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5 10:09:35
序论:在您撰写绿色校园规划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选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州新城东部潞城镇,北京六环以外,至北京首都机场约30分钟车程。项目用地范围北至玉带河大街,西至宋梁路,东至春宜路,南至运河东大街。基地现状地势平坦,自然环境良好,现有一定数量的果林和少量村落。项目规划力求多层面引入生态适应性策略,场地的园林绿带与城市公共绿带连为一体,形成整体开放的生态格局,通过气候分析、生态规划、绿色交通、低碳节能策略的运用以及一系列适宜生态技术的采纳,将新校区打造成具有示范性的可持续绿色校园。
2设计策略
“绿色校园”,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碳排放,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在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基于对场地环境气候和建筑功能的基本解读,形成总体的规划布局分区策略,通过校园规划物理环境仿真技术(主要是指风环境模拟、日照模拟及典型立面的采光遮阳模拟三个方面)的应用,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生态适应性进行反复验证和改进,最后形成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控制导则。
2.1通过功能与场地气候解读,划定基本功能区
通过对校园功能需求的解读,以及周边环境的分析,充分考虑使用便捷、城市关系、资源共享等因素在功能上进行合理布置。公共教学实验区位于校园中心板块,包含了公共教学、实验组团和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学院区根据各自不同的学制特点相互组合,并分为东西两片。考虑到北京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规划布局以冬季防风为主,同时兼顾夏季和过渡季自然通风。规划设计中将宿舍类建筑布置在地块北侧,以阻挡冬季冷风,同时地块东南侧布置体育区,体育运动场地多,建筑较少,以确保夏季通风流畅,其余部分体育场地结合学生生活区布置。公共活动区位于南北轴线末端和北面生活区中间。以湖面为中心设置了学生事务中心、文体中心和荣誉堂三组建筑。专家公寓及教工区位于东面,位置相对独立,享有宜人的居住环境,便于与城市联系。资源共享与对外交流区包括了对外交流中心、国际园、校部机关办公楼,布置于基地南面,在使用上保持相对独立且靠近城市道路,方便对外事务与活动的开展,校部机关办公楼位于入口西侧。
2.2保护原有植被,建立立体生态绿化网络系统
在校园开放景观空间设计中,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立体生态绿化网络系统,一方面保护基地内原有植被;另一方面,利用立体种植实现区域划分。根据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由生态廊道延伸出绿轴,形成联系和划分各组团的中心绿化,再由组团绿化渗透到各节点内部。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工作,降低绿地建设费用。此外,立体生态绿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为各建筑组团气候调节形成了园区内组团级的开放绿化空间,有助于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同时为夏季自然通风预冷和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渠道。
2.3合理布局建筑组团、改善校园微气候
完成基本功能分区后,引入物理环境仿真技术对规划组团进行多种的布局方式验证。在风环境模拟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流体力学CFD软件优化校园整体规划方案,通过多组团之间相互关系、组团内建筑的组合方式的优选,使校园内公共活动区域及建筑物周围15m高处风速小于5m/s,保证室外行人的舒适性。冬季建筑物前后压差不大于5pa,避免冬季较强的冷风渗透,减少建筑物冬季采暖能耗。夏季75%以上的建筑前后保持15pa左右的压差,避免局部出现涡旋和死角,保证建筑充分利用夏季、过渡季的自然通风潜能。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将高层宿舍放于基地北侧形成连续界面,在冬季能够有效挡住北风。南面教学及学员建筑结合利用绿色生态带底层局部形成架空,使内部院落能够有效得到舒适通风。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会对以后的教学及科研建筑单体提出架空率的要求,在校园北侧界面提出界面连续率的要求。在东南侧的球场和体育馆,密度和高度较小,体育馆采用流线型设计,对减少夏季风阻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组团规划设计时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日照模拟严格计算日照间距(图7),校园规划方案中两栋建筑间的间距可以保证后排建筑底层在大寒日获得不低于2小时的满窗日照。考虑到现代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室,室外活动日益增多,设计中对校园外部空间进行重点关注,确保室外开敞空间在冬季可以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以适应现代校园活动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4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能耗
