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0 10:45:44
序论:在您撰写常用心理咨询的疗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咨询者(心理咨询专家)与来访者(接受咨询的人或患者)的交谈和接触过程,给来访者以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来访者的适应能力,并最大限度地缓解其心理紧张和冲突,减轻心理焦虑,同时对心理异常起到预防或治疗的作用。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对心理咨询要:“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在咨询过程中能否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关系到心理咨询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决定着咨询工作的成败和效果。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咨询人员必须经过严格专业训练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求询者提供帮助的活动。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咨询人员必须是经过严格地专业训练,懂得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的职业人员。因为心理咨询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任务、特定的操作过程和手段,解决问题需要应用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职业行为,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般社会交往,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的职业。它要求咨询员必需具备一定的特殊品质,如心理反应敏感、能认真倾听,富有爱心和合作、亲和能力,相信人具有成长的可能性,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稳定的情绪等。当前人们常接触到的心理门诊、热线电话等大多数是由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从事,使人们误以为心理咨询不过是邻里大妈式的苦口婆心,或者教条主义式的空洞说教,影响了心理咨询的信誉。
二、心理咨询要有一定的目标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求询者行为的变化。咨询者要通过咨询活动,使求询者从挫折中反省、总结,增强生活智慧,改善人际关系,发展自身潜能,以更好地应对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快经历。因此,咨询要有一定的目标。有长远的总体目标,也有根据求询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的、近期的、具体的目标。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总的目标是为了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咨询或辅导,以达到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心理咨询的具体目标要根据求询者的具体问题、情况而定。
三、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咨询关系
心理咨询是咨询者通过与来访者的职业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发挥其最大潜能的。因此心理咨询强调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咨询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咨询能否顺利进行。正如美国心理咨询专家拉斯所说的:“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坦率、信任的关系,是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效咨询的前提条件。”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来询者才肯开怀阐述自己的问题,接受咨询者的帮助。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要努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对来询者进行启发和帮助,使来询者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产生认识、情感和态度上的变化,从而找出其心理问题的根源,使其找到摆脱心理困惑的对策与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咨询者要得到来询者的信任和理解,必须以平等的身份看待来询者,不能将自己看作是高人一等的专家。要及时向来询者表明身份,消除来询者的顾虑和不安,从而使其产生信任感,这样咨询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四、咨询必须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咨询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很多,如引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时间限定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自愿原则、重大决定延期原则等。其中保密性原则是咨询者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心理咨询人员有责任对求询者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因为来询者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涉及到个人的隐私或起码是不愿让他人知道的秘密。只有为来询者保密,才能使其敞开心扉,消除顾虑。因此,在咨询中坚持保密性原则,是对来访者隐私权的最大尊重,是来访者畅所欲言的基础,也是咨询成功的关键。咨询者在咨询关系中获得的任何信息都必须无条件地为来询者保密。在初次会谈中向来访者讲清保密问题尤为重要,以消除来询者的戒备心理。但当来访者的状态或行为对咨询者或他人有危害性时,则可以打破保密性原则,通知有关机构或人员。
心理咨询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根据其主要的理论模式,大致可分为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交互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其中精神分析疗法、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是心理咨询最常用的经典方法。作为咨询员,起码应较熟练掌握其中的1~2个具体咨询方法,才能面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五、咨询者在咨询中应持有正确的态度
深吸气、呼出一切凡尘。仰望天空走出心牢。闭上双眼跟着感觉、乘风而起。你也能体会登天的感觉。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
《登天的感觉》读后感《登天的感觉》这本书,记载了岳晓东博士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十个咨询个案。岳博士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生动讲述了他所做的这十个案例。
岳博士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说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巧妙地贯穿在各个案例中,同时还把自己在心理咨询中常遇到的问题与处理技巧融会在其中,令人深受启发。每个个案都描述得很细腻,也着重描述了来访者和作者的内心体验变化过程。
书中的这十个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第一个案例“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来访者是一位大一新生,她不能很好地适应哈佛大学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觉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这位来访者表现出了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岳博士针对她的状况,采用了“现实疗法”,帮忙她从自卑的漩涡中走了出来,重新拥抱自信的阳光。
从这个案例中,我学习到了岳博士提出的自信与自卑的关联。即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的。这种比较能够给人带来自信,也能够给人带来自卑。当一个人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信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谦;而当他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卑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信。自信与自卑是人自我感觉的天平,其操作的原则是平衡产生美。
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了心理咨询的三个方面知识。
第一个是什么叫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项使人开心和不断成长的工作。使人开心是心理咨询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心理咨询力图使个人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它竭力使人们用心地看待个人所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期望。心理咨询也在于帮忙人学会辨证地看待生活当中的忧愁烦恼。但这一切不是靠指教劝导得来的,而是要靠启发领悟才能获得的。用马斯洛的话来讲,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获得“顶峰的体验”,这不就是“登天的感觉”吗?
