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7 15:19:47
序论:在您撰写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护理措施
癌症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列城市死因的第一位,农村死因的第二位[1]。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以年均3% ~ 5%的速度递增[2]。在我国每年新增癌症人数约160万,死于癌症的人数约130万[3]。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整体继续呈上升趋势[4]。癌症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慢性感染、吸烟、饮酒、饮食变化、活动减少、肥胖、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5~8] 。对于身患绝症的患者来说,其身心都将经受到严峻的考验,作为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实施相应临终关怀措施,缓解其痛苦。临终关怀中60% 是癌症患者,因此,癌症患者已成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9]。现就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终关怀的定义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终末护理、安息护理等,是指由社会各层次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10]。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叉学科,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临终关怀的宗旨是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提高其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让临终患者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的终点[11]。
2 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性
对于每一个癌症患者来说,治愈疾病已经不可能,即将走向死亡是他们无法逃避的事实。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刻,他们除了要面对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由于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孤独等心理的折磨。而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一方面,可以缓解癌症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感,满足其社会关怀的需要,使患者平静,安详的离开人世。就我国国情而言,我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也体现了这个思想。
3 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基础护理
3.1 建立良好的环境
癌症患者身体虚弱,免疫力较为低下,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对癌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为其建立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心情得以放松,而且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可通过以下方式建立良好环境:①为癌症患者单独设立一个病房,并由专人护理。②选择日照条件好的病房,墙壁,窗帘的颜色应以柔和为主。③病房内可摆放一些绿色植物。④病房应有专人打扫,保持空气的流通,定期通风,消毒等。⑤建立良好的护理环境。
3.2 合理的营养支持 癌症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身体极度虚弱,食欲急剧下降,合理地营养支持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其营养支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流食为主,这些食物有益于患者的消化和吸收,也能使营养成分很好的被患者吸收和利用。②少量多餐,尽量满足患者营养的需要,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为了支持治疗,其体力消耗是很快的,所以及时的营养供给对于每1例癌症患者来说都是重要的。③患者不想吃时,配合家属鼓励患者进食,癌症患者由于受到疾病折磨,对生命的渴求降低,食欲减退,不想进食,作为医护工作者,应及时的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正常进食。④对于危重的不能进食者可以通过鼻饲、静脉高营养补充营养需要,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3.3 预防压疮产生 大多晚期癌症患者受到疼痛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丧失下床活动功能,只能卧床休息,由于病变部位和疼痛程度的影响,可能长期保持一个卧位姿势,这样使得患者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影响其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产生压疮。压疮让护理问题更加棘手,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也是不利的。所以面对癌症患者应注重预防压疮的产生,根据压疮的产生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预防其发生:①湿热敷:对患者进行局部湿热敷,有利于加快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压疮发生的可能性。②局部按摩:用局部按摩等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可有效预防压疮的产生。③保持患者床铺的清洁与卫生。
3.3 预防口腔感染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口腔感染时有发生。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注重观察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的感染。
3.4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癌症晚期患者常见的症状,多为慢性疼痛,间断或伴有剧痛,常持续很长时间。有研究表明,疼痛影响生活质量的多个方面,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2]。护理人员应该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地为患者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采取三阶梯止痛法,具体方案是:第一步,使用非麻醉性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安痛定、布洛芬等,适用于晚期癌症轻、中度疼痛患者;第二步,当使用常规非麻醉性镇痛剂无效时,应加入洛芬待因、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第三步,当以上复合用药仍不能解除疼痛时,对于中度至剧烈疼痛患者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片、吗啡缓释片等。应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
