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质勘探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02 14:52:15

序论:在您撰写地质勘探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地质勘探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探;煤层煤质;地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120-01

引言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对煤炭需求量的增长,煤矿勘探、开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煤田地质勘探的作用日益突出,其目的是通过对地质的分析,勘测出具有开采价值的煤矿,并探明容量,为以后的开采工作提供必要条件。而煤层煤质是勘探分析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勘探报告的编写工作,且勘探结果可反映出该地煤矿的特征,应加大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以促进煤田地质勘探事业的进步。

1 煤田地质勘探中煤层煤质的研究

1.1 地质条件

丰城区所在区域的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东南缘与华南褶皱系东北隅之间部分地域,属于萍乐坳陷带的中段。萍乐坳陷带呈反“S”形状分布,为一复式向斜构造,以向斜相对宽长、背斜相对窄短的隔挡式构造为特点,总体构造较为复杂。以梅林镇低山村的河西煤矿为例,该煤矿的主要开采对象设计二叠系上统龙潭老山段B4煤层。下老山亚段含煤地层含煤4层,从上而下依次为B3、B4a、B4b、B6煤层,平均厚度为2.21m,含煤系数为3.5%。各煤层的含煤情况见下表:

1.2 选样

煤样的选择是前提,选样结果直接关系着后续工作,必须加强重视。考虑到杂质会影响检测精确性,煤样中切不可带有杂质,否则极易引起灰分值的升高。在对煤样进行检测时,应选择干净无任何污染的煤样。在采样时常会沾带泥浆,遇此情况,不能直接用水清洗,否则会使其灰分值有所下降,影响检测结果。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刷子将沾带的杂质去除。有些次啊及区域较为特殊,特征十分明显,如氧化带、风化带以及断层等,对此处的煤样进行检测时,因条件复杂,不能将煤质当做典型数据直接参与到煤样平均值计算中来,其作用仅为参考。

1.3 煤质数据检测分析

选样工作结束后,需要从多方面对所选煤样进行检测分析,以获取各项参数。煤田类型、开采用途、勘察水平等都对煤质的界定有所影响,所以为了使界定更为准确,应综合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关于煤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炼焦用煤

检测内容较多,包括水分、发热量、结焦性、灰分、粘结性、焦渣特征以及挥发能力等。为提高此类煤的质量,若煤样的含硫量大于1%,应对其原煤进行检测。

②非炼焦用煤

与炼焦用煤不同,在检测非炼焦用煤的质量时,检测内容主要有原煤的水分、灰分、发热量、挥发分、全硫、焦渣特征等。

③动力煤

动力煤对煤的质量要求没有其他煤那么高,所以在检测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煤样即可,检测内容多为煤灰成分及其熔融性。若检测要求较高,需要获取详细信息,在测量时可增加煤样比例数。

④带有煤牌号的煤样

若检测中遇到带有煤牌号的煤样,检测项目通常涉及浮煤的水分、灰分以及全硫等项目。若煤样的性质不同时,需新增相应的检测项目。以褐煤为例,检测项目还应包括褐煤蜡及腐殖酸等。

2 煤层煤质检测在促进煤田勘探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煤田勘探部门只有以大量准确的资料为依据,才能进一步开展勘探工作。而煤层煤质检测无疑能为其提供所需信息。 将检测结果做成地质检测报告,全面了解煤田地质的情况。内容主要包括:①煤层厚度,具体又分为煤层结构、分层厚度以及煤层的变化规律等;②煤质特征,如属于何种类、水分多少、含硫量如何等;③煤层的倾角大小,以及倾角变化之间的联系;④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结构特征;⑤围岩和夹矸层的性质。

其次,通过对以上检测内容的了解,可掌握煤田地质的基本状况,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指标,对勘探区的煤炭储藏量做出估测,以及开发用途进行相应的评价。这就要求煤田地质检测报告必须符合实际,具有极高的准确度。

结合已有的煤田地质资料,在煤田划分为井田时,需对地质结构、煤层、煤质等加以考虑,确定井田边界时,通常会选择自然地质构造线、水文地质变化线或煤种变化线。而划分水平和盘区时,应综合地质构造、煤矿种类、煤层厚度等因素加以考虑。至于回采工作面的设计,需考虑采高、斜长、走向长度以及推进度等因素,为实现高质量煤炭的开采工作,在确定这些参数时,需结合报告中的地质资料合理分层、合理选择回采工作面的位置及回采工工艺。

此外,煤质技术管理须做好几项工作:结合煤层实际的质量和储量,科学合理地制定开采方案;抓住煤层质量的分布规律,以此为依据制定煤炭质量计划;分析煤质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按照煤质特点,合理安排产品的等级。因煤质计划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密切,在编制计划时,需保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合理的计划,可促使煤炭产品占据更多市场,以维护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地质勘探数据,因此必须确保数据真实、稳定、安全。

