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10:32:51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别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1]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课堂上教师满堂灌输阅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课下通过大量练习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或在课堂上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的简单方式吸引学生兴趣,而并没有抓住阅读教学的主线;有的教师紧跟教改的步伐,积极践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从形式上大做文章。这些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浓厚,但事实上这样的课堂既缺乏教师的引导启发,又让学生失掉了与文本对话、独立思考的机会,学生无法从文本中汲取营养获得感悟。
近年来,许多专家在《课标》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将目光投向自主阅读教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越来越关注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希望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望能够对优化阅读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一、自主阅读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一)自主阅读教学的涵义
自主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获得自主阅读的态度、习惯和能力。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个性并以言语形式作为辅助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学生掌握阅读本领。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一种人文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自我感悟。
(二)自主阅读教学的特征
第一,主体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自主阅读是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并结合自己的阅读能力而指定的目标,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阅读计划的过程。第二,建构性。建构性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生成过程,是个体自主参与、决策,依据个体的知识背景,赋予个人意义的一种探究过程。第三,过程性。自主阅读教学追求的是学习主体对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第四,开放性。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根据时展的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学评价上,不再局限于标准答案,评价方式多元化。第五,互动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媒体的互动,在多层互动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引起学生的思考活动。
(三)自主阅读教学的意义
自主阅读是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往往把阅读时间用于玩电脑或看电视,而对阅读兴致缺失,无法从阅读中享受乐趣。自主阅读教学有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总而言之,自主阅读绝不仅是一种阅读表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渗透于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这样的阅读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四)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习者本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关注和尊重每位学生独特的个性和需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愉悦体验。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生成性和创造性的知识。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生成新的知识或经验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自主阅读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教师指导、合作、研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和解决的多种途径,从而对文本产生新的理解。
3.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投入,认真探究,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促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占据大量课时,耗费教师和学生的大量精力,可是教学效果却不乐观。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的指引,学习无目的、无动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不合理,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教师的评价方式较单一、模糊,对学生的激励性不高。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失去信心,认为阅读很难,无法攻克。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指导和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针对阅读教学现状而言,很少有教师在课堂上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向,仅仅是为了攻克某道阅读题目。
2.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个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能够进行思考,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看法,重在读、思、议,这样的阅读才能提升阅读能力。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更多是以机械式的讲解和分析为主导,教师的声音淹没了学生的声音,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教师地讲解,失去了思考的空间,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忘记了思考,忽略了思考,甚至不会思考。
3.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
《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要努力扩大阅读面,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2]但反观现实,学生更愿意接触直接、强烈的视觉刺激的媒体,比如:电视、电脑,而不是选择阅读书籍。即使有些学生能够阅读书籍也往往需要家长的监督或强制,真正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可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还有待提高。
4.教师对学生缺乏及时指导
许多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缺乏应有的教学指导,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差。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习惯于将考试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阅读并非单独考试科目,因此常常不做重点讲解。加之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时间才能看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愿也没有精力耗费于此。由于教师和家长的不重视,许多学生的阅读都是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能有效地进行,进而造成自主阅读就更难以开展。在语文课堂或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时表现不好,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词汇量匮乏。长期下去,对于自身的各方面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5.对教材内容挖掘不够
在阅读教学中,很对教师只重对教材的自我理解忽视教材本身所传递的内容。阅读教学只是为了解决某道问题或个别句子、个别词汇进行讲解,而不是为了欣赏文本去阅读,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连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6.评价无针对性,评价方法单一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评价语言简单、模糊,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几乎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因此,在评价学生时应考虑到学生自身因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评价的针对性。
三、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应明确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学生的活动不应该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要强并且可以预测结果。对于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上,最好少用“感受、体会”等词汇,因为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清楚要如何达到目标。最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二)学生自己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教师给与学生恰当的学习任务,即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务。其次,大胆放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定阅读目标、自定阅读步调,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重视朗读训练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朗读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第一,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在新授课时,一定先解决生字问题,扫清阅读障碍。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地阅读。第二,能够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学生能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前提下,将课文读准确,不多字少字,不读错字,并且能够流畅地进行阅读,语速合适,读长句时能够做到不顿读。第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第四,教师要加强范读指导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朗读更多的是对教师朗读的模仿。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示范朗读,边读边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评价。在学生朗读完成后,要及时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抓住学生的不足,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评价切忌模糊,要做到具体、有针对性。[3]
(四)确定自主阅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优质的教学内容能为成功开展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生活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精选出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阅读材料。首先,将课本中有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开拓学生视野;最后,对内容进行整合,成为阅读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达到自主阅读目的。
(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自主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相应教学。首先,教学方法趣味化。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比如:故事法,有些阅读材料可以尽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编织成故事,为大家讲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画画法:有些阅读材料文字优美,令人充满想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画笔来描绘。其次,内容不必完全理解,重在让学生快乐阅读。读一本书好似与作者进行对话,要细读细品,真正投入其中,逐渐就会茅塞顿开。因此,阅读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但并不是让学生每一个字都会解释,每一句话都能理解透彻,只要学生能够对文本很感兴趣,快乐阅读足矣!
