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范文

时间:2023-12-15 11:43:54

序论:在您撰写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对策

第1篇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社会问题,只是在程度上有着不同。人口老龄化是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已经成为事实,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8亿,占比超过10%,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养老的困境。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问题的研究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就能提供有益依据。

二、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征以及对养老产生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特征体现

我国是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各领域的发展水平都有着显著提升,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也表现的愈来愈鲜明。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老龄化的人口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老龄人口的地区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协调,老龄人口的城乡分布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老龄化的程度也高于全国的水平。未富先老的特征也比较突出,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跟不上老龄化的速度,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发展现状来看,是先富后老,而我国却恰恰相反,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龄化的人口数量比较大,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人口在低速发展的阶段,老龄化的问题就比较突出,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在前期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影响,在人口的增长率相对比较低,这就加快了老龄化的程度。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是最严重的国家,但是从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却是最快的。并在老龄化人口分布方面呈现出东西部不同以及城乡差异显著的特征。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生的影响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也产生了诸多影响,在人口老龄化加重的同时,必然会加大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而我国的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的方式,人口老龄化数量比例的加大,使得老年人的抚养比例也在进一步增加,这对我国养老保障发展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人口老龄化对养老带来的影响,在农村的养老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得抚养比也不断的上升,这就会造成劳动力的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劳动成本愈来愈高,人口结构的劣势在这一发展形势下就有着明显的呈现。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出现对养老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小层面。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模式难以为继,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责任也会进一步加大,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每况日下。老龄化的背景下,社会养老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我国各个地方的养老问题也比较复杂化。

另外,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在家庭养老精神压力方面也不断加大。农村的老年人数量在近些年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了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就业的人数大大增加,在农村的规模就会相对减小。空巢老人的社会现象就在这时候鲜明呈现,尤其是独居老人的比例在不断加大,对家庭结构也会产生影响,家庭养老的功能就会进一步减小。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劳动力大量的转移,老年人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

三、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下养老现状分析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2000年开始的,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经占到10.2%,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已经达到7.1%。到了2009年的时候,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口是1.67亿人,在占比上达到了12.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8.5%。到2015年大规模的退休潮就加剧了养老的困境,养老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从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首先就是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延长,其中60岁以上的男女年龄性别死亡概率的下降幅度比?^大,在速度上也比较快。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加重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提出很大的挑战,主要就是养老基金的缺口在进一步加大。从全口径的层面来看,如果是依照着退休人员每年以6%速度递增的情况来看,养老金的缺口将相当于我国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缺口是比较大的。在另一方面,我国的农村正式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也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对医疗资源以及公共服务的需求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大。

(二)人口老龄化下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在当前面临着诸多层面的问题。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个,也就是家庭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以及机构养老模式。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的同时,每种养老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的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中,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都是通过专人进行负责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老年人的资金来源则主要有亲人提供以及自身存款和国家补助几种方式。从养老机构角度来说,也有着不同的类型,有公办福利性养老机构,还有公办养老机构等。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在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期,在服务的质量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资金的不足以及专业服务人员的缺乏等,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养老问题内容。

第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培训。养老机构当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加强提升,在对基础设施完善建立的同时,服务效率以及水平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有助于养老困境的突破。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高校能展开合作,在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方面进行强化,扩大对医疗以及护理和心理咨询专业的大学生进入到社区等提供养老服务的数量,在服务队伍的稳定性方面,以及留住人才方面要加强重视。充分重视对老年人的照料管理,对大规模集体式照料的方式要加以改善。加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工作实施,积极扩大志愿者的队伍等,监督养老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开展,对老人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加强子女孝道教育和互助养老措施实施。为能保障养老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就要充分重视对子女的孝道教育,子女要能主动承担其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陪老人散步聊天,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的自我养老也比较重要。老年人能储蓄相应的财产用于养老,在财产资源的分配方面要合理化,这样能为子女减轻经济压力,对自身的生活品质也能得以保障。在互助养老的构建层面要加强重视,增加互助养老点设施建设投入,养老互助点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养老的成本,对老人的生活乐趣也能得到有效的增加。或者是通过互助协会的建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注重对老年人互助保障机制的完善建立,对互助养老点的内部建设工作要妥善实施。

第2篇

虽然人口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也会给经济增长、产业演变、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第一,老龄人口的增长会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据预测表明,2025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29.46个老年人,2050年抚养48.49人。第二,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第四,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第五,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削弱。因而迫切要求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对此,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看如何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呢?

