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范文

时间:2023-12-24 16:35:44

序论:在您撰写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1篇

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具体地说,就是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自信心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或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树立自信榜样,活化自信心。

(1)树立学生身边的自信榜样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充满自信的人因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在学生身边,也有一些活生生的例子,他们虽然天赋平平却因为不甘平庸,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取得进步。教师可以以身边的实例为榜样,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其增强自信心提供依据。

(2)树立名人自信榜样

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科学家爱因斯坦奠定了相对论的伟大基石,然而他在上小学时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都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像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每接手一个新班,都要给学生讲一讲爱因斯坦做板凳的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锻炼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级活动。从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就能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打扫卫生时,有的老师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在办黑板报时,有的老师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等。这种担心小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恰恰使学生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不用这种做法,而是让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找相关的板报资料,有的画画,有的写字,同学们兴致勃勃,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只要放手让学生做,他们就会越做越好,在锻炼中不断培养自信。

3.集体荣誉,增强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荣誉,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给学生讲清楚,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爱国就得爱班集体。这样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

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良好行为习惯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而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的心理素质。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1.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在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融合程度的高低。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你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意见。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营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第2篇

关键词:民主;和谐;真诚;理解

【中图分类号】G444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第3篇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素质 医德教育

医学生从事的职业,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压力大,风险高。这就需要医生要情绪稳定,善于与患者交往,并且具有较好的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的能力。可见,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一、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兼顾其特殊性

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学习的内容较多——30 余门专业课,所以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学制上会长很多。医学生在校学习一般有5-6年的时间,可见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量别起其他专业来说多的多。医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单调的学习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因为枯燥为感觉无味。学生学习功课繁重,要准确记忆的内容占据了学生的自由时间和医学生自主娱乐活动的时间很少,这样就使得医学生个个都显得沉闷、没有活力,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手术、急诊科室,接触的多为濒死的重危患者,感受生离死别的真实场景,医生产生的心理压力无形中增大很多。但是医生的工作态度需要严谨认真,知识运用准确,医疗技术和技巧熟练。更需要具有敏捷的思维和稳定的情绪,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对医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其接触的环境

医学生与其他专业有学生不同,医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为焦虑、抑郁和轻度的精神疾病。新时期社会意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在治疗患者的疾病的同时,更需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自己较好的沟通能力帮助患者解决心理疾患,避免收到患者不良情绪的感染,还要体谅患者的痛苦,作为医生要以自己的健康的心理状态。通过自己良好的口碑,在发现问题出现的同时能够自己纠正自己的心理动向。医学院校平时要对医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提高心理问题化解能力。

三、新时期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调整模式

《爱丁堡宣言》指出的,“应把医生培养成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 传统的医学教育,在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过程中,对医学生的总体素质中,过多的注重医疗知识与学生技能的培养,对于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关注的不够。1977年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对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作了分析说明。当前医学模式需要变更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医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学、社会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的伦理知识等教育,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训,以便在新时期为社会培养更加符合要求的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医学院校要基于医疗行业职业心理素质基本要求,增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准备,保证医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

四、以学生为本位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

当今的医学生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到的挫折很少,一路上是在家长的“庇护”下幸福成长起来的。当步入社会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虽然在学校学到了不少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社会经验欠缺,在受到挫折后,会感觉束手无策。笔者做过一次调查,用15道内容为身处挫折和失败中,你是怎么处理的问题调查医学生的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统计结果显示,只有27.3%的学生能够自己处理。可见,在校期间,需要对医学生进行承受挫折能力,正确面对失败并能走出困境的能力,在遭受打击后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的态度等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在对患者医治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正确处理还医患之间的矛盾。能够在生活中面对挫折失败的打击,在工作上形成坚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拼搏攻关精神,能够在工作学习中,善于发现自己心理上发生的问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的当下,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总之,医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学习生活上的特殊性,在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阅历少、经历简单的现实问题,面临考学、经济、就业、生存等压力,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暴露出一些炎症的心理问题,从而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医学生发展成为临床医生,在为患者医治疾病的过程中,还要为患者解除心理上的危机,这就要求医学生自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需要在校期间就要多管齐下,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医生除去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外,还有具有很强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房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4).

[2]林瑞金.基于构建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

[3]郭美琴.高职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刍析及应对建议[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0).

[4]麻艳香,蔡中宏.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5]李建,苏晓林,段长恩.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7).

[6]王克娜,王国宏,李玉萍.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运用[J].世纪桥,2010(7).