通过合理设计防晒墙、绿色中庭、缓冲边庭,通风楼梯间,通风井等形式,可以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注重建筑体形朝向选择,楼间距以及窗墙面积比,采用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方法确定建筑照明能耗、空调能耗和采暖能耗之间的平衡点。确定外遮阳详细构造,根据教学、办公、实验、住宿等不同的使用功能,为建筑单体选用不同的围护结构。对宿舍等热工性能要求高的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屋面保温和楼梯间隔墙保温,以及高效节能窗、双层通风玻璃幕墙、低辐射玻璃等节能措施。对于集中在白天使用的建筑,则采用了遮阳板、节能窗、种植绿化屋面和阳光间等节能措施。根据以上原则对校园中建筑制定建筑单体设计指导手册,从保温隔热、遮阳、通风、照明四个角度对后期建筑设计进行限定,从制度上确保校园规划生态适应性策略的延续性。
3结语
[关键词]绿色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84-02
绿色大学校园的规划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学思想、环境教育理论与校园环境规划等多方面相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大学校园的理念在世界被广泛地传播并实践着。论文将围绕绿色大学校园的内涵,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建设为例,探讨绿色大学校园规划的策略。
一、项目概况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学院位于百年历史名城大连旅顺口,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校舍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古典的凝重,也有现代的浪漫。幽雅的校园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圣地。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在建校初期,校园规划理念及建筑风格定位上,王万义校长是在对学校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体现特色性大学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建筑设计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发展理念,全面打造快捷、高效、舒适、美感、绿色的校园。
二、建设基地概况
(一)地貌特征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绿色大学校园建设基地位于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美丽的校园,东边月明湖,西边二龙山,南临渤海,北靠烟大轮渡。
(二)气候特点
旅顺经济开发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0.3℃,年平均风速3.82米/秒,年平均降水617毫米,年平均雾日12天。长达12.96公里的海岸线与碧海、柔沙、奇岛和独特的民俗,构成别具一格的海滨风情。
三、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一)因地制宜的校园规划体系
1.规划结构分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规划设计中,通过校园环路、连续的学术轴线、连续的阶梯空间等将校园空间交织于一体,强化了空间的融合。将公共教室、图书馆、综合实验和计算中心等主要的学习科研活动场所集中布置在用地核心区域,将学校学术交流中心、生态廊道贯穿其中。这样不仅为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区域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利于营造人文学术氛围,也利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与场所。教学、生活、体育各区有序排列,形成有机规划结构,体现高效的学习生活、密切的信息交流和大家庭式的校园生活。
2.规划功能结构分析
高校的建设与管理讲求效率与效益,功能区域集中有利于交流与资源共享,分区则有利于管理及保证不同功能体系的完整性。因此,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规划设计依据自然地势、大学校园功能的要求,以及利用基地中相对平缓开阔的地段建设相对独立的办公、生活、体育、发展备用等区域。由于功能面积要求大,用地有限,各功能建筑布局紧凑、集中,体现了网络时代的高效主题。
3.空间结构分析
场地空间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根据人们不同的交往需求创造不同尺度、不同氛围的空间环境。反之亦然,不同尺度的交往空间决定了不同的交往级别。本规划将校园空间分为三个层次:集会型空间、交往型空间和独处型空间。
集会型空间是指日常和节假日时,以系、年级为单位组织的大型公共活动所使用的空间,包括北楼广场、主楼广场、图书馆广场,这类主题式的空间往往和主要景观轴线相结合。
交往型空间包括团队交往空间和对话交往空间。前者指以班级或小社团为单位组织的小规模的活动所使用的空间,后者指几个人交谈与讨论问题所使用的空间,包括小型广场和休息角等。
独处型空间主要是指能够满足个人独处静思或读书要求的空间,主要包括树林、散步小径、沿山脚带和滨水的幽静空间。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规划空间结构设计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地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传承和发展校区的文脉,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塑造出三位一体的、各具特色的高校校园的景观空间,通过五个不同层次空间的运用,保证了校园空间的延续性和交往性,既有适当的分隔,又有密切的联系,承载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4.交通组织分析
