仅局限于高校领导层或相关财务利益者,缺失了广大师生参与财务信息的群策群力。广大教职员工应该知道的信息包括每个月的工资、津贴、公积金、会费、个人所得税情况等;学校的预算收入与正常经费支出、学校科研经费支出与结余情况等。这些信息普通教职员工由于通常不能及时了解,所以导致他们无法对学校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和建议。 

三、解决高校信息不对称的策略 

(一)强化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微观监督职能并举 

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与管理要立足于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建设等现状,充分论证发展规划需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再遵循各种管理政策合理投入,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果的论证与监管。进一步增强项目规划、经费投入与使用、经费监督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 

(二)完善高校内部各部门经费规划与使用的调控机制 

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信息传递和交流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增强信息沟通、交流的意识,采取切实措施,降低、限制其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措施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获取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加强高校内部财务信息的沟通,健全内部调控体制,从不同的角度、路径收集基金需求与使用信息,合理地整合并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对学校各级部门层次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实施独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与措施,督促整改,以减少财务管理信息的不对称风险。 

(三)分别对不同的财务主体普及财务知识 

由于不同的财务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普及财务知识需要建立层级体系,如,对具有审批权的人员,包括学校领导,二级行政单位的经费负责人,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应普及各种财经管理制度,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各种经费使用文件等,以使财务经费审批人对各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及用途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二级财务核算人员应熟知学校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常规性的财务管理操作流程等,以使二级财务核算人员能够承担日常业务报销和业务办理手续以及财务信息沟通交流工作;而对于一般的教师和学生也必须要了解相关的经费管理文件与经费报销与审批流程,以方便他们维护自己财务利用,监督学校的财务使用等。 

(四)利用网络平台互动相关财务信息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 高校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中,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影响决策的正确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高校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一)高校与外部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不对称

1.教育财政投入、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的信息不对称。从高校的教育财政投入与建设经费投入情况来看,由于高校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其财政投入经费也来源于多种渠道。一般来讲,高校的教育与建设经费大多来自于国家或省市各个教育管理部门的财政投入,各个管理部门多是从宏观角度对高校进行管理和监控,而对高校建设与教育具体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及其扩建经费需求等缺乏细致调查与信息跟踪,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硬件设施投入也缺乏足够的了解。而高校对自身的财务投入与使用拥有详细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财务活动的随意性和财务管理的混乱,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没有一一对接,经费投入与使用信息不对称。

2.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的信息不对称。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使用状况来看,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但在对科研项目申请、管理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方面却存在严重问题。科研项目申请中,学术等级思想严重,一些有学术头衔的,在科研项目申请中处于强势地位;个别主管部门在科研经费的申请和管理上还存在门户之见,优先照顾本系统内的高校和申请者。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重立项轻结果;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认真填写各种需要的申请资料,而一旦经费申请到手,便转给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们操作,或从别处引用他人的成果。在科研经费使用上,存在大量浪费和挪用情况,一些单位科研经费中直接用于课题研究支出的不到四成,其他的都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差旅费等,甚至科研人员个人的手机电话费、交通费、餐饮招待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也从中列支。个别高校甚至将科研经费用于偿还学校外债。

(二)高校内部的信息不对称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是财务流动最集中的部门,承担着财务信息服务与监督的双重角色,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高校财务主体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各相关利益主体信息的沟通,利益的权衡,以及和谐财务关系的创建。高校内部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财务管理部门与校级领导部门的财务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有机的资金调配和全面的监管体系。一般而言,校级领导部门拥有的经济运行与财务管理信息通常更宏观、具有全局性。而财务部门拥有的经济运行与财务管理信息则明显比校级领导部门拥有的更细致、更完整、更准确。因此校级领导部门的相关指令势必会对财务部门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

