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鼓励式教育的坏处范文

时间:2023-12-25 14:42:27

序论:在您撰写鼓励式教育的坏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鼓励式教育的坏处

第1篇

一、感想式批注

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完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精彩片段之后,不少学生在“好处与坏处”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想:

我觉得鲁滨孙写得非常好,因为他能在只有一个人很寂寞的时候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好处与坏处,这样列下来,鲁滨孙的心理素质非常强;这个故事告诉我,在绝境中不要气馁,上帝关上了你的门,就必然会打开一扇窗,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二、质疑式批注

学贵有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如,一个学生在阅读了《顶碗少年》一课后,在课文第五自然段:“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之后写了这样一句话:老人究竟跟那个少年说了些什么?是啊,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可以沿着这个问题深入研究下去……虽然不同的学生写下了不同的答案,但是大家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正是老者的鼓励让顶碗少年重拾信心,从而获得了最后的成功。而这节课更因为学生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写,所以显得更加可贵。

三、联想式批注

读书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大的收获。学习了《桃花心木》一课,很多学生由种树想到教育孩子,他们纷纷在旁批中写道:“孩子不能永远在父母的怀抱下,否则孩子将禁不起社会的风吹雨打,受不了一点挫折。”

生活中的一些事应该自己学会解决,不能永远依靠父母。如果自己从小就能独立自主,长大后才能有立足之地。从小要学会生存,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四、评价式批注

这里的评价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价;一种是对语言文字的评价,指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如,在学习《手指》一课时,学生这样写道:列举生活事例,运用排比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突出了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

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面对居里夫人对荣誉金钱的态度,有的学生写道:“因为她对自己努力而来的名利不在乎,对自己的名誉不张扬。”有的学生写道:“我很佩服居里夫人,她不看重名誉,没有被那么多的荣誉和奖项所埋没,而是尽心尽力地为科学作贡献,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还有的学生写道:“面对荣誉,居里夫人并没有骄傲,她仍一如既往地工作。”

第2篇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而去爱所谓的“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教师最大的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包袱,生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难题。所谓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他们可能是学习有困难,可能是行为有过失,也可能是思想出现了一点偏差,而我们教师就是他们人生路上的指引者,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的某些小错误而对他们大加指责,甚至袖手旁观。

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细致复杂的特点,而对于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工作的难度更高了。我们要培养自己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仔细观察他们的举止言谈,了解她们的个性特征,深刻分析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以便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要懂得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最佳的方式走进他们的心灵。

一个真正的好教师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者的使命不应当把好孩子和坏孩子分开。乃是要运用好孩子化坏孩子,运用坏孩子的好处化好孩子的坏处。”也就是说,好孩子和坏孩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鸿沟,他们要相互影响,相互感化。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随便在哪个孩子身上贴上“坏孩子”标签。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坏孩子”,要真心地对待他们,鼓励、期待他们健康成长。只是孩子是有个性的主体,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如先生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课堂上,用微笑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想上我的课,爱上我的课,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微笑,回答错的学生以鼓励和微笑,暗示他们没关系下次在努力,让每个学生能够有成就感。

第3篇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难报三春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学准备:

给长辈洗一次脚;

三、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爱的奉献》

2、【故事】:“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小组活动一:妈妈为儿子的多动、成绩差而伤心,却为什么总在儿子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

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3、【古诗欣赏】:《游子吟》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

第4篇

宝宝从2 岁开始就发生了悄悄的改变,他们会开始萌生朦胧的自我观念,他们会开始懂得珍视自己。2 岁就好像一个分界线,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2 岁以后,有的越来越具有创造力和表达力,而有的却越加沉默退缩了。

所以,从出生开始就赏识自己的孩子吧,让他们自信、乐观、坚强的成长。

赏识教育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催化剂

整个世界对于宝宝来说都是崭新和奇妙的,有太多的美好需要他们来发掘。爸爸妈妈们学会赏识宝宝,用言语和身体去感染宝宝,是使新生的宝宝获得更多自信和欢乐的催化剂。赏识的言语和肢体语言是激发孩子自信心的强心针,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优点,更肯定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更多的自信,让他们在成长的路途中更加愿意征服艰险,更乐于发掘世界的美好。