4 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的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在接近死亡时会产生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临终前患者表现焦虑、慢性疼痛、抑郁、恐惧、家庭紧张等反应,甚至会出现自杀动机或行为。我们应该注重其心理的护理。尽量满足患者被关怀的需求,同情和关爱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表现,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护理。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有以下几期:①否认期:患者对于自己已患疾病一事持否定的态度,事实上,否认是为了暂时逃避残酷现实对自己产生的强烈压迫感,此反应是患者所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旨在有较多时间调整自己去面对死亡。②愤怒期:当患者对其疾病的坏消息被证实时,患者会出现愤怒的情绪,进入此阶段的患者,会出现生气,愤怒的情绪,患者常常迁怒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以发泄他们的无奈。③协议期:患者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波动之后,承认已存在的事实,希望发生奇迹,或是千方百计的寻求延长生命的方法。④忧郁期:此时患者生命更加虚弱,他们会体会到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希望能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亲人、家属每时每刻陪在身边。⑤接受期:患者此时已经没有痛苦感和悲哀感,于是开始接受面对死亡的事实。这些心理发展过程存在强烈的个体差异,有的可以提前,有的可以推后,甚至有的可以重合,各阶段持续时间长短也不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4.1 加强护患沟通 面对癌症患者时,我们应该耐心细致的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要有爱心,耐心,认真的倾听患者的倾述,允许患者以发怒,抱怨,不合作的态度来宣泄不满。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并认真的对待患者的感受,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只有护患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才能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反应,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4.2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对家属的支持也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患者心理舒适的同时,指导家属从身心两方面照顾患者,家属的言行、情感直接影响患者心理及病情的变化。对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一方面可以减轻护理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家属对于患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会产生孤独,寂寞,悲伤,绝望等多种情绪,渴望得到家人的关怀和照顾。只有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对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可从以下几点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①通过讲解获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②教会家属一些基本的护理,让他们也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如:吃饭,洗澡,更换床单等。③在疏导患者心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家属的情绪,他们也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折磨,要适时的对家属的心理进行疏导。具体而言,临终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引起家属痛苦的心理反应,家属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精神上受到了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因此对家属提供尽可能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在加强护患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和家属的交流,让他们及时的了解患者病情的进展。
5 建立癌症患者临终关怀随访制度
癌症患者的治疗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然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无法承担这样的支出,很多癌症晚期患者的最后时光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缺乏相应完整的医疗条件和治疗环境,对于这些非住院的癌症患者来说, 他们的生命指标得不到及时的监测,病情变化也不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建立随访制度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是极其重要的,医院组织相关人员定期的为癌症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命监测,并做一定的心理指导。一方面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另一方面,也能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享受到被关怀的快乐,使他们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远离孤独,恐惧等情绪,平静安详的离开人世。
综上所述,我国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对于癌症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生理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护理的实施可以从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两方面进行。其中,基础护理包括建立良好的环境、合理的营养支持、预防口腔感染、预防压疮的产生及疼痛的护理。心理护理包括加强护患沟通、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等。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我们可以建立随访制度,定期为癌症患者进行随访。
参考文献:
[1] 曾红梅,陈万青.中国癌症流行病学与防治研究现状[J].化学进展,2013,25(9):1415-1420.
[2] 王丽,苏俐,杜茂林,等.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
35(4):321-325.
[3] 田雯.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J].求医问药,2013,11(2):419.
[4] 王永川,魏丽娟,刘俊田,等.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0):679-682.
[5] 孙晓,余叶蓉.肥胖与癌症[J].实用糖尿病杂,2011,7(3):5-6.
[6] 海文利,汤海峰.情志是癌症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吗?[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2(3):31-33.
[7]张思维,陈万青,郑荣寿,等。2003~2007国癌症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2,21(3):171-178.
[8]朱元民,刘玉兰.感染、炎症与肿瘤的发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2):105-108.
[9]李红.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108-110.
[10]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喜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78-483.
