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范文

时间:2023-12-20 15:17:24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基础知识汇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基础知识汇总

第1篇

表1~表3显示,护士对中医基础知识及专科护理认知平均值不高,说明二级中医院护士对中医药专业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低,尤其在中医病因中药学及专科病护理特色康复较陌生,相对护士对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操作项目及应用较熟练。

2改进措施

2.1实施护士分层次中医药知识的强化培训根据护理队伍现状(初级护理人员约占临床45%)、参考文献报道及护士管理经验,护理部制订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护士分层次培训。即新职护士(N0级)强化岗前中医药护理知识35学时培训并考核;1年~3年低年资护士(N1级~N2级)院内培训或半脱产中医药理论及技能100学时培训;3年以上“住院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护理兼顾基础培训,分期分批实施培养计划。目的加强住院护士对中医药护理专业的认知及辨证施护应用能力,使中医护理元素融入到责任制护理中。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结合个体化训练,结合院内中医护理“扫盲”班突击培训,每季度护理部针对住院护士进行中医专病辨证、案例分析及中医技能考核,半年度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竞赛及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活动。1年后追踪护士对中医药及专科护理的认知均提升10%以上。

2.2加强中医专病护理与特色康复指导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及医院等级评审检查标准,建立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制订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手册,科室拟订专科专病护理常规并征求医生意见,护理部审核校对形成汇编册下发至各护理单元。科室根据专科专病特点实施开展,并探索中医专病临床路径。针对中医特色康复宣教这一薄弱环节,科室制订专病宣教手册、刻录光盘、培训演示及视频播放等形式,护士熟悉掌握专病知识后指导给病人。通过科内自查、护理部督查及专项培训考核相结合,对病人实施中医特色康复宣教明显提高,并于2012年10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

2.3从整体观着手综合提高中医护理的软件建设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检查要求,强化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的频度与力度,借鉴他院培训经验建立护士培训手册及个人技术档案。护理部及部门制订中医护理培训内容及学时,要求每次培训做好记录并阶段考核,个人技术档案轮转科室延续培训及考核,年末个人技术资料汇总到护理部,使中医护理教育及档案管理上升一个台阶。护士长通过晨间提问、病例点评及查房等,使护士掌握了专科护理及专病施护特点,并运用望、闻、问、切等评估病情及书写记录,既锻炼护士系统观察病情和健康评估能力,也锻炼了护士收集、分析及归纳能力。

第2篇

一、成立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陈永雄

副组长:谢日升

成 员:谢文强、王岸、曾凡航、李育群、邹彩凤、

廖 剑、黎思财、何荣龙、严天琳及医共

体负责科教培训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院科教科。

主 任:谢日升

副主任:严天琳、何荣龙

秘 书:李春妤

二、培训组织:在医共体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医共体总院科教科负责制定年度业务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培训形式: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作需要,安排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进修、远程培训等学习。

三、培训内容:以卫生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诊疗常规以及新项目、新技术推广、中医诊疗操作规范、医疗核心制度等以中医药知识为主的培训。

1、基础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

2、知识更新培训,包括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为主的四新培训。

3、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学习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和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掌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技术。

4、中医特色康复技术,以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主。

5、中医药知识。

四、人员范围:阳春市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医、药、护、技人员

五、时间安排:原则上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可增加培训次数。

六、培训考核:培训采取签到制,参加学习的医务人员不得无故缺席,如因工作需要或家中确有急事要按规定请假,学习中认真听讲,遵守学习纪律,不得随意走动或接听电话,并做好笔记。培训结束后以考试形式进行效果评估,并存档,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七、继续教育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需按要求完成专业课、选修课和公需课。积极参加总院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选修课由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自行录入单位自管学时,公需课自行在华医网学习。每年12月31日前,各成员单位负责继续教育的人员负责将各自单位当年的继续教育完成情况汇总给总院科教科。年度对成员单位考核,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的参与率。

第3篇

    1医院结构与护理人员现状

    1.1我院是1所2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以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护理的患者居多,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对此类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熏洗、贴敷和拔罐等方面,这些疗法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1]。护士直接参与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有8项,包括拔罐、刮痧、肛滴、耳穴,电针,熏洗,帖敷和磁疗[2]。

    1.2我院护理人员中,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护士8名,只占全院护士的5.7%。

    2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技能的开展情况

    2.1我院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在思想上深刻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3],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中医理论基础较差。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少,护士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均需先核对医嘱)[4]。从医院的调研中发现,医师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从而使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约束,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从而影响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

    3.1理论培训

    3.1.1护理部每个月组织2次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讲座,请院内中医医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制护师担任主讲,其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医健康指导等内容,课后对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1.2科室每周2次晨间提问中医基础知识,每个月组织1次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内容业务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3.1.3实行护理查房中西医交替,每个月1次中医护理示范查房,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护师担任,内容涉及中医辨证护理、中医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3.1.4凡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进院2年内分批次送入中医药大学参加100学时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保证医院西医护士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3.2操作技能培训

