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26 10:37:28

序论:在您撰写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疾病;健康教育;生命质量

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文化水平的提高, 长期肆虐我国的多种烈性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迅速得到控制, 而与此同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整个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部分[1]。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治形势也不容乐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适合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防治方法, 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吴江区黎里镇所有行政村中随机抽取3个村, 以这三个村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 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干预前调查 2011年8月采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趋势及综合控制研究全国协作组按统一要求设计的代谢综合征防治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防治知识等。

1. 2. 2 实施干预 2012年3~7月对研究对象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⑴发放带有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年画和宣传单;⑵制作健康知识折页和慢性病防治手册;⑶发放2 g限盐勺、BMI(体重指数)尺、印制有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扑克牌;⑷在乡镇卫生院和各村建立宣传栏和黑板报, 利用宣传栏和黑板报宣传有关慢性病防治知识, 并定期更新;⑸将慢性病防治知识录制成录音带, 充分利用村广播进行干预;⑹“小手拉大手—健康大行动”:针对广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特点, 与教育部门合作, 首先在广大农村学生中普及健康知识, 然后再由学生通过自身行为和言语, 影响和改变家长健康行为, 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 改变不良行为, 防止疾病发生。⑺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预后等, 鼓励居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1. 2. 3 干预后调查 干预后, 随机发放问卷再次对居民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同干预前。

1. 3 干预效果评价指标

⑴MS定义知晓率=×100%(MS定义知晓情况规定为, 知道MS的定义主要包括腰围超标、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及血糖升高)

⑵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

×100%

⑶糖尿病(DM)诊断标准知晓率=

×100%

⑷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知晓率

=×100% (体重指数正常范围知晓情况规定为, 知道最理想的BMI范围为18.5~24)

1. 4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为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 考核合格后按调查项目进行分组。调查现场均设有项目复核人员, 对每一份问卷当日进行复核, 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1. 5 统计学方法 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录入资料, 双录入后进行一致性核查检验。采用SAS9.1.3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人群的均衡性和干预效果, 应用logistic回归来调整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等混杂因素。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干预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17份, 回收有效问卷496份(男260份, 女236份), 应答率为95.93%。干预后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17份, 回收有效问卷508份(男154份, 女354份), 应答率为98.26%。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详见表1。

2. 2 干预前后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农村居民在接受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前后各项评价指标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 其提高程度如表2。

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后, 是否干预对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见表3。

2. 3 居民获得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 通过电视、广播获得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数最多, 约占总人数的41.68%;其次为通过子女或周围的人、报刊杂志、宣传单或宣传报和医学书籍, 所占比例分别为37.60%、16.43%、15.12%和12.16%;仅有不到7%的人通过健康讲座或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光盘和计算机网络获得卫生保健知识。

3 讨论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占死亡总数的80%以上),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2]。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预测, 每年约有1700万人因慢性病的全球流行过早死亡[3]。绝大部分慢性病病例是由数量不多的已知和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不健康饮食, 不锻炼身体和使用烟草。近三十年来, 美国、芬兰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干预, 使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4]。因此, 在农村地区开展以改变人们不良生活方式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农民的防病意识,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 干预后农村居民对代谢综合征定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体重指数正常范围等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即使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后, 干预与否对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的提高仍有显著影响, 说明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然而, 居民态度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 在今后的干预工作中要循序渐进, 强化“知”, “信”, “行”等转变[5], 使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防止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生。

本研究表明, 约41.68%的农村居民通过电视、广播获得卫生保健知识, 37.60%的居民通过子女或周围的人获得卫生保健知识, 仅有不到7%的人通过健康讲座或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光盘和计算机网络获得卫生保健知识, 提示在农村地区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 采用标语和横幅以及单次集中活动(如游行、播放录像、举办健康讲座)等方法, 效果不明显;而通过村广播反复播放慢性病防治知识和“小手拉大手—健康大行动”(由学生向其家长宣教慢性病防治知识并督促其父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收效显著, 值得在其它地区推广。

总之, 在农村地区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通过村广播反复播放慢性病防治知识和“小手拉大手—健康大行动”是农村地区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农村地区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 采取综合的、多渠道的方法, 才能降低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 减轻人民群众的疾病负担, 提高人民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 流行病学.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83-207.

