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震勘探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9 15:02:18

序论:在您撰写地震勘探的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地震勘探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煤炭勘探;地震勘探;技术应用

作者简介:王刚(1972-),男,四川省射洪县,大学学士,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地质队,高级工程师

1前言

随着我国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促使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二维到三维的飞跃,其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成为我国煤炭地震勘探工作的重要应用手段。特别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确度,而且增加了分辨率,促使煤矿企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关于煤炭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较多。

2高频率奠定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

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分辨率。由地震勘探原理可知,地震数据频率对纵向和横向分辨率有决定性作用,分辨率随着频率的高低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选择和接收、运用方式。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高频率的特点,提高分辨率,使煤矿企业所在区域的图像显示更为直观和清晰,方便相关人员的决策[1]。

3高密度接收技术的应用

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其高密度接收技术,使煤矿人员更好获取地震信息。在传统地震勘探技术的作用下,某一构造体或单元未能获取足够的地震信息时,不能实现消息推送,使人们难以识别地震信息,增加煤炭企业的生产风险。为满足煤矿生产和安全的需求,应用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具有必要性。首先,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具有高密度接收的特点,既有利于提高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能力,又能使人们获取更加丰富的地震信息。其次,利用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实现地震信息的小网格采集,提高横向分辨率。在小网格采集过程中,需要有效把握面元尺寸,通常以10m×10m的尺寸,但我国山西地区以5m×10m的CDP网格为主。所以,我国煤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而确定网格尺寸大小,可以有效避免面元尺寸小造成信息接收不全或遗漏的情况。最后,煤炭企业确定CDP网格时,既要考虑煤炭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任务等情况,又要考虑有效频率问题,以达到最高分辨率,促进煤炭企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高质量、高保真为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提供保证

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地震信息的质量。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对于信息采集资料质量低、信噪比低的情况,能够采取一系列处理手段加以解决,但是却以降低剖面分辨率为代价,难以满足煤炭企业对地震信息的高质量、高保真要求。由于煤炭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结构破坏较为严重,使所在区域的抗压能力减弱,一旦地震信息的失真,将会对煤炭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损失。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能够确保地震信息的高质量、高保真性特点,在确保剖面分辨率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有效信息,以提高煤炭企业处理地震问题的能力[2]。

5三维地震勘探手段的应用

利用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增强叠前分析研究的有效性,以促进三维地震勘探手段的更好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煤炭需求的增大,促使煤炭地震勘探工作量与日俱增,尤其是解决影响煤矿企业的构造问题,对地震勘探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使地震数据体富含更多地质信息。DMO叠加剖面,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且能够充分反映地震特征,如以绕射波、回转波等识别断块、向斜等特殊地质构造,为人们提供更为清晰、直观的地质信息。由于地质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下,所以传统地震勘探技术不能充分显示地震波、地震道等微小变化,尤其偏移现象的出现,致使人们不能获取精确的地震信息。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充分发挥DOM叠加剖面的作用,对地震信息数据加以有效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勘探的效益[3]。

6单点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随着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单点地震勘探技术实现了高密度空间采样,充分反映了地震信息,为煤炭企业工作指引方向。室内组合处理技术是单点地震勘探技术的核心,促进煤炭企业获取高质量的地震数据信息。首先,该技术能够压制干扰波,避免干扰波对地震数据信息的不必要干扰,确保地震信息的可靠性。其次,该技术能够压制部分随机噪声,尤其对低信噪比地区有良好的噪声压制,以降低地震信息的信噪比。最后,单点地震勘探技术能够更好描述煤炭分布情况和所处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大大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和资料信息的分辨率,对煤炭企业的更好发展奠定有利基础条件。

7结语

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使煤炭企业充分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煤炭企业的更好发展。目前,我国煤炭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虽然较为广泛,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需要我国有关人员的进一步研究。总之,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技术能够为煤炭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提供动力支持,以促进高精细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炭领域的更好应用。

参考文献:

[1]戴世鑫.基于物理模型的煤田地震属性响应特征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2]罗建峰.巨厚黄土塬矿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第2篇

