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4:51:37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专业职业评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基本停留在目标考核的阶段,对就业率等指标数据进行评估,对教学反馈作用不大,缺乏对教学过程和阶段的测评与监控。对于骨干课程的测评都是由学校自己完成,测评标准和结果都不具有说服力,对于骨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成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中最薄弱的一环。
近年来,江苏等职业教育发达省份开始推广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对重点课程进行全省统测。山东省也即将出台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学业水平测试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业水平?y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课题。近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方案(PISA)开始实施,将工作目标定位于“诊断、指导和改进”,质量监测由研制监测工具、抽取监测样本、组织统一测试、进行水平划定、监测报告等环节构成。监测工具包括纸笔测试工具和现场测试工具。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也需要类似的检测方案,但不同于普通教育,必须要借助于行业和企业共同搭建测试平台。
加拿大对于学生学业的考核,通过统一测试完成,学生只有通过所有考试才能毕业。对学校的评估采用外评和内评两个过程。内评由阶段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构成,阶段性评估是对每门课程的评价,每门课每学期要评3~4次,评价过程是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对课程进行格式化表格评价,并结合领导听评课及教师规范教学文件得出该门课程的综合评价,再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授课教师,最后是教师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性评估是对毕业生毕业6个月后通过电话对专业课程与就业发展进行调查,同时邀请毕业生代表与雇主代表参加学校的专业建设会议,收集反馈意见,以促进专业的发展。学校将内评报告提供给中介评价组织,最终评价结果将决定学校是否正常举办和提供办学经费。
通过上述调研,人才培养质量评估需要客观、便利的测评平台和途径,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得到对骨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构建起实时的评估、反馈、改进良性循环系统。
2研究意义
教育规划纲要在职业教育部分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同时特别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重点任务就是与行业和企业合作,搭建中职会计专业骨干课程评价(学业水平测试)的云平台,为全面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本文研究将利用“云平台”体现“互联网+”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实现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分解到骨干课程的评估测试,搭建在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题库、教学资源基础上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以第三方的形式免费为学校提供教学的诊断、指导和改进平台,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
3具体研究内容
一是完善、细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形成实施性骨干课程教学标准,为人才质量评估系统提供考核标准。二是每年开发2门会计专业骨干课程题库,形成课程教学标准考核内容。三是完善已有畅捷通统测云平台,实现2万名学生同时在线测试。四是针对测试结果,形成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评估报告。
4研究目标
一是形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骨干课程实施性教学标准,为课程考核提供标准。二是完善形成2万人以上并发的“云平台”测试和质量分析系统。三是形成4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骨干课程题库。
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没有考核依据,考核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二是课程教学考核局限于本校,没有统测方式提供参照样本。三是人才质量评估结果不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6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在全国财经专指委的指导下,牵头成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贸十校联盟。整合全国最优秀的十所财贸类学校教学资源,组建成立优秀的课程标准、题库开发团队。二是充分利用畅捷通公司已有的“云平台”测试系统,根据项目需要进行完善,满足2万人以上的并发测试,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在会计专业全国教学标准制定专家徐俊和陈强的指导下,开发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四是利用伴学公司题库系统和已有资源,建设4门以上骨干专业课程题库,通过系统功能实现组卷。五是实施全国100所以上学校会计骨干课程的学业水平测试,形成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六是在百校会计专业骨干课程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健全会计专业人才质量评估系统。
1.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区别
内部评价指的是以学校自身为主体而开展的评价行为,学校根据预先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实用性、合适度进行评价。而外部评价指的是由政府、社会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学校进行干预的评价行为,其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学校的办学目标、自我定位、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办学特色等等。虽然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两个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教学质量目标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的,旨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从实际评价工作而言,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些许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评价的主体不同外部评价的实际发动者和组织者是政府部门或者企业,评价机构作为主体参与进来,但是实际参与评价的则是聘请的评价专家。而内部评价是以学校法人为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和员工作为参与主体。