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孩子做得再差,大人也不抱怨,要不断鼓励和赞赏,并坚持不懈地帮助、引导,直到最终达到成功。

在赏识教育下,拥有了充分自信的宝宝,往往受益终生。自信心发挥着基石一般的作用,为宝宝的智力、体力、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提供鼎立的支持。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宝宝,往往会缺乏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这个常常被人忽略的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观功能和综合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与自信心联动的还有人的各项机能。缺乏自信,就会连带的使得其他能力变得低下。

宝宝的性格除了先天的因素,更多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致,善于赏识宝宝的父母们可以用赏识教育来补充宝宝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获得赏识后的宝宝们在成长和未来的日子往往具有以下的神奇能力:

善谈、合群。

愿意挑战高难度。

遇到困难不会犹豫不决,而会迎难而上。

外界的阻力不会影响自己心中的坚定。

不会总把事情往坏处想。

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式。

用积极的方式思考人生,并乐观生活。

赏识教育是艺术也是技术

既然了解了赏识教育的益处,爸爸妈妈们一定对赏识教育跃跃欲试了,但是赏识教育并非单纯的夸奖、表扬,而有更多的艺术和技术。要掌握赏识教育也要时间来慢慢锤炼,相信掌握以下的赏识教育原则,对于培养自信的宝宝并不是难事。

直面孩子的缺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赞赏的,但是每个孩子也都有缺点,父母的责任也就在于为孩子们指点迷津。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出他们的缺点,用善意、鼓励、积极向上的言语让宝宝感受到错误和缺点没有什么大不了,重点是学会改正自己。必须承认,宝宝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我们必须尊重他们,而且承认每个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存在于认知水平、情感倾向及能力等各个方面。

正面评价孩子

有的父母有个习惯,喜欢当着自己宝宝的面对别人说“你家的宝宝太好了,我家的宝宝不行”,这可是最应忌讳的话了。父母在情急时大声指责或讽刺孩子,从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

是鼓励不是吹捧

赏识宝宝并不是盲目的夸赞自己的宝宝,许多祖父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他们会容易溺爱孩子,而容忍孩子所有的缺点,即使有缺点也不指出。孩子犯了错误,应先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然后适当地把握批评尺度。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5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33

传统文化指的是被社会某些成员所接受、遵从的一整套沿袭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这种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具有稳定性、传承性。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特有环境下形成、流传下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我们要发挥初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天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教育扎实深化下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感,养成阅读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让传统文化的回归给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强大的滋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的双重幸福。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行传统文化教育。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难

最主要的困难在于很多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这些教师往往是纯粹的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读书只是为了换取大学通知书,或者为了有一份工作,能够挣一份薪水。因此,这些教师内在是缺乏对学习的热情的,他们怀着一种内心枯竭的状态,很难给学生传递出一种对学习的热情。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毫无积极性,传统文化教育也只是流于表面,难怪效果很差。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气氛和计划的,而出于人性中懒惰情绪的影响,很多人也需要在一定的团队中进行学习,如此才能持久坚持下去。因此,教师就是n堂学习的领导者,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养成习惯,将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另外一个困难就是来自于社会的不良风气。很久以来,社会上兴起一股读书无用论的风潮,用能不能挣钱,挣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种思想有好处,但是坏处更多。好处在于可以鼓励人们更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坏处在于内心精神世界匮乏,缺乏规范引导,容易变得为了钱毫无底线,最终也会获得无尽的空虚和孤独。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与社会上类似的不良风气作斗争,努力消除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保护好学生的求学热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发掘传统文化精髓,开阔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初中语文课堂可以利用的材料以及方式也实现了丰富化、创新化、全面化。教师要积极开发材料、扩充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稳定的根基。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备发展性、开拓性的眼光,不仅要从课本中发掘教学资料,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为教学所用。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优秀可用的传统文化资源,课文上的内容往往比较简练,只是呈现了一些精髓,而需要教师做更多的拓展和补充,这也是我们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机。所以,在学完一首古诗之后,里面所包含的所有关键词,我们都可以通过扩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美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积累文化底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巴甫洛夫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以上的名言警句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懂得积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学习也应如此,要不断地积累才会有知识,这是成功的前提。语言文字的东西重在积累,重在培养语感和底蕴。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厚积而薄发,才能收获长期积累的神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每天都进行传统文化的诵读活动, 可以只占用非常少的时间,比如十分钟,三年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有利于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果学校没有校本课,语文教师可以自己制定传统文化的诵读计划,帮助学生定期印制一些诵读的材料,选择早自习或者课上的多余时间进行集体共读。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将诵读中遇到的一些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记在作文素材本上,不时拿出来品味欣赏一番,想想那个画面都觉得多了几分文人气息。

