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4 16:35:46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生法治教育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女生为主流的学校里,我们必须重视女生德育工作。而在当下宽容开放的环境中,女生的性开放程度突发猛进,思想开放、行为出位、衣着暴露、女生暴力行为等已经比比皆是,而女生失联、被犯、吸毒、人流等社会事件频频发生,又让人触目惊心,学校女生德育工作尤其青春期教育工作是迫在眉睫,学校应该义不容辞承担起对未成年女生的教育保护义务,但必须依法治校施教,处理好学校的责任预防。
在社会实际情况下,学校如何依法履行职责及做好责任防范呢?本文就学校内部治理的角度,探讨女生德育尤其是女生性早熟现状下的依法治校施教。
一、依法治校:学校德育,现实视角
性开放程度高,是社会普遍问题,随之学校女生德育面临的客观事实就是性早熟。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女生占主流的学校,学生来自广东省各地区,女生占学校的九成,通过对1000位女学生的问卷调查及生命教育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女生普遍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性的意识在增强
中职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社会化思潮倾向明显,对异性的好奇、探讨属正常现象。现阶段的女生情感丰富而敏感,她们默默关注自己的身形变化及外貌,对异性存在一种情感需求,常常通过言情小说、网络交流去探索异性的世界,渴望异性关注、渴望长大,喜欢模仿成年人行为和语言;她们开始尝试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体,如经期现象、妇科问题等等,对性知识开始探究并不会因羞涩而在性问题面前止步。她们通过自我探索学习或师长教育,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异性领域、情感领域对她们来说是充满幸福、美好的世界,她们都期待着。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性的行为在尝试
在女生学校里,青春女孩如花般每天都在美丽绽放,她们有的朴素,有的机灵,有的娇滴可人。在研究调查中,性情各异的女生性开放程度让我们叹为观止,表现在:
1.仪表仪态行为。现在的女生普遍都比较喜欢打扮、追逐潮流,虽然学校要求统一穿着校服,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女生喜欢把校服剪裁成当今流行的衣服,如把裤子收窄或剪成水桶裤子,把上衣修剪成紧身的露脐装;涂上淡淡的粉末,涂上红火的口红;有的喜欢在手上、身体上、大腿上纹身;喜欢涂上艳丽的指甲油。当周末来临,就是青春姑娘们展示时装的时刻,暴露的背心、短裙、短裤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在开展女生生命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清楚,这是青春期女孩正常的行为,因为社会环境在熏陶着她们,她们身边有着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传播媒体及现实社会环境。
2.谈恋爱。学校调查发现,在校学生认为校园不谈恋爱是丢人的事情,她们认为有男朋友才是值得炫耀的事,有七成女生有拍拖行为,或有要好的异性朋友,在初中开始拍拖,或通过网络认识,或初中恋人,有的还共同到中职来求学,俨然校园“小夫妻”。校园里会出现学生成双成对的的现象,甚至有校园亲热行为;校外有异性朋友的女生是占多数的,她们在学校里比较温文尔雅、乖巧、听话,也能够专心于学习,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女生在没有监护人监护的情况下,往往不能保护好自己,没有自重自爱。有的两年内换了三个男朋友,甚至有个别女生同时交往两个男性朋友。
3.行为。这是作为学校教育者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实际上,确实存在。在我们接触的或者耳闻的女生中,的确存在有青春期的情况,通过网络认识认识的当日有与异性有的;有的是与长期男性朋友有的。在自我保护方面,有的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但是有的就采取紧急事后避孕;有的甚至怀孕了采取人流避孕的,以上事实让我们教育者触目惊心。在情况属实下,学校会做出违纪处理,但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问题。
4.怀孕和人流现象。在每年的新生w检中,我们会发现疑似怀孕的个案;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私下做人流的现象。据媒体报道,每年的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到医院做人流的学生逐年增多,有的是家长陪同,更多的是同学陪同,更可怕是有的女生出于“害羞”、怕被家人知道、“经济问题”,到低廉的、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去做手术,对女生的身体带来非常可怕的影响。根据医院反馈的信息,近年来医院存在人流手术呈低龄化、流产风险增加的两大变化,女学生流产人数增加,故年龄低流产风险变大,而反复流产也是导致风险趋大的因素。
(三)原因分析
在德育一线与中职女生的长期接触中,目睹到女生们的性早熟行为,也感知到她们性开放的程度,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是机体本能需要。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而敏感脆弱,对异性的探索与研究是基于本能。二是信息媒体的影响,笔者认为这是关键。广阔发展的信息网络带给女生们精彩纷呈的画面,性教育也包含期内。在过去蔽塞的年代,我们都羞涩于许多性教育话题,但是今天网络已经为我们代言,女生通过网络就得到她们想要了解的世界。此外,社会夸大的“无痛人流”等性预防宣传也起到误导作用。三是社会环境氛围。我们发现,近年来电视网络的明星在穿衣上明显较前暴露,透露装、真空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人的模范,大街小巷里女生的衣着越来越暴露,女生们不忌讳不害羞。四是宽容的意识形态。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今的社会里,不论是学生早恋、婚前、衣着暴露等,都已经被越来越多人为接受和宽容,强调个人自由的趋势已经有些“过头”,有的家长高兴于孩子的早恋行为就是一个事实,有的中学生、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接受婚前,性观念的转变也影响着当代年轻一族的情感处理和行为表现。
