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网络时代的利弊范文

时间:2023-12-29 15:02:19
网络时代的利弊

第1篇

关键词:网络热点 政治参与 规范途径

中图分类号:D6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62-02

网络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阵地,作为一种日渐流行的媒介和手段,在当代社会发挥着愈来愈显著的作用。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改善,广泛兴建无线网覆盖区域,使得突发事件在网络中能够及时传播,与之相关的网络舆论日趋增多,形成热门话题,引发人们的热烈探讨。因此,在官方和民间话语权的争夺中,能否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网络政治参与制度来引导网民正确参与,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探讨并运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对网络参与者进行管理和引导,改变现存不合理的网络参与现象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要素

探讨网络政治参与的改善,我们需要确定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方式和功能等基本构成要素,这是分析网络政治中现存各种问题,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这就为解决事项提供有效的前提和帮助。

(一)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界定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北京公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内容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710亿,互联网普及率517%,比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仅上半年新增的网民就有2132万人,增长率是31%。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为656亿,由2015年年底的901%提高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245%。

在这些网民中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首先,参与主体的年龄多是成年人到50岁左右;其次,以大专以上的学历为主;再次,收入水平较低;最后,集中在通讯相对发达的地区。由上可得出,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多是在各个通讯较为发达的地区、接受过一定的学校教育、收入水平较低的青壮年群体。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有:第一,追踪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事件。调查结果显示,约461亿网民在收看到新闻之后,根据新闻的报道内容进行相关性的分析和答复,表达观点,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了网络议政。第二,微博等新的通讯手段的推出,为网络新闻的发酵提供了便捷服务。人们可以快速浏览微博主题,获取他人的发言,接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入网络议政过程。截止到2016年一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61亿,同比增长32%,微博月活跃用户净增2600万,日活跃用户净增1400万,网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的越来越多。第三,通过一些网络上的论坛和社区,发表自己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及其相关观点和看法。

通过这三种形式,人们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事件的看法或态度,从而形成特定的社会舆论氛围,以便能够尽快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处与弊端

作为网络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政治的参与主体并不是现实生活中,而是由虚拟网络环境下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管理等活动和行为构成。

(一)公民能够突破诸多要素的限制

随着时代越来越进步,新的互联网科技正逐步强大,作为资源共享的手段,网络具有迅速传递、传播范围广等显著优势。它的发展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突破现实生活中政治参与的多重限制因素,比如参与渠道有限、参与地域狭隘、参与层级繁复等。

(二)政府能够从中受益

随着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受益,政府也从中获得便利,比如能够及时和直接获取信息、合理把握和引导对大众的舆论导向,从而推动信息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强化了对社会的监督和管理。

(三)网络热点突发事件造成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公民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问题的有较强影响力的言论和观点。具有以下特点:

1.喷涌化

因新闻网、新兴的微博、社交网等快速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并传播消息。由此,焦点事件一旦曝光,不论是目的在于了解真相还是谋求利益,人们都会对此事件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并制造更多话题、标签等。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发事件一经曝光,便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至全网络,成为各大网站争相报道的首页新闻,同时大众会通过手机或公共场合讨论等方式,快速传播事件造成舆论。在极短时间内,一个很小的事件便可造成如火山爆发般“喷涌的效应”,形成海量的新闻、评论等。

2.聚焦化

政府、媒体、大众等在看到突发事件的相关新闻报道后,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到该事件上,处在多种主体视野关注中的事件,便成了焦点事件。而网民、媒体等会通过各种手段,发挥一切潜能,对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和分析。甚至有的网民会不假思索地结合自己的感情、经历等,无限放大相关话题。

3.虚假化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存在很多漏洞和缺点。比如微博没有实名制,很多网民无所顾忌,存在一些消极的社会情绪,从而导致网上舆论表现出明显负面化特质。另外,普通民众还没有认识到网络水军群体的作用,导致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出现了大量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

4.共鸣化

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共鸣表现为某种舆论累积与网民情绪的叠加:比如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很多人通过微博将事件中消防官兵的话语、行为等投射到现实生活中,众多有影响的公众人物纷纷发文祈祷,筹集善款,祈福天津。通过社会舆论的不断发酵,从而使不同身份和不同地域的人们也能形成共感。

