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3 14:47:00
序论:在您撰写通货膨胀解决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引言
当前,通货膨胀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日趋严重的一项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说其他旅游消费、购买商品、健身娱乐,就说我们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都受到深刻的影响。通货膨胀造成的最显著的一个经济现象就是物价上涨幅度越来越大,虽然工资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也相应地提高了很多。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通货膨胀确实是一件很让人烦恼的事。因此,我们通过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来探讨通货膨胀的解决对策。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形成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现象。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通货膨胀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种结果。
一方面,通货膨胀是由于市场上发行了大量的货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货币的真正价值,使得货币贬值,造成了物价抬高;另一方面,货币贬值导致人们在购物时觉得商品价格太高,不愿意承担高额的费用,放弃购买商品,导致货币流通速度放缓,商家和生产厂家不能获得足够利润。另外,美元被大量发行的同时,中国的经济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导致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
另外,从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来看,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也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没有颁布相应的政策来管理市场经济,以及相关部门对市场经济监管的不严谨和市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紧密相连。
三、通货膨胀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使得贫富差距愈发明显
通货膨胀是政府大量发行纸币,使得钱不值钱,带来物价上涨等一系列的弊端。虽然少数人能够借机获取大量的利润,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工资的上涨速度难以抵消市场商品货物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因而造成市场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胀的形成,日益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对社会的经济体系、人民的生活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现象相伴发展,而通货膨胀又会反过来抑制我们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我国各个行业的经济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通货膨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的产生,不但导致市场上纸币的大量流通,降低了货币的价值,工厂生产出的产品由于价格高而少有人购买,导致公司利润降低,进而裁员,造成失业率地上升。一方面,由于货币贬低,更多的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钱在银行里贬值,将钱取出进行消费,这样的行为无疑又加重了通货膨胀现象;另一方面,公司员工面对物价上涨,也会要求公司涨薪,这在无形中抬高了公司商品的销售价格,导致商品价格提高,促使通货膨胀现象更加严重。
四、我国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
(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他国家有一些处理通货膨胀的成功案例,也有大量专家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这些事例或者方案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句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完全照搬别人的方法,在学习其他国家处理通货膨胀的一些手段和方法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与他们的成功经验相结合,这样才能对解决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众所周知,纸币的发行受到政府的控制,我国政府在面对通货膨胀时应该适当地控制纸币的发行量,防止大量地发行纸币造成纸币贬值;强化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管控力度,对物价的涨幅进行调控,制定相关政策,防范金融危机。为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国家可以减少财政支出、限制价格垄断;也可以对农民或者其他生活困难的人群进行经济补贴,从而提高人们的商品购买力,促进货币的快速流通。这些举措对解决通货膨胀有积极的作用。
在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不能仅仅考虑解决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在调控市场经济的时候,可能对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防止我国经济大起大落,要根据实际国情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防止由于经济调控过度造成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三)政府通过一些有效举措对中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人民的安稳生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市场进行调控。当今,通货膨胀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国家应加强对农业方面的关注,提高农民务农的积极性,采用奖励或者直接对其进行经济补贴的形式,保证粮食的正常供应,减少物价上涨对农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这种方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流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正面作用。另外,国家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力度,有效保障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同时,通过宏观调控让股市得以稳定发展,防止由于经济动荡,造成更巨大的损失。
五、结语
当今时代,无论是信息还是经济都朝着全球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持经济的繁荣稳定,保证经济能实现稳定、高速、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在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应及时、尽力地解决通货膨胀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政策、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通货膨胀这一难题。
(作者单位为唐山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 邹红茹.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2010(28).
