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4:49:26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农业规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从战略高度形成共识
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农产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三农”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使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和提升的客观需要。
高效农业规模化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高效农业规模化不仅是生产基地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农业产业层次的提升,从而推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是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效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是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迈向市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实现由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市场并重、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追求数量向数质并重、由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由“提篮小卖”向现代营销的五个转变。可以说,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实现以上五个转变的必要前提,否则,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转变。
高效农业规模化是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一些先进地区的实践证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正是向农业本身要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一些地方已初步形成了高效农业,也具有特色,但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和出口的品种少、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如海安县,全县1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年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的只有2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也只有5家,直接出口少,间接出口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县农业效益的整体提高。应该说海安的农业资源优势比较独特,区位优势也很突出,生态优势明显,高效农业已有一定基础。只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走规模发展道路,优化区域结构和生产布局,将现有高效农业由“盆景式”做成“花园式”,形成规模优势,就能促进全县农业效益的整体提高。
高效农业规模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从许多县市农民收入的构成情况看,农民来自一产的收入占25%左右,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高效农业势在必行。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就必须在扩大规模上下功夫。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向专业生产基地集中、向专业大户集中、向种养能手集中,形成规模优势,产生更强的示范、带动、辐射效应,促进农民来自一产的收入得到较快增长。
抓住重点推动全局
建立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基地是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基础。必须充分挖掘农业资源潜力,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创造优势农产品的要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因地制宜、规模经营、注重特色、优质高效”原则,建设一批“新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高效农业规模化示范基地,带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增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既是追求效益农业的需要,也是从容应对WTO的必然选择。要注重出口农产品的培植,围绕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做大做强茧丝绸、紫菜、鳗鱼、无毒河豚等传统出口产品。加强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在多方争取项目、培植新基地的同时,加强现有外向型基地的质量建设,保证出口产品的品质,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加大农产品出口促销力度,做好不同类型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研究,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基地参加农产品境外促销活动,与境外客商建立较为稳固的协作关系,畅通农产品出口渠道。与此同时,着力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加强现有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扩大农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并积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品牌。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500万农民转移工程,是现阶段江苏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中最大的一项富民工程。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围绕和结合推进这项工程,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大户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高效农业的规模化水平。
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终端产品的竞争,实质是品牌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因此要牢固确立品牌观念,增强品牌意识,采取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把规模做大,把产品做精,把品牌叫响。海安农产品品牌不少,但名牌不多。海安对外素有“中国禽蛋之乡”、“中国湖桑之乡”、“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的美誉,但农产品在国际国内知名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充分利用农业知名品牌的优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行品牌整合,全面把握市场趋势,在稳定本地市场的基础上拓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
着力构建保障机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水源工程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农田基本建设水平。积极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构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肥料利用率,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推进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动力机械的配套利用水平,推动农机装备发展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向农林牧副渔各领域扩展。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技术平台,推进科技创新。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是高效农业和规模农业的复合体。必须立足高新科技,大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人才,以“三新”来构筑高效农业的基础。引进新品种是前提。海安要从全国各地筛选出口创汇新品种,从国外引进适销对路名优品种,进而不断提高全县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引进新技术新设施是关键。包括引进新的栽培技术、饲养技术、加工技术、储藏技术和包装技术,引进大棚、耕作、管理、加工机械等新设施,使农艺与工程技术相配套,提高现代化水平,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引进新人才是当务之急。高新技术需要高新人才,其中包括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通过这批人才的带动和“催化”,提高全县农业科技人员、经营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次全市高效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会是继全市重点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推进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加快发展,对于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规划的有机衔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期市农林局、农开局、仙女镇等相关部门和镇进行了调研论证,拿出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建设方案。刚才,大家实地察看了现场,*副市长作了情况介绍,相关部门和仙女镇进行了交流发言,*市长、*副主任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表示赞同。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