(四)网络公民参与政治的分析

公民和政府通过网络政治参与均有不同程度的获益,但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分析,看到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1.从公民角度分析

(1)公民的无序参与

网络参与是以开放式的网络平台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运行虚拟出来的空间,这种参与方式释放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压力,于是在大家各抒己见的同时,也有一些人恶意杜撰、故意造谣,甚至是发表不利于社会和谐的言论。

(2)网络发言人出现

较之于现实中的政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他们通过便利的科技网络平台搜集和整理信息,借助新媒体组成新的网络宣传组织,凭借网络平台引导他所提倡的价值观念,从而获取或维护其特定的利益。

(3)缺乏诚信网络环境

人们将诚信视为现实生活中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而网络参与是不同于现实的互动方式,存在着虚拟化、隐蔽化的沟通方式,加上网络立法的不健全,滋生了一些网络恶劣行为。如网络暴力频发,网络诽谤罪、隐私泄露等问题,都预示着建设网络诚信环境之路的曲折。

2.从政府层面分析

(1)网络立法不健全

政府对网络立法的不健全表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仅靠道德规则无法维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公民的错误网络行为频发,进而影响整个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立法与现实中的价值准则不同,通过怎样的规定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网络行为,能够做到既发挥网络参与平台的作用又不侵犯公民的个人利益,这将是网络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2)信息筛选难度大

网络信息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接入网络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产生,来源于不同的社会群体,群体的差异性导致了信息真假难辨的现象。信息数量在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迅速成倍增长,大量虚假信息的出现,使得政府筛选有效信息、辨别真伪的难度增加,采集和整理信息的效率也大大降低。

三、网络政治参与的规范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推广和普及,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对传统的参与方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网络参与作为一种新兴的补充参与形式,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提出以下的几点对策。

(一)通过网络立法,完善参与环境

目前我国网络立法还处于初步立法阶段,只是一些部门的规定和管理办法,缺乏全面规范公民的互联网行为的法则,尤其针对网络失责行为、如何正确引导言论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公民网络行为不可避免,通过网络立法引导公民的网络行为亟需解决。当突发事件产生并出现舆论时,政府要根据当前舆论的特点,及时相关信息并表明上层领导的态度;在应对当前大众关心的热点事件时,政府要依据事实说、用证据说话,避免舆论回应成为公民质疑的源头。

(二)提高参与素养,倡导公民理性参与

提高网络舆论主体――网民的参与素养。网民作为参与者,应正视自己的存在,去积极辨别和分析信息,多提客观中肯的意见,提高对信息的审视能力。同时,网民作为传播者,更应该了解传播事实的宗旨和传播意义,明确传播真相的重要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播者。因此必须宣传网络道德建设,加强公民的自律意识,让公民充分感知到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起必要的社会责任。

(三)强化舆论监督,引导民意表达

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与传播,各级政府部门要及时掌握舆论焦点,关注最新网络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作出合理回应;对于造成负面网络舆论的非正常性的网络群体,政府不但要依法进行监测和控制,还要加大力度惩治。通过合理监督和引导网络舆论,由官方部门对虚假信息及时予以澄清,一步步地引导网络公民的民意表达,各级政府才能逐渐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数据爆炸时代,我们要学会甄别网络上的信息,作为受众的我们,要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科学理性地进行政治参与,不能以讹传讹。尤其涉及到国家政策和利益方面,发言要三思而后行,做一名合格的网络政治参与者,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晓璐.民主政治视域中的我国公民意识的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 2011.

第2篇

1.主持人:说起网络,大家都非常熟悉。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互动)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为此,我们六(5)班的同学,今天将进行一次辩论。现在,我宣布:辩论会开始。赞成小学生上网利多弊少的为正方(挥挥手),同意弊多利少的为反方(挥挥手)。发言按照先正方后反方顺序,首先请正方发言。

2.钱伊雯 正方: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比如当你想查资料时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了,就不必再花费心思去查百科全书、字典了。譬如,我想知道“惊涛骇浪”的意思,直接“百度一下”答案就立即水落石出。网络多方便!