[2] 王冕,谢佩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通货膨胀成因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通货膨胀 CPI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一、中国现今的通货膨胀现象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2010年中国通货膨胀率2月达到16个月以来新高,消费物价的年通货膨胀率从1月的1.5%升至2.7%,超出了分析师2.3%的预期数字。而且从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数据看,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等都环比继续上涨,其中3月CPI公布值为102.4,同比增2.4%;PPI公布值为105.9,同比增5.9%;房价公布值为105.89,同比增5.89%;货币供应量为650000亿,同比增22.5%。针对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泰达宏利基金分析认为,未来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同比增长率将有所回落,CPI和PPI仍会缓慢地逐步上扬,这证明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有关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煤炭、铁矿石、钢材、铜和锌等价格上涨明显,主要化工产品亦上涨明显,仅水泥、原油价格出现了小幅下跌;农用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出现热潮,房价越炒越高,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却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大米、乳业、啤酒、白酒、饮料等食品行业纷纷涨价,原材料成本的增长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材料的上涨造成的支出增加和居民实际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推高了CPI指数,这对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威胁。而官方公布的CPI指数并没有计入住房消费,实际影响居民的CPI指数远远不止于此,普通居民的生活十分直接地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原有的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沉重负担下,还要忍受什么都涨价的艰难,日常的衣食住行开销增加,略微上调的工资实在无法与物价上涨的步调相协调。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1、货币发行量过大
20世纪中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因此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将迅速上升。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比例过大,这是为了满足快速复兴经济的需要,现在中国又面临国外要求汇率调整的压力,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货币贬值,最终影响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2、需求大于供给
凯恩斯主义把通货膨胀视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实际经济中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缘故,需求过度拉动了通货膨胀的产生,从而形成了需求拉动理论。中国是一个消耗很大的国家,200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冲击,很多企业倒闭,尽管到现在经济开始复苏,就业压力缓解,甚至还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但并不能说明中国各方面材料的供给量增加到大于需求量,而且最近几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地震、干旱等困扰着中国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是造成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3、经济结构因素变动
在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一致,其中部门的兴衰更替频繁,各部门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密度不一样,而社会经济结构并不能非常有效地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性部门转移到开放性部门。但是,生产效率提高慢的部门、和非开放性部门在工资和价格等问题上都要求和其他部门享受一致的待遇,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如下特征:东部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率高,而中西部企业尽管有国家政策扶持仍然相对封闭、经济效率低下,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和加工业等蓬勃发展和重工业、制造业等发展缓慢,而去年的金融风暴和今年的经济复苏也造成了地区间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的速度加快,这些都是造成今年通货膨胀的因素。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它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
三、启示和建议
目前官方对外宣称,中国CPI上行中并无通货膨胀因素,统计的数据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政府不应只关注上报的数据而需要更关注具体的基层居民的生活现状,因为后者更能反映我国的CPI和通货膨胀率。现在居民普遍对持续增长的物价不满,他们的收入不能使他们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这种现象与我国飞速增长的GDP是相矛盾的,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政府出台解决通货膨胀的政策能很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1、完善CPI体系
CPI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因为CPI指数不仅影响每一个消费行为,影响着每个消费者的支出预算,也左右着市场经营成本,影响着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决策,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分配与转移,影响着政府决策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着我们社会每一个居民的生活。而我国官方统计出来的CPI指数与实际居民生活消费价格变动不一致,这说明我国的CPI体系存在缺陷,使政府不能准确地了解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和严重性,就不能采取有力的手段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首先得准确了解通货膨胀的具体情况,弥补现行CPI体系的缺陷。中国CPI指标体系的缺陷在于官方一直在强调作为国际惯例,CPI不包括商品房价格,而且居住类权重过低(13%左右,国际惯例是30%以上),其基数过低,而食品类占CPI权重为33.6%,食品类通常是通货膨胀最后波及的环节,然而食品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因此,中国应该完善现有的CPI体系,使之真正切合实际和民生,将商品房价格纳入其中,同时合理地调整各方面的比重,使之能真正地反应居民的生活消费情况,否则只能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还会造成居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2、央行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
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实质上是货币问题,资金过多地流向地产部门以及与地产相关的行业,造成其他行业,主要是食品等由中小企业投资的行业资源不足,供给下降,故物价上涨,而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出现泡沫,如果不遏制可能会出现崩盘的现象,到时候经济损失更加惨重,因此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采取政府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