三维勘探技术涉及到学科种类众多,如物理学、计算机学等,三维勘探技术是在二维勘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利用三维技术分析研究地震波信息,从而确定地质条件。三维勘探技术比二维勘探技术的优点更多,它所获得的空间数据比较大,信息点的密度比较高。二维勘探技术所采集的数据密度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准确对数据地点进行定位和甄别,影响了数据采集的质量。

2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的环节

2.1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

所谓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就是指利用先进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设备,对煤田以及周边进行地震数据收集。数据采集人员在进行地震勘探数据收集时要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为只有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才能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从而确保数据分析和准确的准确性,这是环环相扣的。在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要对勘探区域的钻孔地点进行弹药的预处理。处理过程如下,首先把弹药放在特定的位置,随后准确记录爆炸的位置和进行收集接收的位置。其次,还要记录在爆炸中产生的地震波折射数据。最后,要分析研究地震波折射数据,并据此得出煤田地质结构的相关信息,完成煤田勘探工作。

2.2数据勘探作业的处理

煤田的三维地震勘探工程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到多个学科。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同时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立性,是在相对独立的方式下进行的。传统的地震勘探技术有着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勘探发展的需求。三维地震卡特技术相比于传统二维地震勘探技术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收集到数据空间和数据密度都比传统地震勘探技术获取的空间和密度都要大。数据勘探作业的处理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对收集到的地震波折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处理。第一,就是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准确度检验,以此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第二,就是要在完成各个环节的工作后,根据波点的变动绘制出波点分布图。

2.3地震资料的解释

解释就是利用地震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解释地震数据信息,这种技术是对地震、测井以及地质信息的综合运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收集到的数据包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但主要是运动学信息和动力学信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收集的地震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地质结构和矿物资源。一方面,要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信息,并对比其他图表,找出数据信息的特点,再依照分析研究后的数据情况得出地质结构特点,提高勘探结构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采集到的资料,对煤田中的各类矿物资源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根据记载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报告工作。

2.4勘探资料的处理

在煤田勘探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处理大量的图片和资源。现在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室内影像对资料底图的设计方式进行深加工,另一种是展现高程资料图片。在三维地震勘探的过程中,对地质图及叠加,常常采用资料底图的设计方式。该方式存在一定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优点是这种方式能全面表现出煤田所在区域地形的高度差,缺点就是这种方式会存在底图形不好、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正是如此,所以要用室内影像对底图形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地质结构比较复杂的煤炭底层和断层进行勘探作业时往往使用高程资料图片,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将煤田较为复杂的地表图像转化为较为清晰的数字表达形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准确的表现出煤田地质结构特征,提高资料处理的效率和便捷。

3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作业方法的应用

3.1合理控制煤田层小断面及起伏形态

在三维地震勘探时,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区域的地质特点,要将起伏形态中目的层的深度误差需要控制在1%以内,幅度范围尽量控制在5m以外的小曲面内。这样才能确保煤田起伏状态勘探的精确度达到相关要求的标准,在85%以上,有效控制控制煤田层小断面及起伏形态。我国近年来在煤田勘探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勘探人员不断的实践和创新,现如今已经良好掌握了反射点的实际归位,但就现阶段的勘探精度而言,煤田勘探的精确度水平仍有待提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3m到5m的小范围煤田层断面进行勘探,精准度的平均值在50%左右,如果在地质情况更为复杂的地区进行勘探,那么煤田层的断面勘探精确度更低,在20%以下。

3.2地震勘探相关煤层的厚度变化的研究

低速薄层是煤田油层的标准,在一定的范围内,地震波振幅谱和煤田反射振幅谱的一阶比值与煤层的厚度成正比。利用地震勘探技术获取煤层的厚度,只要保证钻孔的数量以及典型的比例系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简单和便捷。在进行煤层厚度勘探时,一般使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分析统计法、普矩法和反演直接法。其中,最常使用的是普矩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用在继发性的削弱非均匀盖层上,并在特定条件下会对煤田层的横向变化产生影响。

