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5:02:20
序论:在您撰写提高粮食产量的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粮食生产;政策措施;问题;建议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何适应社会转型,确保粮食安全,针对粮食生产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粮食生产情况
以某县粮食生产为例,它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连续多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常年种植面积在6.6万hm2以上,以小麦尧玉米为大宗,种植面积均在3.3万hm2以上,总产量50万t以上,年贡献商品粮40万t,在全省位于上等水平。2014年粮食播种面积7.05万hm2,总产量达到55.59万t,实现连续10年增产增收。
2、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
2.1全面落实惠农政策
2.1.1政策性补贴。按照计税面积,以每年1 500元/hm2以上的标准落实粮食及农资综合直补,年落实补助资金逾6 000万元,自2009年以来,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小麦尧玉米全覆盖,年落实补贴资金逾1 000万元。2009年以来,共落实农机具补贴资金2 055万元,深松耕补贴250万元。
2.1.2专项补贴。2010年开始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物化补助,截至2012年底,共发放“一喷三防”农药129.3 t,落实追肥尧灌溉补贴资金278万元。
2.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2.1推进农田基本建设。重点进行地、路、渠建设,通过平整土地、整修机耕路、田间路和铺设地下管道建设,达到“田成方、地平整、土肥沃、路相通、渗漏少”的高标准农田要求。2008年实施标准粮田建设规模2 000 hm2,总投资900万元;2011年、2012年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2 667 hm2,总投资2 000万元;2010要2012年实施土地治理项目2 867 hm2,总投资5 700万元,2010要2011年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1 933 hm2,总投资1 055万元。
2.2.2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自2006年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共落实中央资金180万元和省级资金140万元,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16万hm2,制定小麦尧玉米配方2个。
2.2.3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重点抓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通过示范片建设提高示范带动能力,推进粮食生产。2009年以来,年建设小麦高产示范片2~3个、玉米高产示范片2~3个,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
2.3提升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2.3.1加强机构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县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对县级技术中心及区域站硬件建设,提高了服务能力。同时,健全了日常管理、技术下乡等制度袁为做好技术服务提供了保障。
2.3.2推广关键技术。认真落实领导包乡,技术人员包村、包地块制度,采取示范展示、召开现场会等展示观摩形式,着力做好小麦、玉米等作物优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展示和推广工作,抓好关键技术落实,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力度。
2.3.3抓好示范田建设。自2010年起实行县、乡领导示范田建设,县级每年抓示范田4个(县委书记、县长、农工委书记,副县长各1个),面积不少于200 hm2,乡级领导干部示范田全县共32个(每乡2个袁书记、乡镇长各1个冤袁面积不少于67 hm2。在示范田建设上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确保了各项管理、服务到位。
3、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3.1成本高,效益低
近年来,由于粮食价格增幅低于农资产品价格的增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效益低下。以2014年为例进行粮食种植效益分析,2014年商品小麦价格在2.3元/kg左右,效益4 500元/hm2左右(不含人工),玉米价格2.2元/kg左右,效益为15 000元/hm2左右(不含人工)。一年2季粮食种植效益约为19 500元/hm2(不含人工),按外出务工每天人均收入100~200元计算,每667 m2粮食年收入仅相当于每人7 d的务工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远高于种粮收入。
3.2种粮风险大
农业的自然风险,如暴风雨、冰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地震、病虫鼠害等都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市场的供求失衡和价格波动,导致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收益受到影响。
3.3规模化水平低
当前农村生产多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人均耕地面积0.1 hm2左右,户均0.4 hm2左右,规模生产较少。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是农民不重视,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低。二是农民对种粮的投入偏低,特别是对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偏低,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4、促进粮食生产的建议
4.1促进适度规模生产,增加效益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土地适度流转,培植种粮大户,发展集约化生产,增加规模效益。
4.2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高水平
虽然某县已基本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健全了机构,配备了人员和设备,但实现技术入户面临经费不足等问题,需要上级部门给予大力支持,调动农技推广队伍积极性,发挥更大作用。
4.3整合农业项目建设,强化基础
整合农业资源,加大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
4.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压缩成本
一是加大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降低种植成本。二是完善政策性补贴方法。探索和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补贴工作。完善其补贴方法,让补贴与粮食生产挂钩,切实发挥好补贴在推进粮食生产上的作用。三是加大对县级财政支持,增加对种粮大县转移支付,缓解财力不足问题,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力保面积不少,总产不减,质量不降。
4.5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种粮直补政策