第二个是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心理咨询要使人从挫折中认真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的智慧,以便能够更好地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愉快经历,也就是要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第三个是心理咨询之高明所在是什么。心理咨询之妙,就在于它帮忙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是自己帮忙了自己,即助人自助。
我很喜爱这本书的基本构架。岳晓东博士在每个案例的后面,都加入了一段个案分析。对个案的性质、特点、咨询方针及操作方法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在个案中,岳博士也写了一些自己对留学美国八年的感悟和体会,并就一些资料、词汇及心理学专门术语做了相关的注释。在个案分析的后面,岳博士还加了一条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方面的小知识。
这样的构架,增添了我们读者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也加深了我们对心理学知识更多的认识和明白。虽然该书的篇幅不长,但是在十个案例中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的很多方面,包括现实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精神分析、认知领悟疗法、交互分析法、行为疗法等心理咨询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
日常生活中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妨碍着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在处理这些心理个案的过程中,岳晓东博士展现了心理咨询熟练的技巧和高明之处,给人以“登天的感觉”。
《登天的感觉》读后感这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登天的感觉》一书。我十分喜爱这本书,也十分崇敬这本书的作者。
这本书是岳晓东博士在哈佛大学作心理咨询的一本咨询案例集。他精选了10个在哈佛大学期间做的、较有代表性咨询案例,来告诉我们自己对心理咨询的方法理论和体会,及在咨询中常遇到的问题,利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说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虽然这是一本非学术专著,但是我觉得这本书能够纠正非心理学人士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以及引导一般咨询者咨询过程中走出常见误区,又能够让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咨询有更深入明白。该书的篇幅不长,但在10个案例里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许多方面,包括对人本疗法,分析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交叉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而且岳晓东博士把心理咨询的理论巧妙地贯穿在各个案例中,显得具体形象生动易懂,同时他还把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融会其中,令人深受启发。它被称为所有心理咨询爱好者的入门首选书,使国内成千上万的人对心理咨询开始有所了解,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它的长期热销,证明了人们对真正优秀的心理学图书的渴求。
在书中,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岳晓东博士在乘飞机去美国波士顿大学求学的途中,他和一个美国心理咨询教授谈话的资料。从谈话中,岳晓东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心理咨询的描述——那就是登天的感觉。“感到在腾云驾雾”,“感到自己站在世界之顶”,“自我感觉良好”……而也正正因这种描述,使人不由想一步步了解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心理咨询的真正面目。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禁不住被岳晓东博士那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所打动,同时也深深的感动与他那种帮忙别人疏导心理,带来幸福,助人自助而拥有的“登天的感觉”!
例如在《万般内疚为了谁》中,本来岳晓东博士运用的是现实疗法,但是之后发现来访者还是无法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之后运用分析疗法最后发掘出问题的根源。在《问你是否还爱我》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认知疗法但是在咨询的过程中,作者穿插了分析疗法在《我想从哈佛大学转学》中,岳晓东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一个反移情倾向的问题,这是咨询者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咨询中较难处理的一个问题。他很坦白地告诉读者他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犯的一些错误。
一颗助人的心是最宝贵的,看到别人心陷牢笼时,帮忙他(她)找到钥匙重获自由。如作者对慕贤。看本书的时候,正好实话实说在播一期《姐弟》,弟弟在迈出找姐姐的那一步时,拯救了自己的心灵。此刻看gcdf技能,贯穿其中的何尝不是助人自助的理念。在行动上助人简单,而在心灵上助人却不简单,真是需要智慧,否则适得其反,就像咱们父母对孩子有害的“爱”。
十个案例一口气读下来,我也最后慢慢明白为什么此书的名字为“登天的感觉”。正因那些长期背负着沉重的心理问题的人们,在别人的帮忙下重新找回了自己,从自卑自怜的地狱当中走出来,迈向自尊自信的天堂的时候,心中升腾的不就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作者亲身感受着这些来访者一天天的开心起来,一天天成长起来,不也是一种登天的感觉吗?而我们从本书中不也是体验到一种像飞翔在云端般的美妙感受,那也是登天的感觉啊。
愿每个人都来体验一把这登天的感觉!