3.3对采集陷落柱的范围

采集陷落柱属于煤田的表面构造,附属于非变动构造堆积的破碎岩块。采集陷落柱出现的原因是,高速层在向低速层进行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时间延迟。对于采集陷落柱坍陷深度以及几何变形,可以利用三维勘探技术的地震构件图的时间剖面进行适当的推算,以此来实现提高勘探数据精度的目标,使其性能提高80%以上。在地质雷达、煤田勘探等方面,我国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采用透坑方式。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在我国煤田勘探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数据的处理措施

使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煤田勘探后的数据处理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信噪比,一旦勘探时的背景噪音较大,就会影响三维地震勘探激发的层位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单炮声波与面波,致使被测层面数据不够准确。特别是在干扰因素较为强烈的时候,勘探数据会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种情况一般要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在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下述几个方面。第一,要进行静校正。这主要因为在勘探地势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时,低速带速度变化会变得剧烈,需要校正的量就会增多。而静校正是其中较为关键的环节,结合传统的自动统计剩余静校正技术,运用修正软件将地表高差和低速带的影响降到最小;第二,是去除干扰波。干扰波有两种类型,分别为面波和声波。去除干扰波一般都是先压制低频,同时采用高频随机干扰。压制低频干扰一般都会选用内切滤波法,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压制低频面波,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减少对信号的损害;第三,进行地表一致性处理。

5总结

第3篇

[关键词]煤田 地球物理 勘探技术 地震反射 地震折射 电法勘探

[中图分类号] TD16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15-1

一般情况下,煤炭资源的储备与当地的地质构造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因为煤田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所以煤炭资源可能会存贮于水源、沙漠、山林之下,这就导致与煤炭资源相关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给煤田资源的物理勘探增加了难度。为了更好的开发煤炭资源,我们必须要对煤田的分布以及地质结构等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就是煤田资源开发中常用到的勘探技术之一。煤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勘探方式有很多种,而且该勘探方式对操作技术以及操作精度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本文首先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了简介,然后分析了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煤田资源开采中的应用。

1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简介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地震反射勘探技术,其二是地震折射勘探技术,其三是磁法、电法勘探技术。

1.1地震反射勘探技术

地震反射勘探技术多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田等资源的勘探方面,其实际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较好,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勘探技术。地震反射勘探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地震波的反射,通过观测大地以及人工地震波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地下岩层的性质以及形态等信息。此种技术也有很多缺点,比如获取地震反射有效信息的效率无法提升;在地层浅层的露头追踪方面效果不是很好,无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等。

1.2地震折射勘探技术

地震折射勘探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利用地震波的折射原理,将人工激发的地震波传导至地下,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产生的折射情况分析其所遇见介质的类型、形态、性质以及结构等方面的信息。一般来说,该技术主要使用在速度高于上层速度的岩层。在实际的工作中,该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容易受到勘探深度、地层结构以及地层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1.3磁法、电法勘探技术

(1)磁法勘探技术

磁法勘探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指对地下岩层一系列的异常活动进行勘探,观察勘探对象在磁性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磁异常,以此来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

(2)电法勘探技术

电法勘探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石的导磁性、导电性等性质作为依据,分析电场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其相应的时间特性等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有效的掌握该地的地质构造和矿床等情况。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煤田资源开采中的应用

2.1地震反射勘探技术的应用

我国某地区有年产800吨以上的现代化大型矿井,其存储的煤炭资源具有埋层浅、特低硫以及发热动力高等特点,而且还有2~4°的倾角,与其相关的地区的地质结构与构造不是很复杂。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该地进行实地考察以后,决定用地震反射勘探技术来对该煤矿进行开采。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一共在该地区布设了7条地震测线,共监测出了18个断点和4条断层。其中有3条断层的落差大于了10m,另外一条的落差在0~10m之间。勘探人员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以及对现场报告和示意图的分析,了解到在落差大于10m的三条断层中,其中有一条断层向东北放偏移,一条断层向西南方偏移,另外一条断层向东南方出现了大概500m的延伸。除此以外,煤层的剥蚀边界是沿着西南方发展的,而且有着将近170m的外摊,实际的操作效果极为明显。