3 煤层煤质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重大意义

煤田勘探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具有开采价值的煤炭资源,而煤田的价值高低多是通过煤样的煤质数据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在实际勘探中,对煤质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其分析结果为基础,进一步获取煤炭分布规律及煤质的变化特点。确定优质煤的大致分布范围,指导煤田的科学开发,而且煤质数据也是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依据。

煤炭分布及变化均有其内在的规律,煤田地质结构特点不同,煤质规律也具有复杂多边性,如断层处的煤质规律较为复杂。实际中对煤质规律进行分析时,通常从钻孔位置着手,在典型新较明显的位置开展煤质检测工作,对于判断煤质的灰分、水分、硫分等指标,应在现场做好分煤层钻孔记录。而后以当地地质状况为基础,结合煤田走向,初步确定煤质分布的范围,并绘制出其变化规律图。成煤年代不同,相应的煤质必然存在差异,所以即便是同一个煤田,煤质也可能不尽然一致。对厚煤层和薄煤层进行勘探,并总结煤层间的规律。通常应选择灰分低、硫分高,且具有较高评估价值的煤,并借助煤质分布示意图及变化曲线图,在地质勘探报告中做详细说明。若想进一步挖掘煤质数据对煤田开发的积极作用,可对煤层之间的硫分、灰分和挥发分再次分层,并绘制出等值线图,为煤田的开发利用提供更丰富、更精确的数据资料。

4 结束语

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关系到我国的煤炭开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煤层煤质的研究分析是煤田勘探的前提,通过对煤质数据的分析,可为煤田的科学开发指明方向。同时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可确定优质煤的分布位置,为以后的开采提供便利。总之,煤层煤质的研究对煤田地质勘探具有重大意义,确保了勘探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新星.我国煤田地质勘探中煤层煤质的意义分析[J].地球,2013,22(8):141-142.

第2篇

关键词 煤田地质勘探;煤层;煤质;意义

中图分类号TD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062-02

1 如何进行煤田地质勘探中的煤层煤质分析

1.1选样

在选取煤样时还应注意,不得有杂质掺入,对含有过高泥浆等杂质的煤样进行检测时,其灰分值就会升高。所以,为了保证煤样数据的有效性,应选择无污染的煤样进行检测,同时对不慎沾上泥浆的煤样,也不得用水冲洗,影响其灰分值。而应使用刷子刷去污染杂质。另外,对于在具有特征性区域采集来的煤样,如断层、氧化带、风化带等区域。其煤质数据只能作为其区域内的指标参考,而不得视为典型性煤样的指标数据纳入煤样参与平均值计算。

1.2煤质分析数据内容

在煤样采集完成后,对其进行有效的煤质分析是重要的操作步骤。一般来说,在界定煤质分析检测项目时,要以煤田种类、煤田勘查阶段、煤田开采使用方向等来进行考虑。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煤质分析类型。

1.2.1动力煤

这种煤的应用要求低,对于煤质的要求也相应较低,一般只作煤灰成分与煤灰熔融性两项检测。

1.2.2炼焦用煤

原煤灰分(Ad)、水分(Mad)、结焦性、挥发分(Vdaf)、发热量(Qgr,d)、焦渣特征、全硫(St,d)、浮煤(或原煤 Ad 小于10%)的工业分析、黏结性等都属于炼焦用煤的检测项目。为了保证炼焦用煤的煤质,对于煤样中硫含量超过1%的,要进行原煤检测。

1.2.3非炼焦用煤

与炼焦用煤不同,非炼焦用煤的煤样检测只有原煤灰分(Ad)、挥发分(Vdaf)、水分(Mad)、发热量(Qgr,d)、焦渣特征、全硫(St,d)、元素分析等几项。

1.2.4带煤牌号的煤样

这种煤样的检测项目有:浮煤分析水分、、挥发分(Vdaf)、灰分全硫。另外,还要以不同煤的性质相应增设检测项目。如褐煤还应专门设定对于其腐植酸和褐煤蜡进行检测的项目。

2如何开展地质勘探报告中煤质分析工作以促进煤田开发

2.1煤质检测结果的科学分析为煤田开发提供方向

煤质分析检测结果必须建立在客观有效具有典型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真实反映出煤田煤质情况的煤样才能提供出有指导意义的煤质数据。一般来说,对煤样进行有效的资格审查与煤样拣选是煤质分析的第一步。当检测结果中显示某煤样的灰分值过高时,就要考虑此煤样的来源与状态,如是否受到污染,是否杂质含量过高,是否此煤样采集于煤层边缘或者薄弱处等。还要意识到如果煤样采集处的煤层处于火成岩侵入带,或者断层带时,也会造成灰分过高的情况。

