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传统艺术形式范文

时间:2023-12-18 15:25:18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艺术形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传统艺术形式

第1篇

中国的传统艺术以其灿烂多姿的形式呈现于世人的面前,并为动画爱好者们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不论是从整体动画风格还是个体角色设定哪个方面来说,都凝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评论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要看其故事发展的情节,还需论其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了上下五年前的历史变迁,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艺术形式,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为动画中造型提供了丰富营养和表现元素。

1、中国传统戏曲

要想真正的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运用到动画造型的刻画中去,那就一定要透过外在的皮肉,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渗透其中。也正是渗透在动画造型中的这些中国传统元素真正打动了现代的观众。中国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样式。它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其中较为著名的戏曲种类:京剧、豫剧、越剧等,京剧更是奉为中国的国粹。中国戏剧中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形式为动画造型的设定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如动画短片《骄傲的将军》中角色的造型设定就借鉴了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吸取了戏曲造型的特点,既有程序化的规范又有鲜明的个性表现。片中主要人物大将军造型的设定就是在京剧“花脸”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变形,从而突出表现其人物威武、真实的性格特点。

2、中国传统水墨画

水墨文化可以看作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的浓淡相宜;它的水墨交融;它的浑然天成无不展现出独特的中国意境。中国水墨元素正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特色和古典文化的底蕴,引起了中外很多动画造型师们的关注。它开启了人们对于点、线、面及图形的一种全新的动画造型方式。从中国最早运用水墨艺术形式来表现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到经典水墨动画《山水情》,都是以写意的方式,以墨带画,笔触简练,线条流畅的表达了民族的个性,表达了国人的情感。

二、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形式

动画造型要求形式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做造型刻画时不仅要靠文化艺术修养的积累,还应考虑采用怎样的手法去具体表现它。一个成功的动画造型设计,需要我们在了解剧本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用最为贴切的手法去表现出来,这一点至关重要。

1、中国传统“线纹样”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

线,是中国智慧的祖先们最本能寻找到的一种最便利、最直观的记录方式,现存最早的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中就赋予了线条神奇的艺术魅力。线,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原始的艺术因素,也孕育着最早的审美意识。从仰韶文化中的“鲵鱼纹”到青铜文化中的“饕餮纹”再至魏晋时期连绵婉曲的线描风格,无不透露着线条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力。

2、中国传统装饰性色彩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象征里,有五种最基本的元素:黄色象征土、白色象征金、蓝色象征木、红色象征火、黑色象征水。而在这些传统颜色元素中,最被人们熟知和使用的是红色,现也称为中国红。其实在中国原始社会,红色也是第一个被应用于人类生活的颜色。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会给动画造型的设定带来浑厚、醒目的感觉,如动画片《九色鹿》中虚实结合的装饰性色彩的运用,典型的中国红突出了神话传说的意境,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木雕艺术;艺术;文化;设计

1.木雕花板

1.1木雕艺术

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木雕创作,既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又呈现出鲜明的民族色彩与审美意识,其代表性的工艺特色为清晰凝练的线条、气韵生动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刻方法。传统木雕花板的题材种类很多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传统吉祥纹样,这些艺术作品,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对艺术真谛的探索。它们作为人们思想意识发展的承载物,是其价值观的真实反映。

1.2与时代相结合,将木雕花板加以创新

现代的木雕花板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古代的木雕花板保存到现代,运用于现代,它不仅可以作为文物进行观赏,更可以当作一种美感装饰品。二是现代木雕花板,它是现代人经过手工或是机器的灵活运用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它同样具有装饰作用。对木雕花板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需要从多方面加以研究。从设计的角度看、设计师可以从木雕花板装饰纹样的题材、木雕花板的材料以及雕刻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将其应用在室 内装饰和家具装饰。

在花板装饰图案上,将木雕花板传统装饰纹样进行提取、简化,并加入现代元素和现代设计思想与手法相结合加以总结变化。根据象征、寓意、谐音、钓号、文字等不同的表现手法,设计出符合现代特征的花板装饰图案,进而将图案雕刻成型,应用在室内设计与家 具制造上。

2.木雕花板题材、内容与文化内涵

2.1木雕花板的雕刻题材

木雕花板在每个时代所遗留下的题材都各不相同,它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现状或是当时的流行取向,从某个年代遗留下的木雕花板可以看出该年代的状况和兴衰。木雕花板的雕刻题材多以自己所在年代为主,运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木雕花板的用处不同,所以雕刻的题材也不相同,它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存放的环境而进行雕刻的艺术品。木雕兴盛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木雕应该多以传统的美德为主,例如:勤劳勇敢、谦和好礼、见利思义、精忠报国等。木雕花板传承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

