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29 15:07:51

序论:在您撰写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79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实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目标的手段便是优化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就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范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诸多方式传递正确的思想理论和办事方法,帮助学生完成自身价值体系的建立,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管理、合作、协商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较为开放的思想状态,一举多得。由此可以看出优化班级管理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弊端

良好的班级管理要求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为教学与发展服务,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呈现出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数主义”思想盛行。在当前我国的教育过程中,考试和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高低的主要手段和评价标准,也是学生能否有资格入选班委会的重要参考,一个学生实际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心中形成分数最大的功利主义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权威主义突出。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强调普通学生对教师和班委会成员的“服从”,抹去了同学之间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以致无“一官半职”的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从而激起对于权力的向往,最终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三,班级管理模式僵化。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之中,班委会成员大都是相对固定的,各司其职,在班级成员不作出大的调整之下很难对班委会成员有大的变动,这让一些想积极为班级做出贡献的同学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一些作为班级干部的同学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班级氛围凝重,缺乏活力的现象。最后,同学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在班委会成员的竞选和换届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将社会的不良风气沿袭到学校中来,使得学生过早接触甚至助长这种不公正、不公平的行为,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优化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优化班级管理首先要做到有一个科学合理班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参考学习成绩好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和管理能力等众多因素,最大限度的选取班级管理的合适人选。拥有部分固定的领导班底后,在适当的岗位上采取轮值的方式,使得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保证学生在日常学习交流中的平等地位。在班委的选举和换届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等思想的教育,促使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维护班级和社会的良好秩序和风气。通过日常班级管理的实践,团结全体师生力量,不断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改进和优化。

(二)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教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班级发展服务。在教师培训课程中,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管理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主动和其他教师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放平心态,以平等友好的方式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特质和闪光点,实现教学相长。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呼吸和充分发展的空间,同时,依据各方面的反馈和自我内心的反省,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反省和总结中查找和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三)拓展班级管理手段

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互联网技术来达到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比如现实社会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课业繁忙,害羞、害怕等原因不能和老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很多事情一直憋在学生心里,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学校和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社交软件建立QQ群、微信群等线上交流方式,这样不但能有利于便捷师生间的交流,还可以消除一些性格内向学生的心理顾虑,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提供辅助。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实现及时的沟通,更加全方位的了解学生在家或在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有利于缓解学生在紧张学习下的压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在“硬件”方面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师生可以共同策划布置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让每个同学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博采众长, 用最优的方案布置一个最美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分组比赛做出每个组不同的特色,增强小组的合作和向心力。在人际交往的“软件”方面,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应放下自己作为管理者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友好的交流,实践也已证明,在教学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学生大多喜欢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并且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共同面对困难,形成民主、团结、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和谐氛围,这样学生可以在这种愉悦积极的氛围中不断地感受正能量的流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2篇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人因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化过程差异,基于和别人不同的心理面貌而产生不同需求,又因为相应需求促使每个人行动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需要既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诉求,也是一种外在的心理反映。但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向。因此利用好人的需要心理,能够最大化的激励和发挥人的潜力,从而有利于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内涵

马斯洛,当代最有影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几乎被各个领域、社会和个人普遍运用,深入揭示了人类社会需求的一般规律。其理论核心在于将人类的需求,按照出现的顺序、力量的强弱而成等级排列,同时将人类的需求归纳为5种基本需要。将人类置于不同层次的需求支配之下,不断从事外界或内部心理的各种活动。在马斯诺的理论之下,人类的需求被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类。

生理需求,在马斯诺理论中处于最底层,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先决条件。需要人类加以足够的重视。

安全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含义十分广泛,是人类对个人安全乃至世界和平环境的希望,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

归属与爱的需要,主要是个体和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体渴望交往与他人认同、愿意融入到集体中的愿望,是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在马斯诺理论中,与人类希望自己得到别人尊重和高度评价,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自我实现有威望等,即人类都希望自己有稳固的社会地位,并因此而表现出非常的自重和自尊。

