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19 11:28:06

序论:在您撰写居民消费水平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洛阳;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一提法同以往强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三驾马车有了新的变化,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洛阳作为河南省第二大城市,是华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代表,是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2011年,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702.76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75.65亿元,占比不到25%,消费率比河南省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可见洛阳市居民整体消费不足。同时,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存在和区域非均衡发展,致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比一直徘徊于接近3:1的高位水平,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因此,洛阳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才能有效启动居民消费、增强消费能力,最终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和谐社会。

1 洛阳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1.1 消费率差异

2 收入差距对洛阳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分析

作为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无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还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都一致认为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调整的可决系数值接近1显示回归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很高。回归方程的 F 检验也表明居民消费与其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同时也说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均消费水平有十分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洛阳市城镇居民的“自生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农村居民,这是由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所致。通过消费函数中b的取值即边际消费倾向可知,在同等条件下,收入变动一个单位,洛阳市城镇居民消费平均变动0.668个单位,而农村居民消费平均变动0.779个单位,可知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

3 提升洛阳市居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洛阳市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要想增长快速,收入首先要快速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洛阳市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无效投资挤占了本可用于消费的部分,居民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2000-2011年12年间,洛阳市GDP年均增长18.48%,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12.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11%,比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低6.19和5.7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稍微高于农村,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这一现象也映证了前一部分收入差距对洛阳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的影响分析。洛阳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增长速度严重偏低,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根本途径。

3.2 改变居民消费观念

中国人有着节俭的传统美德,2000年洛阳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2亿元,2011年这一数值增加到了1233.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13.6%,均高于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居高不下的储蓄率严重限制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除了受节俭传统影响外,主要还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医疗支出在消费结构中明显偏高。房改、教改、医改严重影响居民消费预期。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扭转城乡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欠账太多,目前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为了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必须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尤其要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在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注意从体制机制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3.3 优化消费环境

居民消费环境差容易限制居民的购买选择和购买意愿,抑制居民消费倾向的提高。良好的消费环境,能使居民大胆放心的消费,有更多的选择产品的机会,有利于消费倾向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而洛阳市商贸流通企业“散、小、弱”的问题依然突出,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的零售额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5.7%,比全省平均水平仍然低1.9个百分点,这表明洛阳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还比较弱小。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尤其是农村消费环境的打造,包括消费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改造、扩大消费信贷等。

参考文献:

[1] 陈瑾瑜.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工作研究,2012(2):296-298.

[2] 张书杰.促进河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研究.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53-55.

第2篇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我国多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同时还与城镇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都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我国城镇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必然会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量化关系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必然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否则推荐城镇化进程就失去意义。长期以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徐凤等运用协整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国内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1]。付波航等基于中国29个省份1989—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口年龄结构这些人口消费环境或制度变量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2]。刘厚莲指出,人口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倒U型关系[3]。田青等利用1999—200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习惯、收入、购房支出、医疗、教育支出、收入波动及利率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而收入波动及利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4]。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并指出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问更长也更稳定[5]。储德银等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得出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6]。潘明清等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证明了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7]。祁毓等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2002—2008年和1997—200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

二、相关变量叙述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8]。

(一)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劳务或者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发展、享受和生存需要达到的程度,可以用劳务和物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反映出来也可以通过消费过程中消耗的货币量反映出来。本文所采用的就是地区居民消费的货币金额数来反应这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

