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31 10:52:42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管理概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财务管理 发展前沿 财务会计
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从而进入筹资财务管理时期。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法规财务管理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这就是资产财务管理时期。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纵观财务会计目前的种种不足, 预计未来财务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会计的协调化发展。我们对财务预算实行“权限管理和重要项目报告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权限管理”就是在全面预算基础上对项目投资、商品采购、费用开支、经营活动筹划等设置审批管理权限 “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主要适用于各连锁机构,报告的内容是收入情况和费用开支,报告的目的在于控制。因为连锁机构都是独立核算单位,为加强对其管理,规定凡在预算外的开支一律报公司总部审批;预算内凡属于总部监控的费用,根据公司费用管理办法上报,并经公司总部批准后方可支出。重要项目报告制度不但能使总部及时掌握下属门店监控项目的支情况,而且有利于各连锁结构加强管理意识。
(2)财务会计对存货辅管理发展。进货环节。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储存环节。财务可以对商品的保本点、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进货部门,修正计算机进货决策系统的参数,不断完善库存结构。退货环节。涉及进货退出和销货退回两个方面。
(3)财务会计的信息技术化发展。实行会计电算化联网管理。建立一种以集约、连续、跨地域经营为特色的卖场。建立财务信息互换中心。建立一个高速、便捷的双向信息交流平台系统。建立财务资金电子审核系统。由于连锁机构地域的分散性和总部资金集中管理的特性,往往给连锁机构用款的审核和支付造成不便。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与监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监督和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支出管理、收入管理、结余及其分配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方面内容:
1、预算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预算的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事业单位正式下达执行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导致预算执行结果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预算;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弹性预算机制,鼓励预算执行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对策,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的项目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支付程序执行,对于无合同、无凭证、无手续的项目支出,不予支付。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报告制度,要求各预算执行单位定期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对于预算执行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财务管理部门应责成预算执行单位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管理措施和建议,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利用财务报表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算执行偏差,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预算与决算相互反应、相互促进的机制;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2、支出管理
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相关制度没有规定的由事业单位自行规定,并报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审批、审核、支付控制,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对于重要的支出业务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单位资产行为。
3、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对实物资产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对于国有资产,按照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程序、审批权限和程序;对固定资产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目录,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及固定资产台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清产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产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应当加强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的控制,严禁随意报废固定资产,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定价,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并保证有效实施,合理保证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各事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各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实行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国的财务管理论内容,包括筹资(股票筹资、负债筹资、租赁筹资和其他筹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利润分配(股利分配)和其他(兼并、投股、重整清算、国际财务管理)。
(一)我国财务管理部分理论与实践脱节
(1)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实践的脱节
从上述阐述中可以获知,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形成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因为它是照搬西方的理论体系。西方的财务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背景下形成的,适合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这与我国的国情是不符合的。虽然我国在引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时加入了大量的社会主义财务管理理论。在后期的发展中也融入了不少实践问题。但它终究不是依靠我国的特殊发展国情而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在某些时候,我国的财务管理论带有很大的不现实性。
