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4 11:49:16
序论:在您撰写气象学要素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化学灾害事故;救援处置;气象要素;影响
中图分类号:E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85-02
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侦检不易,救援难度大;污染环境,洗消困难和涉及社会面广,政治影响大等特点。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化学品的毒性及排出量、气象条件和地形、地物等均影响事故的危害程度。
一、气象要素对不同化学灾害事故的影响
(一)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是指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降水、风、湿度、能见度等。
(二)气象要素对不同化学灾害事故的影响
在不同的化学灾害事故救援中不同的气象模式对不同事故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1.化学泄漏事故
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气温、湿度等因素会对化学泄漏事故造成影响。风向决定泄漏气云扩散的主要方向,大部分泄漏气体总是分布在下风向。风速影响泄漏气云的扩散速度和被空气稀释的速度,因为风速越大,大气的湍流越强,空气的稀释作用就越强,风的输送作用也越强。一般情况下当风速为1~5m/s时,有利于泄漏气云的扩散,危险区域较大;若风速再大,则泄漏气体在地面的浓度变稀。若无风天,则泄漏气体以泄漏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由于风场的复杂性,使得有毒云团的扩散变得复杂化,从而影响毒害剂量的分布。大气稳定度是评价空气层垂直对流程度的指标。泄漏气体的扩散与大气稳定情况密切相关,大气越稳定,泄漏气云越不易向高空消散,而贴近地表扩散;大气越不稳定,空气垂直对流运动越强,泄漏气云消散得越快。气温或太阳辐射强弱主要是通过影响大气垂直对流运动而对泄漏气体的扩散发生影响。气温的高低还能影响泄漏源的泄漏速度,在气温较高时会加快泄漏出的气体量,同时气温还能够对侦检结果产生影响,如温度的高低会影响侦检管的误差大小。大气湿度的影响,一般地说,湿度大不利于泄漏气云的扩散。
2.化学火灾事故
风、湿度、能见度、降水等因素会对化学火灾事故造成影响。风向决定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向,火灾大部分的热量都延风向向下传播,使下风方向的化学品更易被热量烘烤导致燃烧。化学品燃烧后即使被扑灭,由于气温高风力大,一些被扑灭的火头复燃,导致火势又会疯狂地蔓延扩大。湿度对化学火灾影响比较复杂,如夏季高温潮湿还将使某些易燃易爆物加快挥发分解,或者因聚热而自燃。如硝化纤维素及其制品、赛璐珞等在上述情况下常易分解自行燃烧;但是对于一些化学品来讲湿度小,可燃物含水量少,干燥易燃,容易起火;反之,湿度大,引起燃烧越难。雨雪会使某些物质受潮引起燃烧,例如电石、磷化钙、金属钾和钠等。在化学火灾现场由于各种原因能见度往往都很低,这就使人们在判断火场的情况时,因为得不到准确的情报,导致救援处置滞后,增加了事故带来的危害。
3.化学爆炸事故
日照、湿度、降水、气压等因素会对化学爆炸事故造成影响。阳光的照射不仅会成为某些化学品的起爆能源,还能通过凸透镜或含有气泡的玻璃窗等聚焦(聚焦后的阳光能达到很高的温度)引起可燃物着火。例如:氯气与氢气、氯气与乙烯的混合物能在阳光的作用下剧烈反应爆炸;乙醚在阳光的作用下能生成过氧化物;硝化纤维在日光下暴晒,自燃点能降低,并能自行着火;盛装低沸点易燃液体的铁桶如罐装过满,在烈日下暴晒,液体受热膨胀会使铁桶爆裂;压缩或液化气体钢瓶在强烈日光下存放,瓶内压力会增加甚至爆炸等。湿度对化学爆炸事故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化学品物理性质的不同,对于一些遇水易分解的化学品来讲高温潮湿天气会加快化学品的分解使其浓度聚集更易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但是对于遇水不分解的化学品来讲,当化学品处在潮湿环境中化学品受潮可以降低其爆炸的危险性。雨雪会使某些物质受潮引起燃烧爆炸,例如电石、保险粉、金属钾和钠、磷化钙等。当气压低于事故现场周围的气压时,就会导致事故现场空气不流畅,造成地区性无风环境,从而使泄漏可燃气体无法借助任何自然形式而被排走,给易燃易爆气体造成了良好的聚集条件,导致爆炸发生。
二、气象要素对化学品特性的影响
危险化学品之所以有危险性、能引起事故甚至灾难性事故,与其本身的特性有关。现以化学品的扩散性和遇水易燃易爆性为例介绍气象要素对化学品特性的影响。
(一)化学品的扩散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能自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同时,比重大的可燃气体,一般都有较大的发热量,在火灾条件下容易造成火势扩大。
气体是以液态形式或压缩状态储存和运输,所以在事故中化学品因为存放环境和外界环境存在一个压差,使化学品以气体的形式扩散到大气环境中形成气云。
风对气体云有往下风向输送的作用,风速越大,输送作用越显著,使下风向处的气体浓度降低;由于风速增大,引起脉动速度增大,湍流运动加剧,湍流扩散作用增大,使气体云浓度下降,同时湍流运动的加剧也使得气体云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变得剧烈,使扩散的过冷气体(或气液混合物)温度迅速上升,气体云密度下降,在风的作用下更易于扩散,从而导致气体云浓度下降。