2.2木雕花板的内容与文化内涵

(1)吉祥图案寓意美好愿望,提倡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继承了先祖的传统美德,在木雕花板中人们通常运用各种图案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提倡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史中,高尚的情操已经成为人们所尊崇的一种生活方式。吉祥的图案往往就被古代人用以代替这些美好的愿望。在中国,同音字是木雕师傅展示巧妙的题材。木工师傅运用同音字来表达人们所盼望的美好愿望,象征着某一些特定的意义。例如我国明清时期,人们喜欢用蝙蝠做题材进行雕刻。因为蝙蝠的“蝠”字同音“福”字,象征着福气、美好等。所以在明清时期人们通常为了委婉表达对福气的象征就用蝙蝠作为艺术的形象。在很多艺术品中,人们会在四周雕刻上蝙蝠的样子,用以表达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在那个年代,刻画出五只蝙蝠手捧一个“寿”字特别流行。这象征着又福气又长寿的意思。传统木雕中还有植物等。雕刻师运用植物的某种特性进行雕刻,显示出人们心中的象征,就像这株植物一样,和它具有一样的特性。例如梅花,梅花虽然生活环境艰苦,但是却傲然挺立,它象征着清高和廉政。很多官员喜欢用莲花作为题材进行雕刻。吉祥图案来源于生活,又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祈盼和生活现状的体现。

(2)以人物、山水、故事为题材,宣扬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历来尊崇的高尚思想,不论古今,它一直是我们生活中提倡的高尚情操。古人以保家卫国为责任,现代人也应该以保卫自己国家而作贡献。爱国主义就是保卫自己的国家,国家的领土就是我国的山水、人民生活不受侵犯。所以山水也就成为雕刻师的一种题材用以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和祖国的大好河山。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雕刻供给人们欣赏是对祖国的一种爱戴,这种雕刻不仅为人们展现了祖国的壮阔,还展现了我国的悠久文化历史,它是人们共同的生活环境,是不容侵犯的,更加使人们心中激起一种维护祖国利益、保家卫国的思想。以山水为题材的雕刻师更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对祖国深深的爱。他们把自己的情感用雕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在木头上,成为了一件被广大人民欣赏的艺术作品。木雕花板艺术承接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气息,是中国的一种完美艺术方式。它渗透着中华人民的思想和美好愿望,为人们展现的是我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切的爱国情感,是一项值得传承的艺术成就。

第3篇

1我国传统造型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从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用品开始,到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经历了夏、商、春秋,人们掌握了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再到精美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这些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工艺设计历程。当然,还有我国的书法、绘画、戏剧、建筑和民间艺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所产生的传统民族造型形式丰富多样,这些造型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传统民族造型形式的发展要将民族性与现代化融合统一作为自己的选择,重新构建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造型形式,在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真正承担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使命。以尊重和强调文化艺术的民族性为前提,使传统造型形式超越单一的西方中心主义或中华民族的本位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之一,传统的民族造型形式定将获得新的发展。

2我国传统图案纹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古代艺术设计活动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像彩陶、青铜器和金银器的出现,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图案纹样。例如,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不同的彩陶在制造的过程中在造型设计、装饰花纹纹样、色彩、技术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区别,而彩陶的制作过程也出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图案形式也是经历了从简洁、明快到纷繁复杂的过程。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图案方面一定程度上是在彩陶图案上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制作的材质、工艺、造型、功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区别。青铜器独特的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蕴含了当时人们的物质观念和精神观念。如今现代的艺术设计,继承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和传统图案与纹样。在现代化的服装设计当中,古典装饰图案纹样都能够较好地表达我们民族文化的风格、形式。从审美价值来看,我国传统图案纹样是最能反映我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能够体现中国文化内涵,又符合当今世界潮流,体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现代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全球的文化视角,自觉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掌握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从中汲取精髓,使自己的现代艺术设计更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我国的传统图案纹样的发展与继承和创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传承的过程。它拓展了传统手工艺的范围和形式,增加了一些新的品类、形式、风格和材料。同时,在于能否将先进的现代文化、科技和传统艺术相结合,能否适应当今社会的文化物质需求,能否不断推陈出新。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

3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

第4篇

【关键词】传统艺术形式;艺术设计

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精神支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把中国的艺术文化有效的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当中,已然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因此,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借鉴,既有助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同时也赋予了现代设计的灵魂。

