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0 15:17:23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数字化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时代背景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已成为企业的宝贵资产。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我国已经有多个文件涉及企业数字化的进程。而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提出了加快数字化进程的相关计划。领先一步的企业,在数字化问题上已经成为传统企业转变为数字化企业的先锋。企业应该从四个方面重点推进数字化进程:①自上而下推行企业数字文化;②分阶段向数字化转型;③创新基于企业数据基础的商业模式;④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敏捷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2我国制造型企业现状
我国制造型企业采用传统研发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设计和工艺部门没有统一的三维设计工具,导致设计数据类型繁多,实现数据交互非常困难;(2)缺乏统一的三维设计规范与标准,不利于数据的管理和交流,工作效率较低;(3)没有规范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缺乏有效的知识和信息管理平台,产品开发流程不完善,数据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缺乏有效的设计任务规划、分配和评审环节;(4)没有工艺仿真验证,工艺的合理性及优化装配路线等只有在实物加工时或加工后才能得到验证;(5)没有虚拟仿真环节,物理验证消耗成本大,很多质量问题无法提前预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批量召回。
3西门子数字化企业集成解决方案
所谓数字化企业,是指那些由于使用数字技术,改变并极大拓宽自身战略选择的企业。数字化企业具有自身的战略特点,建立了一种企业模式,能够以新的方式创造并捕捉利润,建立新的、强大的客户和员工价值理念。更重要的是,数字化企业应当具有独特性。我国工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借鉴西门子数字化企业集成解决方案,为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技术上的先决条件。在离散工业和过程工业的各个领域,西门子正携手客户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无论企业何种规模,何种行业,落地工业4.0的时机已经成熟。西门子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170年来不断致力于卓越的工程技术、创新、品质、可靠和国际化发展。西门子业务遍及全球,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作为世界最大的高效能源和资源节约型技术供应商之一,西门子在高效发电和输电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以及工业自动化、驱动和软件解决方案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西门子还是影像诊断设备,如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系统,以及实验室诊断和临床信息技术领域领先的供应商。西门子作为全球数字化顶级供应商,其数字创新平台能为数字化企业在软件方面奠定基础。这一平台可以在产品性能、产品开发和生产运营等方面培养持续的创造力。西门子数字化企业集成解决方案支持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实施直至服务的各个环节打造一致、无缝的数据平台,形成基于模型的虚拟企业和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现实企业镜像。西门子形象地称之为数字化双胞胎,完整真实地再现整个企业,从而帮助企业在实际投入生产之前即能在虚拟环境中优化、仿真和测试,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同步优化整个流程,最终实现高效的柔性生产,并快速创新上市,锻造企业的持久竞争力。西门子持续将新组织和新技术高效地融入其行业领先的数字化企业软件套件中,帮助企业为产品和生产线创造全面、精确的数字化双胞胎,占据行业优势。
4数字化企业发展路径
总结我国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的经验,一般会经历设计数字化、装配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几个阶段,最终实现数字化智能工厂。鉴于我国制造业现状,推荐按以下路径进行数字化转型:(1)逐步引入西门子数字化企业软件套件,应用于产品研发的各个阶段,并制定应用标准和规范;(2)将产品三维模型打造为传递下游生产活动所需详细信息的恰当载体,企业所有部门和团队都使用三维模型作为信息传递途径;(3)将所有流程数据通过生产生命周期管理软件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虚拟仿真过程提前;(4)在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帮助下,设计和工艺人员在生产生命周期管理统一的虚拟平台上进行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仿真与模拟验证;(5)引入本地化技术支持,贴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知识库定制、模板制作、工艺流程定制及二次开发等。西门子数字化产品套件支持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全过程,但是企业的需求远不止于此,如何更好地将数字化软件与企业当前的需求结合起来,进行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协同开发,这才是重点。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和痛点,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立足企业现状、基于西门子工业软件产品的效率倍增数字化转型服务。效率倍增指基于西门子软件平台的深度数字化应用服务,结合用户企业产品的特点和需求,帮助用户实现真正基于三维的研发,建立真正的虚拟数字研发流程体系和数据包规范。效率倍增的核心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和产品特点,基于MBD(ModelBasedDefinition)规范,构建企业级模型产品知识体系,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成为可统计、可计算、可分析的数据。同时对制造环节实现知识结构化,与信息数据对称,逐步取代人在制造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帮助企业实现敏捷、精准的设计制造。最终建立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以数字化流程为效率、以物料清单为核心、以上下游协同为关键的制造全过程。按企业的业务场景,具体分为以下版块:基于MBD的快速研发设计、基于MBD知识工程的工程设计、基于MBD的仿真行业应用、基于MBD的工装仿真设计、基于MBD的模具快速设计、基于MBD的结构化工艺设计、基于MBD的工艺仿真优化、基于MBD的制造规划设计、基于MBD的质量规划工程、面向企业的增材制造应用、面向企业的数字化服务。
5基于MBD的设计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
MBD指用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来完整表达产品定义信息,详细规定三维实体模型中产品尺寸、公差的标注规则和工艺信息的表达方法。MBD使三维实体模型成为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唯一依据,改变了传统以二维工程图纸为主、以三维实体模型为辅的制造方法,使集成化的三维数字化实体模型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对数据管理及设计下游的活动,包括工艺规划、车间生产等产生重大影响。应用基于MBD的设计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企业逐渐实现三维数字化产品定义、三维数字化工艺开发和三维数字化数据应用,形成一个完整且基于MBD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工艺、制造技术应用体系。