[2] 孙长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86-289.

[3] 张璐, 孔灵芝. 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1):1-4.

第2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武汉市某小区的100名老年人,将其做为本文章的研究对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健康需求以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出最能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因素,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进行试验性的干预方案。具体为:第一步为社区诊断、体检、生存质量测评;第二步为统计学分析、制定干预措施;第三步为实施干预措施;第四步为结局评价。 

1.3观察指标 

对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进行调查,对老年人常见疾病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研究分析的数据都要以标准平方差为依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小区老年人专管理率达到100%,对于健康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以及心理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要比干预前增加了22%,对于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相比之前提高了15%,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提高了17%,高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8%,糖尿病空置标准率为85%。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要比干预之前降低55%。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以及各个领域得分都要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老年人的寿命也逐步增加,但仅仅只是单纯的延长寿命而不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是无所意义,健康长寿才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群是慢性疾病以及退行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以及保健水平是全科医学和保健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根据多层分析理论,可以大致分化出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社区、家庭以及个人。本文章对影响老年人慢性病因素使用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经济状况、遗传因素、家人、社区健康服务满意度、年龄、心理健康、健康行为以及社区医疗保险等。影响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慢性病、婚姻状况、户口、经济收入、年龄、健康行为和肥胖超重,其中慢性病占主要因素。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受到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社区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全科医学保健的主要目的是对影响社区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具体地调节,降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副作用,不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而且还能够节约社会医疗开支。全科医学是集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临床医学,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将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给老年人提供协调、综合性的服务,从而给老年人更好地社区医疗服务。在1960年来,全科医学在欧美得到了大力的发簪,全然成为初级保健的支柱和时代潮流。 

本文章所研究的数据可以得出在开展全科医学保健模式之后,社区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在社区进行老年人群的全科医学保健模式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心理知识、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够控制常见的急性病,对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能够有帮助,是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大力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魏红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疾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219-220 

第3篇

[关键词] 社区家庭健康评估;系统化管理;干预;社区家庭功能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4-0072-03

社区家庭健康支持系统是以家庭为中心,以家庭成员为对象,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功能评估为依据,向家庭提供集评估、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社区医疗服务模式,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新型社区医疗服务模式[1,2]。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构建幸福家庭、和谐社区;提供医患互动交流新的平台,让医患融为一体,共享快乐与健康,构建真正的和谐医患关系[3,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所在地福田区的翠海社区家庭和碧海云天社区家庭为对象,两个社区家庭均包含各种家庭类型。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300户家庭,即随机抽取常住、暂住家庭各150户,然后按随机数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第一,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健康筛选:入户调查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婚姻、民族、社会经济状况等;健康行为,如吸烟、喝酒、饮食习惯、行为、运动、就医行为等;临床资料,如过去病史、个人史(药物过敏、月经史等),各种检查结果和心理评估等指标,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筛选出存在或潜在疾病的人员,采取“S-O-A-P”形式,对其进行描述。第二,评估分析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由上一步的操作可以了解社区家庭的主要健康问题、家庭功能、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总量、需求分布状况、所需的服务类型及服务的利用现况,从而策划社区家庭健康干预方案。第三,社区家庭健康干预方案的实施: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干预,如24 h热线健康咨询、全科医生电话预约出诊、上门诊治常见疾病;设立网上交流平台;组建社区家庭互助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拓展活动等。

对干预组进行上述各个步骤,对对照组只做到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健康筛选并进行适当的社区健康教育,进行为期1年(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社区综合性干预,另外对两组分别以FACES、APGAR(《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分析。

