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2 10:13:56
序论:在您撰写个人信用卡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3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用卡 风险管理 法律制度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信用卡在我国的发展则是近二十来年的事,历时虽短,却发展迅猛。随着信用卡犯罪方式的增多,信用卡相关法律关系及各方利益的复杂化,现实中相关法律纠纷的不断层出,使得信用卡消费过程中涉及的信用卡的善恶意透支、信用卡挂失和ATM机非正常交易问题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分割与风险转移法律问题日益明显并尖锐。
从广义上来说,信用卡风险指的是信用卡在使用、信用卡相关的交易的过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的会给发卡机构、信用卡特约单位、信用卡持卡人等所造成的资金损失所面临的危险程度。狭义上来说,信用卡风险指在信用卡业务特殊性决定的,由于持卡人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行为共存而导致的银行损失的可能性。
综合考察我国信用卡法律体系,尤其是在与其他国家信用卡法律体系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信用卡法律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我国信用卡法律制度立法层级偏低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信用卡法。综观我国现有赖以调整信用卡交易的法律法规,既没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法律作为核心,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信用卡法律体系。除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外,信用卡的相关法律规制仅见诸于民法、刑法、金融法律法规中零星的条款,且在这些已经较为稀缺的信用卡法律规范中,有些仅仅是调整普遍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性规定,对信用卡业务本身的针对性不强,这导致了使用上述法规调整信用卡法律关系时,其操作性很难体现。
(二) 个人信用制度有待完善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己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等,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信用和提供多少信用的制度。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这将给信用卡风险控制中持卡人风险控制环节树立极大障碍。
(三) 信用卡担保制度不完善
消费信用担保缺乏法律明文规定,同时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机构。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信用评估机构,对持卡人及其保证人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评估。
鉴于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结合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立法及制度的先进经验,特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对策 :
(一) 健全和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效果除了依赖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外,还离不开外部法律制度的供给。针对目前我国在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法律制度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必须进行完善,为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日益庞大的信用卡交易与层出不穷的信用卡违法违规案件,只依赖于中国人民银行于 1999 年出台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通知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提高信用卡的立法层级,将信用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集中规定于一部法律文件中已迫在眉睫。
(二)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我国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从而真正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三) 完善信用卡担保制度
由于持卡人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并透支的目的为了购买超过自身即期收入限度限度的,同时要在较长的期限内还款的如高档家具等等消费品。也就是说,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给消费者时,要求用抵押、质押、担保作为还款的保证,有利于保证贷款的安全收回,是发放高额信贷必不可少的形式。针对我国信用卡发放与消费的特殊性,在采取担保制度方面,措施主要包括:
1. 设立存入保证金制度
此保证金制度不但要求持卡人向银行提供有效担保,还需要持卡人存入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此降低风险。而保证金的数额则由发卡行依据其核实的由申请人向发卡行申请领用信用卡时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评级。信用等级高则保证金可以少些,反之则较多。保证金必须由申请人在进行信用卡申领的时候需要将其事先存入,同时在保证的期间内,申请人不能动用保证金。当持卡人的信用卡账户有透支情况发生时,发卡行会立即催收。经发卡人多次催收没有结果的,就可以直接将持卡人所缴纳的保证金余额转让到持卡人的信用卡存款账户同时扣收。发卡行能够通过持卡人在事先所存入保证金的途经将信用卡所带来的风险转移到持卡人身上。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171-02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 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 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其次是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对个人来说为防止意外,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切忌用生日、电话号码等简单数字作密码;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
最后应该逐步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我国的个人信用卡风险管理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政府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公司等机构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因此必须依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推行。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从广义上来说,信用卡风险指的是信用卡在使用、信用卡相关的交易的过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的会给发卡机构、信用卡特约单位、信用卡持卡人等所造成的资金损失所面临的危险程度。狭义上来说,信用卡风险指在信用卡业务特殊性决定的,由于持卡人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行为共存而导致的银行损失的可能性。
综合考察我国信用卡法律体系,尤其是在与其他国家信用卡法律体系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信用卡法律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我国信用卡法律制度立法层级偏低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信用卡法。综观我国现有赖以调整信用卡交易的法律法规,既没有一个较高层次的法律作为核心,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信用卡法律体系。除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外,信用卡的相关法律规制仅见诸于民法、刑法、金融法律法规中零星的条款,且在这些已经较为稀缺的信用卡法律规范中,有些仅仅是调整普遍民事法律关系的原则性规定,对信用卡业务本身的针对性不强,这导致了使用上述法规调整信用卡法律关系时,其操作性很难体现。
(二) 个人信用制度有待完善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与资产、己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等,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信用和提供多少信用的制度。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这将给信用卡风险控制中持卡人风险控制环节树立极大障碍。
(三) 信用卡担保制度不完善