登天的感觉读后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个人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觉得自我此刻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咨询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与咨询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把《登天的感觉》读完,最后明白了岳晓东老师的良苦用心,此书使我明白了真实的心理咨询,懂得了为什么心理咨询能给人带来登天的感觉。
《登天的感觉》是岳晓东博士在哈佛大学作心理咨询的一本咨询案例集。这本书精选了10个他在哈佛大学期间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咨询案例。从上大学选取这个专业开始,我一向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怀着很浓厚的兴趣,也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然而最近所读的《登天的感觉》却与以往的感受不一样,以往的书籍理论性很强,明白起来比较困难,而岳博士则利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说了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在10个案例里却已经涵盖了心理咨询许多方面,包括对人本疗法,分析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现实疗法,格式塔疗法,交叉疗法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释。岳博士将这些理论透过一个个真实具体形象生动的案例巧妙的贯穿在一齐,使不一样层次的读者都能领会到心理咨询神奇技巧的无穷魅力,带给我飞翔云端的感受——自我的成长,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深邃的思索。
书中每位来访者都采用不一样的咨询方法,正反映人心理的复杂性,需要从不一样视角去解决心理问题,就象一个多棱镜。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无法复制的问题,需要咨询师每次炮制不一样的药方,不能为经验所拘,这既是对来访者负责,又是对咨询师自身负责。作者在咨询的实践中,也是经常用第三只眼和督导看自我,不断增加修为,促进自身成长。
在我个人看来,心理咨询是一项使人开心和不断成长的工作。使人开心是心理咨询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心理咨询力图使个人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它竭力使人们用心地看待个人所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期望。心理咨询也在于帮忙人学习并领悟辨证地看待生活当中的忧愁烦恼。但这一切不是靠指教劝导得来的,而是靠启发领悟获得的。用马斯洛的话来讲,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获得“高峰的体验”!
在一则帮忙因室友自杀而万分内疚的学生佳莎摆脱自责对她的精神折磨,并发现了一段故事的案例中。岳晓东老师用自我的经历告诉咱们,在咨询的时候务必时刻持续客观的态度,时刻注意自我咨询的原则是要“助人自助”!咱们在劝慰别人时,常常说“忘记过去吧”,“人就应向前看”,实际上却是让疙瘩永远记在心里,成了一个“未完成情结”。相反,当咱们能够让那个人说出痛处,一齐找到根源时,便有了一下子领悟的感觉,也就是“豁然开朗”之味。一次次地堵上伤口,最后只会导致全面溃烂与爆发,而找到症结和出口,却会给人以舒畅与踏实的感受。当佳莎为了表姐的自杀而内疚时,她的父母只是一味地让她不好去想,却成了她的隐痛,也幸好当她的室友自杀加深了她的内疚后,佳莎遇到了岳晓东老师,能够最终发现这两起事件之间的关联,释放一向郁积着的不良情绪。对于心理阴影,绝对不能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一件看似只带来微小涟漪的事件,不加以处理,终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掀起狂风大浪的。
很多事情,"知"与"做"是两码事,心理咨询也是一样。学过心理咨询的人一般都知道:在咨询中不是劝慰,不是给推荐,不是帮忙做决定。但是很多人在咨询过程中还是不自觉或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我想这是咨询者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咨询中较难处理的一个问题。正因咨询的原则是:不好给来访者推荐,不好帮来访者作决定,但是实际上此刻所谓的咨询者可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就已经帮忙来访者做了决定。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与大专院校和普通中学不同的特殊之处;中职生作为中职学校的主体,有着不同于同龄中学生不同的特点。对于这样的特殊群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咨询技术和治疗方法呢?本文即结合中职生的特点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通过对心理学四大流派理论及疗法的分析,寻找适合于中职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技术和方法。
一、理论分析
(一)精神分析理论及疗法
该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以心理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认为病人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某些幼年时期所经历的精神创伤所致。通过内省的方式,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将这些痛苦的体验挖掘出来,让焦虑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对病人所提供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解释,使病人领悟,从而改变原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达到治疗目的。
该理论的咨询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阐释与自我了解,转移与移情等。现在的心理咨询还常用到这些方法,但笔者认为这一疗法针对中职生有其局限性,其一,中职生年龄偏小,不适合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让其完全表述自己;其二,中职生普遍性格较活泼、好动,难于静心思考,这也决定他们不适合催眠、释梦等精神分析常用的疗法;其三,该疗法疗程较长,一般需进行几十次,持续几个月或半年以上,对于本身做事就缺乏坚持的中职生来说很难达到。但这不是说这一疗法不能在中职学校适用,而是何时适用的问题,下面会分析到。
(二)行为主义理论及疗法
行为主义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提倡,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并于20世纪中期被广泛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该理论强调环境的作用,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环境决定的,都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该理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咨询与治疗方法,比如:系统脱敏法、条件操作法(包括行为塑造技术、渐隐技术、代币技术等)、厌恶疗法、满贯疗法等。
行为主义包括经典条件理论和操作性条件理论,这在中职学校是很实用的。很多中职生上课爱捣乱,按照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可能是该生一直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一次捣乱行为受到老师批评,该行为得到刺激和强化,从而成为喜欢捣乱的学生。所以学生的某些行为其实是受到外界环境包括教师的强化造成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找到导致不良行为的强化源,并予以控制。
(三)认知心理理论及疗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的适应性或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类型是经过认知过程而产生的,心理咨询的关键是指导病人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确立新的认知结构。该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及疗法是: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即ABC理论);贝克的认知疗法;格拉瑟的现实疗法。近些年向建构主义发展:认为人们是积极的学习者,有目的的对其世界赋予意义;重视叙述等语言学问题,认为通过语言人们能够建构对世界的理解;认为人们建构世界的能力具有发展性。