另外,由于地球物理测井中的自然伽玛曲线与煤层的灰分反应有着一定关联,其曲线可以作为煤层灰分数据的参考。这种方法可以从另一方面再次验证煤样的灰分值是否真实。在煤样的样品资格审查过关后,如果煤样的灰分检测结果存疑,就要意识到可能是此煤样的采集没能完全代表煤田的真实情况。如果在以上情况的排查后,证实煤样的代表性没有受到干扰,那么进要进一步检查煤样检测时的步骤,如样号是否出错,煤样是否在抽样时人为弄错、是否被调样等。也就是说,对于煤样检测数据异常的情况,要进行反向跟踪,从取样、制样到送样的过程都要进行追查,且对检测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进行排查,避免出现样品检测时的人为性差错。如果发现检测中人为有不当操作出现,就要及时进行复测,取原样进行再次检测,对复查结果再进行检测。如果以上因素全部排查后,其煤样检测结果还是一样,那么就可以把此煤样视为不具代表性的样品,其检测结果也可以直接弃置,不作煤质指标的平均值计算内容。相反,如果一切正常,这时才可以把此煤样的数据检测结果作为煤田勘查的真实数据纳入煤田开发的参考数据范围。

2.2煤质数据对于煤田开采的意义

由上文可知,煤样的采集是以煤田代表性为标准,那么煤样的煤质数据,也就直接反映了煤田的整体开采价值。所以,煤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学计算,得出目标煤田的煤质变化规律与煤质开发重点区域分布图。对于煤田的开发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性指导意义,也是组成地质勘探报告的重要评估内容。

对于煤质规律而言,如果煤田的地质情况不同,如存在断层等地质情况,那么其煤质规律也越加复杂多变。所以,在进行煤质规律分析时,要以钻孔位置入手,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位置,进行煤质检测工作,对煤质中的浮煤挥发分(Vdaf)、灰分(Ad)、硫分(St,d)等多种指标,进行现场的分煤层钻孔标记。再以煤田地质情况与地形走向为脉络,找出其煤质分布区域,并描出煤质的变化规律曲线图。由于成煤期不同,相应的煤质也会不同,同一煤田也就会存在不同品质的煤。通过对厚煤层与薄煤层的勘探,对煤层间的规律进行文字性总结。可以把煤层分为灰分低、硫分高、评估价值高的煤,即可选性较高的煤。以及灰分高、硫分低、评估价值较低的煤,即可选性较低的煤。并配上煤质变化曲线与分布示意图,在地质勘查报告中进行细致详尽的说明。为了保证煤质数据对于煤田开发的参考意义,还可以进一步对不同煤层间的煤质灰分(Ad)、挥发分(Vdaf)和硫分(St,d)等进行分层与分析,绘出等值线图,为煤田的整体开发与利用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数据资料支持。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煤田地质勘探中,煤层煤质的分析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在煤田煤质分析中,从地质勘探开始,到钻孔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取芯的深度、采样的科学性、送样制样的正确性、以及数据检测、审核的严肃性,都要一一进行监督与审查。以保证最终的地质勘查报告内容的客观有效。所以,做好了煤质分析工作,就是为煤田开发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开发的重点与难点,并对煤田开发的经济性效益评估与可操作性评估,提供了直接的数据证据。

参考文献

[1]胡明岩.煤田地质勘探中煤质工作的重要性[J].煤炭科技.地质与勘探,2009.

第3篇

关键词:地质找矿;地址勘探;应用

中图分类号: TD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地质勘探的含义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一般可以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层、地质构造、地下水、矿产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勘查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更少的时间和更少的工作量来获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为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进行地质找矿工作。

二、地质找矿意义及发展

地质找矿的宗旨在于促进和指导人类社会保持良好的生态和环境发展,实际上地质科学承担着地球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的地址找矿与传统意义上的地址找矿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当前的地址找矿应该是在最新技术指导下的高科技含量的找矿。此时的地址找矿不仅应该充分利用最新的成矿理论,还应该借鉴物理、化学、地质、遥感等数字化科学技术系统进行成矿预测。有效的缩小靶区,构建科学的成矿模式和切合实际的科学找矿模型。从目前矿产资源发展情况和整体趋势来看,非金属矿业发展十分良好,大宗金属矿业的需求量有所下降,而同时废旧金属的回收对金属矿产资源的补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对非金属资源的开发和勘察,将此方向作为勘察方向发展的重点;再次,地质找矿的范围要得到大范围的扩大和拓展,地质找矿除了新区域、新范围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勘察领域:海洋,海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作为当前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向着海洋空间找矿是地质找矿方向的重要发展之一。