加快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我们今天看的现代万亩花木园区,区域范围主要是328国道以南、宁通高速以北、京沪高速以东、宜陵镇西湖大堤以西,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我市从丁伙镇、邵伯镇到仙女镇、大桥镇花木产业带的核心区和主要生产基地,这个园区区域位置特殊,产业有特色,布局有特点,无论是对城市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对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规划建设好万亩现代花木园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个园区作为我市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窗口,城东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试验区,高效农业的示范基地,扎扎实实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二、突出工作重点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现代万亩花木园区要着力抓好“十大工程”。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工程。主要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今冬明春,328国道、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现有主要干道沿线视线范围内的土地要全部调整到位;第二步是从明年开始用2年左右的时间,整个区域内所有土地调整到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是区域内的花木大道、桥梁、排水系统、供电设施等工程的建设,年内首先要完成花木大道的建设任务。
三是花木市场扩建工程。阿波罗花木市场要按计划加快建设步伐,三期工程10月底基本建成,元旦前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要注重市场内部设施的完善和质态的提升,充分展示对外形象。花木市场西侧预留空地要实施与花木相配套的项目,其他项目原则上不予考虑。
四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除保留少数重点骨干企业外,区域内不得再建新的工业企业,现有中小工业企业实行有计划的搬迁,个别化工企业今年内必须关停或搬迁。农民住房原则上要迁移到雅典娜路以西整体规划建设。从现在起到元旦前要按照规划对雅典娜路、花木大道等沿线进行拆迁改造,对区内农民住房要进行有计划的置换。
五是花卉园艺整合工程。要充分发挥雅典娜园艺和龙川盆景园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资源整合,与鲜切花生产基地、阿波罗花木市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优势,互为补充,全面提升。
六是农民康居工程。农民住房要按照“三集中”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力争打造某第一、苏中一流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同时,对庄台的改造也要逐步实施到位。
七是便民服务工程。高标准、规范化建设园区内的便民服务中心,其中横沟村的便民服务中心要以村部为中心,统一规划设计、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对外形象。其他村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也要以此为样板,抓紧规划,尽快实施。
八是旅游综合开发工程。按照“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总体目标,既要突出高效农业的生产,又要体现观光旅游的服务效应。要注册成立旅游公司,研究旅游观光线路,搞好交通工具配备,加强公交线路规划设计,将阿波罗花木市场、龙川盆景园、雅典娜园艺等景点串点成线。
九是休闲娱乐配套工程。主要包括餐饮、娱乐、休闲等内容,要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能够让游客停留下来进行消费。在具体场所的建设上,可以通过置换农民的住房进行改造等方法进行。
十是特色文化工程。要运用市场化的方法,加强调研论证,把高效农业与观光旅游、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为广大市民群众和游客服务。
对以上“十大工程”,要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逐项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单位,列出序时进度,狠抓组织落实。
三、精心组织实施
指导思想已经明确,工作重点已经突出,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现代万亩花木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许煜同志任组长,市人大刘主任、市政府袁市长等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仙女镇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仙女镇和相关部门都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区域范围内的横沟、砖桥、同桥、新火等四个行政村,要按照整体规划建设要求,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下有序推进。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会后,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实施意见。围绕10月底、元旦前以及明年4月18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按序时推进,力争今冬明春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其中旅游项目明年4月要正式对外开放。
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现实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工程。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的意见》(苏政发〔*〕4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高效农业规模化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效农业规模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高效农业面积、上半年农产品出口增幅列全省第一,“三资”开发农业、农业增加值、农民收入等都位居全省前列。但是,高效农业规模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面临着不少的压力和挑战。各地要抓住当前高效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信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效农业规模化重点项目为抓手,聚集资源、聚集资金、聚集技术,加强产业整合,扩大基地规模,突出龙头带动,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附加值和外向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产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时期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目标任务是:①到2010年,全市有10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高效优势特色产业,有10个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高效农业品牌,有100个高效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②高效农业规模化程度保持全省第一,农产品出口增幅保持全省第一,农业增加值保持全省前两位;③高效农业规模每年扩大4-5%,到2010年全市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高效农业规模达到60%以上,其中大蒜、苔蒜、创汇特菜、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产业达到80%;④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10年规模养殖比重生猪达55%,蛋禽达85%,肉禽达85%,奶牛达85%,肉羊达40%,建成集约化规模养殖企业10个,养殖小区300个,中等规模养殖场500个,专业大户1万个。