第4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最好的帮助是使学生学会自信,即自立自主地处理问题。班主任要让学生学会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给学生多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实行轮流班委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 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使他们增强自主意识。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舞台,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会越做越好,学生在锻炼中也就不断增强了自主意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要让学生充分明白,人的自尊就是对个人价值的自我认知和肯定,而个人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一道共同创建良好的集体,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合作调查活动,班级之间交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夏令营活动、小组比赛等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更多的交往对象,更多的交往内容,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交往观念和良好的交往习惯,使他们丰富的情感得以释放和迁移,由此让学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对社会、集体的责任,并富有强烈的正义感。此外,班主任要言同身教,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为学生学习及生活上的榜样。班主任应放下架子,友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把你当做“知心朋友”。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举止表现出对遇到挫折的学生充满期望,让他们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是正确对待生活的基本素质,一个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就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力、耐受力及控制力。有了自我调节能力,不仅对知识方面可以进行调节,对心理、能力、情绪、身体、环境诸方面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课教育的途径来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利用班会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发挥潜能,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情绪,良好情绪可以调节人们的知觉,记忆思维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文化学习和生理成长的发育。其次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然后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要有一个宽容的胸怀,能以博大、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最后班主任要时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方面的动态信息,能较好地把握时机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时代要求每一个人应具备的人格品质,尤其是对肩负祖国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进取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身上表现出的进取精神不尽如人意,“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还悲观自卑,有的甚至自甘堕落”等等。作为班主任要高度关注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起他们心中奋发向上的动力,培养出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合格人才。学生只有具备了为国为他人奉献的进取心,个人价值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班主任只有培养出具有进取心的学生,才能算是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

第5篇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部分学生厌恶作文,害怕作文,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他严重妨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求过高,作文技巧指导多,而对学生作文的心理素质训练少,因而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提到上作文课学生就感到头痛。要解绝好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必须要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作文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有作文的欲望,把作文当作自身的一种需求,在任何情况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作文的心理承受力,从而把作文写好,要达到这一点,以下三个方面的把握尤为重要。

一、 观摩作文,增强学生不惧怕作文的心理素质

学生惧怕作文是教师的要求过高使学生产生神秘感造成的。须知小学生作文是练习作文,是些简单的记叙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把事情的经过些具体,写得有条理,语言通顺就行了。教师应当把这一点向学生说清楚,讲明白。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观摩作文的教学,从学生代表的作文中看到作文是怎么一回事,以消除神秘感,去掉恐惧心理。当观摩作文写出来以后,一方面,教师指导写作者向其他学生谈写作过程和体会;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进行带启发性、鼓励性的评议,把观摩者带入跃跃欲试的情境之中。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写作文就是“这么一回事”,“别人能写好,我也会写,而且能写好”。

二、 实地学习,增强学生作文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生对作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写作欲望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给学生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用语言文字再现生活乐趣,明白写作的必要性。在实地练习中,教师对学生要经历的事情的选择要合乎学生的心理趋向,也就是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每个学生都喜欢做愿意做的事情。如春游、做游戏等。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写作内容、写作要求、写作方法上提出具体意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实地练习中的典型,特别是那些平时害怕和厌恶作文的学生,一经发现他们写得好的作文应及时鼓励、肯定,以激励其他同学,这样来增强学生作文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 强化训练,提高情绪控制力

学生对作文神秘感消失了,心里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这还不够。因为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心血来潮快,消失也快。要把作文变成学生的自觉意识,还要根据各年级作文要求和内容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情绪的控制力。强化不是强迫,而是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作文的自觉性,使学生有自我强化训练的自觉意识。要做到这一点,(1)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经常写片段。(2)阅读教材要与作文训练密切配合。(3)严格按教材规定的内容写好作文。同时,还可以搞些不同形式的作文竞赛来强化作文训练。

第6篇

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都十分重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面对挑战勇敢、坚强,出现问题沉着冷静,成绩面前不骄不躁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恐质茄生成长发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怕回答问题、怕表演、怕展示自我、怕考试等等,老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不然的话,学生将来会成为―个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一事无成的人。老师可以针对形成孩子恐惧的原因进行分析教育。例如:怕回答问题的同学,老师可以多叫他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他觉得习以为常了,也就不会再有害怕心里。怕表演、怕展示自我的同学,老师可以告诉他,其他同学的表现和他差不多,只是表现的次数多了,动作熟练些,感觉就比他优秀一点,如果他努力,同样会表现得很优秀,这是给他自信心。考试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只是检测我们平时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如同平时做作业,不要担心什么,考得好坏都没关系,只要你曾经努力过,老师和爸爸妈妈不会责怪你的,同学也会理解你的。

