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妇产科学术会议范文

时间:2024-01-02 14:59:31

序论:在您撰写妇产科学术会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妇产科学术会议

第1篇

一、围产医学学会成立概况

1988年4月24日在北京,成立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学会。全国共有委员38名,产科工作者和儿科工作者各占半数。主任委员为北京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严仁英教授。我省有该学会全国委员一名。通过选举,由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妇产科教研室、优生研究室主任李眠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第六届妇产科学术会议及围产医学会成立大会上,于1989年7月21日经过与会全体代表无记名投票,选出围产医学学会委员13名。由昆医李氓教授担任主任委员,昆医附一院儿科纳志云付主任医师任付主任委员兼秘书。省妇幼保健所刘凤英所长及43医院周琴兰儿科付主任医师任付主任委员。

1989年9月19日在常州召开的首届围产医学学术会议闭幕式上,宣布吉林、上海、云南、湖南已先后成立了围产医学分会,获得中华医学会认可。

二、围产医学学会成立以来学术交流情况1989年7月,我省第六届妇产科与围产医学学术交流会,重点交流内容为;

(1)我省各专州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分析;(2)初步摸清围产儿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

(3)交流了常见产科疾病,如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妊高症、妊娠合并心脏病等防治措施;

(4)讨论了如何加强产前监护,提高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水平;

(5)传达全国及国际围产学术会议精神。以进一步促进云南省围产工作的开展。

1989年9月我省代表3人参加了江苏省常州市首届围产医学学术会议,交流了“云南35个县(市、区)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及“B超预测胎儿体重”论文两篇。与会代表重点讨论全国围产儿死亡情况,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为今后围产医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三、今后的打算

1.围产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少生、优生是我国国策。优生不仅包括遗传内容,也包括孕期、产期、新生儿期的卫生保健。因之,如何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如何减少病残儿发生;如何在不同地区、不同设备、不同环境及不同条件下,保护好母亲,胎儿,是围产医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全国围产医学学会已决定在1992年举行全国学术会议,交流“围产与优生”方面的经验。

2.产、儿科共同协作,是发展围产医学的重要措施,在有条件的医院,应总结个自经验,旨在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对新生儿监护,重点在胎儿、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与预防;低体重儿的早期诊断和宫内治疗;以及产时感染、产伤等方而的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影响因素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是妇科的常见病[1],多发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为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治疗的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治疗的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学确诊。同时收集同期良性附件包块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附件炎性包块4例,卵巢囊腺瘤15例,卵巢良性畸胎瘤31例。

1.2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结婚年龄、生育次数、月经周期、痛经例数、妇科手术史等资料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临床特点月经异常33例,占66.0%,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痛经36例,占72.0%,不孕8例,CA125异常29例,占58.0%,超声检查发现盆腔肿物22例,占44.0%,妇科手术史19例,占38.0%。

3讨论

3.1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经血逆流有关,某些妇科手术可导致经血逆流现象,如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尤其是月经期手术均可致经血逆流而发生异位症。有资料报道[3]剖宫产及刮宫、人工流产等妇科手术易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3.2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是不孕和疼痛。对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可有非月经期的下腹疼痛,附件区肿块易形成粘连并发生破裂,出现急腹症,故易误诊为卵巢肿物及盆腔炎性包块[4]。

随着中国性观念的改变,无防护的越来越早,甚至的不固定,导致生殖道感染(包括宫颈炎)机会大大增加。目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因素未完全明了[5],但生殖健康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所以应正确对待生育期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为减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薛艳军,郑颖,罗新.第18届FIGO世界妇产科学术会议纪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篇[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7):571-572.

[2]Vercellini P,Chapron C,De Giorgi O,et al.Coagulation or excision of ovarian endometriomas[J].Am J Obstet Gynecol,2011,188:606-610.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规范[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2(9):645-648.

