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学重点范文

时间:2024-01-02 14:59:29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学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学重点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分段式教学模式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因为作文囊括了听说读写各方面,是对汉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从作文水平可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多采取“模仿范文――批改――评论”的教学模式,虽然下了功夫,但收效甚微。新课改则对作文教学进一步优化,结合作文本身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一、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

1.多元性

作文可以看作是一种无声的表达,但除了表达能力,与小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观察能力、思考方式等均有密切联系。词汇和阅读是基础,观察则关系到表达所用方式以及表达的深度,思维是组织语言、获取信息的关键,占据着核心地位。

2.真实性

作文也是做人,要诚要真,真实性指的是作文要抒发真情实感,想象力则正是小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而且只有意识到作文的真实性,才能提高观察能力,否则极易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文章空洞无味,不知所云。所以有必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3.渐进性

任何学习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阶段是初级阶段,初学时重点在激发学生兴趣,深入些以培养习惯为重点,再深入则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一步步深入。

二、分段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分析

分段式教学模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如一二年级学生心理起伏较多且情感体验随意,故其无法清晰认识写作目的,写作主动性欠缺;三四年级学生心理起伏有所减少,对自身感情有效控制,故其在写作表达中更具备条理性;五六年级阶段学生心理平稳且情感丰富,写作时思路会更清晰。另外,分段式教学模式和小学生生活阅历的积累规律及写作知识的学习规律均相适应。

1.在不同阶段设定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并设定不同内容

在小学语文作文中应用分段式教学中,应注意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教学。在一二年级低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与句式变化的掌握,引导其正确应用标点符号。如在进行《王冕学画》、《葡萄沟》等文教学时,应要求其积累经典名句,通过长期积累学生写作时可以具备丰富的语言素材以对自身感受予以表达,在下课后也可要求学生阅读《有趣的书》等进行写话训练或看图讲故事,从而可提高其写作能力。在三四年级这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以锻炼。在写作形式上,可通过书信、随笔、日记等形式展开多段话写作或短篇写作,如可安排《我和XX的故事》、《童年趣事》等题目进行写作,让学生通过描述自身经历充分表达自我情感,同时进行写作锻炼。在五六年级这一阶段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全篇布局、归纳主题与提炼特色,在写作形式可安排补写、缩写、改写、续写、扩写等方式和自读笔记等复杂样式,训练学生从短篇写作逐步过渡到长篇写作。如在六年级时可以安排《读XX有感》、《小扫帚扫天下》等“以事说理”、“以小见大”的写作,引导学生通过记录生活中的小事来抒情达意、说明道理。

2.作文评价与修改训练也应分阶段安排,促使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作文评价及修改为小学写作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年级特征分段设定评改重点、方法及形式。在低段,作文评改训练的侧重点为字词句、标点等应用和选择,主要方式为教师评改。教师应全阅全批并筛选优秀作品在写作课堂交流、点评。中段时作文评改训练侧重点为选材、修辞组织及运用、段落设定等,主要方式为教师评改与学生互评二者相结合。高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素质、作文难易为依据设定全阅全批、半阅半批,或由学生互评。不管采用何种评改方式,均需对优秀段落、修辞运用及选材给予肯定,反之也许提出相应修改意见。高段作文评改侧重点为特色提炼及谋划、主题、篇章,在教师评改、学生互评基础上引入学生自我评改方式。自我评改为重要环节,同时教师还应审阅并指导评改结果,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并反复指导所有的参赛作文。

三、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只重视内容的预设和生成,忽视作者本真的思想,因此出现学生怕写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现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分段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对于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与载体,和其他教学内容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与传统上人们认为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引导者,而并非单纯上的知识的灌输者。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其中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对于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总结教学经验,课堂上能够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同时在课堂后能够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改进教学策略,在接下来组织教学活动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能够有序地开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角度

