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移动支付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03 14:46:59

序论:在您撰写移动支付的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移动支付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现状 展望

一、引言

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电子支付已经不再是个陌生的名词,甚至对于青年一代而言,“电子银行”已不再属于新兴的银行业务,俨然成为传统银行业务的一种。与此同时,第三方电子商务以及智能手机技术催生的“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方向,为个人金融体系带来深刻的变革。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量超过1751亿美元,预计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总交易额达到2320亿欧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决策者、金融业以及广大的相关行业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这一领域的广阔发展空间。

二、基本概念及发展情况

(一)移动支付及分类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产业链涵盖众多环节,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银行业、第三方服务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商家及手机用户等。单位或个人的支付指令将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间接或直接得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刷手机”的方式进行资金的划转,常见有NFC(基于13.56MHz)支付、RFID-SIM(基于2.4GHz)支付等技术手段;远程支付则是指通过向银行发送支付指令进行支付的业务,较为常见的如手机银行客户端。

(二)移动支付发展的有利条件

我国移动支付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较为缓慢,其中的主要因素有:移动支付标准不确定,制约芯片终端制造业务发展;智能手机渗透率过低,限制移动支付的应用推广;物理网络覆盖率低、受理环境不佳、电子支付平台不完善,导致移动支付实用性不高。而自2011年之后,这些阻碍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的因素正在逐渐弱化。

1.近场移动支付标准基本确立及政策导向。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12月了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五大类35项标准,并表示将推动手机支付标准应用试点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截止到2013年9月,虽然尚未明确移动支付的国家标准,但自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签署支付业务合作协议以来,国内技术标准已经日渐明朗,基本可以确立近场支付采用基于13.56MHz的NFC通信技术。同时,由于13.56MHz是国际标准,这意味着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将具备迅速与国外接轨的巨大潜力。

2.智能手机用户基础提升。

通过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分别得到我国2007年~2012年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增长趋势图和2010~2012年我国3G移动电话用户数变化图,如图1和如图2。

数据显示,2007~2012年以来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包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不断提高,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不断萎缩,平均年增长率为-5%;移动电话用户数增长明显,且近5年保持15%的平均年增长率。由此可知,我国通信用户正在从使用固定电话向使用移动电话进行迁移,这无疑扩大了移动支付的用户群基础。

对于远程移动支付而言,移动电话上网率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CNNIC在2012年7月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3.88亿,手机上网比例达到72.2%,已经超越台式电脑的70.7%,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同时,自2009年我国3G网络开始运营,其用户群不断扩大,移动电话中的3G用户占比从2010年的5.5%增加至20.9%,截止2013年6月3G用户渗透率已提升至25%。3G网络用户渗透率的飞速提升,标志着手机用户对信息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伴随着巨大的信息流,各色零售、娱乐应用不断涌现,促使着消费者尝试移动支付,而这恰恰是移动支付的最佳切入点。

进一步来讲,用户为了充分享受各种增值服务带来便利,使用多种客户端应用,如社交工具、资讯工具等,智能手机逐渐成为移动电话中的主流选择,这为移动支付模块的嵌入打下了技术基础。CNNIC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智能手机网民在手机网民中占比已接近80%,用户新购手机时智能手机选购率达到72.8%。因此,对这部分手机网民而言,“近场支付”几乎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而只需一个良好的受理环境和使用契机。

3.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支付格局的初步形成。近几年来,政府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央行也陆续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及制度,不断规范市场。2010年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之后,央行陆续颁发多批《支付业务许可证》,这使得第三方机构支付业务活跃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2013年7月最新出台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更是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纳入了管理范围内,力图严格把控线上、线下收单业务风险,这一举措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规范第三方支付环境,促进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

我国目前移动支付主要托生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传统的电子商务公司凭借其先天的优势,在取得支付牌照后大力拓展线上收单及移动支付模式,逐渐形成了优势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各银行积极竞争、合作开拓的格局。

相比于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方面是目前移动支付的主要应用形式,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均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而银行则将大部分零售类基础银行业务搬到了移动设备上。前者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后者则拥有完善的清算体系,因此前者通过对接线上商家和银行,不断创造更加流畅的客户体验形式,如快捷支付等,而后者则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大力拓展非金融服务业务,在手机银行客户端嵌入电子商务模块。

在近场支付方面,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态度都较为谨慎,主要为区域试点,市场不甚成熟,但银联掌控有大量的线下收单业务,相信其受理环境的规模化改造较易实现。

2013年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仅占我国电子支付金额比重的0.28%,具有较大可增长空间。其中我国2012年银行机构发生移动支付5.35亿笔,总金额2.31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16.6%和132%;第三方机构发生移动支付21.13亿笔,总金额约0.18万亿元。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交易额相对较大的业务仍由银行端发起,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的则具有交易笔数多、金额较小的特点。

