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目前能源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7 14:46:47

序论:在您撰写目前能源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目前能源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清洁能源;财政补贴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如今在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得到广泛的支持,并且成为相关国家的未来能源的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新能源的良好发展,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资金与政策的扶持。

1.中国关于清洁能源的补贴措施

1.1支持节能环保

1.1.1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

自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就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给予相关的引导资金,并且利用奖励的方式来对工程给予支持与奖励。据相关的统计,“十一五”前四年,中央财政总共计划287.6亿元,用以支持地方企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工程项目。

1.1.2“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财政补贴

国家对于节能高效产品也给予相当大程度的支持,并且安排专项资金来扩大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能源效率水平。据相关统计,“十一五”期间,实现3.32亿只高效照明产品,并直接带动41亿元的内需,同时每年实现节能125亿千瓦时。

1.1.3再生节能材料补助

从2008年开始,国家对于再生节能建筑材料安排了专项资金进行财政扶持,这些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节能建筑材料企业扩大化发展贷款息贴、再生节能建筑材料的推广奖励以及财政部批准的相关节能建筑材料的生产相关支出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规范研究。

1.2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

1.2.1“金太阳”工程财政补贴

光能是一种再生清洁能源,为了进一步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扩大新能源发展产业,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专项资金,对光伏发电实现产业化发展给予支持,并且在各领域实现光伏发电技术的推广,扩大大国内光电应用市场。

1.2.2“太阳能屋顶计划”财政支持

国家财政在对光电建筑示范工程给予资金补助,同时在先进技术、产品高效以及建筑一体化程度高和网电价分摊等示范项目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当然,为了积极发展地方太阳能技术推广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税收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

1.2.3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

国家对发电产业的发展设立专门资金,扩大风力发电项目规模。

1.2.4秸秆能源利用补助

对于农作物遗留下的秸秆利用,国家在财政上也给予相关资金支持。资金支持的项目主要有秸秆干馏以及秸秆气化和秸秆燃气,这些资金主要是对秸秆能源的合理利用的支持,主要投入在秸秆收集以及秸秆能源产品生产与市场推广。

2.清洁能源财政支持方向

2.1风能发展财政支持

2.1.1加大对风能产业发展资金扶持

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风能发电产业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风电产业需要国家大量资金的支持,例如基础性研究、风能产业培育等。这些风能发展项目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的投入,并且需要设立专门的资金或者基金,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形成完善的风能发展资金制度,是我国风电行业有一个健康稳步发展的环境。

2.1.2对经济发展缓慢地区风能转移支付制度

在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由于增值税转型,使得风电场所缴纳的地方税收出现大幅度的降低,同时由于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使得风电项目在发展的初期不能够获得较大的利益,因为这些原因,使得地方政府对于风电项目的发展出现消极态度。国家对此安排专项资金,对因为增值税转型而造成地方财政收入损失,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相关的财政资金补贴,抑或以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弥补,这样使得风电产业在这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有着良好发展势头。

2.2推进太阳能发展支持

2.2.1加大光伏发电技术研发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对外部的依赖性过高。未来的发展需要依靠再生能源基金以及税收等优惠政策下,加大太阳能的相关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其中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技术、光电转化效率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和新能源电网技术与设备。这些资金主要是由于提高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降低成本和设备稳定性研究。

2.2.2政府补贴引导太阳能产业发展

国家和相关技术人员的大量投入,势必使得光电产业走向成熟。现如今,我国的光电产业逐步成熟,需要对其未来进行铺路,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财政部门应该发挥其杠杆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对产品的价格规范化,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将产品引入市场,扩大其影响力和竞争力。另外,还需要积极的推动相关设备制造规模,加快其发展步伐,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2.2.3继续完善太阳能项目建设财政支持

在太阳能发电项目未能够独立发展前,国家对光伏发电的关键技术以及产业的基础建设需要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来给予支持,完善息贴和补助的相关制度,使得资金能够用到确切的位置,同时还需要扩大沙漠光伏发电站的建设。