2.财务管理部门与各二级行政管理单位缺乏有效的财务沟通与信息互动。虽然各二级行政单位都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但是各部门的财务预算与使用均立足于本部门的利益和规划,缺少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协调与统筹,导致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难以沟通,资金投入与使用不当。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各项财务计划时,不可避免要与各二级行政管理单位产生一定的冲突,形成博弈,势必造成经费流失和浪费。

3.财务管理部门与广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财务沟通。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是与广大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在高校内部的财务活动及其财务关系中,广大师生由于缺乏了对相关财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不熟练财务流程和操作,不了解学校的财务信息,无法实施财务监督与合理使用经费。但财务部门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势必会使教职工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产生一些个人损失,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部分教职工将相当部分精力花费在办理报账等业务上,从而影响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高校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的冲突

从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政府与高校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依附于主管部门资金投入。通常,高校主管部门对各管理对象发展内部信息有一定的掌控与了解,但在统一的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却缺乏微观细致的信息规划。作为被管理者——高校又必须要遵照管理部门各种政策,不管是否科学合理,进而导致资金投入方与使用方,需求与被需求关系失衡,为了能够申请更多的经费,一些高校不惜盲目的扩张建设、扩大招生规模,进而导致高校建设同质化的倾向,资源严重浪费等。如高校科研经费项目申请与经费使用,就出现资源严重不平衡,科研产出效率低的状况。

(二)高校内部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财务管理中不对称现象放大

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由于缺乏了长远规划与统筹合理安排,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仍立足小团体,本位主义严重,进而影响了各项经费配置无法满足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通常财务管理人员偏重于会计核算及财务分析,无法对学校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济运行的各方面都熟悉精通。这样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方案通常无法完全满足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同时相关部门在使用经费时,没有系统的计划和方案,导致经费的严重超支,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

(三)高校财务信息宣传不力,导致不对称现象长期存在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仅局限于高校领导层或相关财务利益者,缺失了广大师生参与财务信息的群策群力。广大教职员工应该知道的信息包括每个月的工资、津贴、公积金、会费、个人所得税情况等;学校的预算收入与正常经费支出、学校科研经费支出与结余情况等。这些信息普通教职员工由于通常不能及时了解,所以导致他们无法对学校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和建议。

三、解决高校信息不对称的策略

(一)强化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与充分发挥微观监督职能并举

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与管理要立足于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专业建设等现状,充分论证发展规划需求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再遵循各种管理政策合理投入,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果的论证与监管。进一步增强项目规划、经费投入与使用、经费监督等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

(二)完善高校内部各部门经费规划与使用的调控机制

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与信息传递和交流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增强信息沟通、交流的意识,采取切实措施,降低、限制其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措施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获取相关财务管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加强高校内部财务信息的沟通,健全内部调控体制,从不同的角度、路径收集基金需求与使用信息,合理地整合并建立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对学校各级部门层次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实施独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与措施,督促整改,以减少财务管理信息的不对称风险。

(三)分别对不同的财务主体普及财务知识

由于不同的财务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普及财务知识需要建立层级体系,如,对具有审批权的人员,包括学校领导,二级行政单位的经费负责人,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应普及各种财经管理制度,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各种经费使用文件等,以使财务经费审批人对各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及用途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二级财务核算人员应熟知学校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常规性的财务管理操作流程等,以使二级财务核算人员能够承担日常业务报销和业务办理手续以及财务信息沟通交流工作;而对于一般的教师和学生也必须要了解相关的经费管理文件与经费报销与审批流程,以方便他们维护自己财务利用,监督学校的财务使用等。

(四)利用网络平台互动相关财务信息

第4篇

一、信息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控制、经营控制、决策控制、会计控制、预算控制及内部审计等内容,其中会计控制能够对企业资金来源及运用进行有效控制,属于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和重要环节。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在信息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财务从业人员自身水平有限,会计内部控制不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蓬勃兴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财务从业人员的需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多数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技术操作能力偏下,且良莠不齐,制约了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多数企业普遍存在会计内部控制不到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对内控知识无正确认识和了解,使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并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监督约束机制