5.1汽轮机公司
某汽轮机公司作为机械工业100强和全国三大汽轮机制造基地之一,现有总资产逾120亿元和7000余名员工,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名,中高级人员占48%,主要生产设备2500余台,其中大、精、稀设备和数控机床500余台。经过40年的建设发展,该公司现已具备了各等级火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开发研制和批量生产的综合实力。自建立以来,公司已累计生产各种类型机组660余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5%,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并出口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使用性能均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普遍好评。该公司在数字化制造方面起步较早,已经在部分车间成功实现了数控机床联网的工作。尽管如此,在数字化制造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如下:(1)设计平台不统一,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交换困难,很难实现协同办公,重复工作量大;(2)技术准备流程较长,工作流程几乎为单线条模式,设计数据传递到工艺、采购、生产等部门的流程长;(3)零件三维模型重用性差,同一个零件,设计部门要建模,工艺部门要建模,重复劳动量较大。针对该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对叶片谱系归纳总结,梳理叶片工程设计业务流程,建立叶片参数化要素库,实现模块化驱动,为叶片智能快速设计做好准备。开发叶片知识设计平台,实现叶片的自动创建、智能编辑等设计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叶片设计的工作效率。具体实施效果如下:(1)统一了软件平台,使数据沟通没有障碍;(2)建立完整的叶片三维设计规范,规范了叶片的设计流程;(3)开发基于知识工程的叶片设计、工艺一体化平台,实现叶片全三维设计和工艺设计,完全实现数据重用;(4)利用叶片结构化知识模板技术,实现叶片三维模型自动创建;(5)基于产品知识体系,实现叶片尺寸自动标注;(6)自动生成叶片三维结构化工艺;(7)帮助企业建立了基于叶片三维模型的设计、工艺知识体系。通过效率倍增数字化技术服务,该公司叶片分厂建立了快速设计、快速工艺一体化平台,叶片设计、工艺编制效率提升了80%,交货期缩短了20%。该公司研发了统一平台,协助梳理叶片需求数据化,建立基于叶片三维模型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基于MBD的叶片敏捷精准化制造。由此,该汽轮机公司向数字化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5.2仪器仪表公司
某仪器仪表公司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是1965年从上海、江苏、辽宁等地内迁的热工仪表总厂,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重点布局的三大仪器仪表制造基地之一,主要生产和经营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制造业跨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领域,其整体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而且维系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智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以及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21世纪大国竞争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该公司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十分坎坷,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如下:(1)缺少三维产品设计,产品可靠性低;(2)手工搭建物料清单,与模型、图纸没有关联,错误率及返工率高;(3)订单选配参数不统一,产品系列多,导致设计冗余度高,产品零部件通用性低;(4)二维工艺编制较粗糙,且仅有零件通用工艺,无法指导现场生产。采用基于MBD的设计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该公司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表现在对球阀阀体部件类别归纳总结,梳理球阀选型设计业务流程,建立阀体部件及各个零部件的参数化模板,实现产品级模块化驱动,为阀体部件智能装配做好准备。开发知识设计平台,根据工程物料清单实现阀体部件和管道附件的智能装配、智能工程图等设计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搭建物料清单和球阀设计的工作效率,降低返工率。开发工艺平台,根据产品模型实现快速搭建和重用产品零件工艺。具体实施效果如下:(1)采用规范标准和统一平台,实现了知识驱动、经验积累,以及没有障碍的数据沟通;(2)建立完整的球阀三维设计规范、二维制图规范、检查规范,规范了产品的设计流程;(3)开发基于球阀产品的工程设计、工艺一体化平台,实现球阀全三维设计和快速工艺,完全实现数据重用;(4)基于客户订单及产品参数信息进行判断,快速搭建产品物料清单数据结构,利用产品工程物料清单及产品结构化知识模板技术,实现阀体部件和管道附件的三维模型智能装配;(5)快速生成球阀零件的三维结构化工艺;(6)帮助该公司建立了基于球阀三维模型的工程设计、工艺知识体系。通过效率倍增数字化技术服务,该公司建立了球阀自动搭建物料清单、快速设计和快速工艺一体化平台,球阀物料清单搭建、设计,以及工艺编制效率提升了80%,交货期缩短了20%。该公司建立了协同设计平台,梳理客户标准产品参数信息,快速搭建产品物料清单,并实现基于球阀产品级的三维模型库快速设计,建立三维结构化工艺,进而实现基于MBD的球阀敏捷精准化制造。由此,公司走上了更可靠、更高效的数字化转型之道。
6基于MBD的仿真行业应用
6.1电机
电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电磁、结构、控制、流体和温度等。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及各种电机新技术的发展,电机设计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同时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机设计的要求,必须借助于现代仿真技术才能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数字化仿真软件,可以分析电机组件的静态刚度和强度、冲击刚度和强度,以仿真来验证客户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6.2汽车零部件
从智能电子、信息娱乐、电信到高级软件等领域,车辆制造商正在为今天的消费者不断推出突破性的创新科技。同时,面对日益增长的燃料费用和严峻的环境问题,汽车制造商需要重新设计汽车系统,包括空气动力学、发动机、传动装置、车身、乘客舒适性及电气电子系统等。数字化仿真软件针对汽车零部件进行静态刚度和强度分析、动态刚度和强度分析、模态分析、多体动力学分析及疲劳分析,通过仿真验证客户设计方案,确认零部件失效的原因,并验证改进方案。
7基于MBD的模具快速设计