3.总结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专家预测,由于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具有高效、运行灵活、投资少和建设时间短等优势,其发电占全世界发电燃料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19%增加到2030年的22%。核电发展也呈现提升势头。水电及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均有望提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必须在清洁能源上取得成绩,才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建设的畅通无阻,而在清洁能源无法真正走向成熟前,就需要国家的政策对其进行扶持,推动其快速发展。(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 键 词 浅层地温能 地埋管 小微地源热泵

中图分类号:O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浅层地温能资源

浅层地温能也称浅层地热能或浅层地热,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能,是地热资源的组成部分,但是又不同于传统的地热能。受地球天然温度场、水圈、大气圈、太阳周期循环变化的影响,浅层地温能也是循环、周而复始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浅层地温能的分布受控于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不同的地质岩性特征和成因组合,不同的地下水动态,不同的岩土体结构、综合物理和热物理性质对浅层地温能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都有显著的影响。由于浅层地热容量、浅层地热换热功率差别较大。因此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温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浅层地热能赋存温储一般形态为基岩和第四系松散层。基岩岩石比重大、孔隙度小,热导率高,并随着含水率增加热导率和热容量增加。松散岩土体孔隙度大则热导率相对低,随着含水量变大则热导率和热容量变大。松散岩土温储的热导率大、热容量大,则其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时供热和制冷能力强,为开采条件适宜或相对经济地段。

由于浅层地温能分布范围内的地下温储温度相对恒定,夏季比气温低,冬季比气温高。根据温储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利用已经存在的温度梯度,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加速将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驱动转移来实现供暖和制冷,效能比直接用高品位电能高数倍,经济上较为合算。

浅层地温能利用技术

当前普遍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技术开发利用浅层低温热能,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内供暖、制冷和提供热水等的能源供给。也可以用于满足服务于其他生产领域的供热和制冷方面的能源供给需求。

地源热泵技术是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或冷源,以水或乙二醇为循环工作媒介,由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空调系统,通过热能驱动交换方向转换达到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浅层地热能开具有利用可再生、节能经济,运行费用低、较为可靠稳定安全,环境效益显著、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等特点。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可供开发利用价值的浅层地温能深度范围一般小于200m。开采利用技术方式有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浅层地温能温储一般具有能量密度小的特点,决定了单位面积或体积的温储所能够提供的供热量和制冷量也有限。开发利用技术决定了当地就近占有的温储规模大则经济效果好。

乌鲁木齐市区及周边地区浅层地温能赋存分布特点

乌鲁木齐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中段,南山、东山高中山地与西山低山山地之间为达坂城-柴窝堡-乌鲁木齐河山间盆。第四系广泛分布于乌鲁木齐河、头屯河流域、柴窝堡盆地及北部平原区。

乌鲁木齐城区大部位于乌鲁木齐河从南部山间盆地向北部山前平原穿越西山与东山间的河谷区,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复杂多变,富水性极不均匀。乌鲁木齐河及东部的水磨河等小河河道向北在前山河谷分布有厚度几米至几十米厚度不等的粗颗近南北向的带状粗颗粒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富水性较强。河道下部及河间则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河间多形成隆起垄岗台地,至北部则为切割的黄土长垣残丘。由于人为对河道改变强烈,河谷地带地下水水位下降强烈,含水层厚度大幅度变小,富水性及水质明显变差。

城区北部八钢石化断裂为山前丘陵河谷区与山前冲洪积平原的构造分界,断裂垂直断距巨大,北部基底发沉降幅度、松散层沉积厚度急剧加大,乌鲁木齐河、水磨沟河以及东西方向的头屯河和东山小河河谷松散岩类潜水地下水向北径流的在此形成跌水,地下水位由南部埋深几十米变为数百米。

从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浅层低温能的赋存分布条件有以下特点:

南山、东山、西山等基岩出露或上覆有薄松散透水不含水层的高中山、低山丘陵、垄岗台地等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分布地区。地下水富水性极不均匀,连通渗透性差,富水地段难于确定。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貌类型较复杂,岩石坚硬至半坚硬。此类岩性虽然热导率高、热容量相对较大,浅层地温能温储条件较好,但地下水开采凿井施工难度大、费用高、地下水抽灌平衡能力差别变化大,不利于开采地下水的循环利用,采用地下水热泵技术一般不适宜;同样在该温储施工数量众多竖埋管,会有钻孔费用高、难度大的问题,属于欠经济区;开挖水平埋管的槽沟少平坦地面,因冻土深度大需开挖较大的深度,也存在施工难度大费用较高的问题,可归入欠经济区。

