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机械工程和工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27 15:50:12

序论:在您撰写机械工程和工业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机械工程和工业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宏凯鞋业;空调;供热系统;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宏凯鞋业(惠州)有限公司位于惠州市水口工业区中心区的西端,是一家台资制鞋企业。综合楼位于厂区北部,局部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单层面积1500 m2,总建筑面积10500m2,建筑高度33m。建筑布局、功能设计为:局部地下一层:主体建筑外西侧下部设变电室、制冷机房。地上一层为接待大厅前台及会客室、多功能厅、敞开办公区,二至三层为办公室,四至五层为版型车间,六至七层接待层与老总休息层。设计施工内容包括:中央空调系统、热交换站二次动力系统、特定功能房间及配套站房的机械通风系统、消防排烟系统,暖通空调中央控制系统。

2. 系统的主要参数

会客区、接待区、办公区空调温度:夏季26℃,相对湿度55%-65%;冬季15℃,相对湿度45%-55%。新风量32m3/h/人,换气次数7次/h。新风和排风系统采用热交换设备换热,降低能量消耗,增加冷量利用率,所有空调区域维持3~5Pa正压。夏季冷负荷指标综合考虑选取150W/m2,通过逐时冷负荷计算确定总冷负荷为1320KW;结合广东实际气候情况,冬季热负荷指标选取30W/m2,总热负荷为215KW。末端形式为风机盘管和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根据房间类型不同合理配置。

业主根据建筑功能,提出需要一定的热水供应。根据业主方所要求的需用情况,主要为人员卫生用热水和冬季制热需用热水两类,另外还需极少量的生产热水,可与生活热水一同考虑。经过咨询业主,生活热水以200人计算,每人每天平均热水用量为32L,同时使用概率为0.75,制备的热水温度为56℃,则生活热水热负荷为10kW。冬季制热需用热水按照供热工况计算,热负荷为230KW(含后期预留)。

本建筑为综合办公楼,对空调的温度、舒适度、噪音以及送、回风口的选型、布置与室内装饰效果的密切配合均有很高的要求。考虑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自控、节能、调节、优化空间和投资等因素,本项目的供冷、供暖系统设计参照了常规水系统中央空调的方式设计,而热水系统则用定压变频循环加热集中供应。

3. 冷热源与空调水系统

3.1 热源系统

本工程的生活热水热源为三台热回收冷水机组的热回收装置配合两台5匹商用空气源热泵机组。热回收式冷水机组热回收效率为42%,由于空调负荷的变化,制取的热水最高温度能达到46℃,通过计算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夏季用热水需求,空气源热泵与热回收系统联通,特殊情况空气源热泵启动辅助加热,提高热水产量。冬季制热为三台25匹商用空气源热泵,系统与空调系统并联,冬季由自控系统发出指令电动机构驱动阀门切换,转换成制热模式。热水系统分别设置不锈钢聚氨酯保温储热水箱,其中生活热水箱容积为8m3,供热用热水箱容积为30m3。生活热水泵系列单独设置,冬季供热循环水泵与空调共用,采用热水循环泵,配电箱变频器控制。空气源热泵、冷却塔安装在综合楼西侧绿地,绿化带环绕,冷水机组、泵系统设置在地下制冷机房。

3.2 冷源系统

地下制冷机房选用四台制冷量为300kW(120匹)的日立双螺杆双回路热回收式冷水机组,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相应配置了四台XA80/26冷却泵和四台XA80/32冷冻水泵(采用热水泵,与供热系统通用),四台良机120T冷却塔,机组互为备用。为了后期的水蓄冷系统联接,在冷冻水的供回水管上分别预留了相应的后备阀件。

