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1:50:32
序论:在您撰写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理解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业财融合;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
一、业财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
(一)满足高职管理会计人才需求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市场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目前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的空白急需填补。具体来讲当前市场和企业对高职管理会计人才有自己的需求标准,企业的需求从各方面分析其大多要求参照实际需求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企业属于营利性机构,其本质是追逐利润的,企业对高职管理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实用性和全面性。在以前企业比较看重的是管理会计人才的成本核算能力,而在当前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需求的是全面型的管理会计人才。出于企业的逐利性,对人才的需求本质上是保证自己经营的稳定性与收益,重点是培养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人才。因此,企业对于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需求完全是基于自身利益出发的,把人才能够为企业实现的利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是要求实现更高的产出投入比,所以企业看重的并不是管理会计人才的理论知识和能力,更加看重的是实用性和多面性的能力。因此基于业财融合背景,高职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要以实现企业价值利润目标为导向。
(二)符合高职管理会计人才供给
虽然当前市场和企业对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巨大,但是由于我国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供给体系尚属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和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机构,加之两者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人才定位差异其人才培养供给体制和市场需求仍存在不少偏差。机制培养的参照标准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属于教育机构,对学生的培养是必须要涵盖基础理论知识的,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的教学设置必须要依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人才培养的方式要符合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标准,和企业注重实践轻理论的需求有所差距。一方面是当前市场对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又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对人才培训供给与需求标准上存在的差异,这充分体现出业财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训体系的必要性。
二、业财融合背景下构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业财融合背景高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转化为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标准。随着当前业财融合的不断强化,企业在人才选择上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后者,同时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是复合型的。相关的业务知识储备能力是工作的基础,沟通交往能力能够便于管理会计与各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合作,综合分析能力是直接服务于企业决策层的高级职能。
(一)知识储备能力
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具备各种和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建立起一定规模的知识储备,应当涵盖金融、投资、融资、计算机、互联网、外语和写作等相关知识储备,只有具备这些知识能力才能以管理会计的视角分析整个企业的情况。
(二)沟通交往能力
和传统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沟通交往能力,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再是单纯的数据,相反他们在管理会计工作中要和企业的每一个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比如管理会计工作职能中的企业预算和决算等工作,这需要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要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和决算的填报中来,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和各部门充分沟通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同时在进行预算和决算的审核中更应该对各部门从事的业务和职能有所了解,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交往中与各部门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缺乏这种沟通协调能力,不能得到各部门的支持,其工作是必然要出现偏差的。
(三)综合分析能力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业务和财务相互交融难以分离,更加需要具有综合分析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一是能够有效的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在业财融合下,企业各个业务都会产生出庞大的数据,管理会计人才要能从中挖掘出有效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为企业管理决策所用。二是能够对企业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识别。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如何进行有效地分析正确的识别和防范各种风险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责之一,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这种相应的能力。三是还应当具备对企业战略实施发展的预判分析能力。企业所有的管理职能最终都要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所服务的,管理会计人员在预算执行时应当及时关注企业整体的发展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应当及时分析找到偏差存在的原因。因此在当前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一个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当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能力,能够及时补充新的知识,能够有效分析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高职毕业生能够在毕业时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其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应当是在业财融合背景下的初级管理会计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当以此作为设置基础。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重新界定并合理划分管理会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内容。比如投资决策的相关内容更适合财务管理,而标准成本规则更适合在管理会计中解释。整理相关内容可以有效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省课时,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连续性。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应注意强调不同管理会计工具对学生的应用条件和局限性。也有必要向学生解释自己不适用的原因以及选择当前企业的原因,让学生学习到与社会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书本知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最好在书籍的基础上介绍最新的国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动态。高职管理会计的教学也应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应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缓解枯燥的理论课堂教学,提高其趣味性,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二)教学活动形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形式应当是灵活的、多渠道的,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开通线上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线上教学补充相应的知识能力,同时也要开通相应的线上教学题库,这种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相关业务的学习,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采用线上题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由于线上题库的题目都是随机生成的每一个人的题都不一样,有助于学生认真的完成自己作业从而能够查缺补漏。在教学活动多样性上,高职院校可以设置更多的有助于管理会计人才培训的选修课,比如第二外语、软件编程和心理学等课程,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当前市场急需的管理会计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的构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在师资选拨上一定要摒弃传统的重理论的思维,应当首重师资的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因此在师资引进时应当考虑其是否具有一定企业背景的工作经验和实践业绩,同时在对师资日常培训和考核中也应当减少理论层面的比重,提升实践层面的比重。