【关键词】 临终癌症; 护理干预; 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72-02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Care Interventions on Dying Cancer Patients/SUN Zhong-li,WU Juan,ZHU R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3,11(33):72-7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quality care interventions on dying cancer patients.Method:120 cases of dying cancer patients from March 2010 to March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tudi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nursed with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conventional measures.Result:Intervention group’s social activity score,ADL score,anxiety score,depression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wo groups(P
【Key words】 Dying of cancer; Nursing interventions; Impact
First-author’s address:903 Hospital,Jiangyou 621700,China
在临终阶段,癌症患者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1]。临终癌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2-3]。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临终癌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临终癌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33~87岁,平均(54.5±3.4)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1)为患者营造温馨的环境,主要做到两方面的优质护理:一方面是为临终癌症患者设立临终护理病房,房间环境舒适,尽量显示家庭化,对于物品的放置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鼓励患者的家属进行陪伴,消除患者的临终的孤独感,增加他们的安全感,给予患者临终的安慰和照顾。(2)心理方面的优质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抚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临终癌症患者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常会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3)营养支持方面的优质护理:临终癌症患者常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常会出现营养不良,饮食护理中应做到饮食配置的多样化、易消化、低脂化,注重饮食的搭配,积极鼓励患者用餐,可以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的手段,对患者提供营养,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方面的需求。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6个月后,生存质量测评表(QOL)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社会活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焦虑状况评分、抑郁状况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分
组别 社会活动
情况评分 日常生活
能力评分 焦虑状况
评分 抑郁状况 整体生活
质量评分
干预组(n=60) 1.97±0.40 2.78±0.38 1.79±0.31 1.88±0.45 2.10±0.46
对照组(n=60) 1.73±0.42 2.59±0.40 1.60±0.41 1.52±0.51 1.80±0.51
t值 3.2052 2.6675 2.8633 4.0999 3.3835
P值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差的患者比例(8.3%)明显低于对照组(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830,P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心理状况
护理满意度
良好 一般 差 满意 不满意
干预组(n=60) 34(56.7) 21(35.0) 5(8.3) 56(93.3) 4(6.7)
对照组(n=60) 21(35.0) 26(43.3) 13(21.7) 48(80.0) 12(20.0)
字2值 4.1830 4.6154
P值
3 讨论
临终癌症患者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打击和痛苦[4]。患者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患者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患者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患者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患者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5-6]。在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多方面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8]。在对临终癌症患者的照顾中要做到:(1)以照料为中心。对临终患者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2)维护人的尊严。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也这样认为,并表现出面孔冷漠,态度、语言生硬,操作粗鲁,不知该如何面对患者。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患者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患者最有效的服务。
本研究将收治的120例临终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最终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临终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月华,高娥,高素兰,等.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关怀及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6):4764-4765.
[2]王燕玲.癌症晚期患者临终的心理变化特征与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6):3543.
[3]董少梅.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93-194.
[4]金红花.老年癌症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159.
[5]张国琴.人文关怀服务在临终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76-77.
[6]马桂芳.癌症患者临终的心理变化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27-128.
[7]邱惠玉,丁少冰.人文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1):197,199.
重症登革热(也称为登革出血热)于 1950 年代菲律宾和泰国登革热流行期间被首次发现。当今, 重症登革热影响到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已成为上述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一个主要病因。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高热, 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 极度疲乏, 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以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1]。为了探讨本院所提出的优质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重症登革热患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 本文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4年7~11月本科共收治重症登革热121例。其中男81例, 女40例。年龄17~86岁, 平均年龄(45.67±10.23)岁。随机将患者分成优质护理组(60例)和常规护理组(6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措施