注塑模具企业目前大多采用三维数据设计,部门之间流通的数据格式根据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同,部分基于三维数据,但更多的是基于二维数据,即工程图传递。如质检部门基于工程图进行检测,加工和装配部门也基本全部基于二维图纸。这与企业硬件设备的配置有直接关系,可见二维工程图在模具企业中依然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对模具企业的设计和制造周期有较大影响。某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线束生产企业之一,为国内各大整车制造商供货。该企业承接各种线束接插件的模具设计、制造、生产业务,其产品质量获得客户广泛认可。该企业是外商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采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软件应用水平在当时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但是随着我国模具企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模具企业通过对软件的定制开发实现软件深层次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设计效率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竞争力大大加强。而该企业仍然延续着十几年前的软件应用方式,水平还一直停留在原始状态,相对而言竞争力明显减弱,导致在利润方面也越来越没有优势。针对该企业的现状,定制了系统化的专用制图环境,以及可灵活使用的工程图工具,具体包含模具属性快速填写工具、零部件属性快速填写工具、工程图批量创建工具、视图自动摆放工具、外形尺寸自动标注工具、标题栏自动填写工具、尺寸格式工具、尺寸序号工具、尺寸上色工具、尺寸加粗工具、尺寸版本号标注工具、技术要求快速填写工具、自动物料清单表输出工具、批量打印工具等。通过效率倍增数字化技术服务,该企业的设计制图效率提升了80%,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第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1、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2、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收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4、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挑剔。
第二、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囿于住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
第三、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Internet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企业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
第四、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企业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
第五、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对原来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即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约束,实行松散型的管理,不能不是巨大的挑战。
面对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我国企业营销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要迎接挑战,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这主要包括营销观念、营销制度及营销管理的创新。
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这缘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这必然驱动企业经营哲学的不断更新。其次,要求企业从偏狭的国内营销观念转向全球营销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推进了经济全球的发展,使国内外市场连成一个整体。因而,企业必须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能推进企业发展。
营销制度创新。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对各种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引进新产品和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和新来源;实行企业组织新形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组织创新,主要是从传统的等级制度转变为柔性的营销组织。从目前国际柔性组织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是建立起扁平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及全球化的组织。一是扁平化。指企业通过技术网络同广大员工发生直接联系,而且使企业同消费者、研究机构之间构筑一个互动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网络化。它是使企业领导与广大员工众传统的等级制度关系变成非正规的网络关系,从而提高员工的自信以及经营效益。三是智能化。这既要求职工不断提高个人知识和智慧以及不断的超越自我,又强调企业的系统思考和知识的整合力量,以不断再造企业的无限生机。四是虚拟化。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建立临时网络,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可以突破企业界限,在广阔范围内寻求各生产经营环节(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等)及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企业一旦完成目标就自行解散。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并节省费用。它要求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协作精神、协调能力及综合能力,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及组织行为充分考虑这一时代特点,研究企业营销如何同国际惯例接轨,如何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及适应全球的竞争战略。
商业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全球业务环境正发生着巨大改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是推动这些改变的主要力量。信息技术不仅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本要素,更是有效激励企业发展的动力。如今,每个行业都离不开软件,因此所有企业都需要将信息技术视为一项核心能力。埃森哲发现,越来越多的前瞻性企业都将信息技术视为战略资产,它能帮助企业运营进行转型:优化运营,并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具体实例俯拾皆是:耐克公司应用无线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建立了针对运动员的绩效跟踪系统,帮助他们监测、改进和制订新的培训计划。福特汽车应用传感器数据监测车辆运行状况和驾驶员行为,并分析数据以寻求改善下一代汽车驾驶体验的机会。
这些前瞻性企业以及其它优秀企业清晰认识到了全面数字化的战略地位――数字化可以推动差异化竞争。而且,与其被动等待新技术开发或成熟,它们选择尽早行动起来。时不我待,您也应付诸行动。以下是埃森哲预见到的将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七大技术趋势:
构建无处不在的数字关系