(2)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与实践的脱节
任何理论都是建立在假设上的。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也不例外。例如现金流量的研究计算中就作了以下假设:投资项目的类型假设、财务可行性分析假设、项目投资假设、经营期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时点指标假设、确定性因素假设、产销平衡假设。这些假设虽然简化了现金流量的计算过程,使得现金流量的计算更加准确科学。但是这种假设脱离了实际。翻阅大量资料,我发现财务管理大多数理论都是在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成立的。用这样的理论来解决现实中活生生的财务冲突和问题显然是不科学和不全面的。例如经理与股东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公司与社会的冲突等问题直到现在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3)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三项总体特征与实践的脱节
我认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总体来讲有以下三项特征:“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财务决策为重心”以及“强调定量分析――数字模型”。这三项特征贯穿于财务管理理论的各个部分。但是我认为这三项总体特征与实践也存在这一定的脱节。
二、解决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理论内容之扩展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发展了。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 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从互联网环境的角度看,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转变到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才能回避高速度运营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可以运用互联网,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饼能够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点经营等业务情况。这种管理模式的创新,方便企业集团在互联网上通过Web页登录,并且能够轻松地实现集中式管理,对所有分支机构进行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经济发展是同步而生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共享性和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由原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究其原因是由于知识最大化目标可以减少非企业股东当事人对企业经营目标的抵触行为,防止企业损害经营者、债权人及广大职工的利益;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转移性的特点使知识最大化的目标能够满足企业内外利益、维护社会生活质量的目标一致性。知识最大化目标在不排斥物质资本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有形物质资本和无形知识资本在网络经济下的有机结合。
(3)财务管理流程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不同的财务事项显然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流程,但总体看,基本的财务管理流程总是内含战略与目标、预算、执行中的控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激励、前瞻性的财务预测尤其是财务危机预警等。如果预警下来公司出现危机的征兆或特征,公司还需要设计摆脱危机实现反超的战略和策略。在整个财务管理流程中,“风险”是贯彻始终的概念。诸如“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等概念,是整个财务管理体系流程体系所无法回避的。其次,预算管理已经从单项预算管理转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面预算管理阶段。因此,按照流程路径扩展,财务管理学的内容就应当包括财务战略与目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绩效评价与财务激励、财务危机及其预警、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反超等。
(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视角之扩展
财务管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视角需要转换,新的观察和分析视角至少包括管理学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战略视角、跨学科整合视角等。这有将财务管理理论涉及到这些领域,才不至于使我国财务管理理论陷入孤立状态。也只有将财务管理置身于这些科学群或科学领域,才能使我国财务管理更科学、更准确。
(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之扩展
在细分模式的影响下,科学的发展已经显著的多元化了。诸如社会学,有文化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性别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等。再如经济学,有数理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经济心理学等等。回到财务学领域,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仍沿用单一的发展路径――数理财务学。其实,这应该也是财务管理学贫困化一个表征。我认为拓展财务管理学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勿容置疑的,因为公司财务行为当属最普遍、最典型的经济行为,明显地具有社会性、伦理性等特征,且制度结构内生于其中。既然以经济行为为对象的经济学可以沿着多条路径发展,那财务管理学又何尝不可。
(四)财务管理理论中关于技术含量的扩展
(1)加强网络技术培训。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决定财务管理模式转换的成败,事实表明,对财务人员加强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教育,有利于在网络经济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转变。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更加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以便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应用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从企业内部看,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成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更加困难。在企业外部,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商业交易的无地域化和无纸化,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因此,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包括保本点、收入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3)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宏观方面,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以法制手段来强化网络安全。这主要涉及网络规划与建设、网络管理与经营、网络安全、电子资金划转的认证等法律问题。另外,从管理上维护系统的安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以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第三,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要加一道防火墙,防止黑客或计算机病毒的袭击,保护企业内部网中的敏感数据。另外,将数字签名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的身份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假冒身份,从而保证电子支付的安全,为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唐宪.构建我国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经济体制改革.2006(4)
