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酒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28 11:50:33

序论:在您撰写酒文化心得体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酒文化心得体会

第1篇

这事发生在广东省怀集县怀城镇友邦鞋厂。春节前,厂里就贴出招聘启事,想招聘200多名员工补充空缺岗位。承诺月薪为800-2500元,对新员工免费培训7天,培训期间每天补贴20元和计件工资。可招聘启事打出两个多月,到2月10日前,只招到2名返乡青年。友邦鞋厂厂长陈华明向应聘者询问原因,得到的回答则是,“没兴趣”、“不考虑”。

原来这些农民工多为第三代农民工,年龄在十七八岁到二十多岁,他们总觉得珠三角世界很精彩,到那里打工能够长见识,开阔眼界。即使明明知道那里的企业已不再招工了,他们宁肯待业、观望、等待,也要留下来,看看下一步“有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尽管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可以糊口的就业岗位,而是不知期限的待业,他们也不灰心丧气,甚至并不感到有多大压力。

第三代农民工宁愿失业,也不愿回乡或在内地就业,这向社会发出一个新的信息,第三代农民工有其精神追求,有其未来梦想,对他们要充分尊重,对他们的作用不可低估。

第2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

在本文中,笔者选取中小企业作为研究主体,探讨它们在信息化之路上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存问题。原因如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至2012年,我国共有中小企业4千多万家,超过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GDP的60%,也为就业率贡献了很多。可以说,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功臣。但是,其不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信息化建设上,都落后于大型企业,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商业发展,科技发展的时代的必经阶段,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已经走向信息化。但是,通过对一些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情况分析,发现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只停留在表面,即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未将信息化推广到更高层次的决策分析,辅助管理等。还有一部分企业购买的设备和软件只是一种摆设,并未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要想充分实现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软件购买,还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企业要有实施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总体规划;在技术上,企业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具备适应信息化的创新能力;在管理上,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信息部门,并且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加以扶持等。即,信息化虽然是带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但并非一蹴而就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信息化技术的供给方:软件开发的途径很多,可自行发开,也可以购买,甚至协作完成等。但是,目前的中小企业实力有限,大部分信息化的软件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供应商,即向专门的软件开发商购买。然而,不像大中型企业,有IBM,Microsoft等实力雄厚的信息技术服务商给予供给,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等限制,很少有专门的IT服务商提供符合自身发展的软件。并且,国内信息化软件供应商整体呈现出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水平落后的特征,许多软件必须依赖于国外昂贵的进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彻底实现信息化变得更加艰难。

(2)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方:21世纪已经是信息时代,虽然中小企业悉知信息化趋势无法逆转,也相继实施信息化,但是其主动性不足,观念也不正确。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且无形的技术,但是许多企业被所谓的“技术高手”所影响,只重视硬件的使用,而忽略了软件服务,将无形的电子技术看成没有价值的东西。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许多企业购置软件产品却没有应用,是一种极其可惜的浪费。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这方面人才的缺失,且创新意识不足,就缺乏信息化的主动性,对信息化的资金的投入力度远远不够。信息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化也应不断更新。但许多企业由于积极性不足,资金不足等,只在前期投入,无法后续更进,势必造成信息化的失败。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加强企业信息化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和需求方——中小企业。

(1)软件开发商: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他们是大部分中小企业顺利实现信息化的“衣食父母”。各大软件开发商应该关注到中小企业这个强有力的市场,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设置符合其生产经营的软件服务,积极与各个中小企业进行协作。而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给大型企业提供适应于大企业的个性化产品服务。同时,各大软件供应商也应该积极向国外引入先进技术,拓展自身产品的实力,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赢得国内中小企业的信赖。