认知疗法中的埃利斯情绪ABC理论、贝克的认识疗法经常用于学校咨询当中,笔者认为该疗法是比较适合在校学生尤其是中职生,因为笔者发现中职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较多错误的认知,而这些错误的认知往往成为其心理问题的根源,所以急需运用认知疗法改变这一状况。
(四)人本主义理论及疗法
该理论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他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疗法,认为要依靠患者自身进行探索、内省和判断自我的价值,认识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的症状。他还将该理论扩展到教育领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完成“自我实现”。
按照该理论倡导的疗法,笔者认为比较符合目前中国教育界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适合学校的咨询工作,尤其是职业学校。因为从中职生的普遍成长经历看,长期受外界的打击和不认可,这就形成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破罐子破摔心理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能够运用“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疗法,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获得尊重、关注、关爱,让他们重拾信心,我想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少。
二、应用分析
根据以上对四大流派理论以及疗法的分析,结合这几年在中职学校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单纯依靠某一理论及疗法不足以适用整个中职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而应该采取折中主义的方法,即“针对患者当时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心理学方法,从中选取一种或几种最适用或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倾向。”它并非是一种独立的心理学派或理论体系,而是兼采各个学派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某些部分,整合成一个综合性的整体,以提高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效果。
就四大流派理论在中职学校该怎么整合和适用?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从整体来看,人本主义是灵魂,贯穿始终;精神分析是前提,寻源有助;行为主义效果好,疗效显著;认知理论很关键,经常使用。就某一个案来说,咨询师首先要运用来访者中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因为“态度比知识重要,关系比技术重要”,有好的咨访关系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视具体情况运用精神分析或是人本主义的方法找寻心理问题的根源,最后运用具体的行为主义或认知主义疗法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之目的。
参考文献:
[1]Rechard S. Shar著,胡佩诚等译.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355.
[关键词]咨询心理学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角色模拟 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99-02
《咨询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咨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运用咨询心理学的基本方法,针对各种人群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咨询活动。本课程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操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将案例互动式、探究式等多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步渗入到咨询心理学课堂教学之中。在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学、观摩演示教学、心理学影片赏析等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咨询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咨询过程中不同角色的感受,从中感悟作为咨询人员应如何有效体会、了解来访者的心态,如何有效的进行心理咨询。
一、案例分析教学贯穿教学全程
案例教学法是咨询心理学课程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教师使用典型的案例,以团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专题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引发小组讨论者的反思,在实践中增加参与者的经验,案例教学包括收集案例原始材料、分析讨论案例、总结和反案例等几个过程。[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我国知名心理学专家以及《心理访谈》等经典的心理咨询案例的录像,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观看,并交流感想与感受,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以心理咨询案例录像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讲授教法的不足,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经验不足等特点,增强了他们对心理咨询过程的感性认识,案例分析教学方式能够让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深刻感受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了解心理咨询过程各阶段的前后衔接,身临其境地感受来访者心理问题和心路变化的历程,认真体会专家进行面谈和摄入性谈话的角度和技巧等。该方法是提高学生心理咨询技能,较直接和迅速的教学方式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咨询技能技巧。在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时,主要是采用分组讨论、专题式讨论、辩论式等多种形式的讨论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二、采用模拟心理咨询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实践操作中,应用模拟心理咨询的情境开展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来模拟心理咨询的过程。该方法的教学程序是:两人一组,分别确立咨询师和来访者,模拟演示咨询完整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分享感受,由班级的其他学生对咨询过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任课教师做总结和指导,其他同学评价交流,教师点评共享提高。在模拟的过程中,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来访者和咨询者,在扮演的过程中亲历心理咨询过程,其他学生观察;模拟心理咨询的过程结束后,来访者和咨询者双方进行反馈,在角色扮演中训练学生应用心理咨询技巧和技能的教学方式。如采用行为训练法系统脱敏训练治疗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等问题。由两名学生组成的演示小组,在演示过程中将系统脱敏疗法应用的步骤等做演示,演示结束后,首先由演示者自我总结主要的收获以及出现的问题,然后大家讨论其中的不足等。根据咨询心理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要求和程序,角色扮演过程中,通过对咨询过程的间接体验,对于深化咨询理论的理解,积累心理咨询经验是非常有效的。[2]
在开展模拟训练之前,要求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技能、案例等资料,制定详细而具体的方案,如需要设定的实验情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在模拟演示过程中,任课教师是引导者和调控者,当学生模拟到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认可和表扬;当学生的模拟表演出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给予正确的引导。模拟表演练习结束后,参加模拟的双方即时地对模拟过程进行反馈,全体同学参加讨论,找出模拟表演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对此次模拟表演的实际操作水平、在表演中用到的沟通技巧,以及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点评。