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理论中,处于顶级需要的位置,是人类特有的具有促使人的潜能在能力中得以实现,成为别人期望之人,完成与期望一致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二、新时代贫困大学生需求的特点

(一)生理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沉重的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费用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有形的巨大压力,他们常常要靠举债借贷来交纳学费以维系学业。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在校期间总是千方百计的雪球机会去打工挣钱,但同时又要拼命学习。所以只能做一些短工、零工。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其劳动价值的不到公平体现,虽和正式工同样的工作,付出同样的劳动量,却得不到同样的报酬,导致了他们在学校期间的吃、穿、住等生理需求的满足程度不够,生存权极为脆弱。

(二)安全需求极度缺乏

基于物质基础上的欠缺,导致了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的一种极度不安全感。由于“寒酸”,贫困大学生常常倍受歧视,受奚落,受嘲笑,心理上总处于一种不安状态。但同时又有作为大学生的自尊与自傲,因而对当今“金钱至上”的社会现象产生一种强烈的抵抗情绪。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自傲心理强化,自傲往往转化为冲动,在处理偶发性事件时,易产生敌视态度和过激行为。并且这也是贫困大学生所自知的心理,由于缺乏克制而不得不面对缺乏安全感的煎熬。

(三)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愿望强烈

贫困生虽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是作为一个自我意识渐趋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我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愿望。由于心理上的诸多矛盾,有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继而产生的是不被他人尊重感。虽然经济困难,但趋于害怕被人歧视,所以其消费价值取向也多向经济富裕同学看齐,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同时他们也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又表现的极为敏感。所以整体上处在既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交际的需要又表现出一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很是矛盾。但作为一个社会人而言,归根结底对于尊重和社会交往德愿望是异常的强烈。

(四)自我实现需求迫切

基于比一般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生活经历与经验也就成为贫困大学生的一笔最大的财富。那么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就比其他的大学生表现的就更加的迫切一些。应为它可以通过自己这份独有的财富来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同时还能拓展自己的交际面,找到归宿感与安全感。进而融入到班集体当中,获得被爱感。因此,贫困生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具迫切性。

三、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一定的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终极目标,对贫困生而言缺乏实际依托,加之高校又缺乏对个人素养的培养和内在精神的重塑,这样的目标对贫困生并不能起到实际感召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社会对贫困生的帮助,更多的局限在经济资助层面上,往往在思政教育方面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从整体的思政教育内容来讲,大杂烩的方式导致教育针对性弱,缺乏对贫困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引导,在对其正视现实、积极调整心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等均存在缺陷。

(三)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相对普通学生而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多和更复杂,如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嫉妒心理等,而目前的高校往往普遍采用的是榜样教育法和个别咨询法两种方法协助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仅仅至依靠这两种方法,将高校贫困生所有的心理问题解决掉,这是完全不现实的,探索新的、更好的、更适合贫困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方法,是目前高校教育者应该积极探索实现的问题。

四、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改善、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针对贫困大学生生理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的进行引导、科学的进行调整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其所提出的生理需求即为人的衣食住行。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教育者就不能仅局限于此。通常所说,人的需求有两种,即生理需求以及由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社会需求,当生理得到满足后.学生就会自然地把自己的社会需求提升,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给予贫困生以更多的关照,对于在外打散工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关怀而不能挫伤其信心。另外,在不损害其他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对于优秀的贫困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展示的机会,给予其更多的激励。

(二)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安全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和处理安全危机的能力

马斯洛认为:“人们都喜欢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可以预测的有组织的世界,在那里有所依靠,不会发生意外的难以控制的或危险的事情。”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注意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贫困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在细节工作上,要深入到各个班级,定期到学生宿舍检查,增强其安全感,同时还要强化其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对贫困大学生尊重与交往的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