我国榆神矿区为例,来分析地震反射勘探技术的应用。榆神矿区地处榆林市北部的65公里处,进行地震反射勘探的位置在其东南部的边缘地带。在使用地震反射勘探技术以前,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地形等外在因素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然后使用地震反射勘探技术对该区域进行勘探,取得了较好的成功。

(1)通过地震反射勘探技术的使用,技术人员对该地煤矿资源的埋深以及起伏状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经过对地质钻孔结果的对比分析,将误差成功的控制在了1.75%以下。

(2)技术人员通过对煤层中反射波参数的综合分析,对该地区的煤层整体结构特征有了极为详细的了解,真分岔的实际位置也更加明确。

(3)通过地震反射勘探技术的使用,相关技术人员得出了煤层厚度的具体示意图,而且精度极高。

2.2地震折射勘探技术的应用

我国活鸡兔矿井是一个规模极大的现代化矿井,其岩层结构以及地质构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煤层的埋深较浅,上层覆盖有较薄的基岩,且有砂石的不均匀分布;其二,砂层中富含水分;其三,其第四系度的厚度差别巨大,其中还有古冲沟以及河道的分布。相关技术人员在对这些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和分析以后,使用地震折射勘探技术,对该地区进行了勘探。经过勘探之后,我们对该区域的古河道、古冲沟以及第四系地层的主要分布情况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对该区域内的基岩埋深以及潜水情况有极为详细的了解,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给开采工作的开展提供极大的便利。

2.3磁法、电法勘探技术的应用

磁法、电法勘探技术主要应用于确定煤层的自燃边界。在我国,很多煤田都存在着自燃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这些自燃问题的存在,会对矿井的建设以及地质勘探有产生极大影响。本文以我国陕北地区某煤田为例,对磁法、电法勘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该煤田存在着一定的自燃问题,技术人员利用一系列设备对该煤田进行了磁法勘探,总结出了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情况以及地质特点,并将正反数字模拟技术和异常特征点法相结合,将边界的摆动保持在了规定的范围内。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煤炭资源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时,必须要对不同技术的特点以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仔细的研究,然后再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勘探中,确保各种技术在实际勘探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冀蜀.煤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应用和实践[J].煤炭技术,2012,31(2):138-140.

[2] 王文瑞,马丽娜,何增等.浅析煤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3,(2):41-42,61.

第4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煤田地震勘探方法也日益趋于完善,出现了更为显著的效果。煤田地震勘探能够满足地表复杂区与构造复杂区的需求,利用多种应用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为煤田勘探生产企业的蓬勃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

煤田;地震勘探;应用;效果分析

在煤田勘探中采用单点数字检波器来开展高密度地震勘探,不仅能够完成高保真度与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进行煤田小断层、陷落柱和微幅构造的成像,进而把煤田开采中所潜在风险降低或消除,有效保障煤田的安全生产安。

1、煤田地震勘探的应用

1.1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特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具有科学、准确、婉转的勘探数据;第二,能够勘探构造较为复杂的地质,且能够查明地震波的分辨率;第三,三维地震勘探可勘探出地震波的信息,有利于研究正反演技术,为研究岩性做铺垫;第四,三维地震降低了外界因素对勘探效果的影响,加快了人机合作的发展速度;第五,三维地震勘探利用了现代先进仪器的优越性,尽管投入了较大的单位面积,却能得到很高的收益。

1.2地震勘探应用的广泛性1-2ms采样、96道接收是我国初期三维项目的主要勘探手段,覆盖次数手到仪器因素的直接影响,同时也限制了采样率与动态范围,尽管勘探效果得到了一致好评,却因其具有较高的成本而发展缓慢。我国第一次在地震项目中应用煤田三维勘探技术是姚桥煤矿中央采区。随后,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地区越来越多。2001年12月,“煤矿采区三维地震经验交流会”召开于上海,我国设定了利用煤田三维勘探手段的煤炭生产企业日渐增多。自此,在我国煤田勘探单位中三维地震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1.3数字检波器应用过去传统勘探中应用的模拟检波器,模拟检波器在工作的时候会处于10Hz的自然频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着-6dB的衰减,因此稳定性不好,畸变大。数字检波器弥补了模拟检波器的不足,通过单点的高密度接收,能够消除过去模拟检波器出现的组合效应,实现高保真度的对地震波场数据获取,完成信号的无衰竭。在单点接收的情况下,原始单炮资料的信噪比会较模拟得到的数据低,没有视速度干扰波的影响。应用室内数字组合技术进行单点记录,首先要校正,把组合基距引起的正常时差问题进行处理,之后把结果传递到独立的每个检波点,进而垂直叠加滤波作用降到最低。