1.缺少阅读时间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因此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会比较重,许多课余的时间都被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了,而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由于正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因此,白天的课堂上已经很辛苦,在晚上,课余时间也要加班加点的去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因此对于课外的阅读也就涉猎很少。同时由于电子游戏和网络的吸引力,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倾向于去玩游戏。

2.缺乏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阅读兴趣的消失就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效果不佳,从而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的调查表明,没有充分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是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认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阅读产生的效果往往是很抽象的,不能够很快地体现出学习效果。因此就会把时间用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上或者游戏上。

3.阅读方法不正确

有些学生热爱阅读,同时会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素材,但是又由于他们在阅读中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对阅读素材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对于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掌握不好。有些素材是需要精读的,比如,描写风景或者讲述认识哲理的素材;而有些素材是需要略读的,例如古诗词。学生由于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因此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的角度

(一)阅读训练方法不正确

许多教师在看看阅读教学时,往往只强调短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长期语言素质的培养。比如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积累的语言,文字知识较少,因此在写作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写好作文,就会要求学生背诵精美的字词句,在写作文时直接套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认为阅读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不如直接背诵句子,套用写作更好。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能明确教学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素材上往往很随意,不够专业规范,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意发挥较多,不能够很好的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充分地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地从阅读中汲取有用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教学。这样就能够使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许多阅读的知识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述优美画面,壮观山河的优美句段的文本时,教师就可以寻找相关的视频素材,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师树立多读少讲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安排阅读课程时,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能够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积累读书的方法,培养学习乐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草原美在哪里”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在课堂下应当积极地上学生阅读课外素材,积累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堂的阅读材料后,推荐给学生相关的阅读素材,例如,在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关于的一些诗词或者故事,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寻找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的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作培.分析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現代阅读:教育版,2012(20):226.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即时评价;过程快乐;分项考试;减轻压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6-0016-03

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早在1998年,迁西县在小学语文综合改革中就对学生语文学习评价进行大胆尝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特别是经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的研究”实践,不断对评价改革加以完善,探索出了比较容易操作的评价模式。

一、即时评价让过程快乐

迁西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始终倡导“简简单单学语文”——多读、多说、多听、多背、多写,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我们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忽视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弊端,强化听说读写训练,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包括练笔习惯、写规范字习惯、背书习惯、听记习惯、口语表达习惯、朗读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通过即时评价,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一)设置语文活动课

根据语文课改实施方案,我们在各年级开设语文活动课,包括听力课、口语课、朗读指导课、课外阅读课,每周一节。所需时间,一是靠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时间(学完一课只做抄写积累词语、用词写话和仿写句子),来增加语文活动时间。二是从语文课时调剂,三是从地方课时调剂。

听力课:学生的听记习惯和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经常上听力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使学生的听一记一说融为一体,为习作奠定很好的发展基础。基本方法是,听录音或讲一段故事,连续听三遍,让学生到讲台面向大家,低中年级以重复主要内容为主;高年级以概述主要内容,谈感受为主。

口语交际课:传统语文教学,注重书面语言训练,忽略口语表达训练。而学生走向社会,口语表达和书面语同等重要,在就业应聘中,口语更为重要。设置口语课,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口语表达习惯、临场发挥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基本方法是,组织参加一些活动,如体育、游戏、或说一些生活中发生的事,或讨论一些现象,发表各自看法。给出话题之后,学生略作准备,可打腹稿,轮换登台表达自己的想法。

阅读课:现在的学生不看书,不是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读书时间。设置阅读课,带领学生到阅览室或集体借阅在教室安静地看书,自由阅读,营造读书氛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读书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逐渐发现读书的乐趣,进而喜欢读书。一节课快结束时,用三五分钟,鼓励善于表达的学生介绍动人的故事、喜欢的人物或情节,谈几句感想。也可以不说,让学生安静地读一节课外书。

朗读指导课:朗读既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又是课文理解的一种方法和形式。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追赶进度,在朗读环节往往只是叫朗读好的同学,或是很少的一些同学朗读,大部分同学被冷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理解能力,也不利于发现有朗读天赋的学生。设置朗读课,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方法是朗读课本中富有感情的文章或段落,采用指导朗读与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然后,每个同学到讲台前朗读。