首先,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要正视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其次,是正确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提出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体系和具体措施。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对人口老龄化人类社会是不可选择的,但人们在人类老龄化面前也绝不是无能为力、被动适应的,人类社会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对策来缓解矛盾,化解困难,可以积极地化挑战为机遇。当然,对策的选择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是不同的,在21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对策也要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演进和创新。目前的主要对策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社会养老负担相对比较低的有利形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为应对今后进一步老龄化做好各项准备。

1 在政治层面上,要大力提高政府和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和责任。在这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职能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现象和问题,在改革中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在经济层面上,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以较短的时间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虽然我们目前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困难仍是很大的,还应未雨绸缪,早作筹划。

3 在社会层面上,要大力弘扬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我国众多的老年人口,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目前我们还不能照搬西方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量力择路,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

4 在人口层面上,在经济社会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实行更加符合实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解决人口结构中不尽合理的现象。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满足老年人口需要纳入科学发展的宗旨之中,同时着眼于对全部资源的有效和科学利用,重视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第3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险;制度;挑战;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66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所谓的人口老龄化,其实就是总人口数量中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一种动态过程。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和65岁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数量的10%和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已然形成。因此,政府要及时分析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维持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

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显然更需要医疗保险。在人口老龄化现象越发严重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遭到了巨大挑战。就目前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给保险基金供给带来的挑战,二是给保险基金支出带来的挑战。

1.1 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保险基金供给带来的挑战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构成。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费用缴纳由个人和政府共同完成。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缴费金额范围内,居民享受的待遇将由当年的缴费情况决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老年人的比例有所增加,对医保基金的收入也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是,不同于其他两种缴费方式,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是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而职工退休后,可在达到一定的年龄后享受医保待遇,不需要继续缴纳费用。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医保基金的缴费人员将远远少于享受医保待遇的人员。因此,人口老龄化就会给保险基金的供给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1.2 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保险基金支出带来的挑战

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老年人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基金的支出将遭到一定的挑战。一方面,在医疗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平均寿命将不断增长。这意味着,居民在退休之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另一方面,近年来老年疾病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医疗保险的支出费用也将逐渐增长。因此,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将会迅速增加。

2 医疗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已然发生,且在短期内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险基金供给和支出带来的矛盾,相关单位应积极寻找对策解决医疗保险基金供给和支出存在的问题。

2.1 寻找更多保险基金的供给

要想缓解目前医疗保险费用紧张的问题,就要寻找更多保险基金供给。一方面,政府应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人参与到医疗保险的费用缴纳中,缓解目前医疗保险费用紧张的问题。例如,政府应将民营企业、民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纳入到医疗保险的参保群体中。另外,在经济运营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民营单位,都应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渠道。所以,相关单位应为医疗保险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使银行理财产品、股票等资源成为医保基金的投资对象。为降低医疗保险的投资风险,相关单位应构建多层次的投资模式,进一步拓宽医疗保险的投资渠道。最后,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解决医疗保险的资金供给问题。

2.2 做好保险基金支出的控制工作

一味增加医疗保险的基金供给,显然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所以,政府还应做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控制工作,缓解医疗保险支出费用紧张的压力。一方面,政府应通过规范医疗机构来解决过高的医疗费用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使医疗水平尽可能高的同时,减少医疗支出的费用。这不仅可解决老年人的看病问题,还能解决医疗成本控制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推广社区医疗服务,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集医疗、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老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增强老年人的保健意识,降低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另外,政府还可推广体检制度,使国民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有效减少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

3 结 语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政府和相关部门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并处理好医疗保险基金的供给和支出问题,才能保证我国医疗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康彩霞,王宏.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9(1):108-109.

