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0 10:45:44
序论:在您撰写临床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检验医学;临床医学
1实施现代化管理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兴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1】(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一个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诊疗,而一个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会给病人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检验科除了加强科室管理,执行实验室认证后的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不断的学习临床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临床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结果的解释及进一步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众多相同意义项目中如何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为此检验科的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2】。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临床科室对其使用并不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菌培养所致;(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该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室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时,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检验工作者应该具有“参与意识”,这种意识即重要,又应受到重视和提倡。
3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化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检测时,对病人饮食应有所限制。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病人在卧位30分钟与直立30分钟采血测胆固醇可升高9.6%,甘油三酯增加11.3%。同一病人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存在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住院病人尿液标本送检不及时会使尿液腐败,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标本分析前质控至关重要,且常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所忽视。
4角色转换,从辅助检查到诊断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看来,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它不仅与病人、医生息息相关,还跟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准确的检验指标不仅可以评价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指导医生临床用药,这就为提高医药的整体医疗水平提供了相当的可能。
总之,今天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部分。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实现,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今天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为了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工作者必须做出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疾病。医学检验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免疫学、寄生虫学、形态学、血清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试验数据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等;②根据发病机制,建立合理治疗,如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诊断特异性疾病,如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③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筛选试验,如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④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等,如利用肝功能试验对肝脏疾患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⑤治疗药物监测。即根据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⑥辅助评价治疗效果,如测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监测结肠癌的治疗效果;⑦遗传病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病的发病率。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的亚专业之一,其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学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①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临床微生物学加强对条件致病菌和耐药性菌的研究,监测临床感染优势菌的组成和变迁的规律和趋势,以不断提高诊断水平。②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作为判定医院感染的基础。③对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与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④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保证医院内消毒、灭菌的质量。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检测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②医学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途径就是熟知检验知识。
关键词:护理工作;检验医学;质量管理
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的检测结果是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等检验分析质量管理工作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能否获得一份真正反映患者情况的合格标本,临床护士在整个检验分析过程的不同时间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 临床护士在整个分析过程的不同时间段的作用
按照时间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具医嘱开始,到检验结果审核发送为止,包括检验的申请、医嘱的执行、患者准备、样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检测直至检验结果审核发送。临床护士在整个分析过程的不同时间段的角色,比如:检验医嘱的执行者,患者准备的指导者,标本采集的操作者,标本运送的监督者,与实验室交流的沟通者,危急值结果的告知者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检验医嘱的执行者 在进行医疗救治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往往会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病史选择相适应的检验项目。护士把患者临床资料生成条形码并作为唯一性标识以及做好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1.2患者准备的指导者 患者的准备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前提条件,标本采集前患者状态对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前患者的状态有不同的要求。