南部山间盆地周边山前与北部西山、东山山前冲击扇倾斜平原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单一大厚度粗颗粒潜水含水层分布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巨大。该区地下水富水性强、补给径流条件好,可采用地下水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但靠近山前地段地下水埋深很大,在大于一百米埋深区凿井开采地下水需要特殊设备难度较大,为一般适宜开采区。该区域包气带厚度巨大,卵砾石间空隙较大,热导率和热容量小,是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经济型较差地区。

在达坂城-柴窝堡-乌鲁木齐南山间盆地中部、盆地南缘地下水浅埋及受低山丘陵阻挡出露地段、乌鲁木齐和流经市区河谷地段、头屯河和东山小河出山河谷地段,地下水浅埋深小富水性强且渗透性好,地下水易于开采且出水量大,回灌地下水条件好,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区。由于本地也多是地下水水源地分布地段,因此在规划时必须查明当地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避免由于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使得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遭到破坏。

西山东山北部山前、乌鲁木齐河谷迎宾路以北地下水因跌水埋深急剧增大,至乌昌路至吐乌大高速公路联络线一带,沉积岩性为冲洪积卵砾石,地下水开采较为困难,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应用一般适宜区及较适宜区;该地带包气带厚度大,热导率和热容量小,为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欠经济区。

昌吉-安宁区-米泉以北至沙漠地区为山前冲洪积稀土平原、湖积平原及风积平原,沉积岩性细砂、粉砂、粉土、粘土,地下水位埋深小,含水层为多层结构,渗透性不好,富水性弱,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一般适宜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经济区。

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适应性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热泵技术越来与广泛的应用,浅层地温能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乌鲁木齐处于中国北方,冬季供暖时间长达6个月,气温的空间分布各特点是北部平原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温差大,向南部丘陵山地夏季气温相对较低,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多年平均气温山区2.1℃左右,平原区6.1℃左右,沙漠区5.7℃左右。在夏季也有制冷的需求,城区、特别是北部平原地区,夏季气温相对较高,采用空调制冷的建筑逐渐增多。对于乌鲁木齐周边现行的供热状况而言有效推广利用地源热泵技术系统,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利用和碳排放量,改善环境条件,提升生活质量。

乌鲁木齐及周边的昌吉、五家渠、阜康等地目前居住人口有近四百万人,形成城市、乡镇、村社相间分布的居住方式,靠近南部山前城区集中建筑比例大,北部平原则以乡村相对分散低矮建筑为主。在城镇冬季采暖所用能源主要为煤炭,在城区采用集中供暖,在北部平原地区则采用分散供暖。目前在乌鲁木齐城区城市集中及分散供暖逐渐向燃气热水方式转换,夏季制冷空调主要是空气源热泵技术。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只在城区有个别新建建筑采用。

乌鲁木齐城区建筑物密集且高楼林立的地方主要在靠近河道两侧,总体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不好,温储热容量和传导能力较小,开发利用不能保证所有甚至大部分建筑能得到较好供热和制冷,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因为包气带厚度大且缺少埋设场地不适宜采用,只能少部分建筑可以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技术。建议对间隔一定距离的建筑物采用这种技术以避免相邻太近而受邻区影响降低效率。具体距离需要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勘查评价论证后加以确定。达坂城区范围有限人口较少,建筑密度相对小且楼层低,单位规模温储所保证供暖或制冷的建筑面积比主城区小得多,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开采便利,采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减少化学燃料的应用是个很好的选择。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热泵盲目上马造成对已有的供水水源地造成交叉污染,对已有的地下水热泵开采温储造成出水量和温度的大幅不利变化,需要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出台相应的管理法规。