1.2评价的对象不同外部评价指的是对学校的整体评价,而内部评价则是把学生、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各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作为评价的对象。
1.3评价的内容不同外部评价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针对学校办学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办学特色等;内部评价则是从微观的角度评价对象的行为和结果所产生的质量是否符合目标质量。
1.4评价的方式不同外部评价选用的评价方式是让专家进驻学校检查质量以及其他的抽查方式;内部评价则是选用学校组织管理者、教师、学生把检查和评价落实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方式。
1.5评价的目的不同外部评价针对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进行检查,旨在督促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内部评价针对的是学校内部的行为与素质,旨在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2.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2.1现有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实践课程相矛盾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部分教师沿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部分,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在课堂中照本宣科,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基于这种理念之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倾向于教学材料的齐全与否,学生出勤率的高低等。会计专业的实习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利用对仿真实验环境的模仿与创造,让学生参与进来,并加以指导,通过实习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实习教学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符合教育体制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但是实习教学自身的特点,与实习教学的基本理念相悖,如果使用同样的课程评价标准,无法涵盖实习教学的某些评价要素。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分注重教师的表现以及对课程材料与成果的齐全性的考察,而忽略了学生真正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
2.2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样性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矛盾完整的会计专业实习教学包括课内理论知识传授、课程实训、校内仿真实习、校外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不同内容,并且不同环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定学习资料,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强化学生对于特定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程实训则是通过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一般会计主体在某一领域的实务操作程序和方法;在实习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意识。校外实习是一种实地的学习方式,它通过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会实际的工作环境,来增加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及岗位规范的了解和熟悉度,体验会计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让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与职业意识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单位的选择及实习内容与最终的实习效果密切相关,然而,传统而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不利于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评价效果。
2.3会计实习教学应用现有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问题学生作为实习教学的评价主体,在现有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下,会计知识还有所欠缺,对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无法作出有效鉴别与判断。而作为真正的受教者,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因此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存在着部分学生在做出评价时感性至上,无法给予客观评价的现象。为了增强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应该在增加硬性和客观评价指标比重的基础上,聘请会计专家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作出有效评判。
3.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3.1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正常、有序运行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等机构,制定学校教学评价的总目标。学校由领导带头,层层落实至下属的各部门当中,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制定,并且协调各部门在评价体系中的工作关系,对评价方案以及评价结果进行审核。此外,负责实施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各目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尽心尽力,积极做好对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指导以及复查等工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基层单位,学校各系对于本系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工作应该依赖于系部教学评价工作小组的建立而完成。