如今,企业可以借助日益丰富的数字化交互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客户,例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页、在线聊天、移动应用或微博等。将通过数字渠道获得的洞察与实体店面内的沟通相结合,企业可以在线上线下同步改善服务效果。例如,全球性的营销公司Catalina 便在此方面树立了成功案例。当消费者在实体店扫描产品二维码时,Catalina 便可确定其所在商店的位置,借助既有的消费者记录,为其推送相应的商品信息。通过精确定位客户的店内位置,Catalina 可以提供的不单纯是一般产品推送,而是客户感兴趣或正要购买的商品。
同时,社交媒体的出现为消费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其能够向更多人表达对商品的喜好并给出建议。他们的角色不再只是产品或服务买家,他们可以通过Yelp 点评网发表批评或赞赏意见,通过外卖点评网站和餐厅点评应用Menuism 给出评论和推荐,通过音乐试听网站Spotify 推荐音乐,通过旅游评论网站到到网(TripAdvisor)提出旅行建议。因此,企业需要意识到技术带来的变化,并努力把握变化背后的机遇。
当前,企业需要做的是重新制定消费者沟通战略,转变交易理念为关系理念。同时企业应当意识到,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不仅是一组向消费者推送信息的新渠道,新技术将改变其产品推广的简单功能,更可由推送广告等转为提供服务和价值。企业必须融合社交媒体以及其它新技术(例如数据分析和移动技术)带来的新功能,以便应用此前想到但从未实施的方式重新设计消费者交互功能。更深入的消费者互动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了解他们的喜好和不满;而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更快地完成产品开发、扩大生产,或者减少某些特定服务,知道哪些应该投资,哪些需要避免。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设计
如今,企业已不再受数据缺乏的困扰,而是缺乏“正确的”数据。企业只有真正将数据转化为其战略资产,推动业务成果的取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迅速发展的传感器技术使企业获得了又一个填补数据空白的利器。传感器技术是创建及收集物理环境与设备信息的方法,可以填补企业数据资产在此方面的空白。全球著名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预测,蜂窝机对机(M2M)连接数量将由2012年的2.77 亿增加至2020年的25亿,而此类连接是将离散传感器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的必要条件。
企业首当其冲需要明确收集哪些信息的问题,然后即可开始应用。例如,国际快递公司UPS 开发了车载传感器和手持计算机系统,可全程跟踪货物和卡车的行驶情况和位置。系统运行后发现送货路线中左转弯越多,送货的速度就越慢,燃料成本也就越高。根据这些发现,UPS 设计了左拐次数最少的路线,每年可以节约燃油900万加仑。此外,准确预估卡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可以帮助UPS员工确保足够的资源来装载和卸载货物。此系统还能及时将货物当前运输位置更新至客户查询网站,方便客户掌握运输进展。
快速生成数据
如今企业需要跟上商业世界飞速发展的节奏,把握机遇的快速行动力显得尤为重要。从获得数据到产生分析结果,如果这一过程用时过长,公司就面临被更敏捷的对手所取代的风险。如果企业尚无通过分析数据发现和把握机遇的意识,则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消费品巨头宝洁公司全球首席信息官费礼博在接受《信息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宝洁能够减少关于“哪些数据”和一些“为何需要这些数据”的讨论,决策者就可以直接聚焦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大幅加快业务效率。如果按照依靠分析人员提供结果的旧模式,需要两周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他说:“企业必须要当机立断。”
宝洁已投资建设虚拟“快速反应”作战室,以便专业人员面对面或通过视频查看源源不断的最新数据流,并请相应专家即时解决问题。宝洁的目标是第一时间为决策层提供收集的信息。费礼博解释说,现在企业需要的不是新类型的数据,而是提升数据的更新频率、采集速度以及详细程度,包括销售点数据以及库存和发货统计数据等。
无缝协作
遗憾的是,企业协作目前仍然只是一些各自为政的沟通渠道,从电子邮件到视频会议再到社交活动记录(类似于Facebook网页上的更新内容)。用户需要自行了解如何使用这些渠道完成工作并提升效率。相比社交网站以及网站当前提供的消费者服务,企业需要更进一步,寻找新的方法应对协作挑战。它们需要使用协作和社交渠道来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巨大的收益。借助技术切实提升效率需要企业能够在业务流程和支持软件中整合社交技术。这意味着企业不能等待软件厂商构建解决方案以满足战略需求。要确保这些收益,企业需要主动确定哪些核心流程可以通过改善效率实现价值最大化,然后在这些核心流程中添加协作工具。这方面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Enterasys公司的IT副总裁登录Chatter时注意到,公司一名销售人员正在同一家公司展开订单谈判,但达成订单可能性不大。不过,该IT副总裁恰好认识那家公司的首席信息官。于是,IT副总裁成为双方联系的纽带,促成销售人员完成了订单。
添加协作观念需要企业转变对员工和业务流程理念:要建立社交协作,IT部门不仅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适应新的身份,肩负新的责任。此外,协作文化将重新定义协作的对象和工具。在新的模式中,员工还将展开人与物的协作。
软件定义网络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软件而非硬件来进行网络系统管理,是提高企业灵活性的一大飞跃。SDN 解决了企业的一项重大需求――不仅为企业管理变革、整合云服务提供了便利,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网络投资回报。此外,SDN 还有助于企业减少网络重新配置的复杂性、降低成本,将网络转换成真正充满活力的灵活资产。
主动防御
企业逐渐意识到,保护数字资产免受攻击必须防患于未然。制定保护措施时必须认识到攻击者可能非常强大,一旦突破防线,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脚踏实地,提前做好防范。新涌现的主动防御技术旨在帮助企业甄别并避开对其数字资产具有一定威胁的敌人。而先进数据分析法驱动的信息安全要求将安保重点从监控转移到了解最新发展形势、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上。比如采用将电脑系统转变为“移动目标”等方法,黑客就难以发现目标,也难以找到攻击漏洞。
凌云之巅
对于新兴技术,总是观望的人多敢于吃螃蟹的人少。埃森哲最新研究发现,企业真正实施云计算的尚在少数。众多 IT 高管迟迟未采取行动的原因十分明显:云计算应用起来千头万绪,别说要理清数据类型、管理职责和安全责任,分析云部署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影响等等,光是要掌握私有云与公共云的特性就足以打消高管的积极性。然而,云计算之所以称之为“云计算”不是因为它的“飘渺”,而是因为它的“广阔”,尽管对云的关注在增加,但云仍有广泛的潜力未得到足够重视。
现在,企业不应再将其视为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而应该去思考如何将其视为一个工具,如何利用云计算改善公司的业务。例如,威卢克斯集团应用微软Azure能够在三周内完成新产品开发流程的整个项目。同时,云服务已经成为众多其他技术变革的推动力,如社交媒体,以及目前不断升温的大数据。实例:宝马拉美公司使用微软Azure来展开社交营销活动,以宣传新的两款车型。此外,壳牌公司借助亚马逊的云产品来试用Hadoop执行新的分析功能。
埃森哲预计,至 2016年,云计算占企业IT产品与服务总成本的比例将达到14%,远高于2011年的5%。更重要的是,2016年企业46%的新增支出将用于支持云技术。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局域网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其建设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信息内容服务。图书与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是科学的组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建立各类专题的全文及多媒体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提供统一的信息内容服务。