2、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效果

2.1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煤田勘探第一,构造复杂区。我国地理条件广阔,地形复杂,煤田通常在断层之间或断裂的交汇部位。在区域性断裂的影响下,发育有较为密集的断层。此外,还受旋转构造体的影响而发育的正断层的倾角变化通常较大,同时会出现一级褶曲。第二,地表复杂区。为确保原始资料的收集质量,在勘探过程中通常结合特殊观测系统与炮检距较小的观测系统,同时方位角较宽、覆盖次数较高。勘探技术人员科学有效的处理收集到的资料,大大降低了地表对子波形的影响程度,避免了因岩浆岩因素而出现多次波,使其横向变化地层运动速度而回到原来的位置,进而取得了理想的勘探结果。第三,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有很多,如:姚桥煤矿中央采区,在该煤矿采区中运用三维地震手段得到了更好的效果,采用小断层模式识别、水平切片、层位分析等方法,科学有效的解释了小断层的形成,提高了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如:利用巷道方法可知该断层落差为2.8m,而采用解释方法可知其落差为3m。该勘探手段既开展了构造解释,又将煤层的厚度利用谱距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预测,科学的处理了地震资料,密度、孔隙度、速度、吸收度、渗透率等参数都能够有效的提取出来,还能准确的预测灰岩的赋水性。

2.2勘探成本及投入产出比由于我国最初的三维项目受到仪器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覆盖次数较低或接收道数较少,却需要付高额的单位面积费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也逐渐更新换代,提高了仪器的覆盖次数,也增加了野外的接收道数,同时降低了单位面积的费用。在煤田地震勘探中有效利用工作站,能够使处理周期缩短,最大程度减少资料处理成本进而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再加上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也降低了煤田地震勘探的费用。

另外,投入成本比也是众多企业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在我国地震勘探中运用地震勘探技术,除了能够查清复杂的地质构造,还能够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三维地震勘探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相同的施工项目,利用二维勘探手段最多能够获得1/3的经济效益,还不能达到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准度。为加快三维地震勘探的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高分辨率不能只单单用于接收与激发,要将其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探索与研究如何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如使用属性分析、正反演技术等,使其能够查明更小的地质构造。第二,寻找途径使探索地质问题的范围得以扩大,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结合动力学信息分析解决三维地震的问题,逐渐定量预测煤层的厚度、地层的岩性等。第三,加大力度研究三维多波勘探,如:三维三分量等问题,大力推广研究结果,使其能够真正拥有煤田勘探之中。第四,切实掌握煤田的特色,研究符合根据其特色的软件,并将该软件融入煤田勘探工作之中,使得三维勘探的处理水平得以提高。第五,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将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之中,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有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优越性,进而确保煤田能够有效的进行生产。

综上,煤田勘探工作中需要结合地形地势条件,合理应用地震勘探技术。在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过程中,应当在观测系统设计开始的阶段就充分考虑到并明确分析单点接收的特点,其次开展高密度观测系统设计,并且在处理阶段能够针对性地应用叠前压噪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保持数字检波器的优点,将煤田中断距更小的断层准确地发现,进而保障煤田开采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唐建益.煤矿采区实用地震勘探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3.