(三)小结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不难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移动支付领域已具备了较强的客户源基础,基础建设初具规模;国家政策导向和民众素质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极大的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刺激了移动支付的需求;移动支付领域蕴含巨大商机,不断吸引银行及各支付机构大力开拓市场,进一步促进移动支付的完善和发展。

三、移动支付产业参与者的发展方向

移动支付产业参与者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如图3所示:政府积极鼓励引导产业发展,商户与用户处于产业链的两端,信息流、资金流由用户端传向商户端,通信运营商、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构建的移动支付平台,移动支付涉及的各种终端软硬件厂商则提供服务的承载和支持。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移动支付模式主要有四种:以日本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核心支付模式;以韩国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核心支付模式;以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公司为核心的模式;以及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合作的模式。

虽然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参与者们已经开始重视这部分业务的发展,并陆续开展了一些合作,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占据绝对地位的单一产业模式,各参与者仍处在各自拓展与摸索的阶段,尚未形成合力。而对于不同的参与者,今后几年的发展将决定未来移动支付业务这块“大蛋糕”的分割。

(一)移动运营商

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进行了战略合作,成立了联动优势公司,曾一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中国银联合作无疑间接的加强了中国移动与各银行之间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两者在行业中的优势,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合作基础下的移动支付将更加倾向于形成以金融机构的结算账户为资金核心的支付模式,而移动运营商则仅仅成为一个通信渠道,这显然将影响运营商在未来移动支付领域中的利益分配。在远程支付上,通信运营商的收益将更依赖于上网产生流量产生的费用和既得市场的保持,这一点反映在近年通信运营商“套餐”费用比重逐渐向数据流量费转移上,在不久的未来,通话费用将不再是服务收费的重点,而是成为数据流量的附属赠品。同时,为了抢占近场支付份额,通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的合作必须更加紧密,这不但有利于近场支付软硬件的整合,也利于形成新的份额格局。

(二)银行模式的开拓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崛起,银行正面临着支付领域逐渐“脱媒”的尴尬处境。尤其是在个人零售业务方面,大量的中间业务份额被第三方支付公司占据,并且第三方支付机构仍在不断进行创新,以求将传统银行业务灵活的转变为可以简单购买的“商品”。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必须加大对移动支付新领域的投入力度,促成“掌上金融”形成以银行账户为核心的结算模式,防止失去未来的广阔市场。在这方面,银行应转变固有思路,积极开展创新合作,从而保持有利的优势地位。

1.资源的有效整合。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电子商务平台,商户资源充足,在B端和C端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使用率。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所以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网络购物过程,在于第三方支付的“担保”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货、钱两条线”购物模式所带来的交易风险,从而提高了大家的使用积极性。“担保”的概念由来已久,银行各种业务都与此息息相关,是银行的“看家本领”,从技术上是容易达到的。而银行自建有良好的清算体系,且大部分网上银行具有积分商城等功能,这些因素为银行有效整合电子银行、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利条件。银行应将电子银行服务,尤其是网上银行和移动支付,与银行卡快捷消费、积分消费、商户收单结算(含特约、特惠商户)、小微商户信贷等业务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与大型网上商户合作,整合多种活动资源,在移动支付领域逐步加深个人用户及商户对开户行的黏性,形成以银行账户为唯一支付结算方式的模式,从而赚取中间业务收入、获取资金沉淀,提高综合收益。

2.金融产品的销售。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电商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金融产品方面,银行目前仍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储蓄、贷款、理财等需求,这些业务仍将是银行业务的基石,其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好的产品”和“好的渠道”。显然,在“好的渠道”方面,移动支付为银行带来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不但方便了新金融产品信息的全方位推送,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助式购买,从而降低运营成本。2013年7月,招商银行推出全新概念的“微信银行”,一时成为关注热点,而国内大多数都紧随其后,纷纷推出相应的服务,利用微信这一几乎风靡全球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各类信息的推送,甚至附加基础账户服务,这不但标志着营销阵地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将来金融产品的快捷销售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但也应该看到,将各类金融产品直接照搬到网络或移动设备上并非一件简单的事,监管政策和业务风险的把控将是银行面对的主要课题。

另一方面,贷款业务目前仍掌握在银行手中,能否将小额信贷应用于近场支付,或许是未来信用卡的发展方向。例如将个人信用卡消费拓展到公交、公共事业缴费等近场支付情景,将极大的促进信用卡的使用和扩张,增加用户群和使用黏性,有利于客户的培养。

3.农村市场开拓。我国金融服务和我国经济发展一样,呈现着严重的城乡差异,银行在发展中应注意借助信息互联带来的便利,加速我国农村资金的运转,启动其潜在消费能量。尤其是针对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在手机较为普及的今天,移动支付以其私密性和便利性,或许可以成为他们的首选。而对于较偏远地区,自助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铺设近场支付机具的成本相对较低,如能实现与银行账户小额取现业务相结合,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这里的主要困难点在于机具的日常维护和客户使用习惯的培养。