三、成矿理论对深层找矿的影响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有关成矿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成果也十分丰富。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近年来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上的投入,科学研究成果也是比较丰硕的。近年来出现的成矿理论主要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深部流体作用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异常理论、地质力学理论及成矿系统理论等,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主要是指矿藏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有关,这主要是受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影响。通过地壳研究可知地壳深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往往在流体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形成,勘探实践已经表明许多重要的稀有金属都与流体运动密切相关,这些矿藏多在流体活动规模比较大的地方出现。因此地壳深部的流体活动与矿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为地质人员进行矿藏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2、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是指地质勘探人员寻找矿藏的又一重要理论,它的成矿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成矿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相关,不同类型并具有成矿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种。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类型及成矿系列等几个序次,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采用成矿分析系列理论,对矿藏勘探寻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创新地质找矿的整体部署

1、创新地质找矿部署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找矿的整体部署才有可能促成大的找矿突破。国内外的找矿重大突破大多建立在统一部署和集中突破之上,有些还是多学科、多工种综合集成的结晶。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正处在体制转换阶段,在队伍调整、机制变化、投入不足及风险加大等复杂的环境当中,地质找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存在各自为战,分散布局的问题,找矿项目多、小、散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由此从布局上就很难形成重大突破。目前迫切需要加强找矿部署研究,创新找矿整体布局,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有序发展。

2、创新找矿整体部署的举措

2.1组建创新型研究队伍

稳定研究队伍就要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

2.2出台矿产勘查统一规划

要想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就要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

2.3遴选重点勘查区域

突出重点成矿区域和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采用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

2.4推进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

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就要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

2.5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

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就要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五、地质找矿中地质勘探的应用

1、绳钻技术工艺

在过去的几年里,陕西多地区使用了绳钻工艺,此地区群山峻岭,群沟纵横交通不便,其中不乏地质条件多变,地层条件复杂的钻孔,施工中常遇到漏水、水敏性地层、煤层的坍塌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绳索取芯钻进工艺的性能发挥。在地质勘查中,技术人员还会对绳索取芯钻孔工艺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和发展。随着勘查技术的推进,人们将地质雷达和数字钻孔成像两种勘察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对钻孔空壁和周围岩体进行探测,获得工程场址的有效信息,快速评估所关心区域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体。这种勘查技术能够有效发挥两种勘查技术的优点和特点,结合两者的数据信息,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研孔周围地质特征描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数字摄像和钻孔雷达技术

数字摄像和钻孔雷达的综合勘探技术是一项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研究,它从孔内成像技术、勘探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入手,探测传统勘探手段难以到达的深部地域,为勘查工作提供更严谨更有效地第一手资料,资料包括准确的结构信息和精确的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勘查技术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地址勘探方面的问题,为各类岩土工程提供必要的条件,并对工程技术勘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地质勘探中,数字摄像和钻孔雷达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形成互补,是勘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六、设备仪器管理

1、更新观念

更新观念,优化设备管理,要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信息观念,资金观念,时间观念,使设备管理从单纯的供应型向供应、管理、服务型转变,这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的必经之路。

2、增加设备投入

广开财源,增加设备投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设备仪器的更新改造需要积极主动的吸收各方面的资金,广开资金来源,增加设备仪器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实力。

3、优化管理方法

全面优化管理方法,优化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对设备仪器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设备仪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地质勘探部门应该加强对设备仪器管理的关注和投入,使得地质勘探设备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从而更好的在地址找矿工程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和潜能。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探技术也得到了更多新的应用技术,对于我国地质找矿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地质勘探中将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到地质找矿中,并与遗忘的勘探手段相结合,确保我国地质找矿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满足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对矿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广和.徐兴旺.肖启斌等.大地电磁测探发在地矿勘察中的应用[J].矿床地质.2007.2.

[2]金钟国.邹琳.赵建文.瞬变电磁法在某些矿区找矿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9.11.

第4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技术

地质勘探工作是在抵制测绘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各种勘查手段和方法,获得地层构造以及矿体分布情况,并确定矿体开采相关数据,是我国采矿事业的基础保证,同时在矿体开采过程中开采技术、开采方法方面起到指导性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在提高地质勘探设备使用性能的同时,也一定程度的保证了地质勘探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广泛应用有力的推进了我国地质勘探事业的进步的发展。