主入口。主入口,即学院的功能性大门,设在整个校园东侧,方便南北向交通,功能性较强。另外,还在校园中部、西侧设置了次入口,分别解决部分出入问题,各司其职,保证交通便捷合理。
车行。环绕核心教研区的一圈外环干道有效地解决了核心区的交通问题,避免了车行穿越对教学楼的不良影响,保持了一片学习研究的净土。除此之外,还规划了与环路衔接的尽端路,解决各功能组块的交通问题。校园的次级干道由主干道向各个组团内部延伸,解决其内部交通。主次干道,层次分明,各尽其能。
停车场。汽车停靠采用集中式停车场和路边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均衡分布在校园内部。
[关键词]绿色低碳;住宅小区;建筑设计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3-0030-02
随着“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不断推广,人们对于自身的居住环境已逐渐从原来的物理空间需求转变为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为此,在绿色低碳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必须有所转变。
1 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的建设要求
绿色低碳背景下的住宅小区的建设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前提,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总体而言,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的建设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1 要求进行整体绿化
绿色低碳背景下的住宅小区建设首先要体现在绿化方面,为此在进行设计规划时必须加强绿化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植物,以利用植物本身的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等功能改善小区的区域自然环境,同时还可借助再造水景及自然水网在小区内构造一个小范围的自然生态圈。
1.2 要求避免污染
避免污染主要是指建筑设计规划当中建筑材料的使用,为尽量减少建筑材料所产生的污染,在进行设计规划时,在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等方面,应尽量选择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的材料,并且尽量选择一些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此外,针对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污染,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废弃垃圾污染、粉尘污染等,要预备好相应的避免措施及消除措施。如针对噪声污染可利用双层玻璃进行隔绝,针对污水可实施分级过滤等,以改善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
1.3 要求节约资源
节约资源包括水资源及各种能源资源。针对水资源可采取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同时还可建设相应的雨水收集设备,以保证居民的正常供水及用水质量。针对各种能源资源,如电能,可利用各种保温材料加强住宅的保温性能,提高住宅的隔热性能。另外要大力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地热等。
1.4 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实现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因此,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设计规划时还需要将人类活动融入其中,结合小区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各谐的生活环境及人文环境。
2 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的原则
针对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的建设要求,在对其进行设计规划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合理规划用地.避免盲目开发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设计规划时首先须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人们的居住需求及健康需求,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再次,严格控制土地的容积率,针对土地有限地区可将停车场架空或设计地下停车场;最后,综合考虑土地及能源因素,可设计多层或高层公寓,以将景观优美的地域建设成公园或小广场等公共设施,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
2.2 大力推广环保建材、装饰及装修材料的使用