3.3 空调水系统

本项目制冷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层,空调水系统为供回水主立管供应楼层水平管系统,由于空间区域位置的原因,采用异程两管制一次泵定流量系统。各层的风机盘管末端采用电动二通阀调节,吊顶空气处理风柜采用比例积分调节阀。新风机组设计电动闸阀,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工况常开,无须调节流量,过渡季节闸阀关闭,直接引进外界新风。供回水主管之间设置压差旁通调节阀,调节管道压力。当末端使用率底时,主管道之间的压差旁通阀根据比例积分计算开度,调节水压,保护管道系统和设备。水系统补给水则由设置在顶楼的定压水箱进行补充。由于空调运行时间和空调面积的因素,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为降低冷水机组的冷凝温度、节省水资源、降低能耗,冷却塔的补给水由经过过滤处理的冷凝水进行自动补给。

4. 空气调节风系统与气流组织

根据各层各个空调区域的使用功能和运行时间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送回风形式。接待室、办公室、多功能厅等小型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培训室、会议室、健身区采用吊顶空气处理机组加新风系统,新风由机组处理后送至末端设备送风管道,和经过室内末端处理的回风混合后一起承担室内负荷,过渡季节单独使用新风时气流直接通过风口出风到达室内。其中各层走廊新风系统是由独立的新风处理机组承担,设置电动新风阀和回风阀,过渡季节回风阀关闭,全新风引入。按照客户要求,使用新风调节室内正压,防止外界的热空气和尘埃进入,所设新风处理设备全部安装双层初效空气过滤器,外界空气经过过滤保证送人室内的空气洁净度。

房间的气流组织采用上送风上回风,根据装修效果不同采用散流器和线形出风口,门铰式回风百叶带过滤网。出风口分水平出风和侧出风,风管安装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挡风板,保证出风速度防止产生诱导器效应。

5. 系统智能控制

5.1空调系统自控

空调冷冻水路用定流量泵系统,在供回水总干管上设置压差调节器,控制回、供水干管上的旁通阀开度,以恒定通过冷水机组的流量,保证冷负荷维持在正常需求范围内。空调机组与新风机组的回水管上设置二通的电动调节阀,由室温控制器自动比对室内温度与设定的空调温度自动调节通过表冷器水流量。通风换气系统设计成自动与手动模式,空调过渡季节则转换为手动,空调末端控制都和热回收新风换气机联动。制冷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启停控制,均由系统采集空调未端的启停,连锁启停。在每个系统中的冷冻水、冷却水的出水段设置流量保护联锁控制。制冷机房预留后备水蓄冷的扩容,而水蓄冷空调系统是利用夜间谷值负荷的廉价电力,达到移峰填谷的目的。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考虑到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实际提高运行性能的需要,采用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

5.2空调热回收系统自控

空调热回收的运行控制是由空调末端启动制冷机组运行,通过设置在冷水机组压缩机排出口的热水温度传感器探测温度信号,传送给温度控制器驱动热水循环水泵运行。在热回收过程中,热水循环水泵和冷却塔风扇电机的停止和运行都受到相应的设定温度控制,减轻了制冷机组的冷凝负荷,以提高热回收系统的产热量,减少冷却塔的运行时间,使制冷主机的耗电量降低9%-15%,同时减少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费用约70%。

5.3热水系统自控

热水系统的自来水补给、热水供应等基本采用时间、液位和压力控制实现。为保证供水前的热水温度和热水用量能够满足人员的要求,关键在于补给热水制备运行时间控制,补给水控制是由时间继电器和晶体管液位继电器相互控制,当储热水箱液位缺水时由液位继电器启动补给水泵补充水量,而在晚上所设定供水时间完成后的五分钟内,时间控制器瞬间通断液位继电器中的低水位信号,再补充促使空气源热泵机组用夜间的谷电运行节约运行费用。在供水主管上安装内置膜式稳压罐,热水供水管和回水管通过稳压罐和变频热水泵保持0.15Mpa的恒定压力,当末端用水打开时,稳压罐输出压力,继而热水供水泵感应到信号启动,提供末端的热水流量和压力。保温水箱的水位和温度降低到设定值时,空气源热泵和热水循环泵连锁启动,制备热水。