    3.2.1根据2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

    3.2.2护理部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操作考核标准。

    3.2.3选择中医护理专科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操作示范老师。

    3.2.4每个月组织1次集中操作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专职操作带教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对象为各科操作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培训结束后,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培训对象进行考核,直至合格方可在科室传授。

    3.2.5制作8项中医操作视频作为学习教材供科室带教老师传授辅导。

    3.2.6每季度组织召开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体会交流,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4临床实践

    4.1学以致用,医护加强沟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积极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增加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4.2护士长对科内西医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每个月发放调查表,征求患者意见,汇总反馈至护理部,护理部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分析,定期总结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满足临床所需。

    4.3培训计划实施8个月后由护理部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理论以笔试为主,操作由院内操作考核小组按评分标准随机抽考8项中医护理操作中的1项。并分别对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5效果

    我院西医护士培训前中医基础知识平均分为56分,培训后平均为78分;培训前中医护理操作平均分为68分,培训后平均分为92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讨论

    6.1国家目前针对中医护理人员培养、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机构较少,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与中医技能操作上非常欠缺,且中医传统技术临床应用少,制约了中医护理技能的培训实施与发展。

第4篇

    CBL(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强调以案例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1 中医学教学的现状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医的内容,而课时安排只有一学期的授课时间,重庆医科大学儿科本科、儿科七年制的中医学教学安排为大课理论54学时,本科示教3学时,七年制示教9学时。短时间内把中医院校几年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学期内讲授完毕时间短任务重,不能深入。而且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理论体系的巨大差异,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思维转换非常困难,往往对中医不能产生兴趣及真正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临床示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机会,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中医。但是示教时间短,如何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几个学时,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条件有限,没有病房,只有门诊,就造成病人随机性很大,对于示教病例病人的病种不能选择,示教病例数量不能确定,也不能预先安排典型的病人给学生看。就导致不同组别的学生示教内容不一致,学生体会不一致,而且以往的示教教学方式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对如何四诊、如何辨证论治进行单方面讲解,力求让学生多了解临床。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主动思维很差。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差不能及时做出反应,示教结果就形成参与性差,实际效果不佳。

2 中医学CBL教学法应用的方法

2012年中医教研室利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论证的契机,对示教部分进行了改革,加入了CBL教学。

具体方法:在示教之前2周把典型案例发给学生,按学号将学生随机分组,一组约10人左右,每次上课两组进行讨论。然后学生先个人查找资料进行分析,再进行组内讨论,组内汇总意见后,由一名学生制作成PPT,示教当天进行汇报。示教当天,一组汇报分析,另一组学生对对组的内容提出意见及疑问,由汇报组学生回答疑问,两组讨论。最后,由教师简短点评。

3 CBL教学法应用的效果

通过CBL教学,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参与性。事前大家己经自行查询资料进行了个人的分析,然后组内讨论,汇总意见,在示教时学生代表汇报时,可能有错误,可能思路与对组不同,另外一组的学生就有疑问提出,针对每一个小问题,又会展开进一步讨论。对整个讨论范围的拓展,及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很直观的得到。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能够在自学及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自行改正;也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学生反映良好;教师能够在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可以直接针对短板问题进行讲解,学生感触也更加直接,容易理解。

此种教学方式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单方面输出为双方面互动,形式不再枯燥,反馈性也很好,能够使教师发现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合理分配今后的授课安排。

4 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通过目前CBL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1)病案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不宜选择过于复杂的病案。因学生中医基础比较薄弱,简单病案的诊断都可能存在问题,过于复杂就可能造成讨论时间过长,讨论容易偏离重点,造成不可控因素增大。这就要求在最初选择病案时,必须全体教研室教师共同讨论、分析,精选病案。如果讨论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病案,并存入CBL案例库,以备后用。(2)带教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起到掌控全局的作用:当学生们不能积极发言时,可适当的加以启发;当讨论偏离方向时要适时地扭转形势;当大家没有发现错误时要适当的提醒,使讨论能围绕主题,不偏离方向。不然就会造成花费时间很长,讨论的目的却没有达到。(3)虽然汇报学生的分析并不会完全正确,但是对于中医基础很弱的学生来说,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汇报内,马上发现对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不容易,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把存在的问题单独呈现给大家,再让汇报组学生对问题进行解释,之后对组学生质疑,这样两组的参与性就很强,而且会在争论中对问题得到深刻认识,即使不能对问题得到准确结论,这时候教师再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4)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应该注意弱化自己的主导地位。因为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站在向学生授课的位置,学生也往往不是互相讨论而变成向教师汇报的状况发生。这就背离了CBL教学方法的初衷。讨论不单单是为了得到一个正确答案,关键是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退后,让学生成为讨论主体,但又要掌控局面,而不是任由学生随意讨论。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授课前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5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案例库的形成。因为刚刚开始,储备案例少,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建成案例库。