2、 企业数字化图书馆建立存在问题的解决
2.1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的条件
网络和局域网作为机构内部的基础设施,是数字图书馆运作的载体,恰恰我们公司到各个分厂有一个完整的局域网网络,这就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
2.2 内容格式标准化、规范化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查询服务效果以及网上资源的共享。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资源内容的互操作性和可交换性。所以我们的图书内容都选取了超星浏览器或者PDF这两种格式,利用超星浏览器进行浏览阅读。
2.3 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无论是来自网上、来自出版机构制作的电子信息产品,还是对现有馆藏印刷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处理,或多或少都会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由于我们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只在我们公司的局域网中使用,为我们的广大员工提供便利服务,所有内容都是关于石油方面的科技图书,部分是自己收集整理出来的,也许能涉及到点知识产权问题;但是大部分是外部购买的,就没有什么产权问题了。
3、 数字图书馆的构建
数字图书馆创建的问题解决后就开始构建了。
3.1石油方面图书的采集。
该图书馆紧紧围绕炼油化工企业的特点及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进步的需求而创建,主要栏目包括:科技图书、标准与手册、科技期刊、现代企业管理等四大类,共计32个子栏目。我们一方面从员工手里收集到大量电子版的标准和规范;另一方面我们又订阅了大量的杂志,自己转换为电子格式;其他书籍从外面购买的;从这三个渠道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源。
3.2数字图书馆网站设计
数字图书馆独立占有一台服务器,作为一个局域网内的独立网站。随着图书大量的增加,所以需要大容量的磁盘空间。还有网页设计具有自己的特色。
3.2 数据库的建设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图书馆之间联网后,数据库将成为读者查询文献的重要资料库。用户主要是通过检索数据库获取相关的资源,然后打开资源才能浏览内容。我们使用了SQLSERVER数据库,完美地实现了这些功能。
4、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成立一年多以来,共有各类数字化图书、标准、期刊10000余册,并在不断增加之中,预计明年达到3-5万册,可为全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便捷的查阅技术资料的途径和信息服务,满足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并且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知识,图书馆还要增加生活以及娱乐方面的图书,更多地为员工提供服务。
5、 结束语
该数字化图书馆的创建,首次在企业内部实现了科技图书、各类标准规范、各种专业技术期刊的电子化、数字化,实现了图书资料的永久保存。该图书馆功能强大、浏览方便,具有查询、下载、单条件检索、高级检索、添加个人书签等功能,分类清晰详尽,针对性强,图书量大,普及面广,通过公司内部局域网络以石油二厂科技资讯网为平台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荣. 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管理[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信息化时代之下,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同样呈现出了极强的信息特征。这种特征帮助石油企业更为有效并且高效地展开工作,不仅仅对组织整体效率的提升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对于整个石油企业生产的安全展开,同样有着推进作用。近年来石油企业组织环境中的信息数字化管理应用逐步深入,带动着整个油田工业生产也都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必须对于此种应用以及对应的变化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并且依据技术的趋势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不同系统以及应用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及契合优化,形成面向石油企业发展的有效支持力量和体系。
1 信息数字化管理概念与石油企业工作环境
特征
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
从管理发展的趋势角度看,数字化管理是管理工作本身发展的必然,因为管理本身的价值在于在组织环境内部实现对于多种资源的利用优化,并且通过多方面的控制达到其产出的最优。而数字化管理本身作为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一种衍生产品,其不仅仅具有传统管理工作的控制特征,更加具备当前信息化相关技术反应敏捷以及支持大运算量等特征。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纵深发展,也从技术层面对于组织的管理工作给予了更多的支持。
从石油企业环境中看,可以发现其本身在管理领域中所呈现出来的复杂特征,也从客观上要求信息化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更加深入。具体而言,就是以井、站以及管线等油田领域中的相关基本生产单元作为核心节点,对其不同工作环节的工作过程展开监控,实现工作状态以及过程的相关数据的采集、监控,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动态分析,形成必要的预警机制,最终用以决策支持。具体而言,在石油企业环境中,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从三个层面实现对于石油企业日常工作的支持。其一在于基层,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实现相关数据的采集,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实现对于单井、管线、站(库)等基本生产单元的监督和控制。其二则是处于石油企业环境的中层,主要是面向生产展开对应的指挥和调节的系统,其职能主要包括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以及应急抢险和告警等基本职能。其三是以整个石油企业发展和工作状态以及综合趋势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决策支持系统,其职能主要包括油气藏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重点核心在对于数据的深入加工和分析。
从应用的角度看,石油企业环境中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其工作的重点在于面向每一个工作细节展开数据的实时采集,并且通过对应的通信系统将数据传输到相应的数据节点上展开深入的分析,在核心环境中,进一步加深人工智能的应用,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决策支持职能。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之下,相对于以往比较初级的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而言,其改进以及未来的发展重点有两个方面,主要是考虑到当前通信领域中的相关技术,以及物理链路的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因此未来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已经取得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基层以及高层两个方面。对于基层而言,更为全面的基础数据获取方式成为当前的应用重点,之前偏重于仪表数据的数据体系被当前更为综合性质的数据体系所打破。而在高层而言,人工智能以及相关数据分析方法,必然成为未来应用的重点。