第4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 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总数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十四亿之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遭遇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困境。经济发展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却出现了未富先老的情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养老制度、退休制度等都提出了严酷的挑战,同时需要我们在财政支出结构中适当的向养老问题倾斜。而政府部门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完善我国现行的各项保障制度,并努力探求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新思路。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数量比重增加,或者年轻人口数量比重减少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一种社会现象。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必经的一个过程,不可避免。联合国对老龄化标准的认定是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在我国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据研究机构测算,到2040年我国65岁的老年人的比重将超过总人口的20%,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的历史和制度的原因。本世纪70年代,为了推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出台政策鼓励优生优育、晚婚晚育等,这极大的抑制了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国人口的结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等特点与该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水平也为人口老龄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较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我国税收支出增加,税收的净收入减少

人口老龄化持续增长,会导致我国税收支出增加以及国家税收收入减少,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人口老龄化会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对社会投资总量产生不利影响,以及进一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在国家总体税负水平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国民收入降低会致使得国家税收基数变小,进一步导致财政收入规模总体变小。与此同时,国家在老龄化产业税收优惠上的政策也必然会导致国家社会补助支出增加以及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我国财政收入减少,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影响。我国政府应清楚的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制定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容置缓。

(二)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财政支出增加并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财政支出增加以及国家财政负担变重。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公共医疗保障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相关财产支出比例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具体而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财政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我国的劳动人力在比重上越来越低,这不仅不利于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还会因为人口老龄化要求财政加大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支出。另一方面在财政总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医疗、养老保险以及社会保障等资金支出会加大财政压力,由此导致老龄化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占得比重越来越高。

(三)人口老龄化还会改变我国现有的消费结构,不利于生产性活动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速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得社会中会有更多的行业更多的关心老年人的消费市场,社会中的资金也会在这种利益趋势的引导下流入到与老年人口关系密切的行业中,这种资金的流动会对社会中的一些投资的资金具有“挤出效应”的作用,导致用于企业投资的资金数额变少,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四)在当前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风险

在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环境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财政收支失衡,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风险。就我国而言,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导致相关老龄化事业对公共财政的资金需求增加,同时也会导致税收以及财政收入减少。在这样的一种供需矛盾下,人口老龄化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这种财政收支失衡现象,并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财政赤字。尽管一些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收支平衡时采取了发行政府债券的方法来化解,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国债的发行量自身也有着一定的限度,过度发行债券必然会加大政府财政的风险,不利于国家财政政策持续推行,并会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支付风险。

(五)人口老龄化会加重我国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压力

作为社会保险的两个主要部分,老龄化会加重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的资金压力,由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近些年一直处在增大的状态,老龄化的到来加大了社保对于养老和医疗的支出,这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现状及相关对策建议

我国当前财政政策存在如下问题: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制度不足以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支出的高需求与我国长期在社会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低水平供给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我国当前相对较高的税收负担和并不完善的税收制度体系,使政府在选择提高纳税水平还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老龄化产业发展时,陷入两难境地;我国存在财政赤字水平较高、债务依存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将制约我国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财政的压力也十分巨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从财政政策的制定角度着手给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适时、稳步的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全面放开“二孩儿”的生育政策,但由于现今的社会环境下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上升,劳动者自身的工作压力较大等问题,放开“二孩儿”的政策效果并没有得到凸显。即使“二孩儿”的政策有效果,那么人口的红利也要至少在20年之后才能显现。目前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不断加剧导致我国的有效劳动人口数量骤减,为了避免出现因劳动力数量减少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情况发生,我国政府要适时、稳步的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延迟退休的前提是在劳动者健康情况允许的范围内,采取的渐进的、小步走的一种改革方式,通过延迟退休政策,一方面可以保证我国劳动力的接续问题,减小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压力。