(三)第三方机构整合及行业规范的建立

截至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累计发放支付业务许可证250张,第三方支付行业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结构,支付企业多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其中以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代表的集团企业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快钱、易宝、汇付等几家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些企业在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等领域的业务瓜分基本完毕,而移动支付无疑是他们将要着重拓展的业务领域。

由于近年我国电子商务已形成了以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商为核心和主导的格局,因此具有先天优势的集团性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方向将对国内移动支付整体带来重要影响;对于加入移动支付领域的电信运营商而言,它们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远程通信信道,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对于移动支付领域的市场争夺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而在客户端不占据优势的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否抢占到移动支付这一新兴领域的份额,或将是这些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这种情况,第三方支付机构将面临进一步整合的趋势。

现阶段,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继续完善网上支付平台同时也在逐步将销售(包括各种实体销售、虚拟产品销售、代缴费、航空票务等)推向移动设备终端,力图使消费者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把钱花出去”,目前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推出手机的客户端中均整合了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用户体验,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正逐步推动“快捷支付”,通过对银行卡实名账户和虚拟账户进行绑定,简化支付过程。在这些变革与创新中,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否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和差异化的服务特色,并严格把控风险,承担起等同于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是未来移动支付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中,风险的把控能力包括建立完备的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体系,建设好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安全运行模式,严防敏感信息外泄、内部欺诈等事件的发生;规避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在落实身份认证等关键性安全把控环节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创新。此外,面对越发严格的监管环境,第三方机构需要更加大胆的进行业务创新和资源整合,突出既得优势,扩张业务领域,做得更加专业、规范、独特,才能逐步加强品牌效应,先行一步,从而在移动支付领域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四)小结

综和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移动支付未来发展的推动力量将主要来自通信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他们将在彼此竞争与合作中,逐渐确立各自在行业中的地位,划分其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业务范围。

四、产业链受益模式初探

从图3中可以看出,产业中的收益将来源于产业链的两端:(1)向客户收取服务手续费或年服务费;(2)向商户收取交易产生的结算手续费及平台服务费;直接提供手机支付服务的运营者将获得来自两者的全部或部分收益。

(一)客户教育和客户培养

客户是移动支付的使用者,受益者和消费者,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推广还处于以“免手续费”,“转账有礼”等吸引用户的阶段,客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享受较优质的信息及账户服务的“付费意识”不足。这一方面需要支付环境的进一步完善,通过前期的投入,养成用户高频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也依靠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标准,着力进行客户教育,才能为移动支付注入经济活力。此外,还需要通过整合商户活动,对客户进行差异性定价,带动使用量的飞速提升,产生规模效益。

(二)商户与服务商的双赢

商户是移动支付产业利润的最主要创造者,在申请移动支付模式的同时需要支付年服务费、交易手续费,广告费用等;移动支付服务商通过为商户提供商品展示、交易结算等服务赚取佣金,因此,“双赢”是商户与移动支付服务商共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云技术”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商户与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并不局限在简单的电子商务模式上,未来的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无论是商户、还是支付平台,其决策将不再是含糊的经验或直觉。在多方合作下,强有力的数据分析使客户定位更加精准,营销效果将大幅度提高,而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未来是移动的——集合了信息资讯、卫星定位、社交、金融、购物、娱乐等众多服务的移动终端,在云分析下将展现出更多的商业契机:在2012年就有报道称“德温特资本市场”公司利用分析人们当日的“推特”情绪预测金融市场趋势赚钱,这一在当时被称作“不太靠谱”的行为,或许可以为现在的“移动的市场大融合”带来很多启迪,相信无论是商户、通信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数据分析平台,在这方面都还大有可为。

五、结语与展望

通过对今年我国智能手机使用率、政策标准导向的简要分析可知,一直以来限制移动支付的发展的客户群基础、标准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弱化,未来移动支付服务的提供者将对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而挖掘客户的深层次需要和有效的营销模式,以及严格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将是影响这场角逐的关键点。但无论竞争如何激烈,合作仍是大势所趋,各行业中巨头将在培养客户习惯、寻找与商户共赢的平衡点等方面强强联手,进一步带来金融与通讯行业的大融合,加速信息时代资金流的运转,刺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同发展。

第2篇

现金支付实际是个成本很高的支付手段,如果换算成费率的话,完全不低于当前市面上所有的电子支付手段。原因包括:假币残币风险,现金保管风险,员工人力成本高(收银过程烦琐,清点储存问题,兑零问题)。之所以现金支付还是主流,主要是因为顾客的支付习惯。

2013年12月23日,美宜佳成为首家上线支付宝钱包条码支付的便利店连锁店,用户打开支付宝钱包客户端,亮出条码,店员用扫描枪扫一下,完成付款。

这个合作很打动我们的一个点是,没什么成本。不需要加硬件,扫码枪我们本来就有。我们做的只是在收银系统上进行小的软件改动。从开始对接到完成,两周时间就完成了。

收益方面,这种方式不需要找零、签名,收银效率能提高一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是实时到账的,比银联刷卡支付的T+1到账还要快,可以提高门店到总部的现金归集效率。费率方面,现在推广期免费,未来即使收取费率,相信也不会高过银联。

