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2 10:27:14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中低年级 阅读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更以读为主。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我认为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与图相结合。中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可爱的大熊猫》课,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大熊猫爱吃什么?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读与说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你想对文中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结合。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奴隶和狮子》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活灵活现,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令老师非常满意。
五.读与画结合。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学习《中国结》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中国结下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教学 情感 主体作用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
情感与认识关系密切,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认识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认识的内容,并激发认识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充满了情感,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1、情境激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朗读动情。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
3、情理统一。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并导致积极行为,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会学"才是提高素质的关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1、独立学习。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开展讨论。讨论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互学的过程。学生自学准备后,同时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认知的活动中,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实践,再学习,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3、鼓励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小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重诵读就是强调以读为本。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1、读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A、初读课文,整体感受。B、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C、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2、读书要注重实效。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因此在读书时我时刻注意以下几点:a、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尽量追求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时的指读、轻声读、范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比赛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b、读的训练保证全体学生的参加,使人人会读、愿读,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激励手段的使用。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说话、交际、写作等综合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格外重视说话练习。
一、文与图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大熊猫》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大熊猫长得怎么样?大熊猫爱吃什么?由于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具体,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学中感悟的方式授课。首先让学生自主读书,然后引发思考:1.文中小丽带来的作业特别在那儿?2.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水到渠成。
三、读与说相结合。如果说“读”是对信息的输入,那么“说”就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学完《拔苗助长》,我就及时引导学生“说”:“你想对文中的种田人说点什么?”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下子被学生说透了。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活灵活现,将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学效果令老师非常满意。
五、读与画相结合。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学习《看花灯》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花灯画下来。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把它看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
一、要在读中识字、学词
低年级语文教材采用全文注音,为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识字和阅读结合提供了条件。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重点认读生字,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再读课文,结合语言境和具体事物,重点理解字义,巩固字音,再现字形,学完课文进行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体现了识字是为了读书这一指导思想。如教《怀素写字》一课,第一步,我让学生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掌握“先”等7个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了解用法,理解课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学习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进行整体认识,体会语义。这样,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及用法就掌握得更牢了。
二、要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小语阅读教学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识字、学字、学句式为了更好地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述目的要通过学生对文章反复地读来实现,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近,只要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就基本上懂了。如《乌鸦喝水》一课第二段,主要讲乌鸦找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着水。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把这段话读通,初步了解大意。接着我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读文:“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呢?”学生通过读,弄清了喝不着水的原因,一是水少,二是瓶口小。然后我再点拨:“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不到别处找?”“怎么办呢?”说明乌鸦要想出喝水的办法。学生理解了内容之后,我进一步启发:“乌鸦在去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看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心情会怎样?看到水而喝不着时心情又会怎样?为喝到水而认真想办法时的情形又会怎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把乌鸦看到水时的高兴,喝不到水时的着急,继而想方设法要喝到水,进行认真思考的心理过程读得淋漓尽致,由于学生理解了内容,达到了有感情地读的要求。这样读中讲、讲中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方法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读中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小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怎么能与他人很好地沟通、合作呢?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他们从事学习、工作都是极为有益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在教学中重视兴趣的激发。平时还可以多进行口头造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举行讲故事比赛等,通过表演的竞争鼓励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在说话训练中,我力求做到练说的形式多样,如:听说故事、绕口令、儿歌、谜语、看实物、看表演练说、看图、做游戏、做小实验练说以及转述、扩讲等。再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就能激起孩子们头脑中的想象,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何说起?该怎样说?这是学生说话的难点,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是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低年级学生要先从说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话,特别注意由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从简到繁,逐步提高。
1.重视识字学词教学
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认字学词。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教学相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那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的识定量就只会成为一句空话,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猜谜语、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应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乐园。
2.要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朗读的训练,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贯穿于各个学段之中。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朗读,要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朗读示范、领着学生读等形式。最终要让学生把语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是能读出感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学完拼音,借助拼音识字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我总是把晨读时间作为学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书。
正确地读,是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学生朗读前,我对学生有明确的阅读要求: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发音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
每个学生读每篇课文都能达到上述要求是不容易的,但又是必须达到的。教师要舍得在“读正确”上花时间。特别是对生字的字音、易错读成地方音的字的读音要重点加以指导。对于停顿,可用范读让学生体会和学生自读体验的办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停顿的规律。
3. 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究竟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首先,教育学生养成认真阅读和讲究阅读卫生的习惯。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等。低年级学生大多年龄还比较小,缺乏自制力,要么是坐不住,要么就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还有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甚至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教师一定沟通好家长一起要想办法,不断提醒儿童,必要时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其次,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最好再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完成。每天都拿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读书,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我们每天晨读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低年级;阅读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32-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都有重大的作用。
一、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首先,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西,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也由此而快速地发展。
二、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
(一)思想健康。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给予宏观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
(二)有趣味、适合年龄。知识的海洋对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三、阅读教学学法指导要讲究灵活性,体现多样性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孩子们最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中的人和物,激励他们表现更棒。每当讲故事时,他们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当然,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光靠老师讲、学生听是远远不够的。
(二)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而且这些插图都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对照插图理解课文,从而读好课文。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由于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具有暗示性,学生很轻易就找到了答案。理解了此诗不仅描写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还另外描写了晚春的风景色。就这样在图像信息中解惑,将图画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
(三)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一次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四)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网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提供学习的各种工具,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也是双基培养中的永恒主题。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的融合。充分挖掘新教材“内容宽”、“形式宽”的特点,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重组教材,从而为学生搭建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网络环境下阅读。
四、读写结合,强化语感
一、激趣导入
激发兴趣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来说是重要的一环。因为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观看生动的画面,一些启发性的喜闻乐见的语言能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前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动人的画面常常会立刻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教学,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激趣导入很重要。有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其他的导入方式,比如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直接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也能较好的使学生进入课堂教学,跟老师融入课文。
二、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 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比尾巴》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四、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五、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 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 《三个小伙伴》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六、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讲“画”有两 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读与写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