一些新近扩大的城区多位于第四系厚度小基岩埋藏小以致出露的起伏地区、第四系相对较厚地下水埋藏较浅的丘间小块低洼地。独立的新小区本身有规划,同时距离其他居民区有相当的距离,便于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技术地下换热管的规划布置,同时可供利用的温储规模较大,对小区采用浅层地温能进行供热制冷的能力的保证程度较高。这些地方如仓房沟、西山陶瓷厂、王家沟、九家湾、水磨沟村、南湖、三屯碑、八道湾等地。只是因为基岩地区岩石硬度大,施工地埋管钻孔或沟槽的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在应用时应根据条件进行经济收益方面的分析之后再决定是否采用。因供暖制冷对象为楼房小区,由于小区人员集中,在这些地区可采用大功率规模集中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北部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小,含水层岩性组成颗粒细,渗透系数小,地下水富水性差,开采回灌条件不好且采灌能力相差较大,采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效果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却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这一地区主要是乡镇分布地区,建筑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状态,环境条件多为农田、水域和荒地,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大于二百米,岩土层含水饱和,包气带厚度很小只有几米,温储调节能力强,地埋管埋设场地条件好。在五家渠这样的小城市城区因存在较大的集中连片建筑,现在也出现一定数量高层建筑,地温能利用可因地制宜,利用地温能只要有适当场地埋设换热管,在相互之间不影响的情况下均可以采用。对于一些新建小区应事先对利用地温能加以考虑,在地基基础施工的时候同时将换热管埋入已被后期使用。对于兵团团场、乡镇,因为建筑区范围相对较小,可以考虑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地温能,也可以分小区组织进行。对于乡村可考虑全村集中开发利用,也可以分房分散进行。

近些年在北部地区居住小区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区不少人到该地购房置业,以小区为单位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将浅层地温能利用纳入其中可以为各方面带来收益。以农家乐、后花园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征的度假村大量发展,为城区居民夏季去度假游玩休闲提供了较好的选择和去处。度假村建筑本身独立紧凑,周边多为空地,正好适合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通过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还可以促进冬季这些度假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房地产发展中,在这一地区也开发了大量的单体别墅等建筑,由于位置偏远居住分散且整体范围规模偏小,无论是集中供暖或是分散供暖均存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因为每个别墅周围都留有空地,所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在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时候可根据服务对象的规模不同因地制宜的分别采用不同功率规模的热泵系统。对于较大的住宅小区可以采用大型集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对于度假村等可采用相对中型系统,对于别墅洋房则可以采用单建筑小型或微型热泵系统。

在山前冲积扇第四系大厚度松散层地下水深埋包气带厚度巨大的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条件总体不佳。水西沟、板房沟、永丰乡、西山农场、头屯河米东城区、昌吉市、一带开采地下水费用成本较高,浅层深度内岩土导热储热换热能力较差,利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一般适宜,地埋管地源热泵不经济,效能比较差,是否开发利用地温能资源应从经济环境方面综合考虑。

小微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对于推广利用浅层地温能的意义

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在山前冲洪积扇平原虽然为城建集中人口密集,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市场需求强烈广泛,但是开发利用条件却相对不佳。因此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给予鼓励优惠的政策对采用地温能供热制冷技术非常重要。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为北部平原地下水浅埋区,采用技术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大规模集中开发利用地温能的需求有限。针对北部平原分散供暖的实际现状,研发效能高的各种功率等级水平的小微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技术使得地温能被大力推广开发利用至关重要,使其能够满足一家独户生活居住或是小规模旅游经营的需要。

在新疆与乌鲁木齐北部平原区具有相似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和经济发展和居住条件的地区还有天山北部山前和环塔里木周边的冲洪积细土平原。这些地区多为分散乡镇村和兵团农场分布,地下水埋藏浅,饱水带厚度大、包气带厚度小,小微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在南疆塔里木盆地煤炭缺乏,燃气供应有限,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利用浅层地温能,对于减少和缓解煤炭燃气的应用保护环境,降低沙漠地区植被破坏减少沙漠化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北京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地质勘察技术院,北京浅层地温能资源,中国大地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现状,情景

引言

在我国,充足保障电力供应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有大电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将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新能源发电是指某些中小型发电装置靠近用户侧安装,它既可以独立于公共电网直接为少量用户提供电能,也能直接接入配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用户提供电能。它是以资源和环境效益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最优化来确定方式和容量的新型能源系统。