第3篇

【关键词】中医妇产;发展;临床;现状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64-02

中医妇产科学本身作为一脉相承的学科发展有其自然运行的轨迹,遵循其内在的逻辑规律,由实践到理论,不断把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升华。中医妇科学是颇具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临床学科。对于保障生殖健康、防治生殖障碍、优生优育、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

1 中医妇科学发展历程

1.1 春秋战国至隋代(公元前--公元220年)

到了夏、商、周时代,中医妇产科学已有了萌芽,主要有关于难产、种子和胎教理论的记载。随着历史的前进,医学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许多医家,这一时期妇产科理论进展主要是难产、优生学、胚胎学的相关理论。秦汉时代,已有妇产科病案的记载,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妇产科专著。到了魏晋南北朝,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2]。

1.2 唐宋金元时代(公元618--公元1368年)

唐宋时代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专科,在国家医学教育规定设置的九科之中有产科。此期,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和他的著作《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于公元1237年著成该书,全书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8门,《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著,是当时一部杰出的作品。金元时代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医学流派开始兴起,刘、张、李、朱四大家对妇产科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贡献。

1.3 明清至民国时代(公元1368--公元1949年)

明代此期妇科专著较多。李明珍著的《奇经八脉考》和《濒湖脉学》,对月经理论和奇经八脉的论述,对中医月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妇产科的著作较多,傅山的《傅青主女科》,系后人辑录而成。民国时期对妇科贡献比较大的著作有张锡纯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书于公元1918年。还有张山雷笺正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成书于公元1933年,曾作教本而广泛流传。

1.4 建国后的发展(公元1949年以后)

建国后,中医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医妇科学理论进一步得到整理和提高。1956年以后各省市相继建立了中医学院,连续编写了六版《中医妇科学》材,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教学参考丛书《中医妇科学》,各地先后编写了一批内部教材和妇科专著。开展了博士、硕士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妇科人才。同时,出现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

2 中医妇科学发展现状

自一九八四年在天津市召开全国第三次妇科学术会议以来,广大中医妇科工作者为了发掘医学宝库,继承先辈遗产,在学术流派的创立、临床研究、名医文献的整理以及人才培养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成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1 学术流派的研究

中医妇科在其发展历程中受到地域文化和地方学派的影响,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如燕京妇科、新安妇科、钱塘妇科、海派妇科、岭南妇科等。各个医学流派均有一批名医为代表,并以其独到的学术风格与临证经验代代相传。自2005年以来,在上海、成都、广州等地召开了多次中医妇科流派学术交流会,举办了以学术流派研究与名家经验传承为主题的研讨会和继续教育项目[3]。

2.2 临床研究

妇科疾病诊疗指南的制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7年启动《中医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编制工作,列为中医药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接受了《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研究任务,并组织全国中医妇科专家,集中优势力量,建立42个妇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指南[4]。

2.3 名医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20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韩百灵、刘云鹏、沈仲理、朱南孙、蔡小荪、姚寓晨、夏桂成、刘敏如、李光荣、杨家林、欧阳惠卿、韩冰、马宝璋等15人“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称号。通过全国第一、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师承教育,传承妇科名医的学术经验,培养了一批学术继承人。

2.4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自1986年国家启动重点学科建设以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妇科学先后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从2002年启动,中医妇科的建设单位首批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中医妇科的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由十五 期间的9个增加到“十一五”期间的27个[5]。

综上所述了中医妇科学发展的简要史料以及现在发展现状。中医妇科的研究与发展适逢盛世,面临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中医妇产学科与学术的发展还需要全国各地专家们的团结协作。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必须对中医妇科学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承、吴熙:《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版。

[2] 罗颂平、许丽绵、刘雁峰:《中医妇科学科发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2008年版。