二、做大做强高效优势特色产业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2010年优势农产品生产总量占农产品总量的75%以上。从全市来讲,重点规划建设蔬菜、林业、果品、奶业、畜禽、银杏、食用菌、水产、花卉苗木和优质稻麦十大主导产业。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突出2-3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把优势做优,强项做强。丰县重点发展红富士苹果、高效苔蒜产业,沛县重点发展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产业,*县重点发展奶业、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睢宁县重点发展波杂山羊、三水梨产业,*市重点发展大蒜、木业和银杏产业,*市重点发展优质瘦肉型猪、高效渔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石榴产业。每个高效优势特色产业都要做到“五个一”,即有一个科学的产业规划,落实一位高水平的首席专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培育一批有潜力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引导、农民参与、龙头带动、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产业化模式,做大主导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蔬菜、奶业、肉鸭、板材、银杏产业要成为全国“单打冠军”,果品、大蒜、食用菌、肉羊产业成为全省“单打冠军”,逐步形成产业带、产业群和块状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切实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201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要达到1:1。一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利益联结紧密的重点龙头企业,在提供贷款、减免相关税费、农业开发立项和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区别对待,集中扶持,促其做大做强。要抓住农发行拓展新业务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龙头企业获得农发信贷支持,破解融资难题。市财政继续安排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对省安排我市龙头企业的专项资金,市财政按1:1配套。各地也要切实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到2010年,力争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个,超5亿元的达到10个,超亿元的达到50个。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扶持农民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广“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提高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能力。到2010年,全市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40%以上,省级“四有”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00家,形成一批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群体。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配送专卖等农产品现代营销业态和流通方式,加快农贸市场超市化步伐,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到2010年,力争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0家以上。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产品流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规模效益。
四、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以保障消费安全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重点,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逐步推行农产品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准备工作,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提高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二是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认真组织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认定,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力争每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40个以上。对已形成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要抓紧注册商标,统一对外品牌,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力争每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50件以上,新推荐认定著名商标5件以上,新认定知名商标10件以上。三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人员队伍及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药和兽药残留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四是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力度,经常性开展农业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使用违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种子和伪劣农药、化肥等坑农、伤农行为,并通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信息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产品优质优价和稳定供应。今后,每年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市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品牌审定认可、市场例行监测和农业标准修订等方面的以奖代补。各县(市)区也要配套进行奖励补助。
五、加快提高农业外向化水平
按照《江苏省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2010年)》的要求,结合我市农产品出口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出口促销、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提升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农业国际化水平。一是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结合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瞄准出口目标市场,高标准建设出口农产品基地,并推行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注册,实现从“基地”到“目标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二是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农业出口企业扶持力度,引导、支持企业把项目、资金、技改投入的重点转移到发展高效外向农业上来。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设立农产品促销与展示窗口,进行农业贸易考察与投资合作,提升高效农业的发展空间、层次与水平。对当年农副产品出口额超过上年实绩的涉农企业给予奖励,奖金由同级财政安排。三是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吸引“三资”开发高效农业,壮大农产品出口主体,打造一批强势农产品出口企业。精心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和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活动,扩大我市与境内外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境外资本投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
六、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以建立农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技术体系为目标,积极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支撑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进一步加强镇级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及时足额拔付工作经费,确保业务正常开展。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逐步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三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继续实施农业三项更新工程,加大优质高效高抗新品种和省工节本增效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全市每年推广农林牧渔新品种(品系)50个、新技术50项以上。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把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对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有较大拉动作用的重大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加工领域。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通过典型引路,示范辐射,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每个县(市)、*区都要建立一个集示范、销售、培训为一体的优质高档种苗基地,带动整体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绿色证书”、“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致富工程”的推进力度,突出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大力推广培训券方式,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提高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特别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逐步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化作业队伍,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能力。