一、我国能源和发电技术的现状

我国作为工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对能源的消耗量非常大。近年来,消耗总量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标准煤从2001年的14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22亿吨,原油进口从2001年730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79 亿吨。电力电能作为能源输出的最大方向,其消耗总量从2001年的3.2亿千瓦增长到了2008年的7.9亿千瓦。如此巨大的电能消耗,必然会加剧能源的需求,对于我国的能源政策也更加不利。

目前,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是我国电能生产、输送和分配的主要方式。这种大电网的弊端主要有:不能灵活跟踪负荷的变化,无法及时更改供电量,如冬季取暖负荷的激增就会导致电力供应短时不足;另外,电力系统庞大,事故发生频率高,在这种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局部事故极易扩散, 导致大面积的停电,而一旦发生电网崩溃,其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将十分严重。

电能是国民生活和生产的根基,因此无论是从能源角度,还是电力系统自身方面来看,研究新能源发电技术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我国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及其现状

目前我国用于发电的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地热能等,由于这些能源在我国应用起步时间及其对技术的要求不同,其发展程度也各有深浅,下面坐着就其中几种主要的性能源的应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2.1 风力发电的应用及现状

风力发电系统由桨叶、机械传动系统、发电机、电力电子装置、升压变压器等组成,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过程,风的动能先被风机的桨叶捕获转换为机械能,再经过机械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由发电机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直接接入电网或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目前风机的输出电压多为690 伏,需要经变压器升压到满足电网要求的电压,一般为35 kV 及以上。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电力工业的奠基人查尔斯•弗朗西斯•布拉升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运行且用于发电的风机,到现在为止,风机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风电发展的激励政策等,促进了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几种成熟的主流技术, 包括失速型恒速风机,主动失速型恒速风机,双馈变速风机,直驱变速风机,半直驱变速风机。

现代风机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 从几百千瓦到兆瓦级。目前市场上的风机单机容量平均约为2000千瓦,风机单机容量最高已达6000千瓦。

1986年4月中国第一个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1989 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引进风机建设风电场,装机容量逐年增长,规模在1000千瓦以上的电场有新疆达坂城、内蒙古辉腾锡勒、广东南澳等地的风电场。2009年底我国风电并网总容量为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92.26%,截至2010 年底,风电并网总量已超过2000万千瓦,而我国风电开发潜力超过25亿千瓦。

2.2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太阳能是地球永恒的能源, 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在 3.3×103~ 8.4×106kJ/ ( m2•a)之间,相当于2.4×104亿t 标准煤的发热量, 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总面积 2/ 3 以上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日照得热量在5×106kJ/ ( m2•a)以上。我国、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年太阳辐射得热量和日照时数均较高,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除四川盆地、贵州等地太阳能资源稍差外,东部、南部及东北等地区均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和中等地区。

太阳能发电有2 种方式,即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我国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实际应用尚未真正起步。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目前正处于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的前夕。据专家预测,2020年左右,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将在发达国家实现商业化, 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2004 年全球安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GW。中国第一座大功率的太阳能发电站建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古力古台村,功率为560W,1982年10月11日正式投运。随后又在建成2座10kW、一座20kW和一座25kW的光伏电池电站。中国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工程是安多光伏电站,安多光伏电站于1999年3月建成,,装机容量达100 kW.。该电站自投入运行以来,累计发电量达131280 kW•h,日平均发电量达240kW•h。

2.3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所谓的生物质指的是农林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作物、工业加工废弃物和人畜粪便及城市污水和垃圾等。生物质能发电是指利用生物质本身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可驱动发电机的能量形式,用来发电,然后将所发电能直接提供给用户或并入电网。

目前,美国在生物质发电领域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和实际工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总装机容量已达10 GW。底特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量4000t,发电能力65 MW。在这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座国产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前已在温州市瓯海区并网发电,日处理生活垃圾320t,年发电量2500万kW•h。

2.4 核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核能自从问世以来就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当代可能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尤其对于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核能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有效途径。

我国拥有丰富的核能资源,天然铀提炼及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能够自行设计制造300MW压水堆核电站的成套设备,正在建造600MW的核电站。我国目前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3个核电基地,自从1985年秦山一期核电站开工至今,我国现有机组11台、装机容量900万kW。

2004 年国务院分别批准了广东岭澳二期、秦山二厂扩建和浙江三门、广东阳江4个核电项目。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GW,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比例由目前的1.7%上升到4%。