(二)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含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等几方面的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会对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造成直接的冲击,使得在养老和医疗保险方面的支出极具增加。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政府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如征收社会保障税,缩小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模式,防止社会保障资金被挪用;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效率,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渠道,确保社会保障资金实现保值升值等。

(三)鼓励社会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给全社会提出了一个如何解决养老的课题。当前一对夫妇要面对四个老人,要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负担非常沉重。另外还存在着一部分“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养老问题更是尤为棘手。而国家政府开办的养老机构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大部分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都有待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制定财政政策上要积极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通过财政补贴或是税收支出等优惠的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主体的参与,同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养老的模式,提高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

(四)建立适应老龄化的税收政策

在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运用税收的政策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1.建立与老年产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行业,如护理、保健、老年用品的开发等,国家可以给予该类行业一定的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这些产业部门流动,增加老年人口所需产品和服务的供给。2.对老年人的收入所得,给予税收的减免。通过建立这种税收政策,鼓励老人不服老、继续发挥余热,靠自己的力量获取收入,减轻国家的养老负担。

四、结语

我国今后将会面对愈加严峻的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冲击和社会挑战。在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我国政府应合理制定公共财政政策,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既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解决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穷志,何奇.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J].经济学,2012.

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

1、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

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其老龄化过程也不完全同步,就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其老龄化程度和趋势表现也不相同,同一地区各个民族老龄化程度和趋势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情况十分复杂。

具体来讲,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我国一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还处于年轻型。青海玉树自治州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为6.10%,1990年为5.81%。而根据1990年——2050年青海人口老龄化预测,2000年全省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4.62%,2005年为5.64%,2010年为6.38%,2050年为14.46%。(1)。从2000年四川民族地区年龄构成看,人口年龄结构大多处于年轻型。例如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分别是5.12%、5.36%、5.48%。(2)有的民族地区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镇的水平,这可能与乡村少数民族年轻人口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比较收益的刺激,使农村有较高文程度的青年移居到城市等有关。

第二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我国少部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惯性等影响,还处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四川德格县更庆镇城区人口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属于年轻型人口,而农村的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则达到了成年型人口,所以,从全镇总体看,应该属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3)

第三种类型,有的民族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很早进入了老龄化阶段,1995年广西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6.61%,1996年为7.06%,1997年为7.62%,1998年为7.52%,1999年为7.95%,2000年为7.12%。由此可见,广西是在1996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4)新疆石河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也基本进入老年型。20世纪80年代至今,石河子地区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达11.70%,2003年已升至15.43%。因此,石河子地区已步入老年人口社会,而且呈现逐年递进上升的趋势。(5)

贵州黔东南州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具有代表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3万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突出的表现为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逐年增加,到2010年将达到53.09万,其老年人口系数也将达到12.7%。(6)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具有较大差异性。从发展趋势看,人口年龄结构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而人口年龄结构未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也必然发展到老龄化阶段,而且这个过程发展很快。所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影响分析

1、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民族地区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投资、消费、储蓄、税收、财政支出带来相关影响。

第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赡养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必然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同时,民族地区老龄化加快,使本来不太富裕的家庭增加更沉重的负担,也必然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代际关系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又必然使民族地区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增加,从而对在职人员收入产生影响,也必然加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子女负担,从而导致两代人利益分配的矛盾。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可能增大民族地区反贫困难度。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会对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传统伦理和社会心理产生冲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尊老的传统美德,也就形成了家庭“养儿防老”、“养儿送终”的道德理念,也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区各民族人们心里。然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老人和子女心理受到冲击,也会使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整个社会心理受到冲击。

2、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也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某些积极影响,比如它可以促使民族地区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对出生率也会产生影响,对可能对推动教育水平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可以促使民族地区老年市场形成和老年产业发展。由上可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从多方面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但从长期趋势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三、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和对策措施

1、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族地区突出的“未富先老”问题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2、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制定科学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保持民族地区人口稳定适度增长。

民族地区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人口老龄化发展很不平衡。加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一旦进入老龄化,“未富先老”必然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对民族地区稳定与和谐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未雨绸缪,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

