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慧旅游的表现范文

时间:2023-12-22 11:32:37

序论:在您撰写智慧旅游的表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智慧旅游的表现

第1篇

——题记

随着民俗旅游热的兴起,以“传统文化寻根”“文化体验”的民俗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当前,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①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旅游品牌,各种以民俗为主题的节会旅游应运而生,其形象策划设计、宣传推广日益受到重视。作为节会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徽标,不仅具有标志的提示功能,其创意和表现与旅游地本身的民俗性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所代表的是民俗文化的浓缩载体。

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标志,节会旅游标志负载着旅游地的信息,总体表现旅游地精神、文化、性质等。②这种浓缩的信息元素,将所有的设计要素构成力量集中到一点,从而有力地切入信息世界。一般来说节会旅游标志图形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民俗特色性与象征性

从民俗的一般形态而言,它是一个国家或群体固有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形态和观点。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风土风物的物质层面。民俗文化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自然条件因素。“风土人情”具体就是指因山川、物产、气候和风俗习惯等差异而形成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特征。第二,风俗习惯的制度层面。因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社会生产的不同,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制度的不同,而形成各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习惯。第三,宗教信仰等的精神文化层面。由于各民族的历史遭遇、战争创伤、民族压迫,以及自然灾害的深重苦难,这些都必然会在民俗信仰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如岁时节令、民族的重大喜庆、纪念日,有不少反映出对战争的痛恨,对推翻压迫的信念,对英雄和杰出人物的缅怀、追念和崇敬,对人寿年丰、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各民俗信仰各具特色。

节会旅游的内容和主题非常明确,如傣族的泼水节、赛龙舟、赶庙会等这些都是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节会。因此,在标志图形元素的提炼上,应从节会的主题理念入手,充分分析和调查当地民俗风情的自然地理特征、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有代表性的,具有表现价值的图形元素,通过反复比较鉴别最终确定为标志图形的基本元素。比如,2003中国郴州(莽山)生态旅游节会徽(图1)。作为国家级原始森林,其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是莽山最具典型性特征。因此,在会徽设计中综合了莽山原始森林最有代表性的山石形态,以及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烙铁头蛇形元素,反映出莽山原始森林的苍劲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2005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会徽(图2),温泉的自然属性与世界各地的温泉都差不多,通过对当地人文属性的调查研究,笔者最终采用了当地著名的传说故事《柳毅传书》中的小龙女在温泉边沐浴梳洗的形象,因此具有典型的特征性。2006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会徽(图3),以湘南民居特色的马头墙、人字拱、窗花、仙鹤为基本元素组成一幅湘南民居特色的画面,无论是视觉识别,还是地方特色表现都非常强烈。 转贴于

二、喜庆吉祥

喜庆吉祥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审美精神之一,是人们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所有的民俗文化中,所表达的中心理念就是“吉祥”,这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古时以祭祀为“吉事”,祭祀之礼为“吉礼”,称善者贤人为“吉人”,帝王卜居之地为“吉土”,好日子为“吉日”“吉月”等。某些动物、植物以及图样被约定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于是这些纹样便包含了相应的吉祥观念。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中国传统中的吉祥之物繁多,有各种龟、鹤、鹿、象、龙、凤之类的吉祥动物;有松、竹、梅、桂、石榴、合欢、茱萸之类的吉祥植物;还有如意、银锭、寿石、礼器之类的器物。作为具有民俗特性的节会旅游标志图形,应充分体现喜庆吉祥的宗旨。当然,这种气氛的烘托来源于民间图案中的各种吉祥图形,也有赖于对传统图案色彩的借鉴和运用。比如(图2)以小龙女的仙姿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富贵的黄色系列渲染郴州温泉旅游地的神奇浪漫;(图3)所运用的马头墙、人字拱、回纹窗花、仙鹤元素无不体现了湘南民居中的吉祥如意。

三、浓厚的文化沉淀

民俗文化是经过历年历代的沉积而形成的活的历史,如同一幅历史画卷,它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有分量的。反映在标志图形上应着重体现民俗文化的文脉特性。不同的民俗风情的延续有不尽相同的文脉,记录着这个地域不同时期特有的风貌,刻画各个时代人们在此留下的足迹。民俗文脉在传承文明、延续历史的同时,也体现出民俗形象的精髓,是民俗文化过去和现在的浓缩,是物质实体和历史文化的提炼。此外,民俗文化资源还是民俗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各地民俗风情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本质因素。因此,节会旅游标志设计的构思与表现离不开旅游地历史文化的底蕴,离不开多层面文化内涵的衬托。

表现民俗文化的文脉特性可以从民俗艺术的表现形式、装饰风格入手。我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各个地域的剪纸、木雕、泥塑、年画、服饰等各具特色。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凝聚在民间艺术的基因密码,使得民俗标志图形有着丰富的语言形式和内涵,同时,传统的中国画、书法艺术也能增强民俗标志的表现力和历史文化气息。云南江川首届“开渔节”会徽(图4),采用的是民间剪纸的装饰风格,结合红、绿、蓝三种民间色,使整个标志图形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和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欢快热烈的视觉感受。2005中国(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会徽(图5),以清朝满族女性服饰的帽子以及传统吉祥图案莲花,鸽子为造型元素,以传统黑、红、黄为基本色,通过剪影的装饰手法,使整个标志图形富有鲜明的满族风情特色,简洁明了,透露出富贵吉祥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2006中国·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会徽(图6),主体元素采用我国战国时期赵国的钱币——铲币,结合中国传统书法——篆刻,将商字和铲币形融为一体,以碑刻的形式展现了商文化的古老、宏大,历史苍劲感迎面扑来。