二、依法治校:履行义务,防范视角
基于女生德育尤其是女生性开放程度提升,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现实情况,并履行好学校职责,依法德育。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制度,完善事前预防、事后转移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是十分必要的。学校依法德育、依法承担职责,实质上是可以避免安全责任;做好安全责任防范,也促进学校依法治校施教水平的提升。
(一)依法治校,履行职责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出:“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学校……”从我国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看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义务是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它可以分为安全教育、规范管理、宏观照看、及时处理等方面。遵照相关法规,结合女校女生德育特点,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履行好以下职责:
1.女生安全教育。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包括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教育,进行相关演练,对开展具有内在风险或潜在危险性的活动进行强调规章制度及安全事项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应该是经常化、制度化。女校安全教育常规化,应重点于女生生命安全教育,即人身安全的应对防范教育上。包括: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如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将女生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活动当中;培养女生安全保护理念,普法宣传及自防能力培训,提高女生意识及能力,保护好女生权益;结合高三顶岗需要,加强女生实习实训实践期间的安全保护,对企业里的异性有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习健康的异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害;当遇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信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2.全面规范管理。这是指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依照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包括学校活动管理、校舍设施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宿舍管理等。W校全面事务实行规范管理是依法治校的必然需要,针对德育工作而对女生的管理重点于青春期教育、安全保卫方面,应包括:形成规范的“青春教育”体系,构建由学校到家庭的系列教育网络,含学校大型女生教育活动,如举办女生节、“慧美”女生讲座;专业部级的心理健康讲座、班级主题班会;家校联动的青春保护教育;学生心理咨询、访谈等,形成由上到下、由校内到校外的教育架构,这对教育女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感情问题、机体发育显得十分重要;注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在规定时间、特定活动领域中人员到位管理机制,如宿舍管理必须规范严谨,禁止男生进入女生宿舍,男教官、男老师不得在正常管理时间进入女生宿舍等;建立女生健康档案,对女生在体检中检存的问题注意隐私保护、心理疏导,对不能参与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安排和保护。
3.宏观照看。包括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监督,履行宏观照看职责。对中职阶段的女生,主要是对其活动潜在的危险,学校及教师在可预见的范围内,给予安全事项的指引和提醒。包括:明确教师在校生的监管职责,在校期间加强宿舍门禁、校园巡查;对学生周末常住地的调查、登记,要求家长对女生经常出入的住所进行关注了解,加强监督;实行女生谈话制,女师生配对定期教育,明确谈话内容,含自爱保护、心理疏导、避孕常识等,以及违规女学生的跟踪教育;加强对女生的关注,含外地寄宿女生及外宿本地生,学校要关注其异往情况,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做好耐心细心的教育,并保留教育档案;致家长一封信,明确学校、家长的职责范围,把女生在校情况、主题教育活动内容随时及时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同时,还要要明确学生本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范围。
4.科学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包括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通知监护人,对当事人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妥善处理,及时报告上级部门。中职学校应急处理机制与所有学校一样,但是相比较女生学校来说,又有不同之处,我们更多关注女生生理问题、校内人流现象、校园内自我伤害事件。所以,在应对女生突发事件时,我们必须制定具有女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应急预案,科学地应对突发事件。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包括:及时救治学生;及时收集证据,调查核实;及时界定学校的法律责任范围;协商解决;事后总结。