绝大多数事故泄漏发生时,有毒气体泄漏形成的气云是重气云,气云密度显著大于环境空气密度。在扩散过程中,重气云会受到方向向下的负浮力的作用,表现出与非重气云明显不同的特点。此外,较大的气云密度显著影响环境空气的进入速率,从而也显著影响气云浓度的变化速率。泄漏气体是往下风向扩散的,因此盛行风向决定了大气污染物影响的区域。风速的大小主要影响污染物在下风向的输送速度以及大气的湍流速度;显然,风速越大,则污染物的输送速度越快,大气湍流越强,越有利于泄漏气体的扩散。对化学品泄漏区域的划定时,应该根据当时风向和风速进行划定。
在扩散过程中,气云还会受到湿度的影响,一般来讲湿度越大越不利于气云的扩散,因为气云在扩散时是以气体分子的形式存在的,当环境的湿度较大时气体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一个相互的吸引力使两个分子相互吸引,这就使气体分子的质量增加导致气体扩散减缓。
化学品蒸发扩散能力的大小不但与化学品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大,其中温度对它的影响也很重要。温度越高,化学品蒸发越快,蒸气浓度越大,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就越大,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
(二)化学品的遇水易燃易爆性
化学品的遇水易燃易爆性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要明火,既能燃烧或爆炸,根据遇水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危险性大小分为二级。一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氢气或其他易燃气体引起燃烧;二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湿发生缓慢的反应,产生可燃气体而引起燃烧。
在潮湿降雨天气此类化学品发生事故时,救援处置队伍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如果化学品还没有着火或爆炸,只是外漏在大气环境中,救援处置人员要迅速对外漏在大气环境的化学品进行掩盖防止化学品分解,并且将没有外漏在环境中的化学品搬走防止外漏的化学品着火引发更大的火灾;当化学品已经着火,那么救援处置人员应迅速对没有发生着火的化学品进行掩盖或搬走,对已经着火的化学品应当先控制火势,等处置力量充足的时候再扑救;发生火灾时应当在着火的区域筑堤防止化学品随雨水流走造成更大的着火区域和对环境污染范围的扩大。
三、气象要素对化学灾害事故救援处置的影响
化学灾害事故的救援处置过程包括:调集救援和处置力量;了解和掌握现场主要情况;控制现场;抢救和疏散人员;查明事故危害情况;调集有生处置力量;采取有效处置措施;结束归队。现以救援处置过程中的了解和掌握现场主要情况、控制现场和抢救疏散人员为例介绍气象对化学事故救援处置的影响。
(一)了解和掌握现场主要情况
参加处置的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询问被困人员数量、泄漏物质的具体情况、泄漏时间、泄漏部位有无发生爆炸的危险、泄漏量的大小、泄漏地点的气象情况,同时疏散周围人员。
(二)控制现场
进入现场应充分运用侦检仪器和其他有效手段准确测定泄漏气体的浓度。对事故区域进行侦检时应该联系气象部门。在掌握了风向后应当在上风向建立现场指挥部,并且划定危险区域范围。
划定危险区域侦检行进方式有下列两种:第一,从下风处迎风向泄漏源行进,侦检小组按照现场指挥员制定的路线和位置接进染毒区域,从泄漏源的下风方向朝上风方向行进,边行进,边侦检,边标志危险区边界;第二,从侧风方向平行斜穿行进,侦检小组按照现场指挥员指定的路线和位置接近染毒区域,从染毒区域的侧风方向平行斜穿行进,边行进,边侦检,边标志危险区边界。在划分了危险区域后,救援人员应当迅速将危险区域的人员疏散。
(三)抢救和疏散人员
组成救援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危险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转移至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的无污染地区。有条件时要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并进行登记。重伤者迅速送往医院。在能见度不高的天气情况下处置化学事故时,应当加强救援处置力量,这样可以防止在救援过程中能见度低所造成的疏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四、结语
本文通过气象要素对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救援处理的影响分析,阐述气象要素对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救援处理的影响,提出更为合理的事故救援处理措施,为提高处理化学品事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淑贞,张如一,张超.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李建华,黄郑华.易燃有毒气体泄漏扩散及其危险范围预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8).