中央银行应该采取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着重调节总供给、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增加财政收入以减少财政赤字、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货币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控制消费物价上涨、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货币作为主要目标。在紧缩财政的同时控制货币发行量以遏制纸币贬值的势头,并注重汇率的作用,防止外来资金带来的副作用。
3、控制通货膨胀必须压低房价
很多学者声称房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根源,虽然反对者很多,但也有其道理。去年以来,我国房价飞涨,一些热点区域的房价甚至一个月上涨超过10%,一年上涨超过100%。自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对房子的消费依然占到了居民一生收入的绝大部分。虽然国家统计出的CPI指数没有将房价列入其中,但实际上房价是直接影响到最广大的居民的,应该列入其中,而倘若将房价列入CPI指数,可以说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对防范金融风险有重要作用。
4、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通货膨胀持续的情况下应逐步提高“两个比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通货膨胀对于工薪阶层影响很大,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生活水平也必然会相应降低。现有的情况不能改变,就应涨薪以解决居民的生活困难,因为存在着通货膨胀的惯性,通货膨胀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如果不采取这一措施改善民生,就会使惯性延续下去,而且会造成居民的不满。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英国在治理其1979―1981年的通货膨胀中,多次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建设性干预政策”,即增加对高技术工业的财政帮助,刺激传统工业企业在改造中大量运用新技术工艺。最后,倡导竞争,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鼓励职工持股。法国在治理经济危机时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陷入衰退的传统部门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收缩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我国在解决现有问题上也应借鉴其方法,采取宏观调控,以干预手段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劳动生产率的速度提高到快于要素成本提升速度的水平,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成本推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威胁,最终促进经济在长期内快速、平稳发展。
四、结语
我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了几年,现在已经到了全面通货膨胀的地步,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危机、货币政策不力、房价过高等,尽管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但其并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根源,其手段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建议完善体系、货币从紧、改善民生等,希望中国的民生问题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通货膨胀现象得以消除。
【参考文献】
[1] 葛畅: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关系――基于北京上海数据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
[关键词]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治理;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近些年来,通货膨胀在一些国家多次发生,破坏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将经济拖入了危机的泥潭。各国政府都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政策,因此,必须结合各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实践,分析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效应。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也是物价总水平失衡的另一种表现,总需求的萎缩造成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下降,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失业增加,消费需求萎缩,经济被拖入萧条与衰退的境地。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政策措施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它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贬值,在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下,通货膨胀才开始成为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经常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它破坏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使商品市场和劳务市场中相对价格的波动程度加大,使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按其产生原因的性质,可分为内生性的通货膨胀和外生性的通货膨胀。前者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造成的,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后者是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的货币供求失衡而带来的,也称为货币冲击引发的通货膨胀。反通货膨胀的重点在于治理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失衡或货币失衡引起的通货膨胀。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所以,追求宏观经济总量均衡,即总供求均衡和货币均衡是反通货膨胀政策总体目标。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1.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一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出售政府债券,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存量。二是提高再贴现率,使银行借款成本上升,减少非借入性基础货币投放,进而影响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上升使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借款成本增加,以抑制过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利率管制的国家,货币当局一般会直接提高利率以紧缩信贷。三是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通过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抑制其货币创造能力。四是收回再贷款或压缩再贷款规模。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效果较好。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削减政府支出,使总需求下降;或增加税收,抑制企业的投资冲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降低总需求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的,但是它同时减少了对劳动的需求,产生了更多的失业,又使工资增加的压力减小,使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因此,以降低总需求为目的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可有效的反通货膨胀。