2 加强石油企业环境中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
建设
综合当前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和特征,以及石油企业环境自身对于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应当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石油企业环境中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发展主要趋势,对于这些方面加强重视并且展开积极的推进,必然对推动整个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价值。
2.1 加强基层数据采集和理解
想要实现面向整个石油企业工业环境的更为综合性的控制,对于基层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就成为整个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的基本依据。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之下,包括石油钻探、开采以及运输等诸多方面的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都成为可能,并且其综合可靠性也在随之增加,这种技术层面的发展状况,对于推动相关数字化管理领域的系统发展和深入应用,都必然存在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与此同时,数据的大量涌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整个数字化管理系统的一种负担,因此展开面向基础数据的分布式加工和理解,同样也是当前石油工业环境中必须注重的发展重点。对于数据的分布处理,一方面应当注重多方面以及不同领域来源的数据之间彼此的印证,另一个方面还应当加强基本的逻辑分析,帮助实现更为有效的系统告警。
2.2 加强数据安全建设
在石油企业环境中,其数据的增加为整个数据环境的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油田工业体系之下,数据大多直接到石油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输活动,其中不仅仅会与工业活动本身的安全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有些关键性的数据关系到相关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其地位甚至会提升到威胁到企业自身安全的水平。基于这样的情况考虑,数据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相对有限的安全保护力量安排给庞大的数据体系。相对于数据总量在石油企业环境中的暴增状况,安全运算能力的增加就显得十分有限,因此必须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安全运算方法。因此在该领域中,包括生命周期以及其他相关特征识别等数据安全手段,都必然成为未来的应用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也因此应当给予充分关注。
2.3 加强数据深入分析职能完善
在整个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中,其对于数据的采集,或者传输以及其他相关行为和活动,最终的目标和价值都在于通过数据来实现对于整个工作过程,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行为的优化。而想要实现数据的这种价值,必然需要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发现其中的线索和价值,实现对于决策以及整个石油工业环境工作的支持。这种对于数据的深入分析,本身从客观上要求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与成熟,因此对于这一方面的建设,必然应当纳入到未来一段时间对于石油企业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成熟进程中来。
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原料药生产出口稳居世界第一。2007-2017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5967亿元增长至282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8%,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不过,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产品仍“以仿为主”,创新药欠缺,药品质量和疗效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随着近几年药品“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的实施,对药企运营与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再加上疫情冲击,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收到较大影响,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近几年一度出现下滑。在以上背景下,推动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我国药企向创新型技术型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单点信息化、数字化覆盖状态,系统间集成度较低;另外,仍有26%的医药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起步阶段。具体而言,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信息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是新药研发能力普遍偏低,研发阶段信息化支撑手段缺乏。当前医药研发需要强大的平台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支撑,我国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传统医药研发阶段,缺乏信息化手段及数据的支撑,导致药物研发耗时耗力,且成功率低。第二是医药生产阶段信息化及自动化大部分处于单点覆盖阶段,未形成端到端集成。一方面部分生产环节还未实现自动化,这在中成药制造企业中较为常见,如药材预处理、药物提取、环境控制等环节,仍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另一方面,医药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大部分互相分离,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没有得到实时收集以用于研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管理。第三是企业营销流通、产业链协同等环节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对药品营销渠道管理、营销数据的实时跟踪及数据分析能力普遍不足。同时,当前药企普遍缺乏互联网营销及用户服务类平台,基于线上的创新发展观念薄弱。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利用信息化平台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同步、资源及业务协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二、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进创新发展建议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自动化现状及问题,为推进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运营升级、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提升行业在国际的综合竞争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研发、生产、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同时推进企业各环节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最终实现智能化研发、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企业管理等全新生产运营模式的构建,具体建议如下。