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的心理咨询过程之中,亲身体验和经历咨询与被咨询的过程,体会作为咨询者与被咨询者的心理变化,也将本身的问题暴露出来。在模拟的过程中,学会把学习的咨询理论应用于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之中,学习应用如面质、自我开放、共情等技术,逐渐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向技能操作能力的转化, 帮助提高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能力。通过模拟心理咨询,学生可以很好的学习心理咨询的技巧,通过对心理咨询的反面的示范进行分析,可以很好的找出咨询中的不足与错误,以促进咨询技巧的掌握。
三、团体训练的咨询实验课训练模式
以团体活动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咨询技术练习和咨询方案设计,将团体活动引入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学习心理咨询的技巧,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说、多做、多感受、多合作,强化了心理咨询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也增加了团体的凝聚力。团体训练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作为来访者的各种情绪、情感和心理问题,也可以让他们学习团体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4]
咨询心理学实验课堂上的团体和普通的团体辅导有不同之处。首先,团体训练的成员是同班同学,领导者是任课教师而不是普通的咨询师,团体成员之间非常熟悉,在交流时更能理解互相的想法。团体成员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同学,他们更多的了解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成员的认知和感受,在团体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和从多个视角看待问题。但是也可能存在负面的影响,如学生可能会担心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看法而保留自己的评价,难以深入。在团体训练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参加的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分组。小组成员尽量彼此较陌生,小组的组数、组员数、组员构成情况要恰当,组数要适宜,人数尽量均等,男女生合理搭配。每小组以6-8人为宜,一次活动大概4节课,每周1次。其次,在活动前可采取民主征集的方式制定严格的团队的规则,规则是维护正常、健康团体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任课教师要营造一种信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好地带领团队开展各项活动。
另外,我们还采用了心理学影片赏析重视直观教学,对以心理咨询为题材的影视进行分析,将影视片段融入理论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对《咨询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如精神分析疗法一章,《爱德华大夫》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多处运用了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术(如精神分析、梦的解释等),简单展示了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的几个问题。采用“导-看-评”的模式,在观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观看中引导和把握学生的情绪和体验,观看后进行评述和讨论。
实验教学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通过对教学手段、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理念、教学方法、建立实践基地等方面改革,以及运用案例分析、模拟心理咨询等方法进行咨询心理学实践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际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进.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校本课程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02):77-79.
[2]孙爱民.高等师范院校实验课程的改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3):62-64.
关键词:学校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一、学校心理咨询的涵义
要阐明学校心理咨询的涵义,不妨先考察一下什么是咨询和心理咨询。著名的心理学家泰勒指出:“咨询是一种从心理上进行帮助的活动,它集中于自我同一感的成长及按照个人意愿进行选择和做出行动的问题。”另一位心理学家帕特森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气氛或条件,使咨询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在现代社会中,其含义已逐渐固定为专业人员以其专业知识为基础,为顾客提供各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关于心理咨询有不同的表述。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将心理咨询做了这样的定义:“帮助个人克服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使个人得到理想发展。”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帮助,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问题的,既不是简单的同情安慰,也不是包办代替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正视自己的感觉和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使来访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出选择。
学校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咨询是指在咨询教师创设一定心理氛围的条件下,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教育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障碍得以缓解和消除,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以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2]。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学校心理咨询在学校中它们有共性,又有区别。不同领域的心理咨询有其各自的特点。有学者把学校心理咨询归纳为如下3个特点:①学校心理咨询是教育模式,而非医学模式,其主要对象为心理正常的或部分处在心理恢复期的学生,而不是存有心理障碍的病人。②学校心理咨询强调的是发展观,它帮助来访者解除阻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③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谈话法。
二、学校心理咨询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作些人为的细微区别的话,可这样认为:
(1)前者咨询对象是正常人,后者的咨询对象是患者。
(2)前者以发展性咨询为主,后者以障碍性治疗为主。
(3)前者内容以疑惑、不适应为主,后者以障碍、疾病为主。
(4)前者使用的方法以言语为主,后者以药物为主。
2.心理咨询与心理诊断
一般来说,心理诊断概念包含在心理咨询概念之中,因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必要手段。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内涵。心理诊断是从医学上借用来的术语。诊断的医学意义就是从病人的体征或症状来判断疾病。心理卫生学中的诊断则含有评定的意义。具体地说,心理诊断就是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评定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定其性质和程度等等。心理诊断的常用方法很多,如投射技术、人格调查、临床神经心理学检查等等,心理测验则是心理诊断方法中的一种。