3.黄德民 反方:网络虽然可以查阅资料,但是有些同学会以查资料的借口偷偷玩游戏。电脑的网络中有着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是同学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沉迷于游戏,难以认真学习,成绩还会下降。有的网络游戏还会让人失去生命,例如:有位高年级的小学生走火入魔的玩网络游戏,想象自己能像游戏中那样自由飞翔,就从高楼上往下跳,结果摔死了。还有一些网络游戏需要花人民币充值,许多同学就拿自己的零花钱去充值,用完了就偷家里的钱,甚至到外面去偷。

4.周子鸣 正方:我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你瞧,网络,能帮助我们查找资料、看新闻等,不出家门,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了解天下大事;有了网络,我们就能够很远的亲戚朋友进行视屏聊天,增进感情;有了网络,我们可以一点鼠标,就能将一封信件发到对方手中;学习之余,适当玩网络游戏,还可以锻炼大脑,开发智力。我还看过《网上呼救》这篇文章,其中说到:美国12岁男孩一天在网上发现有人呼救,通过交流得知呼救的女孩苏珊远在芬兰,她得了一种怪病,不是恶作剧,也不是开玩笑。在县政府的帮助下,桑恩与苏珊联络,得到求助电话,几十分钟后,苏珊得救了。如果没有网络,文中的苏珊就可能失去了性命。

5.陈冠雄 反方:网络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几乎干什么事情都用得着电脑。可是,我觉得网络弊大于利。为什么呢?就拿最简单也是最可怕的“副作用”来说:网瘾产生,不容易克制。现在,有许多资深的网虫感觉克制不住自己了。我看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网络上有许多花花绿绿的新闻,似乎有种特殊的魅力,尤其是网络游戏。曾经有这样的报导:十七岁少年小新在一天竟把奶奶砍死,爷爷砍伤成重伤,原因无法想像,就是为了上网玩游戏。这些足以证明利大于弊。

6.周子扬 正方:我认为网络的利大于弊,因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肯定要多关心时事,而假设没有网络,我们就无法全面的获得消息。而且,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难题,并不能总是依靠老师来帮助我们,而翻阅百科全书太繁琐了,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在网上搜索,这样问题一下就可以解决了。在网络上,我们还可以进行网络购物,小至牙签,大到冰箱,通通都能从网上买到,甚至连瓜果蔬菜都可以。这样还不能证明网络对我们有益吗?

7.邓伟昊 反方: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成了时新的东西,我们可以在网上做许多事,但是我认为网络弊仍然大于利。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上网爱好者王某,嗜网成瘾,陷入网上不可自拔,网瘾发作时,全身打颤、痉挛、摔物品。家人以为吸食海洛因等所致,后经诊断,系电脑网瘾所致。其次,据统计,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60%。这难道不能说明么网络害处多么?

8.李良玉杰 正方: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中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网络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爷爷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吗?我相信,网络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小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就不吃鱼了吗?不会。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小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第3篇

1.主持人:说起网络,大家都非常熟悉。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互动)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为此,我们六(5)班的同学,今天将进行一次辩论。现在,我宣布:辩论会开始。赞成小学生上网利多弊少的为正方(挥挥手),同意弊多利少的为反方(挥挥手)。发言按照先正方后反方顺序,首先请正方发言。

2.钱伊雯 正方: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比如当你想查资料时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了,就不必再花费心思去查百科全书、字典了。譬如,我想知道“惊涛骇浪”的意思,直接“百度一下”答案就立即水落石出。网络多方便!