(2)中小企业:首先,中小企业要强化企业信息化的观念,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信息化的需求。管理层是企业的行动指南,只有管理层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在企业内部推广,进行宣传,员工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信息化的觉悟。其次,中小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投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一个是人才。在资金上,信息化的金额挺大的,但是只要用对了信息化技术,回报永远比付出要多,关键是要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当然,这不是要中小企业盲目投入,而是合理规划,积极寻找优秀可靠的合作伙伴,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在人才上,中小企业要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意识,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使员工能够适应信息化的工作,成为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更好发展贡献力量。最后,中小企业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争取掌握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属于自己的网站,拥有独立设计产品的能力。毕竟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品还是要依靠自己研发。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各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度已经今非昔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甚至有些企业尚未开展会计信息化。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不如大型企业,企业整体信息化的程度也较大型企业低,其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难度大于大型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在推进会计信息化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评估不足。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还不成熟,组织管理还未完善,对自身评估的系统不够全面。然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可观条件,并非适用于所有企业。许多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时候,对自身的基础和管理条件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也缺乏对外界环境的了解,对如何开展信息化,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并没有一个规划。这样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实现会计信息化就是使用财务软件处理财务问题。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时候,将计算机人才和财会人才混为使用,造成公司管理的混乱。

(2)会计信息化设备更新缓慢。产品更新换代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业务事项不断丰富,财务软件也随着经济的进步在更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早些年前购买的软硬件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业务的需要。然而,由于企业本身就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业务拓展等压力,在资金上比较欠缺。而信息系统的重新购置或者更新投入较大,而回收期比较长,中小企业对此往往顾虑较多。再加上高级的专业人才参与的积极性较低,也影响了企业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限制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实现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笔者针对中小企业在推进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两点浅薄的建议。

(1)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一个必须条件。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企业的账务处理一般在计算机上完成,原先必须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工作可能由其他人完成;原先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可能现在仅需一个人就能够完成。因此,工作的浓缩需要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的监督。如果内部控制出现漏洞,那么职权混乱的现象在计算机操作下就会被扩大,严重危机中小企业的发展。

(2)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度和财务人员的素质。优秀的财会人员是会计信息化成功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使其知识与能力与时俱进。同时,会计信息化并不只是会计人员的工作,而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它需要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管理层应积极开展,制定适宜的工作计划和指导方针,推进企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姜岳新.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

[2] 胡磊.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企业经济,2011.

第3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心得体会

当下,创新德育思维,提高德育实效,加强班级管理,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教育部门、各学校、各班主任、各家长学生的普遍共识和规章制度。我校从2011年起试点探索全面开展深化推进班级文化建设以来,学校各级领导极为重视,班主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学生激情参与奇思妙想,群策群力,家长积极配合支持,一起协力互助共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珠海市斗门区德育先进学校。

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一词尚无统一的定义。作者个人认为“文化”的要素有: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②语言和符号;③规范体系;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⑤物质产品。文化的一般特征主要有: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只有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③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等特征。

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定义概念,内涵核心又是什么?我非常认同一位同仁曾给的精辟严谨的定义说明。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简而言之:美化课室,庄重仪表,立外在班级良好形象;定班规,立制度,严班风,树班级之内在素质。

一、紧抓班容班貌,学生仪容仪表,课室整洁清新,校园干净优美

各班级注重提升形象,我校外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众口称誉。我校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领导、德育处紧抓班容班貌,学生仪容仪表,把它作为日常事项检查评比,量化计分,计入先进班评比中。这样,各级领导、各班班主任更为上心,安排专人每天认真负责课桌讲台黑板门窗走廊公区的清洁卫生,决不留死角,安排专人检查仪容仪表。很多班级还十分注意美化优化课室,给人耳目一新、温馨舒适的感觉。如,某班主任把课室布置得十分温馨,她还别出心裁地在讲台上摆一盆青翠欲滴的万年青,我们各科教师上课都感到神清气爽。

二、学生积极参与,团结互助,群策群力,活泼创新,奇思妙想,积极向上,安静有序的班风班貌蔚然成风

我校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主任积极行动起来,定主题开班会出版报,舆论宣传为先导;分小组开班干会明分工划责职;出主意写班歌班词;制班规定守则出台奖罚措施。学生你一言我一句,你想出一个点子我搞出一个妙计,态度热情友好。很多班级都想出别出心裁的班级格言警句,都精心布置整洁课室,设立图书角设计版报,都积极参与制定班规守则、奖罚条例等活泼创新,奇思妙想,积极向上,安静有序的班风班貌蔚然成风。