2.5 地热发电的应用及现状

地热发电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一点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样要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利用的是地热能,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 因此地热发电可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的地热电站,如广东风顺、山东招远、辽宁熊岳、江西温汤等地,建于1977年的羊八井地热电站位于我国羊八井地热田,地热蒸汽温度高达172℃,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高温地热田。

目前,全球范围的地热发电每年大约以9%的速度增长,以此速度推测,到2020年,全球年地热发电量将达到3180亿千瓦时。我国要发展地热发电,还必须加大对地热资源的勘查,加强对地源热泵技术的研究。

三、新能源发电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目前,新能源发电在中国刚刚起步不久,其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

(1)新能源发电是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形式。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积极推动和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中国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于中国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开发西部、解决农村用能及边远地区用电、进行生态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然而,可再生能源容量小,功率不稳定,独立向负荷提供可靠供电的能力不强以及对电网造成波动,影响系统安全稳定的缺点将是其发展中的极大障碍。若能将负荷点附近的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储能及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微电网,则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其重要潜力。例如,对于中国未通电的偏远地区,充分利用当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设计合理的微电网结构,实现微电网供电,将是发挥中国资源优势,加快电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2)由新能源组成的微电网在提高中国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经济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大电网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将地理位置接近的重要负荷组成微电网,设计合适的电路结构和控制,为这些负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不仅可省去提高整体可靠性与电能质量所带来的不必要成本,还可以减少这些重要负荷的停电经济损失,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在中国发展。

(3)微电网与大电网间灵活的并列运行方式可使微电网起到消峰填谷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电网的发电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实现经济运行。此外,对于中国已有的众多独立系统,在系统中加入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能源并配以智能、灵活的控制方式,一方面可提高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发电技术的进步,新能源在我国未来的应用中前景必将十分广阔,充分利用好各项电能资源有助于缓解国内用电危机,这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异波.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最新进展[J].电工技术, 2004.

第4篇

【关键词】生物柴油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生物柴油行业作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行业,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生物柴油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极大的深远影响。一旦具备了经济可行的生产能力,就会为我国的新能源建设带来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生物柴油泛指可供柴油机使用的可再生的原料主要源于生物液体燃料并且十分环保的新能源,是非常优质且理想的新能源,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发展新能源的开发生产技术。

1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现状

1.1 我国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生物柴油研究和发展起步较国际整体来说较晚,但是却将其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生物柴油植被技术研究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生物柴油的制取大致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生产的生物柴油都属于直接法,与生产技术的同时进行的,性能指标难以控制,稳定性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在生物柴油产业使用物理法进行生产的比重较低。化学法的原理则是对动植物油进行相应的化学转换,运用化学原理改变物质内部分子结构,改变动植物油脂的根本性质,从根本上改善其粘度和流动性,成为完全均匀的液态产品,酯交换法是最常见的化学法,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实现符合不同柴油内燃机的燃料。目前国内主要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是采用无机酸和无机碱作为催化剂的均相催化法,容易在催化过程中产生废酸或废碱,造成空气的二期污染,这也是目前生物柴油制备存在的问题,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研发和完善,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制备技术,实现生物柴油的制作。1.2 我国生物柴油原料来源现状

原料来源的充足保证是生物柴油能否产业化扩张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来源是否充足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的原料来源主要是油料作物、木本油料植物、废弃油脂以及水生植物和动物油脂等等,油脂成分组成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性能,并且占生产成本的75%左右。研究表明,工程微藻比陆生植物的产油脂量高出几十倍,并且原料成分稳定,产出柴油油品好,是目前普遍关注和推广的原料来源研发项目。

1.3 我国生物柴油生产现状

生物柴油由于其技术上的难关,造成较高的生产成本,产业化的生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我国生物柴油的研发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还是较为迅速的。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自主产权、生产技术以及实验工厂。大型相关生物柴油产业生产厂家也于2001年在国内建成,标志着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全面展开,并且,相关性能指标达到了一定的国际标准,具有本国自己的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并且,目前仍然有很多生物柴油生产工厂正在筹划和建设过程中,都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化高科技生物柴油生产厂家,也有部分国外生产厂家在国内建厂,与我国合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道路还属于初始阶段,在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方案选择以及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等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化链接,作为新兴产业,生物柴油行业将在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经济刺激下不断规范和完善。