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是住宅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但要满足必要的防水、隔热、抗压等作用,而且还要能起到减少污染的作用,同时其本身也属于可回收或可循环使用行列。如已成熟并广泛使用的聚苯板、陶粒空心砖、水泥聚苯板等,其不但起隔热作用,且不会产生污染,同时其本身还可循环使用。
2.3 节约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均的国家,有些地区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而有些地区却严重缺水。为实现绿色低碳,必须节约水资源。对于居民来说,水主要用于饮用和使用,其中饮用量所占比例约为5%,另外95%主要用于洗涤及排污。为此,可设计两套供水系统:上水系统和中水系统,其中上水系统主供饮用水,中水系统则主供使用水,并实现系统中水的循环使用,即将居民的洗衣服、洗菜等的水通过过滤、净化等操作再次输入居民的“使用水管”当中,以供其排污、冲厕、绿化等。此外还可通过安装节水马桶以实现洗涤水的二次利用。
2.4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新能源
自然资源包括光能、风能、太阳能等,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及布局,以使建筑能最大化地获得采光及通风;适当设计全开式的客厅、厨房等,以充分利用光能,减少居民照明用电。此外,还应大力提倡新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可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或是供热系统。
2.5 加强低碳环保意识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加强低碳环保意识首先要加强建筑师及设计师的绿色低碳意识,以使其能树立正确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并以此理念来指导其设计及规划。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提高人民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建设低碳环保住宅小区的重要性及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可发挥居民的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营造绿色低碳住宅小区的活动中来,以从根本上推动绿色低碳住宅小区的建设与发展。
3 结 语
相比于传统的住宅小区,绿色低碳背景下的住宅小区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建设必须以“绿色、低碳”为主题,在进行建筑的设计及规划时需要遵循“3R”原则,即重复使用、节约及循环使用。除此之外,还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绿色低碳住宅小区的营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从根源上推动绿色低碳背景下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规划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大学; 校园环境解说;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如何创建绿色大学?清华大学首先提出“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1]王民等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情况,提出以“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行动”及“绿色人格”等作为建设绿色大学的主要内容,并基于校训“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精神,突出学生的“绿色人格”,建立“绿色文化”,从物质、制度与精神三个层面着手,进行绿色大学的建构。[2]
如何培养学生的“绿色人格”?在绿色校园建设中,进行环境解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环境解说是推进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方法,目前主要用于旅游景点,而用于大学校园还较少。
解说是一种教育活动,其旨在通过原始事物,凭借游客的亲身经历,借助于各种演示媒体,来揭示当地景物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而非传达一些事实。美国国家解说协会给出了一个定义:解说是一项有目的的交流活动,它在听众的兴趣和资源固有的意义之间建立情感和智力的融合。通过研究,王民等人提出:环境与遗产解说是一种融教育、信息传递、管理为一体的交流服务过程,凭借原始事物以及游客自身经历,借助各种媒体,通过激励、交流、引导和娱乐等方式来揭示当地景物的意义和相互关系,进而培养人们对遗产、资源及环境保护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
王民等人开展了博物馆环境解说规划(北京自然博物馆、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研究、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环境解说评价的研究、环境解说员专业化与解说词规范化研究、北京市世界文化遗产的环境解说研究(颐和园、十三陵、天坛)等。[3]环境解说研究应包括解说调查、解说评价、解说规划、解说设计。