纵观我校各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两年多以来,笔者觉得最切合文化主题,内容最丰富,成效最明显,印象最深刻的成功优秀案例有:(1)一位教师在班里开展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这位教师自己就有一个儿子读初二,这位教师把她班里的50多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倾注所有的师爱母爱,她在课堂最醒目的讲台上挂了一副红字白底的座右铭:“世上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在她眼中所有学生都是她的好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勤懒之别。结果她班学生被她的母爱所感动,他们把她当母亲来敬重,这样的班级文化渗透大爱,特别温馨,感人历久不衰。(2)还有一位优秀的教师开展“活泼友爱,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这位教师是我校拿了心理学B证的政治教师,富有心理学知识和爱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作为心理医师报名参加青年志愿者赶赴灾区,她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开展“活泼友爱,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创新,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成效巨大。我校教师在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确实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取得很多值得总结思考的成功案例。

纵观我校各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两年多以来,学生积极参与,团结互助,群策群力,活泼创新,奇思妙想,共同为班级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身体力行。在此,出现许许多多的“天才”般的奇思妙想、令人叫绝的主意构思和意味深长的活动。这是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层面(内在文化素质)和物质层面(外在形象风采)的成就的最生动最有力的展示说明。

三、抓常规、抓细节、抓落实、抓“重点学生”,对个别“重点学生”采取“盯、防、谈、控、化”方针,突出安全、法制两大课题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校校园突发安全事故是学校德育的两大难题。我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中紧密联系渗透这两大课题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几年来,我校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校校园突发安全事故中,工作细致,教育到位,措施有力,我校连续多年安全事故零记录,违法案件零记录,实属不易,成绩斐然。

纵观我校各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两年多以来,我校加强了班级管理,提高了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水平和绩效。实践成效生动有力地证明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的创新模式和成功道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做更多、更细、更深入的工作和研究;必须下大力气整理积累总结优秀班主任的优秀案例加以宣传推广;必须继续深化升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形式,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水平和提升成效。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D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134-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引入竞争机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基层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载体,面临社会化服务创新的艰巨问题,这关系精神财富的积累、全民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

一、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的意义

(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模式。图书馆做为政府的公益事业,是直接参与到每座城市发展中去的。在网络时代中图书馆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创新,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给图书馆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基层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和文献的保存中心,储存着大量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中信息量越来越大,如何进行资源建设、服务好用户,保存好大量的数据,是基层图书馆首要实现的信息转型任务,也是未来基层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二)基层图书馆的生存需要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领域的建设,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领域的组成部分,同时它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社会服务。基层图书馆可以增加市民的知识储备,可以加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可以提高市民对政府发展的参与性。网络上很多在线阅读平台的出现,对图书馆的生存环境冲击很大,所以,基层图书馆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数据资源,不能总以陈旧的资源来面向社会、面向市民,这会使市民感到没有新意,数据资源的不断更新是基层图书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三)提高知识技能的现实需要

数据资源不断的增加,需要工作人员为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录入,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为用户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方便用户进行初步地研究。同时,很多新的基础设施需要工作人员来管理,像图书的录入平台,微信图书馆公公号的应用,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来参与管理。所以,基层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要求工作人员队伍不仅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还要有较高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更要的为用户服务。工作人员要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要利用便利的信息资源不断地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是基层图书馆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

二、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基层图书馆在现代化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的规模,实用对象和管理服务方面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规模扩大的需求与政府供给能力的有限之间存在矛盾

基层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基层的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和当地农民,其自身具有特定的天然地理位置优势,使得它日益成为最贴近民众的文化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渐实现,人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使得对基层图书馆的需求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增加种类,增加数量,扩大场所,优化环境,提高实用性。但是由于长期的行政关系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基层图书馆规模扩展速度缓慢,甚至是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基于图书馆的公益性,政府经费支撑,但是政府由于财政预算的规定限制、支出预算缺口等原因不能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这就构成了人民群众对基层图书馆需求的不断扩大与政府供给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从而严重制约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二)运行效率及服务质量不佳

我国现行基层图书馆管理制度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主要表现为行政机构与图书馆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制度确实加强了对基层图书馆的行政领导和事业管理,通过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和监督制度确保图书馆发展的正确方向。但也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限制了基层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开展,行政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区域范围内的行政关系或者是上下级之间的行政关系都具有主观随意性和层次复杂性的特点,必然带来逐层审批、手续复杂,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束缚了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行政关系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各自为政,彼此分割,束缚了群众文化机构之间的协作与联系,行政管理的从属等级关系使得馆舍的建设问题、资金来源问题、人才管理聘任问题都带有上下级的决策色彩。