1.3 观察指标

以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以及社区家庭功能评估得分、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评估得分等为指标进行综合衡量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各种指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比较

将干预前后两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对各种指标采用χ2检验行统计分析:干预前两组社区家庭成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干预后两组间三个指标均P < 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前后结果对比

将干预前后两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指标数值变化不大,而干预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高20%;对各种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干预前两组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和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干预后两组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进行比较,P < 0.05,即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析P < 0.01,即具有显著性差异。

2.3 干预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对比

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两组做《家庭功能评估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调查分析,综合得分情况作出汇总,见表3。由表3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得分情况变化不大,而干预组社区家庭功能评估得分均提高20%,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评估得分均提高2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社区家庭成员的健康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85%,干预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下降20%,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提高20%,这与关于社区家庭系统化管理的文献报道一致[5]。由此可知,社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对社区家庭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全程疾病干预和家庭健康管理,建立了健全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医学保健干预措施,消除各种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行为危险因素,从而降低社区居民的患病率,提高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规范治疗率、控制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健康水平。

社区家庭健康管理系统强调社区范围的照顾,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保健。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事业发展也有很大差异,其卫生资源、主要的卫生问题也不尽相同,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卫生交替阶段。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有可能成为社区所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应立足于社区,着眼于人群,控制疾病的流行,而慢性疾病应将重点放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及卫生健康质量的目的[6]。故此建立完整、真实的健康档案,成为建立社区健康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健康档案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全面、基础的资料,使医生可以全面了解居民个体及其家庭问题,做出正确临床决策[7]。据相关报道指出[8],社区健康管理系统为社区医生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服务提供了保障,从而更好地实现慢病管理,普及和推广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健康档案为社区诊断提供了依据,能够了解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掌握社区的疾病分类情况,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出居民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能够更多地了解社区居民的综合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多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9,10]。另外,提高了社区服务站日常工作的效率,使其更加方便、快捷、规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俊峰,陈洪波,朱晓萍,等. 社区居民家庭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8):638-640.

[2] 陶海琦,陈惠芳,孙丽艳. 健康管理平台在家庭医生制服务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384-2385.

[3] 卢若艳,郑振佺. 福州市某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医学与社会,2010,23(9):53-54.

[4] 韩文珊,王宪斌,幕小燕,等. 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效果评价[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128-129.

[5] 赵燕华. 社区家庭健康评估及系统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93-94.

[6] 黄荣杰,刘唐威,戴霞. 社区高血压病人网络化随访管理血压达标研究[J]. 广西医学,2012,34(1):53-54.

[7] 邓文清,谢小培. 社区人群慢性心衰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5-6,11.

[8] 范国琴. 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7):42-44,46.

[9] 范群,刘建华,李学信,等. 社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初步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01,4(8):638-639.

第4篇

关键词 社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42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措施

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根据《四川省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标准》及《成都市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中心工作实际,组建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管理制度与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为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建立慢性病“金字塔”式管理结构:我中心辖12个社区,服务人口5.8万,服务半径约3.6km,属于城郊结合区域。截止目前,已完成对3.4万居民的健康基线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糖尿病是我辖社区最主要的两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患高血压病者3200人,占已调查居民人数的9.4%;糖尿病1200人,占已调查居民人数的3.5%。针对这一具体情况,中心以一个社区为一服务单元,组建了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信息管理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12个,每一服务小组负责一个社区;小组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全科医生为服务小组责任人。再将12个服务小组划归3个片区组,分别由职能科室主任任组长;中心主任对片区组、服务小组实施全面管理,由此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

加强团队内涵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①参加全科医学统一培训,要求培训1次合格率100%。②“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方式促进学习: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来中心授课,分批组织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到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成熟的地区参观学习。③借助科研项目,诚邀专家授课培训:通过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开展成都市“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慢性心功能不全防治科研活动,多次邀请专家对医护人员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培训,并走进社区,为高血压病居民及高血压病危险人群开展义诊、健康教育等活动,为慢性病健康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④开展慢性病信息管理培训,要求培训参与率及合格率100%。⑤开展沟通技巧与服务礼仪培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真诚、温馨、和谐的服务氛围。