本文旨在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绿色校园环境解说规划,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师生对绿色大学建设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促进北京师范大学绿色校园建设和校园环境解说系统建设,以此进行高校校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设计的案例实践。这不仅有利于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文明建设,也促进了环保理念在学生中的推广,更有益于推动中国高校“绿色大学”建设的进展。
一、校园环境解说规划设计的一般流程
通过概念界定和理解,结合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情况,本文提出校园环境解说规划设计的一般流程(图1)。
本文涉及的校园环境解说规划包括以下内容:解说规划任务主题、解说资源调查、解说系统媒介选择、环境解说系统规划方案等。
二、解说规划任务主题
此次解说规划的具体任务及主题:建立北京师范大学基于绿色大学创建的校园环境解说系统,展示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果,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增进师生对于绿色大学理念的理解,以达到教育和服务的基本功能。
三、解说资源调查
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节约型校园建设,采取了很多有效的节能措施,是很好的环境解说资源,也为“北京师范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 解说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些解说资源主要包括绿地安装使用节水型喷灌或微喷装置、家属区房顶平改坡建设、使用节水龙头和冲厕设备、宿舍使用红外线灯控、宿舍及教学楼使用节能灯具、中水处理和使用、采取分时分区供暖、锅炉房及管道的保温节能措施、采用学生宿舍购电系统、使用一卡通计费系统等一系列的节能设施和节能手段。此外,北京师范大学还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等其他解说资源,同样应该视情况进行自然文化资源的解说系统建设。
目前,校园内主要的解说标识有北京师范大学平面图、道路指示牌、指示牌、警示牌、友情提示牌、雕塑、布告栏、树木介绍牌等几类。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同类解说牌的规格不一,解说内容欠更新,解说标识缺少维护等。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现有的解说标识和校园潜在解说资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校园解说资源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四、解说系统媒介选择
解说媒介选择就是根据解说资源状况、校园受众的需求情况,选择适合校园解说任务主题、便于师生接受的最佳传播途径。[4]选择解说媒介要考虑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大学校园的特
性,并结合校园解说规划调查问卷分析,本文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类解说媒介,并进行了比较(表1),其中以牌示解说系统为主。
针对大学校园的特性,并结合校园解说规划调查问卷分析,本文中解说系统以牌示解说系统为主。
解说牌是解说服务中最基本、应用最广的一类设施,具有以下功能及内容:(1)指导:加入口标志、欢迎标志、指示标志(指引方向、距离)等;(2)管理:如法规或规章的明示、警告、限制或禁止等;(3)教育:自导式步道解说牌、一般解说牌、树木名牌等。
解说牌材料的选择很多,如防水纸(布)、塑胶、金属、木材、漆画文字等,也可以做成精细且耐用的展板。此次解说规划建议的材料为木质、石质或其他环保再生材料。适当地使用当地材料,有助于增进环境和解说主题的整体协调感。
解说牌的大小和高度一般设置规范:牌面的大小以能让解说对象清晰看见为首要条件;解说对象与牌面的距离,最远界限是牌面全部的文字均能被判读的距离;通常解说牌设置在离地面45~60cm高度的位置; 室内墙面的展示,以下端离地面95cm、上端在视平线上方27°以内为宜。
为使解说牌易于理解和接受,其文字大小、字间距离、颜色、字体、说明文字的长度、是否使用插图、图的大小色彩、图中文字的大小等均需注意。
解说文字的设计准则:(1)文字设计应力求简洁、清晰、易识、悦目、精确、有条理,让解说对象能清楚地看到解说内容;(2)尽量以日常生活用语来解说要传达的信息,即使专业的内容也要使用平易的语言表述,尽可能避免使用学术名词;(3)文字内容应在游客看完“大标题”及“副标题”后即能了解解说的主题;(4)可能的话,鼓励解说对象参与(如以提问或建议引导其做某事或寻找某物);(5)字体应当尽量使用印刷体,如果使用英文则不可全部用大写字母。 配合环境而不是与环境竞争的颜色。除了警告及管制标志(警告、禁止、限制等)常使用较醒目的原色外,所选择的颜色必须使解说牌更醒目,但又不会破坏整体环境的协调感。
以上解说牌的各项设置实际操作时均需考虑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并且应与一定的解说内容相一致。
五、北京师范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解说系统
(一)北京师范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牌示解说系统应遵循的原则
(1)设立在人流密集处。校园内的几条主干道,以及学生生活区(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四周)、教学楼周围的道路都属于学生人流量较大的路段。解说系统应主要设置在学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可以吸引更多人观看,达到宣传教育效果。
(2) 选择最需要解说的地点并合理配置解说牌,避免造成过度拥挤的现象。介绍某一处节能设施的解说系统最好设置在该节能设施附近,让学生在阅读观看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前方的节能设施,可以把二者对应起来,并且二者之间最好不要有阻挡视线的障碍物。对于不便观察的节能设施,可以在宣传布告栏或是地图等地方进行系统的解说。