七、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切实加大对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投入。要紧紧抓住省政府启动实施高效农业百项工程和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机遇,精心准备申报项目,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投入。要按照《市政府关于整合优化农业项目资金的实施意见》(徐政发〔*〕115号)的要求,对农业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优化,集中使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各县(市)、*区财政资金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强化整合,形成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拓宽农业投资领域,不断创新农业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三资”投入为主体、以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第一工程。近几年,我乡高效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总体上高效农业规模偏小,设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新增高效农业亮点难寻。为大力推进我乡高效农业规模化,经研究,现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发展目标
*年,我乡高效农业发展的目标为:新增高效种养面积3000亩,新培植达市标畜禽养殖大户20户。主攻目标为:新发展1个连片300亩左右的设施种植业基地、2个千头猪万只禽养殖小区、3个连片200亩以上的特种水产生态养殖场。
二、规模指标
高效种植业连片50亩以上(设施种植业连片20亩以上);高效水产业连片100亩以上;畜牧业:生猪饲养1000头以上,母猪栏存20头以上,蛋禽栏存2000只以上,肉禽出栏5000只以上,山羊栏存50只以上。
三、奖励政策
当年新增种养规模达到上述指标要求的,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奖励(不含市以上奖励):
1、高效种植业:每亩奖励50元;
2、设施农业:钢架大棚每亩奖励2000元;
3、特种高效水产业:每亩奖励20元;
4、规模畜禽业:生猪每头奖励20元;家禽每千只奖励100元,山羊每只奖励20元;
5、新发展设施农业连片100亩以上,由乡负责配套路渠水电,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落实配套措施,并积极上争项目扶持。
对村干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行专项考核奖励:新发展50亩以上高效种植业每亩奖励30元;新发展设施农业20亩以上每亩奖励100元;新发展100亩以上高效特种水产业每亩奖励5元;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大户每户奖励200元。
四、组织领导
1、加强宣传引导。牢固确立富民为大、效益为先、项目为主的理念;广泛宣传党委、政府促进高效农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组织各级干部和农民代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激发干部群众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开拓精神和创造热情。
2、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是促进高效农业快发展、上规模的重要举措。要多头多路开展农业招商活动,用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有意从事高效农业的企业、能人到我乡投资农业项目,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和示范引导作用,对招引农业项目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按投资额的1%予以奖励。
1.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情况
1.1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结合白山区位和产业实际,调整种植业结构,把参、药、菌、果作为产业重点进行发展,稳定参业面积,扩大药材、食用菌和葡萄、蓝莓发展面积,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实现无公害、有机栽培。目前全市参、药、菌、果等产业都已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和产业化链条;调整养殖业结构,把林蛙、野猪和长白山梅花鹿作为重点发展。进一步提高林蛙养殖的密度和资源利用水平,扩大野猪集群总量,提升长白山梅花鹿种群质量。目前林蛙养殖已成为白山市继人参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产业,野猪和梅花鹿已被市场所认可,正处在大发展时期,以开发出“长白山鹿宴”和“长白山野猪宴”,并成为吉菜系的一大亮点,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调整种养结构,通过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白山特产名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独特 的优势和雄厚的资源基础。
1.2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2009年全市实现参业总产值7.65亿元,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4%;农民人均人参收人1206元,约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25%;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北五味子种植面积达到56392亩,年产干品793吨。2009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323万元,是白山市继人参之后的又一后续产业;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食用菌发展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其中黑木耳发展面积550万平方米,香菇150万平方米;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山葡萄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蓝莓种植面积达6063亩;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是长白山区山珍、野果的主产区。2009年采集量达2.2万吨,实现产值3.1亿元,其中松籽采集量8084吨、山菜采集量2.5万吨,其他采集量27724吨。主要依托利生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长白山特产有限公司、天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红松宝集团为龙头。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白山市是中国长白山林蛙的主产区,八道江区是中国林蛙之乡,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封沟已达到801条,封沟面积达210万亩,年回部商品蛙1.2亿只,年产蛙油4580公斤,白山市是著名的国际矿泉城,现已查明白山市饮用矿泉水水源地有130处,其中完成矿泉水资源勘察评价的有31处,经勘察和测算可开采量为23.14万m3/天,占白山市地下水补给资源量的6.48%、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6.7%,目前全市矿泉水总生产能力已超过250万吨/年;白山市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区,活立木蓄积量达1.82亿立方米,在白山市境内的省属林业企业有6户,地方林业企业有11个(林场),木材加工有一定的基础和资源条件。截至到2009年年末,全市有木材加工企业143个,主要有木制地板加工、木制家具生产、木制百叶窗、通风扇等,年实现木材加工销售收人15.8亿元,实现利润9.89亿元,实现税金8962万元。
1.3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带动功能日趋增强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户,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85户。通过发展龙头企业总量,提高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带动功能,推动了白山特色产业的产业化经营。