(二)城镇化程度城镇化程度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不同,比如,人口学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地理学上是指城市景观的比重。本文依据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用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这个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地区的城镇化程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本文采用一个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变量数据来源本论文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有些是直接采用网站的统计数据,有些是根据需要对网站的数据进行了简化计算,因此,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模型与分析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看其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存在单位根则数据不平稳,不能直接进行分析,必须对其差分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直至平稳为止。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用JMXF、CZH和JJFZ表示。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ADF-Fisher卡方检验、PP-Fisher卡方检验、Im,PesaranandShinW-stat和Levin,Lin&Chu-t检验[6],本文依据数据的特征选择ADF-Fisher卡方检验与Im,Pe-saranandShinW-stat作为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1。由表1可知,JMXF、CZH和JJFZ都为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Kao检验、Pedroni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本文如表2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JMXF、CZH和JJFZ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二)模型估计本文依据一般构建面板数据的模型形式,构建模型如下:由表3可知,JMXFit=-3625.236+12207.27×CZHit+0.261261×JJFZit。JJFZ与CZH都和JMXF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推出,城镇化程度与人均生产总值都对提升人结论民的消费水平、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促进作用。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程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人均消费水平依然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依赖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徐凤,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24(2):109-113.

[2]付波航,方齐云,宋德勇.城镇化、人日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08-114.

[3]刘厚莲.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资源,2013,(6):63-70.

[4]田青.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8,(7):27-33.

[5]胡日东,苏桔芳.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5):58-65.

[6]储德银,经庭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4):99-105.

[7]潘明清,高文亮.我国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检脸与介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18-125.

第3篇

【关键词】德阳市 城镇居民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一、前言

消费是宏观经济主要变量,是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因素。正确把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通常所说的消费水平是狭义消费水平,它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服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消费结构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对不同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消费所形成的组合和比例关系。合理的消费结构是一定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一定的消费结构又转过来给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以积极的影响,或促进供给的改善与需求的满足,或延缓着供给的改善与需求的满足。建立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模式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德阳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一)数据说明

本文所采用2001年至2013年年度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数据均来自《德阳统计年鉴》。消费比例、可支配收入年增长比例及消费支出年增长比例均由此得出并进行整理。由于2001年是基期,故2001年可支配收入年增长比例和消费支出年增长比例数据空白。

表1 德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情况统计表(单位:元)

(二)德阳市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情况说明

根据《德阳统计年鉴》,整理得到2001-2013年德阳市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表。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德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绝对额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2001年到201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7224元增加到2013年24701元,2013年消费绝对额比2001年增加2.41倍,除去2002年和2003年,年均增长率基本达到10%,最高年份增长率达到16.92%。消费支出从2001年5950元增加到2013年17506元,消费支出2013年比2001年实际增加1.94倍,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在统计年份中大部分低于10%,最高年份增长率为13.51%。从数据显示得出,除2001年和2002年,消费支出年增长比例均低于可支配收入年增长比例,消费比例在可支配收入中呈现逐年递减趋势。

(三)收入-消费模型建立与检验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提供了很多理论。其中以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定”有最广泛影响。其基本思想是: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绝对地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根据这一理论假设,可建立如下消费函数模型:

consp=α0+α1*income+ε

其中,consp表示消费支出,α0为回归系数。因变量为消费支出,自变量为可支配收入。income分别表示可支配收入, ε为残差项。α0为一位于0和1之间的常数,反应了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根据表1数据和EVIEWS7.2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通过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在置信水平为0.05下,自变量的系数通过统计学检验。上表显示,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 998059,修正的决定系数为0.997883, F值为5657.311,其显著性概率值小于0.05,即拒绝总体回归系数均为0的原假设,认为最终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INCOME的回归系数为0.650905,T值为75.21510,对应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解释变量INCOME会对被解释变量CONSP有显著影响,确切地说: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即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也随之越高。

最终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consp=1595.201+0.650905*income+ε (1)

t=(12.80316)(75.21510) (括号中的数据为该参数的检验值)

R2=0. 998059, F=5657.311, DW=0. 645001

从检验的结果来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但是DW值为0. 645001,与2相差较大,说明方程可能存在序列自相关问题,以下进行修正。

通过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在置信水平为0.05下,自变量的系数通过统计学检验。上表显示,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 999376,修正的决定系数为0.999237, F值为7205. 369,其显著性概率值小于0.05,即拒绝总体回归系数均为0的原假设,认为最终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INCOME的回归系数为0.629014,T值为39.04378,对应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NCOME会对CONSP产生正向影响作用,INCOME每增加1元,CONSP增加0. 629014元。即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也随之越高。