3.2加强对评价过程管理和控制的力度要保证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和公正,学校就应该对直接从事教学质量评价的人员有高标准的要求,要求他们时刻秉承着对学校、教师、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评价的过程也要以公正、公开为前提,且必须伴有相关的监督机制。在评价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目的在于完善评价程序,对学生等评价主体的评价过程进行严格把控,旨在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3.3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改善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因此,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机构需要依照各自的职责,建立起相应的反馈渠道,将采集到的信息经过分析之后及时向各有关部门与个人反馈。有关部门在得到反馈信息之后,要经过认真分析与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内容和修改措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有力推动各教学单位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3.4深入了解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具体情况想要建立一套具有实用性的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要通过听取广大一线教师对于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工作的建议来全面了解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的具体情况。例如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毕业实习的形式、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实习环境、实习内容等进行深入了解。
3.5分析构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监督评价体系的原则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导向性、多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的特点,需要建立一个由学校、教务处、系部三部分组成的三级监控体系,对实习环境、实习内容以及实习岗位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价以及意见反馈。同时,学院的实习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学校外部和内部两个部分进行监控和评价。
(一)评估主体
目前,我国的专业质量评估大多是由国家的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倡导进行的。但是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权力下放的逐步实施,政府部门应逐渐弱化对高校教学的干预。同时以行政部门作为专业质量评估单一主体,在评价目标的确定方面可能过多地考虑政府监管部门的需求,在评估指标的选择、对评估结果的处理和运用评估结果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可能缺乏足够的透明度,这样导致评估结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社会团体受评估条件、获取评估资料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其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准确性较差。因此,我们认为选择独立的专业质量评估机构作为评估主体更为合适。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不仅在内部运作方面享有独立自,而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从而能够在根本上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二)评估客体
专业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评估客体的特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作用日显突出,它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并为各信息需求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各种决策。而会计学教育作为会计工作者的培育基地,更要注重与时俱进,依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会计知识的社会需求型人才。鉴于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该专业不仅应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让学生熟悉实践中的操作,所以我们在构建该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了其应用性特点。
(三)评估目标
明确评估目标是进行专业质量评估的基础。从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可以看出,专业质量评估的目标主要在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合理定位,突显办学特色。
(四)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是指对评估客体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估,是质量评估的依据。关于详细的评估指标将在下面的内容中具体介绍。
(五)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对评估客体进行分析评判的标准,在设置时应当考虑评估的目标和该专业的特点。会计学专业评估体系标准的设置应符合“SMART”原则:S是Specific,即具体而非笼统的;M是Measurable,即可度量,且数据或信息可获取;A是At-tainable,即可以达到的,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R就是Realistic,即可行的,可以证明和观察得到;T就是Time-bound,即时限原则,完成评估标准应该限制在一定的期限之内。
(六)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是专业质量评估的具体手段,是对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的进一步应用。我们在构建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体系时,主要采用了德尔菲法对评估体系的各个评估指标分配权重,即采用匿名的方式由各专家对各个评估指标进行打分,进而对各专家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最终计算出该专业质量评估的最后得分。同时,在统计评价结果时,考虑到在专业质量评估中,几乎每项评估指标的评估工作都是多人参加,而其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致,所以采用了加权求和法,即对各分项指标评定值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再将它们相加求和。
二、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评估体系的优劣,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一)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时要能够反映出评估的目标。现阶段,我们要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评估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目标,全面、系统地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2.精简性原则。精简性原则,是指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要简明不失其关键、全面不失其重点。评估体系中的评估指标越多,评估运作的成本就越高,因而评估指标必须少而精,简明集中。但也要照顾全面,能在整体上反映被评估对象的现状。因此,评估指标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所设计指标能集中体现被评估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功能。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的构建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选取的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出专业的真实情况,还要可度量、可评估,使评价工作切实可行,具有符合实践要求的可操作性。