(2)师资培训。案例讨论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恰当地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更加敏锐地洞悉学生的想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工具上的支持对教师要求很高。目前的师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到外校及本校优秀科室进行学习。提高带教教师能力。

(3)与之相配的学生评价体系配套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4)没有设计相应方案调查学生学习效果。这将是下一步我们要完善的方向。

第5篇

1.1根据课程特点,安排介入时机中医基础理论是学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中医课程,必须在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后,才具备实施PBL教学的基础,从而达到预期的PBL教学目标和效果。鉴于此,我们把PBL教学安排在后半学期病机一章结束后,作为独立内容进行。1.2PBL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对象为2011级中医本科专业二班学生125人,学生自由组合,分为8组。分别在8个独立教室分两次进行,共四学时,每次两学时。具体步骤为:①第一次课,教师将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内容先后呈现给每个小组,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分幕提出问题。②由学生推选的主持人和记录员进行主持和记录,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交由学生讨论,进行问题整理。③带着问题课下查阅资料,自由组合讨论。④第二次课,分别呈现第三幕和第四幕内容,学生将查阅的资料结合病案内容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⑤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围绕焦点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阐明中医的理论和思维。⑥进行PBL教学评价。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发言情况、资料的充实度、参与合作精神等,进行小组成员互评打分、自评打分和教师给每位同学打分。

2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调查反馈

从课堂效果来看,同学们热情投入、积极参与,达到了PBL教学预期的目标。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PBL教学法,我们在课后对参与本次PBL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学生对PBL教学法的了解度与参与度;对PBL教学法的感受与看法;PBL教学现存问题及建议。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25份。2.1对PBL教学法的了解此部分设有两个问题,一为是否了解PBL教学法,一为是否愿意尝试。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前对PBL教学法有所了解,所占比例为69%。愿意尝试该教学方法的比例占97%。尽管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对于中医基础知识尚不十分扎实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大难度,但总体看学生还是非常愿意成为学习的主动者。2.2PBL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部分共设40个问题,每问设有“否”、“不确定”、“是”三个选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把握和整合运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几个层面。总体来看,PBL教学法较以往传统教学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如:“使我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一项,122份问卷认为“是”,所占比例高达97.60%。为进一步确认其认同度,我们还分别设了“学习的趣味性大于学习的压力”和“学习的压力大于学习的趣味性”两题。前者的认同率(是)为90.41%,而后者的否定率(否)为88.45%。对于分析问题能力有所提高的比例为97.60%,但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的比例较低,为79.40%,认为能加强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掌握的占92%。94.4%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协作对问题的解决有促进作用,而且对班上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了解。2.3存在问题及建议现存问题主要有(按出现频率高低排序):获取知识及信息的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全面,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提的问题会偏离主题。建议主要有增加PBL教学课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加强教师的引导与参与,平时多开展讨论。建议PBL开课次数以2~3次为宜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为72.80%;每次课时以6~8学时所占比例较大,占85.60%。

3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第6篇

关键词:专科;医药信息技术;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507-01

为科学合理的制订专科医药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改革传统计算机课程与医药各专业结合不紧密的现状,课题组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近三年的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了信息技术需求情况调查[1],又对2010级入校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调查[2],在这两个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医学计算机和医学信息学教材,针对专科层次学生的特点,对在专科层次开设医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订出教学大纲。

1 教学内容整体调整目标

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医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情况,调整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计算机技术与医药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将课程名称修改为《医药信息技术基础》,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分析来看,目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完全摒弃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应用是行不通的,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医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最终的目标是与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区别开来,重点讲解医药信息技术。

2 各部分的内容调整如下[3-6]

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由于学生基础存在差异,所以该部分内容目前还有必要进行讲解,但其中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分类;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数制的转换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对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不是很大,而且有些内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介绍,我们决定删除。增加了家用电脑配置及常见故障处理等实用的内容。学生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对计算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电脑出现的一般故障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操作系统部分:随着中学阶段信息技术的普及,家用电脑和网吧数量的增多,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文件的复制移动等基本的操作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所以该部分内容最终考虑将删除。但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文件属性的设置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操作较少,应与重点示范性讲解。随着学生基础情况的变化作动态调整。