四、传统与时代感相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问题是当今设计界探索的课题之一。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会长黑川雅之说:“人们仿佛只活在今天。事实上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的一个完整的时间里,漫长的人类历史把种种记忆和信息注入人类基因,同时也勾画了人类未来的梦想和愿望。”③传统文化的表现必须以现代人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为前提,节会旅游标志图形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经济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各种标志应用更为广泛,客观上削弱了旅游标志的视觉印象。因此,这种特殊的旅游标志设计在强调民俗特色的构思和表现的同时,更应以洗练的表现手法,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使之具有独特性、识别性、适用性和时代性,使其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并符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双重要求。

从以上四个层面的含义出发,我们不难看出,从民俗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民俗旅游标志作为标志符号,反映着时代、民族、国家、地域等不同的特征。④节会旅游标志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了解各民族的不同民俗文化基因,并在标志设计中加以应用,才能有助于人们对之所理解和接受。在民俗基因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达到民俗旅游形象的广为传播,铭人心田的目的,从而引起广大受众的认可。

注释:

①范智军.我国民俗旅游现状与开发策略初探[J].集团经济研究,2006(16).

②顾明辉.现代中国标志设计中的民俗观念[J].装饰,2003(8).

第2篇

——题记

随着民俗旅游热的兴起,以“传统文化寻根”“文化体验”的民俗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当前,民俗旅游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①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打造民俗旅游品牌,各种以民俗为主题的节会旅游应运而生,其形象策划设计、宣传推广日益受到重视。作为节会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徽标,不仅具有标志的提示功能,其创意和表现与旅游地本身的民俗性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所代表的是民俗文化的浓缩载体。

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标志,节会旅游标志负载着旅游地的信息,总体表现旅游地精神、文化、性质等。②这种浓缩的信息元素,将所有的设计要素构成力量集中到一点,从而有力地切入信息世界。一般来说节会旅游标志图形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民俗特色性与象征性

从民俗的一般形态而言,它是一个国家或群体固有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形态和观点。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风土风物的物质层面。民俗文化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自然条件因素。WWw.133229.CoM“风土人情”具体就是指因山川、物产、气候和风俗习惯等差异而形成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特征。第二,风俗习惯的制度层面。因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社会生产的不同,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制度的不同,而形成各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习惯。第三,宗教信仰等的精神文化层面。由于各民族的历史遭遇、战争创伤、民族压迫,以及自然灾害的深重苦难,这些都必然会在民俗信仰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如岁时节令、民族的重大喜庆、纪念日,有不少反映出对战争的痛恨,对推翻压迫的信念,对英雄和杰出人物的缅怀、追念和崇敬,对人寿年丰、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各民俗信仰各具特色。

节会旅游的内容和主题非常明确,如傣族的泼水节、赛龙舟、赶庙会等这些都是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节会。因此,在标志图形元素的提炼上,应从节会的主题理念入手,充分分析和调查当地民俗风情的自然地理特征、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有代表性的,具有表现价值的图形元素,通过反复比较鉴别最终确定为标志图形的基本元素。比如,2003中国郴州(莽山)生态旅游节会徽(图1)。作为国家级原始森林,其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是莽山最具典型性特征。因此,在会徽设计中综合了莽山原始森林最有代表性的山石形态,以及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烙铁头蛇形元素,反映出莽山原始森林的苍劲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2005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会徽(图2),温泉的自然属性与世界各地的温泉都差不多,通过对当地人文属性的调查研究,笔者最终采用了当地著名的传说故事《柳毅传书》中的小龙女在温泉边沐浴梳洗的形象,因此具有典型的特征性。2006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会徽(图3),以湘南民居特色的马头墙、人字拱、窗花、仙鹤为基本元素组成一幅湘南民居特色的画面,无论是视觉识别,还是地方特色表现都非常强烈。

二、喜庆吉祥

喜庆吉祥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审美精神之一,是人们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所有的民俗文化中,所表达的中心理念就是“吉祥”,这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古时以祭祀为“吉事”,祭祀之礼为“吉礼”,称善者贤人为“吉人”,帝王卜居之地为“吉土”,好日子为“吉日”“吉月”等。某些动物、植物以及图样被约定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于是这些纹样便包含了相应的吉祥观念。吉祥观念主要包括:纳福迎祥、驱邪避恶、多子长寿、升官发财及喜庆如意等。中国传统中的吉祥之物繁多,有各种龟、鹤、鹿、象、龙、凤之类的吉祥动物;有松、竹、梅、桂、石榴、合欢、茱萸之类的吉祥植物;还有如意、银锭、寿石、礼器之类的器物。作为具有民俗特性的节会旅游标志图形,应充分体现喜庆吉祥的宗旨。当然,这种气氛的烘托来源于民间图案中的各种吉祥图形,也有赖于对传统图案色彩的借鉴和运用。比如(图2)以小龙女的仙姿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富贵的黄色系列渲染郴州温泉旅游地的神奇浪漫;(图3)所运用的马头墙、人字拱、回纹窗花、仙鹤元素无不体现了湘南民居中的吉祥如意。