最终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consp=1996.448+0.629014*income+0.603598*AR+ε (2)

t=(6.339135) (39.04378) (2.889877)

上述的结果中,DW为1.409617,通过查表,在置信水平为0.05下,临界值Dl=1.00973,Du=1.34040,而DW大于Du,说明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利用 Glejser 检验法检验上述是否存在异方差进行检验,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如下的回归方程:

e=122.8478+0.000381*income+ε (3)

t=(1.604971) (0. 071644)

其中,调整后的R2=000466,F等于0.005133,DW=1.256737。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变量的显著性较低,总体显著性和拟合度低,因此认为上述方程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从而表明模型(2)不存在异性方差。

收入-消费模型(2)成立,说明德阳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存在显著正相关,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费支出增加0.629014元。即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也随之越高。

三、德阳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一)数据说明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分为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八个项目。根据《德阳统计年鉴》,对德阳市2001年至2013年消费支出项目进行整理得下表:

表2 德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项目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德阳市城镇居民在2001-2013年期间支出最大的项目是食品,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与交通通信。从整体恩格尔系数情况来看,德阳市城镇居民生活已达到富裕水平。各项支出都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提高。消费结构从传统的衣、食、住、行向食、教育、交通通信、衣方面转变。这种变化反映出由于产业结构变化对消费机构的影响,说明德阳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在总体上完成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二)目前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食品类支出较高。德阳市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以来有了较大进步,但和四川成都、甚至中国东部很多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食品支出在整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较大比例。直接导致其他消费项目消费不足。

医疗支出偏低。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德阳市很多城镇居民仍然在医疗支出上采取“能省就省”,“平时不保养,小病就忍着,不行再大修”的观点。观念落后,加上现在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各种因素形成医疗支出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的情况。

杂项商品及服务支出偏低。这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就业比重有紧密关系。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将大幅上升。也就是说,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水平的提高将表现在服务性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的上升。

四、提高消费水平和完善消费结构的建议

(1)大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特别是加强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在目前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情况下,只有切实依靠消费需求拉动,才能实现经济平稳顺利发展。建立并执行好正常工资增长机制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居民实际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2)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经过10年改革,较之过去已有长足进步。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建立完善的高收入者税收调节机制切实让居民从收入分配改革中获得改革红利,增强实际购买力。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商业保险。目前,我国的社保体系处于广覆盖,低保障水平,适当增加商业保险,切实推进医疗、教育等各项民生工程改革,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趋于合理。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体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敢于消费的信心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减少居民预期风险和预期支出,增加居民即期消费,这是我国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4)加强信贷消费。传统的消费观念制约着居民消费的倾向,也间接导致了消费结构不合理。总的来说,用一生的收入满足一生的消费是消费的基本原则。信贷消费可以缩短消费者即期消费与预期消费的距离,有利于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合理化。

(5)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培育消费热点,有利于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考虑进一步普及和丰富信息消费,扩大教育消费,拓展旅游消费,扶持家政养老消费。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4篇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居民消费指标。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内生产总值口径,即包括劳务消费在内的总消费进行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居民消费水平(元/人)=报告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居民消费总额/报告期年平均人口

 

本文将天津市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衡量天津市居民消费的指标。

 

2.经济发展指标。GDP是反映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它的权威性和可比性已被广泛认可。鉴于此,本文采用天津市GDP指标作为衡量天津市经济发展指标。

 

为了减少异方差,本文对居民消费水平(X)和地方生产总值(GDP)进行了自然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Xt和LNGDP。变换后原时间序列的协整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此外,本文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5)。

 

二、实证分析

 