第5篇

关键词:地质勘探采集技术,石油勘探,应用

中图分类号:t939 文献标识码:A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也是钻探前勘测石油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石油对我国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我国石油开采量偏低,石油勘探技术尤其是海上石油勘探技术与勘探仪器相对落后,很大一部分石油依赖进口,因此石油开采技术尤其是深层地震采集技术,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分析

(一)采集设备

多波地震勘探首先要有能产生纵波、横波的震源设备,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石油储藏位置和石油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产生的纵波和横波可以更准确的反馈出震源信息,技术人员需要及时统计出资源资料,最后通过对震源信息内容的分析,确定此区域是否具备石油开采的价值。在这些采集设备中,纵波震源设备比较容易获到,在实际勘探中也更容易被捕获。但是横波震源设备一般会产生剪切力,会影响到震源信息的结构,所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设置专门能产生横波的震源设备,这样才能弥补震源信息的缺陷,保持地震勘探的准确性。专门设置的横波震源设备一般较笨重且昂贵,非常不利于应用在野外施工中,也加大了施工的难度,经过技术的研发和革新,目前,国外采用的石油勘探多波地震勘探采集设备和技术更加先进和简便,设备还具有非常优良的性能和质量,可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难度、不同地质层结构的石油层进行勘探,大大提高了采集资料的准确性。

(二)处理技术

目前,依据对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不同的的处理流程可以把相应的处理技术分为两类:第一种是以标量波场为基础的波场分离处理方法,另外一种就是以矢量波场理论为基础的多波联合处理方法。第一种方法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第二种方法因为其相关的技术不够完善现在仍然处于研究阶段。转换波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类似于纵波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但是因为转换波的传播路径是不对称的,所以有些纵波资料的处理方法不能用到转换波资料的处理中。

二、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一)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掀开了地震勘探、数字石油勘探的新篇章,形成了模拟资料数字化处理、数字地震采集、数字资料处理等配套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维数字地震勘探技术,并逐步创新形成了高精度、高分辨三维数字地震技术、全数字高密度三维数字地震技术、全三维数字地震技术,将地震勘探技术从模拟地震勘探转变到现实的数字地震勘探,是地震勘探的改革。不同于其他地震勘探技术连续的模拟波形,在用模拟计算机对连续的地震波形进行处理,野外记录数字化地震信息是数字地震技术的最大特点,资料处理是采用数字计算机对离散数据进行处理,因此,解决了地震勘探的很多瓶颈问题。

(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目前应用最多的而且较为成熟的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先通过二维地震技术获得地质构造、布置探井并发现油气后使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精细落实圈闭及储集层变化,以提高钻探成功率,其对表述油气藏和预测储层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运用过程需要勘探企业对勘探中设计、过程及勘探后的数据处及资料进行处理解释,并实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以确保勘探结果数字的准确性。为了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到更好的运用,还要提高相关勘探技术人员的素质,勘探企业还需要对有关技术人员的进行培训与培养,提高综合技术水平,以提高勘探准确性。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油气勘探的开发率与准确性,为能源勘探开发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提高了石油供应量,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能源勘探提供准确的信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勘探开发中的主要物探技术

(一)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我国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通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在理论上已较完善,技术路线也较明确。要求野外采集使用小道距或小面元,对地震波场进行高密度的空间采样,野外激发和接收不组合或少组合,使噪声和信号都能如实地记录,不在采集时对信号进行改造,在资料处理时完成压制干扰、保护有效波的目的。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空间采样率与纵、

(二)时移地震技术。时移地震就是不同时间对油田进行的三维观测。时移地震是用来探明在开采中被忽略的油气分布,应用不同时间地震数据的差异研究储层流体物性变化,监测油气的流向和注入流体的推进,研究剩余油的分布,通过钻新油气井,调整注采方案,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地震成像包含储层特征的两类信息:储层的静态信息和储层的动态特性。时间推移地震就是要提取储层内流体特性的动态变化信息。

四、石油勘探技术的进展

随着物探技术装备要求的提高,石油勘探开发难度的增大,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进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多波地震技术在非均质性的油藏的精细描述、储层含油量的预测与动态监测中所显示出的独特应用潜力与优势,必将是未来物探技术发展的方向。

多波地震技术应用的范围:

(一)运用横波信息能获得较好成像效果的特点,将避免高速碳酸盐岩、火成岩、硬石膏、硬海底及气云等对纵波能量的影响;

(二)运用横波速度较低特点进行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精准地识别出小断层、小构造、薄层和地层尖灭等的地质现象;

五、结束语

总之,在石油勘探领域中,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地震勘探采集技术逐渐向深层次应用、全面推广、进一步融合可视技术等方向发展,并在石油勘探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石油勘探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雷云刚.多波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4:228.