(四)实践教学方式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与企业达成实践教学的初步合作,建立相关实验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由于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一些企业不放心将相关工作交给实习学生,学生无法进入专业项目的实践,只是能进行一些最基础的实践性工作,专业实践能力难以有效的锻炼。因此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式上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即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强化合作关系。企业从科研机构与高职院校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机构从企业和高职院校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用于企业和高职院校。三方大力合作将实践教学方式不断的丰富化和创新化,实现真正的业财融合培养社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五)考核评价体系
在建立针对业财融合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时,高职院校不能只是从学生的期末试卷成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还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特别是对其实践能力,结合多种方法有效的评价学生。比如对案例实践考核分数,可以引入案例实践学生互相考核的形式,将其纳入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把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比重提升,降低毕业论文成绩的比重,避免有学生采用期末临时抱佛脚的方式从而影响了正确的考核评价,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知识的运用。
四、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实践与完善
由于业财融合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因此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应当积极的及时随同业财融合,以及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高职院校在培训管理会计人才时特别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完善高职管理会计培养体系,培养出真正社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关键词:业财融合 管理会计 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2014年10月至今,财政部相继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企事业单位实践管理会计提供了依据。对电信企业而言,如何充分利用并贯彻财政部文件精神,在现有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去粗取精,由点及面,自上而下,构建具有电信行业特色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意义深远。
一、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搭建的政策背景及内在需求
(一)政策背景
2014年10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指导意见》在阐述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并明确了体系建设应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四个方面加以开展(见图1)。其中,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
2015年12月,财政部下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时隔半年,2016年6月,财政部正式下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指引的角色定位:基本指引在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中起统驭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指导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践。(见图2)
(二)内在需求
从行业发展看,收入方面,网络质量提升、高流量业务快速发展,电信业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语音业务方面,语音收入降幅逐渐放缓,但是仍有刚性需求。成本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升级换代,网络成本逐步下降,电信业提速降费成为常态。用户需求方面,高带宽需求越来越大,移动数据流量也将持续增长。市场竞争发面,中移动在4G业务中取得了先发优势,但伴随中国电信和联通大力发展4G业务,行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从内在需求看,随着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化,资源投入压力日益增大,原有相对粗放的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电信运营商需要以精益化管理为抓手,搭建低成本高效率的\营体系,而精益化管理的实施则需要管理会计数据作支撑,从量化的角度客观地衡量价值和风险。
以中移动为例,“十三五”战略规划下,中移动以“十大重点工程”(见图3)为抓手,推行“战略―资源配置―行动计划―考核―反馈调整”的闭环管理,通过集团总部牵头、上下联动的有效执行,将“大连接”战略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明确资源保障,建立战略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战略落实的责任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战略执行的端到端闭环管理体系。那么,财务部门如何融入业务一线,发挥自己在闭环管理中的作用,值得深思。
二、电信业管理会计职能与目标
(一)管理会计职能
(1)决策信息的融合职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接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多式多样,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预算、收入、成本、内控、风险等),也包括宏观政策、行业政策、财税政策、市场经营情况、消费习惯等非财务信息。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组织层级复杂,部门职责清晰,岗位分工明确,如果分头汇报,各部门仅仅从单一角度向上传递信息,出发点不同,势必将管理层置于信息的海洋中。管理会计则能够有效融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多角度、多维度展现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为管理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有效避免管中窥豹的情形。
(2)决策信息的支持职能。除了信息的碎片化特征外,信息本身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也对管理层的决策至关重要。管理会计通过全流程的信息的分析、删选和融合,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支撑管理层了解企业全貌,掌握市场动向,明晰政策动态,进而基于可靠的信息做出决策。
(3)经营活动的管理职能。管理会计是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但是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仍然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督。电信运营商目前涉足的业务领域极具多样性,如何通过政企、市场、投资、维护的角度或者从产品、客户、营销和网络运维的角度去做好信息归集与使用,管理会计的经营管理职能有待发挥作用。
管理会计可以通过前置到业务一线,通过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资源投放与预计目标之间的差异,提出改善经营活动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
(二)管理会计目标
根据管理职责,管理会计分为面向公司战略的管理会计和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
(1)面向公司战略的管理会计。围绕公司战略,制定经营业绩规划,对企业发展所需资源进行筹划,优化资源配置,并以经营绩效考评为抓手,确保公司战略规划的达成。
(2)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业财融合是把传统的相对割裂的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体系,通过业财驱动关系,依托业财系统自动对接,实现业务、财务信息的超细颗粒、超细匹配的业财信息归集和融合管理体系,支撑管理会计信息需求。通过以具体的业务活动为管理对象,通过深入业务前端,细化整合业务和财务信息,为业务活动在价值提升、风险管控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的全流程支撑。