1 地质勘探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将电子技术应用在机械设备各组成部分例如动力、传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建立由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推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微电子技术、传感测控技术、信息交换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软件的综合应用实现了设备的多功能化、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对于实现设备或机构的预期功能,实现设备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在地质勘探设备的动力、控制以及信息收集和处理等工作中,实现勘探设备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提高勘探设备自动化程度与使用性能,从而确保地质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与提高地质勘探工作水平、保证勘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为:(1)实现地质勘探设备多功能化。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地质勘探设备中的综合使用增加了地质勘探设备功能种类,实现地质勘探设备多功能化,有效的提高了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2)提高地质勘探设备工作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采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设备工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设备误差,实现了地质勘探设备高精度、高效率运行,保证了地质勘探工作质量。(3)优化设备结构,提高设备可操作性。传统的地质勘探设备采用机械传动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先进技术的应用在减小设备体积、降低设备重量的同时,也实现了设备结构的合理优化,提高设备运行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增强了设备的可操作性。(4)提高设备稳定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设备中的应用提高了设备综合使用性能,此外,机电一体化材料不断创新与改革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在地质勘探较为恶劣的环境中,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3 地质勘探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要点

3.1 系统整体技术

系统整体技术是指在设备功能和运行目的的基础上,从系统整体出发,利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系统整体进行分析,确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并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系统结构,保证系统各组成部分合理配合,共同发挥系统整体功能。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3.2 机械技术

机械设备与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保证,为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高效率、高质量的运行,必须积极引进先进机械技术,机械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配合,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综合性能和稳定性,减小系统体积与质量,提高系统精度和运行质量,保证机电一体化满足地质勘探工作的需求。

3.3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指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传递以及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了解系统运行情况,输出相应的指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是直接受控于系统命令信息的,因此,信息处理技术是设备运行的关键,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全面的处理,是设备正常运行的保证。

3.4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是指对设备各部分进行控制,保证系统各部分有规律运行,确保系统不同组成部分预期功能的实现。自动控制技术涉及到设备运行的多个部分,例如设备运行速度控制、最优控制、模糊控制以及位置控制等,为确保控制系统实现对设备系统整体的控制作用,在完成系统设计后应进行系统仿真,确保设备安装方案的准确性;在设备完成安装后,设备运行前应进行现场调试,及时调整控制系统出现的问题,避免系统运行失误。

4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具体体现为利用电路集成技术以及微处理器,将地质勘探设备的中需要用到的传感器、信号传输系统、控制系统以及仪表等连接在一起,提高地质勘探设备的整体性能,保证地质勘探工作质量。地质勘探过程中,常用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包括瞬变电磁仪和全液压岩芯钻机。

4.1 瞬变电磁仪

瞬变电磁仪是基于电磁法以及电法的原理,具有应用范围广、测量精度高的优点,普遍应用于矿体勘探、石油勘探、地热能勘探、地下水勘探等地质勘探工作中。今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瞬变电磁仪也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新型瞬变电磁仪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实现瞬变电磁仪低噪音、高分辨率、宽频带、低能耗、功能强大,有效的提高了瞬变电磁仪的综合性能与地质勘探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4.2 全液压岩芯钻机

全液压岩芯钻机是全液压驱动,设备结构紧凑合理,钢履带行走方式以及集中控制系统提高了设备的操作灵活性,是多功能化、应用范围广的设备,适用于山区、平原、丘陵等多种地形且温度变化的影响小,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煤炭、冶金等多个行业。

全液压岩芯钻机液压系统采用先导控制方式,实现了设备负载以及电液比例的集中控制,提高了设备的控制精度和准确度。动力系统中,进给系统采用的油缸链条倍速结构有效满足了设备运行所需的进给力和提升力,双马达驱动的主轴回转系统为设备运行提供了高转速、大扭矩的动力。此外,在桅杆前端设置夹持卸扣器减轻了地质勘探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地质勘探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全液压岩芯钻机各部分配置参数符合地质勘探工作特点,对提高地质勘探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确保地质勘探工作安全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5 总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多个领域的知识集中在同一设备中,将不同技术或设备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设备最大限度的发挥功能并提高设备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我国自动化控制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地质勘探业的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发展方向也逐步向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模块化发展,这是实现地质勘探机电一体化建设,提高地质勘探水平与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石宣华.论地质勘探机电一体化探究[OL/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31-32.