[3] 毕焕英:《中医妇科问诊方法浅谈》,《中医教育》2003年第02期。

第4篇

这一场景,给记者留下了至深印象。

时隔10年,当记者重访郎景和院士时,再次被深深感动。在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内,四面墙被从地面到房顶的书籍包围着,余下的空间仅够放下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郎院士风趣地对记者说:“我这个办公室,是全国所有院士的办公室中最小的。”记者回应说:“浓缩的都是精华。”说完这些,我们都笑了起来。于是,采访也便在笑声中展开了。

教学相长:不做“家长”做朋友

众所周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在我国妇产科学界可谓首屈一指,拥有数位顶尖级的专家,而这些专家的成长,无不浸透着郎景和院士的心血和汗水。郎院士倾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的出色工作,为全国妇产界乃至其它学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样本。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对此,郎景和院士的答复是:“我从来都认为,我与学生是很平等的,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比如我们的科室很大,但我从不做大家的‘家长’,而是做大家的朋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另外,还要强调终生学习的重要性。现在我的学生有些已经当了副教授,有些已经是正教授了,但我总是叮嘱他们: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要继续做一些研究工作,因为一名好医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把课题做好、把研究做好、把学生带好、把病看好。”

随后,郎景和院士举了一个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的例子:“在美国的时候,我曾参加过一次研究生的毕业典礼。在典礼上,一个学生对他的导师说:‘谢谢老师’。当时,我在旁边听见那位老师说了一句话:‘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同事了’。我觉得这个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做老师,不要总是以老师自居;二是,作为学生,也要把自己的老师,当作是自己的‘学生’。”

临床科研:可多元化培养

谈到现行的临床型和科研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郎景和院士以自己的培养经验说:“我不反对把医学研究生分成两个类型,一个叫临床型,一个叫科研型。但作为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应该有比较好的实验室,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基础研究的授课和训练。我始终认为,科研型研究生重点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训练,但也不要完全脱离临床,博士研究生应该要进行一些实验研究,而且这些实验研究要和临床密切结合,因为这是提倡转化医学的现实要求。”

他说,对临床型的研究生而言,重点应放在临床上,他们毕业后要能拿手术刀,才能成为一个好医师。但是,也应该兼顾一些基础研究,这种基础研究更要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

郎景和院士认为,在学习期间,很多研究生出现“重临床轻实验室”的倾向,老是惦记着到临床工作的问题,属于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后,大多数还是要回到临床一线去工作,临床不过关怎么行呢!

“但是,我们也需要一些既有临床基础又专门从事实验研究的年轻学者,他们从事的实验室的工作一定要和临床紧密结合,一定是提倡转化的。”郎景和院士说,因此,两种类型的研究生都是我们医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而且,他们之间也会有转化和交叉。

指南规范:因需提倡个性化

作为现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主任委员的郎院士,在谈到任期内的目标时说,现在国内外众多的《指南》、《临床路径》、《规范》等不下几百个,临床医师应如何看待,应该怎样选择性的应用和执行?“我们要注重指南,也要关注规范。”

“作为学会的主任委员,3年前我们就在《中华妇产科杂志》接连发了13篇妇产科常见问题和疾病的指南。2013年4月19号,在庆祝《中华妇产科杂志》创刊60周年时,我们又拿出32个指南,不是作为会议资料发给参会代表,而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指南,送给每位参会代表的礼物,更是给全国妇产科学界同仁的礼物。”郎景和院士说,这次将指南作为正式出版物出版发行,也是让全国妇产界医师们可以“按规矩办事”了。

他说,“按规矩办事”的最大益处是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花费,更好地推进学科的发展。当然,推广指南的同时,也强调个体化,指南是共性的东西,个体化是针对每一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国外的各种指南,临床医师该如何应用?郎景和院士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说:“我们也翻译了一些国外的指南,比如说NCCN,还有宫颈的AICCP,欧洲的这些指南都是很好的指南。我们把它们翻译过来供大家参考,以便于与国际接轨。当然,也不可能生搬硬套,因为国情和人情不同。我们组织国内的专家联合翻译NCCN,不叫NCCN的中文版,而叫NCCN的中国版,因为我们是以NCCN为蓝本,根据中国的经验,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比如, NCCN指南认为,卵巢癌有了细胞学诊断就可以打化疗,我们认为这不可靠,必须经过腹腔镜获得活检后的组织学证据,再用化疗,否则肯定有问题,这就叫中国版。”