就中移动而言,“十三五”规划下的“大连接”战略对资源配置、战略落实、绩效考评等已有清晰的规划和指向。因此,本文考虑,利用业务与财务数据信息之间的驱动关系、因果关系以及丰富内涵信息,通过加工、计算和整理等,形成满足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和数据报表,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支撑依据,进而推动十大工程的顺利完结更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所指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促进业财融合,助力业务发展,实现持续财务支撑和动态业务优化的统一。其中,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和前提,管理会计是业财融合的产出和应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思路
本文笔者认为,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构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理论学习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如要在财政部指引体系的政策背景下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前期的理论学习必不可少。
管理会要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缺乏理论基础必定无法长远,也无法带来预想的经济效益。电信运营商如要缩短在实践中探索的时间,势必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管理会计的实践活动以扎实的理论体系为前提,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才能将其核心思想、方法工具等与电信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
(二)政策研习
从《指导意见》到《基本指引》,财政部作为我国主管会计工作的政府部门,近几年大力推动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为企事业单位践行落实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尤其是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三大运营商来说,应当与时俱进,将政策学习作为构建具有电信业特色管理会计体系的路径指引。
(三)体系建设
如何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体系下,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是摆在电信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基本指引》出台后,电信运营商应考虑结合当前财务工作的架构体系,搭建自己的基本指引,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将指引体系建设作为推行管理会计的先行者,一方面可以形成向心力,明确管理会计工作落实的目标和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基本指引的统领作用、应用指引的指导作用,规划工作开展路径,同时做好管理会计实践和应用的推广工作,以点带面,从下至上输送优秀成果。
(四)系统构建
相比一般中小企业,电信运营商在客户关系管理、业务受理平台、网络运维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税务管理系统等方面均较为完善,且形成了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集成。电信运营商应该考虑如何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互通,更好地实现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融合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五)人才培养
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需要综合型人才的加入。一方面,需要有一般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了解电信运营商在财务核算方面的基本常识并对业务知识和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将管理会计理论和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进行结合。考虑,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复杂性以及收入、成本的独特性,因此,电信运营商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优先从内部培养入手,通过CMA考试、定期培训等形式提高有志于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四、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目前企业会计工作依然将重心放在财务会计,财务人员并未及时转变角色和思想,仍将核算和报账(审核)作为财务工作的全部。财务人员极少运用管理会计的思维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将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后置。因为出发点不同,对于业务和方案等理解上势必存在不同,在业务和财务的交叉点上,因财务人员的滞后评价(或因为业务部门的滞后协商)极有可能造成业务和财务部门的矛盾且容易错失决策的最佳方案。在基本指引的基础上,搭建应用指引并形成可共享的实际案例,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不失为可行之举。
(二)应用方向
以中移动为例,基于前期对多维度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全过程标杆体系等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可在调研及试点推行基础上,对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对标管理、价值链背景下的成本控制与部门间合作等工具方法进行预判和评价,制定具有中国移动所属电信行业的行业特色的应用指引。面向关键管理应用专题与场景,做到嵌入业务运营的端到端全过程。
实践案例方面,可在基本指引的框架范围内,在应用指引的具体指导下,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结合IDC、ICT、电子渠道、营销案等业务活动的管理特点和实践工作需求,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提炼、总结具有电信业特色的管理会计应用案例,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三)应用案例
IDC(International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具备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Internet接入能力的电信级数据机房,以丰富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应用资源向各类客户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主机托管、网络接入及增值业务等一整套信息服务。在宽带中国、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IDC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为更好地以业财融合为基础进行管理会计应用的理念,本文未考虑前期的投资建设期,而以IDC项目的业务流程为例,结合财务作用进行阐释。IDC项目的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
在当前的业务流程下,责任人基本为政企客户部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等。即使在收入确认环节,也是依托于ESOP系统,根据报表进行入账确认;如存在录入滞后、错误等情况,收入确认势必存在问题。尤其在营改增情况下,在业务洽谈、合同签署和业务受理等环节,如忽视税务风险,在后期计缴税金、专票开具等工作中将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基于业务流程,财务可在以下业务流程中进行融合和前置,做好风险管理、价值评估的工作。
(1)业务洽谈。根据洽谈环节客户的需求(产品/服务、数量、金额等),运用价值评估模型,做好效益评估,避免业务部门单从收入视角考虑效益的情况。
(2)合同签署。在合同管理员的审核基础上,嵌入经办会计(政企会计、税务会计等)的审核环节。
(3)业务受理、收入确认。在业务受理或收入确认的环节,经办会计应对录入的准确性和收入分摊的及时性负责,做好系统数据与合同内容的稽核匹配工作。
(4)资金回收、欠费催缴。借助系统平台,对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进行提示,从资金的时间价值角度出发,做好资金回收和欠费催缴的通报考核。
(5)坏账确认。IDC主要面向政企客户,即使账面已确认坏账,仍应做好资金的追踪回收工作;同时,针对产生坏账的客户,建立全集团信用库,纳入后续业务关系的考核之中。
五、结语
本文在政策背景、内在需求、职能与目标的阐述基础之上,引出电信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思路,并以中移动为例,提出后续可能的应用方向。如前所述,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作为始终走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前沿的国有大型企业,电信运营商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角色转变,从而更好地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反哺财务的协同精细化管理模式,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谭洪益.新常态下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12).
[2]季光伟.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5(1).
[3]李晓燕.关于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5).