1.基于VAR模型的分析。确定VAR模型的结构,一般用赤池信息准则(AIC),选择最大滞后期k值。原则是在增加k值的过程中使AIC的值达到最小。适当加大k可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但k值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并比较不同滞后期所建立的VAR模型的稳定性。经过比较,本文最后选择滞后2期,即k取2。经检验,所建模型除LR和SC外,最终预测差(FPE)、赤池信息准则和汉南-奎因信息准则(Hannan-Quinn)最小,三个检验准则同时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和LNXt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该检验能判定协整方程的个数,即协整秩。经过反复检验,确定协整变量含截距项并有确定趋势。Johansen协整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和时间序列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2.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虽然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和LNXt的协整关系,但没有表明这两个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Granger(1980)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则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都是无效的。从前面确立的天津市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由于二者具有协整关系,所以他们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因果关系。计量的检验结果表明(见下表),在95%的置信度下,天津GDP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Granger成因,但反向的影响关系则在统计意义不成立。

 

3.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析。基于天津市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的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基本思想是研究系统中个别方程中的新息(innovation,即随机误差项)产生变动时,由于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而对系统中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冲击强度和影响时滞。由于研究冲击响应时采用的是Cholesky分解技术,该方法的一个技巧是使误差项正交化。所以Cholesky分解的结果依赖于系统内变量的排序。 Koop,Pesaran和Potter(1996)提出了广义脉冲响应(Generalized ImpulseResponse)和广义方差分解(GeneralizedVariance Decomposition),以避免正交化对变量排序的依赖性。故本文采用广义脉冲响应方法进行响应分析。

 

图1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当在本期给居民消费水平一个正冲击后,天津GDP在第5期达到最低点,第5期以后呈现缓慢平稳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居民消费水平受到外部冲击以后,给本市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反向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并不大,并且对第5期以后缓慢回落有一定拉动作用,不具有显著作用,这与上述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不是促进GDP增长的Granger成因的结论相一致。

 

图2中,LNXt的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当在本期给GDP一个正冲击后,居民消费水平在第7期会达到最高点,从第7期开始保持平稳下降,而且作用效果明显。这表明GDP的某一冲击会给居民消费水平带来同向冲击,且从第七年后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稳定的拉动作用。同时,它也印证了上述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视角相反,方差分解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各方程新息(innovation)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判断各新息对内生变量的相互重要性。方差分析图说明,是LNXt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过10期,其贡献率从42.38%上升为 82.23%;LNXt对的影响较弱,其贡献率最高仅为15.64%。

 

4.VAR模型预测。基于VAR(3)模型,可以对天津市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做出样本内预测和样本外短期动态预测。从样本内预测序列图可以看到,因为静态预测是使用样本实际观测值进行预测,所以静态预测的效果要好于动态预测,但是,样本内动态预测可以预测出序列的变化趋势。VAR模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做样本外近期预测非常准确。本文结果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如据统计,2014年天津市GDP和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为 15726.53亿元和 28492元,取对数后分别为 9.6631亿元和 10.2574元,而该VAR(3)模型对2007年天津市GDP和居民消费水平的预测值分别是9.7425亿元和10.2547元,模型预测误差分别为 0.008和-0.0003.

 

三、结论和建议

 

虽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依据任何实证工具进行简单的决策,但本文的实证结果有助于我们对天津居民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从计量分析结果看,天津居民消费水平和GDP构成一个相互有长期影响的动态线性系统,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即GDP增长是促进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Granger成因,但反向的影响不显著。在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下,GDP会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同向显著而持续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天津居民消费水平与母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居民消费水平对母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国内生产总值对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国民收入提高,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公众购买力提高,消费水平增加。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国民收入,最终达到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第5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量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79-03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必然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存在密切关系,否则推荐城镇化进程就失去意义。长期以来,很多学者研究了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徐凤等运用协整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国内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1]。付波航等基于中国29个省份1989―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人口年龄结构这些人口消费环境或制度变量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2]。刘厚莲指出,人口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倒U型关系[3]。田青等利用1999―2006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习惯、收入、购房支出、医疗、教育支出、收入波动及利率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而收入波动及利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4]。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并指出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问更长也更稳定[5]。储德银等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得出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6]。潘明清等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城镇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内在机制,使用1996―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证明了城镇化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7]。祁毓等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2002―2008年和1997―200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8]。