听力课、口语课、朗读指导课都采用现场评定优良可差等级的方法。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老师根据学生表现,包括态度、礼仪、声音高低、语气语调、普通话运用、表达流利程度等,提议给出等级,大家举手表决。根据举手情况确定或调整所获等级。课外阅读课和平时自己抓时间阅读情况一般按每天或每周或每本书登记阅读量,专人记录。

(二)练好规范字

写字质量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写字质量一年不如一年,有社会的影响,有家长的认识,但关键还是语文教学目标有缺失: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更加速了学生写字质量的下滑。为此,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基教二[2011]年4号),作为学校作为师生来说,要切实提高对写字的认识,明确提高写字质量是语文课改的重要任务,除了语文课重视写字指导训练,还把记生字和写规范字相结合,每天老师范写3~5个生字,学生自由练习,写规范为止。老师根据学生写字质量评出优良可差。

(三)多读多背,增强记忆力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是最好的语言积累方式,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重要载体。根据课题实验方案,每篇课文按多读、多说、多背的要求,基本可以做到学完一课背诵一课。一二年级全部课文背诵,三四年级大部分课文背诵,五六年级短篇背诵,长篇选段背诵;增加经典诵读,一二年级以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词为主(每学期15首),三四年级以背诵中外现代经典散文为主(每学期8篇),五六年级以背诵我国古代经典散文为主(每学期8篇)。各年级对背诵情况做好记录。

(四)日记成为学生语文生活的一部分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翻转课堂 网络资源

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风靡全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转课堂”,现在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深度学习和拓展训练,同时可以在平台上和大家分享学习经验,然而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虽然还没有全面推广,但可以通过网络上提供的专门的学科管理平台尝试这方面的教学研究,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形态强化教学效果呢?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让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我们可以把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等制作成视频,上传到专门的学科管理平台,只要学生家中有电脑、有网络、有时间。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对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还可以在线完成作业,并将做好的作业上传于学科管理平台,教师可以在线进行评价回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虽然我们学校在翻转课堂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我们在翻转课堂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比如小学语文老师在五六年级中教学中已经开始对语文进行翻转课堂的试点计划,让五六年的学生放学回家以后,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到学科管理平台,和父母一起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在线作业,并将做好的作业上传到学生作业区域,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就可以在线交流,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不会做题而出现的挣扎和挫折感。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观看视频的进度,当他们通过在线测试以后,就可以直接知道自己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利用Moodle跟踪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能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观看视频及完成测验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计划,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校外课堂一样精彩

我们正在尝试利用和实践“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网络评讲工作,通过学校的学科管理平台,翻转课堂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师生间互动场所,包括就共性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个性的问题组织讨论等,想必“因材施教”这一原则也可以得到有力践行。比如在上水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前预习之一板块,上传制作好的关于水滴把石头穿破的小视频,然后学生可以反思和想象在本课当中我们将要学到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始用语言表达想法。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我们可以进行在线提问,水滴穿石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为什么会取得一定的成就?这时候,学生在学科平台上就会展开有趣的讨论,还有很多学生把自己家小宠物锲而不舍的觅神都搬了过来,着实让校外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四、及时反馈,及时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作业除了生字生词的抄写外,还会布置一些作文让学生回去写,然后交上来,但是往往会因为其他一些事情,忘记了及时修改,有时候虽然早已修改,但是往往由于周末或者放假等原因,还会出现这周的作业,下周学生才能看到,进行评讲的时候,学生早已忘记当时自己在做作业时候的想法,所以作业往往没有达到测试和检验的效果。自从我们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管理平台以后,可以布置一些在线作业,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做好以后,及时上传到作业区域板块,当老师登录到学科管理平台以后,系统将及时提醒我们哪些同学已经做好了,我将打开他们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