[4]张娜.当前形势下企业如何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6(1).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数智技术;高职院校
一、引言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驱动下,企业进入了数据价值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形成了数字化商业的新范式,数据+算力+算法将成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财务活动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成为智能财务的时代特征。从未来人才需求导向看,传统核算会计将逐渐让位于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管理会计,而业财一体数字化核算能力、专业智能化工具应用能力以及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将成为数智财务人才的重要支撑,这也是未来会计专业教育的重点和机遇。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管理为导向的财务工作方式,管理相关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必然超越会计本身,是同时兼备记账、核算、管理、分析、决策功能的会计,其管理思想与方法是天然的业财融合工具,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桥梁与手段;管理会计的另一个核心要求是价值相关性,管理会计需要针对管理行为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是管理与价值创造之间一个天然的纽带。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已超过两千万,但其中能承担管理会计职能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会计缺口超500万,企业亟需管理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重要的输出地,如何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准确把握企业数智转型需要,构建融合“数智”理念与新兴技术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与课程框架,培养符合数智时代需求的“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数智时代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变化与供给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和数智技术助推管理会计发展。自2013年以来,财政部将管理会计列为会计改革的重点方向,相继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这不仅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转型升级要求,也给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互联网+”对商业世界的渗透以及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数据与效率成为企业转型中的关键词,财务人员角色由会计向顾问转变,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数智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财务人员工作重心向管理会计转移的效率和质量,成为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契机。在政策与数智技术的双重推动下,管理会计将成为引领会计“升级”,推动“大数据+”战略落地的有效工具。(二)企业数智转型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迫切。“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高度的不确定性,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企业组织形式逐渐从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演变,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企业战略协作层面“数智化”“精准化”与“实时化”的要求是提升“业务→财务→决策”适配性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的财务体系存在信息滞后、决策滞后、行动滞后等突出矛盾,与新兴业务发展不匹配,企事业单位的智能化财务,将转变为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战略财务、业务财务与数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数智技术的结合将为“业财融合”“技财融合”“人财融合”构建联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加持不但能促进交易与分析的融合,提升财务效率与数字化水平,同时其新型智能化财务信息系统还能实现税务、财政、金融系统信息的集成,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与经济业务的实时、深度和无缝链接,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数智时代,科技、产业与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催生了新的财务工作环境,新的财务工作环境需要新的财务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财务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须改变“重财务、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全面改革和创新,着力培养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兼备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及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见图1)。(三)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匹配情况分析。数智驱动下,企业对于传统财务会计的需求正在锐减,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数智化人才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是不匹配的,供给数量上整体供大于求;供给结构上低端人才过多,中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同时财务会计供给过剩,管理会计人才不足。究其原因,作为大量人才供给单位的高职院校,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支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传统财务会计类课程占比较大,管理会计类课程设置单一,缺少业财融合管理能力培养的完整课程体系;而且,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类课程不同的是,其横跨了管理学和会计学两个学科,“为企业管理服务”与“会计信息”之间彼此交融、互相补充,数智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二者之间的融合互动,数智时代的“跨界”和管理会计的“跨学科”的特质,以及专业知识的融合性和职业技能的多元性,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寻求在学科交叉、跨界融合上的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创新与变革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一个高度完善的信息环境,而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基础设施滞后,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基础与技术建设亟待完善。由此可见,当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脱节,实践教学难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局面尚未形成,这是制约管理会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数智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转型路径