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业务工作应以县农业局为主导,搞好业务协调和联系,加强对乡镇技术人员的培训,下达业务工作任务,严格考核和检查,使他们真正专业起来,独立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调整种粮补贴政策实施办法,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粮食综合直补三项补贴合并为粮食直补一项;同时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另外,要把落实补贴的登记、核实、张榜公示、拨付作为乡镇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让种粮的人得到补贴,而不要以土地承包人为补贴对象。
4.6完善支持保护政策监管评
价机制。近年来,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逐年增多,如何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政策扶持出效果,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监管和评价机制。政策监管上,要制定一套政策阳光操作程序,实行政策扶持全程透明化,便于接受社会各方监督,规范政策实施过程,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实施效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加大工作和资金使用督查力度,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不规范、不到位的情况予以纠正。政策评价上,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政策类型、项目种类,选择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通过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价等形式开展政策实施评价。对形成的评价结果,建立应用机制,为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安排产业项目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促进粮食生产支持保护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高水平,整合农业项目建设,强化基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压缩成本等方面的发展建议,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张敬辉.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09,315
[2]朱其斌,童健飞,王兴等.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3(1):22-25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思考建议
一、概述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物资,供求关系有其特殊的规律。粮食供求既受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又受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的影响,往往后者起着稳定价格的重要作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既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前提条件,又是农民特别是粮食生产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粮食需求的刚性很强,但供给的价格弹性很大,既粮食生产多了就要出现“卖粮难”,谷贱伤农;生产少了也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价格又会过分上涨,令消费者难以承受。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人与粮的矛盾将日趋激烈,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近几年由于国家利好政策效应驱动、市场拉动和工作推动的综合利用,扭转了粮食生产播种面积、总产量持续下滑的趋势。龙游县现有人口40.31万,其中农村人口30.84万,总户数152457户,乡村从业人数15.65万,粮食播种面积45.4万亩,总产量17.7万吨,但由于地方财务有限,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设施老化功能退化等问题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发展。粮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因此,发展粮食生产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种粮比较效益低,是直接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虽然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种粮比较效益仍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民的种粮食积极性无法在根本上得到调动。除此之外,制约粮食生产还存在下列问题:
1.规模种粮土地流转问题
依靠种粮大户,发展规模种粮,是当前粮食生产的主要特征之一,特别是早稻生产。从调查的情况看,一方面部分种粮大户、粮食专业生产合作社想多种早稻而承包不到耕地,这种现象今年表现尤为突出。客观上由于龙游人多地少,一般农民惜土地思想较重,对土地流出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龙游地处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对土地征收的期望值较高,担心因土地流转而导致土地征用补偿权益的丧失。调查表明,土地流转的关键可能是缺少服务联接机制所致,造成土地流转供给需求脱节。
2.农田设施损毁和被偷盗问题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的损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目前农田水利设施“重用轻管”和“重用轻修”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政府每年也在抓些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的水利建设,使得部分点上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部分面上损毁的水利设施仍无修复。另外,近年来农村偷盗农用变压器、电动机、水泵、电线等现象较为普遍,许多种粮大户反映一年内多次被盗窃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器设备,严重影响正常粮食生产程序。
3.加工管理用地审批难问题
随着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各类专业农民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带来种植规模的扩大,继而带动效益增长。截止2012年底,我县有种粮合作社240家,100亩以上的的种粮大户100家。目前,这些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普遍反映:一是规模种粮后晒谷场地严重缺乏;二是大型设备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和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质无堆放场地;三是农产品收获季节,大批新鲜农产品初加工整理缺乏场地,往往将农产品和农药、化肥等混合堆放,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
4.基层组织对粮食生产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基层政府组织的乡镇(街道),是当前把上级政府扶农惠农政策直接宣传贯彻到村级组织和农民的关键环节。如果乡镇干部积极性不高,最好的粮食扶持政策也将大打折扣。由于目前所有的粮食扶持政策都是围绕着种粮农民开展,对如何调动和激励乡镇与村干部,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热情的政策研究的较少。