如校内学生因感情困扰而在校自杀事件的预案,我们认为必须做到如下:一是学校、班主任做好女生情感教育,信念教育、毅力教育等,形成系列青春期教育内容。二是校家联动,及时通过电话、信件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情况,了解孩子情况。三是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在学生下课后加强校园巡查,发现情况。四是师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如果女生在校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时,必须做出及时送医院救治、及时联系监护人、控制事件防止扩散、保护学校及当事人形象、矛盾化解等的正确处理方式。
(二)依法德育,教惩同行
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指出:“学校办学活动应当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切实依法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育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1.教师依法施德。学校教职员工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执教的能力。要准确把握对女生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与惩戒的平衡,注意教育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科学并行。女生德育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女生特点,中职女生独立意识强,但情感情绪脆弱、内心较自卑,耐受能力弱,对女生教育必须尊重其自尊心,照顾其内心感受,并对后续行为给予关注。包括:德育工作者要依法办事、依法施德,对女生事件处理讲求理据,遵照校规章程,如查看女生行李,应有公安人员的陪同或征求学生同意,如检查身体时让女校医、女教工参与等,对学生作出处分应证据确凿;德育课教师要提高法治理念,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注重对女生关于女性权利的法律条文的教育学习,让女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注重男女平等意识的教育灌输,让女生懂得自立自强自爱的可贵;心理辅导教师要重视女生心理问题研究,加强对女生心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辅导方法要科学、注意后续行为。
2.用爱呵护女生成长。《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指出“学生管理制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女生权利是十分重要的。中职女生性早熟往往表现在思想、行为上,但是其心理成熟度和承受能力尚不够,自尊心极其脆弱,在处理女生德育个案时,我们要注重学校责任防范处理,必须注意方法与方式,法与爱并行。现实当中,行为失当的女生如怀孕女生,都有前期思想与行为的失误,她们有着心灵上的困扰,更值得师长去关爱,帮助其解决困难和学会如何处理,教育她们走更美好的路。
包括:保障在校女生的人身权不受非法侵害,杜绝侵犯其人格尊严的行为,如明确规定男性进入女宿舍的时间,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避免故意泄露女生隐私而造成的学生再次伤害如自杀。教职员工在行为上平等对待女生,平时的教育不得带有歧视的言行、条例和制度,不得歧视、侮辱女生。对谈恋爱、有与中职生不相符行为的女生进行教育时,保护其隐私;注意收集可靠性资料,清楚事实来龙去脉,在依据充分、事件定性准确下才做出处分决定,做出处分时要充分讨论、程序正当。对女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充分反馈给家长并给予科学指引,应当听取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对学校做出的不利处分前,应当给予女生述与申辩的机会,明确其处分的期限与后果。如女生在体检中发现的疑似怀孕个案,必须及时联系通知监护人,指引监护人对孩子采取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在校期间的性思想及行为,同时学校应做好学生个人档案保护,把握教育与惩戒的原则,避免学生来自舆论的再次伤害。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女生,积极教育挽救,避免出现消极后果,如让舍友留意其行为动向,及时报告及采取应对措施等,善于指导学生往后学习生活上的科学安排、规划自己未来,重女生教育效果。
3.社区资源,因势利导。笔者认为这是很重要一个环节。学校应发挥社区资源作用,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社区资源包括公安、法院、检察院、妇联、保健院等,社区依法参与学校德育,共同关注女生成长是十分必要,效果也明显。
包括:加强与社区如妇联、公安、保健医院等部门的合作,成立德育教育基地,让社区基地参与学校德育教育、提供德育服务;结合社区职能,开展主题活动,如学校结合市普法办开展青春期主题教育晚会;邀请市妇联,开展女生讲座,重点于女生自爱教育;邀请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给学生讲述女生失联个案、女生受害案件,重点于学生自我保护教育;我们发现,女生在个案面前受益匪浅、警示性极强。
关键词: 大学生犯罪 原因 法制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高学历、高智商层次群体的象征,被誉为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从总体上说,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能与变革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有理想、守纪律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主流。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却时有发生,且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和快速增长等特点,一些所谓的“学习尖子”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大学生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一大因素。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加强法制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业已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1976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案件的70%,大学生占其中的2.5%;1992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案件的87%,大学生占其中的4%。