1. 2. 1 常规护理组 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2]。
1. 2. 2 优质护理组 在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的基础上, 采取以下优质护理措施[3, 4]。
1. 2. 2. 1 实施保护性隔离 按照医院的消毒管理制度实施相应的消毒措施和方法, 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对地面以及相关医疗设备进行消毒, 一般早晚各1次;每日定期采用移动紫外线灯对房间进行照射1次, 1 h/次;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对房间空气进行净化消毒, 确保空气新鲜;限制患者探视。
1. 2. 2.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特征, 当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体征时, 应加以注意。
每2小时记录1次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数据, 并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相关指标波动变化较大的患者应给予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实施动态监测。对于临床危重患者要注意观察其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果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实施必要的抢救和治疗。
1. 2. 2. 3 高热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高热现象要给予足够多的重视, 主要采用物理降温的措施, 避免酒精浴、安乃近滴鼻等措施和方法, 其临床目的是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几率。同时, 也要避免使用退热剂, 降低退热剂对于患者肝肾功能的不良影响。
1. 2. 2. 4 出血护理措施
1. 2. 2. 4. 1 皮肤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及时发现患者皮肤的出血位置, 并时刻保持其皮肤的干爽、清洁;定期对患者的衣物进行及时更换, 确保清洁;定期对患者的进行变动指导;对患者相关床位上可能导致其受伤的物品进行及时检查和调整。
1. 2. 2. 4. 2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严格科学的控制患者的饮食, 对刺激性食物禁食;同时, 密切观察患者的是否出现腹痛、呕血和便血等现象, 如有发生应做好相关的紧急处理措施。
1. 2. 2. 4. 3 肺出血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对患者的核心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和观察,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高度重视。对其肺功能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当患者出现咳血的临床症状时, 应协助其保持正确, 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的现象。
1. 2. 2. 5 心理护理措施 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项心理状态, 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处理, 增强患者的归属感, 并帮助患者建立早期治愈的信心。同时, 通过病例介绍、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等。
1. 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入选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和平均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 for Windows 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优质护理组总满意度为96.67%;常规护理组总满意度为77.05%, 组间比较, 优质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448, P=0.0014)。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4±6.43)d;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4.34±7.98)d。优质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672, P=0.0002)。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 登革病毒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方式是通过蚊虫叮咬。在这样的前提作用下, 病毒可进入人体并发生作用。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随血液循环系统迅速传播, 临床主要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 同时部分患者也有病发肌肉及骨关节疼痛的现象。如果患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 患者生活质量将大大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5, 6]。
目前临床关于治疗登革热的相关文献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7, 8]:临床针对登革热的治疗研究尚无特效药物, 临床主流的治疗方式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在这样的前提下, 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关键词:农药中毒 急救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89-01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本组2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全部为口服中毒,男66例,女202例,重度患者80例,其中出现中间型综合征患者32例。
1.2 急救对策。快速去除毒物,凡24h内入院者彻底洗胃,以温清水为宜。神志清、合作者可口服洗胃,对不合作或昏迷病人插管洗胃,以减少毒物的吸收。洗胃后可用甘露醇导泻。
1.3 应用特效解毒剂。阿托品是首选的特效解毒剂,以重度中毒的给药剂量为宜。早期足量地使用阿托品,尽快达到阿托品化,在用阿托品的同时,对中度和重度患者早期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力,消除和减轻烟碱样症状。一般病人常规应用不超过3天。首选药物为氯磷定,静脉应用或肌注均可。对重度患者如中间型综合征患者,现主张给予冲击量。
1.4 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和呼吸衰竭,预防感染。有呼吸麻痹征象时及时给予气管插管,间断或持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 护理措施
2.1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每5~15min测一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瞳孔及神志变化并做好记录[1],特别是易发生中间型综合征的重度农药中毒的患者,注意病人肌力的情况。中间型综合征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可累及肢体近端肌肉、屈颈肌、部分颅神经支配肌,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死[2],最早出现的是面部及颈部肌群的无力,表现为眼睑上抬无力、表情淡漠、无笑容,甚至咀嚼肌无力、平卧时头不能抬起、坐位时病人头偏向一侧,继之出现四肢近端肌群的无力、病人上肢不能抬起,双下肢行走无力。如有上述任何一组的肌无力,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口唇等变化,时刻准备应对出现的呼吸肌无力,备好气管插管物品及呼吸机,一旦出现呼吸肌无力,立即插管、间断或持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给予重症监护,定期气管内滴入痰液稀释剂,及时吸痰,吸痰时吸痰管要达到气管深部,并旋转吸出,以防痰液阻塞。