做为相对独立但是又没有完全独立的个体,大学生和完全意义的成年人是有所区别的,然而有一个基本点可以肯定,就是身处校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尊方面的需求,自尊的满足会让他们感到自信、感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感到自己有能力、感到自己有用处,他们同样会渴望有深厚的情谊在自己的周边。做为教育者,在从事高校思政教育时候,理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真诚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获得人格心理上的尊重感。此外,还应该培养起良好集体文化,善于运用群体心理来强化学生之间的情谊。给贫困生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愿意融入大家的良好环境。从而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内心世界。

(四)针对贫困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创新教育的开展,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

在当前的思政教育界,往往充斥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学生想法太多,太快。”在当前的社会形态和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大学生时时被新生事物冲刷着头脑、意识更新速度极快,而真正会追求自我的人,前面的四种基本需求实际已经得到满足。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注贫困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的加以积极的因素引导,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贫困大学生作为在高校中生存、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其需求有着自身特有的独特性。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自然就不能一概而论,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要能够借用马斯洛理论来准确把握住贫困生的心理,尤其是对其思想和行为起影响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需求心理,要从生理需求上予以引导,调整;从安全需求上予以强化;从尊重与交际需求上予以关怀,爱护;从自我实现的需求上予以帮助,借此使其得到生理及人格上完善。(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参考文献:

[1]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 张文才.学生心理与行为教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 李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7,(1)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29-01

如今的高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常在无意中显露出自私、任性、骄纵等不良品格。我认为,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我们必须重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对于青少年而言,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人。因此,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教育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作为政治教师责任更大。下面我就对政治课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政治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头脑,融入学生心灵,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如文化生活第十课,比较全面的讲述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内涵、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学这部分知识本身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按照教材讲就可以了。同时教师又要与时俱进,适当为教材增加一些新的材料。比如,教学《哲学与生活》第十二课时,可以将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等最美英雄的事迹材料呈现给学生,把神州十一号,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懂得人生价值如何实现,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爱国爱民,无私奉献是这些精神的实质与核心集中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让学生在对这些英雄的崇拜中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二、通过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对高中生的培养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能力的范围,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情感道德的升华。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应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指导。例如,我在讲经济生活《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时,我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企业的经营者,应如何进行经营?学生回答:要进行有良心的经营,不欺骗消费者,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绝不生产假冒伪劣的商品,为中国的食品安全贡献力量;在讲文化生活《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时,我结合时事引导:我们应该爱国,应怎样爱国?抵制日货是爱国吗?打砸日车是爱国吗?学生经过思考,明白应该理国.通过这样的引导提问,即完成了知识目标,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实现,更是对学生道德情感的一个提升,进而达到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重视教学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非常丰富,如何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得进去,学得下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我国的政党制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党 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我结合本框特点设计了利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视频片段,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不但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增加了对我们党的理解及热爱,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在此基础上设计模拟党代会场景,以学生为主题,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设计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在学校硬件设备比较好,将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引入政治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多媒体不仅是教学演示、辅助手段,而且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平台,成为课堂上生生、师生交流的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课堂上的即时交流;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学生与世界的沟通,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情感的表达性.比如,在讲《文化生活》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利用网络播放天宫二号发射的视频以及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的视频,真实震撼的画面,现场直观的演播,不知不觉感染了学生,让学生激动不已,既理解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基本内涵,又深刻地受到伟大航天精神----那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所感染,同学们都纷纷励志,要向航天英雄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作为政治教师,应注重课堂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育人的任务,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献章.《思想政治课有效评价的探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7

[2]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6.

第4篇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入手,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并就此分析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必须全面了解新媒体的内容与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

一、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更新思想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作为先导,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对教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教育经验、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从容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二)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

所谓传播技巧,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它是为传播内容、传播谋略服务的。通过运用相应的传播技巧可以将要传播的信息意图传给大学生,对于政治倾向胜、社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运用传播技巧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十分重要。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主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元融于一体,并且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实践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二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下互动。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直播、视频课堂、网络课堂、课题研究等教育内容通过校园网进行传输和覆盖,扩大教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主动巩固校园网络论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首先,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采取"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办法,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作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依托校园网建立一支思想教育工作队。要积极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三)主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建立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次,打造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学生们在班级博客群中可以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分享感受。第三,打造学生班级“短信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学生“短信群”发短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素质为核心的接受策略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提高信息筛选、辨别能力。第二,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素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必须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三,加强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新媒体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主流文化网站建设为中心的主体策略