一个月下来,单日成功交易笔数超过1万笔,增长很快,但分摊到5000多家门店,这个数字还是很小。虽然广东地区支付宝钱包客户已经有1300万,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装,或者装了不会用。条码支付在支付宝钱包里入口位置不如余额宝、转账这些这么显著,加之比较新,要唤醒用户对这个功能的认识,还需要一个不短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克服用户对于手机支付安全性的不安心理。

第3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一、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已形成了较完备的价值链。广大商业银行、各主要移动通信运营商以及众多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都积极参与进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转账汇款、网上购物、公共缴费、手机话费、公共交通、商场购物、个人理财等很多领域。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移动支付主要应用于小额支付;另外,由于业务收益分成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同时需要负担前期建设的基础费用,在目前业务发展未达到预期规模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仍处于非盈利状态。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4【摘 要】核心网,顾名思义,是通信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核心网出现重大故障时,往往会比其他专业出现故障所造成的影响要大得多。以笔者所在某沿海省份二级城市为例,一个BSC平均下带10W用户,如果出现倒局,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重大故障出现后,故障处理的及时性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如何缩短故障发生到获知所需故障信息的时间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网故障,监测,OPS-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细分深度调研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指出:从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的情况来看, 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值将达到3,250亿美元,与2013年2,354亿美元的交易价值相比,增长达38%,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移动支付市场仍将维持在40%左右的复合增速持续快跑。

2014年2月17日,央行网站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移动支付业务则保持数倍的超高位增长。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07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9.5%。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9%和317.6%。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相关的行业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各商家均意图趁行业变革之际,率先进入移动互联领域,争夺市场份额。其中,移动支付涉及金融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多类行业,支持从线上到线下支付的多种应用场景被广泛应用。

二、移动支付的策略分析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强化政府引导,加强规范管理,统一业务技术标准,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积极作用。

(一)移动支付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政策引导

移动支付的不同业务模式各有优劣,但每一种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国移动支付的模式选择和发展,应充分坚持市场化原则,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阶段式、渐进式的发展,形成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移动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快速的支付渠道,而持续创新能力是引领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正确引导市场发展,充分发挥移动支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对移动支付的政策引导。逐步完善移动支付相关法规制度,维护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制定优惠的产业政策,鼓励移动支付服务市场的充分竞争;要从满足社会公众日常支付需求的角度出发,引导有关主体进一步拓宽移动支付的业务范围。

(二)中央银行加大服务和监管力度

为适应移动支付的业务处理需要;要综合市场协调发展等多种因素,研究向非银行支付服务组织开放中央银行的支付服务设施;要密切关注移动支付的发展,逐步将其纳入支付体系的日常监管范围,防范支付风险,因此,移动支付的发展在创新支付方式的同时,对中央银行完善支付清算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央银行加强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中央银行必须进一步完善跨行支付清算系统要尽快《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组织的监管主体、市场准入条件、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要求等;要逐步规范和统一电子货币的发行,研究电子货币发展对传统货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操作水平。

(三)制定统一的移动支付业务标准、发挥中国银联的积极作用

第4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现状;未来趋势

0 引言

近些年移动支付业务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尤其是在欧美、日、韩等西方发达国家,用户普遍接受、认可了移动支付业务。据有关机构调查数据来看,全球移动支付业务总额在去年已经超过了1700多亿美元,其用户已经超过2亿,移动支付业务从现在到2016年每年的增长率平均达到40%以上。当前我国手机用户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一,在我国规模日益扩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巨大潜力。但因受到行业标准、监管、运营模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规范。

1 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的现状

伴随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在我们的每个生活细节中都逐渐渗透着移动支付业务,我国手机用户在去年就已经达到了10亿,在世界上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具潜力的移动市场,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将在今年底超过5亿。手机已不仅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支付工具,对于手机用户来说,在日常的消费、转账等业务中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移动支付业务正经历着高速发展的旺盛时期。在这几年我国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愿意通过手机下单交易及完成支付的用户日益增长,并且这样的意识还在继续上升。相对于计算机的渗透率手机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的外来务工人员或农村用户也许没有电脑,但能借助手机上网进行支付交易、完成转账业务。可见,即便与互联网有交叉的地方,但在移动支付领域要比互联网更有广阔的空间。