5.种粮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以一年生为主的种植业不再是农村劳动增收的主业,从事种粮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30岁以下的农民基本上不从事种植业,种粮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小学文化的占一半以上。种粮农民年龄普遍偏高,导致种田方式比较传统,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
三、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从根本上讲,解决粮食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构建起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1.出台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一方面种粮扶持政策要稳定,各种补贴科目简化,操作手续简便;另一方面粮食生产政策要出台早,最好在每年的10月份次年的政策,方便种植大户在农作物接茬季节上提前安排和土地流转。同时。加大粮食订单收购政策的贴补力度,提高粮农种粮积极性。要实行职效挂钩,责任到人,增加乡镇粮食生产考核的分值,细化粮食考核内容,同时对粮食生产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乡镇进行表彰。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还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种粮队伍,广大种粮大户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因为只有他们的稳定与发展,我国的粮食才有安全和保障可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志于投身粮食生产的大学生“职业农民”,通过现有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以传、帮、带的形式,提高新一代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之种粮队伍后继有人。
2.重视基础投入,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化大力气提升标准农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立足点是耕地的质量。根据去年对全县29万亩的标准农田调查与土样分析结果,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分等定级标准》要求,基本摸清了我县标准农田面积、分布、类型、等级以及各级标准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等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全县有一等标准农田16880万亩,占5.8%,二等标准农田 242195万亩,占83.2三等标准农田32020万亩,占11%。
3.探索种植模式,努力实现“千斤粮万元田”
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向农民提供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高效种植模式。积极推广菜—菜—稻、菜—稻—稻、菜—瓜(西瓜)—稻、草莓—稻、稻田养鱼、稻虾共育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种植效益。要向广大种粮农户提供良种良法,提高种植科技含量。
4.加强抛荒整治,努力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一是耕地整治检查的重点是全年性抛荒,特别是中心镇和城乡结合部,要列入检点,对征用不用、围而不建且多年摞荒的田块,列入重点复耕对象。二是减少农田季节性抛荒,杜绝常年性抛荒。三是建立耕地抛荒整治的长效机制,对长期抛荒的重点乡镇,所在县要认真研究,化解矛盾,引进种粮大户或粮食专业合作社集中承包复耕。
关键词:焦炉 炉门砖改造 堆密度 操作时间
中图分类号:TQ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59-01
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煤-焦-钢产业链整体市场低迷,面对上游煤炭市场价格波动和下游钢铁市场压缩产能等不利形势,作为独立焦化厂需要更进一步寻求降本增效,以求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是位于唐山市渤海湾,具有优质炼焦煤资源和港口优势,提高炼焦产能是公司保证经济效益的大胆尝试,以下是一种提高六米顶装焦炉产量的实践方法。
1 焦炉炉门衬砖改造提高单孔装煤量
为进一步提高炼焦四座6m顶装焦炉生产效率,公司成立攻关小组对增加单炉装煤量进行专题研究,经过反复设计和实验,最终探索出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将炭化室的炉门衬砖削薄,由原设计的炉门衬砖厚度385mm削薄到325mm,增大炭化室有效容积,有效增大装煤量,提高单炉效率。
实施方案为应用隔热效果更好的硅酸铝岩棉板、硅钙板及高温复合石棉板代替硅藻土隔热砖,达到了隔热效果,并且衬砖比改造前薄60mm。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炉门外部温度变化,跟踪测量改造的炉门和未改造的炉门上中下三点温度,改造后炉门能够满足炼焦生产要求。
炼焦分厂四座焦炉机焦侧440个炉门经过改造后,单炉装煤量增加0.2t,使得焦炭单位成本明显降低,预计每年可增产焦炭2.1万t(0.2×24/18.5×360×220),增产荒煤气672万Nm3(21000×320),可增产甲醇3360t(6720000/2000)。按每吨甲醇2 500元计算,年产生效益:3360×2500=840万元。
2 提高配合煤堆密度
炼焦原料备煤车间共三台粉碎机,正常情况开二备一[1],为了增大配合煤堆密度,通过采取运转粉碎机中一台使用正常锤头锤柄,另一台锤头锤柄全拆掉的方法,从上表1可以看出,一期焦化、二期焦化采取以上措施前后单孔装煤量有了很大提高。
从生产角度分析,通过以上措施增大炼焦煤堆密度后,四座焦炉推焦电流均在150~170A未出现大电流及难推焦。改造后,单孔干基装煤量明显提高,焦炭产量明显增加,公司煤气发生量每天增加20万m3,在保证甲醇正常生产后,提高热力车间锅炉掺烧煤气量,有效提升公司整体经营效益。
通过表1数据计算,调整后平均焦炭量比调整前平均焦炭量每炉多近一吨,按照每天出280炉计算一天多出280t,按照每炉干基22.5t计算,280/22.5≈12炉,相当于比未调整前一天多出12炉。
3 调整焦炉操作时间
四座焦炉周转时间18.5h,操作时间10min,一个周转只有10min检修,四座焦炉三台推焦车,两开一备,出炉返签时,争车现象严重,一旦有一台推焦车修车,K2系数无法保证,如遇影响时间,经常处于追炉状态,不利于安全生产。
经过认真研究现场离干熄提升井近的2#3#焦炉操作时间调整为9min,离干熄提升井远的1#4#焦炉操作时间不变仍为10min,平均操作时间9.5min,检修时间65min,出于有利于检修设备,安排固定检修段。但运行一段时间,发现固定检修段保持不住,总在不断改变位置。
经过研究近一步调整,一个周转有5个小签和5个大签,返小签加2min检修,返大签加9min检修,不安排固定检修段,运行一段时间效果比较好。
经过大胆尝试四座焦炉周转时间18.5h, 四座操作时间均调整为9min,返小签加6min检修,返大签加16min检修,运行效果非常好,正常情况一台推焦车检修,不会影响生产,减少了检修设备对生产的影响。2014年一月至五月计划完成率99.5%比2013年提高1.4%。在三月举行的推焦执行系数劳动竞赛中四班平均K2推焦达到0.95。
4 结语
(1)经过炉门改造,单孔装煤量可以提高0.2t,年增加效益840万;
(2)提高配合煤堆密度,有效提高了炼焦炉效率,按一天280炉计算,提高堆密度后,单日可增产12炉;
(3)四座操作时间均调整为9min很大程度提高了焦炉完成率,保证了焦炉稳产、高产。
以上为一种提高6m顶装焦炉产量的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 雷勇,蔡九菊,廖洪强,等.首钢预处理煤炼焦的产物特性研究[J].节能,2007(2):12-14,2.