一、我国传统艺术的设计理念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形成,都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一步步创造积累而成,不仅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真实体现,同时也蕴含着人民的凝聚力与智慧。早在一万八千年以前,古人已经开始对装饰有了一定的认知,当到了夏商时代时,人们已然 可以熟练的掌握很多传统艺术的制作技术,例如著名的唐三彩,从明代的苏绣到清代的家具,以及中国绘画中丰富的构图与笔墨技术,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被有效的运用到了现代艺术设计当中,从而形成新的艺术之美,这些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对我国现代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表现于有着时代气息的民间流传的手工艺品,极具有一股浓浓的民族风,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对于现代艺术设计可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些传统艺术手工品之中,不仅有着很长时间的实践经验,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理论技巧,成为了我国现代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我国传统艺术中装饰纹案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我国传统艺术中的装饰纹案在陶器方面表现的非常明显,陶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造型的设计,还是装饰纹案与色彩等方面,都在不断的创新与改变,以仰韶文化为例如,彩陶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标志,最初是以实用功能为主,同时并给人以美的感受,但随后到了商周时期,青铜期的出现,在制作与造型等的设计方面与彩陶有了很多方面的不同,并以独特的造型与装饰纹案体现出当时的物质观与精神观。这些装饰的纹案其实都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灵感,这种古典式的装饰纹案对我国的民族风格的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古典的建筑、蓝印花布、脸谱文化等,这些中国传统的艺术图饰都能够体现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蕴含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并被广泛的运用于现代设计当中,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就是对中国装饰纹案的一种运用,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喜相逢图案的运用,传达出了圆满、吉祥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在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当中,也有效的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运用,并融入了中国元素,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已然浸透到了现代艺术的设计之中。

三、我国传统镂空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镂空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当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而且还有着非常强的装饰性,通常情况下是以剪纸、皮影、木雕等形式,表达出传统艺术特有的觉效果。镂空艺术分为了阳线镂空与阴线镂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与此同时,还强调出了传统艺术作品的轮廓特点。中国传统的镂空艺术典型代表就是剪纸艺术,除了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之外,还有着非常高的装饰性,通过其特殊的手法,使得镂空艺术作品表现出很强的审美性。我国镂空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镂空造型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我国的镂空艺术对造型的设计通常表达出圆满、美好等内在的气质 ,并传达出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美好祝愿。并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简单的几何图形把所要刻画的形象突出,从而使得镂空艺术呈现出拙而不俗、古朴大气的审美观,体现出了镂空艺术中所讲究的神形毕肖、简练传神的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借鉴。例如《香港纪念邮票》作品,就是对中国镂空艺术的一种运用,采用简单、抽象的线条勾勒出兔子的造型,并运用了装饰性与黑白虚实的关系,为这幅作品增添了吉祥与祥和的深厚文化底蕴。

(二)传统镂空艺术的视觉特点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对于我国的传统镂空艺术形式,不仅有着非常鲜明的造型特点,而且给人的视觉也非常的独特。通过对画面中虚实的设计,给人以一种精彩的视觉美感。与此同时,在这独特的视觉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虚实意境,通过丰富的造型结构,呈现出众多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一种艺术形式之美。这种镂空的艺术视觉之美对于现代的包装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把镂空设计运用于现代的包装设计当中,不仅可以使得包装产品的造型给人直观印象,而且还赋予了产品艺术之美感。例如在2007年的陈家祠堂中礼品设计,就是采用了镂空技法,运用透视、虚空以及夸张的手法,把中国十二生肖的剪纸造型运用到礼盒的结构设计之中,使得作品极具民族特色,成为了设计中的精品。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镂空艺术对于室内的装饰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通过视觉的物质给人以视觉空间上的扩展,特别是对于空间比较狭小的环境中,通过在隔断、屏风中运用一些简单的镂空艺术设计,不仅能够增房间内的结构功能性,而且还能够增加一定的生活艺术与审美,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四、我国传统艺术的色彩观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艺术色彩观作为一种丰富的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其的合理利用,有效的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当然,只有对传统艺术的色彩观有了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才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运用。

(一)原始色彩观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红色在古代有着非常一般的意义,红色象征着崇高与生命的价值,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这种原始的色彩保持着经久不衰,直到今天依然备受人们的欢迎。因而红色成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使用频率较同的颜色,并带给我们红红火火般的感觉。

(二)五色体系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尽管在现代设计中有着非常多的色彩,但仔细分析,众多的色彩都是由五色演变而成,因而五色体系在艺术的设计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五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着中华民族的风格,从古至今,五色体系被无运用于各式各样的设计当中,例如在2008年的奥运会标志中,整个作品就体现出了红、绿、黑、黄、蓝等五色体系,体现出了民族独风格的同时,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现代感。