(三)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人才是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关系图书馆信息化社会化的实现,关系管理服务的水平的切实提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家书屋”雨后春笋般迅速落地,极大的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农家书屋主要采取的是以农民为主的管理体制,虽然体现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但发展运营过程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书屋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由村“两委”成员兼任或者是非专业人员,村“两委”成员本来事情就不少,很难专心研究书屋的建设发展问题,所以不了解图书的具体情况、缺乏宣传,最终导致借阅率不断降低,大部分图书闲置;非专业人员在管理上也仅仅做些传统的借阅和归还服务,不能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和社会化的服务意识的转变。此外,基层图书网的人才引进机制、奖励机制和规划发展等等更是处于缺位状态,高级人才的短缺使得基层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止步不前。

三、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的路径思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层群众社会文化知识需求的满足是重要的体现,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必须实现。

(一)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w现图书资源的馆藏、管理和借阅的功能。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逐渐成为知识信息需求的产物,读者的信息需求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的生存,决定着其运行的主体内容、类型、分布以及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和管理人员的的知识水平、结构和技能等多个方面。一是提供读者指导服务,通过互联网设置图书咨询、学科专家咨询等服务。二是提供信息教育服务,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定期培训网络数据的软件使用、信息查阅和资源共享技能,增加基层图书馆的开放型。三是延伸个性化服务,主要是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打造“24小时图书馆”,使基层图书馆走到读者身边,提供电子书上门服务、商业经济数据服务和专业学术信息服务。

(二)转变访传统管理模式,推进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是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即对知识信息载体进行机械化、自动化处理,打造自控的知识信息平台。一是积极推进网路化、标准化、开放化确保基层图书馆的技术支撑,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的融合,基层图书馆最终将进入智能网络时代。二是政府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来实现图书馆的专业化、标准化管理。理清市场和政府在基层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政府主要提供采购经费和服务经费,保持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公共性;而具体管理运行和服务则交给市场,交给专业机构去做。除了一般的管理工作,还包括人才招聘方面:竞争性管理、绩效奖励、未来规划和学习和服务读者方面: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信息上门服务等等。

(三)引入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模式,构建基层图书馆管理标准化

在基层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中,还应该考虑评估模式的引入,这是保证基层图书馆高效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细则》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其中与基层公共图书馆实际情况相协调的条款,来评估管理服务和具体业务方面的效益,最终形成《基层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业务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功能布局舒适度、合理度;阅览室的完善度、藏书的质量和数量,更换的速度;人员组成的梯度。读者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服务时间、借阅量、个性化服务的信息反馈、读者培训次数等等。

第5篇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生活不断出现新的气象

(一)文化生活更加活跃

近几年来,福建省民间文化发展蓬勃,像南音、北管、老年腰鼓队等表演团体活跃于乡间田野。南安市兰田村一所农民培训学校里专门有培训南音的班级,文化从娃娃抓起。惠安县崇武镇潮乐村的猜灯谜、对对联也是当地很普遍的一种文化生活。而打篮球、龙舟赛等也是在其他村庄广泛流传的文化生活方式,莆田函江官庄村成立了中年妇女“车鼓队”“十八音乐队”,并在每年春节举办象棋、乒乓球、篮球、拔河等文体活动比赛。

(二)文化阵地形式多样、完善

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祠堂、庙宇阵地等现象,在福建省农村已很普遍。迄今,南平市已有420多座祠堂、庙堂和废旧的礼堂改成农民的书堂或村民俱乐部,成为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在调研的村中只有2.35%的村子没有图书文化站,而0.15%的村正在建,其余97.5%都已经有自己的图书文化站。福州先锋村修建了2座老人活动中心,成立老年人舞蹈队和腰鼓队,并举办了腰鼓队、太极拳等培训班。晋江市安海镇前蔡村筹资60多万建设了4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健身室、多功能活动室、老年学堂等,经常性举办文体活动。