统一着装,温馨服务:在入户时,为体现服务的温馨与人性化,弃掉传统的白大褂,统一制作服装、胸卡、服务包,塑造社区工作者新形象。

公示服务人员信息:将各服务小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姓名、联系方式、相片等信息制成材质、规格统一的公示牌,悬挂在所服务社区醒目位置,让居民熟知自己的责任医生、护士,让患慢性病居民掌握自己的家庭医生信息。

加强沟通,工作互动:通过交流与沟通,一方面向居委会干部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与意义,以取得他们的配合、支持与参与;另一方面,应积极参加居委会的各项活动,并主动参与社区卫生发展规划,由此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为纽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互动、目标一致的工作格局。

开展形式多样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每周3~5次深入所负责的慢性病居民家中,即以入户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服务。全科医生在中心全科门诊接诊时,同时开展临床预防及慢性病管理。对于极少数不易接触到的慢性病居民,以电话访视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服务。

关注民生,体现惠民:在实施慢性病管理时,对患慢性病的居民尤其是困难人群给予优惠待遇,如就医时免挂号、免体检费、免费查血糖、减免治疗费20%等,这对慢性病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党的惠民政策为社区居民真正带来的实惠。

以健康教育促进慢性病管理:为确保慢性病管理扎实、有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们采取组团的方式,每月2~3次深入居民小区,开展义诊、巡诊及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每此活动前由全科医生与居民组长衔接,以集中组织居民参加;活动现场展示高血压病、糖尿病防治知识展板,向居民发放健康处方、小册子等;活动结束有居民签到、满意度测评及影像资料。并且,中心对12个社区制作材质、规格、内容统一的健康教育专栏,内容及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科学生活常识等,每季度更换内容1次,深受居民好评。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而且积极地促进了慢性病管理。

第5篇

[关键词] 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34-02

2009年4月,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定,纳入《卫生部2008年度中央补助地方慢病综合项目》在昆明市的3个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实施社区慢性病的综合干预和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该项目是一套专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并可与社区其他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常见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通过1年的工作,干预初显成效。本文将该项目对高血压、体重管理的结果介绍如下,以探讨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项目管理居民1 501名(干预前1 503名、干预后高血压死亡1例、糖尿病死亡1例)。年龄:男性18~85岁,平均(47.31±4.21)岁;女性20~80岁,平均(48.55±4.52)岁。男性935例中高血压184例,女性566例中高血压116例。

1.2 方法

①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将信息录入项目管理系统,自动筛查出该个体属于一般人群、高血压患者,还是高危人群,见表1。②通过人群分类管理进一步采集人群个体身体活动、膳食、烟酒 、家族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各类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各类个人健康评估报告,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的现实状况和暴露水平,并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干预和疾病改善指导方案。③社区干预措施:健康教育(采取社区知识讲座、黑板报、发放相关资料等给予认知干预)、营养干预、运动指导、身心健康指导、血压监测和服药指导等。④定期随访,动态掌握和管理人群健康状况,在管理效果评估的基础上,与管理对象共同调整干预行为和治疗方案,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跟踪评估、指导和管理过程。

对于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个体(BMI≥24 kg/m2伴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系统自动建议参加“体重管理”。 BMI 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进入“体重管理”的服务对象,将得到包括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两方面的服务。评判标准:管理1年后,BMI由超重转为正常或肥胖转为超重有效,BMI无变化或BMI由超重转为肥胖无效。