关键词:丹纳;《艺术哲学》;“三要素”;不足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76-02
一、“三要素”学说的思想来源
丹纳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艺理论家,也是法国实证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艺术哲学》是其文艺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著作中,丹纳分别以意大利绘画史、尼德兰绘画风格、希腊雕塑这三种不同地域的艺术为代表,从它们产生、发展的历史角度集中论证了种族、环境、时代这“三要素”对于艺术形成发展的影响。
二、丹纳“三要素”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种族
丹纳在“三要素”理论中,把“种族”放在了第一位,认为种族的力量是构成一个民族后天发展的基石,是“一切环境、一切形式下都能保持的性格”。所谓种族,丹纳解释为“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①比如丹纳认为意大利画派的整体风格是突出人物健康及强壮的天然体态,风景只是附属品;相反尼德兰绘画注重写实,善于描绘风景。二者之所以不同,种族因素起决定作用。
(二)环境
丹纳所说的“环境”,我认为包括三个方面,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1、自然环境。一个民族生存的环境,正是这个民族的文学生成的土壤。丹纳曾这样断言:“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相符;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按照这条规律产生的。”②丹纳论述的“环境”因素更倾向于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地理环境对民族或种族性格的决定性影响。
2、社会环境。丹纳说:“某些持续的局面以及周围的环境,顽强而巨大的压力,被加于一个人类集体而起着作用,使这一集体从个别到一般,都受到这种作用的和塑造。”③在文艺复兴那个思想大革新的震动之下,绘画成为世界性的普遍艺术。而到了十八世纪,古老的意大利和新兴的德国都到了一个“感情当令,表现感情”的时代,因此,在这“两个天生会唱歌的民族中间”便兴起了音乐艺术的品种,足以见得社会环境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3、文化环境。其一,丹纳指出,莎士比亚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奇迹,在他的周围,有许多的优秀剧作家用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思想感情写作。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丹纳表示了相同的意见:“一个艺术家是先驱者,另一个是后继者;第一个没有范本,第二个有范本;第一个面对面地观看事物,第二个通过第一个来观看事物……”总之,“第一个作品影响了第二个作品”,后继者“必须从前驱者的死亡中诞生”④。这些作家,彼此之间构成了一个特定的文学和文化的生态环境,同时对同代乃至后代的人们和艺术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丹纳看来,如果第一个作品还仅仅是面对事物,那么第二个作品就不可避免地溶入了文学和文化的环境因素了。这就再明确不过地肯定了文化环境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无法摆脱的作用。
(三)时代
丹纳有关“时代”要素的阐发,并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或者“艺术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各方面的反映”。丹纳的“时代”概念是极其模糊的,它既包括环境因素,也包括时代精神风俗或气质。
丹纳的所谓“时代精神”是指某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理念,他称之为“精神气候”,并认为这种“精神气候”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特定的精神气候一旦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才干才能发展,精神气候如若转变,才干亦随之变化,正是由于这个作用,我们才看到,某些时代某些国家的艺术宗派,忽而发展理想的精神,忽而发展写实的精神,有时以素描为主,有时以色彩为主,时代的趋向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
三、影响与不足
丹纳的学说在研究方法上,以经验为出发点,搜集大量材料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美学同科学一样,有内在规律并可做出解释,这在当时有很大的前瞻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丹纳的学说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丹纳深受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
丹纳在阐述观点时,他虽然掌握了丰富的艺术史素材,却未能揭示出艺术发展的真实规律,他对艺术发展动因的探讨仅限于宗教、风俗、文化等意识领域,把艺术发展脱离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无视经济生活对艺术发展的制约,这就使他的文艺学思想归属于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范畴,因此这是最为致命的弱点。
(二)丹纳对整个艺术史的实证研究中,有着一种狭隘的民族偏见,并始终恪守着“欧洲艺术中心说”的原则
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他没有直接提到过东方艺术,这种狭隘性,使他的一些结论显得片面。仅以他的“绘画艺术首先考虑人体”为例,这一结论对西方艺术来说基本上是适用的,但对于东方艺术却并非如此。对于丹纳的局限,格罗塞曾作了严厉的批评:“从这祥一个狭小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理论,怎能有一种普遍的真实性呢? 如果一种一般的繁殖理论仅仅以最繁荣的哺乳动物的研究为基础,那理论还有什么价值呢? ”⑤
(三)“三要素”学说的商榷之处
1、丹纳没能认识到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过于强调人的生物特性一面,忽视社会历史的一面,并把他所谓的人性普遍化。同时,丹纳将种族环境视为“永恒的内在动力”并认定其带有先天性,这种解释显然也是有失偏颇的。其实,即使在同一种族内,人们性情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在不同的种族中,性情相似的也不在少数。
2、应当指出,自然环境对于艺术创作活动的影响,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丹纳非但没
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有过分夸大其作用之嫌,认为自然环境对种族、国家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看法是有待推敲的。
3、丹纳用他的三要素理论解释不同艺术的特色、同一艺术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却没有解释某一艺术或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兴盛的原因。例如,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作品经久不衰的理由在于什么,丹纳并没有指出。
丹纳“三要素”说的不足,究其原因是他的实证主义理论过分注重从外部因素考察文学艺术现象,而忽视作家对外部因素吸收、创新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丹纳虽粗略提及作家的天赋、才能对创作的影响,但没有深入追究,这是他理论的一大弊病。
注释:
①英国文学史·序言.《西方文论选》下卷第236一237页.