2.紧缩性的收入政策
紧缩性的收入政策也是一些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紧缩收入能抑制过快增长的消费支出,也会起到抑制总需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是确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指导线”是政府在一定年份内允许货币收入增长的目标数值线,政府根据它相应地采取控制各行业工资增长率的措施。二是管制或冻结工资。这是一种强行把职工工资总额或增长率固定在一定水平上的措施。三是运用税收手段。通过对工资增加过多和过快的企业或行业的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所得税的办法抑制收入增长速度。
3.价格管理
价格管理一般是通过法律形式进行的,为了控制垄断高价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美国政府通过公用事业委员会对公用事业的价格进行管理。全面的物价管制一般伴随着工资的管制。从管制的范围上讲,物价管制分为全面的物价管制和局部的物价管制;从形式上讲,物价管制分为行政性调控和物价冻结。其中,全面的物价、工资管制和全面的物价、工资冻结是物价管制的极端形式。物价管制能有效地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涨,同时会对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负作用。物价管制是人为地压低商品价格,商品的短缺仍然存在,若取消物价管制,价格会出现“补偿性”的猛涨。所以,物价管制仅为治理通货膨胀的应急手段,不可长期运用。
4.有效供给政策
有效供给政策也被一些国家用于治理通货膨胀,此政策通过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差距,以实现平抑物价的目的。主要的有效供给政策为产业政策,它是政府通过一定的经济政策措施促使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有选择的重点配置以调节供给结构的经济政策。此政策适用的条件是通货膨胀是由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总供求缺口引发的。此措施改善了供给结构,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效果较好,而此方法却见效较慢。
5.指数化政策
指数化政策的含义是收入指数化,它是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分配方案。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实施办法是使各种收入按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其效果:一是可消除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动机,收入指数化剥夺了政府从通货膨胀中获得的收益。二是能抵消和缓解物价上涨对个人收入水平和现有生活水平的影响,克服通货膨胀导致的分配不公;能借此稳定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微观主体的行为,防范抢购商品、贮物保值等使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此方法对面临世界性通货膨胀的中小国家有积极意义。
6.改变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应性的还是非适应性的,一般影响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例如,政府的高就业目标使政府在总供给下降的过程中要刺激总需求的上升,这种适应性的政策会出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企业员工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使他们不断要求增加工资。相反,如果政府采取非适应性的政策,企业员工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也不可能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产生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可能就会降低。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与治理的政策措施
(一)通货紧缩的判别标准及负面影响
在经济运行实践中,判断一段时期是否出现通货紧缩:一是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负;二是物价的持续下降是否经历了一段时限,例如我国以一年为界,通货紧缩以其发生的期限长短为界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降低,因这种价格下降并非是技术进步、效率提高造成的成本下降,必然减少经营部门的收入并减少从业人员的收入;企业被迫缩小经营规模,大量从业人员失业;收入增长变缓,消费水平下降,消费的萎缩又使物价下降。通货紧缩的发展使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变坏,民间投资萎缩虽然物价下降能使名义收入水平不变的人们从中得到一些实惠,而收入下降的预期使消费者不愿进行当期消费,经济不景气的预期使企业失去投资意愿,严重的通货紧缩会使经济陷入衰退。
(二)反通货缓缩的政策目标
政府反通货紧缩的目标一般是刺激总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和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货币供给量。通货紧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总量的不平衡,总需求萎缩造成物价总水平降低,货币供给总量下降;货币供给结构中强流动性部分的紧缩也造成物价水平的下跌;产品结构性供给过剩也会造成物价水平的下降。有的制度性的因素也影响消费需求水平,例如收入制度、福利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使人们预防性货币需求动机增强,减少当期消费。
(三)反通货紧缩的措施
1.扩张性货币政策
要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利率、进行公开市场购买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量。在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中央银行要直接下调存贷款利率,刺激企业投资和人们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在通货紧缩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经济不景气的预期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动机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经济不景气抑制了银行的贷款增加,各方因素均阻碍总需求的增长,使经济很难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
2.扩张性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能在相当程度上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同时能还可增加就业和部分人的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政府应通过减税的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减税能增加企业的可用资金,减少由于财务困难陷入破产的企业数量,也可防范由于企业破产而出现的失业。政府应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增加一部分人的收入,这是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
3.调整产业政策
政府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供给过剩的产品生产以抑制此产业的扩张,支持适销对路的、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产品的生产,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对重点产业要给予优惠政策,解决因结构性供给过剩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和投资需求下降,抑制通货紧缩的持续。