(一)拓展管理会计就业面向,重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数智时代,企业对价值创造型财务人员的需求剧增,传统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新商业时代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业财融合为导向的财务工作需求。为此,需要重新定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满足企业财务转型需求,以管理为导向的,面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相关会计信息数据分析等职业领域的,熟练掌握信息数据分析工具的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本文参考2019年2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就业方向、实务要求、所需数智化工具、技能要求、知识储备等方面构建数智驱动下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要素框架(见表1),以期为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指明方向。(二)建设学科交叉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当会计教育的核心转变为“业财融合”与“价值创造”后,课程体系也要相应地从单纯的业务核算型向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型转型,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为基本理念,构建涵盖会计、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科学与应用等跨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数智技术理论基础三个层面,具体涉及财务会计账务处理与报表编制、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与主要工具方法的运用,以及大数据挖掘、处理与可视化分析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围绕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与考核五大职能展开,具体包括:数智驱动下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财务共享流程的分析与优化;责任会计与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等。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业财融合”“流程把控”“决策分析”与“跨界融合”等能力为导向,可以开设企业全景运营仿真项目、大数据财务分析、企业财务共享沙盘模拟、跨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专家实务课堂可以聘请管理会计领域或大数据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校外专家,面向会计专业学生开展不定期的实务案例讲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长见识,提升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校内课堂尤其是实训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提升实务技能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更新各类硬件,Python、Hadoop等大数据智能处理软件,以及ERP沙盘模拟与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系统等,以满足数智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三)完善平台建设,构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普遍存在过分注重会计核算类技能训练、对企业业务流程认知不够、企业决策分析类实践教学不足、数据分析技能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数智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发展需要,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建立。一方面,在实践平台搭建上,应以企业真实场景为教学情境,引进覆盖管理会计规划、预算、预测、决策及考核等职能,展现整体业务流程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平台,搭载先进的数智技术,以企业流程、业务经营案例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另一方面,在实践方式上,鼓励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会计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实现全要素、全过程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企业和院校双育人模式,搭建集教学实训、生产实践、产业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相互衔接、补充与完善的产教深度融合体系(见图2)。即学生完成管理会计理实一体教学实训后,借助平台开发面向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的任务式培养项目,进入真实项目模拟实践,通过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为生产实践积累企业真实工作业务与流程的素材和资源,进一步按照标准化流程和体系拆分为教学实训所需的典型管理会计工作业务与案例,形成开放式的管理会计案例库,实现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自我生成和补充,实现专业技能提升与教学经验积累“双管齐下”,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四)打造跨界融合的教师创新团队。传统会计专业师资专业背景相对单一,多来源于会计或临近专业,在数智时代,已无法满足管理会计跨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因此,亟需打造融合会计、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教育背景的跨界融合教师创新团队。同时需积极推进企业实务专家进课堂,探索打造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务导师共同参与的管理会计精品课程群,以加强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务发展的对接与联系。(五)改革创新管理会计教学模式与方法。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内容落后,交叉重复,内在逻辑关系不清,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研究、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较弱;三是案例资源的适用性较差,缺少与时俱进的、综合性的“本土化”案例,学生缺少对管理会计实用价值的切实感受,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数智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完成传统“讲授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转变,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完善基于“探索+实践”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与资源体系建设,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相结合的,搭载项目教学、翻转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元混合式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与修正,重视提升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提炼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真实运作案例,努力克服国际管理会计案例与先进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水土不服”等问题,提高预期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跨界融合为特质的新商业对会计及相关行业影响深远,对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传统财务会计亟待向管理会计转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紧跟企业转型和技术变革,将数智技术与管理思想深层次地嵌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以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团队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创新高技术、复合智能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化腾等.数字经济: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曲晓辉.基于财务云的企业战略转型及人才培养[R].教学研讨会报告,2018.
[3]周守亮,唐大鹏.智能化时代会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会计研究,2019,(12):92-94.
[4]贺颖奇.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20,(08):115-127.
[5]孙刚.大数据驱动下业财融合导向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财会月刊,2021,(02):88-93.2019,(19):44-49.
[6]崔发周,张晶晶.高阶能力导向的职教活动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21,(04):19-24.
复星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王灿反思道,每次探讨一个项目、一个变革,甚至日常的流程梳理,CFO们有没有想到把它做到极致的心态?在浮躁的今天,很多人做得也不够,可是,如果年轻的CFO后来者尽可能要求自己做到极致,这就意味着机会、意味着价值。
危机呼唤领导力
从2009年到2016年,全球学习管理会计的年轻人数目每年都是翻倍递增,管理会计已经走向前台,参与到日常的业务经营当中。
在黄浦江畔的初冬时节,2016年12月9日,被誉为财界奥斯卡的“CGMA全球管理会计2016年度中国大奖暨CFO高峰论坛”上, 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FCMA/CGMA)首席执行官夏鼎先生多年来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危机,但他却提醒年轻的财务人,在危机当中,要善于看到很多潜在的机会。