2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2.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趋势

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先进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并取代旧的化工能源的使用,势必为一个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一国不断向前发展。加强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实现生物柴油产业从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制备方案到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方式的全面的完善规范化生产,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核心思路,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2.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对策

要实现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有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下进行简单的论述:首先,在来源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闲田进行油菜套中,通过基因工程改善作物产油量,运用更多的空闲资源和生物工程技术创造价值,提高产量,在保证农业用地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柴油生产来源的可靠保证。其次,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得到普及,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针对油脂自身结构特点,走一条经济可行的合成和多元化产品开发的路线,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并且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原料和产业化配套产业发展的限制,生物柴油建厂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制定完善的生物柴油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指标并完善流通和销售体系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是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能够持续扩张的重要保证。

3 结语

生物柴油产业作为全球瞩目的重要新能源开发产业,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新能源取代旧能源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生物柴油生产作为新兴行业在我国还属于刚起步,在制备技术和产业化生产道路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环保型新能源,是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结合国家政策扶持和相关能源调控等措施,实现我国生物柴油能源产业化发展是总体发展战略思想也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鲁厚芳,史国强,刘颖颖,梁斌.生物柴油生产及性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1)

[2] 常新林.生物柴油研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3] 赵檀,张全国,孙生波.生物柴油的最新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4)

[4] 谢玉强,黄昭月.生物柴油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及进展[J].科技信息,2011(7)

[5] 罗光碧,涂勇,林朝阳,刘明刚,吴勇.生物柴油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泸天化科技,2011(2)

[6] 赵檀,张丽,冯成江,张国甲.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化工,2011(5)

[7] 佟华芳,邴淑秋,赵光辉.生物柴油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方向[J].化工中间体,2011(8)

[8] 谭冬霞,徐丽萍.我国生物柴油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

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投资;技术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二)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一)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二)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三)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我国新能源项目投资强劲,但整体盈利能力差,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好、资源丰富、市场巨大、资金充沛的同时,却又面临着信息、技术、资源等诸多障碍。因此,国家应在加强新能源知识普及、培养复合型新能源人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新能源经济,而不应鼓励盲目投资。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15,(11)

[2]匡 梅:中国能源新战略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4,(14)

[3]李建民: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战略性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5 (6)

第6篇

[关键词] 新能源 投资 技术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1.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2.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2.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3.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从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障碍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非是项目资金的不足和存在重大技术难题,而是要提高新能源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培养新能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在新能源经济发展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对新能源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新能源项目建设,才能真正的促进新能源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06,(11)

第7篇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进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区间的经济水平极其不平衡,从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发展水平较低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我国能源消耗的现状

首先,我国能源消耗的整体情况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能源消耗速度更快,然而我国一次能源数量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能源消耗会越来越多,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地区的能源分布不均衡,致使各个地区间的能源消耗水平有所差异,为此,我国应该根据地区能源消耗程度的不同而制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措施。最后,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较为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致使人均能源量较少,因而我国亟需对能源消耗进行合理分配。

(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些一次能源,从而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这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更不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实施和发展。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和人均量都相对较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增长速度超出预料。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能源储存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比西部地区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高出许多。

二、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目标

(一)优化原则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时主要遵循五个原则。第一,节能减排原则,减少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程度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维护能源安全的原则,能源的供求和需求相协调,以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和合理使用能源的需要。第三,能源低碳多元化的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对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这些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第四,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因需制宜原则,根据能源需求而积极开发新能源。

(二)优化目标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于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发展速度有明显的加快,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但是我国仍然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关于能源消费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越来越多。因而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应该制定有效的能源消费战略,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逐年增长,因而我国应该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发展目标。

三、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加强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的能源管理水平;其次,完善我国能源储备制度,加强我国能源的储备量,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最后,改进我国的能源投资方式和加强对其管理力度。

(二)技术方面的建议

对于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定要加强技术支持,进而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提供重要作用。首先,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促进我国发掘新能源和提高有效开采能力。其次,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而一次能源的过度消耗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方面的建议

我国相关部门完善关于一次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既有利于加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又有利于加强对我国一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