(二)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增值观”为核心理念。“增值观”的评价理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后被英国、加拿大等认可与引用。所谓“增值观”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可以增加“价值”到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一理论假设基础之上的,即指一段时间内教育对学生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为解决高校扩张后物质条件、制度建设、人才建设等不足的问题,上一轮教学评估设计了紧扣高校教学基本设施、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的评估指标体系。可以说这种以“资源观”为指导的指标体系,使政府和大学意识到资源的重要,解决了很多地方院校资源不足的问题。然而在各高校硬件设施完善,具有承担大规模教育任务的能力后,我们不禁思考:是不是只要地好肥足,小树苗们就一定能茁壮成长?自2012年初,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后,新一轮教学评估工作被提上日程。面对新一轮的教学评估,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评估专家别敦荣指出:“各所学校的条件和制度得到较大改善,但其本身并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必须通过本科教学过程的改革。因此,对教师、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直接考查,是引导教学工作步入更健康轨道的积极举措。”同时,教育评价研究专家章建石博士也表示:“评估高等教育质量,应该从学生身上寻找质量证据,且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加入学习效果的评估是可行的。”由此可见,新一轮评估的重点毫无疑问地落在了人才培养质量上,应突出强调“增值”的重要性。这也正好与我国现阶段“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相适应。“增值观”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教育结果,而且是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带来的增量,从而促使改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指出:“关注高等教育的增值性,就是要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到底获得了怎样的成长。”也就是说,在“增值观”指导下建立的指标体系不仅要从“投入到产出”的全过程来考核评估,而且要侧重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历程,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因此,会计学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也要以此为出发点。
(三)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和已有实践的基础上,以“增值观”为指导,按照“投入———过程———产出”的设计思路,分为3个一级评估指标、10个二级评估指标和30个主要观测点。其中的教学资源是从“投入”角度设计的,即开办该专业应具有的硬件和软件实力,教学管理是从“过程”角度设计的,即对该专业的教学进行管理的过程,最后是从“产出”角度进行质量评价,即该专业教学改革、教师水平、学生发展和社会声誉等达到的程度,详见下页表。
1.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开展专业培养的硬件及软件设施,目前各高校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所以更应该侧重于考察学校的教学软实力,包括师资队伍、资源条件和专业地位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专业教师的实力、数量、结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为此我们选择了师资队伍指标,并从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专业教师配置、专业教师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评价。大学教育侧重于“授人以渔”,那么学校是否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以用“渔”捕“鱼”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结合会计学专业应用性特征,我们特意选取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情况,以及专业图书、期刊、软件、数据库的数量来评估教学资源。以往对教学条件的考核只是考虑现有资源,但却忽视了专业的未来发展,这就造成专业建设的短视行为,所以我们加入专业地位指标以达到“以评促建”持续改进的目的。
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是学校专业培养思路的体现。即便是一块精美的璞玉经过粗劣的加工,最后也只能沦为残品甚至废品。因此,我们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入手进行指标设计,主要包括专业定位、教学计划和质量监控三个方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方案和人才培养特色不仅为教学质量奠定基础,突显教学特色,而且是专业定位指标的主要内容。教学计划指标主要是为了评估主干专业课的设置及教学方案,了解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施方式,并通过实践教学情况突显会计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毕竟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关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而教学方式又是侧面检验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一种方式,所以说从以上方面设计的教学计划指标更能体现专业质量评估的目标。质量监控体系指标主要评估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否健全、能否落到实处,之所以要从教学制度与教学档案保管、管理队伍、管理过程等方面设立该指标主要是评价学校为防止计划与实际操作偏离所采取的行动,以及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避免一切流于形式。
3.质量评价。质量评价是专业质量评估的重点。为全面体现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效果,我们主要从教学改革、教师水平、学生发展和社会声誉角度出发设计指标。时代在发展,知识在革新,所以教学内容、形式更要与时俱进,教学改革这一指标就为我们提供了评价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能为社会所需的一个方面。教师水平指标主要评估本专业教师是否胜任本科教学任务,以及教师授课质量和课堂教学组织的情况,因为教师的教学效果能够间接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为避免“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错误观点,又鉴于指标的可行性,我们通过学生的成绩、论文及竞赛、科研考研情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出评价。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而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就是对专业教学效果的最好诠释,为此我们通过社会声誉指标来评判用人单位和社会对该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情况,以及通过本专业生源情况来体现学生与家长对本专业的认可度。