第6篇

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传统的二维、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解决某些地质、油藏等难题时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要求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不仅要满足定性评价要求,而且要向定量化、精细化和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针对不同勘探开发目标和目的的地震勘探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出现是必然的。常规地震勘探课程侧重基本勘探方法和原理的讲解,然而在实际油田生产中大量非常规的地震勘探方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相关专业开设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让学生能够把握地震勘探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从事地震勘探工作十分必要。为保证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减轻学生负担并重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是在常规地震勘探技术基础上,使学生系统了解目前实际生产中正在或将要应用的新技术,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将地震勘探领域主流及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及时地、更好地融入授课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实际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多种关键地震方法,为今后开展实际油田勘探生产以及相关方法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具体目标和要求包括掌握地震勘探新技术的概念与特点,把握新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地震勘探新技术的研究意义与技术要点。学会文献检索与查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中英文文献阅读、分析与总结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文献检索、总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背景分析

1.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分析。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作为地震勘探原理的补充和延伸,与目前油田实际勘探开发紧密相关。课程涉及范畴较宽,内容繁多,包括VSP、井间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微地震技术等。课程中除新方法所对应基本物理方法的描述外,还涉及大量的形式复杂的数学公式及数学描述,以及多种地球物理信息和手段的分析、融合,甚至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结合。此外,地震勘探新方法随计算机发展和学科间交叉融合快速发展。同时,地震勘探是基于基本地球物理勘探理论、方法与认识,并将数学物理方法应用于计算机实践的一门课程。实践性强是勘探地球物理方法课程共同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对每一种技术有较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授课时间较短,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研讨和课下文献调研总结,以及实际资料实践,理解课程教授地震勘探新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发展趋势等,为从事地震勘探科研与生产工作奠定基础。总之,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对学生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授课对象的特点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该阶段的本科生既要完成预定课程的学习,同时还面临着就业或者考研的压力,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有效掌握地震勘探新方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还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劲头不足,有明显的厌学现象。另外教学内容陈旧、课程理论性强、实用性差、教学过程单调、教学方法单一以及作业太重等因素都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针对目前复杂多样的学生心理,教师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本课程以及类似课程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课程优化实践

1.精心备课,构建实际问题导向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长期处于知识代言人的地位,掌握着话语主动权,这就导致了无法构建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无法促使学生自由探索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努力构建合作机制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应精心备课,包括必要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图像融为一体,提供的信息量大,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准备具有代表性的勘探实例与勘探实际难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喜欢该课程。再次,本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构建实际问题导向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向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用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探索者。将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以及案例式教学法运用进来,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事先查阅文献,进行总结,初步提出解决方法,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其可行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其自信心,开拓思维,激发其研究兴趣。最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协助学生开展实践。

2.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总结,培养动手能力。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准备实际油田资料和相关软件与程序模块,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解释,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和问题总结,加深体会,并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相关问题文献的查阅、分析与总结,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文献检索,培养必要的文献整理、总结等基本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报告能力,提供充足机会并鼓励学生对自己所做的文献调研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效果进行报告。教师的讲授要在学生自求自得而又遇到困难时,要以画龙点睛式的手法去贯通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其深入理解研究问题,提高地震勘探新方法的教学效果。

3.关心、关爱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学生减负。国外在概说中国教育的特点,确切的说是缺点时认为:大学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正因如此,大学生成了世界大学生群体中学得最辛苦的一部分,他们要完成的课程数量多,所学知识过于专业化,过深、过难,考试呆板且频繁,知识学习的负担过重,使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独立思考的能力差。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的教学安排,充分分析了大四学生面临的毕业、考研及就业压力和处境,考虑到目前大学生的普遍心理情况和课程所针对高年级同学时间紧、压力大的特点,不能增加过多的学习负担,而应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地震勘探新方法课程减负具体实施措施包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地震勘探新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减少作业量,尤其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和实实在在的勘探实例,鼓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尽力做到在课堂上理解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所需的成熟软件和程序模块,并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同时在课程授课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地震勘探原理、资料处理等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减轻考研同学专业复习的压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课下与老师深入交流和谈心,做到师生平等,使学生能够以放松的心态进行本课程的高效学习。同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考评体系的多样化。丰富课程评价指标,将出勤率、文献检索与总结、课堂讨论积极性及表现、课堂学习认真情况、课外实践报告以及最终考试成绩等都纳入考评标准中,避免“一考定输赢”的现象,从而切实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第7篇