世界的创新中心正在从美国、从欧洲越来越多地转向了亚洲。不论到哪里,全球的商业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中国企业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正创造着非常多的价值和创新。中国本身正处于一个全新的转折点,中国的制造业不能再仅仅依赖于低的劳动力成本,现在也必须和全球最佳竞技者进行竞争,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财务精英正在积极推动管理会计,以确保长期的竞争力。夏鼎表示,从西雅图到新加坡,从上海到悉尼,我们真正做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同时调查研究了同行业最佳的一些实践。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只是最低的门槛,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商业的敏锐判断、需要驾驭人际交往的能力,最重要的、更需要迫切提升的是创造财务价值的领导力。
作为CFO,在不断地看到危机时,也要不断地进行卓有成效的风险预警。在危机时刻怎么提高领导力,首要的是明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孪生之恋”,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关系一样,其实管理会计才是真正的发光发热,而财务会计却只是反射别的星球的光。
对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业财融合的形象比喻,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讲席教授Gary Biddle(白国礼)进一步解释说,就像大脑分左右两边一样,财务会计如同左脑,要记住很多标准,右侧大脑是管理会计,如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一定要平衡。作为CFO,要用整个大脑来思考。特别是业财融合必须要理解到底公司的业务、威胁和风险在哪里?除此之外,要做好准备,管理这些风险。管理会计扮演着驱动业财融合的关键角色。
中国管理会计这些年推进的财务转型难度很大,还没有进入到管理会计中间。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陈文龙表示,国内会计工具的选择,它的成效将决定我们能走多远多深,因为现在企业对价值的要求很迫切。人是公司的资产,但是很不幸的是,人员被认为是一种劳动力支出,可以进行一个追踪,优质人才到底有没有留下来、是不是能够留住优秀的人。如果不关注人才,我们就没有办法前进,没有办法捕捉业财有机融合暗藏的风险投资机遇。而许留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裁、香港总经理陈茂伟则建议,关注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了解业务的增长。
“业财融合”是未来管理会计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CIMA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三方在会上共同CGMA研究报告《业财融合2016―全球的考察和中国的进展》。该报告分别从实践、理论与人才的角度对业财融合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新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述。根据研究,驱动“业财融合”的4股动力有数据、风险、不确定性以及利益关联方的要求,中国的“业财融合”离有机融合的状态,还有很远的差距。从业务的角度,虽然现在财务和业务有了比较多的融合,但是财务人员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性需要进一步提升,未来财务职能,在业财融合当中要实现技术和人才的结合,在科技运用当中,非常多的科技元素会对未来的业财融合产生影响,包括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还有人工智能、云计算、链接服务软件等等,这些都会在未来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中发生重大影响。
数字化带给CFO的新挑战
现在全球CFO最焦虑的三大问题是:第一,整个团队能力不能够达到工作的要求。第二,他们有很多事情在身上,没有办法授权出去。第三,缺乏一个很有效的数字化的一些技术跟IT方面的一些支持来帮助他迅速达到数据化,以及对数据的分析。
数字化影响对于不同行业冲击程度不同,在受访“业财融合2016”调查的CFO当中,媒体、广告、娱乐、汽车和交通运输、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行业的CFO,感受到的数字化冲击最大,这些企业的CFO面临的挑战更多。
在今年的业财融合调查中永安大中华区管理咨询部合伙人王韵表示,CFO这碗饭越来越难端,大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58%的CFO认为数字化对于企业运营乃至企业财务运营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风险和不确定性,数字化挑战如何保证信息安全,这是CFO面临的第一挑战。数字化具体什么意思?数字化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新的市场、新的市场营销手段以及销售的手段,为企业绩效、资源分配,以及运营效率等等提出新的一些议题和新的目标,这些对于CFO而言首选的是来自业务层面的压力。
第二,在互联网数字化冲击的环境下,企业对于信息的安全,重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在企业内部信息跟外部信息大量互动时,如何保护企业内部关键核心保密信息,这是很重大的挑战。在业财融合越来越成为一个CFO主要任务的前提下,意味着CFO以及它的团队掌管的数据越来越丰富,量也越来越大,这些数据如何统一协调一致、如何管理海量数据,从数据当中挖掘信息,这个挑战不可小视。
关键词:业财融合;课程开发;会计专业
2016年6月,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会计实务界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业财融合。基于此,本文以《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将业财融合课程在重庆XX学院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业务的视角学习会计核算,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业财融合的研究现状。为提供当前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新视角,对理解和掌握业财融合发展的未来提供借鉴,2016年11月19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浪潮集团等共同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融合与创新”的高层论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郭永清认为:业财融合涉及财务转型,财务转型是从标准型到智能型、从消极型到积极型、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型;业财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科技挑战和人才挑战。(2)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美国以博比特(J.F.Bobbitt)为代表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研究使课程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围和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研究者批判泰勒原理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汤慧琍认为随着课程开发理论不断完善,其实践也在不断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关系,缺乏充分的理论论述,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比较大。(3)综述。当前实业界对业财融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其本质是要解决科技挑战,更要突破人才挑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财务人员,是职业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有所变革,课程开发应该根据学科中心、社会中心和学生中心关系,反映市场的需求。
(二)概念界定
(1)业财融合。业财融合,是指以业务活动为对象,围绕运营目标和价值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耦合,对业务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等流程进行优化和数据共享,基于价值创造目标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2)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恰当地综合处理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产品的过程。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一)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1)基于业务视角重构课程内容。基于业财融合理念调整《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打破会计课程由“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章节体系,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就是说先通过业务流程和沙盘实践了解企业业务,再学习会计核算,然后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最后进行实务操练。(2)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数字化处理课程内容。按照会计实际工作项目及业务流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知识点进行细分,运用拍摄、后期动画等技术将细小知识点处理成教学小视频,形成整门课程的微视频;并将视频、课前测试等资源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迎合实务界业财融合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实务有机融合,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与竞争力的专业人员的正确路径。同时,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能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会计实务》业财融合课程开发完成后,基于蓝墨云平台,在XX高职学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开展了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试点。经过一学期学习后,对试点班级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分析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幅提高,并且逐渐开始关注专业实务发展态势、业务流程。深入分析原因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具有以下创新点:(1)教学改革思路新。将业财融合理论融入到会计入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社会培养具有业财融合理念的新型财会人才;(2)课程改革内容新。基于业务视角将会计类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3)教育技术手段新。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将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结论