1.4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通过多年的发展,白山市人参、中小药材、食用菌、山珍野果、山葡萄、矿泉水和木材加工等已经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620户,比2008年增加186户,实现农业产业化总产值9.98亿元,比2008年增长33%;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76亿元,比2008年增长20.5%;实现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比2008年增长19%;利税实现15.7亿元,比2008年增长16%。实现农业产业化人均收入2748元,占全市农民总收入的63%,进一步促进了白山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大产业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专业人才缺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自我投入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
3.对进一步加快推进白山市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3.1从实际出发,谋划农业产业化经营
3.1.1稳定发展人参产业化体系 根据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人参留存面积要稳定在1500万平方米,西洋参留存面积稳定在200万平方米,林下参稳定在34万亩,人参产量稳定在1000万公斤,西洋参稳定在150万公斤,参业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同时要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深加工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3.1.2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体系 到2015年末,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成一批具有长白山特色的绿色食品产业群体。绿色食品产业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全省主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格局基本形成。
3.1.3积极发展生态医药产业化体系 重点发展具有长白山特色的道地中小药材和深加工,基地建设要坚持GAP标准和SOP操作规程,确保产品质量。精深加工要以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和化妆品为主要发展方向。
3.1.4稳步发展林木加工产业体系 要以林木材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为突破口,逐步由出售原料向半成品、终端产品转化,实现增值增效的最大化。目前主要加工生产木制家具、木质地板、木制门窗、木制百叶窗、透气扇等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的出口创汇总量。
3.1.5协调发展矿泉水产业化体系 要在全面查清全市天然矿泉水的基础上,完成特大型和大型天然矿泉水水源地的 评定和鉴定,到2015年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规模企业达到50户,生产总规模达到500万吨/年。
3.1.6快速发展长白山特种畜牧产业化体系 重点发展林下蛙、野猪、梅花鹿和其他经济动物等畜牧产业。要以林蛙养殖、加工为重点;以野猪养殖、加工为后备;以梅花鹿养殖繁育、加工为骨干;以其他经济动物养殖为补充,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加、销体系。
3.2从强化龙头企业实力入手,推动农业产业化层次升级
3.2.1实施产品名牌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开发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人国内外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创名牌。对已有的名牌产品,要加大支持和推介力度,保持和提高其商誉。
3.2.2实施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不断凝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 创新是一种不断最求卓越,最求进步,最求发展的理念。龙头企业的壮大,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在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同时,逐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每个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市场,通过龙头企业的壮大拉动产业快速发展。
3.2.3实施区域农业支柱产业培育工程,构建区域特色产业新格局,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适应力 区域性特色经济的发展,要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出发,选择有一定基础的重点产业,通过提供技术、人才、管理、服务、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全市要统一布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抚松要发挥人参之乡的优势,把人参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靖宇要以西洋参产业为重点;长白要以人参和北五味子产业为重点;江源要以食用菌产业为重点;临江要以中药材和水果产业为重点;八道江要以蔬菜生产为重点;从而形成具有区域优势;合理布局的区域经济格局。
3.3从农民的迫切需要着眼,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信息体系、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要规范各类服务组织的服务行为,集群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发挥传播媒体和科技部门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和企业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形成网络,引导农民和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
3.4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优化农业产业化组织机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强监督管理,使各类行业协会真正成为连接农户和企业、农户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法规,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农户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挥桥梁、纽带和龙头带动作用。要抓好人参协会、食用菌协会、野猪协会、鹿业协会、山参协会、林蛙协会的组建和完善。同时要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民的关系,不断探索新的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建立起风险补偿机制,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增强共同抵御自然、市场风险的能力。
3.5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激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备潜力
农民素质提高工程,主要集中在县乡村三级干部、农特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各种专业户、示范户等生产骨干,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民需求紧密对接。特别是要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群众公认、能够对农户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农户,通过政策扶持和专家指导,使其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载体,全面推动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3.6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制约因素
1.1产品档次低是发展困难点
虽然很多区域的自然环境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农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比较好,但是总体的规模范围比较小。相对而言很多先进地域在各方面的发展层次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这种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价值会产生限制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高科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未来农业发展中规模化经济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农业生产如果不达到规模化,将很难实现高效和进步。
1.2分散经营是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很多区域的农业生产基本是个体的生产、自主的经营。农民充当了生产者、运输者、经营人等多方面的角色,这种形式对于整体的发展产生了制约,每个农户这种自我经营的模式导致种植规模无法扩大,整体农业市场集中水平相对较低,如果出现市场波动等意外的情况,将会给农民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和损失。