五、我国传统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具体影响

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设计的思想,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所积淀下业的文化成为了我国独有风采。艺术讲究的是一种内在的延续,由于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当然包括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习俗以及审美等,并形成了潜在的深层次文化结构,扎根于民族的精神文化之中,并对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与外来的文化介入起着一定的调节与制约的重要作用。面对现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环境下,面对外业文化不断冲击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在现代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艺术,从而促进传统艺术得以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一)我国传统艺术对招贴广告的影响

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艺术设计者提供大量的原创元素与想法。相对于西方的传统艺术,基本上是以几何学空间的观点,着重从模拟化的生活现象入手,以此来表达出艺术创作者的思想,而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者,则是根据选择的侧重点,以“不似之似”为艺术追求的胜境,在中国的传统艺术设计中基本上不会出现如实的描写与逼真的再现等情况,当然,也没有人会对山水画中不符合焦点透视的情形进行指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有着一个固定的观念,即通过在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价值。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中,对形神兼备非常的有讲究,分别体现于艺术的概括与内涵两个方面。例如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其实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在经过不断的概括与不断深入的过程,并通过最终通过对虾次要部位的放弃,而突出了虾的主要特征,才使得母虾的形象在齐白石笔下的画中显得更加完美与生动。

(二)我国传统艺术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奥标志为例,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对其的深远影响。虽然2008年奥运会的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进行直接的借鉴,但却对中国的“似而不似”的写意手法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并通过“中国结”与“运动员”这两个意象恰到好处的向我们传达出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而且2008年奥运地的标志图案,整体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并呈现出和谐生动的景象,体现出特有的运动之感,同时还表达出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与发展的意义,并把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融入到了整个标志LOGO中。除此之外,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是以印章为主体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印-舞动北京”的奥运会会徽中,既有中国传统的印章,又有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又与运动特点相结合,采用了艺术设计中夸张、变形的手法,巧妙的设计出一个幻化般的向前奔跑、舞动迎接胜利的人形,而人形却又与“京”字非常的相似,从而使得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呈现浓重的中国韵味,无论是2008年的奥运会标志还是会徽,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的审美意韵,与此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直接体现,代表了中国现代的人文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全世界的宣扬。

(三)我国传统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1、我国传统艺术元素对动画设计主题的影响

对于每一部动画作品而言,主题不仅体现着动画作品中的内容,更是动画 作品的灵魂,因而好的动画作品,除了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之我,还需要有符合于大审美,例如在《三个和尚》的动画作品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2、对动画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

在很多的动画作品中,其艺术的设计的手法往往都是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例如在《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动画作品中,有效的结合了中国水墨文化,从而使得在动画作品中体现出民族特有的艺术风格。

3、对动画艺术造型设计的影响

面对现如今动画走向产业化的环境下,动画艺术的造型设计成为了动画作品成功的关键等量关系,例如我国《大闹天宫》这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作品,对了孙悟空的设计就是采用了四大名著中《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造型,而面部的形态则是对我国京剧戏曲艺术中脸谱的借鉴。

4、对动画音乐设计的影响

在动画作品中,音乐对于整部作品有着烘托气氛、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为整部动画故事服务,而在动画的表达手法、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例如《大闹天宫》中的主旋律就是京剧锣鼓点,并且贯穿了整部动画作品,使得动画作品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韵味。

六、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已然成为了一个整体,两者呈现出渐渐融合的发展趋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既是中华五千年发展历史中积淀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素材。随着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环境,我国的现代艺术更加需要回归到传统化与本土化,并紧跟时代的发展,同世界接轨,与此同时,把中国的传统艺术发扬,真正的把传统艺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当中。只是在融入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照搬,需要与传统艺术所蕴含的精髓、灵魂相融合,从而才够使得本土化的设计体现出民族的艺术本质与审美特征,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面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全球一体的发展环境,传统艺术在不断的受到新技术与新观念的冲击,传统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代替的,因而我们在现代术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在对传统艺术形式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把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从而是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现代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从互动艺术看中国画的传播与发展[J]. 陈晓露,于坤. 美术教育研究. 2012(20)

[2]论书法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 孙童,敖翔,蒋盼盼. 工业设计. 2011(11)

[3]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基础课程[J]. 赵莹,刘长宜. 艺术教育. 2013(11)