3.学校心理咨询与社会心理咨询之间的关系
学校心理咨询是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心理咨询。二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咨询对象的不同上。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学校的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是一个有特定年龄和范围的群体,如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心理咨询;社会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所有具有咨询需要的人群和个体,如青年心理咨询、老年心理咨询、家庭心理咨询、社交心理咨询。[4]
三、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类型与功能
人的心理问题从程度上可划分为3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障碍性心理问题。从解决的途径上看,障碍性心理问题应该通过心理治疗方式加以解决,其工作应由医疗部门的心理咨询门诊完成;而适应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心理问题则是学校心理咨询解决的重点。[5]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展,个性得以和谐发展。要达成上述目标必须采取适当的心理咨询形式,从目标和内容上说,学校心理咨询包括两种类型:适应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
1.适应性心理咨询
这类咨询的学生心理基本健康,但生活和学习中有多种烦恼,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这类学生的对象较多,只不过是程度轻重而已。通过适应性心理咨询,有预见性地帮助排解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如因学习成绩不佳而心事重重,人际关系困难而苦恼等。预防性心理咨询尤其注重于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
2.发展性心理咨询
学校中占大多数的学生心理比较健康,基本适应环境,无明显心理冲突,这些学生宜采用发展性心理咨询,这类咨询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目的是通过咨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追求完善的发展。因而发展性心理咨询具有增长功能。如学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等。
四、学校心理咨询的方法
1.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大多数学生的问题,运用一些量表进行团体方式的心理测试,结合班主任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就学生智力发展、人格发展和行为问题及教养方式和学习适应性进行测评。这种心理档案记录着学生各方面变化发展的情况,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分析其规律和原因,为个别教育提供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班主任掌握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为思想工作提供了依据。
2.开设心理素质课及讲座。心理学是一种比较新的学科,再加上一直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受到重视,对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说,对心理知识了解不多,甚至有神秘感和偏见,有的认为心理学就像占卜、相面一样,有的认为学了心理学就可窥测人的内心心理世界。通过开设心理素质课及相关讲座,可以普及心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课的讲解,使学生对自己身上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3.建立心理辅导与咨询室。在上面两项工作之后,学生和家长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愿望,想了解心理问题,会主动到咨询室请教;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也将暴露出来,他们会对解决自己的问题具有新的信心,所以,也会来到咨询室主动咨询。而只有到这时,心理教师的心理咨询工作才会变被动为主动,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时机才真正成熟了,心理咨询室也不会门庭冷落了。[6]
五、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干预
学校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对自我的深刻认识,促进他们自觉自强,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这一目标与我国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性质以及咨询终极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决定了价值干预的必要性。”[7]
关于如何进行价值观干预,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进行价值观干预:
1.“非指导式”咨询是“以人为中心疗法”所采取的方式。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实质就是让来访者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条件,只有他自己才能发现他的价值”。运用这一心理咨询方法进行价值观干预时,咨询员不给予分析批判,也不把个人或社会提倡的价值观灌输给他,而是尊重地倾听,真诚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平等的回应,期间不作任何主观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来访者就会放弃对以往价值教导者的防卫心理,重新评估自己个人的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对个人原有的价值系统进行澄清,这个过程是来访者自己领悟的过程。
2.理性情绪治疗学派的治疗重在改造来访者的价值观。理性情绪疗法的代表人物艾利斯认为,人的价值观体系中的那些非理性认识导致了人对自我价值的自我贬低和自我毁灭,造成了人与环境的适应不良和消极情绪的产生。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出不适应行为和消极情绪背后不正确的价值认识,学生通过自我辩论,以理性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代替那些非理性的认识人,建立一套积极的,切合实际的人生价值观体系。
3.现实疗法强调个人对自己价值选择所负的责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有选择的自由,人的各种行为结果都是个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在运用现实疗法对学生咨询时,咨询员首先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然后,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拥有价值自由选择的权力,但个人同时负有对任何选择结果所负有的责任。协助他们探讨自己现实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并对自己的价值做出判断,使他一方面评估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是负责任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行为对于自己、他人是否有益。一旦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他就会做出改变。总之,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把自由和责任相联系,帮助他发展出自觉自立、自我负责的价值意识和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传林.试论学校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问题.中国教育学刊,1996,(4):31-34.
[2]胡德辉.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3.
[3]罗红.学校心理咨询需要处理好几种关系.中国教育学刊,2003,(9):16-18.
[4]李宁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方法的思考.宁夏教育,2004,(4):65-67.
[5]刘晓明,王丽荣.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中国教育学刊,2000,(4):30-31.