2.2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重症病人用药品种较多,注射次数频繁,故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更换注射部位,并做好消毒处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用1∶500 84消毒液湿拖地面,每日定时用紫外线室内消毒。定时为病人翻身,做好大小便的处理及口腔护理。患者气管插管后,协助翻身、扣背、排痰,促使其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3 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中毒原因。护士要注意自身言行,换位思考,体验患者的内心活动,关心体贴患者,不要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在语言上不指责,在行动上不表现出不耐烦、厌恶等。温柔的语言,轻松的行为能激发患者生活的勇气,使其情感发生转化,更好地保护自己,积极地配合治疗,消除轻生的念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
3 结果
26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12例,占4.5%,抢救成功率为95.5%。
4 讨论
及时彻底洗胃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重要措施。在农村农药的品种较多,可谓五花八门。家属也说不清农药的名称,所以给予温清水洗胃是首要措施。因吸收的农药可再分泌至胃内,故重度中毒患者洗胃后应保留胃管12~24h,以利于再度抽洗。洗胃同时要及早应用阿托品,达到早期、足量、反复、持续和快速阿托品化。足量不等于大量和过量,要根据中毒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定,既要用最小剂量达最佳治疗效果,又不会造成阿托品过量。阿托品化应在4~6h内达到,超过12h还未到阿托品化者则疗效差。部分病人虽瞳孔大、心率快、无汗,但仍有呕吐或体温较低者,应视为阿托品用量不足,要加大阿托品用量,但要密切观察,以防过量中毒。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中间型综合征,应及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只要出现呼吸不规则,即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部分病人插管后,呼吸平稳,可不用呼吸机。持续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应经常观察有无自主呼吸,有自主呼吸者可试暂停呼吸机,时间长短视病情而定,也可根据血氧饱和度来定。只要病人神志清,不管用呼吸机天数多少,抢救成功率几乎100%,神志不清者抢救成功率极低。根据中国军事科学院毒物研究所的报道,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可打破常规用法,如果出现中间型综合征,不管第几天出现,都要重新给予冲击量,用至停用呼吸机止。临床实践证明,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综合急救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毒急症,同时也是急诊内科和ICU中常见的一种重症疾病。有机磷农药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中毒者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粘膜迅速进入到其体内,并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表现[1]。本次研究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综合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抽取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4.8±1.5)岁;中毒时间1-7小时,平均中毒时间(2.2±0.7)小时;观察组患者中男14例,女21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4.6±1.7)岁;中毒时间1-8小时,平均中毒时间(2.4±0.8)小时。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中毒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在救治期间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综合急救护理模式在救治期间实施护理,主要内容为:
第一,心理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常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精神和心理障碍,进而易发生绝望、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甚至会拒绝接受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心,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用真诚的态度感染患者,通过亲切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第二,基础护理措施。①对于存在大小便失禁、抽搐和昏迷症状的患者,需安排专门人员为其提供护理服务,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了。对于阿托品化患者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对于危重症患者,需加强其皮肤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定时按摩、翻身,避免患者出现压疮症状;对于存在躁动不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肢体制动措施或肌肉注射地西泮,但要注意控制好制度设施的松紧度,防止其发生皮肤损伤或是影响血液循环。②饮食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通常在洗胃治疗后禁食1至2d,后逐步恢复饮食,由流食、半流食逐渐恢复为普通食物,且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③对患者的每天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若患者发生进食减少、洗胃后大汗、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实施补液治疗,并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过快输液造成肺水肿。④发热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患者发生肌肉震颤,进而造成体温的升高,但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可适当应用物理降温措施。
第三,病情监测。对患者呼吸、心率、瞳孔、意识等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测,每15至30min进行1次呼吸、脉搏和血压检测。对患者是否存在阿托品中毒症状进行严密监测,避免患者发生中间综合征。患者入院1周后,适当减少阿托品用量,避免发生“反跳”症状。入院2至3周后,对患者多发性迟发型神经症进行密切监测,患者一旦发生异常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对症处理。
第四,口腔护理。将患者口腔内痰液和呕吐物及时清除,对于存在呼吸障碍的患者,需行吸氧治疗,根据患者缺氧症状确定用氧时间,通常氧气吸入速度控制在3L/min至4L/min,以改善患者缺氧症状,提高其血氧浓度。
第五,建立快速静脉通道,保证抢救的顺利实施。在患者洗胃治疗的同时,行胆碱酯酶复能剂和阿托品治疗。
第六,对症支持性治疗。对于存在脑水肿和肺水肿症状的患者,需及时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和利尿剂。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需行呼吸机或呼吸兴奋剂辅助治疗,以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1.3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救治效果、中毒症状控制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率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2.3不良反应有8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占该组总人数的22.9%;有1例观察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占该组总人数的2.9%。两组患者急救过程中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毒物进行彻底清除,这是临床救治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合理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是救治的一个关键,适量、反复输入新鲜的血液可使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有机磷中毒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全面掌握阿托品类药物的中毒指征,积极配合医师对用药的具体时间及剂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李艳辉,姜兴权,孙宏志,等.IL-6/IL-10及TNF-a 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引发MODS 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09,26(11):804-805.