[2] 于振东,郑文华.现代焦化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320-328.
【关键词】房建施工;管理;工程质量
1.概述房建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1 房建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首先从事房建工程施工的人员大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对房建施工的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更别提具备相关的专业证书和上岗资格证了,他们从事房建工程施工仅仅是为了糊口,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是造成安全事故频繁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是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不能有效的掌控全局等,这些无疑都对房建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严重的抑制作用。
1.2 施工管理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低下
很多施工单位观念过于保守,不敢尝试新事物,害怕冒险,片面认为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都是浪费,结果使施工团队一直停留在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上, 在质量检测手段和方法上不能与时俱进,仍然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而这些方法早已被先进的、专业的施工企业所摒弃,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举措,致使施工管理的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低下。
1.3 采用事后控制的落后管理模式
事后控制管理模式的弊病是众所周知的,应用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从而埋下质量安全隐患,以致在后期频发各种房建工程事故, 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赶工程进度,明知这种情况还继续采用此种管理模式,可谓害人害己。
1.4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企业顺利施工,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似乎对这方面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体制制度不健全,项目责任管理不明确等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在一个施工团队中一人身兼数职,试想一下,这样又怎么能真正提高房建施工质量管理呢。
2.采取提高房建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2.1 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施工企业要切实重视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的监控,这是提高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具体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展开,首先施工单位要积极构建质量保证体系, 不断健全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这样可有效提高相关负责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施工之前,就要先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工作,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 使施工团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权限, 使各级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其次要做好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所谓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主要指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事前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施工之前,对整个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把握,事中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做好监控和把握, 事后质量控制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之后,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工程成品进行验收, 做好质量评定工作;最后要严格控制好工程施工程序,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建议可请专人来负责这项工作,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之处,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勇于尝试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通过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实现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2 要做好对工程进度的把握和管理
做好对工程进度的把握和管理,确保按时完成建设项目,避免拖沓现象的出现,为此可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要合理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编制完成之后,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和实施,及时调配人力、物力及资金等,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与此同时,做好动态跟踪,及时检查和发现各种可能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和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善,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利用好施工时间,合理配置好施工资源,施工资源和时间的配置也是工程部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不可轻视这方面工作,一是要做好施工机械的均衡和限制,因为可能布置的机械数量或者可能获得的台班数量,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主要工程量可能达到的最大施工强度;二是在人力资源安排上,要努力实现时间上的均衡,力争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从而取得最佳的工作效率。
2.3 努力优化工程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工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施工单位要严格科学的控制好施工成本,首先要做好成本预算,合理规划好资金的支出, 施工单位先要深入仔细的研究招标文件所列的各项条款,并在此基础上,对投标工程成本作出科学的预测和计算,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完成工程所需要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然后,制定正确的投标报价策略,最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做好标书的书写,这样可为今后可能发生的索赔等提供保障和依据;其次要控制好工程成本,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及浪费现象的发生,在施工材料的采购上,要选择那些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工作清正廉洁的采购员开展这项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采购成本,对工程材料的消耗量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对施工机械要注意保护和保养,努力增加机械的使用寿命,对机械进行出租时,也要做到合理安排,使之利用达到充分化和高效化。
2.4 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每个施工单位在施工中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问安全意识和技能,不仅是保障施工人员生命权力的需要,也是减少施工成本的需要。首先要积极构建安全生产制度和体系,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相关负责人也要切实履行好自身工作职责,定期对各项目工程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对于发现的违规操作现象,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纵容,这样可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其次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知识及安全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安全施工的理念深入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心中,此外项目组还可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设置专职安全员,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这样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最后相关负责人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明确奖惩制度,在施工过程之中,除了要进行正常的安全检查之外,项目组还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将问题落实到个人,做到整改责任人,并彻查出现问题的根源,这样可有效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此外施工单位要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安全工作模范及个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使之继续发扬这种良好的行为。
3.结语
综合以上,房建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安全,关系到房建行业能否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为此施工单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强对实践的摸索和总结,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其它施工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相信经过这样长期的努力,一定可以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甄守奎.加强房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9(16).