一、上好心理健康课,这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前提
心理咨询工作最理想的状态是学生主动求助。要想提高学生咨询的主动性,心理咨询教师必须首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同时,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重要性的认识。心理课的开设是心理咨询教师和学生接触的开始,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搭建与学生沟通的平台。教师应利用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吸引学生,比如:我是谁?将来的我会怎样?我的烦恼为何如此多?我的青春我做主……以此为题,精心设计,使他们由角色体验到心灵感悟,在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如果来源于学生自身,与其心灵相通,他们容易与教师形成心灵碰撞,并对教师产生信赖感。
通过心理健康课让学生了解咨询的意义。现在的中职学生自尊心极强,心理也很敏感。有时其他课上遇到问题都不好意思向教师请教,让他们去咨询心理上的问题就更不容易了。为此,我让他们知道心理问题人人都会有,就像头疼感冒一样,关键是有了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让其继续发展,不使其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我曾以“走进心理咨询室”为题上了一节课,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知识,并参观咨询室。只有在心理上认同了,学生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走进咨询室,走近心理教师。此外,我还给他们讲述一些通过心理咨询走出心理困境的案例,分析影视剧中突出的人物心理,分析不同的心态决定不同的人生,用事实说话,让他们感受到心理咨询的作用,知道真正的心理咨询助人成长。
二、爱心与耐心,这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
心理咨询教师面对的大多数是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情绪、情感有时会有一些非理智的表现,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有了爱心,就会对咨询的学生充满理解和尊重,能够以平等和接纳的态度,尊重求询学生的人格,对求询学生面临的困难给予关注。当咨询的学生身上有令人讨厌的恶习时,如果教师没有爱心就会很难接受他,会对他产生不满,致使咨询关系紧张,收不到满意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有了爱心,对咨询的学生就会以礼相待,不管其相貌美丑,言语雅俗,脾气好坏,年龄大小,都会平等对待,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愿意对咨询教师吐露真情。有了耐心,才能不厌其烦地倾听咨询学生的诉说,才会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充满热情。有的前来咨询的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所限,用词不准,使人感到不知所云;有的学生心存顾虑,吞吞吐吐,不讲实情,这都需要咨询教师耐心地启发,帮助学生理清思绪。如果没有耐心,不但搞不清问题,而且会使其感到沟通困难,心中产生畏惧,咨询效果大打折扣。有了爱心与耐心,才能够认真遵循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原则,为学生保守秘密,使学生得到尊重与关爱。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把心理咨询教师当作心灵的寄托、值得信赖的朋友、成长的导师。
三、掌握咨询技巧,这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保证
现在的学生遇到问题时,听惯了家长和教师“权威性”的言论和“驯服式”的说教,致使他们“口服心不服”,耽误问题的解决。心理咨询教师对前来咨询的学生不应强硬要求他们改变,也不应单纯地劝慰,更不应批评,而应先倾听求询学生的倾诉。咨询会话中最重要的技术是倾听,倾听,再倾听。倾听在咨询会话中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听是一种咨询技巧。倾听比说话更重要。咨询教师的聆听,使学生有种被尊重感,体现出咨询教师的关怀,教师在倾听中可以策略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倾诉。一般来说,当学生把内心的想法完全宣泄后,就会感到更加轻松,倾诉本身就起着心理调节的作用。
第二,心理咨询教师应通过倾听学生倾诉的内容分析问题的症结,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帮助求询学生把问题具体化。这个问题具体化的过程就是由表及里分析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让学生正确地面对问题,强化其自信心,使其相信今后在没有咨询教师的帮助时自己也能解决问题。
第三,针对症结采用科学的方法。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特效在于找到症结,对症下药,比如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咨询常用的认知法、脱敏法、森田疗法等,点拨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能转向理性思考,重建自信,实现心理咨询的“助人自助”。
心理咨询态度在与学生建立良性关系上的运用
心理咨询的前提就是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同样辅导员工作也强调要与学生建立互信关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要以正确的咨询态度为基础,心理咨询理论提出了“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尊重”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现状的尊重,包括价值观、人格特点、行为方式等予以接受和悦纳,以及保护来访者的隐私;“热情”是指在接待来访者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关切、耐心、认真、不厌其烦,使求助者感觉温暖;“真诚”要求咨询师以“真正的自我”出现,要表里如一,真实地置身于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共情”是咨询师体验来访者内心世界,并善于利用形体和语言来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理解的能力;“积极关注”是指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其拥有正向价值观。
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引入心理咨询中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理念,就要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接纳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学生一视同仁,充分信任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热情而真诚地与学生结交朋友,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实际困难,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多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做到深入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也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向积极正向的方面发展。
绘画治疗在了解学生个性状况方面的运用
绘画治疗是指咨询师运用绘画的形式治疗患者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咨询技术,通过分析作品、与患者沟通,治疗师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治疗患者。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只需要纸和笔就可以了,绘画的构图、色彩、内容等都能表现出学生的某些方面的状况,特别适用于对不善言谈学生的了解和对整个班级学生的初步了解。