我们在小学五六年级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还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在课外参与翻转课堂,同时在尝试的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学生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课外学习的时间无法获得保障,往往有些学生尽管家里有条件,但是他们也没有进行课外学习,主要是没有父母的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其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我在学科管理平台上看到一位老师在上小草和大树这一课的时候,制作的视频中总是出现小草和大树,这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都见过小草和大树,我们应该从文章的人物进行思考,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出发制作视频。另外,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老师学会自己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

总之,虽然翻转课堂还处于尝试阶段,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尽管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必将在未来的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所有从事教学一线的工作者都要学会尝试,敢于尝试,只有如此,未来的翻转课堂教学工作才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先要养成好读书之习惯,教学在加之辅导,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善读,最终不待教师辅导而自臻于通晓全篇。”可见探讨阅读教学开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实施阅读教学开放

现今,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性为主,摒弃原有的单一、被动、枯燥、僵化教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自主性”这一特点,对学生实行开放式阅读教学。

(一)开展学生“意境”阅读教学

学生意境的培养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意境教学是依据教育学、认知论、心理学和教学论的原则,在认知过程中以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为指导,从而实现愉快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意境时,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体会文章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没、形象美和艺术美;根据学生爱想象的特点,引入学生触发感情、启动思维、促进联想,从而进入文章图文并茂的意境,使感情在陶冶中升华。如小学人教版五年级十册中《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理解,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夜色幽静道路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到录音中所出现的情景,随之在让其朗读《夜行黄沙道中》并融入录音情景中:词中有“蝉鸣”,有“稻花”,可知作者是在夏天的夜晚行于黄沙道中。作者着力描绘了夏天夜晚的静谧,想象了秋天的丰收景象,表现出一种恬淡喜悦之情。

(二)以“多媒体”辅导阅读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就是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使教材中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幅幅优美画面,以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审美因素让学生从字行间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色彩,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得到舒畅的体验。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小课件,包含有农舍、小桥、溪流、林木等,让学生感受到乡下风情---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使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三)创设“问题”提升阅读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形象性,为此,教师承担的主要功能就是将教学的重难点、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几个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提问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创造、追求的科学精神,达到阅读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熏陶感染力。如小学人教版语文六册学习《最后一头战象》一课。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要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勾勒出来,并对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

思维是在一个基点向多方位多角度幅射的过程,人在形成思维习惯和能力的时候,当接触到一个思考基点的时候,马上就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并进行创新。有了这个习惯和能力,思考就有了多向性,思维就活跃了起来,思想就有了宽度,就有了依托,它是人具有高强能力的基础。

(一)更新观念,改进教法

新的一轮课改已经进行六年,但还有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自主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新理念、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如:讨论式、启发式、自助式、探究式等。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有新见的,就表扬;有道理的,就鼓励。不要轻易否认学生观点,把激励语言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勇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使学生有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启发想象,挖潜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的创新力,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对一个人做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摒弃陈旧观念,创新新的理念,是成事之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和挖潜学生自主想象力,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使思维得到续写、扩张。

结论

总之,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习惯、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即是一个引导者,也是一个欣赏者,时时参与阅读活动,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材纲要

[2]娄金龙-在阅读课中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几个着力点[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3期

第6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活力课堂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目前许多一线教师的追求。现如今,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平台,小学语文启蒙教学需要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激情与活力。笔者将结合实际,谈谈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游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他们不喜欢拘束的教学环境。实践证明,游戏课堂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最恰当教学形式之一。如果教师能够主动将游戏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形成在玩中学的教学氛围。比如,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成语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复习成语时,教师就可以将“成语接龙”与“击鼓传花”的游戏配合在一起,一名同学在讲台上“击鼓”,其他的同学就传道具,鼓声停止时,道具传到谁手上谁就要站起来接上一个成语,从“一心一意”“熠熠生辉”“灰头土脸”“脸黄肌瘦”……这样,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复习成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问制造“答疑解惑”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特别是一些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巧设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达到课堂互动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课堂设计,把问题的铺垫、抛出以及公布的点都计划好。除此之外,还要预想学生的答案,做好应对学生“奇思妙想”的答案的准备。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蝌蚪和妈妈不一样?”,针对此问题,学生可能会不同的想法:“蝌蚪像爸爸”、“蝌蚪还没有长大”等等,教师可以沿着学生的思路展开话题,延伸课堂深度,让学生对蝌蚪与青蛙有更深层次的理论,使课堂充满“答疑解惑”的趣味。