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校总人数的1.26%,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社会其他涉案人员相比涉罪范围、性质及其危害并没有质的区别,几乎应有尽有。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大学生犯罪属于特殊社会现象,其犯罪原因与其他群体犯罪相比较,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原因。主要因为父母溺爱、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沟通。一方面,劣等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养成了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惯,因此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另一方面,由于父母自身文化素质低、非交流的内向性格或者繁忙的工作压力等原因,加之父母往往只重视子女智力教育,忽略了健康人格的培养,很少与自己的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有些大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更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容易误入歧途。还有,多年来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学高考阶段,偏重于知识的传播,忽视学生德育培养,把精力集中在高考复习,家长更是推波助澜,从精神到物质予以激励。加之许多独生子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形成自矜、自骄、自负的心理,从小缺乏一定的社会协调性,造成人格缺陷,甚至出现浮躁、越轨、暴力等心理膨胀。
(二)经济原因。一种情况是生活困难。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层次和经济背景不同,经济条件、学习生活状况反差较大。一些条件较差的学生,因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物质欲望,走上歧途。少数贫困学生犯罪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是歧视和嘲笑他们“寒酸”,其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加重了他们本身或多或少具备的自卑、自暴、自弃和妄自菲薄的心理。加之他们性格内向,缺乏交流,难以找到倾诉对象,压抑情绪得不到释放,轻者产生消极、厌世情绪,重者敌视他人和社会,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主观原因。心理疾病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犯罪。大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期,如果引导、教育及时得当,将促进他们心理成熟;如果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他们一旦受外界不良观念的影响和某些不良刺激,容易冲动、失控、行为越轨,必然使脆弱的心理受到扭曲,甚至诱发犯罪。其病态心理的表现为:不顾家庭本人的经济条件,高消费;心理空虚,无度攀比;损人利己,满足自我;追求虚荣,铤而走险;自我定位不准,挫折承受力较差;心理预期过高,严重脱离实际;就业相对困难,行为消极颓废;心理迷乱,情绪躁动;一旦遇到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三、高校应不断加大和改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力度和环境
(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与时俱进、与人俱进。首先,学校要明确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教材的编写,要突出现代法学基础理论与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另外,必须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精神,并内化为其行为的标准。同时,法制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阶段,对于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任务和重点,方式方法更要不断改善。
(二)将法制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特别要注意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三)法制教育要进公寓,进活动场所。平时辅导员、班主任要成为大学生寝室里的常客,与他们交流,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求他们遵纪守法,提高防范意识,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扶贫助学,努力减少因贫困而产生的犯罪。学校要认真做好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完成学业,减少因贫困而产生的犯罪现象。
(五)要加强生命教育。大学生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往往忘记生命的宝贵,由于一时冲动伤害人命而痛失自己人生的案件非常多,大学法制教育应增加生命教育的内容。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广泛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问卷调查等项工作,鼓励大学生树立大学生风范,使大学生勇于面对现实。
参考文献:
[1]罗莉娟.当代少数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1999,(6).
[2]陈建新.袁贵礼..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2002,(4).