[关键词]产品质量;不合格品;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39-02
20万吨高压聚乙烯装置采用德国Basell公司的专利技术,设计能力为每年生产20万吨聚乙烯树脂,年操作时间为8000小时,共引进16个牌号。装置采用德国Basell公司的LUPO TECHTR管式法反应器技术,以乙烯为主要原料,醋酸乙烯(VA)为共聚单体,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丙烯和丙醛为分子量调节剂,该技术采用乙烯单点进料,过氧化物由四点注入脉冲式反应器,反应转化率可以达到35%。装置反应压力达到300MPa,反应温度最高可以达到320℃,产品密度范围在0.920-0.927g/cm3。它可以生产中密度的产品,以及含量在10%以下的EVA共聚物。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产品正品每吨售价近万元,而不合格品只能按照正品的20%-30%的价格出售,因此不合格品的产生对装置来说损失巨大,因此装置技术人员一直积极寻找到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以便提升装置整体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装置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1 装置的生产工艺
来自界区的原料乙烯进入一次压缩机,一次压缩机将其升压到26.0MPa,低压循环气、新鲜乙烯以及调整剂混合进入二次压缩机,然后被压缩到260MPa后进入反应器,反应的引发剂过氧化物分为四点注入,引发聚合反应,根据不同的牌号和不同的注入点,过氧化物的配方也是不同的,反应器内反应所产生的热量被夹套内的热水换热走,副产蒸汽。聚合物经过脉冲阀进入高压分离器,在这里进行气体和聚合物的分离,从高压分离器顶部出来的气体进入高循系统,进行冷却、脱蜡,然后返回二次机入口。
高压分离器底部的聚合物进入到低压分离器,在低分内进一步分离,乙烯经过低压循环系统返回排放气压缩机,进行循环再利用。从低压分离器出来的熔融聚合物进入挤压机,经过造粒,被颗粒水输送到干燥器,振动筛,然后经过风机输送到脱气仓、储存仓,最后包装出厂。流程工艺简图如图1所示:
2 不合格品出现的原因
一般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产品密度低于控制指标
2.2 产品中夹带粉尘
2.3 产品指数不均
2.4 产品中含有色粒
2.5 产品指数偏高
2.6 产品中含水
2.7 产品颗粒有尾巴
产品的各项指标一旦有一项不合格,产品即按照不合格品出厂,产品价格也大打折扣。
3 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装置技术人员通过多年对产品质量工作的总结,从中吸取的大量的宝贵经验,对装置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寻找不合格品出现的根源,对出现不合格品现象的原因总结如下:
3.1 产品密度低于控制指标
由于产品的密度受反应压力影响,反应压力越低,产品的密度也越低,而装置在正常生产中,脉冲阀无异常波动的情况下,反应压力不存在异常波动的情况,反应压力有大幅度波动的情况就是在装置开停车的过程中,在装置开车的过程中装置缓慢升压,期间产生的聚乙烯颗粒受反应压力低的影响,导致产品密度随之偏低。
3.2 产品中夹带粉尘
3.2.1装置开车造粒效果不好,切粒机切刀有磨损,产生垫刀料及拉丝料,在产品输送过程中转变成粉尘进入成品仓。
3.2.2装置长时间停车,脱气仓长时间不进料,料仓内部存在的颗粒粉尘聚集在料仓内壁,再次开车以后,料仓进料后将内部附着的粉尘带下,随产品输送管线进入产品包装线。
3.2.3装置长时间停车,成品仓长时间不进料,料仓内部存在的颗粒粉尘聚集在料仓内壁,再次开车以后,产品从脱气仓进入成品仓以后,将内壁附着的粉尘带下,随产品输送线进入产品包装线。
3.2.4装置长时间停车,包装线长时间不进料,内部存在的颗粒粉尘聚集在料仓内壁,再次开车以后,料仓进料后将内部附着的粉尘带下,直接进入产品包装袋中。
3.3 产品指数不均
装置正常生产的时候,调整剂丙醛是均匀地注入压缩机,进而参加反应的,因此在调整剂注入泵不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是不存在指数不均的情况的,因此产品指数不均的现象多数发生在装置开车的过程中,装置开车过程中需要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调整丙醛的注入量,因此在开车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产品指数不均的现象。
3.4 产品中含有色粒