针对我国现阶段而言,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能很好的把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在所有业务流程中覆盖,很多企业出纳、会计和资产管理通常由一个人负责,且无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记账、对账以及款项支取出现混乱。同时,针对重要票据领用,也未能形成严格管理和约束机制,不能做到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各部门间办理事项缺乏调拨手续。很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工作方式,且经验主义严重。另外,缺乏民主监督,社会大众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约束、监督作用较小,导致内控制度流于表面,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屡禁不止。

3.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待加强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逐渐与信息技术特点相互交融,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多元化使得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内部控制方法不能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但是,现阶段企业在信息时展趋势下,无法及时对自身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做出完善和调整。这种现状势必导致企业经营管理重要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二、完善信息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策略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逐渐趋于灵活与方便。但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环境更加复杂。可以说,信息时代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当前信息时代的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的完善构建应当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作为构建重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制定难免会有一定漏洞与不足,而这些因素也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及时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及时处理。基于此类情况,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控体系需充分结合信息技术,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各类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并利用信息传递系统,使信息能够及时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此外信息系统还可对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使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提升企业价值。

1.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财务从业人员是企业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掌握对会计工作相关理论,强化会计工作实践技能。注重对从业人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能力。同时要提升其道德品质,使会计人员能够严格遵照会计法进行工作。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法律意识及职业道德操守。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应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形成良好内部控制意识。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从根本上转变内部控制制度落后观念。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控监督力度

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对当前市场竞争环境进行预测,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管理岗位职责,使各项内部控制工作有制度保障,且具备参考标准和依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每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进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属于动态化过程,需要特定监督体制来保证其顺利实施。企业运行过程中,应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将会计监督划分为两个部分,即预算监督和执行监督。针对预算编制环节,应严格遵照法律,对内控质量、效果予以严格监管。加大检查力度和惩处力度,一旦出现违规操作行为,应严厉查处,做到违章必究。

3.围绕财务管理目标,创新内部控制体系,夯实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管理,是信息时代下企业财务活动是否正确、科学而确定的控制标准,也是对市场财务经济环境变化的总体反映。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运行产生约束作用,并对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方向。因此,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应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并对对企业经济财务行为和内部控制进行优化,促进财务管理良性循环。例如,对企业资产状况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并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做好基础会计工作。同时,可通过定期专业培训提高内部控制人员会计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及专业操作技能。推行信息公开制度,确保企业财务核算真实准确。

4.完善企业信息系统,保证财务信息安全性

为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和资金流通的安全性,进一步防止纠纷发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的建立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而定,是企业经济管理行为的需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但不能忽视由其带来的经营风险问题。实际上,多数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均不可避免会出现经营管理数据能够在局域网网络或互联网网络中查询得到的现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企业关键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财务系统专门用户,制定有效口令,规定准入许可制度。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突出内部控制和管理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第5篇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沿用以往由计划经济体制所生成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体制改革的需要,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在信息技术时代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亟待改革,推进系信息化建设,提高各项管控工作的效率、质量,才能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本文就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信息时代 企业经营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主要是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针对内部各个部门所形成的一种约束性标准、规范、组织形式、权责分配机制,直接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虽然不同企业自行建立的内控制度有所区别,但其根本目标在于明确财务管理的标准及内容、规范财会人员的业务操作与个人行为,以此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企业经营各项财务数据、信息、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现代企业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系统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各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提高信息传输、意见回馈、指令下达的速度,有利于问题的处理、风险的防范与应对,保证企业的良性运作、资源的有效使用。然而,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不足、思想落后、方法陈旧等现象,不仅无法有效落实内控制度,同时也难以发挥信息化管理的应有作用。以下,本文就信息化时代对企业的影响与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信息化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系统,虽然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带来了方便,但也为内部控制活动创造了全新的复杂环境,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推广与应用,企业需要防范的风险隐患也相应增多。然而,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工作中,大量的财会应用软件、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各项活动的效率、质量,有助于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其内部运作情况与市场环境信息,而会计电算化操作更是提高了成本核算等财会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业务需要、管控目标,正确处理、协调好经营方式、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与电子计算机的应有作用。此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财会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业务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并不具备电算化操作能力,更无法合理使用各种应用软件,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不利于企业的改革、发展。