第5篇

摘要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艺术是贵族化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以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中的某些艺术形式为休闲对象的文化现象,传统文化艺术出现平民化趋势。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艺术休闲,这一文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平民化与非功利性。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客观条件,一是发达的地区经济,二是悠久的汉文化传统。传统的文化艺术以休闲文化的形式在民众中间出现,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现,也是时代使然,这对传统文化艺术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艺术休闲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闲阶层开始出现,工作之暇,人们有条件参与体育、旅游、艺术等一些消遣性活动,以休闲为主题的行为逐渐成了人们生活的主题。《礼》称“霜始降则百工休”,休,即息也;《周礼旅师注》云“闲民无职事者所出”,闲,即暇也,无事也。“休”与“闲”两字合用,表示的是一种闲适状态,与劳作、忙碌等相对。在休闲活动中,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比如传统戏曲、书法国画、古体诗词、太极武术,甚至是一些民间工艺等等都成为人们休闲的对象,我们把这种休闲方式称为“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艺术休闲”。

艺术休闲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方式,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以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艺术形式为休闲对象,进行休闲活动这一现象表明,在传统文化断裂现象存在很长时间之后,民众对传统文化是十分自信的,它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对传统文化艺术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艺术休闲,是一种正在悄然兴起的高雅的艺术休闲形式,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艺术活动相比,它具有明显的平民化和非功利性特征。古代的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贵族化、精英化和功利性。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大段时间都处在农耕的封建化社会中,地主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只有地主阶层才有钱和有闲来享受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的从事者主要是文人士大夫们,文艺批评注重的是对哲理、审美、文化、人格与理想等因素的挖掘,那么,古代的文化艺术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就必然体现着以文人士大夫,为文化主体的少数精英们的文化诉求。而不在这一行列里的,却也在从事着这些文化艺术活动的人,要么,就是想通过从事这些活动跻身于文人士大夫行列,以此为手段上升为地主贵族阶层;要么,就是通过艺术活动为地主贵族阶层提供服务,赖以谋生。

而现今刚刚出现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艺术休闲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与之相反的特征。其一,是参与主体的平民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文化艺术不再只是少数文人士大夫才能享有的高雅艺术,如今,它已经成为普通民众在闲适时人人都可以参与和享有的艺术形式(专业人员只是艺术家,也不再具有古代文人士大夫所享有的身份和地位)。其二,是参与目的与心态的非功利性。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参与文化艺术活动主要体现的,是生活的闲适和心态的自娱,谋生与进取等带有功利色彩的东西,基本已被排除在活动之外了。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艺术休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能够在今天出现,是因为有了适宜它生成的土壤,这种休闲方式是汉文化圈经济发达地区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首先,发达的地区经济是这种休闲形式得以出现的经济基础。在后工业时代,紧张的工作给人们带来了财富,也给人们带来了过重的心理压力,人们日益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结构之中,而且承载着多方面的压力。主动休闲是人们缓解压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经济基础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休闲进而还可以直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把从事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现象最早出现在日本,比如茶道和书道就是很多日本人一生中的必修科目,这虽然与日本人善于保持自己民族传统这一特点有关,但是,这更与其经济文化的发达有着直接关系。在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有闲阶层的出现就为艺术休闲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事实上,正是经济的发展,才出现了以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作为休闲对象的休闲方式。

其次,悠久的汉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汉文化积淀,是传统文化艺术休闲这种文化现象在当今能够出现的文化基础。休闲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而采取何种方式休闲,往往取决于该地区的核心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自给自足、相对封闭的农业国家,拥有自己自悦自足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式样和传统。自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开始,随着民族复兴呼声的涌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次大的震动,在这以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处在一种断裂的状态下。随着新的文化思潮的出现、发展与成熟,应该说,新的文化传统已经形成了。但是,这种新的文化传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形成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这条主脉上来。传统文化艺术休闲现象的出现,就是传统文化回归的一种表现,否则,传统文化艺术休闲的形式可能就不会是习练传统书画和古体诗词等这些具体形式了。

传统文化艺术休闲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有它的历史必然性,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某些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由高雅化到平民化的角色转变,也是符合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的。上个世纪80年代,诸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各种大众文化现象开始为人们所关注,休闲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一出现就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主题之一。据权威经济学家预测,在世界即将出现的五大经济浪潮中,休闲经济将会将位居首位。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随着传统农业经济的解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式样与传承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戏曲、书法国画、古体诗词、太极武术等等都是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它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壤成分如今发生了很大变化,适用范围越来越小,很有可能沦为纯粹的经典艺术,被束之高阁。然而,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恒久的,因为 “民族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民族心理、民族习惯,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而形成”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文化传统能够传承有序、绵绵不断的基础。在汉字文化圈,一个不很懂书法和诗词的人,也会有很强烈的书法收藏和诗词欣赏心理,这足以说明,中国的文化传统在人们心里是根深蒂固的。