色粒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产品被氧化变质产生的,因此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3.4.1高压分离罐液位控制过高,导致产品部分氧化,产生氧化料导致出现色粒
3.4.2装置长时间停车,低压分离器内储存的产品由于储存时间过长,导致部分颗粒被氧化,导致产生氧化料出现色粒。
3.5 产品指数偏高
装置开车过程中需要注入过量的调整期,以防止挤压开车时产品指数过低,不易出料,因此开车刚生产的产品指数会偏高,但指数高的产品量很少,但是如果不进行掺混操作,则会导致这部分料指数偏高。
3.6 产品颗粒含水
①颗粒输送风机换热器内漏,导致颗粒输送过程中带水。
②因雨季天气潮湿,部分料仓由于长时间不进料,导致料仓内部潮湿,进料后,料仓内水汽凝结,导致产品中含水
3.7 颗粒有尾巴
3.7.1挤压机模板平整度不够,切粒机在切割的过程中导致拖尾粒的产生。
3.7.2切粒机切刀磨损,产生拖尾粒。
3.7.3干燥器提升板与筛网间隙过小,导致颗粒在干燥器内脱水过程中与筛网和提升板摩擦,产生拖尾粒。
3.7.4切刀和模板没有做好找正工作,导致切刀模板不垂直,切刀和模板之间的间隙不均。
4 减少和杜绝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
4.1 产品密度低于控制指标
装置在开车过程中,及时提升反应器压力,减少升压的时间,设置合理的升压梯度曲线,严格按照提压要求进行反应器升压,从而减少低密度产品的产生。
4.2 产品中夹带粉尘
4.2.1开车之前对挤压机筒体进行充分拉料,将挤压机筒体及模板填满,保证造粒质量。
4.2.2脱气仓、成品仓、包装线长时间不进料的话,再次进料前需要对料仓进行通风操作,将料仓内聚集的粉尘带走,防止产生粉尘料。
4.3 产品指数不均
由于指数不均的料多数产生在装置开车过程中,且量比较少,因此及时对生产初期的产品进行掺混操作,将指数不均匀分布的产品掺混均匀,是杜绝此类情况发生的有效措施。
4.4 产品中有色粒
①严格控制高压分离器液位,防止液位过高导致产品氧化变质。
②如果装置长时间停车,如非生产需要,将低分罐内的液位拉空,防止产品长时间储存变质,产生色料。
4.5 产品指数高
严格控制开车过程中,调整剂的加入量,并且及时对料头进行掺混,将料头的少部分高指数的产品进行掺混混合,保证产品质量。
4.6 颗粒含水
4.6.1及时对输送风机换热器进行排水,如遇到雨季,可将换热器排水导淋微开,并加大排水频次,保证颗粒输送管线的洁净、通畅。
4.6.2如遇到雨季,对长时间不进料的料仓需要进行通风处理,将料仓内可能聚集的水蒸气及时排出,保证料仓干燥、不含水,从而防止含水料的产生。
4.7 颗粒有尾巴
4.7.1更换挤压机模板,防止产品切割不均匀产生拖尾粒
4.7.2更换切刀,并在开车前磨刀,保证产品不出现拉丝料的现象
4.7.3利用检修时间对干燥器进行检查,调整筛网与提升板之间的间隙,防止出现拉丝料。
4.7.4由于对挤压机模板进行找正的工作非常细致,要求最小偏差要低于0.03mm,最好低于0.015mm,因此需要用专用的工具和高技术水平的维修人员来进行维护。
5 结论
可以说高压聚乙烯产品质量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工艺、设备、维修甚至是天气的影响都很大,需要各个专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也是极其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工作,以上列举了一些典型的质量问题,具体问题还要根据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来分析,例如颗粒尾巴的大小,长短,是否有细丝料,垫刀料等等,产生原因大部分时间也是多方面的不能单一考虑,因此论述只为避免和处理问题提供重要的方向,便于高压聚乙烯技术人员可以逐步完善和提高高压聚乙烯装置的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谷凤来.HDPE产品优级品率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J].全国聚乙烯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全国聚烯烃树脂行业组织秘书处.2012:8-13.
[2] 顾文斌.优化伸长管理,创长周期运行[J].全国聚乙烯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全国聚烯烃树脂行业组织秘书处.2012:134-137.
[3] 崔鹏元 于现建 曹晶磊.造粒机组参数调整对高密度聚乙烯膜料产品性能影响[J].全国聚乙烯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全国聚烯烃树脂行业组织秘书处.2012:217-221.