[2] 乔立方,王学君.对现代管理会计创新与发展的几点认识.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8)
关键词:干休所 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其重点在于产生财务信息来提高决策水平。在私人公司(企业)或者是盈利性的机构组织中,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则倾向于实现机构组织的各种目标,同时保持令人满意的财务状况。
干休所是民政部门领导下的事业单位,承担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团级以上);在战争中和国防建设中,以及因公丧失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的军队干部;在战争和国防建设中,以及因公战残伤残达到特级或一级的军人;离退休军队老干部的遗孀;已故离休军队老干部的父母(孤老)。干休所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以及以上服务对象提供便利,公共服务的这个动机,在财务管理的领域创造了许多特殊的环境,在我国,无论哪种形式管理的干休所,其所有的运转资金费用,全部来自军费,并且在我国的军费中占有很大比例,利润衡量不是他们的目的,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则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有效性是指干休所这个机构组织能否完成其任务;效率性指的是干休所这个机构组织是否是用最少的资源产生这个结果。
一、干休所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它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企业相关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企业的财务关系指的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中与各个有关方面(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和经济利润的分配活动)发生的经济上的往来关系。相应的,干休所的财务管理指的也是单位进行财务活动、处理相应财务关系的综合性的工作,它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和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原则所不同的是,干休所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获取最大程度的利润和每股收益,由于干休所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经济活动也是为了保障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向干休所服务对象提供令他们满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健康长远的发展;保证干休所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1996年10月财政部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事前的预算管理、事中收入和支出的管理、结算管理及其结余的分配、专项资金的管理,资产负债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以及清算管理。 其中,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对于如何获得资源和使用资源的描述,预算制定的过程包括:预算的备案;预算的审阅、修订和最终的采纳;预算的执行和事后的结果评价。其中最基本的管理责任则是对结果的控制,目的是为了保证预算的执行和目标的一致性。收入管理是将干休所收到的财政拨款和补助纳入到单位的预算当中;预算外资金性质的收入要先上缴到单位专项资金账户,然后再从专项资金账户中拨回纳入到预算。干休所的支出管理只要是对单位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金的耗用进行全程的控制和监督。结余管理是对单位年终的收入抵消支出后的余额的监督和控制的活动。
二、干休所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成因
作为事业单位,干休所的财务风险具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首先由于其财务活动过程当中会伴随有许多的客观因素,所以财务风险的存在和发生也具有必然性,这即是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其次,干休所的财务活动是复杂多样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全部掌握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财务风险的发生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财务风险的不规律性;再次,财务风险的不规律性不是说财务管理人员就没有办法进行风险管理,通过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和预防,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由于财务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变动性,财务风险也是可变的,不同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环境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财务风险,这即是财务风险的可变性。
不同的财务活动会伴随不同的财务风险,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表现为:第一,
筹资活动中存在的筹资风险。为了满足需要或者是更好的保障干休所服务对象获得更好的服务,干休所需要进行规模的扩大,扩大规模所需资金一部分来自于政府的拨款,一部分需要进行筹集,但是在筹集资金的过程当中如果决策失误或者财务管理不当,就会使得筹资活动的成本过高,一致带来筹资风险。第二,投资活动中的投资风险。干休所的投资活动主要是为了购买服务设备或者基础设施而进行的,由于这部分资金数额一般比较大,超过了单位自身的资金承受能力,从而会造成干休所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导致投资风险。第三,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向服务型政府的方向转变,但是由于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等制度也不完善,这就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第四,核算过程存在的财务风险。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事业单位的培训体系落后于会计制度日新月异的发展,这就导致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出现与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相悖的现象,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风险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出台的政策或者法规是针对全部的事业单位而言的,没有针对具体的事业单位具体情况,这就使得干休所等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其次,事业单位实行的是预算管理,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干休所等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预算管理意识,没有从思想上重视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及最后的绩效考核;预算编制方法的不科学性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对于财务管理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相匹配。