《基础会计实务》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业财融合课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进及实践提供借鉴依据,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创新;实践分析
业财融合是由传统的核算会计向新时代致力于业务发展的转变,在传统的核算会计模式下,财务人员对公司业务更多的是事后核算,是典型的事后监督。而业财融合,更多地强调要把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其外延已经延伸到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等方方面面,是未来企业财务工作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财务人员转型发展的方向。
1业财融合相关理论
业财融合是目前新时代环境下财务人员转型的一种必然趋势,它主要是从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转向会计管理职能,通过财务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业务,参与更多的经营管理事项。也就是说,当企业经营业务完成后,工作人员把相关的业务数据交给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在通过核算数据发现企业收入成本、利润等相关数据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同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2管理会计在业财融合中的应用必要性
财务部门工作职责与职能同其他部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是确保企业经营运作的根本,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的纽带。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从基础的账务处理向管理会计和业务管理方面转变,使得财务工作更加利于企业经营,加强对企业自身各项管理的掌控,避免财务同业务管理之间相分离的现象存在。一方面,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使得企业财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并促使财务管理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之中,符合企业相关业务要求;另一方面,业财融合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利于企业经营与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业财融合中的应用,不论是对于自身财务的处理,还是企业的持续经营运作与发展,业财融合都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经济中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利于财务职能转型,也利于提升企业价值。
3当前业财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3.1财务基础工作达不到业财融合
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财务人员形成的固有的财务工作理念指导下的财务工作,一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导致各项财务基础工作依然是老模式、老套路、老方法。虽然业财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和财务人员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但仍然有个别财务管理人员思想僵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对业财融合发展持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导致业财融合发展面临着诸多掣肘。有些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发展方面,也效果不佳,尤其是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弊端比较突出。预算数据不准确、标准不统一、形式走过场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了全面预算的效果和初衷南辕北辙。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预算执行效果与KPI考核结合效果不佳,导致了“预算是预算”“考核是考核”的“两张皮”现象突出,财务基础工作与业财融合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还较大。
3.2财务人员停留在传统的核算型会计阶段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已经逐步高效简化,财务工作者逐步从烦琐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双手,有更多的力量参与企业的实际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的价值意义。然而,当下很多的企业财务人员的理念还比较老旧,没有充分理解企业业务活动,有效改善其财务分析水平,增强职业化判断的能力。财务部是企业生产建设的核算中心,对于财务数据的综合分析,及时与各部门协调沟通,找出问题及短板,给予管理层建议等,这些都是财务部门非常重要的职能所在。
3.3业务和财务的目标不能有效衔接
目前我国企业在开展业财融合时,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不能有效衔接,部分业务管理部门为了确保企业内的业绩能有效实现,并且提高企业内的销售额,增添新客户,忽略了财务部门在开展财务管理时,所要求的财务预算以及相关内容。导致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效果难以提升,理念之间存在的差别也导致业财融合效果逐步下降。
3.4缺乏综合性管理人才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其工作与传统会计的侧重点不同。部分企业缺乏综合性管理人才培养,财务人员未能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节奏,主动融入业务,深入全面了解业务全过程,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导致业财融合难以顺利推进。
4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创新与实践方式
4.1在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价值链,价值链也需要不断地通过外界活动来补充,使得企业价值逐渐的丰盈化,目前企业多通过营销策划、售后服务等使得价值链持续运转,而企业想要增添价值,還需要不断地通过外界采购、项目合作、技术研究、人资架构组织等进行资源供应,使得企业的人资物资,硬实力软实力等均能够在企业已然发展的模式上,得到升华,业财融合可辅助企业始终保持自己的能力,支持企业进行相应的项目活动,不断地为企业寻求提升价值的机会,企业应围绕业财融合构建自身的价值供应链,不仅要体现出内部价值,更要体现出外部竞争优势,使得在企业业财融合下,能够参与市场活动,服务于市场需求,借助管理会计的相应软件工具、人力资源,深入到业务活动当中去,为企业的业务活动提供有效的决策数据参考,使得管理会计能够在价值链上,成为各个阶段的补充者,管理会计成为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的“加油站”,促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从总体上看,需要管理会计能够充分的认识到企业的特征,围绕企业业财融合的实际诉求进行会计问题处理,主动结合企业的运作形态而进行会计分辨,给予企业切实的业务活动帮助。
4.2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补齐短板
在“大智移云”時代即将全面到来的时代,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实时更新的动态信息系统,实现财务部门信息与业务部门信息的横向共享,将财务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有机结合,确保各系统之间相互兼容,各数据之间相互共享,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二是要加强数据的整理分析,将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翔实的记录、分类整理、统筹管理,确保数据的纵向可比,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三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更新换代速度,牢牢把住信息化发展的脉搏,确保始终站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前沿,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业财融合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