二、现代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财务管理缺乏完整、有效的约束机制

现在企业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虽然提高了会计处理、内部控制等工作的效率,但也增加了一定的决策、财务、经营风险,例如:现代企业在进行经营筹资时,不仅需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投资风险、存贷风险进行全面、仔细的预测,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而一些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没能建立合理、完善的监管体系,以至于风险失控。此外,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者,一些财会人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较差、操作水平较低,没能有效使用监控设备与计算机系统,从而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以至于内部控制不到位,引发会计信息失真、失准现象。近些年,随着电子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系统的普及应用,在企业实施信息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由于对各项业务活动、管控工作缺乏监督,导致违规、违法的行为与操作越发高明、严密,甚至能够篡改计算机数据,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的产权理论与财务管理制度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次和结构相对来说缺乏灵敏、高效、快速的特点,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理财知识和手段受到限制,掌握科学技术信息的主动性不够。另外,现存部分企业仍旧过于重视有形资产的作用,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已然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传统、陈旧的方法提高经济效益,而这种老旧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思维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加上企业的产权对企业经济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部分企业中,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依旧停留在“两权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上,维护的是业主产权论”,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信息时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造成较大风险。

(三)现代企业复合型人才的短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财会人员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供不应求的市场趋势,造成许多企业的职员招聘没能严格审核其有关资质,从而无法保证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我国许多企业并未设立完整、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得财会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技巧停留在同一水平,以至于无法适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正确使用电算系统等各类应用软件,削弱了信息化管理的应有效果。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现代企业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施财务管理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在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各项财务数据、信息、材料可以在局域网中查看,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来获取。对此,企业应升级管理系统,增设密钥、输入口令、身份验证等安全关卡,采用专机专人使用的方式,以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使用。

(二)组建内部审计机构

为保证各项财会处理活动、财务管控活动的规范性,企业应组建独立于各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所有部门的业务活动、管理工作采取实时监控、定期评价、不定期检查。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能够监督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落实情况、执行效果,同时能检验、核对各项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管控工作的监督,规范在岗人员的行为、操作,保证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三)加强现代化人才的建设

现代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其在岗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财会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同时还要对管理、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与操作技术有所了解。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在岗人员的业务水平。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同步实行岗位轮换制、绩效考核制、竞争机制、责任机制,以此充分调动在岗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责任心,提高管控活动的效率与质量,保证信息化技术的有效使用。

(四)不断改进、完善内控制度

在信息时代下,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存于的漏洞与不足,应综合考虑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内部运作情况,结合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与市场经济环境,及时加以纠正、改进并完善,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与信息网络系统,实时了解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执行效果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制定合理、完善的整改方案与措施,保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效率与质量,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开展,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开展设置了复杂的环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手段、方法,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切实看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要主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蒙文翰,曾繁荣.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探析.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3).

[2]邓敏.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0(04).