二、相关变量叙述

(一)居民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劳务或者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发展、享受和生存需要达到的程度,可以用劳务和物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反映出来也可以通过消费过程中消耗的货币量反映出来。本文所采用的就是地区居民消费的货币金额数来反应这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

(二)城镇化程度

城镇化程度在不同学科中的定义不同,比如,人口学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地理学上是指城市景观的比重。本文依据多数学者的研究方法,用一个地区城镇人口占这个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该地区的城镇化程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本文采用一个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变量数据来源

本论文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有些是直接采用网站的统计数据,有些是根据需要对网站的数据进行了简化计算,因此,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模型与分析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看其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存在单位根则数据不平稳,不能直接进行分析,必须对其差分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直至平稳为止。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别用JMXF、CZH和JJFZ表示。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ADF-Fisher 卡方检验、PP-Fisher 卡方检验、Im, Pesaran and Shin W-stat和Levin,Lin&Chu-t 检验[6],本文依据数据的特征选择ADF-Fisher 卡方检验与Im, Pesaran and Shin W-stat作为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JMXF、CZH和JJFZ都为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分析。协整检验方法主要有Kao检验、Pedroni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本文采取Kao检验,结果如表2。

如表2所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说明JMXF、CZH和JJFZ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二)模型估计

本文依据一般构建面板数据的模型形式,构建模型如下:

通过Eviews7.0软件对构建模型进行估计的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JMXFit=-3625.236 + 12207.27×CZHit+ 0.261261×JJFZit 。JJFZ与CZH都和JMXF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由此可以推出,城镇化程度与人均生产总值都对提升人民的消费水平、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促进作用。

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程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人均消费水平依然与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依赖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 徐凤,金克琴.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24(2):109-113.

[2] 付波航,方齐云,宋德勇.城镇化、人日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108-114.

[3] 刘厚莲.人口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资源,2013,(6):63-70.

[4] 田青.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8,(7):27-33.

[5] 胡日东,苏桔芳.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5):58-65.

[6] 储德银,经庭如.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4):99-105.

第6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引言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也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从效用的角度考虑也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消费问题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甘肃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然环境恶劣,而且运输成本过高,导致甘肃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同时,甘肃省出现了物价高而收入低的现象。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出,以往的许多研究都着重于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并且都是考察全国范围内,少有地区性的研究。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虽然收入很重要,但收入因素不能完全决定消费水平。不同的区域结合其自身的产业和自然特征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从甘肃省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包括收入在内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二、消费水平影响因素选择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消费水平。例如收入水平、家庭年龄构成、消费者偏好、富人的示范效应等。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与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是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最佳指标。如果一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高,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良好,综合实力强。反之,如果一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低,则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综合实力较弱。甘肃省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工业发展缓慢,其地区生产总值从全国来看是较低的。众所周知,影响消费水平较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收入水平。而分析甘肃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排除税收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好地体现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拟合现实消费函数。另外,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欠发达省份,居民倾向于更多的的储蓄而不是投资。甘肃省居民有较强的储蓄意识。所以将居民储蓄这一指标引入对消费水平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从而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化。

综上所述,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分析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指标。

三、数据收集与模型建立

考虑到样本的可收集性,下面选取甘肃省1998-2014年的指标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具体数据见表1。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经济理论可以知道,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Y作为被解释变量,与地区生产总值X1,人均可支配收入X2,居民储蓄X3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有关。除此之外,被解释变量还受一些其他变量与随机因素影响,将其他变量与随机因素的影响归于随机变量μ中。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使模型更具有可操作性。

应用Eviews软件的OLS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如图1的分析结果:

得待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Y=-1683.74+0.7638X1+0.0112X2+0.6922X3+22.290X4