[4] 王艳峰 金俊杰.影响高压聚乙烯颗粒外观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国聚乙烯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全国聚烯烃树脂行业组织秘书处.2012:309-313.
关键词:地区资源;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2002年以来,依托资源优势,经济快速崛起,经济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影响,自治区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在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时产生的诸如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一煤独大”、集中度过高,民间借贷日益膨胀等问题也陆续暴露出来,给银行经营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商业银行要认真分析形势,积极预判、提早行动,从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机制流程、主动调整结构、创新管理手段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一、以区域经济优势为信贷业务发展的立足点和增长点
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拥有中国最大的煤田和天然气田、最大的草原、最大的森林和最大的风能资源。在矿产、能源、成本、区位等方面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区域比较优势。依托这些优势,自治区形成了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涉农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针对自治区经济优势特点,区内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研究,确定信贷业务发展的立足点和增长点。
1.落实优势特色行业差别化政策,为信贷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不断挖掘成本优势客户群体,大力支持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能源工业中的大中型企业;重点支持依托能源优势,成本优势明显、受到政府支持的电力、炼焦、煤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大型企业;积极发展以乳、肉、绒、粮等加工为主的涉农产业中的全国龙头企业;对金属冶炼行业中资源禀赋突出的小类行业,选择支持技术含量高、有产业集群效应的大型企业;允许在全国市场具有领先优势的特色优势行业信贷和贷款余额适当增长等一系列差别化政策支持。
2.紧扣自治区经济发展脉搏,确定信贷业务发展政策,准确定位客户目标。以自治区具有显著成本优势、收益良好、抗经济波动能力强的企业客户群体为目标客户,扩大授信客户群体。拓宽行业范围,与支持自治区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与投资推动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相结合,与促进消费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与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支持自治区优势产业相结合,与改善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相结合。
二、转变信贷业务发展方式,持续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增强抗风险能力
1.转变经营理念,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坚持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加强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收益率(RAROC)等指标的研究、管理和考核。建立以EVA和RAROC为衡量标准的贷款定价模型,针对不同企业客户的风险特点,坚持风险覆盖收益的原则,设定了收益回报底线要求,实施差别化的客户定价和产品营销策略。
2.推动信贷结构调整,提高抗风险能力。自治区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贷款行业和客户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偏弱,抗外部风险能力降低,业务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等问题。要确定降低信贷集中度的指导思想,从客户、行业、产品、区域等维度,制定信贷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科学实施信贷结构调整。
3.坚持信贷政策重检,准确划分客户类别。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宏观经济政策,在充分分析客户的基础上,通过信贷政策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重检,对客户和银行自身信贷政策的适应性进行重新认识并拿出相应的对策来付诸实施。在宏观政策重检方面,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信贷政策,结合经济特色和优势,定期对信贷政策进行重检和调整。在微观客户重检方面,坚持“进、保、控、压、退”的原则,为客户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
三、创新信贷审批管理机制,统一风险偏好
1.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信贷审批集约化水平。商业银行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通过合适的审批模式,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提升审批环节对授信风险把控能力,为持续提高资产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对公司、机构类信贷业务尽量提高审批层级,将授信审批权限集中到自治区一级。以统一信贷业务审批标准,起到统一风险偏好,提高审批质量的作用,也有效避免人为干扰、地方行政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个人贷款方面,要根据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采取差别化的授权,尽量避免单人审批制度,实行双人以上的审批方式。
2.利用区域经济研究成果,提升信贷审批专业化水平。商业银行要始终坚持围绕自治区经济优势开展授信业务,不断提高审批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在审批环节,除了严格审查客户基本面、行业、规模、信用等级以及项目的核准、土地、环保、资本金等基本要素外,将成本优势作为授信客户的重要标准。积极将区域和客户的成本优势转化为自身的经营优势,以此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收益水平。
四、完善信贷队伍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信贷业务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信贷岗位提出了多样化和专职化的要求。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信贷队伍的配置和培养,采取切实措施满足信贷岗位人力需求,提高员工履岗能力。健全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信贷经理和风险经理队伍的配置,保证各级信贷队伍的建设。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针对性,保证信贷人员的适岗、履岗能力。
五、强化基础管理,完善内控体系,为信贷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1.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精细化水平。一是加强执行力,做到政策传导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工作部署量化、执行标准细化、规章制度严密可操作。三是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2.持续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贷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要完善贷后管理制度,细化贷后管理流程,对相关部门及人员在贷后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进行具体划分,对有关贷后管理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归纳整合,规范贷后管理操作流程和步骤。二是加强授信条件的落实和问题客户的预警跟踪管理,提高贷后管理的质量。三是积极持续落实整改,提高整改完成率,健全整改长效机制。完善多发问题信息库,以合规的角度评估信贷风险,对同类多发问题开展集中治理,降低问题的多发频率;对以往年度发现问题进行持续追踪整改,消除遗留问题的风险隐患;加大对整改问题的核查力度,通过开展现场核查和非现场监测,保证整改结果的真实性。