1.3标本采集的操作者
1.3.1采血过程中还应注意正确的采血顺序,避免由于采血顺序错误而导致检验结果的影响。
1.3.2采血后应及时送检,避免放置过久。远距离运输时要做好标本的预处理。
1.3.3发现脂血,嘱患者素食3d再重新抽血化验,输脂肪乳的患者需注明。
1.4标本运送的监督者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尽快检测,特别是对于某些对检测时间有要求的项目,如凝血项目等。运送时间越短,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1.4.1标本采集后,第一时间通知标本运送人员进行标本的转运。
1.4.2做好与标本运送人员之间的标本交接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1.4.3运送过程中标本的安全:标本对环境的污染或水分蒸发等,做好生物防护,长距离运送时应具备冷藏条件及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1.4.4督促运送人员与实验室做好标本交接并记录。
1.5与实验室交流的沟通者 临床护士与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双方共同做好检验分析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
1.5.1实验室提供给临床护士检验项目清单、标本采集手册及注意事项、特殊标本采集方法等相关内容。
1.5.2实验室在标本接收环节遇到不合格或有疑问的标本时,首先联系临床护士,此时护士也会配合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当遇到有关检验方面特别是分析前阶段有关的问题时,临床护士应主动与实验室沟通,共同探讨。
1.6危急值结果的告知者
1.6.1当患者的检测结果出现危急值时,实验室联系临床护士,临床护士第一时间做好相关记录,包括患者信息、检测项目、具体数值及联系电话等,保证整个危急值通知流程及时有效运行[1]。
1.6.2临床护士收到危急值通知后,第一时间内告知相关主管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危急值处理。
2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针对护理提出如下措施与对策
2.1加强设备管理,改善检验环境 根据技术要求,配备适合的检测仪器。时刻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脚步,引进测试领域广、精度高的仪器设备。完善各项仪器和管理,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专人专队管理与护理。检验室对检验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的购进、建档、使用操作管理、人员职责均作出明确规定,以提高仪器的护理质量,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2.2完善实验室前检查制度,提高质控质量 要求临床医师及检验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对临床医师要求提高与扩展初诊知识,对检验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强化标本采集,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密度,减少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误差,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
2.3制定文件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护理部垂直领导与科主任的关系、健全文件管理系统[2]。要求检验单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逐项填写,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审批报告权后方能签发报告,检验结束,检验单及报告均应备份存档。制定检验仪器操作手册,并定期进行修订。检验负责管理人员定期向科主任申请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进行校正。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登记和统计,要填写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并实行归档存档。同时加强仪器、试剂的管理,建立大型仪器档案。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
2.4促进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 护士要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医院开展各科室的交流活动,要求各科室的人报告自己科室的最新发展。检验科人员要求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护士和临床医师要求理解检验技术的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随时跟进检验科的技术发展。
3 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查护理工作要注意几个原则
3.1应考虑安全性,即某种检查是否会产生并发症,不良反应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尽管某些有创性检查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为了尽快确诊,也应劝患者积极配合,进行检查。
3.2应该重视检查的诊断价值,兼顾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在不同场合下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3.3应考虑到获得各项检查结果所需等待的时间。
3.4还应考虑检查费用的高低,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选用价格便宜的项目。
4 临床护理工作在检验医学质量管理注意事项[3]
4.1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和运用具有一定技巧性。
4.2对于某些诊断不明的患者,为了尽量缩短确诊时间,减少检查费用,可以分两步进行。先选用一些敏感性高的项目将诊断范围缩小,尽可能减少假阴性,以免漏诊;然后在第一步检查结果阳性的基础上进行肯定诊断,尽可能减少假阳性,以免误诊。
4.3临床上常会遇到某些疾病诊断缺乏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理想的实验检查方法,这时需要将2个或2个以上检查项目结合起来应用,互相取长补短,以提高实验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4检验医学中的临床路径合理化是联系患者、家属、照顾者和专业小组来共同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种具体的服务方法,它是一个预计的、对每日服务计划的说明。对某病种,使用合理的检验医学临床路径,由入院到出院,提供有时间性、有效的检测项目。它是一种有效控制品质与费用的临床服务模式,可减少资源的浪费,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
4.5检验医学中临床路径合理化的关键是要有时间顺序性,要能控制和改良品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服务设计。这是一个要用系统管理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的照顾模式。
总之,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开始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核心,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减少因为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的消极影响。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包括:检验申请是否合理、患者准备是否充分、标本采集是否恰当、标本运送到实验室是否及时,标本在检验科内部的传递是否正确等;能否得到一份真正代表患者实际情况的合格标本,护理人员在医学检验分析前的各个时间段的每一环节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和减轻其经济负担,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医学决策学问题。临床护理工作为整个检验质量管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临床护士做好检验医学质量管理的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孙伟峰, 蔡锡雅, 张健, 等.危急值报告的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0(08).