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站在客观上成了信息的重要传输者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力量。因此要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尽快建设主流文化网站,整体规划,稳步推进。一要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上真正实现平等、敏捷、细致的教育交流。二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支持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团组织进入网络,扩展网络优势。三应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对网民进行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网络内外联动为中心的技术策略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应抓住时机地找准切入点,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 立体交叉网络。传统媒体中,报刊是一种群体的自白形式,它提供群体参与的机会。广播直接、广泛地影响着多数人,给人们展示一种不通过言语交流的世界。电视能提供各种生动的素材,满足视听感官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特别是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匿名性和平等性等优势,组织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讨论,或直接利用BBS、E-mail、QQ等与大学生进行在线多向交流和心灵沟通,发挥网络媒体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力、渗透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根据社会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握方向、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引导和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往往较为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而忽略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接受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工作,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欠缺。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环境的变迁,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高校教育者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过去只从上级的条条框框和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做法,加强对青年学生个体的研究和了解。在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方法和手段,通过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开拓创新,对人生、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渴望。教育者如果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大学生的实际,就会束缚他们自主能力的发挥。因此,新时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基本的主体能力和内部动力,通过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发展应体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当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充分发挥、个体价值都得到充分实现时,社会整体的价值才有可能充分实现。因此,在处理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关系时,要把挖掘大学生个体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重视实现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即过分迎合学生,忽视教育者的愿望和他所代表的整个社会的要求,这种倾向同样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妨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摒弃传统的“我说你听”和不顾学生实际需要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平等地位,认真了解、听取学生的心声,掌握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更加贴近学生。

长期以来,高校通过关心和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等途径,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使思想政治教育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这些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总结。另外,我国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注重教育的整体和共同性而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这种教育模式的结果就是培养的人才出现千人一面,最终导致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施教工作,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全面细致地分析每个大学生的特点,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要,拓展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满足大学生各种不同的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从西方国家引入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情况,制定针对性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高校的党团组织加强了各类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配合第一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文化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关键性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些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相应的文化标准。学校属于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精神面貌,这具有较强的时代要求与时代特征。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且能够引导众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校园文化是在一种环境中发展而来的,它能够教育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传统价值观已经被颠覆,因此这更要求大学生能够与时俱进,树立与时展同步的正确价值观,这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2.校园文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为了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效性,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必须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增强其感染力、渗透力与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课余活动与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形式,它在特定人文环境的熏陶下,培养出一种专业精神和作风,促使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进而激发其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校园文化都是直观易懂、生动形象的,因此,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还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不再那么单一乏味,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更容易被人接受。总的来说,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将校园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与行动。

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强烈求知欲的群体,对相关的文娱活动与文化艺术具有很强的兴趣,高校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群体意识,还可以使他们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与思维方式。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大学生的行为倾向以及价值观形成一种较强的导向作用,而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开展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以此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大力强调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在几代人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学风建设与校风建设,要根据校园的办学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氛围,例如,创建本学校特有的校徽、校训、校歌等,并使这些独特的精神文化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现阶段,多数历史悠久的高校已经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了学校的校训建设,这在规范师生行为、团结师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校园物质文化来说,应大力保留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与建设,从物质文化中彰显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3.激发广大师生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或者由某个专门的部门便可以建设好的,更不是依靠行政部门的相关强制性要求便可以完成,它需要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从中获益,而且也能够让教师从中受益。基于以上因素,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为建设校园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良好的校园文化必定是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那种认为只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便能够建设好校园文化的认知是十分狭隘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理论学习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纯粹停留在课堂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无法调动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的,必须走理论联系实践的路线。大学生属于热情洋溢的群体,通过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校运会、校园文化节等,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展示出他们的良好精神风貌。