第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缓解“未富先老”带来的巨大压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民族地区经济不发展,就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对经济本来就落后的民族地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重要和急迫。

第三,确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养老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养老为主的功能,贯彻“以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城镇,国家和企业要承担养老责任,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在民族地区农村,推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等项目以及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第四,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农村和城市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强机构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

必须加大民族地区城市和老有所养,农村社区环境、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加强其硬件、软件建设,使民族地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可以变人口压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可以带来经济社会效益,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此外,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构筑符合民族地区老年人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也是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发展迅速,已给或将给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时正中.青海高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J],西北人口,1994(4);

[2]、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四川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与文化变迁——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M],巴蜀书社,2005;

[4]、陈喜强.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去影响广西的经济?[J],百家言,2002(11);

[5]、杨晓熙、刘平等.石河子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12)。

[6]、贵州省黔东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黔东南人口的现状与未来》第82页,巴蜀书社2004.

第6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趋势

1、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

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水平并不一致,而且其老龄化过程也不完全同步,就是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其老龄化程度和趋势表现也不相同,同一地区各个民族老龄化程度和趋势也不尽相同。所以,我国民族地区老龄化情况十分复杂。

具体来讲,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我国一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还处于年轻型。青海玉树自治州1982年老年人口比重为6.10%,1990年为5.81%。而根据1990年——2050年青海人口老龄化预测,2000年全省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4.62%,2005年为5.64%,2010年为6.38%,2050年为14.46%。(1)。从2000年四川民族地区年龄构成看,人口年龄结构大多处于年轻型。例如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分别是5.12%、5.36%、5.48%。(2)有的民族地区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镇的水平,这可能与乡村少数民族年轻人口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的提高,城市打工和做生意比较收益的刺激,使农村有较高文程度的青年移居到城市等有关。

第二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我国少部分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惯性等影响,还处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四川德格县更庆镇城区人口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属于年轻型人口,而农村的老年人口系数和老少比则达到了成年型人口,所以,从全镇总体看,应该属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3)

第三种类型,有的民族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广西壮族自治区就很早进入了老龄化阶段,1995年广西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6.61%,1996年为7.06%,1997年为7.62%,1998年为7.52%,1999年为7.95%,2000年为7.12%。由此可见,广西是在1996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行列。(4)新疆石河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也基本进入老年型。20世纪80年代至今,石河子地区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达11.70%,2003年已升至15.43%。因此,石河子地区已步入老年人口社会,而且呈现逐年递进上升的趋势。(5)

贵州黔东南州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具有代表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3万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突出的表现为乡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贵州黔东南州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逐年增加,到2010年将达到53.09万,其老年人口系数也将达到12.7%。(6)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具有较大差异性。从发展趋势看,人口年龄结构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其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而人口年龄结构未进入老年型的民族地区,也必然发展到老龄化阶段,而且这个过程发展很快。所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影响分析

1、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一,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民族地区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投资、消费、储蓄、税收、财政支出带来相关影响。

第二,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赡养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必然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不足。同时,民族地区老龄化加快,使本来不太富裕的家庭增加更沉重的负担,也必然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代际关系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又必然使民族地区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增加,从而对在职人员收入产生影响,也必然加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子女负担,从而导致两代人利益分配的矛盾。

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就可能增大民族地区反贫困难度。无论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都会对社会公平产生消极影响。

第四,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传统伦理和社会心理产生冲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尊老的传统美德,也就形成了家庭“养儿防老”、“养儿送终”的道德理念,也深深扎根于民族地区各民族人们心里。然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老人和子女心理受到冲击,也会使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整个社会心理受到冲击。

2、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也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某些积极影响,比如它可以促使民族地区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对出生率也会产生影响,对可能对推动教育水平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产生积极作用。此外,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可以促使民族地区老年市场形成和老年产业发展。

由上可知,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从多方面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但从长期趋势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三、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和对策措施

1、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路径依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族地区突出的“未富先老”问题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路径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