关键词:地震勘探;测量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243-01

1 前言

在地震勘探控制测量方法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做好GPS网的布设,通过GPS网的布设,能够确定勘探范围,做到在固定范围内进行勘探。在布设了GPS网之后,需要使用埋c观测方法,重点做好内业设计和外业作业,提高埋点的监测质量。在多年的应用中,地震勘探控制测量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地震勘探控制测量方法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要认真分析地震勘探控制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过程,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重点了解,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2 地震勘探测量,应做好GPS网的布设

2.1 GPS网布设的具体方法

采用同步图形扩展式:同步图形扩展式的布网形式,就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在完成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又迁移到其他的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每次同步观测都可以形成一个同步图形,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同步图形间采用边网连接方式,整个GPS网由这些同步图形构成。

在地震勘探控制测量中,GPS网的布设是关键。之所以要进行GPS网的布设,不但要为了有效的划定测量范围,同时也是对测量地点以及测量区块的全面观测。通过GPS网的布设,能够对所测量的范围有初步的认识,还能掌握测量范围内的地形特点,并对可能出现的测量问题以及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进行预估。所以,做好GPS网布设,在实际布设过程中采取科学方法,是提高GPS网布设效果的关键,也是做好GPS网布设效果的重要措施。

2.2 GPS网布设的注意事项

基于GPS网布设对地震勘探控制测量结果的影响,在GPS网布设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GPS网布设应选准布网形式。目前最科学的布网形式就是同步图形扩展式,这种布网形式覆盖面广,能够保证测量范围符合实际要求。其次,要采取接收机同步观测的方法。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测量质量,使GPS观测数据能够在不同的接收机上都得到体现,对于纠正测量错误和减少测量偏差具有重要作用。再次,要对同步图形进行边网连接,提高连接质量。

2.3 GPS网布设取得的积极效果

在地震勘探控制测量方法应用过程中,GPS网布设之后,有效的划定了测量范围,实现了测量范围内GPS信号的覆盖。除此之外,通过GPS网布设,也初步掌握了测量区域的地形特点和区域特征,对下一步埋点的选择以及观测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GPS网布设可以形成网状的测量结构,对提高测量结果和满足测量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GPS网布设是关系到地震勘探控制测量效果的重要因素,做好GPS网布设是十分必要的。

3 地震勘探控制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地震勘探控制测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通讯、交通运输、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造成了许多同步点开关机时间不统一,很多点同步时间不够,甚至没有同步时间,从而造成大量的返工重测。

结合地震勘探控制测量实际,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同步开关机时间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保证同步时间,那么在测量中各个测量点的数据就会出现较大误差,对整个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测量同步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同时,由于同步时间的长短不一,部分基线精度高低不一,基线剔除率相对较高,控制点的总体精度不太令人满意。

在具体的测量中,不但需要测量同步时间一致,同时还需要基线精度在允许范围之内。如果不能满足这两项指标,那么测量结果将无法满足准确性要求和有效性要求,测量点的测量工作则需要返工,增加测量工作量。

3.2 地震勘探控制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基于地震勘探控制测量实际,以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合理确定测量范围,对地形复杂的测量区域,应在每次测量中选择较少的测量点,但是需要保证测量点开关机时间一致,确保同步时间一致,以此达到提高测量准确性的目的。

其次,在实际测量中,应对基线精度进行控制,对于基线过高或者过低的数据进行剔除,保证所选择的控制点在基线精度上满足测量要求,以此达到提高测量准确性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实际测量中,地震勘探控制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但能够提高测量效果,同时在测量准确性上也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基于地震勘探控制测量方法的优势,我们分析这种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并提出了有效的应用建议,保证地震勘探控制测量方法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