三、浓厚的文化沉淀

民俗文化是经过历年历代的沉积而形成的活的历史,如同一幅历史画卷,它给人的感觉是沉甸甸、有分量的。反映在标志图形上应着重体现民俗文化的文脉特性。不同的民俗风情的延续有不尽相同的文脉,记录着这个地域不同时期特有的风貌,刻画各个时代人们在此留下的足迹。民俗文脉在传承文明、延续历史的同时,也体现出民俗形象的精髓,是民俗文化过去和现在的浓缩,是物质实体和历史文化的提炼。此外,民俗文化资源还是民俗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各地民俗风情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本质因素。因此,节会旅游标志设计的构思与表现离不开旅游地历史文化的底蕴,离不开多层面文化内涵的衬托。

表现民俗文化的文脉特性可以从民俗艺术的表现形式、装饰风格入手。我国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各个地域的剪纸、木雕、泥塑、年画、服饰等各具特色。这些都是民俗文化凝聚在民间艺术的基因密码,使得民俗标志图形有着丰富的语言形式和内涵,同时,传统的中国画、书法艺术也能增强民俗标志的表现力和历史文化气息。云南江川首届“开渔节”会徽(图4),采用的是民间剪纸的装饰风格,结合红、绿、蓝三种民间色,使整个标志图形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和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欢快热烈的视觉感受。2005中国(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会徽(图5),以清朝满族女性服饰的帽子以及传统吉祥图案莲花,鸽子为造型元素,以传统黑、红、黄为基本色,通过剪影的装饰手法,使整个标志图形富有鲜明的满族风情特色,简洁明了,透露出富贵吉祥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2006中国·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会徽(图6),主体元素采用我国战国时期赵国的钱币——铲币,结合中国传统书法——篆刻,将商字和铲币形融为一体,以碑刻的形式展现了商文化的古老、宏大,历史苍劲感迎面扑来。

四、传统与时代感相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互动问题是当今设计界探索的课题之一。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会长黑川雅之说:“人们仿佛只活在今天。事实上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的一个完整的时间里,漫长的人类历史把种种记忆和信息注入人类基因,同时也勾画了人类未来的梦想和愿望。”③传统文化的表现必须以现代人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为前提,节会旅游标志图形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经济市场化竞争的加剧,各种标志应用更为广泛,客观上削弱了旅游标志的视觉印象。因此,这种特殊的旅游标志设计在强调民俗特色的构思和表现的同时,更应以洗练的表现手法,简洁明快的表现形式,使之具有独特性、识别性、适用性和时代性,使其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并符合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双重要求。

从以上四个层面的含义出发,我们不难看出,从民俗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民俗旅游标志作为标志符号,反映着时代、民族、国家、地域等不同的特征。④节会旅游标志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了解各民族的不同民俗文化基因,并在标志设计中加以应用,才能有助于人们对之所理解和接受。在民俗基因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达到民俗旅游形象的广为传播,铭人心田的目的,从而引起广大受众的认可。

注释:

①范智军.我国民俗旅游现状与开发策略初探[j].集团经济研究,2006(16).

②顾明辉.现代中国标志设计中的民俗观念[j].装饰,2003(8).

第3篇

关键字:智慧旅游 研究现状 理论建设 试点建设

一、关于智慧旅游理论现状研究

2011 年7 月15 日,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 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 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 争取用10 年时间, 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 提出我国旅游业已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 “智慧旅游”势不可挡。

1.基本概念及内涵。

“智慧旅游”是伴随“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产生, 其概念最早在2009 年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我国, “智慧旅游”的实践在各大中城市已经开始, 但理论研究一直身处实践之后。

张凌云提出了CAA三层次智慧旅游构架体系,其所依赖的四大核心技术是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盛海斌以旅游业的时展为背景,研究了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他认为,“智慧旅游”应该是一个比较系统、有序并且充分服务于国家战略、体现市场发展的,而且以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为契机,并且与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相结合,平衡政府、企业、游客三者之间的产业链关系,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重在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唐洪广研究了智慧旅游与信息化关系,他认为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的结论。他还认为智慧旅游应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基础设施三个层次。马勇、陈慧英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的四大核心价值:科技创新价值、产业支撑价值、经济贡献价值、社会拉动价值。

2.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

刘军林对智慧旅游的框架体系的研究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一心、两端、三网”。姚国章探析了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指出智慧旅游主要有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智慧政务四个表现形式,其建设框架包括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信息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应用体系、服务体系、法规与标准化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体系部分。朱珠、张欣探讨了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及管理平台构建问题,认为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可以为游客提供餐饮娱乐消费导引、远程资源预定、自导航、自导游、电子门票、服务信息即时推送等多种智慧旅游服务;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资源管理、游客量控制、车辆调度、远程监控、自动收费等多种智慧经营管理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监测、交通管理、资源调度、应急处理等多种政务管理服务。同时他们对该体系的具体构建目标进行了研究,该体系架构主要涉及了全面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层、应用服务层三个部分。

二、关于智慧旅游实践探索现状研究

在国内, “智慧旅游”的实践发展快于理论研究,各地已经纷纷开始规划“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并在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运营机制上开始了摸索性实践。

1、试点城市智慧旅游研究

试点城市的智慧旅游研究开启于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 接着南京、苏州、洛阳、杭州都相继开展智慧旅游建设。