常见疾病表现出大便异常
健康成人大便是黄褐色,且为成形软便。婴儿大便不成形,颜色为金黄色或者黄色。当人体发生某些疾病后,大便颜色、成形等会发生改变。①便秘,便秘患者可出现球形硬便。②狭窄或者直肠狭窄者可出现扁平带状便。③阻塞性黄疸患者可出现白陶土样便。④痔疮、肛裂、直肠病变、结肠息肉、肛裂患者等可出现鲜血便。⑤霍乱与副霍乱患者可出现米泔样便,类似于淘完米后的水。⑥消化道出血、隐血试验阳性患者可出现明显黑便,出血量达到50~70mL时大便可呈柏油样。⑦肠炎、感染性腹泻或者非感染性腹泻患者可出现稀汁样便。⑧细菌性痢疾患者可出现黏液脓血便。⑨阿米巴痢疾患者大便为暗红色,类似于果酱。
大便化验内容
(一)显微镜检查
正常大便通过显微镜观察,存在少量的细菌、结晶,没有红细胞,偶见白细胞。显微镜检查中如果发现异常,根据异常可提示存在不同病变,具体分析如下。
1.白细胞。如果显微镜检查发现白细胞增多,则提示患者出现肠炎,可能是细菌引起的感染,也可能是过敏性肠炎或者是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2.红细胞。常见的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痢疾、肠道下段炎症出血等情况,可在大便中检出红细胞。如果红细胞检出量超过白细胞,可能是阿米巴痢疾;如果红细胞检出量少于白细胞,则可能是细菌性痢疾。
3.结晶。胃肠道出血后可在大便中检出棱形结晶;而肠道溃疡、过敏性肠炎、寄生虫感染等则可出现夏科莱登结晶。
4.上皮细胞。假膜性肠炎、结肠炎等疾病患者通过显微镜检查可见大便存在较多上皮细胞。
5.肠黏膜上皮细胞。肠道存在炎症时可出现肠黏膜上皮细胞数量的增加。
(二)隐血检查
消化道出血检查中多采取大便隐血检查,通过大便隐血检查可知晓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同时还可以反映出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情况。大便隐血试验包括免疫法与化学法。
(三)寄生虫检查
寄生虫感染疾病可在患者大便中检查出寄生虫,因而通过寄生虫检查能够为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如下。
1.部分儿童腹泻以及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通过大便寄生虫检查可检出隐孢子虫。
2.阿米巴痢疾是因为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通过寄生虫检验可发现这一寄生虫。
3.部分爱好旅游人群可出现腹泻,大便寄生虫检验可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
(四)结晶检查
主要是通过对大便中结晶的检查为不同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正常大便中很少有结晶检出,比如草酸钙、磷酸盐、碳酸钙等。根据前面的分析,过敏性肠炎、鉤虫病、阿米巴痢疾等大便结晶检查中可发现夏科莱登结晶。
(五)食物残渣检查
食物经消化吸收,大便中多有植物纤维存在,其他残渣少见。如果大便中有食物残渣,根据食物残渣可为某些疾病的进一步筛查诊断提供依据。
1.淀粉颗粒。对于胰腺功能不全、慢性胰腺炎患者,其大便检查中可发现淀粉颗粒。
2.脂肪。胰腺炎、小儿腹泻、胰头癌等疾病大便食物残渣检查中可有脂肪检出。
3.植物纤维素、肌纤维等。如果大便残渣中上述物质过多,患者可能存在肠蠕动亢进。
大便化验取样注意事项
第一,可通过大便杯上的采样装置,合理选择含有脓血、黏液等病变成分的粪便,标本应选择新鲜大便。
第二,样本采集完成后需要在2h内完成检验,避免时间过长引起粪便成分发生改变。
第三,大便标本采集中应防止尿液、经血等混入其中。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操作流程;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74-02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背景
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承担着为临床医学诊断、治疗、愈后观察、药效评价等提供实验数据的重任。2012年医学检验专业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强调了专业的“检验技术”属性,淡化了“临床检验诊断”属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落在“检验技师”,而非“检验医师”。这一改变明确了本专业最终培养目标重点落在如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随着专业的更名与培养目标的改变,实验教学更需根据形势进行适应性变化与调整。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检验技术,如何灵活应用,如何与临床检验顺利衔接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医学检验技术在教学设置中不只是实验教学的比重要高于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要成为理论教学强有力的后盾,成为学生内化、应用检验技术的一个平台。通过合理设置实验教学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技术类型、应用标准化质量控制理念、密切结合临床检验流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实验教学成为孕育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摇篮。
二、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融理论、技术于一体的临床医学检验课程。随着专业更名及培养目标的改变,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更加凸显:(1)理论知识抽象,不易理解;(2)实验课操作时间短,等待时间长,学习兴趣不高;(3)实验教学与医院临床工作脱节严重。一方面,实验教学在设计上与医院临床检验工作存在明显差异,检验思路与临床工作脱节。另一方面,试剂昂贵、大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限制了一些实验项目的开展,导致实验项目与临床应用脱节。
本项目以临床检验项目为主线,以临床检验操作流程为基准,通过模拟临床检验情景,应用各种检验技术完成检验报告等系列临床检验工作实景,对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方案进行改革,尽可能使各项检验技术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上实现无缝衔接,以促进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
1.选定检验项目(实验项目):根据实验课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检验技术,选取适合开展临床检验的项目,例如RF检测(应用间接凝集检验技术),HBsAg的检测(应用ELISA)等。
2.制作电子教案:按照临床检验操作流程的要求,对选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作电子教案。设计中注意充分体现临床标本生物安全问题及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实验教学中均按照电子教案中设定的环节进行。
3.模拟临床检验流程:此环节的重点落在模拟临床检验情景。首先实验项目是以临床检验项目为主线设计的,所有实验均以检验项目为主题。例如:原凝集试验改为RF测定、HCG测定等,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改为乙肝五项测定,原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改为ANA测定……然后学生根据本次检验项目进行操作,包括临床标本的选取、处理、测定,并模拟临床给予规范的报告。本项环节均以学生橹魈澹教师为辅。所用标本均为临床标本或模拟临床标本。通过这种设计充分的模拟临床检验情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医学检验技师的工作状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4.小结与讨论:每个项目检测结束后,学生需根据检验过程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评定其给予的检测报告能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问他距离一名合格的检验技师差距在哪里,需要如何改进。通过这样的小结与讨论环节加深同学们的质量控制意识。如:检验项目为CIC测定,老师提供不同编号的临床标本,不同小组测定的标本会有一定的重叠,整个检验流程结束后每组给出最终报告。老师把同一标本、不同组别的检测报告列在一起展示给学生,进行结果比对,有时各组的检测报告一致,有时则不一致。针对这种情况,请每组同学讨论、审定自己报告的准确性,回顾整个检验过程,讨论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地方。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比较着讨论。学生对这种自己找问题的方式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分析问题时考虑的面有些窄,有时会跑题,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通常通过对每个检验项目的讨论,学生在下一次检验中就会更加注意,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质量控制意识大大加深。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们给出的检验报告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更加准确了。