(一)研发环节数字化
医药研发环节数字化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存在的最大短板,也是企业加强创新药开发力度的关键一步。研发环节数字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企业内部要构建统一的研发基础数据库,如电子实验记录、仪器原始数据、化合物/生物样品数据、生物活性数据库等,实现研发过程中各类数据电子化、标准化,并实现基础数据库在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二是完善企业级的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研发流程集成。构建医药研发平台,建立标准化的研发流程,基于研发平台实现研发流程集成。基于研发平台推进研发数据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实现对研发进程和研发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实验效率,加快药物研发进程。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辅助研发创新。医药制造企业应和专注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应用,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例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等阶段进行大批量文本分析及预测、虚拟药物筛选、病例分析及临床匹配、晶型预测、发掘药物新适应症等工作,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二)生产环节数字化
医药生产环节应重点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各环节智能化系统的整合,逐步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由于化药、生物药、中药生产数字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具体方案。具体建议如下。一是中小企业首先提升药品生产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加强提取、浓缩、醇化、干燥、灭菌等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部署,逐步实现各个环节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参数(如温度、流量、压力、液位、质量、浓度等)的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集中显示、报警和控制,简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二是逐步形成贯穿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体系。在关键环节自动化系统部署基础上,推进各环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合,形成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体系,强化生产制造各类参数数据汇聚与分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合理、准确传递与共享,全面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能力。三是完善企业生产类信息化系统建设及综合集成。完善生产执行(MES)、环境监测、药品质量监管、仓储管理等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数据、物料、能耗等数据接入到生产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及分析应用。推进生产信息化系统间集成及数据共享流通,形成集管控、优化、调度、执行和经营于一体的生产新模式。
(三)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
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是传统医药制造企业较为欠缺环节,随着“互联网+”在医药及医疗领域的渗透,营销流通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成为医药企业进行精准营销、开展服务化转型的关键。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搭建精准营销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联合医药流通企业打造面向基层医疗市场的数字化精准营销平台,重点探索医药产品精准营销方式,提高资源投放有效性。一方面基于精准营销平台整合下游终端客户资源,汇聚营销数据和客户数据,掌握药品流向动态,对渠道终端(如医院、药店等)营销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辅助差异化营销科学决策制定、渠道优化、终端覆盖等。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分析医生社交网络、阅读量和转发量、医学信息浏览记录等线上数据,挖掘医生使用偏好,实现有的放矢、精准营销。二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医药新零售、健康服务平台。医药制造企业应探索建设B2B、B2C电子商务平台或与大型医药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实现营销渠道下沉,推进线下线上全面融合。另外,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可探索建设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并和线下医院、体检中心、理疗中心、药店等实体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将数字化服务平台向线下机构及个人用户延伸,基于平台开展药事个性化远程咨询、疗效数字化评估、远程审方、健康监测、健康管理等。同时基于平台沉淀消费者疾病谱变化、健康需求和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开展C2M反向定制化研发生产。另外,医药制造企业应积极与数字化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等平台类企业合作,联合推出慢病管理、术后跟踪等服务,包括在线诊断、药品购买配送、用药跟踪等,形成“医+药”闭环,延伸大健康服务半径,创新开展营销模式。
(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