[3]郭明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与对策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

[4]李春荣.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

第6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摆脱严重的财政困境,新西兰公共部门一直极度重视提升绩效,由原来只注重投入控制转变为关注产出绩效,由此确立的新公共管理框架也强调更明确的目标及责任划分、更大的管理自由度以及对结果的受托责任,并且需要利益相关者信任的良好的绩效衡量机制(Treasury,2005)。为此在财务报告方面,新西兰的有关法律规定,作为报告主体的所有公共部门应当遵循由独立的准则制定者审批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使用应计制基础编制财务预测和报告,并由独立审计人员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目前,新西兰已成为应计制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最广泛的国家之一(Piana and Tones,2003)。尽管难以获得充分体现应计制改革成果的确凿证据(Pallot,2001),也无法确定应计制会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Champoux,2006).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公共部门会计和财务报告进行应计制基础改革的国家,新西兰的改革模式和经验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其他西方国家的改革实践也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

二、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特征

(一)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的财务报告改革 研究表明,新西兰应计制基础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是被作为广泛的公共管理框架的副产品引入的,目的是为实现管理控制和计量政府主体绩效而提供相关的管理决策信息(Lye,Perera and Rahman,2005)。这表明,新西兰采用应计制基础财务报告的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Carlin,2003),因而将其置于以提升绩效为目的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的大环境中去理解能够获得更清晰的认识。

在新公共管理框架下,新西兰公共部门以基于购买权和所有权的契约易取代了基于官僚制结构的等级权力关系。首先,作为新西兰政府法人代表的内阁,一般负责确定其政策结果的优先次序以及希望购买何种产出,并原则性地提出部门执行长官的绩效要求,而内阁大臣则具体实施从议会获取拨款以购买各部门或其他供应商生产的产出。从购买产出的角度讲,内阁大臣实际上与部门执行长官签订了供应服务的购买权契约,部门执行长官则按照契约要求提供这些服务以及享有必要的管理决策权力。充当顾客的内阁大臣们需要相关的财务信息,以评价各部门是否按照契约或预期提供了公共服务,并将其做为订立新一轮购买权契约的重要依据。其次,从所有权契约角度看,内阁是各部门的直接所有者和委托人,发挥着治理委员会的作用,而作为受托人的各部门执行长官负有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保全资本、确保财务弹性等方面的责任。

购买权和所有权这两种契约关系对包括政府整体和各部门在内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产生了重大影响(Simpkins,1998)。I-FAC(1994)认为,由于区别购买权和所有权契约,明确界定产出及其所耗费资源的完全应计制基础会计和财务报告都是必不可少的:购买权契约直接产生了对应计制成本信息和经审计的服务业绩报表的管理需求;满足所有权契约的目的导致了提供投入资本信息的需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类型的信息。引入应计制会计和财务报告是为了支持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绩效信息、激励和管理自由为基础的管理系统(Lye,Perera and Rahman,2005),使利益相关者能够运用财务信息监控公共部门的契约履行情况以及管理绩效。

(二)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渐进性 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是在一系列相关法案的推动下进行的。从立法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新西兰对公共部门财务报告产生重要影响的法案主要包括:(1)《国有企业法案》(1986)。该法案明确了国有企业运作的主要治理原则及受托责任要求,赋予管理者更大自以及相应的责任,其颁布标志着新西兰应计制基础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开始,并率先在国有企业中引入了应计制基础。(2)《公共财政法案》(1989)。为了衡量部门的产出绩效,该法案规定所有报告主体都应按照GAAP的要求,提供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绩效信息的应计制基础财务报告。由此形成了中央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基石,使核心政府部门转向了应计制基础。(3)《财务报告法案》(1993)。该法案确立了新西兰法定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强化了公共部门对GAAP(主要是应计制会计基础)的应用。(4)《财政责任法案》(1994)。该法案规定,公共部门应当按照GAAP编制财务状况预测报告,定期提供有关政府预算政策、财政战略方面的全面完整的报告,从而实现了事后报告向事前报告的转换以及两者统筹兼顾。

尽管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但实际上也带有较为明显的分阶段逐步扩展的特征。这种改革首先在国有企业中进行,待取得成效后才应用于核心的政府部门;应计制会计是先在单个政府部门中进行试点后才被引入整个政府中;政府部门只有适应了以应计制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才在预算中再采用应计制(Pallot,2002)。