[3]吕杰.青少年生存心理的危机干预[J].青年探索,2003,(1).
[4]沈义,殷文剑.救救我们的“天之骄子”――关于大学生犯罪的调查与思考.正义网,2003-12-03.
[关键词]医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
中职院校的教育核心是服务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为使我国中职医学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重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中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中职院校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才的需要,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对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理念与法制观念不到位
法制理念的核心在于,在维护法制权威的同时对人们的法定权利给予尊重与保护。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卫生法规的不断出台,中职院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中职院校要依法进行管理,并且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应该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由于全国范围内频频发生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大部分中职院校的管理者还持有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甚至随意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名誉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这也导致了学校与学生之间频频出现法律纠纷。[1]
(二)法制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以中职院校培养医学生的目标来看,法制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制,还要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并且能够将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但是,目前的法制教育教师,不管是学历层次还是职称的结构都无法适应医学法制化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法制教师通常都不来自法律专业,几乎都不具备法律专业的学位。有的中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法制教师,而是由自学自修人员负责繁重的法制教学任务,这些人员不仅缺少进修以及培训的机会,而且也很少参加法学的学术会议。法制教师的匮乏限制了教学及教研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进一步增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2]
(三)法制教育方式与内容不合理
要让医学生在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一定卫生法规,让学生成为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并且懂得卫生法规,同时可以维护自身以及患者的权益,具备较高素质的医务工作人员。目前,中职院校医学生获得法制教育的途径通常只依靠法律基础课程,很多学校随意减少法制教育课程,有些学校为了牟取私利甚至使用不正规的教材,而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都相对落后,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由于教学大纲并没有在法制教育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中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对策
(一)转变法制教育观念
首先,要转变法制教育观念,将依法治校与尊重师生的法定权利结合起来。依法治校就是正确合理地处理学校与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以及义务关系,保护并尊重教师和学生合法的权益,这是中职院校的教育者以及管理者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其次,将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法制教育不到位,那便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将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全校职工的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面向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显性的,而面向学校其他职工的法制教育是隐性的。医学生主要依靠学校来接受法制教育,学校全体职工的法制素养都可能会对医学生的法制素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整个的法制教育中应该使师生之间形成学法和用法的良性互动。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力争建立学习型社会,从而使能力转变素质得以实现。[3]加大法制教育的范围。对于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可以仅仅局限在理论教育的层面,要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运用法律,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中职院校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学法和用法及守法和护法的良好环境,加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力度,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用法的实践活动。另外,还要将各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德育课程,要做到德法相融。中职院校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将法制教育与医德医风的建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较好的医德。[4]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质量决定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法制教师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具备高尚的品质;第三,具备较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探索了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重点分析了中职院校在医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充实师资队伍,规范法制教材,改善教学方法等方式来加强中职院校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从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才的需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蒋时明.提升中职生法制教育实效性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3(11):83-85.
[2]闫志.新医改政策下医学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华全科医学,2013(8):312-315.
[3]陈耀明.医学生法制教育研究———提高医学生法律意识[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1(1):7-9.