5.预设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是贯穿于整个临床检验流程中的。老师或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实验过程中的任意环节假设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开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RF测定中,提问加样时抗体多加了一滴对检验结果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顾抗原抗体反应的比例性这一特点,应用这一知识解答问题。再如乙肝五项检验,让学生来讲解试剂盒的各组分,教师可设问五套试剂盒那些成分可以通用,或HBsAg检测试剂盒中显色液不够用了,是否可以用HBsAb中的?……在每个检验项目中预先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能力。
四、临床检验操作流程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本项目以临床标本为待检样品,以检测项目为主线,尽可能地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的操作流程,呈现临床检测模拟现场,使学生置身于临床工作氛围中,充分融合实验教学与临床检验流程,尽可能达到实验教学与临床无缝连接。通过本次实验教学改革使课堂效果达到三个结合:
1.理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免疫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免疫检测方法更是涉及多种知识,学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现场,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充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内化理论知识。试卷分析发现,在应用理论知识,解读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结果、问题等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中,正确率有所上升。
2.实验操作与临床检验流程相结合:本专业学生在到达专业课学习之前经历了多门基础课程的实验课,已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实验习惯。但是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点决定了这些习惯需要改进和规范,我们必须强调专业特色――生物安全及质量控制两大根本。本研究通过模拟临床标本检测的全过程,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及质量管理意识,养成了更加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培养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的专业责任感强了,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中关注每个环节,规范每次操作,提前进入检验技师的工作状态。
3.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对检验项目流程,从初步接触到自我分析、从对标准化操作的解读、理解到严格遵守的过程中,养成了自我设问、自我解答、自我遵守的习惯。通过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反映,现在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不像以前一样要求老师解答。思考多了,自我认可度提升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了。
关键词:医学检验 进展 临床
医学检验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为了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工作者必须做出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疾病。医学检验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免疫学、寄生虫学、形态学、血清学检验。
1医学检验的进展
1.1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检验医学也从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临床检验诊断学,对疾病诊断深入到基因水平,称为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分析(FISH)技术、波谱核型分析(SKY)技术以及蛋白质组技术等。
1.2生物芯片技术。基因芯片的概念现已泛化到生物芯片、微阵列、DNA芯片,甚至蛋白芯片。基因芯片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分子以及对杂交信号进行实时、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变得切实可行。
1.3流式细胞仪的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有别于普通细胞计数仪的方面在于它不仅能够进行细胞计数和简单的三分群或五分群,而且能够对细胞亚型进行检测。临床上,FCM主要应用于免疫学和血液病学方面。它克服了传统免疫技术难以准确定量的不足,可应用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对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进行监测;用于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为多种肺部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信息。FCM还可同时检测T细胞总数、Th细胞和Ts细胞,结果准确、报告迅速,国外已用来进行HIV的常规检测。FCM在血液病方面主要是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可以克服传统免疫荧光镜检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细胞计数少等造成的误差,使之更为快速和精确。FCM还可进行淋巴瘤的免疫分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和化疗效果监测、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的监测等。用FCM检测活化血小板表面受体是近来血栓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1.4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临床上,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相关免疫检测、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心肌蛋白的检测和贫血指标的检测等。该技术以其灵敏度高(可达10~18mol/L)、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所使用试剂对人体无危害的优点,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