在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存在超过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出现的这种以民众为主题的热衷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文化现象,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遗传性和鲜活的变异性的显现。“音乐、美术之类是由少数人从事的行业艺术,而书法却是由所有识字用字的人参与的社会性艺术”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本来就具备这样一种特性,在中国古代,书法等艺术形式之所以只是一种贵族艺术,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贫困与教育的不普及,如今,这些问题都逐一都得到了解决,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就完全有可能真正成为“所有识字用字的人参与的社会性艺术”。传统艺术形式的旧有适用领地的缩减,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必然,但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鲜活的生命力又决定,它在新的历史时期还能够找到可以适合它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

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艺术休闲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是当前传统文化热正在兴起的一种表现形式。就一般意义而言,从事这种艺术活动,不仅可以用来缓解来自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而且还可以满足现代人对从事高雅文化艺术活动的心理诉求,应该说,在汉字文化圈内,这种形式的艺术休闲是比较理想的艺术休闲方式。

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民众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加等良好局面的形成,都是在中国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如今,传统文化热正在悄然兴起,这正说明了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渴求与自信。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也表明,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文化艺术不但不会走向末路,而且,还会有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其意义是深远的。

注:辽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编号:2006020。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皖南民居;建筑特色;装饰风格;传统艺术

皖南古称新安,是历史悠久,经济文明发达的地区。皖南的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形成具有特色的皖南文化,优美的自然风情和个性鲜明的居住形态。皖南民居,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清末(1911年)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水系等民用建筑群体。皖南古民居村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宗族观念为社会基础,以及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

一、文化依据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可以从中国古代关于宇宙本源的解释得到证明。中国古代的哲学就是强调天人同构,把人融于这个广大的天地中,由于受这种“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风水观念影响,注重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讲究负阴抱阳,藏风聚气,这种思想对人类居住、生存有着可取的成分。皖南民居就是这个哲理影响下的建筑形态。

二、建筑特色

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皖南古民居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背景极具特色,自然风景优美,居住形态个性鲜明。徽商的成功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及文化意识形态,这些特点赋予了皖南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形式,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一)外在环境规划

皖南民居依山傍水,巧妙利用大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运用大自然的不同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空灵通透的特色建筑群。建造设计师们对整个村落进行了整体规划,利用地形制造水系,让地形上的落差形成水的流动性,村落中的每个用户都方便地享受到了水系带来的便利。这种水系的利用完全解决了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同时接近水源还可防止火灾。这种水系设计给人一种和谐之感,水系的设置利于生活、生产,利于防火、调节水位、美化环境。这种规划,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势、地形,减少了土、石移动工程,节省了人力、物力。

(二)本体空间结构

皖南的古民居建筑多以砖木为主,简单大方、端庄典雅,每个院落都有着高墙,高墙里面是另一片天地,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在室内装饰上,都透露着精心设计的细节,显示了主人不俗的品位。皖南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就是黑瓦白墙以及马头墙,黑瓦白墙色彩分明,在蓝天的衬托下,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使传统色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除了马头墙之外,皖南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天井。因为皖南民居没有对外开窗的习惯,即便是开了窗也是有较高的高度,多是一尺大小的小窗,这就造成了住宅采光、通气、换气、排水问题,这时候天井的使用就弥补了光线昏暗的不足,也使室内的通气、换气、排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另外中国有“四水归堂”的说法,也就是天上的水犹如四方之财,伴随着降雨不断地通过天井聚集到家中来。封闭的古居民内,天井上晴雨变化,阳光与细雨让厅堂里的人感触大自然的魅力,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街道是皖南民居中又一道风景线,街道体系构成了皖南有序的空间结构,街贯巷连也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街道的形成是由于早期的商业和手工业经营方式决定的,当时的街道多为“前店后宅”“下店上宅”,这样的街道既可经商,也可以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各式景观,是人们日常交流和商业流通的重要场所。街道又连接每个院落,公共的环境与隐私的空间相串联,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街道。这样富有变化的街道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是生活的体现,也是空间的延续。