4.3以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为基础,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
财务工作者是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主体,所以他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像管理型会计充分转变,逐步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的边界,财务会计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历史发展情况,管理会计则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在决策及战略规划方面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支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企业价值的实现。财务人员还必须努力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增强职业判断力。近些年国家会计准则及税收政策变化较大,财务人员必须努力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数据化运用的能力,要对数据进行专业分析,数据和业务的充分结合,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财务部门还要注重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业务开展给予支持,不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加强业务沟通,了解业务实际发展的需求,引导其专业合规的工作,帮助业务人员提升财务思维,规范的业务会促进规范的财务,财务部门最先可以发现企业各项环节存在的不足,加强与业务部门的高效沟通,部门间加强互动,才可以实现降本增效,调整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4.4借助全面预算推进业财融合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始终贯彻于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机制,其对企业整体经营、投融资以及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与规范。全面预算管理是促进业财融合的重要手段。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业财融合的应用,其首先加强业务合作和合同签订预算管理的辅助功效,通过预算管理实现合同管理的业财融合。企业在进行产品采购的过程中,财务部门通过与业务部门合作,其可通过对自制产品所需用成本与外购产品所需用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最少支出成本的产品,并以此来控制和降低成本支出,同时,对采购合同涉及的增值税条款和付款方式进行审核,降低采购合同的税务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财务与业务应一起商定销售政策的制定和销售合同的拟制,财务借助本量利分析模型等管理会计工具辅助业务部门对销售产品的价格制定,对销售合同的税务和收款方式进行审核,降低收入资金收款风险,保障收入预算的实现。
5结束语
关键词:业财融合;经营会计;阿米巴
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和财务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也称“分析报告会计”,侧重于管理,为决策服务。管理会计起源于一战后FrederickWinslowTaylor(科学管理之父)的科学管理,当“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被引入到成本会计之后,曾被人称作“管理的会计”。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因管理而生。管理有“控制”之意,意为管理的主体为财务,财务主导其他控制活动。然而,没有经营,没有业务,管理就没有对象,管理就失去意义。科技再创新,生产再先进,管理再精益,市场不认可,产品无法实现从交付到交易,造成存货积压,一切都归零。业务指导财务,管理为经营服务,以业务为主导,以市场为宗旨,才是真正的业财融合。一切管理问题最终都是由业务问题来解决,先有业务,再有财务,而不是先有财务,才有业务,所以管理会计应变为“经营会计”。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依据
(一)信息经济学
(InformationEcono-mics),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企业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价格,信息的取得需要成本,这否定了管理会计零信息成本的原有假设。
(二)委托理论
(Principal-agentTheory),认为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使得企业两权分离之后,所有者由于缺乏企业经营能力,需要有时间有精力又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来为他们管理企业,这就产生了委托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
(三)行为科学
(BehaviorScience),强调人际关系在群体中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也要关注群体性心理。当管理的对象由“事”和“物”到“人”的转变之后,行为动机的研究就变得至关重要。激励机制不仅要靠物质奖励,还要靠持久的精神激励。这三种理论成果引入到管理会计的研究中来,形成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依据,发展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会计研究的缺陷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管理会计目前的很多技术和方法比如多元回归分析等属于纯理论性的探讨,片面地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支撑这些模型的数据取得成本过高,或者令人难以理解。(二)管理会计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管理会计的对象、目标和原则等基本原理只是零星分布在少数文献中,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并且管理会计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
三、经营会计的优势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委托理论,委托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都认识到了人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当两权分离,委托人与人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如何激励和监督人就至关重要,激励人不能只靠物质奖励,还要靠精神奖励,更要关注持久性。经营会计起源于日本,作为一套新的管理会计体系,它的目标就是使人人都成为经营者。无论是松下的SBU(StrategicBusinessUnits),还是丰田的经营会计,当一个企业被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小核算单元时,就是利润中心或责任中心,实现组织划分之后,权力下行,各单元管理者基本来自以前组织中的中高层领导,以后可以根据能力和业绩在单元内进行选举,资本型单元还可以获得企业股权,从而实现人人成为经营者,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经营,化解了企业员工脱离组织去创业的冲动。胡玉明(2015)认为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就是相关信息要适时地提供给相关的人。经营报表实现了周报出甚至日报出,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财务会计信息滞后的问题,实现透明化经营,正好可以实现上述三大理论提出的目标。在企业内部交易中,各个Cell-SBU之间,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有一个内部价格。如果上游产品的取得成本高于市场价时,可以选择在企业外部购买,这样就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经营思想。这是以前的管理会计所做不到的,实现了真正的业财融合。
四、经营会计的实践
经营会计最典型的实践就是KazuoInamori的“阿米巴经营”模式,KazuoInamori创立Kyocera(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拯救JAL(日航),真正实现了ShibusawaEiichi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的经营理念,作为阿米巴模式(AOM)下的京瓷会计是管理会计最成功的实践和创新,作为京瓷会计学的“七原则”是指导经营会计实践的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管理会计的方法如预测和决策分析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片面追求复杂的数学模型,获得模型所需的数据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模型难以理解,往往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而京瓷会计是以费用分摊、内部定价、目标预算和报表实施等成体系运作,核算简单,成本较低,自成系统。总之,为了突破管理会计的发展瓶颈,除了加强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外,经营会计作为发展、实践和创新不失为一个新的方向。当然在奉行成果主义经营理念的中国社会,有它的局限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会计,2015(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