(3)方便观看阅读。应该设置在容易发现、方便使用的地方,能够充分代表想要解说的对象并且易于辨认。解说牌设置的位置应该比较显眼,并且便于观看阅读,如在靠近人行道的墙上、草坪靠近人行道一侧等。要避免解说牌离行人可到达处过远、中间有障碍物等情况。同时,解说牌设置的高度、角度等也要适合观看阅读,解说牌及其上面的文字图片要避免过小、不清晰等问题。
(4)解说牌要醒目但不能破坏整体环境,应使用与环境、视觉友好的颜色,使周围环境和谐,避免因设置解说牌而破坏景观。解说牌应设置在比较醒目的位置,以吸引行人的注意。
(5)设置环境解说牌,其重点还是在于陈述事实,进行普适性的介绍和宣传,应尽量避免单调、乏味的口号。
(6)解说牌的设置,应该考虑阅读距离的不同,既要有远距离的,也要有近距离的。远距离的应该考虑使阅读者在5~8米处能清晰辨识和阅读;而近距离的应该考虑使阅读者在1~2米的距离能够清晰辨识和阅读。
(7) 考虑到正常的人的一般阅读速度(6~8字/秒),以及对于一般宣传栏、布告栏(宽3~4米)的有效阅读时间(6~8秒),建议大型解说牌的重要阅读文字在50个字左右,小型解说牌的重要阅读文字在30个字左右。此外,可以有其他辅说明描述文字,供感兴趣的阅读者使用。
(二)牌示解说标识布局规划
经过校园调
和收集资料,归纳得出北京师范大学节能措施共约23大类(若一个点位有几种节能措施,且与其他点位差异较大,则计为一类,如大浴室的几种节水措施)。
根据节能点位的特征和节能措施分布的特征,考虑到设立解说标识时的实际情况,对上述节能点位和节能措施进行了筛选及分类。在进行解说标识建立时,可以将其分为六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统一样式,同时应保证几个系列之间风格上的协调。
系列一为校园绿地的节水型喷灌和微喷装置。
这一系列解说标识应设置在面积较大的草坪边缘、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段,并且在解说标识前方要能看到喷灌装置。在喷灌和微喷装置前,解说标识分别展示该装置。
系列二为独立的点位,包括浴室、开水房、中水处理站、蒸汽锅炉房、外事锅炉房、供暖锅炉房、路灯控制器、平改坡工程。
这几项内容点位分布相对独立,基本都有独立的建筑。可以在每一项附近设置解说牌,展示节能手段和措施。同样,针对这些位置的解说牌也要满足便于观看、明显等要求。
上述节能措施在空间上的分布独立性较强,并且一个位置上大多有多种节能措施和手段同时使用。因此对于上述节能措施,应该根据其分布的点位进行解说。如在供暖锅炉房,设置针对供暖锅炉房节能的解说牌;在中水处理站外,设置针对中水处理的解说牌;在位于屋顶平改坡工程几栋楼的附近,设置针对平改坡节能的解说牌。
系列三为针对室内分散分布的节能措施的解说,即学生宿舍楼、教学办公楼等建筑内的节能措施。包括学生宿舍楼楼道的红外线感应装置、学生宿舍一室一表、水房的恒压恒流阀、节水冲厕设备、西区公寓的节能型开水器等,以及教学办公楼的恒压恒流阀、高效节能灯具、节水冲厕设备等。
由于这些节能措施分布在各个宿舍楼和教学、办公楼里,因此考虑以楼为单位,设置环境解说标识。如学生宿舍楼可以在进门大厅处设置对楼内节能措施的解说牌,在水房、楼道等处分别设置相对应的节能措施的解说牌。对于教学办公楼,同样可以在卫生间、电灯开关等附近设置相应的解说牌。
系列四为针对其他节能措施,如无负压楼宇设备、变频调速装置、空调制冷节能、透水砖、渗水砖、草坪砖等,由于这些措施本身不太方便观察,在附近设置解说牌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这些节能措施可以统一在宣传栏等处进行介绍,具体安排要视可供使用的宣传栏情况而定。
(三)解说牌规格设计及解说词
针对北京师范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节能项目,现对各项目拟定以下解说牌规格(表2):
针对上面各系列的项目同时拟定具体的解说词。
(四)针对已有环境解说牌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环境解说牌的调查发现,同类解说牌的规格不一,解说内容欠更新,解说标识缺少维护等(表3),这些不足在后期的解说规划中都应该仔细考虑。
(五)建议新增的其他牌示系统
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校园解说牌的调查分析,本规划建议新增两类解说牌:紧急避难场所及相关路径解说牌和针对雕塑的系统说明解说牌。
(六)其他解说系统
文中所指的其他解说系统是指除牌示解说系统以外的校园环境解说系统,具体包括:多媒体系统、解说出版物、网络展示、环境教育活动等。多媒体系统:建议制作有关北京师范大学绿色校园及环境教育的影音资料,并设置专门的展厅或展廊进行定期、系统的多媒体解说。解说出版物:制作相关材料的文字和图片出版物。网络展示:利用网络平台,在更广泛的层面进行绿色大学和环境教育的传播、推广,以达到解说目的。环境教育活动:设立相关的环保社团及组织,并定期开展有影响力的环保活动;加强校际交流,通过活动推动高校环保事业发展。
六、北京师范大学绿色大学校园评估标准规划设计结合前期的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及对环境解说标识调查分析,从组织管理(20分)、环境教育(30分)、污染控制与节能(30分)、校园环境(20分)等四方面,构建北京师范大学的绿色大学校园的评估标准,共16条,评估标准总分100分。评估侧重于校园环境教育和污染控制及节能。七、结语
北京师范大学在绿色大学建设的道路上,已经作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收效。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从解说任务主题、原则内容、媒介规格、解说词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希望能对各地建
设基于绿色大学创建的高校校园环境解说系统起到促进的作用。参考文献:
[1]王民.我国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0(19):44-47.