对社区居民进行2次血压测量,结果录入项目工作系统,正常血压:收缩压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内容:①膳食指导,特别关注食盐总量,包括烹调用盐、酱油和加工食品等中总盐量的摄入,以每人每日6 g作为目标,帮助和鼓励患者逐步降低摄入量并达到目标;鼓励患者坚持多吃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的摄入量要适当,膳食脂肪供能比不超标[4]。②身体活动指导,要结合患者血压分层结果,确定身体活动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对运动项目的种类、活动时间和强度等的确定,要让患者掌握运动禁忌,防止发生意外。③限酒指导,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告诫饮酒的危害,帮助其建立戒酒的决心并逐步采取行动。④戒烟指导,对高血压病情越严重者,越应加强对吸烟者的劝阻和戒烟指导力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随访前后人群体重比较及高血压控制情况见表2、3。

3 讨论

当前,各种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百姓健康的主要疾病。将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在社区实施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中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职责与作用: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积极开展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由于慢性病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个体差异很大,同时患病危险因素与心理、行为和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因人而异进行干预可能行之有效。由于高血压等慢性病是生理-心理-社会(家庭)因素所致,为了减少不良的社会(家庭)因素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应当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以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对他们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

显然,在入组人群初始资料筛选、后续随访管理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生活方式、运动指导是慢性病防治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每一位居民进行信息资料的详细采集,在资料采集中,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相关慢性病防治知识讲解,个体高危因素分析,帮助制定改进措施,随访中给予具体的指导,效果明显。本中心通过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项目对高危人群和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干预,高血压控制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管理前后有显著差异。说明,高血压患者经规范化管理,对疾病的认知、服药的依从性普遍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在管理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发现:①新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和年龄在4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稍差,这是项目管理中的难点、重点。②随访不及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力度,做到主动、及时管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运动的缺乏,超重和肥胖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本中心共对筛查出的156例超重、肥胖患者进行了管理,体重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①本社区干预工作还做得不到位,②管理对象的依从性还不高,还未意识到体重超标对身体的危害,③统计处理未按管理对象的实际体重进行统计处理也是造成体重管理无显著差异的原因。应加强项目管理者的运动指导,饮食的干预。适当的体力活动既有降压作用,又可巩固药物的降压效果,合理膳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少吃高热量食物,减少肥胖等高危因素。

结果表明,通过社区干预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有效地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科学的生活方式、运动方式、饮食方式得到推广,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公元,黄小平.深圳社区慢性病防治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1992.

[2]李文玲.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J].2009,25(11):1742-1743.

[3]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2):24-25.

第6篇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而且病程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者是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总称。

由于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增长,许多家庭因此返贫致至贫,慢性病已成为社区一个重要的医疗卫生问题。

多年的社区慢性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社区慢性病防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多部门协作是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关键

1998年我们刚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现场调查时,由于经验缺乏、人员少、场所不固定等原因,再加上社区居民对慢性病防治工作不了解、不配合,常常把我们拒之门外,使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非常缓慢。

1999年,我们积极开发领导层,向领导班子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社区慢性病发病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使领导认识到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得到了领导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成立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使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得到了保障。确保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

掌握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基础

社区人群慢性病疾病调查表明,慢性病发病率为32.1%[2],患者常因疾病的困扰,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烦躁、自卑、丧失生活信心等情感障碍的疾病,抑郁、焦虑状态直接影响患者自然转归、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及危险因素占有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遗传、饮食、肥胖、吸烟、酗酒、个人生活习惯、居住和工作环境、心理因素等。上述危险因素在社区人群中有上升趋势。

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社区面临众多慢性病患者求助于医疗卫生服务,掌握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基础。

社区慢性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对象是所有社区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使慢性病患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公众的保健责任感,改变错误的因果观和不良的健康信念模式,正确地认识、评价和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了解自身疾病的性质及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其主要危险因素及后果。

学会用健康的观念处理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纠正不良习惯,发现和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逐步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使患者了解控制自身疾病的有效方法,合理、科学的用药以及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的基本措施。