Office办公软件部分:办公软件的操作一直是《计算机基础》的核心部分,也是过级考试的重点部分,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毕业学生在工作中应用也比较广泛,这部分内容肯定还是要讲的,主要是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Office软件是一个很庞大的软件系统,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过其中一些基本的操作,如Word字体的设置、段落的设置、一般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排列,Excel的基本的制表功能,一般幻灯片的制作等基础知识。作为医药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围绕Office这个办公软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开展教学,中学阶段涉及的我们只要快速的复习、熟练一下就行。对于Word部分,我们重点介绍它的一些高级操作技术:样式、大纲和模板、书签、目录、角注和尾注、批注和交叉引用、公式编辑器的使用。Word在医学上的应用技巧(如:电子病历模板)等内容。对于Excel部分:我们可以重点介绍:它的公式编辑方法和常用统计函数、数据管理(如:排序、分类汇总、筛选、数据透视表);医药常用类型图表等操作。对于Powerpoint部分: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些高技术含量和漂亮的演示文稿,我们可以介绍它的模板的应用,如何从网上下载模板甚至自己做模板,母版的应用,Powerpoint软件如何插入flas等外部对象这样一些高级操作。

网络和部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介绍网络的组成、分类和协议,这些内容过于抽象而且也不实用,对于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过大,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考虑删除。关于网络部分,重点要介绍Internet的应用,如何在网络上进行医药信息检索,包括搜索引擎检索和网络数据库检索、医药信息交流以及网络信息安全。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

医药信息系统部分:医药信息系统是原来《计算机基础》没有的,这部分内容应该成为《医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核心,包括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药品管理系统、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医保系统、护理信息学与护理信息系统、中医药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中医专家系统等。这些软件大部分都涉及到网络和数据库,规模较大、结构复杂,一般用户不具备试用条件,不能从医院原样照搬到课堂上来演示和实训。我们整理了一些小型的单机版医药信息系统,如:凌风电子病历系统、博信药店管理系统、门诊划价收费系统单机版、住院护士工作站等小型软件,这些软件虽然没有庞大的数据库和网络的功能,但是基本功能却是一样,借助这样一些小型软件,我们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医药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未来岗位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3 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对于医药专业来说,计算机课程不管怎么改都是公共课,课时量一直都很吃紧,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以上内容这是一个摆在课题组成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于专科层次来说,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专业课很多,要争取比现在更多的课时基本没有可能,我们只有年年调查学生的基础情况,实时删减中学信息技术涉及的内容,腾出更多的课时出来。

另一个问题是学生过级考试跟本次教改有所冲突,湖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涉及到全省所有的高校,并没有按专业划分考试内容,根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一级考试大纲》的要求,数据库部分占的比例很大,为了学生能够拿到一个证书,我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解比较抽象的的数据库。所以如何解决学生获取证书和教改的冲突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去参加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简称:NMIE)组织的认证考试,该考试主要考计算机基础和医药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跟我们教改的目标正好相近,而且所获证书全国有效。

信息技术知识日新月异,医药专业信息技术教研、教改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常抓不懈、常改常新。动态的调查学生基础情况和跟踪学生应用情况,实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医学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爱民,郭争鸣.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信息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J].医药导报,2010(11).

[2] 周爱民,郭争鸣.学专科学校入校新生信息基础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1(2).

[3] 刘艳梅.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王平南,吴娅娜.医药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第7篇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是运用声音、图片、视频等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软件,加强教学内容直观性、生动性和应用性。以中医妇科疾病望诊为例,可针对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质、舌苔,各种疾病阴道出血、恶露及带下的性状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图片;分娩过程、妇科检查程序、常见妇科手术过程,均可利用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比单纯的语言描述要形象、生动、直观,印象深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从课堂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目前较为盛行的PBL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及案例教学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之不足,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并组织学生对临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逐步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围绕病案这一主线,创设模拟临床情境,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2]案例选择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案例分析、讨论及交流能否顺利完成。中医妇科学的教学,注重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训练,选择案例以中医临床优势病种为主,例如崩漏、痛经、不孕症、滑胎、胎漏、胎动不安等。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围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逐步提高学生搜集临床资料、综合辨证要点、制定理法方药的能力,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由课堂教学阶段更好地过渡到临床实习阶段,为培养成为合格医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PBL教学法1969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了PBL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逐步开展,逐渐成为一种适合医学教育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具体案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作为学习主导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通过PBL教学法的应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深受师生欢迎。运用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使用PBL教学法,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阶段花费时间及精力较多;课堂教学花费课时较多;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病例的深入分析、资料搜集与汇总、综合讨论与总结。在一些中医院校现有条件下,本科层次的学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有一定难度。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PBL学习方法的培训、加强文献检索方法及技巧培训、加强师资培训、逐步增加PBL教学方法课时等方式,提高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分量,进而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整体教学水平。

    中医妇科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中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长期从事中医妇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扬长避短,应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为各级医院培养合格的中医妇科医师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