团队理念:要为人才舞台打亮灯光

人才流失,几乎是中国医院普遍的现象,这让很多医院院长和科主任都感到头疼。可是,人才流失的症结究竟何在?又该如何对待人才的流动呢?

防、堵并不是办法,应该认真研究和对待,如何给人才提供更好的舞台。郎景和院士做到了这一点,才使他的周围团结了一批国内妇产界的知名专家。

“我们科室很少有人才流失的问题,这十几年,没有一个人到公司去,也没有出国后不回来的。”郎景和院士说。

很多人有都这样一个困惑:北京协和医院的妇产科究竟有什么魅力,居然让大家心甘情愿留在这儿?

“应该是氛围,好的学术氛围,以及和谐的科室氛围”。郎景和院士很坚定地回答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向阳教授则认为:“郎大夫作为科室的家长,传承了协和的文化,在严谨的基础上为大家营造了相对宽松、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郎院士用“400米跑道”、“大树、小树、森林”的理念,把全科老、中、青三代医师紧紧地凝聚到了一起。其中,他更加看重的是青年医师的培养,因为这关系到协和的未来。

他著名的“400米跑道,多竞赛,少碰撞”的青年医师培养理念,通过把青年医师分为高、中、低年资三个层次来培养,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培养了很多出色的后辈医师。对低年资医师,重在临床轮转培训,打好基础;对中年资医师,重在主管专业技能的建立,他用自己的学术影响力,给科里的年轻人不断创造着进修、出国、培训和学术职位等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不断深造;对高年资医师,重在亚专业方向发展,他和每人亲自商谈,使每个人都能定岗、定位和定向,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而他的“大树、小树与森林”的团队建设理论,则是把著名专家形象比喻为大树,将青年医师比喻为小树,将团队比作森林。以大树、小树、森林的关系来比喻老中青医师与团队的关系。他说,大树是方向,学科带头人是科室前进的标志,没有大树不行;但树大了会遮挡雨露阳光,不利于小树生长,枝叶过于茂盛就要剪枝——意指老教授在一定的时候应主动让贤,以利于年轻人尽快成长。小树都长起来,成材了,就形成了一片森林,不怕狂风暴雨了。青年人打好基础后就应该压担子,给予更多的锻炼机会,为此,郎景和院士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的科室和学会工作。如今,在全国妇产科学会各个专业组中,都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中青年医师崭露头角。

郎景和院士说:“首先,我给每个人很好的空间和发展跑道。比如400米跑道,我们有5个人赛跑,每个人都有一个跑道。400米是不可以串行的,跑出去后,就要靠自己了;其次,就是手的动作。对年长者,我们要尊敬他,扶持他;对于年少者,我们要提携他,牵引他;对于同龄者,我们要拉起手。这样,我们老中青的队伍,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方队;再次,什么是大树?协和就是大树,以前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首位主任林巧稚大夫,她是我们的大树,她在世时,我们可以乘凉,受到她的庇荫。现在,不能说我就是大树,但这是一种象征。另外,大树枝叶太茂盛了,就要剪枝,这样小树才能得到雨露和阳光。他们都成长起来了,我们就成为一个不可撼动的森林了。”