第5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科技工作者在已有理论的基础和生产实践的指导下,逐渐发展成了一套适合我国石油地质情况的理论———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其核心为陆相生油论、源控论、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在这一系列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陆相沉积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地质理论不断丰富,进一步推动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天然气勘探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

2我国石油地质理论及其意义

2.1我国石油地质理论

2.1.1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

满凹含油论是在陆相石油地质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套地质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一方面优质烃是油气资源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陆相沉积多水系和湖盆震荡,促进了湖水面积的收缩和扩张,增加了砂体和烃源岩的接触面积,给各类储集体提供了成藏机会。实践证明,斜坡区与凹陷部分都有油气成藏和分布,造成了凹陷含油的现象。满凹含油理论除强调富油气凹陷处可能含较为丰富的油气外,还对油气聚集的丰度和品味的变化进行了强调,这对寻找具有经济效益的油藏是十分有利的。富含油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的特点,但油气藏的分布却存在极大的差异,主要受最大湖泛面、不整合面和断层面的控制。仅以断层面的控制作用为例,断层面发生的错位可形成阶地,有利于河流的下切并去流动,导致断层某侧及其走向轨迹处形成堆积河道;断层的同沉积活动会加快湖盆沉降的不均匀性,提高了两侧储集体和烃源岩的接触概率,方便油气运移;断层可把油气运移到与其有紧密关系的储集体中,形成油藏,这种油藏无法用源控理论解释;断层面发生的涂抹使断层变为封闭状态,这对油气的聚集是十分有利的。

2.1.2叠合盆地。

叠合盆地是指在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下还存在中生代早期、晚古生代及早古生代盆地的现象,多种盆地的时代不同,类型不同,但却相对集中的发育成一类沉积盆地。叠合盆地并非不同时代沉积层系在垂直方向上的简单叠合,更不是一个盆地多种发育特点或多个成藏期,而是不同层系中油气的生成、排烃机理和排烃过程、成藏机理等各种要素发生变化后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是经典石油地质理论无法解释叠合盆地反常现象的原因。叠合盆地油气分布的反常性要求我们在对叠合盆地深层进行勘探时,要用于创新,采用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对其进行勘探研究。就我国而言,叠合盆地主要包括继承性叠合、研变型叠合和改造型叠合三类。第一类是在相对稳定构造条件下,多套沉积层系连续发育而成,具有发育时代跨度长、各阶段盆地性质相似、多套烃源岩空间位置规律性强、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连续性强的特点;第二类是在较长的跨越时代内,发生明显构造活动,导致沉积间断的发育系统,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盆地性质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油气相态含量及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等。第三类盆地各个阶段的盆地控制机制、沉降及沉淀中心分布规律、成藏过程和藏气分布毫无继承性。

2.1.3高效气藏。

高效气藏是指储量多、丰度高、产能优的一类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气藏,一般来说,储量应在100×108m3以上、丰度高于3×108m3/km2、千米井深产量在5×104m3/d的气藏满足高效气藏的定义标准。高效气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生烃灶、成藏过程、成藏要素均对气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气源灶具有高效性,如气源岩的生气潜力大,丰度高、类型好,可生成大量的油气;其次,成藏过程中天然气运移通道具有一定的动力优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运移工作;最后,天然气的运移期应与成藏要素具有最佳的时间配置。一般来说,晚期或超晚期对成藏较为有利。

2.2石油地质理论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2.2.1满凹含油论的意义。

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已经提出,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勘探理念,使油气勘探跳出了正向二级构造带的限制,扩展到满凹勘探,极大的开拓了石油地质勘探的范围。此外,该理论的提出暴露了二级构造带理论的缺陷,为岩性地层区带的划分及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可靠参考。满凹含油论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岩性地层区带油气地质规律。

2.2.2叠合盆地的意义。

叠合盆地概念的提出,使得在深层盆地油气的工艺发展具有实际意义。据统计,我国陆地剩余的油气资源中,36.2%的分布在深层,这是我国今后发现新储量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叠合盆地存在的反常现象,对于提高我国深层目标的勘探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如生排烃滞后现象、液态深度和宽度的改变都有利于深层油气的储藏。

2.2.3高效气藏的意义。

高效气藏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的提出,对于寻找我国优质潜力的气藏具有指导意义。高效气藏主要分布在高效气源灶,主要包括的类型有:①低地温场背景下的中西部前陆含煤盆地,这一类型的盆地是在晚期快速埋藏,使得煤系气源岩在晚期生成大量的油气,从而形成裂解性高效源气灶;②低地温场背景下的新近纪高咸化水湖盆地,该类型盆地适合厌氧细菌的繁殖,从而形成了湖相-泥岩-生物型高效气源灶;③低地温场背景下的克拉通盆地,这一地区碳酸盐分布较多。该类型盆地的早期形成的古油藏在晚期由于急速沉降和新构造叠加作用下裂解形成原油-裂解型高效气源灶。

3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现状;问题;建议

一、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现状

在我国,地质勘查单位基本上算是一个事业单位,但是因为发展的需要,它也会从事一些跟企业经营相关的活动。之所以建立地质勘探单位是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一些勘查项目。因为地质勘查的复杂性,所以导致其经济管理也不是那么的容易。所以,地质勘探单位在进行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单位的经济管理,只有这样单位才能更快的发展,那么之后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更加的高效。就目前来看,我国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管理主要包括:资金筹集、成本控制及内部控制等几个方面。虽然我国近几年经济飞速的发展,但是因为传统经济计划的影响,导致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管理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为了单位的发展,应该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经济管理体系。