6.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本综合楼使用功能较多,包含顶部两层的老总休息层在内的性质都比较重要,故业主很注重防火安全方面的要求。顶层女儿墙标高33m,由于功能需要在建筑外侧设置一层膜结构,建筑高度超过23m。使用过程中人员较为集中且密度较大,对事故的应急防范有较高要求。但本建筑的相关设计给扑救和疏散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楼层四周有消防应急通道,室外消火栓接驳口按照规范设置。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护结构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区域设自然排烟系统,排烟分区设置可自、手动开启自然排烟高侧窗,开启面积均不小于排烟区域面积的2%,所有疏散楼梯按照规范严格设置。不符合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及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防烟补风系统,补风量为排烟量的40-50%。防排烟风机与自动报警灭火系统联动,本综合楼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接入厂区整体消防控制中心,有专人值守。

7. 结论

该综合楼暖通工程,设计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最大优化,优先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同时全面考虑环保、节能、节水、舒适性等,满足业主各项使用要求。后期施工亦为本单位进行,故设计的中心理念得以体现,施工结果完全达到了设计意图。项目进行中参考了相关建筑的空调及其供热系统的资料,通过确定设计方向、深化设计方案,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专业紧密沟通配合,较好地完成了设计施工任务。项目完成后系统运行状态稳定、良好、节能性突出,在工业园同期项目中使用先进性较为领先,业主反映良好。

最后,期待本案例所得经验能为以后类似之工程提供借鉴参考,共同提高暖通业界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第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工程机械是施工企业从事建筑施工的重要工具,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备条件。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施工企业特点,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须施工企业领导、尤其须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去研讨和解决。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即重效益,轻管理,忽视了管理出效益的辩证关系。企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经营工作和施工进度上,忽略了对设备的管理。有的企业经营人员几十个,施工管理人员几百个上千个,而设备管理人员仅有几个,甚至没有专业的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人员,有其他的管理部门或人员兼管。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具有生产管理分散、野外作业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作业流动性大、工程项目点多线长、工期紧、任务重、施工作业环境差、设备及人员调动频繁等特点,机械设备从购置进厂(场)到报废没有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档案,盲目使用。这样,由于领导的不够重视,管理机构的不健全,管理人员的不到位,造成了设备管理的空白点,使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用而不管,管理失控,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普遍的寿命较短,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其次,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甚至没有机械设备的管理台帐和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造成机械设备疲劳使用,超期使用,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2、缺乏市场调研,盲目购置机械设备

目前,由于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人员到市场去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效能进行调研,不能了解和掌握当前机械设备的最新动态,缺乏现代化施工机械设备的信息,一旦遇到新中标项目、或为了使某项目中标,老总一拍板购置一批(台)施工机械设备,这样由于企业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购置计划和发展规划,未能正确预测所购置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或者该项目干完后新置设备就成了闲置设备。

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为了满足某一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在购置时未对所购机械设备进行可行性调研,未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市场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影响因素,投入使用后机械设备所创利润难以维持运转费用,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设备管理人才不足,企业没有长远发展战略

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但由于企业对其的不够重视,对其配备的管理人员不足,使他们顾此失彼,成天只能应付设备的修理,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或者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现有设备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就不能规范地开展管理工作,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

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花耗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先进的设备,但由于管理人员的缺乏,使用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在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上舍不得投资,这样,就算有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技术素质低劣,也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管理科学化的机械设备管理的要求。

4、机械设备“重用轻管”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大型工程机械调动频繁,施工企业虽然实行了定人定机管理制度,但项目经理部往往为了赶工期,机械设备到了该保养的时间不进行保养,导致工程机械疲劳使用。大许多施工企业忽略了对机械设备定人定期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人,机械设备超期使用,一旦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造成机械设备的较大损伤,甚至报废。