4.价格管理政策
政府要对一些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直接或间接管制,如:禁止某些产品的不正当价格竞争,对违反规定者依法罚款或通过道德教育让厂家放弃降价促销等做法。此政策仅可在短期内奏效,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刘庆华,等.正确判断和认识通货紧缩[J].市场与发展,2000
[2]赵全新.通货紧缩的内涵界定[J].价格辑刊,2003(8)
关键词:经济 政府 物价 通货膨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共发生了五次通货膨胀,最近的一次也是2008年5月。2008年的通货膨胀是全球性的,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经济现象,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及时、合理的反通胀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首先,通货膨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存。经济的过热,带来了通货膨胀可能性的加大。其次,物价迅速上升。不仅仅是农产品的价格,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品的价格上涨的幅度也较大。最后,通货膨胀具有周期性。
二、国际反通胀
(一)美国的反通胀
在20世纪80年代前,美国就已使用凯恩斯主义整治通货膨胀,但是治理的结果却不是那么理想,一定时期内经济呈现进一步的衰退趋势,到20世纪80年代则出现了最严重的衰退。在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一改以往的做法。首先,他借鉴当时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主张,将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指向了通货膨胀,加强生产,控制供给的有效性和流通中货币的增长量。其次,在银行方面,则是采取措施鼓励人们将钱投入银行,或是拿去进行投资。再次,政府裁撤所设置的部分机构和政府人员,减少政府开支。最后在企业中,政府则减少干预,提高企业的自主性,增强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此外专门机构,联邦储备委员会获得独立的地位和权力后,在货币和信贷上采取紧缩政策,对宏观经济实行调控政策。同时联邦储备委员会还运用各种技术分析、预见美国经济的情形,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制。当然美国经济的及时调控与美国完善的法律是分不开的,详尽的法律、法规给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权威,能够更好的处理相关事件。
(二)日本的反通胀
在日本历史中,日本发生的通胀次数相对较少,物价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但它在反通胀方面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将物价的稳定、通胀的有效抑制,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在经济动荡时期,经济管理部门充分考虑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有效的措施。其次,在必要时期政府要进行市场干预。目前,日本是一个开放性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部分商品价格都是市场调控的。而在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形下,放开政府调控的手是十分危险的,比如能源、原料方面,单靠市场调控就会带来企业、工厂等的停业可怕后果。再次,日本政府在整治通货膨胀时,将物价同经济、信贷、产业、货币等政策结合考虑。单纯的物价治理物价是很难达到反通胀的效果的,而政府各部门的相互合作、协调则效果却是大不一样的。最后,坚持“两手抓”,既要抑制人们的总需求,同时还要增加市场上的总供给。一般的当社会上商品的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那么则产生了通货膨胀。这一矛盾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反通胀就需要将两方面的问题结合考虑,从而将反通胀的效果提到最佳。
三、国际反通胀对我国的启示
(一)保证央行在实行货币政策上的独立性
我国的通货膨胀是一种复杂的混合型通货膨胀,是需求、成本、结构、体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反通胀效果不佳与央行的有限独立性是密切相关的。长期以来,央行过分的依赖政府,没有摆正与政府的关系,只是充当了政府的代言人的角色,没能做到单独行动。并且央行也没能对其他商业机构进行有效的指导、调控,反而受到它们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投资、信用受到膨胀。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反通胀教训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取得反通胀成功的制度保障在于央行的独立性。要去的反通胀的最终胜利就必须摆正央行与政府的关系,保障央行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央行的所作所为直接向人大负责,从体制上改变央行的现有状况。
(二)综合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整治通胀
通货膨胀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单纯的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并不能很好的改善通货膨胀,还需要结合法律、教育上的种种措施政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货膨胀更是与经济、政治等改革交织在了一起。因此要彻底的解决通货膨胀就必须冲动各方面的力量,不仅仅是政府的,还有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的参与到对通货膨胀的整治中,唯有如此来回赢得反通货膨胀的大胜利。
(三)发展我国的经济
国家经济发展了,实力壮大了,才能更好的应付通货膨胀。当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时,物价、汇率等各方面都保持着一个平衡的发展。在反通胀时,有的国家采取以牺牲经济发展的方式来抑制通胀,而最终的结果却是经济发展缓慢了,通胀率也只是相应的减少了些,危机没有真正的解决,社会问题却出现了一大堆,所以发展国民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通胀,解决通胀。
四、结语
发通胀政策的及时、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快速、彻底的解决通货膨胀,还能缩小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压力。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本还在于合理的发展经济,经济健康、和谐的发展能够最大化的减少通货膨胀的危害性,经济发展是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份的最新数据表明,我国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6.40%,同比增长120.69%,环比增长16.36%,年内首次突破6%,创20个月历史新高。CPI的过快增长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及社会的强烈反响,央行自2010年11月以来,连续四次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温总理也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CPI的涨幅控制在4%以内。然而几番政策实施过后,通货膨胀率仍居高不下。探究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并找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与回顾
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类型