三、休干所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对策
财务风险的管理首先应该让财务管理人员培养科学的风向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并且不同类型的风险有不同的应对方法。另外,由于干休所等事业单位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不同,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不同环节也要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
(一)严格控制单位的经费支出,设立风险警戒点,以防止经济活动超出预算
财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活动,及时听取老干部在经费的收支中的做法,改进服务方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干休所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将每一份经费都用到合适的地方,经费的开支也必须从服务对象的真正的需要出发,提高经费物资保障的最大效益。
(二)干休所内部要坚持党委集体管理财产和强化审核监督机制
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在干休所党委和老干部支委会的集体管理和领导下,坚持主观分工负责制,单位每一项重大的经费开支必须经过党委和老干部支委会研究决定,经费的审批开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这种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经费审批权限的分散和混乱。
经费的报销和流向要有一个严格的审核制度来制约,每一笔经费的收和支必须要有合法正确的发票等凭证,并且要保证要素齐全、内容真实、手续完备,对于超出预算的项目,财务人员应该从源头上查出其产生的原因和资金去向。财务人员要根据干休所掌管经费预算和有关专项经费指标,按程序计划报批、借款和开支结算,切忌“过头保障”和超预算借款消费。另外,还要增强经费收支的透明度,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定期进行公布,主动接受老干部的监督。
(三)加强财务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完好无损和不流失
干休所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公布预算经费的执行情况和最后的结余情况,干休所老干部支委和“经委会”要充分发挥自己民主监督的作用,监督和协助财务人员及时对预算资金和其他往来长相进行清理,激发大家的管理意识。
对每一项资金账户的票据要严格审查。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项要日清月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帐证、帐实、帐帐相符;票据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管理的规定,坚持预算外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
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干休所实行报账制,每笔开支先报计划,再审批,后使用的管理办法。专项
收入主要用于干休所为老干部提供管理服务时产生的办公费及为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种活动时的开支,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扩大开支。
参考文献:
无论是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还是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都是各有利弊。对于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虽然投资公司加强了资金的管理,对资金进行全面的调控,有利于资金的管理,但是却使下属公司失去了对资金的支配权,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公司带来不便,有时会加重公司的管理负担。对于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由于下属公司有了资金的支配权,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导致了投资总公司的资金分散,使其的监控能力下降,导致市场效益不高。据调查显示,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使用的都是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所以其中的问题也比较明显:①财务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投资总公司无法做到对下属公司的完全监控,从而导致了下属公司有可能对真实的经营状况进行隐瞒,有些下属公司为了利益会拖欠总公司或其他分公司资金,导致了公司的利益与名誉受损,从而影响融资行为,同时加大了财务风险;②财务管理力度不够,无法控制经营风险,在财务上的过度分散,使投资总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约束力下降,使得下属公司随意处置资金,极有可能导致公司资产流失,在公司运营的问题上,会出现矛盾,导致公司效益低下。总体来说,两种财务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对于投资集团公司来说,不仅仅要依靠财务管理体制,其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十分重要,好的管理模式要由好的管理者来实施,其管理者的手段、方法等因素对于投资公司来说很重要。另外,公司员工的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加强员工的素质对公司的管理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投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全面预算
投资总公司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公司的总体目标以及整体的规划,而下属公司则是根据总体目标进行预算以及详细的策划,以总目标为主,将预算的结果交由总公司,这样使总公司对于整体的预算都有了大概的认知,并且,总公司可以以此来对下属公司进行考核审查。
(二)集中控制资金活动
各投资公司要高度集中本公司的融资、筹资等资金的决策权,统一由总公司调动资金,充分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控制投资活动
投资公司要建立对于投资管理的相关制度,设定好下属公司的投资的最大限额,对重大投资项目总公司在投资期限与规模两方面进行管理。
(四)控制利润分配
投资公司要制定利润分配的政策,使公司的资金决策与分配相互协调。总公司可以在不影响公司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将部分的利润分配权交由下属公司,从而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五)建立投资公司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管理模式的类型
根据决策结构的差别,结合企业集团核算与管理特点,可将财务管理体制分为四种模式:
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是:集团总部财务部门作为统一的权力机构,对资金筹资运用、成本核算、利润分配等实行高度的集中管理,统辖下属各成员企业的财务部门;各成员企业的财务部门自身无自,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从事各项核算与管理工作,在业务上只对集团财务部门负责,并接受其领导。该模式的特点是: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成本信息纳入统一核算体系。在具体操作上,实现“十统一”,即由集团总部统一领导、统一材料采购、统一产品销售、统一货款结算、统一成本核算、统一办理贷款、统一资产管理、统一资金调配、统一制定分配政策、统一上交利税等。
统一核算、分级管理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是:集团母公司财务部门只对重大的全局性的财务成本管理作出原则性、政策性的规定,将执行决策的责任和作出次要财务成本的决策管理权下放成员企业的财务部门。
该模式的特点是:成员企业拥有一定的自。就领导隶属关系而言,成员企业的财务部门由各成员企业领导并进行管理,集团财务部门只对成员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在具体操作上,由集团财务部门将统一核算指标,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分解下达给成员企业,再由各成员企业财务部门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与其本身工作有关的财务成本各项目实行全方位的管理。
分级核算、集中管理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是:成员企业的日常核算工作全部由自己的财务部门负责,并对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管理方式。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实行承包制度,确定承包基数,税后留利比例等分配制度。按期对成员企业上交的报表进行汇总、审核,对于重大财务活动(如产业布局、市场情况、筹资、投资等)由集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该模式的特点是:各企业财务部门有一定的经营自和财务决策权,能对自己内部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同时,重大财务活动的统一管理,又可使企业集团内部形成有机联系的管理体制。
分级核算、分级管理型
该模式的基本内容是:财务管理所涉及各项业务的决策都是由成员企业自主分散进行的。该模式的特点是:成员企业的财务不纳入统一核算,而是建立彼此各自独立决策、独立经营、独立管理、独立核算的财务体制。集团财务部门对成员企业财务部门只起一种指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
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在实践中,企业集团采用何种财务管理模式,我们认为,应综合以下因素:
集团的组建方式
就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方式而言,一是通过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如企业承包企业(即承包式),企业租赁企业(即租赁式)等形式;二是通过大企业的自身扩张,如企业兼并、投资控股、技术联营、名牌产品加工扩散等形式。在不同的组建方式下,财务管理体制亦有所不同。如以承包方式组建的企业集团,由于各成员企业实行的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体制,因而采用分级核算、集中管理模式较为合适;以租赁方式或用行政力量组建的跨行业企业集团,由于各自另有主管部门,财务相对独立,因此,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模式较为合适。
集团内部的产权结构
就企业集团在产权上的特征而言,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一般为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企业集团之间相互持股;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资本使用者分离;开放工人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渠道等。就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方式而言,主要有二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平行的产权关系,即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而形成的产权关系或者是企业共同入股集资建立一个子公司而形成对该子公司的产权关系;另一种是纵向的产权关系,即集团中的主导企业通过控股、参股方式对被控企业形成的产权关系。企业集团的这种产权制度,具有界定和规范其财产关系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从而为企业集团经营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财务管理体制正是在特定的产权关系下,处理企业集团内部各产权主体、债权主体、经营管理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制度安排,从而使产权制度的各项功能通过财务管理得以实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产权理论是研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按产权联结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关系,我国企业集团的典型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集团核心,即母公司;二是紧密层,即子公司;三是半紧密层,即参股公司;四是松散层,即关联企业。由于不同层次的成员企业产权联系不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应分别采用不同的财务成本管理体制。一般来说,核心层企业和紧密层企业宜采用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半紧密层企业和松散层企业宜采用分权、分散、分级的财务管理体制。
集团的法人资格
我国企业集团的法人地位问题,在现实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多级法人现象,即不仅成员内各企业都是法人,且集团本身也有法人地位;二是“一个法人”现象,即集团企业只有一个法人,成员企业只是集团内部的非独立经营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此两种现象是否科学合理,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围。本文仅就它对财务成本控制的影响作一讨论。例如,对于融资性租赁,以及购买全部产权为特征的兼并等方式所组建的只有一个法人的企业集团,宜采用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型财务成本体制。而对“多级法人”企业可考虑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型。
模式的优缺点