(三)自办文化生活逐渐兴起

惠安县祟武镇潮乐村建立了出书出刊制度,“潮乐简讯”已出74期,村民优秀文化作品集锦已经出版4册,村规民约汇编1份。南平市兰田村办了一所培训学校,针对村里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文化、技能培训。永宁镇组织成立了太极拳、扇子舞、南音和大鼓吹等具有闽南特色的农村文艺表演队,利用早晚闲暇时间,愉院农民的闲余生活。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生活重建的突出问题

(一)指导思想上的“一手硬,一手软”

近年来,一些在乡镇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经济建设发展起来了,文化建设就自然而然地搞好了。尽管口头上也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干起来就不要了”。即使有时抓一下,也只是开个会,写几条标语,走过场,流于形式。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也往往偏重于经济指标,客观上促使农村基层干部只注重经济工作,而忽视农村的文化建设。

(二)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指导、规划

目前大多数基层组织搞农村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今天搞这个活动,明天搞那个活动,工作中存在较大盲目性和随意。另外,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监督管理,没有必要的配套措施和约束激励机制,图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文化建设的成效和声誉。在文化生活建设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目标,最多是规划一下硬件设施,如,什么时候建个活动中心、阅览室、体育场之类的,但建成后农民文化生活中怎么去使用他们,整体的文化生活该怎么发展,怎么去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规划。

(三)乡镇文化机构普遍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

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队伍、管理队伍,专业文化团体以及群众艺术创作队伍的素质不高。由于从事文化生活工作的人员的经济补贴少之又少,使得一些同志纷纷跳槽“转业”,使得这支队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人才流失、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状况。对63个村子调查显示,没有文化组织的村子有27个,占总比例的42.68%。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推动当地的文化生活的发展和进步。

(四)农村文化生活设施建设滞后

乡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跟不上农村文化建设。有的村有资金但是都对文化生活不够重视,把资金大部分投入经济建设,文化生活建设只是做做样子。还有一部分乡村是由于经济薄弱,使得文化建设的投入微乎其微,造成硬件基础差,队伍不健全且素质差,一些乡镇的文化站和村里的文化室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农村文化活动的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的依托,而文化阵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设施简陋,利用率极低的情况。

(五)文化生活内容和形式落后

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从内容到方式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没有吸引力,宣传教育仍停留在“我讲你听”的简单的宣传教育工作方式上,使农民感到厌烦乏味。尽管很多农村生活水平与以往有很大改观,然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却让人有着今不如昔的感觉,电视是他们茶余饭后惟一而传统的娱乐方式。调研总户数为33290户而装了有线电视的有27712户,有80.21%的用户以看电视为主,读书、看报仅占16.7%,参加观看其他娱乐节目的仅占23.33%,而10%的人什么文化生活都没有。

(六)封建迷信盛行,科学精神欠缺

近几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一些地方迷信盛行,许多农户家里供着“如来佛”、“观音菩萨”等,在调研、访谈过程中了解到90%以上的农民都参加过封建迷信活动。天天烧香求拜这些不良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不仅毒化了农村社会风气,更严重的是制约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七)农民本身缺乏参加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农民本身缺乏参加文化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农民自身有这样的主观愿望,希望可以经常参加文化生活活动,可实际上由于为了生活的劳动和奔波,很多人没有也不愿意真正的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文化生活上,在加上外在环境的因素,参加文化生活只是成为他们的一个口号罢了。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生活的对策

(一)思想上重视农村文化生活建设

没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再庞大的经济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农村基层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根除轻视文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对其重要的认识,明确农村文化建设是政府行使职能的重要内容,不但要一手抓经济,还要一手抓文化生活,促进文化生活的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更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从而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加强对农村文化的领导、规划

农村基层各级领导应当承担起领导的职能,设计出长远的、系统的文化生活目标,明确应该怎样建设农村文化生活和促

进农村文化生活的繁荣。针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间组织开展庭院文化、民间体育和艺术比赛,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农民真实生活和情感、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文艺作品。此外还应加强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完善农民文化消费市场,更好地活跃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农村文化要持续发展,重要的一条是建设一个庞大的、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从目前看,首先要稳定和充实现存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组织能力的文化队伍。文化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培育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鼓励他们创作更多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化作品,繁荣本地文化事业。