三、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一、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原则
第一,科学性的原则。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当中,必须充分结合会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参考、了解国内及国外的职业胜任力的评价指标,提出的评价体系要能够充分反体现计专业职业胜任能力。
第二,层次性的原则。对会计专业构建的职业胜任力评价指标的基础必须具层次性,由于具有层次性,就能够充分的体现结构性,确保评价指标不会重复性的出现。
第三,特殊性的原则。对于会计类专业学生职业的胜任能力进行研究本身具有特殊的针对性,因此,在构建这个体系的过程当中,必须充分的考虑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水平。
第四,概括性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会注重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然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因此,在构建职业胜任力的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把这些因素一一列举出来,并选择其中代表性最强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把最具有概括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标准。
二、影响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因素
第一,学生个人的特点。个人的特点是指可以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的条件、因素。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的毕业大学生来说,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心态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是其就业过程中最基本的就业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获得一个胜任工作的机会与其是否具备就业能力、素质有相当重要的关联。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其中一些拥有实习经验的就会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增加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加就业能力的筹码。另外,有一部分具有文体特长的学生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还有一部分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社会工作以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其就业的机会就比那些未曾参加过任何社会工作及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就业机会要多得多。
第二,学生的基本条件。学生基本的条件就是包括了其所有的基本情况。现在社会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求职人员的时候会比较偏向男生。还有很多中型、大型的企业会特别注重求职者的学历,这就像一块敲门砖,这就意味着拥有较高文凭的学生就会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机会。另外一方面,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入党的学生,也会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个心理素质很好的学生相当于具备了工作能力中一项基本素质,学生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其发挥其他能力的部分影响因素。另外,在求职过程中,穿搭得体的学生也能够给考核人员留下好的印象,这对学生求职有很大帮助。
第三,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会计的知识以及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的水平以及英语水平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素。一些用人单位还会要求求职人员具备基础的法律知识;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的判断能力也是影响其专业水平的因素之一。当下,信息技术发展极快,且能够有效的改善会计就业的形式及内容,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个专业的会计毕业生必须能够掌握财务、成本的管理能力。此外,会计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具有综合技能实践的水平,这些实践水平则包括了其实习的经验、顶岗实习经历以及会计的手工模拟等。
第四,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会特别的关注求职学生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活泼开朗的性格等,最重要的还有注重求职学生是否有责任感。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体现在其影响力的方面;另外求职者的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企业用人的考察重点之一。最后,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但对求职人员的能力要求突出,而且对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也会作为重点考察的关键点。总之,作为一名专业、合格的会计学学生,必须具备很多专业的能力、基本的能力以及综合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有效的增加其求职的机会和就业率,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特别注重对各项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三、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从会计学校的教育出发,把研究、分析的关键点放到市场的需求上,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需要为向导,充分体现就业能力评价体系的职业特点及使用特点。不仅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价,而且还把会计行业的发展要求融入到整个评价的体系当中,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胜任力的全面评价。