试点城市基本以智慧旅游为背景,纷纷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卞俊、梅亮、吴林立、丁柏林对镇江的餐饮做了研究,认为需要网络和手机终端相结合,促进信息的传播。刘加凤在对常州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指出,平台由硬件基础层、系统支持层、数据库层、中间件、应用层、表现层、用户层等六层架构和规范标准体系、系统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等三个体系组成。通过网络、手机客户端和旅游目的地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旅游的智慧性。

2、南京智慧旅游发展

金卫东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提到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二是推出了“南京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的最新功能,整合集成了南京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的旅游资讯。三是开发了新型游客体验终端,该终端与我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实现实时互动,第一时间播报旅游相关资讯、查询相关信息,为那些暂时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游客提供全面、快捷的信息服务。对于南京智慧旅游的研究,邓贤峰、张晓海提出南京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为各类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二是为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三是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打造薪型旅游文化产品,放大资源效益,建成南京旅游文化云。同时他们认为,南京智慧旅游是各种信息激活、服务于政府公众的全新旅游形态。南京智慧旅游的总体架构主要分为前端的应用体系和后端的支撑体系两大层次,并统一在中央管理平台之下。

三、针对智慧旅游研究现状总体评述

笔者认为,智慧旅游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旅游畅行,试点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旅游城市的舒适度。 投资多,、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必须在考虑地方现实经济基础上, 加快信息化建设, 提高旅游智能化水平。对于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家对其定义、研究对象、体系、评价标准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基本认同是智慧旅游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是旅游产业的一个变革,围绕政府、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智能化进行改革。

在研究文献中,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群体,那就是旅游者,智慧旅游的大规模建设和推广旅游者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开发智慧旅游,要面向整个社会公众。前面提到的智慧旅游建设特点也决定了其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 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普及智慧旅游,提高全社会对于智慧旅游的认识, 激发人们对于智慧旅游应用的兴趣, 最终为旅游者创造更好地旅游体验。政府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更要在进行建设时吸取广大社会群众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智慧旅游的建设者、体验者和评判者。

参考文献:

[1]盛海斌.旅游智业时代的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中国旅游报.2012年3月

第4篇

一、引言

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推出了“智慧地球”的商业计划。“智慧城市”的概念作为“智慧地球”的具体实践随后出现。简单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商业运作充分融合,变革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沟通连接的方式。在城市设计与管理中表现为将居民常交通、通讯、商业以及城市能源资源等设计为信息化系统并与居民生活和市政管理对接。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产生了“智慧旅游”。主张通过新理念的导入、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模式的形成,使旅游活动、旅游经营的全过程实现智能化,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公共服务是目前我国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短板,智慧旅游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容和供给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洞察并满足这些要求,是智慧旅游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

二、概念及研究现状

智慧旅游,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设备即时感知并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让旅游者在全面及时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安排旅游活动以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有效利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是对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给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协会、媒体及当地居民等的旅游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总称。这些服务和产品具有高度的信息化和智能性特点。

从实践上看,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七市率先创建了“智慧旅游城市联盟”,打造包含旅游信息咨询、安全保障、交通便捷、便民惠民等服务在内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理论上看,目前学术界关于智慧旅游研究多集中于如何建立相关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也有学者结合具体城市智慧旅游的建设实际进行分析。国外Tjostheim和K.Aanotisen以挪威旅游产业为例,对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者间合作的新模式加以探究。国内罗成奎从“大数据”角度,认为智慧旅游数据具备“大数据”特质,提出智慧旅游必须依靠大数据提供足够有利的资源才得以发展;陈静娴则以武夷山为例,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旅游公共服务中的运用,并提出项目开发的建议;姚国章从旅游服务系统、商务系统、管理系统和政务系统四个方面,探讨了智慧旅游的发评价体系。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新要求

(一)“新”内容

1、基础设施方面

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是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新的要求主要包括旅游网站建设,旅行社、酒店、景区的信息化工程以及旅游通讯设施等方面。其中旅游网站主要应用于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服务,为旅游管理部门在线管理旅游事务、市场监管、收集民意提供平台,同时与银行、交通等部门联系,提供移动购票、移动支付等服务。旅行社、酒店、景区的信息化工程是旅游网站的配套设施,例如景区在线导览、导航、导游系统和设备的配置等。要求目的地旅游经管部门进一步优化目的地网络系统,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积,优化计算机硬件、存储设备等,增强带宽和信息传输稳定性。此外配备并开发具有专门功能的移动电话、智能终端等满足旅游者及经营者、管理者的多样化需求。

2、信息技术与安全方面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以感知互动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核心就是提供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因此其公共服务的提供必然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研发和普及。具体来说,专门的物联网设备(电子标签等)和APP能够将地图、交通、食宿、门票等统一到一个系统之中,适应旅游者移动性和非在线性特点,为旅游者提供“一线式”的信息服务。旅游部门或企业也可借以进行旅游活动及企业运营状态的监测、统计、分析。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除了是各种电子平台、APP的应用依托之外,还广泛的被运用于定位以及个性化旅游线路规划等。

信息安全是智慧旅游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旅游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以及智慧旅游所应用的其他各种在线平台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这是“大数据”的来源和依托,也使得信息安全面临更多严峻挑战。一方面,旅游者个人身份隐私信息、旅游企业及景区经营管理信息甚至商业秘密等,都包含在海量的“大数据”之中,这要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尤其是非政府的行业组织乃至个人,必须通过一定的安全信用检验,确保信息使用对象以及使用途径的安全。另一方面,从政府、旅游企业等的角度来说,既要做好各类线上平台的运营监管,确保数据汇集、分析、、应用等等一系列环节中技术、软件、系统的运行和操作过程安全稳定,提高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避免技术性事故(系统瘫痪、黑客入侵、数据丢失等)的发生。