3.黄德民 反方:网络虽然可以查阅资料,但是有些同学会以查资料的借口偷偷玩游戏。电脑的网络中有着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是同学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沉迷于游戏,难以认真学习,成绩还会下降。有的网络游戏还会让人失去生命,例如:有位高年级的小学生走火入魔的玩网络游戏,想象自己能像游戏中那样自由飞翔,就从高楼上往下跳,结果摔死了。还有一些网络游戏需要花人民币充值,许多同学就拿自己的零花钱去充值,用完了就偷家里的钱,甚至到外面去偷。

4.周子鸣 正方:我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你瞧,网络,能帮助我们查找资料、看新闻等,不出家门,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了解天下大事;有了网络,我们就能够很远的亲戚朋友进行视屏聊天,增进感情;有了网络,我们可以一点鼠标,就能将一封信件发到对方手中;学习之余,适当玩网络游戏,还可以锻炼大脑,开发智力。我还看过《网上呼救》这篇文章,其中说到:美国12岁男孩一天在网上发现有人呼救,通过交流得知呼救的女孩苏珊远在芬兰,她得了一种怪病,不是恶作剧,也不是开玩笑。在县政府的帮助下,桑恩与苏珊联络,得到求助电话,几十分钟后,苏珊得救了。如果没有网络,文中的苏珊就可能失去了性命。

5.陈冠雄 反方:网络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几乎干什么事情都用得着电脑。可是,我觉得网络弊大于利。为什么呢?就拿最简单也是最可怕的“副作用”来说:网瘾产生,不容易克制。现在,有许多资深的网虫感觉克制不住自己了。我看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网络上有许多花花绿绿的新闻,似乎有种特殊的魅力,尤其是网络游戏。曾经有这样的报导:十七岁少年小新在一天竟把奶奶砍死,爷爷砍伤成重伤,原因无法想像,就是为了上网玩游戏。这些足以证明利大于弊。

6.周子扬 正方:我认为网络的利大于弊,因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肯定要多关心时事,而假设没有网络,我们就无法全面的获得消息。而且,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难题,并不能总是依靠老师来帮助我们,而翻阅百科全书太繁琐了,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在网上搜索,这样问题一下就可以解决了。在网络上,我们还可以进行网络购物,小至牙签,大到冰箱,通通都能从网上买到,甚至连瓜果蔬菜都可以。这样还不能证明网络对我们有益吗?

7.邓伟昊 反方: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成了时新的东西,我们可以在网上做许多事,但是我认为网络弊仍然大于利。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上网爱好者王某,嗜网成瘾,陷入网上不可自拔,网瘾发作时,全身打颤、痉挛、摔物品。家人以为吸食海洛因等所致,后经诊断,系电脑网瘾所致。其次,据统计,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60%。这难道不能说明么网络害处多么?

8.李良玉杰 正方: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中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网络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爷爷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吗?我相信,网络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小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就不吃鱼了吗?不会。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小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9.周丽茜 反方:如果不能正确、健康的运用网络,会使一些我们青少年堕入网络的陷阱,上网成瘾,不能自拔,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悲剧。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对我们青少年危害更大。据新闻报道一位学生非常喜欢玩网上的暴力游戏。一天,他在网上玩捅人的游戏,由于技术欠佳,一次次被人捅到。旁边一个同学嘲笑了他几句,于是,在网上“杀”红了眼的他,一气之下,抽出防身刀具将那个同学捅死,而后依旧沉浸在游戏中。直到警察赶到现场,他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而且据统计,少年犯罪中,许多都与玩网络游戏有关。

主持人:刚才双方的辩论很精彩。网络是把双刃剑,利害相连。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趋利避害,看新闻、查资料,让网络助我们健康成长,而不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沾染网瘾不能自拔,成为网络的奴隶,让我们好好把握,提倡网络自律,文明上网,养成良好的习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的晴空。

第4篇

1.主持人:说起网络,大家都非常熟悉。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互动)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为此,我们六(5)班的同学,今天将进行一次辩论。现在,我宣布:辩论会开始。赞成小学生上网利多弊少的为正方(挥挥手),同意弊多利少的为反方(挥挥手)。发言按照先正方后反方顺序,首先请正方发言。

2.钱伊雯 正方:我方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比如当你想查资料时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了,就不必再花费心思去查百科全书、字典了。譬如,我想知道“惊涛骇浪”的意思,直接“百度一下”答案就立即水落石出。网络多方便!