(六)开放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会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这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学识不同造成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开放教学过程,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品中与文本一起成长,体会阅读乐趣。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他们的视角,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七)完善评价机制
首先,强调评价的反馈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目标给与学生及时、具体的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及时改正。其次,重视个体性评价。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中也应以评价对象自身为参考,与自己做对比,而不是盲目寻找其他的参照标准。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最后,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起着强化监督作用。恰当的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任务上。教师对学生肯定的评价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阅读的兴趣。即使评价不高,但由于参照物是自己的过去,都会有进步,所以学生的不愉快心理不会很强烈,相反会更加积极地去改正自己不足之处,使自己更加优秀。
结语
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研究是一个探讨不完的话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但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明确最终的方向是构建出开放自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促进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这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2][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史春华.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5]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郭颖.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天律师范大学,2006.
[7]熊德勇.语文自主阅读研究――以钱梦龙语文导读法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8]杨红艳.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9]张丰玲.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3(193期08月刊).
[10]颜莉.浅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J].学科教学,2011(08)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研究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时期,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开放性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可以在自由的空间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以此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一、确立开放式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确立开放式教学目标,例如,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鸟在家园中自然和谐的韵味,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还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活动来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三、建立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尊重学生,用平等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乐于参与阅读学习。例如,在《草船借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在阅读完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表达怎样的看法都应该给予肯定,这样才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讲解,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掌握课文里面的知识。
四、优化评比激励机制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并不是放手让学生杂乱无章地阅读,而是要求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由于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使学生在不断地阅读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来认识自身阅读的情况、取长补短,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目的。并且定期举办阅读小能手评选,这种活动的举办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营造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和学生平等的对话,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开放教学氛围,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阅读氛围中,可以使学生愿意和教师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的目的。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的质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且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做好阅读评价,只有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才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以此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林玉.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3).
[2]朱慧琴.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2(32).
【关键词】语文阅读;兴趣;主体;多媒体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付出的过程。在阅读中注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支柱,只有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给予的过程,即:教就是先生讲,学就是学生听,先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知识授受的关系,老师花了好大的精力,苦口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则昏昏欲睡,结果事倍功半。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火烧云》阅读教学可以从题目入手:①什么叫火烧云?认真默读课文,然后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②这句话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既然通,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同学们讨论后得到三种理由:a:为了点题;b:与这句中“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相照应;c:用烧给我们变化的感觉,动的感觉。只有一字之差,就有几种理由,可见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丰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这个教学片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被动地位。对后面的内容,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完全可放手让学生学课文,圈画词句,体会积累,再加以运用。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带路人。避免了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老框框。可以说,更新观念,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课标中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7岁到12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在教学中,可适当鼓励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较为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与满足感。经过多次练习以后,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便提高了。当阅读的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多搞一些课内外的阅读竞赛,教师在平时教学以及竞赛中要注意发现、培养阅读能力强的苗子,鼓励并公开表扬他们,让他们经常在班上朗读,在校会上发言,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使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水平的阅读,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阅读效应也会逐步形成起来。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叶圣陶先生所提倡与追求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课堂教学 精读课文