会计行业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而会计类从业也人员也成为社会中不能缺少的人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环境不断的改变,这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构建评价体系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评价的体系也还没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所以完善评价指标的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可以知道,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就业率,就必须增加会计经验的锻炼以及对与会计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充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的学生职业胜任的能力。
一、市场对专利权价值评估的巨大需求
1、专利质押贷款对价值评估的需求
2012年8月8日,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刚刚搭建的湖北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以专利质押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3亿元贷款支持,这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的单笔贷款数额最大值,也是我国所有企业专利权质押的单笔贷款数额最大值。据公司董事长许开华介绍,此次拿出的39项专利包括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稀有金属回收、电子废弃物回收等,其中很多技术同时拥有日本、美国专利。但是,格林美公司专利的价值是如何评估出来的,媒体没有披露,作为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340)也没有公告。为什么会是3亿元,而不是更少或者更多?如果联想到格林美公司对凯力克钴业公司2·7亿的收购价格,人们不难想象此次专利质押贷款的数目不是由专利的价值决定的,而是由格林美公司资金需求量来决定的。国家开发银行之所以给予格林美公司一定数额的贷款,可能更多的是出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别扶持,而非因为确定了格林美公司39项专利权的价值能够达到相应数额。
格林美公司是幸运的,它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特别支持。但是与此同时,在国家银根紧缩、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更多的中小企业却面临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即使这些企业拥有货真价实的专利,也因为缺乏权威的、有公信力的评估机构对其价值进行认定,这些专利的价值无法得到银行的认可,企业无法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2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总额141亿元,涉及专利3399件,平均每件专利融资415万元,质押专利数量和融资总额似乎并不算低。但是,这种质押融资贷款并非银行的市场行为,而是在地方政府资助担保、贷款贴息、中介费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的帮助之下完成的。抛开这些政策扶持,商业银行不可能在专利权的价值评估都没有精确进行的情况下掏出真金白银承担风险。反之,如果专利权价值评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即使没有政府特殊政策支持,商业银行一样会积极的按照质押专利价值大小为企业提供贷款。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专利能够真正转化为资本,雪中送炭,助推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2、专利拍卖对价值评估的需求
从2010年12月16日中国技术交易所首届专利拍卖会至今,中技所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拍卖会。首届拍卖会最终拍卖成交标的28件,总成交金额接近300万元人民币,平均成交价为10·7万元;第二届拍卖会成交标的16项,总成交金额100余万元,平均成交价格6·25万元;第三届拍卖会成交标的87项,总成交425万元,成交均价5·9万元。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成交数量还是成交价格,均没有达到预想的火热程度。而几乎在同一时间,2011年6月30日加拿大北电公司的约6000件专利在拍卖中以45亿美元成交,成交均价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0万元。二者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国内专利拍卖成交数量偏少,成交价格偏低。如果和艺术品、茅台酒等的拍卖结果相比就更加显得微不足道。我国建立专利制度至今三十多年,形成了大量的存量专利,仅2012年专利授权量即有125·5万件,但是其中能够得到转化和实施的仅有10%左右。无论是中技所的拍卖会,还是其它机构所举办的拍卖会,其拍卖总数与全国授权专利总数相比都只是九牛一毛。制约专利拍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就是专利权价值评估平台和评估机构的缺失。如果2012年授权的每一件专利都能获得客观的估值,那么其中估值较高、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专利就会吸引投资者购买和运作,专利拍卖的火爆程度将远非今日所能比拟。
3、其它专利交易对价值评估的需求
除了专利拍卖和专利质押融资之外,专利权的许可、专利入股也需要对专利权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而拥有专利的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更需要对专利的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谈判筹码的分配。随着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经济活动中对专利权价值评估的需求将会急速增长,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也没有足够数量的评估人才,更没有成熟完善的评估机构。企业巨大的需求和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缺口。
二、专利权价值评估方法
1、传统评估方法
专利权的价值评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果参照传统的无形资产量化评估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是以重新购置或创建类似资产所需的成本减去资产的贬值和损耗来确定资产价值的方法。但是由于专利的研发成本和效益的弱相关性——专利的价值取决于它给企业带来的预期利益,而不是研发成本,因此用成本法评估的价值往往偏低。
市场法是根据市场上相似资产的交易价格来对资产进行定价的方法。由于专利是技术和法律的结合,权利要求中一个技术特征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引起保护范围的巨大差异,进而导致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巨大差异,因此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参照物,也很难获得相似资产的交易数据。
收益法是评估无形资产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即将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适当折现,其需要重点考虑三个要素:未来预期收益、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未来收益期限,但是这三个要素的数据一般不容易确定,导致收益法评估专利权的价值受到局限。
2、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专利价值分析体系的尝试