在我国是由金融部门、移动运营商联手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它是通过手机作为媒介进行消费、理财的电子交易服务。用户通过移动支付系统不但能够用手机方便缴纳各种日常费用,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银行转账;不但能够采购需要的商品,还能够买彩票等。手机银行等业务已经成为当下潮流,它们是跨行业开展协作的产物,其发展是由移动及支付平台运营商、银行、商户、消费用户等构建的产业价值链。只有打造良好的商业运营模式和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就全球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来说,其格局是以第三方支付公司为主导的,在能够快速反应出市场需求和创新产品上具有一定优势。我国当前参与移动支付业务的主体有: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银联以及支付宝、快线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可是在我国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规模普遍偏小,有的甚至还缺乏央行规定的结算资质。在这种情况下,手机订票、手机银行等业务在迅速发展,陆续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支付公司,如北京通融通、掌上通、上海捷银等,并且同移动运营商在各地进行广泛合作,产生了多样化的移动支付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可以使原来错综复杂的利益群体之间关系变得简单化,由原来“多对多”转变为“多对一”的关系,有助于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

2 对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建议

2.1加强产业合作实现行业统一标准

移动支付业务不同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业务涉及范围广,其产业价值链是由移动运营商、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手机生产商、芯片生产商、终端用户等许多环节构成的。此价值产业链中各环节呈现的是共存共赢的关系,不管是哪个环节脱落,都将严重阻碍整个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集中多种资源,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形成产业合作的模式,共同去研发规定满足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需求的相关统一标准。在统一标准的引导下,各尽其责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促进整体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2.2强化央行的服务监管职能

伴随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其支付方式得到创新的同时,不仅对央行的支付结算服务的不断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央行的支付监管体系的强化也提出了更艰巨的挑战。此外,移动支付业务使用的是大量的电子货币,一旦对电子货币监管失控,导致其不断泛滥,那么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将直接被放大,就会使国家在制定相关金融监管政策方面产生误差,国家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在判断整个经济发展走向时将受到不利干扰,同样央行在制定实施相关货币政策时也会受到不利影响。所以央行需要采取必要措施,以便适应不断发展的移动支付业务需求,例如使跨行支付结算系统得到完善,从而满足移动支付业务的相关处理需求;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动态做到时刻关注,将日常监管范畴逐渐涵盖到移动支付体系,以便更好的控制支付风险;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协调市场发展,央行要详细研究为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开放相关支付服务系统;对电子货币要严格规范、统一发行,详细研究传统货币受到电子货币发展的影响程度,不断提高相关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水平;需要尽早颁发具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监管部门、具体业务操作流程和范围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等。

2.3运营商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创新商业模式

拿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的协作来说,从它们提供的移动支付业务的角度看,在它们之间一方的劣势正好就是另一方的优势,从而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在支付流程管理方面移动运营商经验不足,银行的优势恰好就在于此,而在移动支付业务的传输过程中银行则缺乏控制力,移动运营商不但控制着整个传输过程,在其数据库中还储备了大量的移动客户群。可见,成功开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必备条件就是加强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的大力协作。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之源就是创新,移动支付业务要想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要通过创新产品来实现。银行应该以支付账户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移动支付服务,包括现场支付、远程支付。运营商应该以移动互联网、手机终端为基础,打造集现场支付、远程支付为一体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以便给用户提供全面的移动电子商务和综合信息服务。处于价值产业链中的各方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促进产品形态、技术工艺以及商业模式等重大突破。只要是在国家金融监管法规范围内,各方在各环节都要积极创新移动支付相关工作,这样就必定能营造一个市场接受、用户满意、各方共赢及国家认可的移动支付业务环境。

3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未来趋势

据相关调查数据得知,截至去年底,全球拥有两亿多移动支付用户,是09年用户的3倍,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15年在全球将达到近四亿移动支付用户,交易额将达到4700亿美元,这就说明每个用户平均一年的交易额会超过1000美元。我国拥有着全球最能挣钱的银行和移动运营商,所以在未来几年创建生态化移动支付系统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愿景。

3.1移动支付将形成产业联盟

在未来不管是移动运营商,还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都无法单独做好移动支付业务块大蛋糕,价值产业链中的各方协作已成必然。今后伴随有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大力推广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将有望形成全面的产业联盟。它不但能打破通信、支付、智能卡等行业间的障碍,共同构建一个相互协作、密切沟通的平台,还能将运营商的网络维护能力、商户的经营销售能力、银行的综合信用度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集近程与远程支付为一体的移动电子支付平台。

3.2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移动支付将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安全可靠、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支付服务。我国手机用户已经到达10亿,这样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为移动支付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例如电信和联通都推出了手机支付业务,电信通过账单账户、行业支付卡等各种账户,提供手机充值、缴费、订购商品等服务;联通的手机能当作公交卡等。预计到2014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量将达到3800多亿元,移动支付用户将超过3.8亿,所以我国移动支付业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3.3移动支付交易额将延伸到大额领域

我国当前移动支付业务主要集中在盈利少的小额支付上,所以未来延伸到大额支付领域是一种必然选择。因为,随着业务的不断推广,大众对其接受度在逐步增加,有助于推广大额支付业务;手机技术的成熟使安全性增加,为其提供基础;产业联盟逐渐形成,为移动运营商开展大额支付业务规避政策壁垒。