三、多媒体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33-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读,它必须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抒发和体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在朗读中,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了有声的口头语言,充分调动了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情感体验。因此,反复的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为今后读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范读,创造情境,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很重要。教师的全文范读可以创造情境,营造气氛,有利于学生在“听文”中想象的发挥和思维的再创造。教师对重点段落的范读,可以提高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欣赏水平,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两篇都是感彩很浓的文章,教师可以交待有关历史背景,作课文情感的铺垫,而对于文章内容无须作过多讲解。然后,通过教师的范读来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受到语言的感染,得到情感体验。如果教师范读平淡,就无法引导学生进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痛场景,无法体验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以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的深情,更无法想象中朝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因此,教师想让学生朗读得有声有色、充满感情,就必须自己读得声情并茂。只有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感动。

二、读之而喜,读之而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各个“阶段目标”都写着“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个年级每篇精读课的第一题练习题也写着这同样的话。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体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地方。就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来说,听和读都是学习的输入,说和写才是学习的输出。输出效果如何,输入的摄取量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加强听与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认真听和深入阅读中成长起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1、跟读模仿,激发兴趣

我们不难发现,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朗读始终进行得很好。朗读的花样也层出不穷,如教师范读、听录音读、跟老师读、全班齐读、小组赛读、指名朗读、自由朗读……每天,学生们在这种“口读耳听,口耳并用”的良好读书氛围当中成长起来、发展起来。因为书读得朗朗上口,对语文学习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低年级的学生都能把所学过的课文背诵下来,讨得家长和老师的欢心,换来了高效的学习质量。因为他们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学校举行文艺表演,老师们大多喜欢在二、三年级学生中挑选节目主持人。

人的学习,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把汉字写好,一般都要经过刻苦临摹练习。习字的“描──摹──临──写”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语文朗读教学学习的。如果把习字的过程变为朗读学习的话,那就是“跟(读)──模(仿)──诵(读)──创(新)”。开始进行朗读训练时,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跟着“录音带”或教师的标准范读去练习,让他们从跟读模仿开始,到逐渐放开,最后达到“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的效果。

2、句读停顿,读通读畅

朗读从模仿开始,到“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这需要经过系列的辅导。在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老师们都会非常注重标点符号的朗读指导的,而所忽视的恰好就是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去进行句读停顿的指导。举些例子说说吧!

①文言文的朗读停顿举要,如《杨氏之子》的句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又如《伯牙绝弦》的句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②现代文的朗读停顿举要,如《桂林山水》的句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轻声重音,突出关键

我们知道,不同的轻重音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我已经吃过了。”(“过”重读,表示完成态)“北京我以前去过。”(“过”轻读,表示经历态)《桂林山水》有这么一句话:“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一些研讨课)中,我身边很多老师不注意轻重音的朗读指导,往往没有把“看见过”“玩赏过”“没看见过”等的“过”字轻读,体会不到作者曾经游历过祖国大好河山的那种心情。又如,老舍先生的《养花》写道:“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句中“工夫”的“夫”应读轻声而不读阴平调。如此轻重音读法的例子不一而足。

说过轻声的朗读问题,我们再来看看重音的朗读指导与训练。如,我们指导学生朗读《荷花》中有关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这一段时,就要注意从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去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下面加点的字要读得重一些:“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读之而喜,读之而悲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语文的阅读教学,如果能达到如古人所说的效果,当今的小学语文将会一片辉煌:“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

1、 朗读默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