3.黄德民 反方:网络虽然可以查阅资料,但是有些同学会以查资料的借口偷偷玩游戏。电脑的网络中有着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是同学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沉迷于游戏,难以认真学习,成绩还会下降。有的网络游戏还会让人失去生命,例如:有位高年级的小学生走火入魔的玩网络游戏,想象自己能像游戏中那样自由飞翔,就从高楼上往下跳,结果摔死了。还有一些网络游戏需要花人民币充值,许多同学就拿自己的零花钱去充值,用完了就偷家里的钱,甚至到外面去偷。

4.周子鸣 正方:我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你瞧,网络,能帮助我们查找资料、看新闻等,不出家门,鼠标轻轻一点,便可了解天下大事;有了网络,我们就能够很远的亲戚朋友进行视屏聊天,增进感情;有了网络,我们可以一点鼠标,就能将一封信件发到对方手中;学习之余,适当玩网络游戏,还可以锻炼大脑,开发智力。我还看过《网上呼救》这篇文章,其中说到:美国12岁男孩一天在网上发现有人呼救,通过交流得知呼救的女孩苏珊远在芬兰,她得了一种怪病,不是恶作剧,也不是开玩笑。在县政府的帮助下,桑恩与苏珊联络,得到求助电话,几十分钟后,苏珊得救了。如果没有网络,文中的苏珊就可能失去了性命。

5.陈冠雄 反方:网络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几乎干什么事情都用得着电脑。可是,我觉得网络弊大于利。为什么呢?就拿最简单也是最可怕的“副作用”来说:网瘾产生,不容易克制。现在,有许多资深的网虫感觉克制不住自己了。我看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网络上有许多花花绿绿的新闻,似乎有种特殊的魅力,尤其是网络游戏。曾经有这样的报导:十七岁少年小新在一天竟把奶奶砍死,爷爷砍伤成重伤,原因无法想像,就是为了上网玩游戏。这些足以证明利大于弊。

6.周子扬 正方:我认为网络的利大于弊,因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肯定要多关心时事,而假设没有网络,我们就无法全面的获得消息。而且,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会碰到形形的难题,并不能总是依靠老师来帮助我们,而翻阅百科全书太繁琐了,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在网上搜索,这样问题一下就可以解决了。在网络上,我们还可以进行网络购物,小至牙签,大到冰箱,通通都能从网上买到,甚至连瓜果蔬菜都可以。这样还不能证明网络对我们有益吗?

7.邓伟昊 反方: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成了时新的东西,我们可以在网上做许多事,但是我认为网络弊仍然大于利。江西赣州市章贡区上网爱好者王某,嗜网成瘾,陷入网上不可自拔,网瘾发作时,全身打颤、痉挛、摔物品。家人以为吸食海洛因等所致,后经诊断,系电脑网瘾所致。其次,据统计,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60%。这难道不能说明么网络害处多么?

8.李良玉杰 正方: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中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网络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爷爷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吗?我相信,网络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小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如果人们更广泛接触到的是事物有利的一面,我们又怎能说是弊大于利呢?这就像吃鱼一样,我们有时会被鱼刺卡住喉咙,但我们就不吃鱼了吗?不会。因为鱼刺卡喉咙只是偶尔,如果小心,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小学生上网也一样;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信心地说: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9.周丽茜 反方:如果不能正确、健康的运用网络,会使一些我们青少年堕入网络的陷阱,上网成瘾,不能自拔,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悲剧。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对我们青少年危害更大。据新闻报道一位学生非常喜欢玩网上的暴力游戏。一天,他在网上玩捅人的游戏,由于技术欠佳,一次次被人捅到。旁边一个同学嘲笑了他几句,于是,在网上“杀”红了眼的他,一气之下,抽出防身刀具将那个同学捅死,而后依旧沉浸在游戏中。直到警察赶到现场,他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而且据统计,少年犯罪中,许多都与玩网络游戏有关。

主持人:刚才双方的辩论很精彩。网络是把双刃剑,利害相连。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趋利避害,看新闻、查资料,让网络助我们健康成长,而不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沾染网瘾不能自拔,成为网络的奴隶,让我们好好把握,提倡网络自律,文明上网,养成良好的习惯,给自己的未来一片蔚蓝的晴空。

第5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讨论网络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利弊以及展望未来网络生活的前景。在讨论其利弊时,让学生由自身认知水平出发,运用课堂语言技能输入,对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