(三)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制度的独立性 新西兰建立了以公共法案和GAAP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制度。尽管《公共财政法案》初步奠定了新西兰公共部门应计制基础财务报告的基本框架,要求政府整体和各部门的财务报告都必须按照GAAP进行编制,但却没有直接确定由某一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财务报告准则。事实上新西兰政府并没有掌控着GAAP的制定权,而是交由独立的会计准则咨询理事会(ASRB),行使审批GAAP以及作为核心的财务报告准则的权力,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使用者高度信任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新西兰,GAAP是治理公共和私人部门财务报表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独立客观的一系列规则,根据《财务报告法案》的规定,通常包括由ASRB独立审批通过的准则,以及当不存在已审批准则时对报告主体适用且获得会计职业界权威支持的政策。这意味着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能够被更广泛的人们较为容易地理解,有利于会计职业界向公共部门的渗透并提高会计水平,也提升了会计师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

(四)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部门财务报表以及由其合并而来的政府整体报表。政府整体报表是依据《公共财政法案》要求纳入政府法人报告主体中的公共部门的合并财务报表,除了按照GAAP的要求提供财务业绩表、财务状况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以及报表附注外,还可能涉及一些反映政府运营环境性质的附加报表,主要包括借款表、承诺表、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表、分部报表、会计政策表、未拨费用和资本支出表、应急费应和资本支出表、受托资金表以及其他能够公允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业绩的附加信息。部门财务报表也应当按照GAAP编制并提供关键的财务业绩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并披露所使用的会计政

策以及对或有负债等项目进行附加注释。而且,各部门还应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呈报财务预测表并将预测数和实际数进行比较,报告每项拨款和每类产出的实际耗费,以及报告所有未拨费用和资本支出并逐项予以解释。由于已采用了完全的应计制会计基础,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可以提供更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三、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启示

(一)从公共管理框架的角度考虑政府财务报告建设 从新西兰的经验看,只有置于公共管理的框架内,报告目标、使用者、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才能被明确,从而为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指明方向。新西兰现行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正是在契约型的新公共管理框架下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监控公共部门的契约履行情况及管理绩效提供财务信息,方向明确是影响这方面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改进预算会计报表、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如何建设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方面还存在不少分歧。我国可以借鉴新西兰的做法,围绕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做出全面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以建立起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新型政府财务报告,绝对不能盲目追随国际上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潮流。

(二)建立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新西兰公共部门按照相关的公共法案和已在私人部门应用的GAAP编制财务报告,为规范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一种途径,保证利益相关者能够对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产生合理预期。建立一套为所有报告主体所遵循、体现公共管理框架要求和加强公共财务资源管理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是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处理实务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却忽视了预算会计报告。年度预算报告的编制是依据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决策编审规定组织进行的,各报告主体没有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可循,因而也就无法编制完整地反映政府整体受托责任并有助于决策的财务报告。因此,为了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我国可以借鉴新西兰的做法,打破按组织类别分别制定预算会计制度的现状,针对会计交易和事项制定为各单位遵循的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进而为编制合并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提供便利条件。

(三)将预算会计报告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 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的内容相当全面、详尽,除了提供有关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还包含了大量有关政府财务状况、运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财务信息,也有非财务信息,几乎涵盖了政府所有财务和非财务活动的详细情况,能够让使用者更好地评价报告主体及其管理当局的服务业绩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做出相关的决策。新西兰引入完全的应计制基础实际上是为公共部门财务报告能够涵盖更广泛的绩效信息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我国提供政府财务信息的对外报告主要是“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报告”,由于强调为预算管理服务,除了反映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外,并没有提供更多的与预算收支无直接关系的重要财务信息,因而无法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运营业绩、公共服务成本以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更无法满足我国政府改进管理方式、加强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因此,我国应当将现行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建立包括基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其他附表和必要的补充信息的全面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并考虑相应地增加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使其能够涵盖所有相关的政府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结果,同时用特定的议题、图形、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对涉及财务、非财务的事项及相关的公共受托业绩加以描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首先必须分项目、分阶段地实施应计制基础,扩展政府会计的核算对象和内容,建立健全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所以,我国改革预算会计报表、建设政府财务报告将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对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3]楼继伟:《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IFAc,Implementing Accrual Aceounting in Government:The NewZealand Expericence,Occasional Paper 1,October 1994

[5]Joanne Lye,Hector Perera and Asheq Rahman,The Evolution ofAccrual-bosed Crown(Guvemm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New Zealand.Accounting,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5.