2、解决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措施

第一,转变观念,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制定科学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保持民族地区人口稳定适度增长。

民族地区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人口老龄化发展很不平衡。加之,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一旦进入老龄化,“未富先老”必然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对民族地区稳定与和谐产生极大危害。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未雨绸缪,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老龄化问题。

第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缓解“未富先老”带来的巨大压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民族地区经济不发展,就无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载能力,对经济本来就落后的民族地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重要和急迫。

第三,确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养老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养老为主的功能,贯彻“以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城镇,国家和企业要承担养老责任,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在民族地区农村,推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要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保险等,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等项目以及在民族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老年人口的扶贫开发活动。

第四,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的农村和城市的老年服务体系,加强机构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

必须加大民族地区城市和老有所养,农村社区环境、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和建设,搞好民族地区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加强其硬件、软件建设,使民族地区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老年产业,开发利用“银色人力资源”,可以变人口压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可以带来经济社会效益,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此外,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的孝文化,构筑符合民族地区老年人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也是民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发展迅速,已给或将给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面临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时正中.青海高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J],西北人口,1994(4);

[2]、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四川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蒋彬.四川藏区城镇化与文化变迁——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M],巴蜀书社,2005;

[4]、陈喜强.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去影响广西的经济?[J],百家言,2002(11);

[5]、杨晓熙、刘平等.石河子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12)。

[6]、贵州省黔东南州第五次人口普查办公室《黔东南人口的现状与未来》第82页,巴蜀书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经济影响 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5]。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也是我国三大人口问题(人口总量控制、人口就业与再就业、人口老龄化)之一。它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正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把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重大影响,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对构建和谐社会, 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

1.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达1.49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快。根据2004年联合国的统计资料,西欧老龄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从5000美元增加到10000美元,而我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才刚刚达到800美元,200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3亿,而我国的人均收入也不超过1000美元,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据统计资料显示,英国65岁以上人口从5%增加到7%用了80年的时间,瑞典65岁以上老龄人口从5%增加到7%用了40年时间,日本用了50年时间,而我国仅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相当快[2]。

3.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农村老龄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地区差距明显。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制约经济增长,导致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

(1)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减少,即劳动力短缺。(2)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即劳动力老化。

2.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高龄老人的增多,供养、医疗保障、护理、照料、精神关怀等方面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恺悌说:“我们现在是在职的人员100人养活16个老人,到2050年的时候,100个人就要承担49个老人的养老负担问题。

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的影响。目前子女供养老年人仍是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有57.1%的老年人主要靠子女提供经济上的来源;有25.1%的老年人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有15.6%的老年人依靠退休金; 依靠社会保险和救济等其他途径的只有2.2%[4]。即使是依靠后三种经济来源而生活的这部分老年人,由于体力下降, 物价上涨,退休金和社会保险、救济普遍较低,甚至有的调资都难以兑现,造成原本微薄的收入更加入不敷出,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困难是重重的,多数也需要子女的经济资助。

4.用于社会再生产的资金减少。据预测,2020年我国养老金支出总额将达到25145亿元,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城市,老年人口数量较多,养老水平较高,对社保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农村老年人口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2/3,但是却面临着养老服务等基本的社会保障无法保证[4]。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1.发展经济,增强实力。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不断增加积累,为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7]。

2. 从社会化居家养老入手,建立社区与家庭合作的养老机构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3.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我国最新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将致力完善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一方面在城市将加强基金的征缴,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能力;并且将在城市生活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1]。

四、总 结

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国情由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不仅仅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经济水平、政治背景,还应考虑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道路,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 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与决策选择研究[J],中 国人口科学.1998,(1).

[2] 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J],社会保障制度 2001,(5).

[3] 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 OL].theory.省略/.2006-02-23.专题研究121

[4] 乔晓春.《老龄化的中国》[J].北京: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

[5] 刘民茂,张纯元.《人口结构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8:33-36

[6] 陶立群.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J].科学决策,2006,

04:25-2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服务与支付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