(四)加强农村文化生活阵地建设

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有投入才会有产出,离开了增加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加大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使之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备、丰富多样的农村文化阵地网络。农村文化设施不仅要建好,而且要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提供阵地和舞台,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五)丰富新农村文化的容

各级主管部门和文化单位,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组织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乡村现有的文化阵地,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大力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六)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

要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高农村文化产业化水平。要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远离那些封建迷信的思想,更好地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还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努力清除各种不良文化现象,保证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第6篇

会计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采取了现达的信息化科技技术,对以往的会计系统模型趋弊存优,并在改进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创立一种与当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式。所说的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交易处理方面更加智能化,能让资源信息共享。这种技术不仅仅是在会计行业上的一场改革,更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密切结合的先进思想。

对目前所存在的现状,我国二线以上的城市的医院,医院中的会计大多都达到了电算化,让医院中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够更加简洁、方便,极大地提升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由于会计信息化是一种新的技术,我国对这种技术的使用还比较生疏,又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会计人员水平不一,导致各医院对这种技术的应用呈现出高低不平的状态。

2.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对信息化不够重视

在很多地区的医院,内部的领导者都明白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所以说我们的主要精力应该在临床部门和医技科室,财务部门只是医院中的一个为其他部门服务的科室。所以,医院为加大对其他科室部门的资金投入,导致财务部门只配备了简单的总账模式和财务报表模块,会计信息化所具有优势根本无法发挥出来。其实,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一场技术的改革,更是把会计工作人员从庞大繁琐的和工作中解救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医院。

2.2 从业人员素质待提升

复合型人才顾名思义就是不仅会精通于计算机的使用还精通会计专业对医院会计人员来说。医院要想将会计信息化更有效率的使用,不仅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系统软件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有即会计算机又能做会计工作的人才。但是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会计工作人员,都不具备种种能力,缺乏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在使用会计软件的初期,他们仅掌握了基础性的录入工作,缺少工作中的创新,只要发生计算机软件故障,他们往往无能为力,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作效率。在以后的会计信息化培训过程中,很少涉及对其的综合实训,导致他们的工作水平在短时间内很难提升。

2.3 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会计软件系统模式应该具有操作人员权限限制功能,但是因缺乏安全常识,在会计工作上分工不明确,操作极为混乱;我国甚至部分医院单位没有对操作员进行权限限制设置,操作员之间可以在对方的科目上进行操作,权限管理根本毫无作用。给财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更甚者,会给医院带来极大的损失。

现今,很多医院并未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体系,使得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无章可循,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正常使用,同时在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漏洞,即:网上泄密、黑客恶意攻击;同时,由于会计工作人员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漏洞,导致医院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加大。

3.增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财务信息一体化水平

对我国大多数医院存在的问题,即:会计信息资源不能交换和共享。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问题:第一,在目前的软件技术上开发一种平台能达到资源的共享;第二,引进海外先进的会计软件系统,学习和使用;第三,委托专业的公司或人员来进行管理,进行定点维修和护理。逐步创立医院专属的会计信息系统,达到信息资源数据共享。

3.2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加大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引进财务人才进行对医院的管理。一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对医院的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式的培训,使其对计算机常识的使用、维修及管理有一定的认知。初始阶段要掌握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为日后成为?练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对专业人才的特招工作。医院可以特招一批复合型人才,为医院壮大会计队伍。

3.3 加强会计信息化内部管理

医院内部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各岗位各司其职,杜绝徇私舞弊现象。创立医院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发展;健全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控制,保障会计信息化系统模式的正常运转;增强医院系统安全的控制防范,防止黑客入侵。

第7篇

关键词: 医院; 会计信息化; 问题; 对策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更代表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现阶段,我国大中城市的医院,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使广大会计人员从以往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打下扎实的基础。但由于会计信息化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晚,应用时间短,加上每所医院所处的地域不同,会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不同,使得各医院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一、当前部分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医院对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许多医院的领导层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的现状,他们将主要精力和财力向一线部门临床和医技科室倾斜,认为财务部门只是医院的辅助科室,是为一线科室服务的部门。在领导层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医院医疗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有些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只为财务部门购买了简单的总账和报表模块,使会计信息化只起到了简单的记账和算账的作用,而会计信息化具有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一系列功能则无法发挥出来。事实上,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它可以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的苦海中解放出来,也可以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测评、内部会计控制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