3、应用服务方面

智慧旅游对公共服务和应用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咨询服务、预订接待服务三个方面。信息服务方面,政府部门或旅游企业通过旅游信息屏、互动设施等将景区宣传片、特色餐饮、交通、天气资讯等在广范围内统一;咨询服务方面,要求政府部或旅游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自助触摸屏、旅游咨询点、在线客服、服务热线的设置,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旅游咨询服务;在预定接待方面,要求政府或旅游企业借助研发旅游一卡通、官网、网店、景区手机应用软件等提供全业态预订接待服务。此外 也可借以加强旅游产品电子平台营销,但要重视提高在线旅游产品的质量。

4、运营管理方面

“智慧旅游”是借助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者、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旅游者借助移动终端分享旅游信息、进行预订和消费预订、做出评价一系列操作而产生的大量数据。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者和行业管理者要在深入分析数据、准确预测旅游者需求基础上,提供“个性定制化”服务及管理。运营管理方面的新要求表现在旅游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管理,旅游者与旅游团队管理,安全管理这三个方面。

在旅游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方面: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要求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企业的官方网站、电子平台认证申请进行审核,加强约束,增强旅游企业信誉度。同时建立互动评价系统收集旅游者的评价意见并处理投诉,监控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

在旅游者和旅游团队管理方面有两个角度:从旅游者管理的角度来说,智慧旅游要求在对旅游者行为监控和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公共服务。一方面,旅游政府部门及企业、景区利用视频监控、手机定位等设备或技术建立游客流量监测系统。通过分析监测到的数据,实时向旅游者景区流量图、路况图等等,使旅游者借以调整自己的旅游活动和线路,缓解热点景区的压力,有效配置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根据旅游者消费行为数据,分析旅游者的消费特点和偏好,寻找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要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商品、推荐精品线路等,使旅游者掌握更为全面的消费信息,同时提高营销效果。

旅游团队服务管理方面主要针对旅行社。旅游主管部门要同旅行社之间建立起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对旅游运营商进行动态监督过程中获得的数据信息提供给旅行社,作为旅行社确定业务目标、制定经营方式的依据。同时,旅游政府部门及旅行社通过管理平台实时对旅行社旅游团队服务和突发事件处理实况进行监控,必要时做出远程调度和及时处置。

旅游安全救援服务方面:智慧旅游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完善旅游安全救援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旅游安全保障机构和游客救助中心进救援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旅游安全预警观测站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时搜集和分析旅游安全信息、制定对策、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二)“新”机制

1、“大数据”紧连“小个性”

发展智慧旅游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的个性化定制。“智慧性”要求极大地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智能性”。而个性化服务的基础,是对个体旅游公共服务需求迅速而准确的把握。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公共服务必须树立“大数据”的观念,整合旅游活动全过程的吃、住、行、游、购、娱及和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类资讯和服务,借助“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迅速发现旅游者的需求。利用智能手机等各类智能终端,为旅游者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务,达到旅游公共服务与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准确对接,最大幅度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双向”或“多向”供给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不是单向性的,服务或产品的提供者同时是被服务者和使用者。如旅游部门通过统计旅游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和信息,旅游企业则根据旅游部门的信息数据开发新的公共服务产品或实施新的服务规划,或淘汰、变更旧的产品和服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尤其是与信息、交通、传媒等产业的融合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旅游公共服务的提供当中,各个主体之前所能够提供的服务或产品之间有具良好的互补性。而多元复合型供给是更为有效的公共服和供给机制。旅游政府部门以及各个行业组织、企业景区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基础上,协同参与,有效互补。打造旅游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合作平台,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密切各个平台之间相互交织和联系,通过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的“双向”“多向”供给,进一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丰富供给内容。

四、结语

第5篇

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标准化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旅游标准化带动战略,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标准化建设逐渐完善

我国已成立国家级旅游标准化专业机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下设8个专家委员会,全面负责旅游业标准研究、编制等技术工作和相关组织工作。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也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相应的旅游标准化研究机构,为有效推进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旅游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的颁布,初步构筑了旅游业诸要素为基础的旅游标准体系框架,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支持。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颁布了4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旅游业国家标准22项,旅游业相关国家标准4项,旅游业行业标准14项。为旅游标准覆盖旅游业各要素奠定了基础。此外,地方政府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旅游企、事业单位自主或参与制定标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地方制定旅游标准的速度不断加快。

(三)旅游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国家旅游局颁布实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逐步规范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旅游标准实行了年度立项计划申报制度,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年度立项计划工作实现了有效衔接。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从旅游标准的立项、制定、颁布到贯切实施等系列旅游标准化工作推进模式。目前,旅游业已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国家服务业标准体系的重点领域。

(四)旅游标准化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标准化领域的拓展和旅游标准的实施,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强化了旅游行业监管,提高了旅游产品质量,提升了旅游产业素质,保障了旅游消费者权益,增强了旅游竞争力,对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饭店星级概念的提出和推广,其优质服务的观念已在全社会形成,使旅游标准化工作对我国服务业标准化的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旅游标准化工作手段不断创新