二、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统一的标准,财务管理混乱

纵观我国所有的地质勘探单位,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经济管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其原因是从早期地质勘探单位的建立至今一直都是被政府所掌控;使得他们自身缺乏与外界的金融交易,同时灵活性被极大的削弱。还有,地质勘探单位的发展与市场息息相关,他们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的改变自己以求适应当期的经济市场。但是,地质勘探单位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系统,所以在两种财务机制的冲突下,财务管理工作就不能顺利的进行了。

2.不科学的资金管理

在我国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中的资金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社会资金收入率低。所以,地质勘探单位为了资金的正常运转就必须要借贷。可是地质勘探单位在社会资金的投入及产出比例是失衡的,这就导致他的营业额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相关资料分析可知,银行借贷率与单位的年产值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单位在还款上比较困难。还款能力低就导致地质勘探单位不能正常的向银行贷款,在资金方面就相当的缺乏。

3.经济管理水平较低

一个好的经济管理者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经济的管理水平。如果经济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没有高水平的经济管理能力,那么就可能在地质勘探时因为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考虑,使得地质勘探单位做出错误的决策。对于那些经济能够维持单位本身基本运作的地质勘探单位来说,虽然单位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在资产比例上他们是严重失调的。另外,经济管理水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者处理经济纠纷。如果经济管理者没有一个高水平的经济管理能力,那么管理者在处理一些经济纠纷时就会使得单位处于劣势,造成单位不必要的损失。

4.“以包代管”的现象频繁

“以包代管”是指工程监督检查职能通过合同的方式将责任及权利分给别的单位,使得发包方不再管了工程的安全、质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对于之前的一些体制也在改进和创新。我国地质勘探单位在管理时使用的是承包制,虽然这个管理体制有着一定的好处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经济市场。与此同时,“以包代管”的现象也逐渐的加重。在单位将管理工作转包给其他一些不达标的公司时就会出现许多的事故,另外分包公司相比于管理工作来说更加的看重利益,所以就不怎么看重安全和质量的投入。如果,单位依旧不阻止“以包代管”现象的频繁出现,那么单位项目的高效完成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地质勘探单位经济管理建议

1.统一标准,加强财务管理

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地质勘探单位的实际需要再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统一标准的制定。这个标准要尽可能的适用于所有的地质勘探单位。另外,科学的财务管理是有利于现代经济的发展的;无论对于单位亦或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都应该相应的加强管理力度。在现有的经济市场中,地质勘探单位的工作不仅仅只是勘探工作,已经扩展到更多的地勘项目;所以,总的来说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是庞大的,内部管理体制也繁琐,这样看来加强地质勘探单位的财务管理就势在必行了。

2.科学合理的管理资金

地质勘探单位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来获取资金,其他的收入并没有超过财政收入的比重;地质勘探单位作为国家的扶持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面应该更加合理规范,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另外,地质勘探单位还应该关注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学习更多的财务知识,加深对单位财务状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做出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通过财务报表可以使管理者清楚的知道单位的资金动向,正确的运转资金,合理的调用单位资源,加速单位发展。

3.提高管理者经济管理水平

地质勘探单位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对于单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提高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可以加强对单位的管理,避免工作上的一些事故;还可以便于调整资产比例,合理的分配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关系。另外,提高管理者经济管理水平在发生经济纠纷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能够优化地质勘探单位的资源管理,为单位以后的发展提供基础。

4.优化管理体制

尽可能的避免“以包代管”现象的出现;因为他不仅降低了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阻碍了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所以,对管理体制进行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优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全方面的考虑,结合地质勘探单位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经济市场建设出一套属于单位自身的管理体制。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探单位也越来越重视经济的管理工作。在管理中最主要的几个问题是没有统一的标准、资金管理的不科学、管理者经济管理水平低及“以包代管”现象的频繁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科学的建议。最后,地质勘探单位应该更加重视经济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在这方面更加的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狄玉荣,狄芳.地质勘探单位的经济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6,(7):158.