4.利用校园网络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得到广泛普及,各大高校已经建设起属于本校的校园网,对网络的利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网络也是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校园网络必须以思想为基础,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的伟大旗帜,坚持与时俱进,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在通过校园网宣传校园文化时,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政策以及方针,用理论来武装网站。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与教师个人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同样,它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极大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策

职业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整个人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设计,它的核心和灵魂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和灵魂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摆脱原来简单的甚至是临时化的做法,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只有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证作用这一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深入探讨、研究、实践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新途径,才可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就业稳定和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当前的整体情况来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利用政治理论课、就业指导课等传统形式对学生进行线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方式缺点非常明显:比较注重形式、缺乏新意、个性化不强,忽视学生的真正需要,不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直接导致大学生在主观上对这种教育方式很排斥,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教育过程缺乏整体性

从横向来看,随着新媒体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现在“90”后学生群体思想复杂程度增加,而有些学生家长与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等方面没有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并达成共识,给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用人单位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在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上单纯和片面,直接挫伤了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自觉性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并使之产生就业焦虑。从纵向来看,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通过在毕业时的就业政策宣传、应聘技巧讲座等途径为主,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线一直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错过了全方位育人的良机。

3.教育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

一是教育队伍力量不充足。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一般由就业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和各二级单位的党委(总支)书记、辅导员两部分人员组成,除了配备不足外,一般都只能在繁杂的日常行政工作事务之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素质不齐备。这两部分人员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各有优势和不足,比如就业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对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掌握得比较好,但比较缺乏指导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验,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上也有所欠缺;而辅导员虽然熟悉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具体情况,也有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和体验,但在理论和教学经验上比较欠缺,习惯于把具体工作混同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因此,两支队伍在整体上都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程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具备的适宜职业需要的综合素质,是大学阶段所接受的各种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要贯穿整个大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系统教育,靠短期行为、“季节性套餐”是万万不行的。学生一入校,从起步教育开始,就应该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使学生有好的行为规范、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使学生有危机感、紧迫感,有自我完善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毕业教育阶段构成了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要建立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又要把阶段性的工作目标与长期的最终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

2.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研究

高等院校是一个连接学生、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场所,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三大育人体系来共同进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全方位地建设,具体的就要从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来进行。

(1)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接受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也要接受学校教学行政部门的业务领导、工作领导。

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包括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只有不断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才能从组织上、从制度上、从运行上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

(2)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结合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综合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3)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①硬件支持系统建设

硬件支持系统主要是学校为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建立的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设备、校园硬件环境。各个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建立相应的硬件支持系统。

②软件服务体系构建

软件服务体系是指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事实材料的活动机制。软件服务体系的建立要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进行不断的建设和更新。

3.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研究

(1)充分抓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全员化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为这项思想政治工作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学生的现实状况与未来趋势统一起来,这既要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又要对学生高度负责,而且这两者又是统一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掌握和自觉运用可持续发展观,懂得综合地全面地发展,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这样才是个人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

(2)充分发挥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老师的作用

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专门从理论上、当然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较为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来进行,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充分重视高校全员育人的作用

全体老师都可以在各自的教学和工作岗位上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强有力的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人生引导。比如,心理教育中心老师在各种心理学课堂上,可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发展中实际遇到、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努力使大学生克服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和问题,也包括传授一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技能和方法。

(4)充分认识专业课教师的作用

任何一门专业课,都不是简单地讲授、传输一个专业的真理体系,还应当告诉同学们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学习这些课程在未来的工作中、在未来的社会中、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不仅如此,在专业课中还可以向学生说明学习课程的方法、如何树立学习的信心、如何培养学习的毅力等,可以讲述学科发展中的某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学科发展的艰难历程、学科发展的现状、学科发展的技术难点、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等,真正将专业学习与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5)充分重视高校其他部门机构的作用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教学是高校的中心环节,高校的任何部门都要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提高服务,比如人事部门是否确定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或者对现有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教务部门如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课程,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各学院等如何组织、开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各种讲座等。

参考文献:

[1]孙文博,张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