郎景和

第5篇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甲基多巴; 临床疗效

妊娠期高血压(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HIP)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一过性高血压及尿蛋白等,同时可伴有水肿,严重者可出现抽搐、脑出血、急性肝肾心肺衰竭及昏迷,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对保证孕妇与胎儿的安全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60例采用甲基多巴进行治疗的HI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HIP孕妇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0例,平均年龄(25.4±4.7)岁(20~37岁);初产41例,经产19例。对照组42例,平均年龄(25.7±3.8)岁(21~36岁);其中初产27例,经产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初产、经产及孕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进行诊断[2]。HIP:血压≥140/90 mm 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慢性高血压合并先兆子痫:高血压孕妇在妊娠20周以前尿蛋白检测为阴性结果,而20周以后突然出现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

1.3 治疗方法 一经确诊,应住院治疗,积极处理,防止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原则为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及必要时利尿,适时终止妊娠。常规疗法的基础是,对照组:5 g硫酸镁溶于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1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之后,以1~1.5 g/h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30 g。观察组:口服甲基多巴,每次250 mg,每日3次。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统一标准[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 结果

2.1 按妊娠高血压疾病单项疗效评价,其结果见表1。

2.2 经过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为70.0%(42/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2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作者单位:515100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卢奕霞);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马海萍)

通讯作者:卢奕霞

3 讨论

HIP患者主要是指怀孕后出现高血压,而在妊娠前血压未见异常的妇女,被认为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HIP是导致产科死亡的重要原因。HIP具有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与安全的隐患,例如患者可产生子痫、心肺衰竭、脑出血、胎盘早剥等严重症状。除此之外,还可引起胎儿宫内缺氧和早产,宫内缺氧有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死胎。HIP降压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好血

压,从而为促进胎儿成熟赢得时间,并防止孕妇出现高血压脑病和心力衰竭等危险并发症,保证母儿的健康。β2-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胎盘减少子宫-胎盘血流供应,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呼吸障碍及低血糖。利尿剂则会加重孕妇血容量的不足,容易引起新生儿黄疸及孕妇电解质紊乱。硫酸镁治疗HIP疗效显著,但显效速度较慢,引起进展期延长,加之硫酸镁的中毒浓度较低,为3 mmol/L,因此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弊端。甲基多巴是一种中枢性降压药,广泛应用于HIP患者。

本研究发现,使用甲基多巴组总显效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自然分娩率7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君,王浩.硝酸甘油与酚妥拉明分别联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危象.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75-2077.

[2]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35.

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止痛化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妇科于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3年中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止痛化胶囊用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见气虚血瘀者,通过临床观察,达到了祛瘀活血而不伤正,补气而不化热,标本兼治的疗效。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益气活血;止痛消;止痛化胶囊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组织学上虽是良性的,却有增生、侵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病症之一。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其中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卵巢为最常见的被侵犯部位,其次为子宫浆膜、输卵管、乙状结肠、腹膜脏层及阴道直肠膈等。该病一般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多见,发病率为10%~15%[1]。生育少、生育晚的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生育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我院妇科于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3年中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经口服止痛化胶囊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在23~52岁之间的已婚女性,其中40~52岁9例;30~39岁16例;23~29岁5例;病程在3个月到10年。既往有妇科手术史者22例,其中剖宫产史9例,人工流产史15例,输卵管通液史3例,上环16例。其中12例以痛经就诊,10例以慢性盆腔痛就诊,4例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就诊,1例以不孕就诊。全部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妇科检查、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排除生殖器恶性肿瘤,并除外接受其他治疗者。

1.2 诊断标准:30例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及文献的有关内容拟定:(1)渐进性痛经;(2)经期少腹、腰骶部疼痛不适,进行性加重;(3)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4)后穹窿、子宫骶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5)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6)月经前后附件肿块有明显大小之变化(未用抗炎治疗)。具有以上1~3点之一和4~6点之一,即可作为临床诊断,并经B超及妇科检查确诊。

1.3 中医辨证:所有病例均符合气虚血瘀之候,症见经行腹痛、经行有血块,伴神疲乏力、纳呆、舌质暗淡有瘀斑,卖等症。

1.4 治疗方法:止痛化胶囊:每次6粒,一天2次,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未用任何激素及消炎止痛药物治疗,并在服药期间避孕。