小学生的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的组织模式。群文阅读是以教材的单元为基准,将本单元里的多篇课文整合,制定一个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的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和组织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来选择阅读内容,根据结构来组织文章,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真谛。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介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指的是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几篇文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达成共识、完成对知识的构建的一种阅读方法。一般情况下,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学生可以读五篇文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丰富,而且学生自我也感到满足,提高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由于群文阅读会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几篇文章的阅读,所以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较高的要求,一开始可能速度达不到,但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一般都能在速度方面有所提高。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再是以前的被动阅读的状态,而变成了会思考,能自主地阅读,使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感受作者的思想,聆听作者的表达。群文阅读促进了我们对原来的分析文章的阅读弊病,让阅读教学发生了质的改变。
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按照不同主题选择群文阅读内容
在群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为学生选择主题一致的几篇文章,还要保证文章的质量,使学生可以读到美文。在选择文章时,教师既可以按照课文单元主题来选择,又可以按照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选择文章。选择文章时,教师要看的包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写作特点、创作背景、用到的表达方式等。例如,学到对动物的描写的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系列描写动物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材料,让学生巩固在课上学到的一些知识。
(二)按照文章结构设计文章组合
群文阅读涉及文章的阅读顺序,几篇文章读下来总要有先有后。因此,教师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顺序来组织供学生阅读的文章,不能随意地安排。比如,对于一些经典的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阅读,多次体会。所以针对这类文章,教师要在安排时多排几次。这类文章可以包含歌颂母爱的,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林夕的《母亲的存折》,可以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对父母感恩,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又如,讲到伟人、名人事迹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选择拓展阅读的文章。如先阅读中国伟人的,再阅读外国伟人的,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伟人给予自己的精神鼓舞,并立志向他们学习,从自己做起,争做好学生。
三、阅读后做好阅读感受记录
群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同时达到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教师可多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多多表达自我感受的机会。教师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与同学共同讨论阅读后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整理成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文章或片段选出来,在课上的时候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欣赏。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使群文阅读的效果更广泛,不仅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教师提问起引导作用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将学生引导在正确的阅读道路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并通过问题的设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探究,让他们的阅读进度和情况时刻都在教师的了解和掌控中。群文阅读的量较大,学生的阅读侧重点不同。所以,教师要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多方面设计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阅读的提高。
群文阅读是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步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群文阅读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阅读空间,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是一种可以大力提倡的阅读方式。目前,群文阅读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行,希望本文能够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一点新思路和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2).
[2]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7).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拓展性阅读 实施方法
无论身处哪个年龄阶段,阅读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接触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更加深入地解读社会。对于小学生而言,首先,他们与社会的接触很少,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不够,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能很好地提升他们的阅读速度,获取更多的社会信息。其次,通过拓展阅读,能净化他们的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最后,通过拓展阅读,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因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能够反映其交际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是他们进行语文阅读的首选,因为小学生还处于识字和学词的阶段,只有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上才能向书面语言发展。语文结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对课本的阅读固然重要,但对语文的延伸和补充的课外拓展阅读更关键。进行扩展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整体阅读品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老师和家长对其要进行正确引导和指导,要以创新性为原则,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做出合理安排。下面我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谈谈体会。
一、合理安排小学生的阅读数量
理解和阅读课本是基础。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将重点放在对课本的教学和补充上,不能盲目地注重拓展阅读的数量,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当前,某些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学存在严重的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导致拓展无度,学生根本没弄清课本上的内容,或是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了解课本所要传达的内涵,只是一味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简练文字对于人物和风景的描绘,让学生品味其中的语言特色,而不是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上。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将精读与略读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语文拓展阅读要建立在对课本的深入理解上,提升阅读的整体质量。
二、注重拓展阅读的多样性