【摘要】目的 对肿瘤内科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760例肿瘤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60例肿瘤内科患者当中,240例患者合并院内感染,其中包括38例肠道感染,62例尿路感染,130例呼吸道感染,30例其他感染;在240例合并院内感染患者中,30例实施侵袭性操作,128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78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共有40例院内感染组的患者死亡,520例患者中有26例为出现院内感染死亡,院内感染组有着较高的病死率。结论 医院肿瘤内部的高院内感染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必须根据护理程序,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和生活自理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最大限度的对潜在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找到,尽早的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出,严格控制合并院内感染。
【关键词】院内感染;肿瘤内科;护理措施
1前言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造成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不断降低,非常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了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充分的确保医疗的安全,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对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和临床特征加以明确,现做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共有760例肿瘤患者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肿瘤内科就治,其中女性患者350例,男性患者41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1周岁,最小年龄为37周岁,平均年龄为63.5周岁;原发病分别是结肠癌、乳腺癌和胃癌,760例患者中有240例合并院内感染,其中38例肠道感染,62例尿路感染,130例呼吸道感染,30例其他感染。
2.2相关院内感染因素
在240例肿瘤内科患者合并院内感染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比总体平均年龄高出10.3周岁,有128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52例患者实施侵袭性操作,178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
2.3合并院内感染后对预后的影响
在240例院内感染肿瘤患者中,共有40例患者死亡,520例未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中,有26例患者死亡,院内感染组有着较高的病死率。
3讨论
3.1合并院内感染主要临床特征
肿瘤细胞本身便具备着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和器官组织的侵蚀作用,会造成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不断下降,再加上恶性肿瘤属于消耗性的一种疾病,与正常的细胞相比较,肿瘤细胞更能够对人体的营养加以夺取,使得患者的体质逐渐变得更加衰竭。与此同时,抗癌药物、细胞毒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肿瘤药物治疗,都会对人体骨髓造血功能产生迅速的抑制,使得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越来越少,并且将单核吞噬的防疫功能大大削弱,侵蚀性操作的频繁,对机体的免疫屏障也带来较大的损害,因此极易合并院内感染,这便使得肿瘤内科患者成为合并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比综合院内感染的水平高出许多。本研究充分的表明,肿瘤内科患者合并院内感染主要临床特征为:(1)引起院内感染有着较多的相关因素,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是老年患者,晚期癌症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频繁的侵袭性操作,这会对患者机体的免疫屏障造成损害,而合并慢性疾病也会对患者的抵抗力带来直接的影响,进而合并院内感染,并且预防所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也会导致人体菌群的失调,将感染的机会增加;(2)呼吸道感染居感染部位的首位,下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都是间接传播,可能与陪护人员多、探视人员多及患者住院时间长以及患者抵抗力较低等因素有关;(3)院内感染组的病死率明显的比未合并院内感染的病死率要高,所以,合并院内感染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是肿瘤内科患者死亡的一大原因。
3.2控制及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肿瘤内科合并院内感染是无法切实避免的,在肿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当严格的根据护理程序,对患者的机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尽量的将潜在的合并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找出,尽早的将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加以实施,全面的控制合并院内感染,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1)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培训加强,以便于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控制感染的意识,从观念上及根本上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加以有效的预防,不断的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学习加强,以有助于尽早将明确的诊断做出;(2)呼吸道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合并院内感染的部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时刻的保持病房内部的空气畅通,定时的对病房通风,每天使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定时进行微生物监测;严格的对陪伴探视人员进行控制,最大限度的将陪伴探视的时间减少;积极的鼓励患者咳痰咳嗽,定期拍背翻身,将雾化吸入正确的做好,随时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净,每天一次到两次选用合适的漱口液漱口或者进行口腔护理,随时对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观察,尽可能在患者有痰时采集痰标本,以有助于细菌培养监测;(3)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如果是有着严重消化道反应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帮助患者给予高营养、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的膳食,以半流质或者流质食物为主,同时注意对食物的种类定时的调换,保证食物的新鲜,切勿让患者食用变质的食品,嘱咐患者尽可能的少食多餐,将进食的速度放慢,防止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果需要的话选用全胃肠道外营养;(4)帮助患者将个人卫生做好,每天饭后饭前都必须洗手,早晚要刷牙,若口腔严重溃疡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当使用棉棒代替牙刷,对患者两肺呼吸音和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注意感染先兆的有无。另外,要对血象的变化进行检测,卧床的患者应当使用温水擦浴,能够自理的患者进行定期的洗澡,对干净宽松的内衣裤进行及时的更换,外出时嘱咐患者带口罩,尽可能不去人员密集的场合。
总而言之,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应当针对肿瘤内科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临床治疗的特点,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全方位、多角度的控制医院感染,提高肿瘤内科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荣生,秦凤展,吴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
[2]张莉平.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10).