R2=0.998 F=1795.124 DW=1.0116

四、模型检验

(一)拟合优度检验

由图1可知样本可决系数R2=0.998

修正后的样本可决系数为R-2=0.997

结果说明样本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样本回归方程较好的拟合了样本观测值。

(二)F检验

原假设为H0:β1=β2=β3=β4=0

对立假设为H1:至少有一个β不为0

由图1可知F=1795.124,设显著性水平为α=0.05,查表得F0.05(4.15)=3.06,1795.124>3.06,所以拒绝原假设,回归方程显著。即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存在显著线性相关。

(三)t检验

从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当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时,只有X1和X3存在较高的显著性,而X2与X4则没有。这说明X2与X4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储蓄对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储蓄。所以,要提高甘肃省的居民消费水平,就要从这两个因素入手。

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甘肃省居民消费总值的主要因素。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甘肃省可以发展的产业不多,农业与工业发展都无法赶超内陆地区。服务业就更加落后。要提高甘肃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就要发展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业,比如金川的镍矿产业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只有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提高,才能提高甘肃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消费。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意味着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只有提高了甘肃省的经济实力,增加居民收入,自然就会更好的促进消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更好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优良传统。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尤其如此。甘肃省经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居民这种观念就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在对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中,居民储蓄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这与甘肃省尤其是省内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农村居民更加勤俭节约,更重视储蓄的重要性,相应的用于消费的支出就非常有限。而对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不稳定,投资通道狭窄是影响储蓄的关键原因。对多数城镇居民来说,储蓄依然具有刚性。所以,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关键在于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投资通道。通过不同的手段扩大消费需求,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达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的。

最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也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虽然不显著,但物价稳定,限制过度的通货膨胀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环境保证。物价的过快增长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较大,不利于扩大消费规模。当出现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时,需要政府适时采取措施,调整社会保障措施,发放补助等,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蔡德容,吴琴琴,万建.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9(03).

[2] 郝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济纵横,2011(08).

第7篇

关键词: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总体而言,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收入水平也随之不断增加,在国家连续制定的各项改革措施和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政策的影响下,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江苏省内部各地区城镇间的消费性支水平还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进行江苏省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性支出水平分析可以进一步引导居民消费,平衡各市的消费水平,提高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江苏省镇居民消费水平现状

2011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为23190.67元,比上年增加3051.42元,其中消费性支出为16781.74元,比上年增加2424.25元。2011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1(食品支出/消费性总支出=6060.91/16781.74*100%),比上年减少0.4,恩格尔系数表明,城镇居民的收入比上年有所增加。利用SPASS19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表1:描述统计量表

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食品 X1 13 3955 7615 5617.92 1181.040

衣着 X2 13 1282 2234 1723.08 269.254

居住 X3 13 639 1833 1156.69 304.457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X4 13 732 1502 1061.31 252.811

医疗保健 X5 13 492 1372 839.62 271.059

交通通讯 X6 13 1222 3729 2023.92 791.945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X7 13 1617 3836 2585.38 660.882

杂项商品和服务 X8 13 362 880 578.77 157.722

有效的 N (列表状态) 13

由上表可知,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较高的三项主要是:食品(5617.92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2585.38元)和交通通讯(2023.92元),较低的三项主要是:杂项商品和服务(578.77元)、医疗保健(839.62元)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61.31元)。

由此可见,江苏省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2个特点:

(1)从总体消费水平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水平为21598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750元。从地区来看,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人均家庭消费水平较高,最高的苏州市人均家庭总消费为31514元,其中消费性支出为22330元,而最低的宿迁市人均家庭总消费为13044元,其中消费性支出为10634元。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区的人均家庭消费水平也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2)从消费结构上来看,食品支出仍然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7市的恩格尔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全国恩格尔系数平均水平位36.3%),剩下6市的恩格尔系数稍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各市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均较高,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也占有相当比例,说明江苏省城镇居民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以及自身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作者简介]:郭戌颖(1990—),女,江苏扬州人,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三、区域性差异分析