以科学推进、注重实效为原则,旅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方式不断取得新成效。在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初期,主要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工作模式,将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有效推进了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旅游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特别是关于智慧化、数字化旅游标准的缺失;旅游标准化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部分标准质量水平有待提高;旅游标准化推行力度需要加强,运行机制有待创新;旅游标准化政策体制保障乏力,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等。

二、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一)“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

“智慧旅游”的第一次提出,要追溯到2010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用10年时间在我国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4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智慧旅游年”,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加快推动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智慧旅游,是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形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从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五点:

第一,智慧旅游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第二,智慧旅游必须创新旅游服务、营销和管理理念。第三,智慧旅游必须充分配置和整合人、旅游物理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旅游产业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有效利用。第四,智慧旅游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第五,智慧旅游是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系统,使旅游业良性、健康地发展。

三、智慧旅游发展的动力来源

第一,全球信息化浪潮促进了旅游产业的信息化进程。第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整合发展成为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第三,物联网/泛在网、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具备了促成智慧旅游建设的技术支撑。第四,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升,促进了旅游者的信息手段应用能力增强,使智能化的变革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第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提供了智慧旅游的利用载体。第六,随着旅游者的增加和对旅游体验的深入需求,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四、智慧旅游相关标准体系分类

第6篇

一、引言

景区智能化是旅游产业服务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智慧旅游的核心和基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3G/4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广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旅游体验需求,结合目前湖南省旅游业正处于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由粗放服务业向集约服务业、由本土服务业向国际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时期,如何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助推湖南旅游产业在管理、服务、营销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是当前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智能化是优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及面临的挑战。为此,我国许多专家和科研院所开展对旅游景区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研究。李继峰对旅游景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内涵、特征、表现形式进行详细的阐述;陆芳欢对安徽省旅游业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转换时期信息化发展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韩林提出了基于体验经济下的智慧景区信息化产品创新思路;郭伟等认为我国智慧景区的不足是人才、资金、新技术、机制体制制约引起的,并提出相应对策。党安蓉等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设计了智慧景区建设的全面架构。赵耀对湘西州“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及相应对策。冯刚等提出以物联网技术之一RFID为中心构建智慧九寨沟景区,解决目前景区内旅游旺季旅客拥挤、车辆调度不畅等问题。根据知网文献查阅,以湖南省智慧型景区为关键词查找的文献为0,说明缺乏针对湖南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发展理论研究;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提出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后,把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作为智慧旅游建设工作重点,2012年湖南省政府把张家界、韶山作为智慧景区的试点地区,但与国内旅游强省的景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差异明显。因此,开展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旅游景区信息化研究是实现湖南旅游产业升级、缩小差距、提升景区智能化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内涵及关系

旅游景区信息化发展被认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景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含义可理解为:在旅游风景区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游客、旅行社、酒店管理及信息,其表现形式为游客的统计、管理,旅游景点信息等。旅游景区数字化内涵是借助计算机硬件设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3S技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游客管理、游客活动进行采集和动态监测,并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为游客提供服务,为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其表现形式为网络预售、电子商务网站、LED显示屏信息、电子门禁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等;旅游景区智能化内涵是利用物联网技术、3G/4G等移动技术、穿戴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云存储技术等,实现景区内对人、物、景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管理、跟踪,从而达到智能化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的目的,其表现形式有:二维码、RFID、实景3D、触摸显示屏、O2O电子商务等。上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信息化、数字化是智能化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和延伸,数字化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桥梁和纽带。

三、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外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非常重视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随着3G/4G、物联网、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特别对景区智能化建设尤为关注,经过近十年建设,许多国家取得一定的成效。2006年新加坡提出了“智慧立国”旅游计划,围绕各景区实施了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增加游客在新加坡的旅行体验。游客通过各种渠道如手机、互联网等得到“一站式”服务,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利用交互式营销平台开展个性化的旅行规划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韩国开发了“i Tour Seoul”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它能提供定位服务,智能信息服务及丰富的附加服务如推荐旅游路线等。比利时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项目,让带条码标识的不干胶沾满景区及景区周唯店铺等,智能手机到指定网站下载条码扫描器,能随时随地获取历史文化、购物路线、景区内景点线路导航。2009年英、德开发一款智能导游软件,让游客“亲身”体验被遗忘的历史遗址样貌,规划自己的旅游路线。

(二)国内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2004年至2011年开展了“数字景区”示范工程,已有九寨沟、黄山、峨眉山等24个景区实施了数字化试点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至目前为止全国153家5A级景区已经全部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了完善的语音导游、电子监控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了网上预订和支付系统。2012年随着国家智慧旅游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战略的提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国家旅游局确立了22家全国旅游智慧景区的建设试点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许多景区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九寨沟的景区旅游服务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实现游客分流智能化管理;黄山的“智慧+服务”模式;北京颐和园智慧景区,现已实现智能游客统计、四季花讯实时更新、实景导览等多个功能等。2015年7月河南省政府与腾讯公司合作准备“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项目建设,实现智能景区4G和WIFI全覆盖,该平台具备互联网+购票、互联网+游园、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宣传四大功能板块,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微信购票、微信入园、语音导游、在线客服等功能,通过便捷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改变,为游客带来从入园前到出园后的全流程智慧体验。伴随智慧景区建设,产生一些旅游附加值较高的智慧旅游项目。如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旅游担保”支付方案,将让消费者旅游消费真正实现“先玩后付”。目前,已有北京、上海、三亚、深圳、杭州、四川等地区近10个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网站支持了支付宝旅游担保交易。