到目前为止,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大概可以分为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物价派”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货币派”。本文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价格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升的货币现象,这个定义包含两点:(1)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2)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通货膨胀类型根据诱因不同,可以分为需求拉上、成本推动、混合型、输入性和货币性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研究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探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司课题组认为我国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量、经济发展速度、投资增长速度、财政收支和居民收入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密切相关;财政部政策科学研究所归纳了国内学者对我国开始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原因的三种观点:(1)粮食缺口、投资膨胀和国际传到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导因素。(2)资源约束和不合理的管制是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3)外汇储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 赵留彦(2011)认为本质上,当前的通货膨胀是过去两年货币发行过快的结果,尽管多发的货币对物价的影响会有滞后,然而总要体现在价格上,要么是商品的价格上要么就是资产的价格上。因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必须收缩银根。
本文借鉴了以上研究所使用的规律观察、定性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将我国通货膨胀的诱因分为需求面因素、供给面因素、输入性因素、货币性因素4个方面来讨论,并选取了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度和代表各个诱因的7个指标,作为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诱发指标,进行了基于2009.01—2011.10期间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具有相对全面的特点。
二、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Conrad,C.and Karanasos,M. On the inflation uncertainty hypothesisin the USA,Japan and the UK:a dual long memory approach[J].Japan and theWorld Economy,2005.
[2]孙学敏:西方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摘 要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研究通货膨胀的理论也由来已久。研究2007 年以来,我国市场物价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本文从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出发,进而提出具体对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我国 通货膨胀 原因及对策
一、对通货膨胀的认识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国外的经济学家一般将其分为四类:需求拉动型。当一国的经济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国内投资热情高涨,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处在上升阶段,容易造成商品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样就会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由于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成本推动型。结构变动型。这是由于一个经济体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导致商品物价的上升,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结构变动型。货币供给型。当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称此类通货膨胀为货币供给型。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根据我国目前各项指标显示物价在普遍上涨,有通货膨胀的趋势,逼着认为,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造成经济过热。投资、消费、出口时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中国当然也位列其中。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出口的数量要和受到了影响,而政府为了保持8%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的消费。我国政府“四万亿”的投资使国内的投资市场进一步扩大,再加上近年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的实施也都扩大了国内市场,拉动了国内需求。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内投资环境良好,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市场。以上措施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但同时,这些措施也是造成经济过热、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2.国际市场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我国国内市场物价上涨。近几年来,国际市场上原油、粮食、铁矿石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上涨幅度较大。而我国对石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中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我国国内市场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有所增加,这样导致商品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固定投资过热。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固定投资的高速增长实现的。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局部过热现象,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高速增长、固定投资过热的同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的经济增长和过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4.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国际游资来华投资,加剧了国内经济过热。由于我国近年来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国际上普遍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较小范围的升值的影响下,导致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产生了误差,他们以为人民币会大幅度的升值,这一点加大了他们来华投资的信心。大量国际游资涌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同样加剧了国内经济过热,造成需求过剩,供不应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三、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解决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热情,缓解经济需求的高涨。
2.增加自身供给,隔绝外部输入性通货膨胀。首先、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石油等能源消费大国,我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的有关措施,加快建立节能型的经济结构来应对油价等能源产品价格上涨。其次、石油、天然气市场民营资本准入。我国在不少竞争性领域已经实行市场开放,但在部分重要领域(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公用事业等)仍然实行较为严重的市场限制,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市场。这就人为降低了供给。