对小学生的语文拓展阅读要选择与教材有一定关联性的文章,即对课本进行补充,要选择与教材写作特点相近的阅读内容,以及与教材有一定比较性的鉴别性文章。教师对小学生语文拓展阅读不能盲目追求数量,更应重视阅读类型的多样性,让学生的阅读信息向全面性发展。培养学生对内容的归类,有助于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更广泛,小学生也一样。小学生拓展阅读将向网络化方向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数量大、类型广泛,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于学生阅读来说,选择的范围更全面。此外,网络资源还有很强的检索能力,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需要的阅读内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不仅突破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而且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
三、精选阅读材料
“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将阅读的内容前后串联,才能达到拓展阅读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及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本内容相近的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理解。以小学课本中的《燕子》为例,它是描述春天的文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找一些与描述春天有关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如《桃花涧》。小学生在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会更容易接受相关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多接触规范语言和佳作名篇,在拓展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在阅读上要有计划性,教师要为学生制订拓展阅读计划,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期进行调整,让学生享受阅读,而不是当做作业完成。
四、拓展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了解学生的特征才能有效进行拓展阅读教学。首先,小学生还停留在认读拼音的水平,对文字的含义理解不深,对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修辞理解不够,教师要注重培养其阅读后的思考能力;其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水平也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不同学生的阅读偏好不同,教师不能盲目否定学生的兴趣爱好,最突出的是男女学生的阅读兴趣,女生喜欢阅读带有丰富情感特色的文章,而男生喜欢阅读科学类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最后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好帮手,为小学生选择适合的图书,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拓展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通过拓展阅读,开阔视野,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增长智慧。拓展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原则,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转变学生“要我读”的心态,真正实现“我要读”,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俞翠霞.小学语文阶梯阅读训练(3年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阅读逐渐成为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为关键词搜索知网文献,2000年时相关文献仅3篇,而至2015年为78篇,并呈逐年攀升趋势,相关文献的被引量也呈增长趋势。
基于此,笔者现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的相关问题尝试做一些分析。
一、拓展阅读对小学阶段儿童的作用
新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这一指导要求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拓展阅读”的概念,很多教师已经身体力行地实践。
在具体的实践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拓展阅读是与课外阅读等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粗疏地框定了一些所谓拓展阅读的书目;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拓展阅读应以课本为中心,仅仅指向的是解决读书“量”的问题。事实上,两者都为对拓展阅读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
(一)拓展阅读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根本基础
阅读就不仅仅是针对儿童的一种基本的技能训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儿童在今后的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最狭义上认识文字,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建构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在这一意义上,相较于着眼于基本能力训练的课内阅读,通过强调自主阅读、多元阅读,拓展阅读恰恰是更有利于孩子培养其心灵的有效手段。
(二)拓展阅读是辅助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阅读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反还会减轻其负担。如果,一个孩子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会更加主动地阅读,随着看的书越多,其思维也就更活跃,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候也就更轻松,其他方面的能力也相应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课堂的文本内容,教师可以适时进行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在立足课堂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实际所承担的功能是补充和延伸,正是由于与学习内容的共通性,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地理解文本,从而巩固课堂阅读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二、当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中已经指出的,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拓展阅读存在一定误解,这也就造成了以下问题:
(一)阅读内容筛选不足
由于将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相混同,导致在选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盲目迷信于所谓的“经典读物”,从中国的古典名著,到西方的各类经典著作,但凡是在文学史、乃至历史中较为知名的书籍都被列入其中。虽然,看似有庞当的阅读量,但是,由于缺少筛选,不仅无法真正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而且可能会挫伤学生本来就有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习惯培养不足
在提倡高效的现代社会中,即使是在成年人中,也一度流行过所谓“速读”的阅读方式,但是,正如许多研究者已经指出的,对于阅读而言,真正关键的并非阅读速度,而在于理解的程度。身处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阅读训练尚未达到十分娴熟的程度,更容易产生“走过场、粗糙浏览”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般的课堂阅读中不一定会凸现出来,但是,在拓展阅读中,尤其是围绕课堂文本的拓展阅读中,会逐一显现,此时正是需要教师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较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对此种情况准备不足,究其根源,正是没有将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
(三)阅读氛围营造不足
当下,无论是社会空间,还是家庭空间中,都充满着各种诱惑,即使是小学生,诱惑也非常多,电子设备的普及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阅读媒介,但是,也让他们面临种种抉择。在游戏和书本之间,自制力和抗诱惑能力弱让小学阶段的孩子无疑面临极大的挑战。如果没有教师去系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拓展阅读就会被挤占压缩为某种课余中可有可无的活动。
三、以拓展阅读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及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策略和路径来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水平。
(一)把握原则,逐步推进
1.立足文本,开拓阅读视野: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文本的阅读就是其视野的极限所在,单一的文本阅读会限制孩子们从文本中获得的体验,课堂阅读或课内阅读,主要是帮助孩子获得基础的阅读能力,而要进一步使其开拓眼界,正是拓展阅读的优势所在,因此,要通过丰富阅读内容来使拓展阅读与课堂阅读形成相互交叉,从而让学生获得更为多元的阅读体验。
2.创设条件,延伸阅读空间:为激发孩子们的读书热情,教师、学校及家庭都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课程的老师,与学生家长相互联动,不仅让阅读停留在学校中,更让阅读能够进一步融入家庭,让拓展阅读更好发挥其功效