三、传统装饰风格

皖南民居除了建筑艺术还有装饰艺术,这主要表现在砖雕、木雕、石雕,甚至把三者融为一体与木柱、梁结构巧妙的综合运用,形成一种技艺独特、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雕刻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表现内容有孔孟之道的伦理教化、有吉祥图案、有各种市井生活等。这种砖雕、木雕、石雕形式使皖南古建筑群发出璀璨的光芒,深深吸引着现代人不断地思考。在皖南,木雕装饰极为普遍。木雕质地大多纹理清楚、质地优美、材质柔软、易于雕刻。制作过程首先根据安置的部位进行构思,然后完成取材、出胚、描图、粗雕、出细、整修等工序。木雕主要表现在内部建筑的重要部位上,明代的木雕简单明快、线条粗拙奔放、图案简单,菱形、回纹和方格型较多,清代的木雕较为精细。石雕的制作技艺大体与木雕雷同,但是石雕必须在图纸上描绘,在石材上凿出初胚,然而木雕细琢精雕主要用在梁枋、梁架、斗拱、扇窗、扇门、栏板、栏杆等部位,以及桌椅、凳、案、几等家具装饰上,而石雕主要体现在外部门罩,白墙上的漏窗、天井,庭院的石桌、石凳、梁柱等。石雕的纹样主要用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动物纹样。石雕的出现突破了单调的色彩,为民居外观增添了不少风采。砖雕的用料、制作过程非常讲究,技艺上有平雕也有立体雕、透雕、浮雕等手法,砖雕装饰多用于门罩、墙面、牌坊、屋脊上人字顶、庭院的透明窗等。

四、结语

皖南民居的特色建筑是我国哲学的一个体现,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皖南民居一直保持着其典雅、端庄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皖南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的结晶创造出这份伟大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皖南古民居不仅仅是皖南人民的,也是中国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皖南民居的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是任何建筑形式都无法取代的。皖南民居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是建筑文化不朽的光辉。虽然皖南民居已经随着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而衰落,但是其内涵和特色是我们现代建筑仍需关注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中国文化;中国动画;表现特征

中国的动画事业,经历了曲折、艰辛的发展,而又取得了轰动世界的成绩。这期间,动画题材多样,艺术风格表现丰富。从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到现代版的《宝莲灯》,从电影院里气势恢宏的动画电影到情节多变、叙事丰富、造型生动的动画系列片,动画片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喜欢,中国文化内容在动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画对中国传统文化还起到了传承发展的作用。

一、中国文化元素与中国动画

(一)文学作品与动画

动画中的中国文学元素始终伴随着中国传统动画片的发展,中国早期动画片《铁扇公主》是在迪斯尼的《白雪公主》取得成功之后产生的,创作者想通过中国传统的神话题材,来展现中国动画的魅力。虽然作品把原来故事中孙悟空打败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情节改成孙悟空唤起民众,与大家一起战胜牛魔王,从而将象征性的抗日内容放入影片。这种隐喻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表现了万氏兄弟的爱国思想,一方面也是“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表现。《铁扇公主》中传统元素的成功运用,拉开了我国动画片“中国风”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纪元。

动画片《大闹天宫》也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而动画中的形象同样具有东方民族气质,美猴王的行为也是民间赞颂的楷模,动画中的场景、人物形象的创造也具有中国民族符号语言,动画中还贯穿了中国民乐风格的旋律。总之,传统动画中的文学艺术元素贯穿始终。

(二)戏曲文化与动画

中国的动画艺术一直与中国戏曲文化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中国戏曲的独特形式与中国传统动画相得益彰,构成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自从1935年万氏兄弟创作的我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诞生后,继而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就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发展。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力求表现出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先后诞生了《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等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人物表现上,将戏曲因素引入动画片,在一些运动场面,戏曲舞台效果明显,这些成功的尝试,开启了传统戏曲与动画相结合的开端。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不仅借鉴了京剧中的脸谱形象而且借鉴了京剧中的动作,动画片中将军的造型源自京剧中的花脸造型,伸手指人时,食指和中指并拢,和京剧中的表现一样,配合戏曲的鼓点,角色动作具有京剧中节奏优美明快的特点,充满了中国独特的京剧传统特色。将军的形象和表情借鉴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运用民乐,使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中国的艺术风格,又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二、中国多民族文化与中国动画

(一)民族传统故事在动画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民歌、民间故事和英雄传奇,都有津津乐道的人和事。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

(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动画创作中的水墨、剪纸、皮影、木偶等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技术及表现手法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动画艺术的创作。中国动画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动画创作的艺术家们通过有意识地对传统艺术遗产的吸收及正确地借鉴与继承,中国动画形成了独特民族艺术体系与美学品格,以丰富多彩又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格样式及民族艺术手段,展示了中国动画的魅力。