[关键词]医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58-02[ZW(N]
[作者简介]农克祥(1973―),男,广西靖西人,本科,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讲师。
中职院校的教育核心是服务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为使我国中职医学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高的重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中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中职院校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才的需要,是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对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帮助中职院校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理念与法制观念不到位
法制理念的核心在于,在维护法制权威的同时对人们的法定权利给予尊重与保护。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卫生法规的不断出台,中职院校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中职院校要依法进行管理,并且教职员工和学生都应该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由于全国范围内频频发生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大部分中职院校的管理者还持有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理念,使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甚至随意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名誉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这也导致了学校与学生之间频频出现法律纠纷。[1]
(二)法制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以中职院校培养医学生的目标来看,法制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制,还要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并且能够将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但是,目前的法制教育教师,不管是学历层次还是职称的结构都无法适应医学法制化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法制教师通常都不来自法律专业,几乎都不具备法律专业的学位。有的中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法制教师,而是由自学自修人员负责繁重的法制教学任务,这些人员不仅缺少进修以及培训的机会,而且也很少参加法学的学术会议。法制教师的匮乏限制了教学及教研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进一步增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师队伍建设十分重要。[2]
(三)法制教育方式与内容不合理
要让医学生在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一定卫生法规,让学生成为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并且懂得卫生法规,同时可以维护自身以及患者的权益,具备较高素质的医务工作人员。目前,中职院校医学生获得法制教育的途径通常只依靠法律基础课程,很多学校随意减少法制教育课程,有些学校为了牟取私利甚至使用不正规的教材,而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都相对落后,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由于教学大纲并没有在法制教育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中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对策
(一)转变法制教育观念
首先,要转变法制教育观念,将依法治校与尊重师生的法定权利结合起来。依法治校就是正确合理地处理学校与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以及义务关系,保护并尊重教师和学生合法的权益,这是中职院校的教育者以及管理者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其次,将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法制教育不到位,那便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将医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全校职工的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面向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显性的,而面向学校其他职工的法制教育是隐性的。医学生主要依靠学校来接受法制教育,学校全体职工的法制素养都可能会对医学生的法制素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整个的法制教育中应该使师生之间形成学法和用法的良性互动。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力争建立学习型社会,从而使能力转变素质得以实现。[3]
加大法制教育的范围。对于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可以仅仅局限在理论教育的层面,要使其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运用法律,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中职院校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学法和用法及守法和护法的良好环境,加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力度,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用法的实践活动。另外,还要将各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德育课程,要做到德法相融。中职院校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将法制教育与医德医风的建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较好的医德。[4]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质量决定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法制教师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具备高尚的品质;第三,具备较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手段。
本文主要探索了中职医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重点分析了中职院校在医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充实师资队伍,规范法制教材,改善教学方法等方式来加强中职院校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从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类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于医务人才的需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蒋时明.提升中职生法制教育实效性初探[J].新课程研究,2013(11):83-85.
[2]闫志.新医改政策下医学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华全科医学,2013(8):312-315.
一、课前情境导入,激发小学生法律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尤为重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导入,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激发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小学生融入情境教学中,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且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法制教育,如果单独教授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和理解,因此,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网上搜集黄河变化的相关图片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在上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小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黄河的变化,从内心更容易引起共鸣,借此教师抓住机会,向小学生提出:为什么黄河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图片中人们砍伐树木的行为对吗?森林被毁灭了,草原被破坏了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呢?作为一位我们国家的小公民应该怎样对待森林和草原呢?让小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学习本节课文,进而向小学生提出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小学生明白要爱护环境,不能随意破坏森林树木和花草,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这样的教学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法律意识。
二、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
在小学语文的课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放过每个法制教育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文中涉及的法律常识,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学习法律知识,慢慢形成一种法律意识。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文章内容教学中渗透法律知识,在词组的教学中也可以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在讲到文中小姑娘“输血迫在眉睫”“医生问几个孤儿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时,老师可以先向小学生提问“如果你是这几个孤儿中的一个,你愿意为小姑娘献血吗?”“大家见过献血车吗?”“知道我们国家相关的献血法有什么规定吗?”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提问,然后顺势讲解法律知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另外,文中的阮恒那么小就会为自己的朋友献血,那么我们呢?我们国家的献血法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就是我们自愿献血而不要求任何回报,且等我们长到18岁以后就可以献血了。献血车、献血站的医生都是把采集的血用于像文中的小姑娘受伤生病的时候的,都是为救命治病的,而且献血对自己的身体是有好处的。因为献血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比较遥远,所以教师不用过深讲解,让小学生明白献血的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即可。