合理的营养膳食健康、科学、合理的膳食方式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肥胖和超重可使患病和死亡的危险增加,预期寿命显著缩短[3]。

维生素的缺乏或摄入不足,尽管不会出现明显的缺乏症状,却是一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设计合理的营养膳食,平衡膳食营养素,减少食盐的摄入量,粗细谷物搭配,酌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少吃动物脂肪,多吃水果及绿色蔬菜,戒烟限酒,维持正常的体重指数等,均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

(2)适量运动: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适量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可增进血液循环,增加呼吸容量,改善氧的吸入和CO2排出,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肌活力,维持各种器官的健康,运动可加速脂肪代谢速度,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维持正常体重,但慢性病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应注意循序渐进,如大强度运动对某些疾病或老年人有危险,低强度运动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3)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慢性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措施和特效的治愈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在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进行主要危险因素检测的建议,只有通过有效的危险因素控制对疾病进行预防[4],运用社区诊断技术、评估技术为社区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料,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掌握慢性疾病的状况,及时跟踪监测病情,监测行为危险因素,才能获得科学可靠的信息资源,连续的病情和危险因素监测以及及时的评估是社区慢性病的防制策略的重要环节。

(4) 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慢性病患者约80%的时间是在家庭和社区,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学习自我管理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让病人有能力、有信心自己照顾自己。同时,社区资源与政策,卫生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患者家庭等要提供帮助和支持,使慢性病患者能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林义,王大宽,马杭州,窦连成.安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五年的经验与效果.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2):75~76

第7篇

一、 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建档率低,致使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低于理论数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 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 由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 与门诊大夫未配合好,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6、 由于仪器及试剂等原因,65岁老年人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工作未完成。

二、20__年的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 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返乡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应分级及时按月做好随访工作。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使农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慢病的管理率达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达25%。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100%。同时加大筛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覆盖率达60%以上;要求相关人员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居民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组织动员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家长参加我院举办的孕妇和儿童健康教育讲座;孕妇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3岁以下儿童家长覆盖率达到85%以上。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每天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数达到90%。加强体检宣传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率要求。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不漏来院的任何一个就诊、咨询者,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除特殊情况下,必须当面立即完成。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镇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都达到100%。入托学生验证率达100%。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每月至少报一例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卡及时、准确、完整率100%,疫情登记率100%。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0%以上,婴幼儿系管率和使用生长发育图监测率分别达75%以上。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开展儿童保健技术培训。

依法加强托幼 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儿童的健康体检。保证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80%以上。

免费向我镇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以上。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随访等工作,如患者等情况许可,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

11、每月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产妇、儿童进行免费体检(辅助检查:彩超、尿常规、血糖、全血细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12、每月的22日各专项小组上报纸质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数字到卫生院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审核完成,25日前上报旗卫生局。

四、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开第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下发今年总的工作计划。③各专项小组上报各自的工作计划。④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讲座。

二月份:①召开第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培训。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一次检查、督导。④开展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三月份:①召开第三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一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利用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两次,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对结核病的防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开第四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一次,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五月份:①召开第五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二次检查、督导。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一次,针对5月31日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咨询活动。

六月份:①召开第六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学习、互相交流。同时召开一次村委会协调会议,并邀请分管镇长参加。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利用6月6日爱眼日进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一次。对公共卫生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七月份:①召开第七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开展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讲座一次,并对相关知识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八月份:①召开第八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三次检查、督导。③进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关知识讲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开第九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进行村卫生室及全院职工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工作。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结合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开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开第十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总结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③结合10月8日高血压、世界精神卫生日,大范围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及健康咨询活动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开第十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四次检查、督导。④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讲座及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开第十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宣传教育。③各专项小组对工作分析、总结,上报下年计划等。

五、临时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况,以上时间、工作临时调整。

2、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据工作情况,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检查、督导。

4、抓住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如集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接送学生、接种日等。

5、根据情况,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