自2010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中技所组织专家开展专利价值分析体系的研究和设计,并经过广泛的意见征求和吸收完善,于2011年12月形成了一套指标体系。该体系根据检索报告、行业分析报告以及其它后备材料,由备选专家为三项二级指标逐个打分,这些分数经加权汇总之后,形成对专利进行衡量的一种标准化统一度量——专利价值度(PVD),来表征专利自身价值大小。其中法律价值度包括专利权的稳定性、可规避性、依赖性、专利侵权可判定性、有效期、多国申请、专利许可状况七项细分指标,技术价值度包括先进性、行业发展趋势、适用范围、配套技术依存度、可替代性、成熟度六项细分指标,经济价值度包括市场应用、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政策适应性五项细分指标。该体系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能够对专利价值给出一个直观的和半定量的数据指标供参考。
但是,该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制约着进一步获得发展应用。首先,该体系只是给出了一个表征专利价值相对大小的参数,所述参数无法和专利的市场价格挂钩,专利权人和相关方无法根据这一参数做出实际交易行为。其次,该体系选取的打分专家具有局限性。该体系将专利价值度分为三个维度,并从三个维度分别寻找专家进行打分,这既是整套体系的突破之处,也是体系的瑕疵所在,因为三个维度的评分专家来自不同领域缺乏有机结合,三个维度之间是割裂和分离的,而专利权的天然特点决定了其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强行分割打分而后再加成的结果造成评价标准的偏颇和失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评估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这套体系的应用。专家通常是指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具有广泛知识的人,资深的律师和法学教授当然可以称为法律专家,但是,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化学教育背景、没有做过化学实验、更不熟悉化合物官能团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法律专家能够对化合物发明的法律价值做出正确评价。同样地,对机械、电学等领域的专利进行法律价值评价,都需要该领域一定的相关专业背景。专利权价值评估需要同时具备法律知识、技术知识和经济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此类人才目前极端缺乏。
三、专利人从事专利权价值评估的优劣分析
如前所述,专利权价值评估需要法律、技术和经济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最接近和最有可能成为这种复合人才并且人员规模能够满足需求的有两类人,一是专利人,二是专利审查员。然而审查员由于体制所限,目前不太可能大规模从事专利权价值评估业务,因此专利人就成为专利价值评估人才的理想人选。
首先,人具有深厚的理工科背景知识。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专利行业已经比较成熟,人素质较高,大多人具备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背景,不少人拥有理工科博士学位,他们经历了系统的学校教育,经历了实习实践环节,经历过某一项或某几项课题研究,因此,具备专业背景知识、具备对工业生产的了解和认识、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有利于对专利的技术价值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
其次,人在从事专利职业以后,都补充了法律知识的学习,有些人拥有法律学位,有些人通过了司法考试。更重要的是,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是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的,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工作的需要,而学习的法律知识又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实践,因此是一种有效的、学以致用的学习。在经历多年专利之后,法律知识和技术知识在人身上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融合,既使得他们能够判断专利的法律价值,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他们对专利技术价值的认识和判断。
当然,人知识结构中也存在需要丰富和完善的内容,经济学知识和对市场了解的缺乏导致人并不能直接胜任专利权价值评估的业务。正如前所分析,人具备法律和技术知识,但是专利权的值评估,最终是一个经济问题,从法律和技术出发,无论采用何种中间路径,必须最终走向成本和利润,走向市场才能够实现为专利权定价。例如,一项某公司申请并获得授权的有关改进充电电池中镍粉的技术,如果评估该专利的价值,至少需要考虑电池的市场容量、电池的整体成本、镍粉在电池成本中的占比、专利技术采用后成本下降程度、专利技术采用后基于技术改进带来性能改善可能产生的销售溢价等因素,评估人员并不一定必须牢记这些数据,但是应当对电池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有一定了解和认知,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运算能力。如果完全不了解这些知识和原理,仅凭法律知识和技术知识,很难对该电池的专利权价值给出定量或半定量参数,而如果没有具体的可供普通公众看得懂的价格参数,那么专利权的价值评估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更无法在拍卖等专利交易行为中提供参照。
四、机构应当尽快发展评估业务
既然专利权价值评估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专利机构又有着潜在的人力资源和销售网络,专利机构亟需尽快开展专利权价值评估业务。
首先,机构可以立即着手评估方法的研究和评估体系的构建。如前所述,到目前为止尚未产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价值评估方法,现有的评估体系各自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而评估方法是价值评估的核心。专利机构相对于政府和研究机构的优势在于更加贴近市场、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细节、体制更加灵活多变,机构开展建立评估体系的研究无需经历政府机构科研经费审批的繁琐程序。因此,机构可以立即开展相关研究,建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专利权价值评估体系,从而在潜在份额极其巨大的价值评估市场中抢占先机。
其次,机构可以立即开展评估人才的培养工作。专利权价值评估所需人才是高度复合型和高度智力密集型人才,这类人才很难由普通高校和研究机构直接培养,机构可以分领域选拔部分优秀人立即着手进行培养,为以后大面积开展评估业务储备人才。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质量评估系统 增值观 指标体系设计 应用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工作彰显出重要作用和无限活力,而会计教育作为会计领域发展的血液,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否所有开展会计教育院校的教学目标都明确清晰?是否其教学质量一定达标?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会计工作者?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系统,以规范会计学专业的培养体系,推动会计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系统的内涵
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是保障高校会计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会计学教学改革深化的动力和突破口,更是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为确保专业质量评估的系统化、规范化,我们认为所构建的会计专业质量评估系统应主要包括六个要素。