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本项目部的眼前利益,没有全局利益和长远眼光,短期行为严重,只关心自己项目部的工期与效益,在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上能拖则拖,只保证机械设备在自己项目部使用时完好就行,在设备管理和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已严重磨损老化,严重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5、设备维保队伍不健全,工程机械设备浪费严重

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和维保队伍,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到不能动不维修。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十分严重。施工企业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和维保队伍,或者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修复价值的机械设备不加以修复利用,主观随意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进行破坏性修理,只要今天能转起来就行,结果造成了工程机械设备的严重浪费。

二、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首先是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专门部门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制定出工程机械设备购置、管理、养护一条龙的科学管理体制,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管理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切实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管好用好设备。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

建筑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维护保养)人员,建立机械设备的台帐,制定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技术资料档案,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对重要设备和大型机械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要定维护保养的责任人。要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这项工作是管好、用好、养好机械设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样会大大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要贯彻执行对机械设备使用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保证。

2、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磨刀不误砍材功”。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修理,科学合理地使用,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的工况条件要适时进行保养,把小问题、小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3、科学使用机械设备

根据工程量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合理配备工程机械,进行科学的调度,避免大马拉小车及单一作业造成机械设备闲置的浪费现象。

对于施工企业已配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正确的检查和修理。因此,对这些工程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实行“视情修理法”。必要时,可请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人员到场来进行维护保养和现场修理。

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都在各项目部的工地现场,为了更有效地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不定期的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的结果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4、重视员工技术素质的提高

先进的设备是人造的,而且要靠人去操作、维护和检修,而人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对管好、用好、修好设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及使用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懂技术、会管理、会维修保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运行、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序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培养和重用一批懂技术、懂业务、肯奉献的人员积极参与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操作,达到“四懂三会”,即懂性能、懂原理、懂构造、懂用途;会保养、会操作、会排除故障。将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充实到机械设备管理岗位上,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提出管好、用好、养好工程机械设备的合理化建议。对那些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对其重点培养,作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后备力量。

5、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施工企业在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降低企业成本。

三、设备管理重在“严、细、实、恒”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基本、最基础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严密的组织机构、严肃的工作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方法,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设备管理是一项重实际、干实事、出实效的工作;设备管理工作贵在持之以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设备管理工作要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这项中心工作;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工程机械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1.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1.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2、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坚持设备评优工作

    (1)我们知道,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密切配合施工生产,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公里或小时)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因其技术含量高,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以经济合理的方法开展维修,改变以往计划经济背景下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实行“视情修理法”,即视乎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为了促进各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以防止基层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这样,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2.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优秀设备管理人才

    (1)随者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它要求管理者要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观念,科学地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维修、更新改造等进行有条不紊的综合管理。因此,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管理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核算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2)施工企业也可以有重点地组织由设备管理、维修、操作人员共同参加的设备管理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出谋献计,形成学技术、钻业务的氛围。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施工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施工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第4篇

引言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成本控制是贯穿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因而,它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其他各职能部门的理解和配合,同时也需要相关的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使施工成本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机械设备成本管理是施工设备管理的一部分,对其有效的管理不仅能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也能为企业发展中机械设备的更新以及企业施工成本的制定提供实际经验支持。同时机械设备的成本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因而加强施工机械设备成本的管理也就成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路施工机械设备成本的组成及归类

机械设备成本是指针对确定的机械设备生命周期内从设备购置(建造)开始到报废处置终了所花费的各项费用的总和。一般包括购置(建造)成本、日常维护成本、日常修理成本、大修及技术改造成本、报废处置成本。通常设备的购置(建造)费用和对设备的重大技术改造费用纳入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折旧。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时会对项目的施工成本有一个预算,以估计在项目施工中企业所能获取的利润额,施工机械设备是作为所需资源中的一项,根据相关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配置的。