1.5 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女性不孕的中西结合诊疗标准》[2]。痊愈:症状(包括瘀血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不孕患者在3年内妊娠或生育;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虽局部体征存在,但患者得以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症状不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2 治疗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后,30例,痊愈3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止痛化胶囊治疗子宫内膜移位症总有效率为90%。

3 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女,32岁,2007年5月6日初诊。患者主因经期腹痛且进行性加重3年就诊。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5~7天,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于3年前药物流产后因胎膜残留行清宫术,术后第三月出现经期腹痛,且逐渐加重,经量正常,但伴有小血块,经期及周期均正常。患者自认为“盆腔炎”,自服抗菌素治疗,无明显效果。近3年来未避孕,未怀孕。一直未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近日患者自觉痛经症状较前加重,不能忍受,遂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诊见该患者前额、鼻梁处有黄褐斑,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暗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妇科检查示:已产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尚活动;双侧附件区增厚,压痛明显,无反跳痛。B超示: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双附件区均可见肿物(小于3cm),与周围组织粘连。根据病史,本病例属于气虚血瘀之候,治疗以益气活血、消止痛为大法,给予口服止痛化胶囊,每次6粒,每天两次,饭后服。连服3个月后,见患者面部黄褐斑变淡,自述痛经症状较前减轻,妇科检查见双附件区轻压痛。B超示双附件区包块较前缩小。治疗6个月后,患者已无经期腹痛,妇科检查见双附件能扣合,无压痛。B超示:双附件区未见异常。

4 讨论

子宫内膜移位症并非肿瘤,但其病灶可向外播散,种植生长,治愈后还可能复发。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出血,病灶局部反复出血和缓慢吸收,导致病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实质性瘢痕、结节或形成囊肿,从而使患者出现痛经,常为下腹部及腰骶部胀痛,也可向臀部、会阴及放射[3]。此外,还可能出现不孕、月经失调、痛、急性腹痛、直肠膀胱刺激症状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属西医病名,在中医可在“痛经”、“瘕”、“月经不调”、“不孕”等病中见到此类症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经行腹痛,进行性加重。其痛有定处,多数患者盆腔内可见包块、结节,且固定不移,符合中医瘀血证的特点。瘀血阻滞冲任、胞脉,不痛则痛,可致经期腹痛;瘀血内结,积聚日久,可成积;经脉瘀滞,冲任瘀滞,可致不孕。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状和体征的关键。因此要以祛瘀、止痛为先。同时,气为血之帅,阳气不足,则其温煦、推动作用减弱,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内,而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且冲任之本在肾,肾阳失于温煦,致胞宫虚寒,气血运行不畅,经血瘀滞,不痛则痛,故治疗上应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止痛化胶囊方中以党参、黄芪、炒白术补气以行血,丹参、当归、鸡血藤、三棱、莪术活血破瘀,芡实、山药助补气之力,延胡索、川楝子、蜈蚣、全蝎、土鳖虫止痛,炮姜、肉桂、温肾阳,暖胞宫,使气血行,瘀血去。鱼腥草、败酱草苦寒以防气有余而化热。全方用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见气虚血瘀者,通过临床观察,达到了祛瘀活血而不伤正,补气而不化热,标本兼治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休克;相关因素;干预措施;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7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89-02

失血性休克,为妇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为确保产妇安全,务必提升“助产技术”,规避“失血性休克”状况发生。失血性休克,和产妇的失血速度及失血量密切相关,常规下临床依产妇失血量对休克程度进行评估[1]。本文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入我院治疗的18例出血性休克产妇的病因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入我院治疗的18例出血性休克产妇,年龄为19-44岁,平均龄为(31.23±2.01岁;其中,初孕者7例,经产妇14例,平均(2.36±2.99次;农民16例,工人4例,小学文化者15例,初中者5例,皆由产科各种原因致使产后出血,昔日血压正常者收缩压