网络利弊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本课重在能否对网络的利弊作较深层次的探讨,并在这一探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深化和拓展以前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技能来准确恰当地表达的水平。

根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教授新词汇,新短语,新结构。

(2) 思考:通过举例,思考、总结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运用三幅反映网络弊端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和反映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在讨论利弊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网络世界的前景。

(3) 解决问题:能运用所教授的知识点展开具体的讨论,并得出结论。

(4)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网络利弊的讨论,认识到现实世界离不开网络,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养成正确的科学伦理道德观。

二、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根据所学知识点,从不同的方面去深入讨论网络的利弊,总结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并预测未来的网络世界。

教学重点涵盖了语言知识和情感价值观,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要求。

难点: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和科学伦理,这样才能建设高度发达而又和谐的现代文明社会。科技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可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趋利避害,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也考验着人类的道德。中学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利用对网络这一中学生熟悉的、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越来越广泛的事物的讨论,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充分体现了现代的教育的理念。

三、 教学对象分析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对网络非常熟悉,但对网络中的一些现象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思考。

在课堂上,拟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设置的几个问题情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

四、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人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概念,逐步建立认知结构。

本节课由三个板块组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理性概括——合作交流,探索问题,归纳小结——鼓励创新,巩固提高。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五、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理性概括

(师:)(运用学生的值日报告进行导入): What is the quickest way to get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r new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line?

课件演示:网络的不同用途。

What role 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has played in our daily life?

设计思路及分析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提问并引导学生参与;教授新单词,新短语,新结构。

设计思路:对网络带给人的“利”,学生虽然耳熟能详,但更多的停留在感性阶段,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性的总结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期间,教师应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提示,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

由浅入深,由感性至理性,这一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板书: Benefits)

教学过程设计之二

合作交流,探索问题,归纳小结

But is what the Internet brings us totally good? What problems does the Internet cause?

(师:)(列出三幅大家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相应问题的提醒和语言输入的提示下,小组展开讨论)

课件演示:

Picture 1: fals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Picture 2: indoorsman/indoorswoman

Picture 3: an medical accident

语言知识的输入

小结: The Internet is just like water, if not polluted, it won??t pollute us.

设计思路及分析

从利谈到弊的衔接!

用饼状的动画图来展示网络既有利也有弊。

小组讨论、总结。深化和拓展所学过的词汇和知识。(板书: Problems——theft of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virus threat; spamming; cybercrime; ...)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此环节的设计,有两个亮点:一是在深入讨论网络弊端时,摒弃了以往对其泛泛而谈的总结性评论,而是给了学生三幅贴近生活的图片,让问题具体化;二是在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前先给了他们引导性的问题提示和词汇结构运用的模式,使他们的讨论能够有的放矢。

第6篇

网络对个人乃至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全面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更好地开展学习和工作;轻松多彩的娱乐方式为我们度过闲暇时光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为枯燥的生活抹上了一层亮色。当然网络更是社会中真善美的“放大镜”。当陈一冰因痛失金牌而沮丧时,网民纷纷在他的微博留言“你‘银’得很漂亮”“比金牌更灿烂的是笑容”。当北京城被大雨围困时,人们用微博传递路况信息,借网络帮助受困游客。网络,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参与度,传递着温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当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沉溺于网络世界,生活便变得空虚而苍白。试想,当我们的双腿被束缚在电脑桌前,当我们的双眼被屏幕吸引,奔跑的快乐将与我们无缘,花开花落的美丽也将被忽略在身旁。当最真实的乐趣都因这虚幻世界而错过,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恰如漫画中所描绘的那个目光呆滞,双手被绳子所拴,由手机牵着往前走的男子,没有了行动的自由,更没有了思想的自由,岂不可悲?手机、电脑本是人们使用的工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却成为了工具的“俘虏”,令人叹息,引人深思。

不管网络发展如何迅速,不管虚拟世界如何多彩,我们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是网络的主宰,不能被网络束缚了手脚,更不能被网络禁锢了头脑。当智慧支配了我们的头脑,当理智指挥着我们的行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才能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饕餮大餐”,自由出入其间。我们的生活也将因网络而丰富,因网络而便捷,而我们的心将依然享受自由。

出入网络世界,请把握好自己的内心,用理智去对待,用智慧去感受。相信独立的你,定能让网络发挥积极作用,为自己所用,收获如鱼得水的快乐!