[2] 王民.绿色大学的定义与研究视角[j].环境保护,2010(12):47-49.
关键词:城市规划;校园规划;空间形态
“校园”一词的含义应该比其他任何名词的内涵都更加广泛,它所指代的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场所环境,是美好的自然景观与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术群体的结合,因此有人称之为“城市化的校园”。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现代的大学校园规划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指一个大学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发展规划,又包含了在具体建设技术层面上的校园和环境规划设计的内容。校园规划设计可以归纳成城市规划原理及方法在由校园建筑、交通道路、校园景观及校园运动场广场等构成的开放式的闭合空间或闭合式的开放空间的应用。
一、大学及其发展空间
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有人曾认为“大学的形式是集中在一个特定场所的时代已消失”,即认为大学的形式完全可以是分散的、虚拟的,而“面对面”的知识传授和交流的传统方式完全可以被“桌对桌(如远程教育等)”的方式取代。另外,伴随交通手段的发达,还有人主张“大学校园也未必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地点”。而今经过一段实践与思考,人们明确了一个理念,即大学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知识传授和交流的场所,其本质是产生知识或创造知识的场所,这需要一种可供教师与学生共同携手生产或创造知识的实在的场所,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空间,这就是大学的空间,是其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空间。
二、校园规划基本理论
校园规划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城市规划的理论之上的,总结校园规划原则,分析大学校园空间的类型、形成
及具体的规划要求是校园规划基本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经验成果来总结校园规划的理论,从而可以较为科学地得到校园规划的基本理论。
高校校园总体布局首先要满足现代高校的功能使用要求,保证高校建筑空间环境与教育模式及其发展变化相适应。其次要精心塑造符合城市设计和空间美学要求的校园环境。另外,还要注意生态原则和环境伦理。世界著名的校园规划研究学者理查德・道伯(Richeard Dober)指出,目前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整合将会持续对校园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并使其受益。
三、校园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由在其中活动的人去感受的,它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现代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的创建中,应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建筑群体设计的整体性、时代性和文化性。本文将从校园规划原则、校园规划与生态平衡结合以及校园规划交往空间的设置方面进行阐述。
(一)校园规划原则
在城市规划原则中找寻校园规划原则的依据,结合校园规划的特点总结原则:深刻理解办学宗旨与校园文化传统,注重在空间上的体现与继承;认真发现或发掘构成校园空间的共同语言,包括校园空间机理和形态、园林与建筑的风格、质地、色彩等要素,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空间风格;土地利用规划要确保作为校园公共空间的开放空间,尊重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化的绿色校园;校园空间的形态规划,要注重功能空间的有机组织与开放空间的连续展开,实现开放空间在视觉上的网络化,其核心是空间轴线,尤其是绿轴的构筑;大学校园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总体规划应考虑到大学空间的可生长性,并且应该及时对应大学功能的充实与扩展调整总体规划;注重大学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尤其对于城市中的大学来说,无论是功能还是空间结构都应成为城市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绿色校园与生态平衡
大学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修养的人文环境。绿色的生态校园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宜人的育人氛围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注重生态平衡,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校园规划中更是必不可少的。保护生态平衡,对已破坏的要尽可能抢救,在建设中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反对“先破坏,后治理”的思想。
(三)校园交往空间
交往空间是校园环境设计的一个特有环节,根据大学生交往的环境不同而呈现多种类型。校园规划中,交往空间设计体现在将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通过校前广场、文化广场、绿岛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交往空间。
四、结束语
大学校园建设的优劣与校园规划水平息息相关。在武警部队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中应用城市规划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借鉴已初步成熟的大学校园规划经验,有力开展部队院校校园规划的研究探讨,将警营的严谨简洁与大学校园活泼民主的风格有机结合,来实现以建促教的理念,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和谐美好的武警院校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2002(5).
2、费曦强.中国高校校园规划新特征[J].城市规划,2002(5).
关键词: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new campus of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points out that the road campus virescence planning should follow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ifest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ampus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create an ecological concept of University campus.