1.3发展明显的不平衡
很多地方的农民对于发展高效农业的专业认识程度达不到,整体上对于这种经营模式感觉非常困惑,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部分农民对于当下自己经营的状况比较满意,不愿意尝试新的方式,由于保守想法的影响,导致不同区域、城镇之间、街道之间的发展出现了失衡。部分新模式运行良好的地区不断地创新突破,得到了很好的成绩,突破了旧观念思想的限制,部分区域的运行效果不明显,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导,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也不明显。
1.4资金问题是发展限制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国家已经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不断地鼓励和激励农业行业的进步发展,主动的进行资金财政方面调整来满足农业的发展需要,可是这种资金调动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农业领域发展的步伐,资金的数量不足和调动不及时成为农业高效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意义
2.1农业跨越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过实验和数据的研究表明,采用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可以达到每公顷数十万元甚至更高的水平,采用高效农业的方式可以快速的帮助农民解决经济问题。国家的部分工业化地域和农业化地域的劳动人员应该进行转移,很多专业水平高超的、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士应该成为发展的主力军,对于发展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逐渐的解决。随着城乡配套改革方案的不断应用,意味着高效规模化的农业发展已经提到了实践的层面,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2产生长久性的影响
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能够在多方面产生良性的影响。首先给予农业产业新的内涵,更好地为现代化社会的市场化经济服务,提高参与农业生产人员的综合水平素质,不断地进行观念改革,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从当下的实际状况分析来说,整个行业的发展处在动态的变化中,随时面临着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考验。
3农业高效发展的路径选择
3.1从战略高度上形成共识
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是经济体制改革变化后的客观需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的专业化分工趋势逐渐明显。在世界大环境范围的影响下,农产品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三农”经济在农村经济变化过程、管理体制、体制的实施过程中都提出来新的要求。实现农业规模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体制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农村经营体制发展中、农村社会化体系的内部需要,该手段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由传统化的手段逐渐向高效化农业发展,实现行业领域转变的必经之路。
该方式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手段,最终实现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结合,将过去的个体性分散生产方式逐渐向规模化方式经营,从过去单一性的、重视产品数量逐渐变成重视产品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将初级的农业产品不断进行深入加工,实现营销模式的巨大变化。
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国内的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区域特点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但是总体规模比较小,生产出的农业产品种类相对比较单一。部分地域本身的生态优势非常独到,这已经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可能性,应该最大化的挖掘这些内在潜力意识,坚持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地对产业结构和生产格局进行优化调整,将小范围的高效农业逐渐发展成一种主流形态,促进我国农业行业整体的进步发展。
3.2抓住重点,推动全局
想要发展高效农业应该不断的建立具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视主导产业的培养。对于农业结构的改革大力支持,增加调控力度,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实现规模化经营,重视区域性特点,重视产品优质的多重原则,建立具有标杆性作用的规模基地,让产业发展性优势产区不断的集中,发挥带头作用。
对于农村的相关劳动力及时进行调整和转移,让土地的经营权利得到相应的变更。在稳定相关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推行和实施农民转移过程,在符合市场的前提下对于土地的应用权利进行调整,让相关的资源逐渐地向优势地域转移,加大土地经营的规模,提高规范化农业发展的水平。
3.3建立相应的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对于品牌效应具有充分的认识,相关人员应该对于如何树立品牌观念有正确的理解,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地进行推广,提高农业品牌战略,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精度,对于市场整体的趋势有了解,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范围,让品牌效应为经济的发展做出正面影响。
3.4建立保证机制
对于农村区域的基础设备建设要不断加强,保证整体综合生产水平不断上升。对于农田的基本建设工作要不断加强,对于中低的产田应该逐渐进行改造,对于相关水利设备设施也要不断建设。深入进行机械化农业推广,加大对于相关设备设施的研究力度,促进相关领域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提高机械设备应用范围,让农业发展逐渐向其他领域不断的扩展。
3.5建立具体的平台,促进技术改革
高效农业规模化和规模农业高效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第一工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为抓手,以项目为支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公司化、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改造,着力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加工农业、生态农业上规模、上档次,努力形成一乡(数乡)一品、一县(数县)一业、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具有区域特点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一、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我国农业产业的现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农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承受市场经济风险能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工贸之间的衔接、产加销之间融合均不够紧密等等。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践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以基地生产为第一车间,着力扩大规模,提升档次
依照高效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外向化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在基地建设上作文章、求突破。一是抓规模,建成区域内乃至全国最大的各种动植物种养殖基地。在结构调整中,始终把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做为第一目标科学规划、全力推进。二是抓标准,建设鲜食玉米、优质水稻、鲜食蚕豆、专用小麦等标准化示范区。三是抓科技,不断提高品质和单产,引进选育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研究多元多熟高效间套作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
三、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第一动力,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壮大规模,做强群体。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龙头企业的机遇,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推动果蔬速冻加工冷藏产业规模的扩展与效益的提升。二是深度开发,做精产品。顺应市场需求,将大米深加工、禽(畜)肉及其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使其逐步发展为主导型的支柱产业。三是狠抓流通,做活市场。按照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以某个市场为中心,辐射周边若干个市场的放射型市场格局形式,以此组成销售主网络,同时村村都有经纪人经营的专业收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