二、影响工程机械设备成本的因素

(一)、设备落后,购置盲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如今的公路施工企业的竞争已演变为人才和设备的竞争。而施工企业原有的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已不能满足现代施工技术的要求。为了能够紧跟现代施工工艺的要求,施工企业确实需要适当的引进一些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装备,但是前提条件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设备购置计划。

(二)、认识不足,缺乏战略指导

激烈的竞争中,工程机械使用费的管理一般局限于人工费、油耗电能、维修,进出场费用等直接费用的层面上,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配置、从实际出发的理念缺乏,缺乏长期性的战略指导思想。

(三)、保养不当,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

机械设备成本包括设备租赁费,能耗费,维修保养费。维修成本在机械使用费的比例较高。做好了机械设备的保养,设备故障率就低,维修的成本也就相应减少,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也就不会存在。机械保养是否适当将对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影响,企业无论施工机械如何优良,若管理不恰当,使机械设备未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就达不到预期机械化效果,从而使工程费用大幅度增加。

(四)、设备利用不当

企业在公路施工中,工程人员对于工程设备的选择粗枝大叶,没有选择切合实际施工需要的设备;也没有根据施工内容不同选择所需的设备类型;同时也没有考虑到设备的性能必须适合施工工艺的要求,使工程项目受到影响,机械效率得不到有效发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项目成本增加。没有做好工种、工序间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使机械效能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机械的调拨没有平衡施工生产的需要,未有计划地调拨工程设备,降低设备使用费,最终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企业购置大型的公路施工机械价格十分昂贵,定额台班使用费成本高,企业这时一定要加强设备管理,合理调度设备,提高机械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

三、公路施工企业机械的阶段性管理

(一)、购置成本管理

购置成本指采购通用机械设备或定制建造专用机械设备所花费的费用。一般对通用设备来说包括设备的出厂价、从工厂至用户的运输及运输保险费、办理相关款项的财务费用、贷款或分期付款所支付的利息、进口设备的国际国内运输费用及保险费用、外贸手续费、清关费用、相关手续费以及各种税费、与机械设备相关联的各类规费等,这些费用项目对具体设备并不一定同时发生。对需要定制建造的专用机械设备应当包括设备的设计费用、工厂制造费用、外购部件费用、生产监管费用、运输费用以及相关税费规费等。设备的购置(建造)成本纳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按相关规定(使用年限或时间以及计提比例)计提折旧。

(二)、使用成本管理

认真做好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内容及要求的制定、保养项目费用定额的制定以及每项维护保养工作完后的费用核算归档。机械设备在使用中要严格按设备使用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制定维护保养间隔周期,核定维护保养项目所需各类材料的数量、人工工时定额,据此核定出每项保养内容的定额费用,维护保养人员根据保养内容要求按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养工作完成后对每次保养操作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并及时组织归档。

(三)、处置成本管理

企业可以根据设备使用情况、设备所处状况以及自身的经营情况对设备进行相关处置。在处置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相关费用,在费用的处置上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自身的规定进行归集。设备处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设备按正常折旧到达折旧年限终了按程序正常报废;②本企业不再需要此设备而做的出售行为;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事故而造成设备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报废。一般情况下设备处置的收入在扣减相关处理费用后可冲减设备总成本。设备处置后收入与设备折旧费用均作为企业设备更新费用。

四、加强公路施工企业设备成本控制

(一)、从订购机械设备开始就应有成本控制的意识

企业的机械设备平稳、高效、连续运行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新建企业在确定生产工艺、寻找符合条件的设备供应商时,应进行充分的考察和技术交流,如考察供应商提供的机械设备的技术先进程度、制造精度、设备在市场的口碑、设备故障率情况、售后服务保障情况等,而不仅仅只考虑设备的价格是否低廉,订购设备应综合各因素考虑,选取性价比最高的设备。

(二)、提升机械设备备件质量,合理储备备件数量,降低资金占用

备件的质量是影响设备检修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应严把进货渠道,建立供货商准入考核制度,择优选择合理性价比的备件。对于备品备件的储备量,既要保证机械设备配件的使用,又要尽量降低配件的储备量,减少占压资金。对于机械设备配件最小储备量的确定,可采用统计、加权平均等方法求出常用配件的平均消耗量和消耗周期。对于订购周期较长的备件,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余量。