1.5现场即时检验。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在急诊科对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快速检验很有必要。这种需求刺激了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给予了现场快速检验的新生。
1.6细菌耐药检测。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临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并出现了ESBL、MRSA等广谱耐药菌。因此,尽早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控制感染和节约医疗成本至关重要。临床微生物室不仅需要分离鉴定感染标本中的病原菌,而且应该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为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1.7自动散射比浊分析的应用。散射比浊分析仪主要检测的是血浆、体液中的特定蛋白系列,包括免疫球蛋白系列、补体系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系列、炎性反应蛋白系列、载脂蛋白系列、尿微量蛋白系列和小分子药物等。这些蛋白成分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病理生理指标,作为临床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分析预后的依据。
2医学检验的临床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试验数据主要用于:①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等;②根据发病机制,建立合理治疗,如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诊断特异性疾病,如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③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筛选试验,如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④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等,如利用肝功能试验对肝脏疾患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⑤治疗药物监测。即根据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⑥辅助评价治疗效果,如测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监测结肠癌的治疗效果;⑦遗传病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病的发病率。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的亚专业之一,其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学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 医学检验的局限性分析
3.1 非连续性的检验与疾病的不断变化性之间存在矛盾。检验是一时的行为、是非连续性的反映,所检查的结果只表现了疾病的瞬间;始终难以消除的是检验所具有的点的表现力与疾病变化的线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绝不能将检验的结果看成是疾病变化的全过程。
3.2 同一项检验结果有可能是这种病也可能是那种病。如果检验出来的症状与患者所患疾病是相一致的,那么根据检验的结果诊断疾病就不会出现差错,但往往存在同一项检验结果为多项疾病所共有的情况,X光线表现的特征就可见于完全不同的疾病。
3.3 医学检验的危险性。因病理检验需从患者身体摘取病变组织,因而危险性会时常降临,除非患者有严重的病情,离开这些检验结果就难以弄清病因,这样才能进行病理检验。
4总结
医学检验是医疗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所依赖的重要手段,但鉴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需要提高检验师、护士和临床医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医疗机构利用现代医疗科技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医院感染检测
对各种临床标本作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涉及到临床各科室,由于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放疗和化疗手段的开展,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消毒灭菌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使得医院感染不断出现,要及时地采取预防、治疗、隔离等措施,就必须有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目前细菌培养鉴定技术不断丰富,仪器设备日趋先进和完善,给病原学鉴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另方面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病原学鉴定中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此外,在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对病原菌除做到种的鉴定外,必须做到型的鉴定,即分型技术。目前细菌分型方法很多,如血清学分型、生物化学分型、细菌菌素分型、噬菌体分型、抗菌药物及重金属分型、质粒图分析、PCR技术、染色体酶切物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目前则以细菌染色体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PFGE最为可靠[2]。
细菌的耐药性监测
人类通过不断研制、生产新的抗菌药物来对付微生物日益复杂的耐药性。近些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的甚至不合理使用使得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和复杂。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近年来日渐增多,在某些国家甚至高达7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ORSA)发展极为迅速,在美国1975年MRSA仅为2.4%,而到了1991年即增长到29%,在我国MRSA更为严重,约在50%[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亦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威胁,在美国一般病房及ICU,1989年VRE不足1%,到了1993年普通病房增加到2%以上,在ICU则增加到13%[4]。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担忧但又不得不接受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的出现这一严酷的现实,首例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1996年5月出现在日本(菌株名为Mu5O),之后在美国新泽西州及密西根相继出现。1998年在我国香港出现VRSA,患者为一患癌症中年妇女,由于MRSA引起菌血症,经万古霉素治疗两周,无效、死亡。VRSA其耐药机制不同于VRE,分析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有关,目前正在研究中。耐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已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近期又出现由偶发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是由于注射器未能彻底灭菌而造成注射部位感染60例。非典型分枝杆菌多数表现为生长速度快(一般3~5天)营养要求不高,因此,一定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真菌感染日益增多,真菌菌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在30%以上。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