4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需要参与各方密切协作,这当然也需要管理机构的监管与引导。相信在价值产业链中的各方团结协作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将会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 移动支付的现状和未来 电子支付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移动支付的未来 移动支付的未来与机遇 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支付现状分析 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纳米电子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移动支付的商用现状 移动支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现金即垃圾:移动支付的未来 电子杂志的发展困境与未来展望 中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探析 电子纸的现状与未来 电子竞技的现状与未来 移动支付市场参与者分析与展望 移动支付业务现状与发展分析 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的新方向 数字化电厂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品牌延伸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5——Write Once Run Anywhere

HTML5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在内的一套技术组合,目标是能够减少浏览器对于需要插件的丰富性网络应用服务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多的能有效增强网络应用的标准集。

抛开HTML5的技术层面不谈,HTML5可以实现的两大功能在移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1)HTML5的移植性强,可以多设备、跨平台的实现技术互联和相应的技术操作。

(2)Web App可以借助浏览器访问义工设备的基本特性,同时依靠HTML5的离线缓存,既能保证APP的离线操作运行,又可以与云更好的正好,方便相关数据的保存、应用和推送。

2.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

目前已经实现的移动支付渠道有运营商计费,如:短信支付等;APP支付,如:各大银行的网银APP;刷卡支付,如:POS机和无线POS机等。而NFC支付的应用将更加便捷这一系列的操作。配备有NFC的移动设备,可以在手机钱包当中存储会员信息、优惠信息、交易信息等相关内容,实现移动支付的非接触式支付,实现完全的无纸化、电子化操作。

三、手机银行与APP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银行服务的需求和便捷性与日俱增。手机银行的发展壮大,使中国乃至全球的银行服务体系发生了变化。

在手机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从WAP银行到APP银行,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APP银行的实现,不但可以使银行手机客户端实现多设备、跨平台的使用,同时也为银行更好的进驻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先行的渠道。

四、移动电子支付的未来畅想

1.手机点餐订位

目前所有的智能手机都具有GPS导航和定位功能,结合HTML5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用手机点餐订位和支付的功能。

例如:一家餐厅会定时一些餐厅的电子优惠券,用户可以在任意地点,采用手机的GPS定位系统,查询附近的餐厅有哪些,当用户查询到自己中意的餐厅后,用户可以用手机保存下餐厅的电子优惠券的相关信息,并提前向餐厅发送自己的大致就餐时间,如果需要订位的话,可以直接用手机钱包或其他支付工具,预先向餐厅支付一定的费用,餐厅收到用户的订位请求以后,记录下相关信息,为用户预留座位,这样就可以顺利就餐。

2.电子售货员商场

现代的商场销售需要有大量的销售人员和收银人员,他们每天需要频繁的为顾客试衣服,找尺码,包装,以及付款等工作,不仅繁琐,而且往往不能达到高客户满意度的服务。借助NFC、RFID以及电子支付,我们就可以实现电子售货员商场。

在这个商场中,不同品牌都有自己专门的电子虚拟试衣间,每一位顾客在试衣服之前,会通过扫描,提前录入自己的相关信息,随后品牌提供者会根据你自己的尺码要求,提供相应尺码衣服的着装效果供顾客选择。顾客在看中了某一件商品之后,可以查询到商品的价格、产地、出厂日期、材料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并试穿衣服。试穿满意之后,用户拿着自己的衣服到商场出口的自动结算平台,结算平台利用RFID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批量扫描用户的商品并结算,同时用户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面提供的相应的VIP折扣等其他优惠信息。全过程用户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全搞定,方便安全。

五、结束语

目前电子交易与支付的发展状况很不平衡,还面临着行业监管、支付安全、市场培育、产品创新等众多问题,这些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解决,移动支付必然能成为我国移动支付电子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马刚,李洪心.《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12

[2]易观国际.中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实力矩阵专题报告[R].2008

第6篇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很多商业模式与创新型企业,而这一产业在积极发展以及拓展范围的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便是支付问题。通过手机终端移动电子支付方式付费是完成电子化及移动化钱包的理想抉择。

 

一、移动电子支付概述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3G网络建设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愿望。发展到目前,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手机的作用十分重要,综合了MP3、照相机、电视机等各种功能,还可以令人们在各类消费的支付过程中不需要携带钱包。这一将金融与信息技术互相结合的产物,促使银行业务实现了电子化,称其为移动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是组成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部分,其是构建在金融电子化与网络化的前提下,将商用电子化工具与各种交易卡作为媒介,将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作为手段,通过电子数据形式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并且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完成支付。同时移动电子支付是无线电子商务的基础。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将基于有线网络的电子支付向无线网络延伸。在未来移动电子支付势必很好补充传统支付手段。

 