(一)选择指标

由于不同的地级市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不尽相同的,单纯从地理和经济因素来评价消费水平是不全面的。因此本文选取构成居民消费支出的各项指标参与分析。参考《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选取一下8项指标作为对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性支出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指标:X1:食品支出;X2:衣着支出;X3:居住支出;X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X5:医疗保健支出;X6:交通通讯支出;X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X8: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

(二) 选取数据

本文从《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获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见表2

表2:江苏省2011年各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 单位:元

序号 地区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用设备 医疗 交通 教育文化 杂项商品

及服务 保健 通讯 及娱乐及服务

X1 X2 X3 X4 X5 X6X7 X8

1南京 7133 1964 1286 15021202 2611 3680 720

2无锡 6979 1814 1833 13211230 2706 3018 880

3徐州 4338 1463 951901 7291286 2316 466

4常州 6591 1920 1244 12631372 3153 2953 631

5苏州 7615 2234 1620 14579833729 3836 856

6南通 5651 1803 1052 11727671985 2675 507

7连云港 4321 1282 938851 6291222 1776 453

8淮安 4861 1470 1004 862 7091636 2294 451

9盐城 4710 1610 1038 839 6061679 2210 496

10 扬州 5588 1758 1100 958 7591357 2708 528

11 镇江 5936 1961 1111 989 7622012 2131 616

12 泰州 5355 1715 1221 950 6751543 2396 558

13 宿迁 3955 1406 639732 4921392 1617 362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

(三) 聚类分析结论

本文借助统计软件SPASS 19中分类中系统聚类功能对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一下结论:

样本有效性

样本有效性检测如表3所示,此次样本分析的总个数为13个,在分析过程中不存在无用样本,样本的有效率达100%,故总共有效样本为13个。

聚类结果

本文采用组间连接的方法进行聚类,得到树状聚类图,如图1所示。

利用系统聚类法将江苏省13个地级市初步分为2类,第一类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第二类包括:镇江、南通、泰州、扬州、宿迁、连云港、盐城、淮安、徐州。其中第一类中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苏州;第二类包括:无锡、常州、南京;第二大类中同样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镇江、南通、泰州、扬州;第二类包括:宿迁、连云港、盐城、淮安、徐州。由此可见,江苏省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大致可以分为4类,如表4:

表4:最终聚类结果

类属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组间连接法 苏州 无锡、常州、南京 镇江、南通、泰州、扬州 宿迁、连云港、盐城、淮安、徐州

结果分析

(1)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水平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第一类的苏州市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是江苏的电子工业和旅游市;第二类中的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江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第三类中的4个市经济处于中间过渡地带,第四类中的5个城市经济与前两类相比比较落后,其中以宿迁为甚。

(2)江苏省各个市的消费结构相似性较高,但各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第一类的苏州市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4项支出高于其他各市。第二类中无锡市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消费最高,南京市比较倾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常州市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高于其他各市。第三类中的4个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基本持平,第四类的5个市中,宿迁市除衣着和交通通讯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均低于其他城市。

(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除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外还与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其他因素相关。如图2所示:一类和二类地区均处于长江以南,江南和江北的经济出现差距,但地理因素又不是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决定性的因素,第三类中的镇江亦处于长江以南。受历史文化的影响,苏州、南京、扬州、徐州3市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均高于同类城市。受政治因素影响,江苏省重点发展一、二类的城市,这两类城市经济发展起步较早,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较快,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所以一、二类城市的各项消费支出均高于三、四类城市。近年来,由于政治原因,扬州、泰州的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五、参考文献

[1] 刘思嘉,赵金楼.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及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0,2:69-71.

[2] 周 全,何先平.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评估[J].湖北农业科学,2011,12(23):5008-5010.

[3] 高莉菁.全国各省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J].经济纵横,2011.

[4] 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6.

[5] 陈捷.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定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

[6] 张月,张金凤,王涨娜,关静. 聚类分析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2004.

[7] 苏金明,傅荣华.统计软件SPSS系统应用实战篇[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 易丹辉,尹德光.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

[9] 莫桂波.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江苏统计·应用研究, 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