3.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通过利率市场的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寻求合理的利率水平。把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的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之中,降低过剩的流动性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冲击。适当的提高利率,不仅可以增加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货币的创造,而且利率的提高将造成投资成本的加大,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减低需求。此外,利率的提高会使居民减少消费,将货币存人银行为获得高利率,此途径也可以减少需求。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4.人民币升值,缓解国内物价水平。人民币升值有两方面的原因来平抑物价。首先、人民币升值会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调整我国一直以来的顺差状态,减少外汇储备,平抑物价。其次、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对国内市场物价祈祷平抑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都不可避免地经历它的阻碍。但是以什么样的态度,以什么样的反应机制来进行合理的解决及调控这一常见的经济现象,显得尤为重要。在如今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管理机构必须居安思危,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影响,力图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让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少一份阻碍,多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赵晓威,郭宁.关于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经济师.2010.
[2]王曼舒.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治理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9.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通货膨胀;成因;对策
一、引言
2008年下半年后,全球金融危机开始爆发,为此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陷入了低迷状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更加密切、外汇储备及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为了保持我国的经济稳健、激励经济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帮助我国抵御了金融危机、从而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经济逐渐改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物价却不断上涨,诱发通货膨胀的相干因素不断积聚,并最终致使了最近一轮传播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的通货膨胀,如图1所示我国2007年-2013年3月的通货膨胀率,这就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是具有破坏性的。为了使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我国要在温和通货膨胀时期采取一定措施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从而防范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正处于温和通货膨胀时期,因此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特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国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解决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物价上涨的问题。
二、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
1.通货膨胀定义查阅文献发现,关于通货膨胀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主要有三点: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货币量的过度增长、生产成本增加;国内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过程。2.通货膨胀度量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可以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来度量。3.通货膨胀成因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一般包括:货币因素型;需求因素型;成本因素型;混合因素型;结构因素型;输入因素型;预期因素型。4.通货膨胀程度划分通货膨胀按照程度可以划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其中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3%~6%之间,普遍认为温和通货膨胀是经济允许的、合理的通货膨胀;奔腾通货膨胀指在较长时期内,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持续上升,年通货膨胀率一般在两位数以上,甚至高达百分之几十,一般认为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恶性的通货膨胀是指月通货膨胀率在50%以上的通货膨胀,表现为货币购买力急剧下降,物价水平的上涨以加速度增长,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稳定是破坏性的,甚至还会现社会动荡。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状况及特征
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增强国际农产品价格主要通过对期货市场和一些贸易依存度高的农产品的价格影响来影响我国国内的价格。例如,在2010年7月后,国内大连、郑州的商品交易所的粮食期货价格指数全面上涨,而这一定程度上是受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粮食期货价格上涨影响,这又带动了国内相关商品现货的价格上涨。并且,国际原材料价格的迅速上涨对国内农产品的成本有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2.商品价格上涨为主由图2可知,CPI与PPI变动基本趋于一致,说明以生产资料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是引发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现实生活中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贡献率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我国通货膨胀经历了四个时期,1994年-1997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至今,而期间食品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贡献率分别为51%、88.5%、85%和70.2%。所以可以看出,近年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而最早时期的通货膨胀是由食品与非食品价格上涨推动。食品价格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而不同时期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前期的推动因素主要是量时价格上涨,而2009年至今的推动因素主要是猪肉、肉禽的价格上涨。3.