1.2治疗方法快速设置静脉通道为产妇补充血容量,衡量产妇损失的血容量,且展开严格测量,为产妇输血时,要遵循“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原则。初时为产妇以1000-2000mlh的速度输注“生理盐水”或“平衡液”,血压正常表明失血少;如果血压没有恢复正常,Hb60gL、HCT1000ml,须检测血凝指标。IC发生时,采取新鲜的“冰冻血浆”与其他“凝血物质”。为维持胶体渗透压,血浆增量剂“低分子羟乙基淀粉”与“右旋糖酐”的用量要

1.3统计学处理选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

2结果

18例产妇的“出血性休克”症状皆成功纠正。

3讨论

3.1原因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意指产妇于“妊娠、分娩”期间发生的休克,和妊娠、分娩密切相关。“失血性休克”为产科内最常见的休克症状,其次为“感染性休克”,以及别的原因致使的休克。导致“出血性休克”因素有:“宫外妊娠”、“妊娠期流产”、“宫颈妊娠”、“流产或破裂”,“过期流产”、“不全流产”、“前置胎盘”、“血凝障碍”等;分娩期时“阴道、外阴”由于静脉曲张破裂,“宫颈、阴道”破裂以及损伤;分娩后产妇“凝血障碍、产后出血、子宫收缩功能降低、胎盘滞留或残留”等等。

3.2防治措施若想确保孕产妇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务必加大对孕产妇的“治疗及预防”力度。需强化“临床诊断”力度,产妇入院期,严密监测临床症状,对产妇的“脉搏、血压”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是否有“冷汗”、“尿少”、“口渴”、“迟钝”、“四肢发凉”等状况。

治疗“失血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就是补充“血容量”以及“心肌功能”的改善。发现病情及设置静脉通道,依产妇实际状况,对输液的“种类、速度”合理选取。最佳抢救措施是“输血”,失血低于500ml或10%的产妇,可采取组织间液融入血液循环获得代偿。失血量在(10-20%间的,须于“生理盐水”或“平衡液”的输注之后再行输入“胶体液”,失血量>1000ml者须立即进行输血[2]。治疗“失血性休克”所用液体最好为全血,常规下“输血量”和“失血量”一致,失血性休克较严重的产妇务必输注失血量的2倍。产妇失血时亦会诱发“电解质”丢失,故此须抓住治疗时机给产妇补充“电解质溶液”。

刮宫,为胎盘残留产妇治疗时发生失血性休克诊疗的关键方法。刮宫时间,关键在于产妇“失血量”及“休克程度”,轻度休克产妇可于“抗休克”治疗时再行刮宫,重度休克产妇在纠正休克后展开刮宫。产妇若子宫收缩乏力,治疗时采取“缩宫素”、“子宫按摩”等手段,若疗效不佳,可行子宫切除。子宫破裂诱发的失血性休克,治疗措施主要为子宫切除,对有生育要求产妇可于“抗感染”及“止血治疗”控制状况下,实施“撕口修补术”治疗。

降低“失血性休克”发生率,还需加强日常“预防”。预防工作重点关注“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与强化产后观察力度。实施计生宣教,对未婚群体进行避孕指导,降低人流数量。患有“凝血障碍”者须于治疗后再生育,早孕时须终止妊娠.具“产后风险”者要早入院观察,于医生指导下安置产程[3]。对“缩宫乏力”产妇需行分娩后的“缩宫素肌注”治疗,静脉需持续滴注“缩宫素”,提升产妇子宫收缩水平,降低出血率的发生。分娩后10min,严密观察产妇临床症状,若有血液渗出须立即处理。分娩后认真查看“胎盘、胎膜、软产道”有无损伤及血肿。

参考文献

[1]昊耀建,曾岚,王文锋,赵国平,杨建涛,邱明霞.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10(0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