消费信用担保缺乏法律明文规定,同时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估机构。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信用评估机构,对持卡人及其保证人还无法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评估。
鉴于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现状,结合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立法及制度的先进经验,特提出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对策 :
(一) 健全和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效果除了依赖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外,还离不开外部法律制度的供给。针对目前我国在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法律制度和征信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必须进行完善,为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日益庞大的信用卡交易与层出不穷的信用卡违法违规案件,只依赖于中国人民银行于 1999 年出台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通知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提高信用卡的立法层级,将信用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集中规定于一部法律文件中已迫在眉睫。
(二)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我国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规及其配套措施,以尽快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和法律制约的信用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和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个人信用制度的主管部门和各部门所负的职责,合理分工,严格奖罚措施,以国家的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从而真正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三) 完善信用卡担保制度
由于持卡人用信用卡进行消费并透支的目的为了购买超过自身即期收入限度限度的,同时要在较长的期限内还款的如高档家具等等消费品。也就是说,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给消费者时,要求用抵押、质押、担保作为还款的保证,有利于保证贷款的安全收回,是发放高额信贷必不可少的形式。针对我国信用卡发放与消费的特殊性,在采取担保制度方面,措施主要包括:
1. 设立存入保证金制度
此保证金制度不但要求持卡人向银行提供有效担保,还需要持卡人存入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此降低风险。而保证金的数额则由发卡行依据其核实的由申请人向发卡行申请领用信用卡时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评级。信用等级高则保证金可以少些,反之则较多。保证金必须由申请人在进行信用卡申领的时候需要将其事先存入,同时在保证的期间内,申请人不能动用保证金。当持卡人的信用卡账户有透支情况发生时,发卡行会立即催收。经发卡人多次催收没有结果的,就可以直接将持卡人所缴纳的保证金余额转让到持卡人的信用卡存款账户同时扣收。发卡行能够通过持卡人在事先所存入保证金的途经将信用卡所带来的风险转移到持卡人身上。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风险;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法制环境和信用体系的缺陷。2004年初我国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同年12月中旬实现联网式运行。虽然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已经建立,但是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尚待健全。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对卡种管理、收费方式及公平竞争等问题也出台过相关指导性政策,但是针对信用消费的保护、对特约商户犯罪行为的规制、对个人信用资料和隐私权的保护、对银行债权的保护以及对恶意透支人的严惩机制等,我国都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从整体上看,缺乏一部详细的、可操作的法律来规范发卡机构、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内控体系建设的缺陷。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经营管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逐渐由“总行信用卡中心――一级分行信用卡中心――二级分行信用中心”三层各级独立核算和管理的模式向“总中心――分中心”二层全国统一核算和管理的模式转变。现在较以前的三级独立核算和管理模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缺陷。如客户服务部、市场营销部、计划业务部和监控部既归属于业务部门,同时也受风险管理部的控制。这明显是“多头管理”,不仅是管理成本的浪费,也容易造成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就风险管理部本身来看,其内部的部门设置还不够明确,分工不够细致。(3)风险管理技术不完善。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分表的调查指标和项目都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而成的。然而,这些指标体系的相关项目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个人自然情况中的婚姻状况项目包括已婚有子女、己婚无子女、未婚、其他四项,其中没有突出离异对个人信用的负面影响。在考虑单位性质这一项时,还应考虑到规模、企业变化情况等项目。现在发卡银行注重个人信用静态指标较多,这些指标己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而反映个人历史的动态指标,如信用卡的偿还记录和失信记录等关于持卡人信用状况的重要信息的涉及则不是太多。(4)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一是信用卡风险准备金的税前提取比例较小、提取频率低。这种规定无法实时反映信用卡的高风险的特性,加大了发卡机构的运营成本。二是信用卡坏帐核销的程序、规定过于严格。造成信用卡的风险逐年累积,不能及时消解风险。三是为银行卡组织的银联缺乏必要的准备金制度保证支付的安全运行。随着发卡机构的不断增加,难免会发生某些发卡机构因资产质量不佳、经营不善等问题,出现支付能力困难的风险隐患,银联目前无权向成员机构收取任何形式的保证金或担保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应对建议
(1)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我国应借鉴FICO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来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第一,建立一个准确公正的个人信用档案。第二,要设计一个科学透明的信用分模型。第三,要明确储蓄并不是个人信用的关键因素。此外,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需要法律的保障。为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而收集的个人信用资料属于个人隐私,国家应当对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个人信用分数的评定、个人信用数据的使用和披露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各种违规以及破坏公民隐私的行为,规定制裁措施。(2)加强金融立法,健全信用卡相关法律。以信用卡业务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相关法律有:《高利贷法》、《贷款实情法》、《公正信用记帐法》、《信贷机会均等法》、《公正资信报告法令》、《公正索回债款行为法》等,这些法规对信用卡业务的规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应加强立法,利用法律明确持卡人及银行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信用卡犯罪、违约的概念及范畴,明确违约的责任与处罚等是保护银行利益、这也是防范信用卡风险的根本保证。(3)强化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应定期组织开展对辖区内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检查,寻找银行卡的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必须坚持按月与信用卡客户进行对账;强化发卡监管,避免银行为了争抢市场份额过度竞争,放松对特约商户安装POS机具的准入条件,或者降低对同类特约商户的收费标准;商业银行须进一步加强对特约商户的日常检查和监控,对商家特别是对收银员如何规范划卡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参 考 文 献
[1]贝尔纳德・列特尔.《货币的未来》.新华出版社,2003
[2]陈波.对完善信用卡交易法律制度的探讨.福建金融.2010
[3]曲晓.关于当前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策略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