三、课后实践活动,深化小学生法律意识
一、学生体育学习的方法
1.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小皮球、短绳、呼拉圈等各种体育器材,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法来完成教师提出的练习任务。学生敢于到教师面前表现自己,教师也不因为学生做得不好而制止和取笑学生,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更加愉悦,使之在体育课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从而树立自尊和自信,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尝试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行为。例如,在组织低年级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差的学生有榜样。这样既有利地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合作学习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
3.尝试创新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际上,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常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或手里的一切东西,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山沟里构建自己想像中的天地。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例如,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小学低年级学生想像各种动作的行走;中、高年级学生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创新,创编自己喜爱的舞蹈或徒手操等。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棍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景中产生。
4.尝试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探究行为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久而久之,儿童越来越少地探究这个世界。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例如,为什么篮圈与地面的高度是3.05米,高一点行吗?低一点行吗?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潜在功能进行探究。例如,单杠是不是只能用来发展力量,滚翻究竟应该翻得快些还是慢些,滚翻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
5.尝试评价式学习法,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评价活动,能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韵律体操时,学生分别出列演出,请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说出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让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活动中,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更加注意评价学习过程。例如,当一名学生的动作没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时,我会说:“某某同学的动作做得也不错,如果多练几遍他一定会做得更好。”因此,给学生机会,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能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
二、教师的学法指导
1.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学法指导。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必须从体育教育的任务出发,指导学生掌握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学法指导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认识在不断发展,知识经验在不断积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体育学习方法。学法指导的选择与安排应以指导学生全面锻炼为主,以利于促进学生机能、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3.结合学段的体育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在不同学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比例,也在不断变化。学法指导应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教的成份较大,许多教材都要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观察法与模仿、练习法为主。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此时可指导学生以合作学习和理解、思维学习为主。在中学阶段,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指导学生以自主练习、创造学习为主。
4.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法指导。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武术、田径、球类等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田径教材可选择目标学习法、对比学习法等,武术教材宜采用评价学习法、模仿练习法等,球类教材则可采用合作学习法等。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 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努力实践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要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坚持持之以恒,坚持校内外结合,坚持课内外结合,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
二、主要内容和做法:
1、教育内容:
《宪法》、《国旗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卫生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本校自编的《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常规教育管理要求》。
2、师资力量:
学校所有教师为普法工作基本师资。学校主任、班主任都要成为学校“法律明白人”。×××老师为我校兼职安全教育员,负责全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再聘请荫子派出所的×××同志为治安副校长,负责对全校的法制教育进行指导;选送骨干教师参与法律培训;举办班主任法律学习班,使他们具有初级法律知识,逐步养成依法管理班级习惯,能解答一些简单法理。从而形成校级——班级——外聘三级师资力量。
3、教育时段:
⑴每学期,邀请治安副校长作一次社会及学校周边治安情况报告,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应对策略。
⑵每年的四月份和十一月份,邀请综治副校长分别与教师、学生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的互动式对话。
⑶周一升旗仪式,结合上级要求或学校实际,安排有关校领导讲话。每学期不少于五次。
⑷每学期教导处要安排两个课时,由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⑸晚点和少先队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学校相关要求,对本班学生进行简单的法规教育。
⑹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班队活动课,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教育。
4、教育阵地:
(1)互联网。根据法制教育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上网学习。
(2)红领巾广播站。每星期二、四下午1:30~2:00由各班选派的小播音员轮流播出,内容由各班小记者采编,并经由学校德育负责人审核。
(3)学校宣传栏。由校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资料,学校相关活动照片等。
(4)班级板(墙)报。由班级宣传委员和学习委员负责,配合上级、学校要求,在“法制”专栏上登载相关的活动要求、案例、警言等。
5、教育形式:
⑴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普法教育尤为重要,要通过学习、培训、测试,使教师学法守法,并能依法施教,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⑵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开展争戴雏鹰奖章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争戴环保章、小回收章、清洁章、消防章、法律知识章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中受到法律熏陶。
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如: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小雏鹰活动”;配合消防部门,开展“11·9”少年消防警校活动;配合工商管理部门,开展“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活动等。
⑷家长会。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向家长发送宣传教育材料,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三、态度与决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将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做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合理安排,长年坚持,定期研究和落实,不断探索新思路,拿出新措施,使法制教育工作连年上台阶。
××完小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2005.3
附:
××完小
校园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荫子派出所副所长)
××(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
成员:×××(政教处主任)
×××(教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