外汇储备过度增加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出口额与日俱增,贸易顺差总额曾一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巨额数字。在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额位居世界首位,超过3万多亿美元。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维护我国的固定汇率制度,我国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而如果中央银行没有实现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会引起我国货币供给量过度扩张从而增加我国通货膨胀压力。4.虚拟经济的膨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胀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当前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在最近一轮通货膨胀中,我国证券资产价格和房价的涨幅,远远大于其真实商品价格的涨幅。随着国内资金不断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等虚拟经济的流向,直接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社会生产受阻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不能达到有效供给。而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不断的升高,使人们产生财富效应,同时增加消费需求,从而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抬高了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最终发生通货膨胀。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
1.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达到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使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增加信贷投放力度这一举措放松了贷款要求,让以前一些达不到贷款要求的企业如今很容易可以获得贷款审批。然而在实体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一些企业把贷款的钱用来投机房地产业并从中获取利润。这样就导致了在在增加社会流动性的同时,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房价节节升高,直接导致货币释放途径可能发生变异。一些资金被用来进行期货投机,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2.低端劳动力工资上涨后金融危机时代成本推动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由于在外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城市吸引力降低,人们素质不断提升等因素,导致在外务工人员数量相比以前数量有大量减少,一度出现劳动力空缺现象。因此企业要想招募劳动力必须提高个人工资水平,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再把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水平上升必然引起生活水平上升,人们又会要求提高工资水平来应对生活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通货膨胀的不断发生。3.通货膨胀国际联动性增强我国初期的通货膨胀发生都是由国内因素引发的,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近几年发生的通货膨胀除了国内自身因素还需要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及主要贸易伙伴国国内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即国内外综合作用。2009年以来,通货膨胀也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展中国家的月平均通胀率达到4.45%,其中,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中国“金砖四国”的通货膨胀特别严重,分别为5%、12%和6%、5%。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系数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由0.38上升到0.59,这充分表明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通货膨胀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如今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是由国内外因素共同推动。
五、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反通货膨胀的对策
1.化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首先,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我国资源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实施“引进来”战略,可以利用拿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的有利机会来扩大国内资源战略储备;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具有国际眼光,通过收购境外资源类公司等形式在海外建立国际大宗商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其次,增强国内厂商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努力获取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2.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健全房地产金融市场是预防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首先要建立多元化房地产融资体系,除了目前房地产金融市场资金主要来源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个人住房贷款以及部分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以外,还可以通过信托公司、发行企业中短期票据、私募基金甚至委托贷款等多渠道为房地产企业融资。其次,提高房地产税,如增值税、所得税等。人们之所以进行房地产投机,是由于通过房地产产权的买卖活动从而获取的高额利润,因此提高房地产增值税,可以有效的管制房地产投机活动。3.加强外汇储备的调控首先,政府应选择合适的货币对冲政策,其中包括对冲工具和对冲数量的选择。当前我国只通过发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的方法来对冲外汇储备上升造成的流动性增加,对冲工具过于单一而使调控效果不佳,因此可以通过扩大冲销工具的范围来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利用外汇储备对国内外进行投资来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走出去”,增加对海外的战略投资,加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减小了外汇储备的冲销压力,解决了外汇储备过度增加的弊端,使得外汇储备量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吴迪.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D].吉林财经大学,2014.
[2]孙志军.通货膨胀成因再探讨[J].管理工程师,2013,(03):8-11.
[3]肖文兴,陶盈,彭应兵.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5):491-495+505.
[4]陈雅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机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5]李晓俐.国际热钱的进入影响中国房地产价格[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144-145.
[6]潘健平.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8):3-6.
[7]刘启云.我国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