Keywords: Ecological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第1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1.1 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1.2 生态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第2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 规划设计的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 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a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b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d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第3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3.1 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是沈阳市大浑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张官屯,西临长青街,北靠浑南大道,南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两部分。
3.2 规划的指导思想
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3.3 布局手法
规划布局手法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则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 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3.4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一心:为核心生态区。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
三带:全院三条主干道构成一横一纵一斜三带。一横一纵为东、北主入口各宽60m的景观带,其两侧配置高大乔木,构成林荫道,中间为宽20m的绿地,两景观带交汇处为一圆形广场,其内设置有升旗台、雕塑,产生对景的效果。此种设计使入院者视野开阔,心情不受压抑,并且高大乔木与绿地的规则式条带状布局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斜向景观带采用节点呼应手法,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别位于其起点、中点和端点处,遥相呼应。
四区: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
教学区 由条带状的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楼群和图书信息中心组成。其中以教学楼、办公楼为主体,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图案。
体育活动区 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面,连片集中布局,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
学生生活区 采用组团式布局,各个组团镶嵌于大片绿地之间,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达到和谐的境界。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
教师生活区 位于规划地的西南部。
连接两次入口的车行环道将对外体育运动区、教师生活区与其它功能区联系起来形成一统一的整体,保持了整个校园的完整性。
参考书目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广州大学城交通规划,熊晓东,城市规划汇刊,2005.4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探析,欧诗,规划师,2003.9
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规划设计,张娟,规划师,2003.10
当Luca Peralta设计工作室应邀对阿尔托大学中央校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师首先对当地地理环境作了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此次案例,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典范。从最初的草图制作起,设计师大胆运用城市规划理念,开创一种全新概念的校园规划模型,突破空间层级和场地限制,与现有环境和谐共生,从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经过反复论证后,设计师决定将这个校区设计成一种流线型形态,与周边传统的直线型建筑区分开来。此外,设计师充分运用当代“拓扑”几何理论和背离传统“欧几里得”几何原理的空间形态,从由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兼建筑师阿瓦尔·阿尔托设计、芬兰伊塔拉公司生产的“皱叶甘兰”花瓶中寻找灵感。设计师将此灵感实践到此次校园规划设计的现场。
通过旋转、打磨、修边等工艺手法,设计师制作出校园规划的基本模型,使之完美迎合现有的场地条件,衍生出三个顶层的环形天台,并种植绿色植被,彼此相连,统一朝向露天中心区域,使建筑整体呈现环状,远远看去,它在阿尔托大学校园里就如同“绿色心脏”一般。
建筑本身环绕一个露天空间,各种不同的功能区域都有机交织于这座单体建筑内部。24小时对外开放,学生、教师和市民都能进入这里。环形建筑拥有三个开阔的大门,能够吸收或调整周围人流。从交通体系的角度来看,这里就像是大学校园的“四合院”,内部完全禁止机动车通行。广大师生可以从临近的两个地铁站、公交站、地下停车场或者通过与三个大门相通的林荫大道前往这里。此外,设计师大胆地提升了建筑的三个侧面,形成三个颇具创意的拱桥,将环绕中央区域的公共空间与正在规划中的校园人行道直接相连。有趣的是,当西面建筑高度得到提升后,广大师生从校园的主人行道轴线上就可以欣赏到阿尔托大学壮观的大礼堂;与此同时,阿尔托大学主楼前的东面建筑的高度则进行了适当的削减,以表达对阿尔托大学校园的重要历史性地标的敬意。
“绿色心脏”是设计师为各类人群打造,从校园的任意建筑步行到这里只需5分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区,这里又是一个灵活多变的空间,是师生在各个季节举办特色活动的绝佳场所,甚至如夏天的喷泉广场和冬天的溜冰场,都可以在这里完美呈现。在建筑,阿尔托大学的“四合院”为师生创造了三个各具特色且拥有不同微气候的微空间。这些微空间面积各不相同,主要用于各类小型非正式聚会,从冥想静修到举办特殊活动的圆形剧场等,功能齐全。作为整个阿尔托大学校园内的新中央校区,“绿色心脏”的加入激活了校园主楼前原有的大片“露天广场”,使校园内数个商业活动区、餐厅以及邻近北边纳米科学学院大楼和南边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露天公共场所等众多区域一起,实现了全方位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