(三)湖南省各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相对于旅游强省而言,湖南旅游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开展相对较晚。于2011年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利用数字化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特别是在2012年省政府旅游局确定张家界、韶山作为湖南省智慧景区示范点后,经过前几年数字化建设和近几年智慧景区建设,景区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张家界和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合作进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景区现已建成全国首个指纹IC卡身份识别自动化门禁系统,平安技防安全保卫和景区防火监控系统并实现湖南省防火办对接,信息平台,网上售票系统及基于游戏的景区虚拟项目。韶山景区建成了二维码验票门禁系统,部分景点无线WIFI覆盖,网上售票系统。2014年湖南旅游局已完成旅游政务网、旅游监督网、旅游投资网、旅游电商网的整合,并且利用“锦绣潇湘旅游卡”――湖南旅游景区智能电子年票和旅游电商网,为全省旅游企业开通网上销售推广渠道,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在线服务、网上预订、网上支付、智能手机APP等智慧旅游服务。

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不足

虽然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

绩[8],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景区旅游信息不对称

1、旅游经营者对游客需求认知有限。具体表现在目前湖南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广告、杂志等渠道,而新媒体渠道应用较少,游客被动吸收旅游信息。往往旅游景区及旅行社单一类型的定制性旅游产品,缺乏难以吸引八、九十年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2、游客对景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具体表现为节假日热点景区游客超载。游客超载不仅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容易造成景区交通拥堵,诱发安全事故,降低游客游览质量。景区危机信息难以获取。景区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景区内游客难以及时得到。景区内景点线路不能实时获取和定位。景区内没有构建全覆盖的WIFI或3G/4G网络,在游玩过程中查阅路线和景点信息比较困难。

3、旅游管理者对旅游经营数据掌握不准确。具体表现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商铺)的服务质量、土特产销售、旅游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游客投诉等无法准确、及时获取。湖南旅游管理部门仍然采用传统的投诉途径――电话投诉和部分的网络投诉。

(二)景区旅游信息缺乏整合、协同

湖南景区内信息化建设没有考虑把交通运输、监控、环保、国土资源、销售、气象等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景区旅游大数据资源平台。张家界作为全国综合旅游改革示范区,目前也只是进行门禁系统、售票系统、监控系统、大型LED显示屏的信息化建设,各系统中之间数据不能共享,更不能进行数据整合。而其他景区信息化建设相对张家界景区而言,其景区内信息化各系统之间共享、整合程度更低。

(三)景区旅游信息建设随意性较大

全国其他旅游强省为推进信息化建设,都相应编制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百度搜索或知网文献查阅,没有找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除张家界外,湖南其它景区信息化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尤其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湖南省缺乏智慧景区的建设规划和标准,也没有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规划部门。

(四)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滞后

湖南省旅游景区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还是较为薄弱。几乎湖南省所有景区都没有实现WIFI和3G/4G的全覆盖,造成像张家界这样的示范景区即使开通智慧导游,但对游客而言,由于景区内缺乏良好的通讯信号,智能终端设备几乎不能正常使用。湖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尽管2014年初湖南省曾提出三大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电视终端、PC终端)促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但从目前景区项目实施效果看,游客基本感觉不到三大终端的使用效果。

五、湖南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应对策略

湖南省作为年国民经济总量过万亿,其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经济十强的强省,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随着近几年各景区开展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可以说湖南省部分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基本具备实施条件,为促进湖南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满足普通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管理、服务、营销的升级,湖南智慧型景区项目推进无疑是较好解决上述需求的途径之一,同时能促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提升,因此对湖南省智慧型景区的建设及应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从而引导湖南省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一)景区旅游大数据整合

整合景区交通运输、环保、气象、国土资源、人文历史地理资源等涉及到旅游的数据,通过电信、百度、阿里巴巴等主要移动通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建立社会各方面数据和旅游数据相整合的旅游大数据资源,推进旅游的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升级,从而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针对湖南省景区,继续推进潇湘一卡通的升级,重点开发和建设移动旅游信息门户和移动旅游应用服务平台,为景区在途游客提供跨平台、跨网络短彩信服务、APP下载等各类移动终端应用服务,组织开发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内容制作,解决各类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载体在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内容组织和展现问题; 如智能导游和微信平台的整合。

(二)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规范化

湖南省旅游局、国土资源局、经信委等各部门联合制定2016-2020湖南省旅游信息发展规划,加快制定智慧景区的标准,覆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监管、旅游者权益等旅游各环节和各要素的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以元数据为中心,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旅游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景区旅游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旅游行业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产品服务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三)大力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促进景区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之间信息互访