统一核算能够使企业集团得到全面的财务成本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而分级核算则能将大量工作分散进行,保证信息的及时性;集中管理能够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便于集团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分级管理则能够结合本企业特点灵活自主决策,有助于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构建集团财务管理模式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集团的产权形式、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等的特殊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决策等的合理性。这种影响使我们很难在现时的环境下,构建一个理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例如,在具体设置财务组织机构时,必须考虑一系列影响财务组织结构的因素,如企业集团现在业务的发展趋势、企业集团经营产品门类的多少、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和内容等。企业集团在全面衡量种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和选择适合于本集团的财务组织结构。一般来说,在财务机构的具体设置上,集团总公司的财务机构应依据财务管理的内容分别设置筹资部(负责与集团战略有关的资金筹集决策)、投资部(负责与集团战略有关资金投放决策)、综合部(负责核算集团公司的管理费用以及对下属各公司、分公司会计资料的汇总、合并编制对外会计报表等)、审计部(负责监督和审查整个集团成员企业对集团财务制度的遵循情况以及会计记录的合法性、合理性等),并统一由财务总监负责。在设置子公司财务机构时,应参照集团公司设置筹资部、投资部和综合部,并统辖于财务主管之下。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登上了WTO的列车,它意味着我国企业集团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除大力开展企业集团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外,还应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以期推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规范化、完善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山东苍山
近年来,苍山县针对部分村财务管理混乱、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大力推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农村财务管理新体制。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起因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群关系的一大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理,成为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1.1村级会计队伍整体素质较低,财务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全县1056个行政村中,有32个村无村会计,有80%的村会计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60%的村会计业务能力差。
1.2“双代管”制度未落实
在村帐乡管方面,全县不少乡镇村帐目设置、记帐等不规范,村会计报帐不及时、报帐不全面的问题突出;在村财乡管方面,乡镇对村级资金基本没管起来。
1.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象较为突出
个别村存在收入支出不记帐、坐收坐支等问题。有些村吃喝、副食赊欠等不及时记帐,最后一个单子报销,成为一笔说不清的糊涂帐。
1.4多数村财务公开不及时、不清楚
当时能够认真坚持财务公开制度,比较及时、清楚地公开帐目,群众比较满意的仅占少数。有的村每年只在麦、秋两季和年底公开帐目,且张榜项目过于简单,只公布麦、秋2次税费征收和上交情况,或只公布各项收入、支出大项。
1.5民主理财小组不健全,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有的村没有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在建立民主理财小组的村中,有的发挥作用不好。以上问题的存在,极大地牵扯了各级抓经济发展的精力,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农村财务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乡镇经管站对村会计难以进行严格的管理、约束,对村级财务不能实施有效管理。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现有的制度也不能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现金管理、财会人员培训等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管理上有漏洞,由于缺乏约束力,现行的农村财务管理各项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三是对农村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有的认为村级基本无钱,出不了大问题,管不管无所谓,没有拿出足够的精力、有效的措施来抓这项工作。虽然都实行了农村财务“双代管”,但多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若再不进行改革,势必影响农村的发展稳定。为此,做出了改革旧的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新的管理体制的决定。
2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做法
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在坚持“四不变”,即“村级财产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内容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基础上,实行村级事务“四监管”,村级帐目和资产管理,业务上归乡镇经管站领导。
主要做法是:
2.1明确指导思想,制定改革方案
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规范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完善财务公开,促进全县农村改革和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方案。
2.2建立村级事务“四监管”办公室
村级事务“四监管”办公室设记帐员1名,负责所有村庄会计账目的建立、登记和张榜,监督和帮助村级管理、使用资金。
2.3健全完善村民主理财小组
按照500人以下的村设3人,500人以上的村设5人的标准,全县1 056个行政村都建立了3~5人的民主理财小组。
2.4精心组织财务清理交接,建立健全新的帐簿
理清旧帐,搞好交接,建立规范、统一的新帐簿,是实现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帐目清理交接之后,全县实行统一的会计科目、会计单据、会计报表、记帐凭证及记帐方法,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了总帐、明细帐、现金日记帐3本帐簿。部分乡镇还将新建帐目录入了微机,实现了电算化管理。
2.5完善村财管理程序
为保证财务管理规范运作,对村级开支、报帐程序和报帐的时间等做了明确规定。每月10号前由各村会计携带本村上月收支凭证到农村财务事务所报账。经管站审计员对每笔支出都要进行严格审核,审核无误后交记帐员记帐。
2.6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各项制度
重点建立了财务预算、现金管理、财务公开、群众监督、帐目锁定、财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定期培训7项制度。
3改革带来的成效
3.1推进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进程
在建立帐目阶段,通过对全县所有村级帐目逐一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全面理清了村级往来帐目,从而一次性彻底解开了累积多年的干群“疙瘩”。通过完善农村财务运作程序,规范村级帐目,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了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严谨、合规、合法。
3.2提高了财务管理透明度
推行农村财务管理新体制后,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财务运作程序规范,从财务收支决策、报帐审核到帐目锁定,村民理财小组都全过程参与,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猜疑,增强了对干部的信任,达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稳定。
3.3强化了监督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