二、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喜欢做的事,往往抱有浓厚的情趣和自我陶醉、欣赏,当他自己干成一件事时,在我们老师和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但在学生眼里,也许会欢喜若狂、手舞足蹈;也许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也许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大人的夸赞和鼓励。如果我们老师和大人对他们的付出,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甚至还无端地让他们遭到训斥与冷落,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他们自尊心,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感受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缩手缩脚,失去信心,甚至对性格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孤僻、忧郁、呆板和多疑。

作为老师,应该很乐意享受学生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写好一个字,画好一幅面,或随手检起一张废纸等事情,老师都要适当地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的信心足了,心情好了,就会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某件事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兴趣会使他去探求、发现,深入钻研,当老师看到学生的这些优势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三、正确纠正学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比较严重时,会形成一种极想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极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情感。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团结、还会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四、从小培养学生的“肚量”

老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气量小的毛病。因为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老师要耐心地给他们讲清对错标准,以便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是对,哪是错,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并能自我解脱出来。另外,学生往往看见自己的优点多,看见别人的缺点多,甚至用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去比。因此,老师还要通过具体事例来教育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了。事实证明,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点小事就钻进了“牛角尖”,给别人带来的是不痛快。

五、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

第7篇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父母及家人对孩子的过分宠爱,造成了一些青少年学生抗挫能力差,不能承受压力,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一方面,由于学业的落后,他们大多比较自卑,不愿意面对困难,自信心不强,甚至有厌世心理,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积极引导。另一方面,由于家长们更多关注物质给予和智力投资,鲜有重视孩子的心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唯我独尊,关注个人利益,自私狭隘,团队意识差。这些心理特征不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如何在技工院校做好德育和心理调适工作,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心理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他们将来正确处理各种人生问题做好准备,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亟待入手的教育工作。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首先, 在我校每届新生入校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手资料。其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在校期间,针对学生身心发育规律,系统地给他们讲授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观念,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能够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接受现实,对社会活动有积极的倾向性,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再次,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形式可多元化,例如开展小话剧、舞蹈、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愉悦师生心情,活跃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增加他们的人际交往机会,加强心灵沟通,培养美好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板报、讲座、咨询等活动,向学生介绍宣传心理卫生知识、良好人格素质的标准以及预防心理疾病发生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学会和谐相处的技巧和方式,帮助学生健全心理防御机制,在困难面前,特别是遭遇危机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

二、引导学生立志,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青年人成长道路上的方向和精神动力,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会使人意志坚定,前进有目标,行动有动力,为将来成就事业奠定思想基础。首先,引导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特别要以远大的理想激发斗志,在为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勇敢拼搏,不断完善自己,自觉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其次,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学生创业做准备。通过心理健康课、创业事迹导读,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成就动机,优化人格特征,并适时进行成就训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增加实地体验,形成创业心理准备心态。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

现今社会,充满挑战与竞争,也存在机遇和希望。成功源于自信心,自信心是需要培养的。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赢得成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并不遥远,通过执著地努力完全可以实现,摘得胜利果实。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演讲大赛、文艺节、百科知识问答、技能竞赛和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展示风采,发挥特长,通过获取更多的小成功增强自信心。值得注意的是,为使活动面对全体学生,要设计多层次评价标准,让学生感到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跳一跳可以够得着,消除自卑和心理障碍,充满信心,投入学习中,为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无处不在,每个职场中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面对竞聘上岗和择优录用。现在社会,人们具有心理压力较为普遍。每个人在创业、应聘、就职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承担风险,应对困难。怎么才能让自己在困难面前从容面对,沉着做好职场达人呢?技工院校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正视社会现实,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校期间,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公平竞争能力,有意识营造竞争环境,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得到锻炼。比如模拟面试和竞聘现场,锻炼学生沉着冷静交流,表达自己优势特长。我们还可以通过学生会干部选拔工作,让学生在演讲中,向评委和听众陈述想法,要求语言逻辑性强,思路完整。这样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训练学生抗挫折能力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普遍娇惯宠爱,穷什么也不能穷孩子。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抗挫折能力差。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受挫折才能获得成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引导学生明白,渴望成功的同时也要准备迎接失败,通过挫折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最好的财富。参与竞争时,也要因时因势,合理规划,把握时机。竞争失利时,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好心态,充实自己,重新迎接挑战。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社会大环境、用人单位需要和个人能力特长都是客观情况,任何的选择都不可能百发百中,要坦然对待挫折,理性看待社会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在逆境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克服心理障碍,增强适应环境能力,以良好心态等待成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