景区智能化发展需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的支撑,故湖南省在建设智慧型景区中需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其具体表现为:在十三五建设期间,加大景区WIFI无线网络和3G/4G移动网络的全覆盖规划和建设;加强景区内智慧型停车场建设;加强景区内起宣传和导游功能的触摸显示屏布局和建设,在景区集散地(景区入口处、酒店、停车场等)开发景区旅游信息咨询平台(触摸屏);加强景区传感器网络的规划布设,应用传感器网络实现旅游景区大气成分、水资源质量、地质成分、环境噪音等环境指标的实时采集监控,并进行分析及预警;借助地理遥感测绘、监控视频、数字标签等技术,实现对景区动物、植被、景观、文物等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应用RFID、二维码对景区重点资源进行标计联网,建立景区资源物联网资源库。继续推进“三大终端”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及应用,针对PC终端平台,在大型网站京东、天猫、百度、腾讯、淘宝、去哪儿、新浪等开设“湖南旅游旗舰馆”或“湖南旅游专区”,满足消费者在PC终端应用中对湖南旅游资讯的查询、了解和购买需求;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开发湖南旅游公共微信项目,为经营者和游客提供旅游业务服务和用户互动体验;针对电视终端平台,开发云电视旅游平台及湖南旅游资讯频道。建立景区运行监测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对景区人流量、景区周边道路、景区恶劣天气实时监控、和预警。

(四)以智慧景区为中心,带动智慧型旅游企业和智慧城市发展

以景区智慧化要求激发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创新,推进旅游企业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为线上游客提供旅游资讯、预订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为线下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旅游服务信息共享资源的整合及协同,推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经营,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湖南省应以华天国旅、省中青旅、省国旅等星级旅行社和华天、通程、喜来登等星级饭店作为智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着力培养像携程、同程、艺龙等新兴的旅游信息化企业。以智慧景区发展要求刺激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如在省旅游集散地(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站、机场等)、城市人流聚集区(大型商场、酒店等)建设“湖南旅游公共信息”查询平台(触摸屏)。围绕智慧景区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如为推动智慧景区发展,全省拟建或在建了统一旅游管理部门办公、业务流程无纸化的OA系统和省旅游资讯网、旅游国际推广平台、省旅游监管网等网站。以智慧景区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交通、气象、公安、民航等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第7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 运营模式 体系

旅游业流动性强、环境复杂、信息量大的特点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游客可以与网络实时互动,随时改变旅游策略,既方便又高效,满足了游客对旅游的高要求。下面对智慧城市框架下如何进行智慧旅游进行研究。

一、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概念

智慧城市是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营造出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网络。智慧旅游是衍生与智慧城市的新兴概念。国家也积极开发智慧旅游的相关技术支持者智慧旅游的发展。

智慧旅游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和营销智慧三个方面。服务智慧:通过信息组织呈现给游客实时的旅游信息,能帮助游客更好的安排旅游计划。管理智慧:智慧的管理体现在时效性,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掌握游客和旅游企业的信息,做到实时管理的转变。营销智慧: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挖掘出旅游热点,及时改变营销策略,从而推动旅游业的营销创新。

二、运营模式研究

(一)自主运营模式

自主运营模式的特点是一体化运营,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全部归一个组织所有。自主运营模式包括政府运营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两类。

1.政府运营模式

政府运营就是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归政府所有。项目的投资、经营管理和维护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部由政府负责。政府运营模式的好处在于社会公益性强,促进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投资量大,且不会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又要求政府有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较高。总而言之是一份很有风险的公益建设。

2.企业运营模式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通过满足智慧旅游的要求,遵循市场秩序,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并从中获取利润的一种经营模式。它与公共性物品不同,具有一定过得竞争性和排他性,且要求经济效益的收入,这就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才能继续经营。企业要承担所有的运营风险,需要良好的资金实力、经营经验和运营管理水平。

(二)联合运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有时无法顺利的运转,需要多个主体的有机结合,来保证项目的运营。联合运营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以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运营的多种方式呈现的。

1.政府资助,企业特许运营

这种模式是政府和企业共同运作的运营模式。通过政府投资,将运营管理交付给企业去进行,使两方共同获益。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收益,还能为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提供一个平台。例如“畅游北京”网站就是运用这种运营模式,政府出子,与某网站公司签署协议,在遵循市场秩序下进行网站的运营,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益性的智慧旅游服务网络。

2.政府投资,业务外包

这种方式是将运营工作的全部或部分委托给公司,自身不直接参与项目经营的模式。政府主要负责相关规则的制定,发挥管理职能,适时的提供支持和帮助。

根据外包的程度,可以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全部外包对委托公司的要求较高,要在认真衡量其经验、能力和信誉等方面后作出最优选择。部分外包相对风险较低,要求运营公司能够权利配合,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

(三)其他运营模式

除了自主运营和联合运营,智慧旅游的运营模式还有社区运营和行业协会运营等。社区运营模式是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针对性的提供智慧旅游的信息和方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智慧旅游服务。行业协会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行业协会合作可以推动智慧旅游的建设和运营,如建立美食文化协会和旅游协会。

三、智慧旅游运营体系

(一)从游客角度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企业服务的对象。通过专门人员对云计算海量的信息资源库的实时更新,可以让游客轻松查找旅游相关信息,还可以在网上进行预订和购买,让旅游体系与银行进行产业连接。借助旅游网站的互动平台还可以对旅游进行投诉,满足游客售后服务的要求。

(二)从旅游企业角度

旅游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智慧旅游的营销手段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做到扩大对外销售,为旅游企业拓宽的营销渠道。旅游企业将自己的信息放到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能够节省服务器等设备的维护成本,还能让游客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信息。

四、总结

智慧旅游是“十二五”时期产业升级的重要表现,是借助信息化发展的成果。要正确引导智慧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时效性和大信息量的特点,将旅游业引向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德红.智慧城市框架下智慧旅游的运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杨晓红.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旅游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