从时代特点入手,指出网络的重要性,由此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阐述网络的积极作用。先从资讯丰富和娱乐方式多样两方面谈网络对个人的作用,后列举两例诠释“网络”传递“真善美”的功能。整齐的句式强化了表达的效果。但只谈“网络”之利,未点“如何权衡”,重心不够明确。

承上,却不直陈网络之弊,而是转向论述沉溺网络之弊,与前文联系不够紧密。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所给漫画的含意,引发人们对网络“俘虏”这一社会现象的深思。紧扣题意,表明态度。

连用否定句表明不能被网络控制的鲜明态度,再从正面提出要运用“智慧”“理智”正确对待网络,“自由出入其间”。既照应了标题,又凸显了中心。

收束全文,回应开篇,用第二人称表明积极态度,具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 评

这篇文章亮点颇多。首先是审题准确、观点鲜明,文章能紧扣漫画含义与标题内涵,提出应“权衡网络利弊”,凭借“理智和智慧”“自由出入网络”的中心。其次是思路清晰、结构规范,先提出问题“如何权衡网络利弊、自由出入网络”,再对网络的利弊进行分析,明确指出正确态度,最后强调观点,顺利收束,首尾呼应。再次是语言晓畅、说服力强,此文表达流畅自然,工整的句式运用自如,反问句、感叹句都有效地增强了说服力。而主要不足则在于以下几点:一是文章重点不够突出,比如第二段文字单谈网络的优点,未对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阐述,无法有力地支撑观点;二是语段衔接不够紧密,如第三段陈述沉溺网络的弊端,与第二段谈网络的优点并不相承,论述的角度不一致;三是文章在详略的安排上也有不妥之处,如第二段详写网络之利,既对现象进行概括,又列举两例,而从全文看,此段对揭示中心作用并不大。

第7篇

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人说上网的利弊。今天,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学生上网的呢?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的看。

网络最初是运用于企业的,用来查阅公司所需的资料,也用来洽谈生意。这时的网络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此时的网络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还没有什么利弊之分。

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日趋完善,也渐渐普及了。为了更适应大众的需要,有了网络游戏,有了QQ,有了各种各样的版块。于是,上网的人更多了,当然有大学生。大学生上网,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寻找一位网友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网络游戏而不分昼夜;有的为了网上电影以此来“充实”生活。当然,也有为了学习的。我就亲耳听说一个建筑系的学生为了画图而包了两次夜。暂不说他包夜的行为是否不当,是否于身体不益,单说他对网络的利用,他在利用网络。我不得不插一句,何为“利用”呢?我觉得,在这,利用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运用。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于电脑,利用于网络,可以做成许多过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这是利?是弊?

作为一个旅游系的学生,我也是常上网的。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旅游的信息。有景点的介绍,有旅游信息的,有国家对旅游业政策的公布。这些,可以说是最新、最快的。对于旅游业这样一个敏感的行业来说,早一步得到信息便意味着早一步抓住机遇。这是利?是弊?当然,网上也不全是可靠的信息,也有谣言,有谬论,如果不加辨别,一概采纳接受,并且因此而酿成巨大的失误。这又是利?还是弊呢?

网络是四通八达的,上了网,可以认识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会有好人、坏人。上了网,有了网友,互通有无,彼此相互联络,提供彼此意见、建议,建立一种良好的网上友谊。这是利?还是弊?整天沉迷于网上聊天,不上课,什么事也不干,只为了网上冲浪,与网络那端的人虚无缥缈地扯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误入歧途。这是利?是弊?

人人都说网络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间把你想知道的东西呈现出来;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觅不着的老版杂志;可以搜索到一些书本、报刊上还未出现的前沿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丰富自己,真正达到一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境界,达到一种一台机便知前沿科学的境界。这是利?还是弊?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发财,一种不义之财。当然,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这也是一种运用,不过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运用。如此说是利?是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