[6]June pallot,A Decade ln Review:New Zealand’s Experience withResource Accounting and Budgeting,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Manag-ment,17(4),Novermber 2001.

[7]Kevin Simpkins,Budgeting and Accounting Issues-NewZealand Presenration to the Intematia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Pub-lic Sector Connnlttee Execurive Forum,April 1998.

[8]Mark Champoux,Accrual Accounting in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Issuse and Solutions,Harvard Law School Federal Budget PolicySeminar Briefing Paper No 27.2006.

[9]piana,V.and Tones,L,Reshaping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AnInternatioal Comparative View.Canadian Joum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ee,2003.

第7篇

一、国企财务管理的概念以及基本特征

(一)国企概念,国企是通过政府直接参与控制或者直接投资的企业与集团,政府的政策与利益决定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决策行为。国有企业兼具盈利法人与公益法人的特点,主要的营利性表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增值以及保值上,有着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目标、综合国民生产总值等多方面的作用。

(二)国企财务管理。国企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下,国企通过开展财务管理相关活动,有着财务管理活动系统化、财务管理内容决策化以及财务管理职能专业化的基本特征。在现阶段的国企财务管理中,主要应用的模式主要分为相融式财务、分权式财务以及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第一,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国企下属公司绝对拥有财务管理的决策权,总集团间接的管理下属子公司。

第二,集权式财务模式主要是指国企财务管理过程中,其下属子公司在财务上并没有决策权,集团总公司全权决定所有的财务决策。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相关人员任免、具体的收益分配以及相关投资等有着全部的决定权,子公司对其日常收支、短期预算等事物有着一定的决策权。

第三,相融式财务财务管理模式综合了二者的特点,侧重于在分权管理的基础上恰当的运用集权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程度的集权模式,可以把相融式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分散性与相对集中型,国有集团总公司对下属公司拥有最高的财务管理与决策权力,子公司相对独立,自负盈亏,有着自主的经营与决策权力。

二、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现状与不足

国有企业在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对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是存在着弊端与问题。存在的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有着一定的影响与制约,下面简单的了解一下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第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观念不强。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对企业财务与内控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以及内控风险预测等机构流于形式,相关管理系统并不健全。

第二,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有待加强,相关绩效与激励制度较为匮乏。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员工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对其工作时间进行考核,对其工作效率、质量、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察、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主要作用。国有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对激励机制的重视,没有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内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的问题产生。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管理体系。首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认识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通过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大力宣传其主要作用,加强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理念与措施;其次,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通过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企业员工对相关财务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以及其他指导文件的学习与宣传,通过科学的、合理的设置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职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拓展企业日常管理范围,全面的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风险预测,在整体上完善企业的财务与内部管理系统。

第二,优化完善国有企业的绩效与考核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的执行与监督权力。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代经营理念的研究与探讨,通过深入的研究,综合企业实际的组织构造、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通过采用净现值、投资回报率等相关财务管理理论进行管理;规划制定企业的绩效考核的整体目标,结合实际的管理状况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目标,全方面的提高企业内部执行与监督管理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的发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自身作用。

第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与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国有企业要充分的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通过招揽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财务以及内控管理人员提高国企内部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的财务与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在职培训、岗位训练等培训工作,全面的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其次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的硬件设施,要完善企业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设备,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程度,全面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