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是医药制造企业实现内部运营升级的重要手段,通常包括企业人财物的数字化综合管理、企业数据汇聚及综合分析、企业智能决策等。具体建议如下。一是推进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升级。针对中小企业,建议通过实地部署或采购SaaS服务等方式,推广办公自动化、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运营管理类信息系统的使用,加强企业管理精准管控能力。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建议推进运营管理类系统与药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实现研发、生产、营销、用户服务、企业运营管理相关流程及数据的融合贯通。二是提升企业大数据创新应用水平。建议有实力的医药制造企业打造企业数据,盘活企业全量数据,实现企业各环节数据的汇聚整合、提纯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服务等,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反馈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精准营销及用户服务能力,实现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协同。加强医药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协作,通过系统整合、流程打通等推进上下游企业生产要素互通共享,逐步实现产业链互联、平台协同、要素融通,推动产业链企业生产和服务资源优化配置。
三、推进医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建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在金秋时节的西子湖畔与大家相聚,共同就“数字革新,期刊未来”这一主题进行研讨。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署、代表柳斌杰署长,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内外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向国际期刊联盟再一次把重要国际性会议放到中国召开表示衷心感谢,向杭州市政府、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为承办此次会议付出的努力表示诚挚敬意!
2007年,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使中国期刊业得以面对面学习国外优秀同行的先进经验。其中,发达国家期刊业在数字化方面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带来了极大启发。2008年,国际期刊联盟在日本召开第一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为期刊业与数字出版相关产业深入交流、共谋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一举动具有远见卓识,也体现了全球期刊业界顺应数字化浪潮的自觉要求。
中国期刊业面临的数字化挑战与国外几乎同步。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日益提高,无线通讯技术及其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融合”的进程不断加快,智能手机、电子书等各类新兴阅读载体纷纷涌现,信息传播载体和技术的变化,与读者阅读习惯、阅读需求的变化相互作用,把期刊业带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新环境。不论是主动选择转型,还是被动渐进的演变;不论是内容编辑的数字化,还是广告、发行的数字化,传统期刊都不可避免地与数字出版相关产业捆绑在了一起,作为内容提供方在与渠道运营商、技术服务商等的互动中,推动着数字期刊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今天,在这里召开第二届亚太数字期刊大会,一方面,说明中国期刊业的数字化实践已经成为全球期刊业数字化进程的一个部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另一方面,作为当前世界期刊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数字革新,期刊未来”这一主题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更加明确的信号:对于全球期刊业界来说,如何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不断革新,已经成为影响期刊业未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这里,我仅从中国期刊业的数字化发展出发,谈五点简要看法。
第一,内容是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内容生产是传统期刊的核心业务和优势所在,是获得市场认可、形成品牌效应的源头。数字化条件下,期刊内容生产和传播机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内容作为期刊核心价值的地位没有变;在海量信息、快速传播和及时互动的数字化环境里,读者尤其需要高品质的阅读体验。作为内容提供方的期刊,应该始终把内容编采放在首要位置,才能在数字化进程中把握主动权。
第二,技术是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当前的数字期刊业,是基于互联网、无线通讯、电子显示等技术的新兴传媒产业,其载体形态、传播方式、经营模式的变化,都与技术推动直接相关。但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期刊业更多处于被动适应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刊数字化的整体战略性。期刊应深化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更多地介入相关技术的设计、研发,使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期刊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三,经营模式是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数字化对期刊产业最显著的冲击,就是经营模式的变化。期刊内容的数字化传播,使固有的广告、发行经营遭遇严峻挑战,而新的盈利模式还没有稳定下来,这是当前期刊业急需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从市场经营的角度讲,数字化不仅带来了经营方式的变化,还引入了新的主体和变量,数字期刊已经成为期刊社与电信运营商、网站、技术开发商等共同参与的产业。期刊必须把握好内容提供方的角色,以创新方式处理好与其他各方在产业链上的关系,才能发展和巩固符合数字化要求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强版权保护,并且积极推进期刊内容聚合。
第四,体制改革是中国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保障。当前,中国期刊业仍然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把经营性的期刊打造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同时积极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期刊集团。改革对于中国期刊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唯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期刊才能按照市场规律、顺应技术发展要求进行自主决策;唯有加快集团化建设,才能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整体合力,为产业转型提供有效保障。
第五,“走出去”是中国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期刊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但由于受到语言、地域以及经营能力的限制,中国期刊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仍然很不充分。数字化为期刊内容的跨国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使我们增加了推动中国期刊“走出去”,向国外介绍中国发展情况、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信心。希望有更多国外同行能够与中国期刊界开展业务合作,让文化交流插上数字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