(二)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一个单位,要将会计信息化运行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不仅要有一套较好的、较系统的财务软件,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而现在在大多数医院的会计人员,均是从原先从事手工操作的会计人员过渡而来的,他们的电脑知识普遍比较贫乏,虽然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他们已经接受了电算会计的等级培训,但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业务水平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既懂计算机会计软件使用,又熟悉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人才缺乏。在使用会计软件的初期,他们在软件公司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仅仅掌握了简单的凭证录入工作,在工作中缺少创新,一旦计算机硬件或软件出现异常,往往是束手无策,要等到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维护后才能开展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成本。在后续教育培训中,涉及到计算机与会计结合运用、会计软件操作的课程又很少,使得他们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

(三)会计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对会计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将会计软件纳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财务软件与窗口收费软件、物资管理软件、医疗保险软件的系统平台各异,数据不能共享,会计信息系统成了信息孤岛。由于基层的数据不能上传、不能共享和交换,致使各种基层数据在财务核算系统中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体现,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另外,个别医院在会计信息化初始阶段,在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初始化时,沿用了以前的医院会计制度,并按老会计制度来设置会计科目,使得部分会计科目有总额而无明细。如固定资产、药品及耗材等的管理,按以前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由设备科管理,药品的明细账由药房管理,而财务只管总账。因此,他们在进行会计电算初始化时,就没有启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和商品购销存模块,缺少对具体明细实物的管理,许多资产的异动(如报废、划拨、捐赠)不能及时上报到财务,财务不能及时对异动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天长日久,就出现了财务总账和资产明细账严重不符的现象。

如此,使单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化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个别医院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符合会计软件功能规范

现行的财务软件虽然具有操作员权限限制功能,但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加

上财务分工不够细致,往往在同一操作限制条件下设置多个操作人员,通过转换操作员姓名来进行不同的会计业务操作;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进行操作员权限限制设置,操作员可以相互操作对方的科目,从而使得权限管理形同虚设。另外,各模块之间缺乏牵制,即使“总账”和“明细账”不符,也依然可以报出财务报表,这样轻则造成财务信息错弊,重则造成违反财经法规现象的发生,给医院经济管理带来了隐患。

(五)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不少医院没有严密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在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而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信息化管理也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二、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医院信息化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水平

针对当前部分医院存在会计信息系统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不能交换和共享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在现有的基础上采用广义平台化的开发方式——开发软件对接平台,将现有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对接使其各项数据信息能够共享、传递;第二,引进一套成熟的通用软件,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医疗保险等统一纳入一个财务软件;第三,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结合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实际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进行会计软件定点开发。这样逐步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核心的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在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

就目前情况看,完全通过正规化教育来满足会计信息化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现实的,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对现有会计人员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单位主要会计岗位的电算会计人员进行脱产的、较长时间的培训,使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维护人员。对其他岗位的所有会计人员、窗口收费人员以及物资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他们能初步掌握会计信息化知识,成为熟练的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二是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医院可以根据需求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的高级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充实会计信息化系统分析、设计的开发人员,同时充分利用各专科院校和成人院校专科学历教育的力量优势,大量培养系统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壮大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应用人才队伍。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会计信息软件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而言的,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使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协调和理顺相互关系,减少、杜绝舞弊或犯罪的发生。加强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二是完善系统操作控制,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操作事项,保障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加强系统安全控制,做好病毒防治工作;四是实行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关键点设计。例如:操作人员上机密码要严格管理、记账凭证机审和人工审核结合制度、门诊病人退费指定专门人员严格控制管理;出院病人召回授权批准控制等。

(四)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电算化会计档案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妥善保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存放地点应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重要会计档案应坚持双重备份制度,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会计系统建设的主流,它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会计信息化在医院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合理运用好会计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消除一切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医院会计信息系统必将成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在我国的医院发展中必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讲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s].财会字[1996]17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s].财会字[1994]27号.

[4] 孟冬军.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8,8(中).

[5] 鲁波.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8,3(6):97.

[6] 诸秀敏,张媛.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7(7):26(总第293期).

[7] 薛兆益.略论医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7,5(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