(一)评估主体
目前,我国的专业质量评估大多是由国家的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倡导进行的。但是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权力下放的逐步实施,政府部门应逐渐弱化对高校教学的干预。同时以行政部门作为专业质量评估单一主体,在评价目标的确定方面可能过多地考虑政府监管部门的需求,在评估指标的选择、对评估结果的处理和运用评估结果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可能缺乏足够的透明度,这样导致评估结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社会团体受评估条件、获取评估资料能力等多方面的制约,其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准确性较差。因此,我们认为选择独立的专业质量评估机构作为评估主体更为合适。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不仅在内部运作方面享有独立自,而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从而能够在根本上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二)评估客体
专业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评估客体的特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作用日显突出,它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反映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并为各信息需求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他们做出各种决策。而会计学教育作为会计工作者的培育基地,更要注重与时俱进,依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会计知识的社会需求型人才。鉴于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该专业不仅应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让学生熟悉实践中的操作,所以我们在构建该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了其应用性特点。
(三)评估目标
明确评估目标是进行专业质量评估的基础。从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可以看出,专业质量评估的目标主要在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合理定位,突显办学特色。
(四)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是指对评估客体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估,是质量评估的依据。关于详细的评估指标将在下面的内容中具体介绍。
(五)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对评估客体进行分析评判的标准,在设置时应当考虑评估的目标和该专业的特点。会计学专业评估体系标准的设置应符合“SMART”原则:S是Specific,即具体而非笼统的;M是Measurable,即可度量,且数据或信息可获取;A是Attainable,即可以达到的,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R就是Realistic,即可行
的,可以证明和观察得到;T就是Time-bound,即时限原则,完成评估标准应该限制在一定的期限之内。
(六)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是专业质量评估的具体手段,是对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的进一步应用。我们在构建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体系时,主要采用了德尔菲法对评估体系的各个评估指标分配权重,即采用匿名的方式由各专家对各个评估指标进行打分,进而对各专家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最终计算出该专业质量评估的最后得分。同时,在统计评价结果时,考虑到在专业质量评估中,几乎每项评估指标的评估工作都是多人参加,而其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致,所以采用了加权求和法,即对各分项指标评定值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再将它们相加求和。
二、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评估体系的优劣,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一)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的设计时要能够反映出评估的目标。现阶段,我们要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评估工作,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目标,全面、系统地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指标体系。
2.精简性原则。精简性原则,是指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要简明不失其关键、全面不失其重点。评估体系中的评估指标越多,评估运作的成本就越高,因而评估指标必须少而精,简明集中。但也要照顾全面,能在整体上反映被评估对象的现状。因此,评估指标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所设计指标能集中体现被评估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功能。
3.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会计学专业质量评估指标的构建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选取的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出专业的真实情况,还要可度量、可评估,使评价工作切实可行,具有符合实践要求的可操作性。
澳大利亚目前专业会计人士缺乏,因此,当前澳大利亚政府给予移民澳洲的专业会计人士额外附加分的优惠政策。国内会计人士只要通过CPA、ICAA、NIA澳大利亚会计三大职业评估机构之一评估,便可以递交移民申请。会计专业除了可以获得60分的职业分以外还可以获得澳洲紧缺职业的额外15分加分。这个优惠政策使得会计专业人士移民澳大利亚更加容易。
按照评分标准,徐小姐的职业分为60分,年龄分为25分,雅思成绩为15分,工作经验分为10分,国内本科学位得5分,加上紧缺职业的15分,徐小姐的得分为130分,大大超过澳洲技术移民120分的通过分数。
对于会计类移民的申请者来说,只要通过澳大利亚相关机构的职业评估,就意味着可以成功移民澳洲。
避免在职业评估中“翻船”
澳洲会计类技术移民的难点在于职业评估,这和其他职业的评估有很大不同。申请者的课程描述如何使主审官相信你所接受的大学教育符合澳洲的教育要求并具备为澳洲作出贡献,也是会计类职业评估的最大难点。
尽管不少申请人的自身条件不错,但由于欠缺准备,往往导致翻船。比如有些申请人本身具有中国会计师执照,并且有会计专业学历,然而由于对澳洲会计师的职业评估要求不甚了解,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递交职业评估申请有些申请人具有专科学历,且通过学习获得了函授或业余专升本会计专业学历,但由于对澳洲会计师职业评估的要求不了解,同时对自身条件信心不足,而不敢评估还有一些人拥有海外机构颁发的会计执照,由于在大学所学的科目同澳洲会计专业所设置的科目不同,又不知道对所学科目进行合理解释,这样都会导致评估不顺利。
因此,申请人需找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从各方面靠拢澳洲标准,这样才能使评估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