(三)、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是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表现为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应维持在合理的最小限度内,一机多用,尽量反复使用。同时尽量减少施工中因等待等原因而造成的机械设备的时间损失。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跟踪管理。对设备及时维修和定期保养,严防带病运转,提高经济寿命,使其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控制设备使用费的重要方法,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四)、建立精干的维修队伍,降低固定的人力成本

从人力成本上考虑,建立“维修精英团队”是有必要的,可采取以老带新人的形式,新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维修人员必须到位参与安装、调试。通过学习、熟悉设备,维修人员可很快掌握设备结构、原理、维修的窍门,维护维修效率得到提高。

第5篇

机械制造工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主要专业必修课,其为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刀具的结构与材料,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律以及机械加工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技术原理及其方法的论述较多。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解各个知识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动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机械制造工程课程内容枯燥,知识点较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缺乏衔接,且比较零碎。如果以简单的讲授法上课,学生课上很快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上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

(2)一些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自认为老师所讲的都已学过,于是思想懈怠,不愿认真听讲。技本学生在入校时已学习与机械相关的专业知识,对机床的结构和金属切削要素等相关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部分拥有车工中级证书或高级证书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机床的实际操作和结构比较了解,具备较好的专业基础;前期的学习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机械制造工程课程中的知识点和专业词汇,如“进给量”“切削深度”“积屑瘤”“机床的刚性”等。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对课本上的内容已有所了解,因此上课时不注意认真听讲、玩手机等情况较多。殊不知,在技校中学习的机械知识内容一般比较浅显,而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系统。

(3)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不高。在技校学习过程中,学生以练习实际操作为主,基础理论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等学习不够深入,稍微遇到有点理论深度的知识点,学生就难以接受。如在讲解如何理解切削力经验公式时,大部分学生表示很难理解单因素法和对数坐标系。此外,部分学生养成了不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和学习不求甚解的习惯,而这会直接导致其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复杂、深入的专业知识无法理解。

二、改进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

机械制造工程课程中,阐述切削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原理的内容较多,内容冗杂,比较枯燥。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课上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好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切削热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解古人钻木取火的实例,然后提问切削热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切削热是由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而产生的。随后再提问学生机械能主要通过哪两种方式转变为热能的。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切削力产生的两种方式”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将前后知识点衔接起来,理解更加深刻。

2.采用多媒体和三维绘图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教师采用多媒体和三维绘画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使各知识点循序渐进地出现,使上课内容层次鲜明、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际加工过程中的高速摄影、录像,丰富课堂内容。如在讲“积屑瘤的生长为一个动态过程,同时生长,同时剥落”这一特点时,给学生播放积屑瘤的高速摄影录像,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积屑瘤的生长动态过程。另外,在讲解积屑瘤对切削过程的影响时,通过播放实际加工录像,学生就能理解积屑瘤具有增大刀具的前角和增大切削厚度等作用。

3.采用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机械制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上仅通过语言表达和视频播放方式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阐述则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而配合实物对某些知识点进行讲解能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车刀和麻花钻的结构及标注几何角度时,借助录像或三维软件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准确掌握各角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对实体刀具如45°外圆车刀、切断刀等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在实物上建立坐标系,在黑板平面(通过旋转使其与基面或切削平面或主剖面平行)上进行投影,这样学生能够较快地画出刀具的各个角度,如前角、后角、主偏角、刃倾角等,对这些角度的概念理解更加透彻。