笔者在每年新生入校时都会使用此方法初步了解学生,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班会上给每位学生发一张A4的白纸,请他们用5分钟时间画一棵树,并写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画的内容,然后全部收起来进行分析。辅导员只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树木人格分析技术就可以了,如树高大粗壮、结满果实,可能说明该生雄心勃勃、成就感强;树矮小弯曲、满是疤痕,可能说明该生生活中有困难挫折,自信不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树上结满了奇异的果实说明该生想象力丰富、有个性;等等。绘画治疗中常用的方法还有:反映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的“屋树人图”,反映自我认识和自我观念的自画像,反映对外界环境认知能力的风景构图,反映生活事件对个人影响的“九分割绘画”等。
合理情绪疗法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即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ABC理论大学生都能够听懂,针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自暴自弃而成为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双困生”,辅导员可以利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进行辅导和教育,分析他们现在的局面(C),贫困(A)只是一个间接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贫困的看法和态度(B),所以要想改变现在的局面必须首先改变对贫困的看法和态度,建立合理的情绪和信念。
笔者在学院开展的“郑老师谈心时间”活动中,曾接触过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该生胆小、自卑,学习成绩也很普通,她在约笔者谈心的时候说,因为家里穷,所以别人都看不起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看见人家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而她什么都不会,如果家里富裕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倒霉了。笔者给该生讲了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让她自己把ABC分别代表的含义写在纸上,然后进行上述的分析。谈心结束之后,该生主动要求把写有ABC理论的纸张带回去,时刻提醒自己。两年后的今天,该生已多次获得奖学金,还成为一个社团的主要负责人。
团体辅导在处理多民族混居宿舍关系上的运用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宿舍问题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点,而不同民族的学生混居的宿舍关系往往最难处理。笔者所带的学生中有一个新疆班,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居,一开始问题很多,汉族学生多次提出要换宿舍。笔者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两次团体辅导,第一次辅导主题为:“你了解我吗?”请少数民族学生做了PPT介绍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拿出自己的民族服饰给汉族学生穿戴,通过游戏看谁先认识对方。第二次辅导主题为:“相亲相爱一家人”,设计了若干个需要以宿舍为单位一起完成的游戏,比赛过程中要看室友们配合的默契程度和速度。经过两次团体辅导,混居宿舍问题明显好转,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再也没有学生因为这个原因提出调换宿舍。
团体辅导的地点可以因问题不同而异,辅导员要事先准备好团体辅导的方案,还可以找个学生干部在活动中协助工作,包括播放音乐、发放卡片、统计数据等,团体辅导以小游戏为主要活动,常用的游戏有:“角色扮演”“谁是有缘人”“情境模仿”“微笑握手”“祝福卡”“人生曲线图”“20个我是谁”“心有千千结”“相亲相爱一家人”,等等。
校园心理剧在解决班级问题中的运用
心理剧是患者通过扮演某一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从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借此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整合和人际关系和谐。校园心理剧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从而达到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共鸣,以取得较好的心理辅导效果。
辅导员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可能时时处处关心到每一个人,所以,不妨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用心理剧的方式开展自我教育,在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
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期间,笔者都会在学院组织开展一次心理剧大赛,要求学生通过心理剧演绎自己班级的故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把自己班级的故事搬上舞台,如《走在就业的路上》讲的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同学面对就业心态浮躁和恐惧,对自己没有信心,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逐渐找回自信、准备创业的故事;《我想要怒放的生命》讲的是一位来自四川灾区的同学,心里充满失去家园、亲人和朋友的悲伤,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全班同学的关爱下重新找回自我,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故事。校园心理剧集教育性、针对性、趣味性于一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受到教育,效果良好。
提高辅导员使用心理咨询技术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完善心理咨询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诸如咨询室、放松治疗室、沙盘治疗室、团队辅导室、宣泄室等心理咨询设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完善的基础保障,从而促进辅导员学习和使用心理辅导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机构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技巧,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如果每个辅导员都能够接受系统、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将会为他们在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还可以送辅导员到专业机构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帮助他们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让辅导员具备心理咨询能力,解决学生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并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于日常工作之中。
再次,辅导员自身要勤于学习和实践心理咨询技能。在理论学习上,辅导员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多看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和案例分析;在工作中,要勇于将学习的理论用于实践,结合自己的岗位要求,在处理问题时可以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心理咨询技术,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辅导员工作不是一个人的舞台,每一个辅导员都有自己不同的运用心理咨询技术的成果和感受,所以建立一个让辅导员交流探讨心理咨询技术的平台非常重要,学校可以组织辅导员论坛开展相关交流,辅导员也可以采取博客、QQ群、小型聚会、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