中国早期动画片中有许多表现风格借鉴民间的艺术手法,如木偶、泥偶和布偶、剪纸等艺术,通过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优秀动画形象。以木偶和泥偶为主的《阿凡提的故事》《神笔马良》《孔雀公主》《曹冲称象》《崂山道士》都是偶类动画片代表。《阿凡提的故事》是偶类动画的成功之作,动画中不仅形象突出可爱,内容也通过一系列诙谐幽默的民间故事起到一定的寓意。偶类的动画片制作方法特殊,造型纯朴可爱,动作稚拙赋予动画片独特风格。从场景造型上看,场景中的道具相对逼真,增加了动画的可视性,同时拓宽了动画的表现形式。偶类动画片形象立体,质感比平面动画的形象更让人觉得亲切真实,但受条件和制作限制,偶类动画片中动作笨拙,过渡不够连贯,面部表情、细部不够突出,正是偶类动画片的这些特点更凸显出偶类动画片的纯真可爱,也更能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风格。

中国传统动画中强调动作的舞台效果,有极强的观赏性、虚拟性、表演性和符号性,动画在表现上借鉴和采用了传统戏曲、水墨画技法、民间剪纸、皮影和木偶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了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并成功地塑造了很多观众熟悉的动画形象。

三、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

(一)绘画的“写意观”

中国绘画发展历史悠久,绘画风格多样,其中写意最能体现中国特色。在动画发展中动画创作者把写意的手法借用到动画中,同样也取得了轰动世界的成绩。在动画片《牧笛》中,不仅形象用水墨造型,而且表现牛在水中的镜头时,巧妙地运用牛和鱼之间运动关系来表现牛在水中的镜头。背景运用墨色的焦、浓、重、淡、轻来显示空间的透视和清晰的层次空间,又通过人物和动物在空间活动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来判断空间的大小,影片弱化叙事强调意境,音乐在作品中也起到了渲染画面的作用。传统的音乐与水墨画融合在一起,有着出神入化非同寻常的效果。影片中主要场景以皴染的笔法干湿浓淡相结合,画面丰富而有序。人物和老牛细节处理,准确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人和老牛的性格、所思所想、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传统动画造型设计注重从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吸取独特的艺术元素。动画从产生时就与绘画有密切联系,动画片在我国最早的名字为“美术片”,早期创作出的许多优秀动画片,都非常强调画面美术性,与绘画的密切相连,展现了中国绘画特点。张光宇、张正宇为《大闹天宫》造型,李可染为《牧童》造型,韩羽参与了《三个和尚》的造型,众多的艺术家为动画的发展作出贡献。绘画艺术的许多美学思想、艺术风格、造型风格等都影响了中国动画风格的发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北魏石雕、各种流派的绘画、民间工艺都是动画片的创作源泉。《哪吒闹海》的人物设计参考了敦煌、永乐宫的壁画和民间版画,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中的艺术特点,采用装饰画风格,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力丰富,线条简练,配以民间画常用的青、绿、红、白、黑等色彩,把传统艺术提炼加工,塑造了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动画形象。《九色鹿》的画面色彩艳丽,画面采用了莫高窟壁画的风格,音乐采用唐代特色,画面奔放浓丽,充满了想象力和生命的张力,尤其以九色鹿与动物们出现的场景最为突出,画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场景中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红色的土地,绿色、蓝色的叶子,加上身披九色的鹿,各种深色的蝴蝶,黄色和红色的鸟儿,红、白、蓝的兔子,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竞相绽放着生命的光彩和活力,影片中又通过九色鹿真善美与告密者的丑恶虚假嘴脸对比,引发出善与恶的斗争思考。

《三个和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影片中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借用中国画中以简代繁、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简化背景突出人物情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影片中还采用了民间音乐,情节与音乐同步,音乐的节奏就是叙事的节奏。画面颜色淡雅,但是用色与表达内容相统一,颜色变化传达出作者想表达的东西。片中红色的袈裟,板胡的演奏,暗示出小和尚年少、活泼、聪明调皮;瘦和尚穿着深蓝色的袈裟与坠胡,暗示出瘦和尚的狡猾贪婪;胖和尚穿着浅黄色的袈裟配以浑厚的管乐,衬托出胖和尚不拘小节憨态可掬的性格。而胖和尚出场时,被太阳追着走,胖和尚身上颜色的变化也体现出胖和尚的感觉的变化,胖和尚在烈日下,首先是白白的脸被晒为浅红色,然后是红色,在扎到水里洗脸后,脸随之恢复成白色。这一系列颜色的变化体现出胖和尚对于炎热天气的心理感受。创作者通过对画面不同细节处理表现,丰富了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突出了动画的民族化。《南郭先生》《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众多优秀动画片,充分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特点的动画片。

四、结 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并有独到的创造。从传统优秀的动画片中可以看到,到处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动画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当下动画中,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吸收和扬弃,走民族化的动画之路。

[参考文献]

[1] 聂欣如.动画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赵冬.中国优秀动画电影100部[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