3.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孩子们搭建相互交流、展示成果、共同进步的平台,从而引导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激励他们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拓展阅读的乐趣。
(二)区分学段,因材施教
虽然,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但是,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仍有所不同,因此,拓展阅读的具体实施方式也有所不同。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法,才能有效发挥出拓展阅读教学的功效。
1.低学段重在兴趣培养
对于低学段(1至2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系统的阅读训练才刚刚起步,所以,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理应成为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教学重点所在。与此同时,必须把握的是,这一学段的学生总体特征是注意力较易分散,因此,针对这一特征及上述重点,对低学段的学生可以主要采取感官、游戏和情感激励等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到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辅助文本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中、高学段的阅读训练打好基础。
2.中学段重在习惯养成
中学段(3至4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在经过低学段的学习之后,该阶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阅读技巧和能力,其对知识的接受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相对高学段而言,其阅读能力仍有待巩固,因此,对这一学段的学生而言,阅读训练的重点即在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高学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拓展阅读教学的重点就转移到了辅助和巩固学生在课堂阅读中所学到的一些技巧上,尤其是对课前相关文本的预读,以及围绕课文一些相关文本的阅读上,使其逐步建立起“关联阅读”的习惯。
3.高学段重在自主阅读
高学段(5至6年级)的学生处于向中学迈进的阶段,在具备一定的阅读兴趣及养成相应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基础的阅读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阅读不仅仅是最狭义的“读书识字”,而且还包括了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因此,这一阶段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实现自主阅读。配合这一主目标,拓展阅读就需要充分考虑与学生自己的兴趣相结合,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组织读书会等活动,在交流阅读心得的过程中,正向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拓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个性阅读
课改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新旧思想、新旧模式大碰撞、大变革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在学与教的关系、课堂模式的改变与创新、评价的方式等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是课改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尊重传统、用科学的发展观学习和发展传统,切实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面临的新课题。
一、 创设愉悦情境,拓展交流的空间
教学情境能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和调控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推进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质量。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如在指导阅读《蒲公英的种子》的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出课本剧,让学生自演自学。这样,学生从听、看、演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保持了高涨的学习热情。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独立探索后,有些知识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时,须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用发现的眼光提出问题,师生通过梳理,确定阅读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在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中释疑。也可以让学生自读后,直接在小组中,谈自己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集中到班级交流解决。合作学习让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进步,从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
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在课堂练习中要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相应的点拨,及时的调控,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用语感去连接课文与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把学生带入神奇的语文学习境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要求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大意,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进行回答。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要求学生自查字典、词典,弄清词义,了解文章结构细节,划出难以理解的句子,让学生反复阅读,反复品味,理解、体验独特的语言和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有意识到地为学生质疑做好范例,保证提问效果,把“问”转化为“思”,并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根据全文内容做出正确、合理的思考和判断,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点、模糊点、疑难点、感情点上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阅读教学还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叫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要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三、营造阅读环境
所谓营造阅读环境,即阅读教学课堂环境要宽松;学生的心理环境要舒畅,爱读、乐读、善读;教师要发挥充分的亲和力,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以保持阅读教学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这有利于学生兴趣和聪明才智的施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读书,开始一句一句地带读,培养他们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开口说话,敢于用学过的词语去说几句完整的话,为写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要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教师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距离就会拉近,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交流,也会增加自信,主动表现自己。教师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便能主动地去参与阅读活动。
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的讨论,进行相互的思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了解,让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景和人物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索溪峪的“野”》时,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建议各小组在小组讨论中解决这几个问题:课文中的“野”指的是什么?课文对这种“野”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课文是如何写出这种“野”的?这样,学生们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积极的参与,深入的进行讨论,通过共同研究和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习分析问题。这样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简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科学地审视和研究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语文阅读教学返璞归真、简单实用,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 余文森.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5).
[3] 王斌.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 教育探索, 2003, (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