二、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移动电子支付概念在2008年在我国真正出现,从此逐步进入了这一领域。2010年有关移动电子支付的各项技术也日趋成熟,形成了产业初级形态。2013年是中国移动电子支付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年,其一是移动电子支付行业标准真正形成,生态系统初具模型,创造了一个有关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其二是资本和产业链逐渐在移动电子支付领域科学布局,产生了大量的解决方式;其三是积极发展的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使电子商务等真正增加了移动电子支付需求;其四是产业链的大规模发展壮大,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银行等积极加入到手机支付领域,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目前移动电子支付获牌企业有34家,分别是三大运营商、互联网支付巨头、银行和移动支付独立企业。移动电子支付在市场中表现的形式有:手机钱包、手机支付宝、财付通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中国移动电子支付市场在2014年达到了1512.5亿元,同比增加了89%,预计中国移动电子支付交易规模在2016年将会冲破万亿元大关。

 

通过分析移动支付市场业务结构可知:移动近端和远程支付分别是2.6%、97.4%。远程支付比例明显比短信支付大。通过分析移动电子支付市场份额了解到,支付宝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31.5%,紧随其后的便是联动优势,见图4。

 

三、移动电子支付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移动电子支付优势

 

1.相较于网上支付,移动电子支付体现出两优势。其一是手机便于携带。移动支付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影响交易。其二是客户群体在积极扩张。在人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手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促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并且人们已经无法预期其巨大的应用规模。

 

2.对网络营销平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支付宝手机钱包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关于淘宝的统计数据可知,支付宝无线支付在2014年春节时期交易量同比增加了20倍。40多万用户在一天利用手机进行支付,增加速度非常惊人,有效支撑了庞大的手机淘宝交易,逆向驱动了2000万人通过手机对淘宝实行访问。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超过八成都是实物。新型支付方式促使交易虚拟物品的发展,虚拟商品市场规模在淘宝中已经达到了千亿元,同时还在逐步增加。

 

3.形成了移动支付产业的结盟,借助于打破支付、通信、智能卡等行业壁垒,统一组建一个能够互通有无、密切协作的沟通平台。结合各方积极推出基于金融账户、利用ISO相关非接触通信的国际化智能手机卡支付业务,并且统一编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移动支付平台与技术措施。

 

(二)移动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

 

1.移动电子支付安全度极低。由于移动电子支付是用户和商家利用无线网络传输,势必会对人们造成安全困扰。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也正在逐步解决,例如通信产业与金融机构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保证信息安全,保障交易业务的过程中,逐层保护金融系统和通讯系统,积极比较用户资料、发送和接收的信息,任何可能产生的错误或者可疑信息都会被认为无效而终止交易。

 

2.移动电子支付信誉风险。在我国调查手机用户的过程中,超多40%的用户怀疑移动电子支付,65%的用户不会应用移动电子支付发送自己的相关资料,超过90%的手机用户均收到过诈骗类短信。由于手机是随身携带的设备,经常会出现丢失和损坏问题,因此泄露个人信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移动电子支付业务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许多移动电子支付通过绑定信用卡的形式进行支付,使信用卡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且处于多变的使用环境中,这样形成了巨大的泄密和丢失风险。

 

3.有关法律制度的缺乏。当前,由于我国移动电子支付业务还是发展初期,竞争日常激烈、利益关系复杂,缺少完善的法律法律保护措施,交易彼此的权利义务也是模糊不清,导致移动电子支付出现了法律风险。

 

四、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发展前景

 

全球范围内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但是我国的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大量因素限制了移动互联网支付消费。相信伴随着人们不断成熟的消费心理,移动电子支付业务势必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帮助人们尽情享受高速移动互联网生活的乐趣。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是可以有效解决移动支付业务终端问题。还需要手机充分达到智能化并且价格低廉,从而保证了移动电子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可以看出,移动电子支付要想发展,需要获得各产业链之间的密切配合,同时强化政府支持以及社会的信任,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利国利民。

 

五、结束语

 

随着手机用户的大量激增,一种创新的支付方式应运产生了,这就是移动电子支付。其有效继承发展了传统金融非接触、安全性能、多应用等优势,并且突出了存储空间巨大、计算能力较强、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的特征,很好糅合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和金融受理网络,进一步产生了全新的移动金融服务,这也是金融“互联网+”的一种展现。本文通过认真研究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情况,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详细进行了梳理,最终畅想了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前景。

第7篇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 电子支付 现状分析

1、移动电子支付优势

1.1相较于网上支付,移动电子支付体现出两优势。其一是手机便于携带。移动支付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影响交易。其二是客户群体在积极扩张。在人们平常的生活工作中手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促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并且人们已经无法预期其巨大的应用规模。

1.2对网络营销平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支付宝手机钱包为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关于淘宝的统计数据可知,在2015年春节时期支付宝无线支付交易量同比增加了20多倍。40多万用户在一天利用手机进行支付,增加速度非常惊人,有效支撑了庞大的手机淘宝交易,逆向驱动了2800万人通过手机对淘宝实行访问。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超过八成都是实物。新型支付方式促使交易虚拟物品的发展,虚拟商品市场规模在淘宝中已经达到了数千亿元,同时还在逐步增加。