第7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工程;公路;问题;方法

公路工程是现代技术工程,而地质勘探作为其中必不可少一项技术活,在公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要对各种地质因素加以考虑。总体来说,工程地质条件会因公路工程的建设而导致建筑结构因素失衡,至此会产生诸多地质作用,对公路工程建设和正常运作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公路施工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而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好坏都对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而言,公路工程中的土木工程往往占据工程建设总造价和总工期的30%―75%左右。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施工技术环节的组成部分,即地质勘测,它关系到路基、桥梁、隧道等的建筑结构安全。因此,对于地质勘探,在施工建设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地质勘探具备现实意义与深远价值。

一、地质勘探的工作内容、任务研究重点

现代公路工程地质勘探的工作任务重点,或工作内容重点,就是指用现代技术理论及其各种手段,先要对实地进行调查、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地质条件。一般情况下,工程勘探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探查周围施工场所的地质条件,即沿公路施工路线对周围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条件因素进行勘察。2、在现场施工路线的范畴内,结合工程所需的地质条件,落实明确的施工方案,同时要对可基本布线的区域内展开初步勘探。3、在定线范畴内的区域,包括沿路线内各路段的地质条件,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综合评价。4、路线施工范畴已经明确后,进行测设、施工,并结合不同路段内的公路项目地质条件,对桥涵、路基等基本工程的建筑结构、项目施工类型、以及施工方案,提出相应实际可行的建议。

二、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及其施工原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有许多,其中工程测绘、地质勘测、地质试验、地质阶段性长期观测等,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勘测方法都要能够保证要与公路基本项目建设的流程、工序相协调,并且勘探工程的技术资料要能够符合其施工各阶段的深度需求。另外,在勘测的方法方面,应当要保证在作业阶段能够合理、高效,根据施工路线、以及结合地质条件等,由点到面的深入,恰当运用遥感、地质调查、测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水文地质试验等方法,即全面深入、细化工作,为设计、施工提供第一手地质资料,同时视具体情节,合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等。

三、地质勘探所应当注意的几点主要问题

(一)外业调查。在地质勘探外业调查过程中,应事先探查对应路线附近区域范畴内的周围环境、地质条件,并收集周围建筑物的相关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等,以便能够及时获取周围地层状况。

(二)工作量内容。对于布孔设置应当充分结合周围地形、地貌、以及地下管道、管线预埋情况等因素,钻孔一般布置在结构线外缘3―8m,钻探完成后必须进行回填封孔:首先,勘探点数量、包括其勘探间距要掌握好,具体依据要以设计方案的相应需求、技术资料为准,同时还要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构形式、基础深埋、基坑结构、降水要求等,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确定下具体方案。初勘阶段勘探点间距一般为l00m―200m,并可根据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及设计需要确定;勘探孔深度初勘阶段,因地铁线路纵坡不稳定,勘探孔可适当加深,避免浪费勘探工作量。

控制钻孔的深度,应当结合现场施工区域内的施工区间以及辰战的埋深、给排水、地层设计要求与施工方案等情况确立出来,正常而言,可钻深度一般为六到十米。如,基岩地区在有风化带存在的情况下,应当以三米到五米为基本标准,但是其每个站、段必须要保证能够进入基低下一米到三米的钻孔;中等风化带环境下,应保证三到五米的钻孔。另外,要根据具体施工环节的具体情况,去认真推敲、考虑,制定出详细的勘探工作内容、任务书,其内容要涵盖工点名称、勘探目的、孔数、其具体结构位置、相应作业需求等;在兼做其他试验作业的勘探孔,要提前准备,避免施工作业工序脱节,造成试验漏项,进而导致工期耽误。

(三)外业管理与检查。在项目开展的外业管控阶段,对于作业工程的技术人员,要经常到现场展开检查,了解勘探进程,保障工程质量,确保作业情况能够与方案达成一致。在检查阶段中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主要有:钻孔结构作业方法、工艺等是否能够满足其技术标准;换径深度能否满足地层条件等,取样直径的要求是否又能够满足设计孔深的需求等;地层分层又是否能够按不同地层去控制回次进尺;区段内的地层深度是够合理,要仔细查看是否有漏层现象;是否按顺序排列好岩心等;能否做好日志、笔录;样品采取、保管与运送取样数量及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岩心采取率是否达到钻探质量标准规定的要求;是否按规定做好岩心样品的存放和保管,样品标签是否正确以及样品是否及时蜡封;及时做土工试验,样品保留时间不能太长;在土样运送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样品被人为及其他因素扰动。岩心照片每个钻孔钻探结束后都要进行岩心照相,岩心照片作为附件附在勘察资料中。另外,水文观测方面也非常重要,要在实际外业管理检查过程中,要看其水位是否稳定,能都达到测量需求。

结语:

总之,地质勘测工程是一项技术工程,作为其工程实施的主要载体岩土,其极易受到自然因素、以及外物条件影响,具备时空变异性,所以,在实际工程勘探作业中,尤其是外业管理检查中,也应当要格外注意。另外,除了做好各个环节所展开的相应作业,还要尽量保证作业的实际效果能够与技术资料相吻合,进而提升地质勘探的实际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吉宏儒 . 勘探施工企业与ISO9002质量认证 [J]. 西部探矿工程,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