3.强化合规管理,严格问责制度。合规经营,尽职免责是信贷经营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商业银行要对责任认定部门职责分工、政策要点和责任追究进行明确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责任认定工作机制,在制度层面和约束机制上保障授信业务各个环节和岗位合规尽责。■
参考文献
[1] 陈凯.2011,《经济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上海金融研究》第10期,77-88
[2]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路还有多长.中国经济时报.2003
[3] 程玉伟.2012,《中国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因素分析》,《时代金融》第11期,75-76
[4] 曾俭华.《利率机制实证分析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思考》武汉金融.2002年第3期
[5]郝晓春和丁岳维.2013,《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分析与对策建议》,《财会周刊》第2期,39-41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健康教育 产后随访率
重视GDM孕妇的规范化管理,系统教育,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程度,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产后随访,提高产后随访率,对于减少延缓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GDM妇女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①产后随访可向患者充分介绍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使其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病因、好发因素、疾病的控制方法、对母儿的影响有充分的了解,最关键的是让她们清楚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危害,这样,她们就能够听从医生的建议,主动配合医生关于生活方式的建议,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需要的检查项目,做到一级或者二级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2007-3至2010-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年龄在21-40岁之间,孕妇均为足月妊娠,孕周均为37-40W,妊娠期无严重合并症者,孕期根据中华医学会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推荐指南(草案)诊断GDM及GIGT共374例,分组对比,两组不同的宣教形式,产后随访例数进行比较,两组随访率,血糖值进行比较。
宣教组1:在分娩后出院前发放书面的宣教材料告知产后42天随访目的,意义,重要性及时间。
宣教组2:孕期定期课堂教育,并在门诊和病房分别设置宣传板宣传相关内容,告知产后随访。
宣教组2的具体宣教内容:进行系统课堂教育,课堂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控制的原则、个体化饮食指导、适合孕妇的运动形式、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正确的自我监测血糖方法,产后随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随访流程见表后(1-10)
研究方式及诊断标准
专人收集资料
评价标准采用国际OGTT诊断标准②(5分钟内口服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测定服糖前、服用后1小时,2小时,3小时的静脉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水平的检测。
统计分析方式:两组之间采用卡方及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表1两组不同教育形式随访率的比较,表1显示课堂授课教育形式产后随访率明显高于发放书面材料形式,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组不同教育形式随访率的比较(例)
X2=77.57
P<0.001
表2两组空腹血糖比较
表2显示OGTT实验空腹血糖值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 2两组空腹血糖比较
Fisher, s
Exact 检验 X2= 0.097
P=0.756
表3两组餐后血糖比较
表3显示OGTT实验服糖后两小时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有显圆钜?表3两组餐后血糖比较
X2=4.671
P=0.031 转贴于
常德市一中医院妊娠合并糖尿病代谢异常产后随访流程如下:
(1)介绍随访的医生和随访的重要性。
(2)填写随访登记本。
(3)填写随访表格。
(4)了解并指导产后饮食、运动、哺乳方式及避孕等问题,同时了解孕期发生的其他并发症的恢复情况。
(5)了解新生儿的饮食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
(6)体格检查内容:体重、腰围、臀围。
(7)化验:测定血脂,行OGTT检查。
(8)其他检查:如孕期曾有眼底改变,建议复查眼底情况等。
(9)由随访医生通知患者检查结果,并针对不同的检查结果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①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为轻度异常者,调整生活方式,并建议半年后继续内科就诊,并继续监测血糖情况;②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已恢复正常者,建议产后1-2年再复诊1次;③如血糖结果
明显异常,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者,补充诊断其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必要时其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10)密切关注糖代谢异常孕妇子代的生长发育。
3 讨论
课堂授课教育形式提高了产后随访率
(1)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的系统管理非常重要;
(2)产后及时随访监测血糖非常重要;
(3)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的合理性,有意识的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长,保持心情愉悦对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有直接相关性。[3]
明确诊断早期干预
通过产后随访监测血糖可以及时对血糖异常者做出诊断,转到内分泌科就诊,能得到及时治疗,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强化产后随访的意识
4 小结
糖尿病授课教育提供了GDM孕妇了解认识疾病知识的平台,改变了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合理饮食理念,重视产后随访,进一步提高了产后随访率,完善了GDM的系统管理。对减少和延缓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有着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杨慧霞,徐先明,孙伟杰等.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的远期影响及产后随访.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4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