4.结合工程实例和实验实训,讲授理论知识

机械制造工程课程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实用性强,课上结合工程实例来讲解,宏观上可使学生了解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白制造科学知识源于生产实践又服务于生产实践的道理。此外,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可使学生提前了解各种机械企业和企业中的工作环境,提前做好人生规划。例如,在讲解拉床的特点与原理时,为学生播放哈量集团加工游标卡尺时游标尺上的键槽加工过程,学生就能很明确地理解拉床的加工过程和特点,增强感性认识。教师课上还可向学生介绍哈量集团的生产状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课上学习的内容与就业息息相关,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发挥自身竞争优势。进行工程实例讲解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知识学习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动力和兴趣。

另外,实验实训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切削力理论公式的建立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单因素法和对数坐标系。在完成切削力测量和测力系统标定实验后,学生通过实验建立了工艺条件下的切削经验公式,对单因素法和对数坐标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小结

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针对技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具、工程实例和实验实训,使枯燥、抽象的专业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实用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我国的职业院校培养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课程;课程设置;实施项目化教学

针对机械加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建设需求,结合院实际情况,提出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系列新思路: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根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整合;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加工专业课程结构。

一、课程模式的建构具体想法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的建构借鉴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CBE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种全新的一体化课程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学校课程模式。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征。职业能力模块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由“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把学习变成自主的、快乐的活动。

围绕机械加工技术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参照我国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我们制定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模块。各个能力模块要求不一样,课时安排的多少也就不同,核心能力模块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按照人们认识新事物由浅至深的规律,我们对每个能力模块进行分解,以具体的训练课题来细化,如车工技能模块(核心技能模块)。

二、课程设置主要特点

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教学计划的限制,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要讲究“实用与够用”。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主要是钳工、电焊、车工、电工、数控等几种技能,每学期安排一到两个技能项目,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应用特征,并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了合理的课程体系特征。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开发与改革针对当前学院机械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考试评价重视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其份额。通过任务项目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工作任务项目单项评价+工作过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综合评价相结合,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产业特色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组织课程组成员、周边支柱产业企业专家,结合当前高职高专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考虑就业市场的需要以及与职业资格标准衔接,对传统教材进行删减、修改、重组、补充,体现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拟定教材结构框架,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减少繁复的理论,增加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使教材成为“实用型技术手册”。我们已经编写完成了《钳工加工技术与实训》。

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特定能力培养要以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设置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综合职业能力层次定位之后,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全面进行培养。

三、实施情况

最大可能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改造、建设实训场地,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多媒体教室、液压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等,使教学管理与企业生产管理相融合,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模块化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实训场地条件,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按照考核要求,设计“一体化教学考勤表”、“钳工基本操作能力考核表”、“刀具刃磨能力考核表”、“测量技术考核表”、“典型零件加工能力考核表”等,形成一套与一体化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文件。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进行操作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每个模块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实施,由2~3名专业教师组成,分别承担教学讲义(教材)的编写及相应模块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师参加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鉴定,或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参与教学与管理。

教学组织安排过程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根据该专业所对应的工作过程,将职业能力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又具有关联,根据特点实施项目化教学。

四、取得的成果

学生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原来枯燥无味的专业学习,现在变得直观、生动,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工机械实践能力明显加强,大部分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高级工的要求。方法能力有所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了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综合和系统思维能力、系统工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社会能力有所加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有成就感,学风、班风有明显好转,同学之间能互助交流,团结协作,班级集体荣誉感增强。创新能力有所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积极思维,提出很多新颖的想法,自己动手做出了一些产品,自信心得到很大提高。

我院还与本市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为我院学生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为我院专业教师操作技能训练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样,我院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职工的文化知识和技术培训提供帮助。

总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不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只有学院、分院、企业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从整个课程体系着手,在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改革目的,而改革的成果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颜珍平,吴献文,颜谦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型课程教材开发,职业教育研究,2012,(5).

[4]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设备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及时保养、适时维修,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提高机械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是对工程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要求,下面我就当前矿山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工程机械管理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

(1) 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 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

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不良引起的。由于工程机械各零部件配合的精密性,良好的可以使其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

3、维修方面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