【关键词】中风;抑郁症;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48-02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态度消极,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提升,中风后抑郁症发生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健康。临床研究表明,对中风抑郁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采取周全的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升治疗效果。现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经我院治疗并实施实施周全护理的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经我院治疗的中风抑郁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紧张、恐惧、悲伤、功能衰减等症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41-66岁,平均(51.6±1.2岁,病程20天-12.6个月;出血中风17例,缺血性中风43例;轻度抑郁24例,中度抑郁16例,重度抑郁12例。对照组:60例,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42-66岁,平均(50.9±1.3岁,病程19天-13个月;出血中风18例,缺血性中风42例;轻度抑郁23例,中度抑郁17例,重度抑郁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状、抑郁情况等因素上无显著差异(P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专职主管护师给予护理干预。
1.3观察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情况。对患者进行抑郁评价,≥42分认定存在抑郁障碍,计算出总分后,将总分转换成百分指数,轻度抑郁50%-59%;中度抑郁60%-69%;重度抑郁≥70%。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以x2检验,组间差异以P
2结果
3讨论
中风后抑郁症是生物、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神经功能损伤、病变位置、家庭支持、社会影响等因素具有紧密相关性,多数学者认为,优势半球病变和额叶近端损害可能造成脑卒后抑郁症,且有很多研究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抑郁程度就越严重,而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并况越多,患者心理负担越大,越容易形成中风后抑郁症。身心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焦虑等非健康状态,应激反应明显,一旦应激水平超出个人应变能力,则会引起情感异常,而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会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中风后抑郁发生。因此,在对中风患者抑郁症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3.1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在尊重患者人格、隐私的基础上,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感受,并提供可供患者发泄的机会;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了解变化原因,及时消除患者紧张、悲观、依赖等心理;根据患者性格、病情向患者讲述中风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等,提升患者对中风的认识,以成功案例讲述或以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总之,护理中通过人性化、个性化护理,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消极心理,使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3.2环境护理患者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院内环境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影响。护理中要向患者家属介绍家人日常护理、和睦环境对患者康复的作用性,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以示范、讲解等方式,让患者家属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协助患者进行经常性的功能训练。创建良好的院内和社会环境,尤其是院内环境,通过走廊文化建设、中风知识与技能宣传、休息厅建设等,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开放、轻松的住院环境,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
3.3健康教育①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文化程度以小组教学方式,向患者进行中风知识与技能教育,提升患者中风认知和日常护理能力。②饮食、运动护理。饮食以清淡、低盐、低糖、低脂为原则,多食蔬菜、水果、豆类,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吞咽困难患者,减少粗纤维进食,宜软食;口角歪斜者,由健侧进食,减少残余。阴虚者宜小米、绿豆等甘凉食物;阳虚者多食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高脂血症者宜低脂饮食,少食油脂多、胆固醇高食物,如动物内脏、花生、蛋黄等。
3.4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肢体与语言训练。以瘫肢按摩、关节被动活动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防止发生瘫肢畸形等并发症。根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法,并对其进行坐、立、行基本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做到主动与被动训练、床下与床上训练及室内与室外训练相统一;锻炼要持之以恒,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语言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家属与患者的共同努力;可采用嚼口香糖、刷面部等方式,刺激患者唇、舌、喉部等肌肉运动;校正患者发音口型;进行听觉训练、实物刺激训练、手势训练等。
参考文献
[1]俞海虹,罗艳琼.1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11(03:744-745.
[2]侯亮,彭鹏,郑莹,王杰军.社区肿瘤患者家属抑郁障碍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关系[J].中国肿瘤,2011(11:72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