1.3形成了移动支付产业的结盟,借助于打破支付、通信、智能卡等行业壁垒,统一组建一个能够互通有无、密切协作的沟通平台。结合各方积极推出基于金融账户、利用ISO相关非接触通信的国际化智能手机卡支付业务,并且统一编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移动支付平台与技术措施。

2、我国电子支付的现状

电子支付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随着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快速崛起,这使得电子支付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支付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59亿,较2014年底增加5455万人,年增长率达18%。,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处于不可逆的趋势。然而,发展的同时也存有问题,这值得高度关注。

3、移动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

3.1 移动电子支付安全度极低

由于移动电子支付是用户和商家利用无线网络传输,势必会对人们造成安全困扰。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也正在逐步解决,例如通信产业与金融机构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保证信息安全,保障交易业务的过程中,逐层保护金融系统和通讯系统,积极比较用户资料、发送和接收的信息,任何可能产生的错误或者可疑信息都会被认为无效而终止交易。

3.2 移动电子支付信誉风险

在我国调查手机用户的过程中,超多40%的用户怀疑移动电子支付,65%的用户不会应用移动电子支付发送自己的相关资料,超过90%的手机用户均收到过诈骗类短信。由于手机是随身携带的设备,经常会出现丢失和损坏问题,因此泄露个人信息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移动电子支付业务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由于许多移动电子支付通过绑定信用卡的形式进行支付,使信用卡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且处于多变的使用环境中,这样形成了巨大的泄密和丢失风险。

3.3 有关法律制度的缺乏

当前,由于我国移动电子支付业务还是发展初期,竞争日常激烈、利益关系复杂,缺少完善的法律法律保护措施,交易彼此的权利义务也是模糊不清,导致移动电子支付出现了法律风险。

4、电子支付健康发展的建议

4.1安全风险方面

4.1.1 防范钓鱼网站

首先用户应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在手机和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其次不浏览陌生网站,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再者尽量避免在公用的电脑上进行网上交易。而政府则需要提高网上监管能力,严厉打击钓鱼网站。

4.1.2 防止身份信息被盗用

用户不能为了方便,就把密码设置成本人生日、身份证号码或电话号码等,相反应尽量把密码设置得复杂些。防范用户身份被冒用的关键是银行,银行方面可通过提高用户身份验证技术,来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当发现用户身份被冒用,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4.1.3 防止篡改支付数据信息

为了保证电子交易过程所传输的支付信息不被中途篡改,可以采用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互联网中标志通信各方身份信息的一串数字,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上验证通信实体身份的方式。数字认证可根据数据的来源进行鉴别,保证信息是经过确认的发送者所传送。

4.2 信用机制方面

4.2.1 建立交易双方信用评估机制

据现实调查显示,71.1% 的企业和 64.2% 的个人用户进行网络交易时定会关注卖方的信用评价指数,这就完全证实提高电子商务诚信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增强企业自身的信用度 ,因此,应建立和健全公正、严格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机制。建设为政府管理部门 、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支付信用信息特别是票据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支付信用信息系统,为落实账户实名制,可与公安部合作,建设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转接平台,面向全国所有的商业银行提供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查询功能 。

4.2.2 监管部门建立统一的信用保障机制

为促进各监管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信用保障机制是关键。因为明确统一的信用机制,可以将各监管部门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向社会大众公布各个企业、机构的信用程度,通过加强社会监管力度来保障电子支付的安全进行。

4.2.3 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信用评级机制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记录得知其服务质量,作出合理分析和适当评价,然后进行全面比较,划分信用等级。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选择,同时激励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改善自我经营状况,以此提高信用等级。

4.3 法律法规方面

4.3.1 完善监管部门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法规来规定各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合作、协助的关系,避免问题出现时互相推卸责任。其次,还应提高电子支付市场的准入标准,对参与者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给电子支付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4.3.2 落实消费者权益保障

消费者权益在电子支付过程中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侵犯消费者隐私。针对消费者隐私被侵犯,需进一步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明确侵犯消费者网络隐私权应负的法律责任。同时还要加大对网络隐私侵犯者的法律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4.3.3 明确各方法律关系

目前,电子支付的参与方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我国的《消费者权益法》《合同法》等,并没有明确各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出台一项专门法律来明确各方法律关系,消除各方信任危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在《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各方的法律关系以及在不同的关系体系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通过法律法规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性。

总之,随着手机用户的大量激增,一种创新的支付方式应运产生了,这就是移动电子支付。其有效继承发展了传统金融非接触、安全性能、多应用等优势,并且突出了存储空间巨大、计算能力较强、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的特征,很好糅合了智能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技术和金融受理网络,进一步产生了全新的移动金融服务,这也是金融“互联网+”的一种展现。本文通过认真研究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情况,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详细进行了梳理,最终畅想了移动电子支付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桂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移动支付研究[D].同济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