(三)加强文化实践,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文化需要传承就离不开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我们才更能领会到其中的精髓,才能使其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滋养我们的灵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很多时候,一些封建思想浓厚的传统文化,其内在可能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针对其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筛选出其中的精髓,舍弃其中的糟粕。经过了这样一个思辨讨论的过程,学生会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领会越深,思想上越认同,在行为上就容易效仿并实践。例如,对于《弟子规》中的很多内容,主要是教导大家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内容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把传统文化放在重要位置上。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在教学当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很多。作为教师,在对自己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还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方式来进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诵读、怎样理解、怎样鉴赏,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运用,在生活中去实践与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学困生;被动教育;自我教育

所谓学困生,通俗地讲,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那么,造成学困生这一后天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该怎样有效转化呢?结合多年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下面简要做一阐述。

一、学困生的形成

造成学困生这一后天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由于学困生自控能力较差。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能合理自控,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日积月累,无从学起。二是由于教育者教育方式方法不正确、不合理。学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思维和方式各不相同,在同一教育作用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学困生的转化

1.尊重、信任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易被周围人误认为他们各方面都不如人,从而丧失学习信心,导致进一步放任自流。因此,我们教育者应充分尊重、信任学困生,用赏识的心态和方式与学困生进行交流,重塑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比如:对一个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困生,我们不能火冒三丈地去批评数落,而应心平气和地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问其原因,说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处,并劝其及时补上,这样既不伤其面子,又能让他感到老师对自己和别的同学一样平等,从而促使其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2.适时启发、表扬学困生

学困生对知识的系统性把握较差,作为教育者,我们应适时地表扬、鼓励,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他们的机会与平台。这样,有利于增强学困生的上进心,让学困生获得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

3.正确有效引导学困生

第7篇

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主要就是要知足,对孩子要“高标准,低要求。”毕竟是孩子,如果孩子哪怕有一点进步也是好的,比如让孩子收拾好房间,这是很难的,如果孩子能叠起几件衣服了,家长就应该鼓励孩子,但是要具体一些,比如说“你叠的衣服真好,继续努力吧”,不要笼统的说“你真是太棒了”。

3、引导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良好的行为举止。孩子都喜欢角色表演,如果孩子不好好的吃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吃饭。比如拿孩子的碗筷,让孩子自己摆放整齐,然后家长依次摆放好餐具,这样再由孩子来安排表演,一般孩子都会非常配合的。但是该吃饭就要吃饭了,不能让孩子玩的没完没了。家长可以给孩子讲好了,吃完饭,接着做游戏。

4、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当孩子犯错时,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惩罚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的,比如孩子总是往地下随便扔果皮纸屑,家长为了惩罚孩子,就让他扫地、拖地,注意打扫几分钟就可以了,不要时间太长,否则会让孩子感觉没有信心,缺乏对家长的理解。

5、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4岁的孩子有撒谎的行为是比较正常的,家长要冷静的应对,不要发脾气,或者感觉不可思议。当孩子撒谎时,家长不妨给孩子讲一些故事,比如经典的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知道撒谎的坏处,通过故事教育,对孩子的触动比较大。在讲故事时,应该声情并茂一些,让孩子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