②艺术哲学.第71页.
③《西方文论选》下卷第239页.
④《西方文论选》下卷239一240页.
⑤李永.解读丹纳的“三元素”说[J].法制与社会,2006(1).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张玉能主编.西方文论[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气象要素;自动气象站;传感器
为结合我国气象探测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满足气象类各层次学生实验实习教学需求,在中国气象局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09年1月正式立项建设气象探测试验基地。该基地位于学校中苑,毗邻滨江校区,总体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2009年10月底完成第一期地面观测站工程建设。建成后的基地显示屏可以观测场实时气象信息。观测场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规划地面观测站为四大功能区:大气探测教学实习场、标准示范场、气象仪器性能比对试验场、移动观测站。观测项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辐射、蒸发等常规项目和气溶胶浓度、云高、含水量、温湿廓线、湍流通量等科研项目。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路边电子显示屏实时。2010年4月28日中国气象局正式下文,命名为“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目前,学生在基地开展各类气象观测业务,有些业务由于行业标准的需要,还采用目测和机械钟自记录装置,如温度的观测采用水银温度计,湿度的观测采用毛发湿度计或干湿球湿度表,需要人工观测并记录,测量自动化程度低。同时,测试设备发生故障,人工故障判断和检修麻烦[1,2]。学校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气象行业,培养更全面的气象类技术人才,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了气象特色课程[2],如气象仪器、大气探测学、雷达原理和信号处理等,课程教材由学校专家教授编写,涉及大气探测的原理及相应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考虑到观测场的实际气候条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探测的常用仪器的原理、安装、测试、维护等知识,结合THETDA-4型电子综合应用技术实验/开发平台,设计了一套地面气象观测站,实时显示观测场的气象信息并进行网络,同时测量的气象信息可以与标准观测场仪器进行比对,提高观测场气象要素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学生通过项目实验,可以更好地巩固本专业相关基础知识技能,同时了解学校的行业服务特色,更好的拓展就业渠道。
1系统设计及工作原理系统
为基于物联网的自动气象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光照、雨滴、空气质量等气象要素的测量。传感器信号包括模拟信号的A/D转换,数字单总线、IIC串行总线协议等。对于传感器的信号,单片机处理后通过Wi-Fi模块实现网络读取,按键和TFT屏实现用户的交互输入和信息本地显示。本项目实验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1)让电子类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气象行业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及简易气象站的设计,熟悉基本气象要素的测量系统设计;(2)作为一种基础的多传感器物联网解决方案,将许多传感器集成起来,通过节点的形式接入网络,实现远程的信息传输和共享[4,5]。系统包括核心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风速传感器、RS485模块、雨滴传感器、TFT显示屏、Wi-Fi模块、8位独立功能按键、蜂鸣器、电源模块等。整个系统模块见图1,所有模块均来自于THETDA-4型实验平台。控制器负责采集传感器获得的气象要素信息,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TFT屏实时显示采集的时刻和气象要素值。软件程序对需要设定阈值的传感器进行设置,要素值超过阈值时蜂鸣器就发出警示声音。通过独立按键可以对实时时钟进行调校,Wi-Fi模块通过串口连接主控制器,通过无线上位PC机连接,通过网页实时观测场地气象信息,有线和无线客户通过PC机(互联网访问服务器)上的页面,获得气象信息。整个系统的硬件模块包括:主控制器STM32F103VET6,温湿度传感器DHT11模块,气压传感器MS5611,光照传感器BH1750FVI,空气质量传感器QS-01,三杯基于RS485总线风速传感器,电导式雨滴传感器[6,7],8位独立按键,TFT显示屏SSD1289,串口Wi-Fi模块HLK-RM04,蜂鸣器。电源利用+5V开关电源。
2实验系统功能及软件工程流程
本实验项目作为一个基本简易自动气象站,完成地面气象要素的检测;通过按键调校实时时间,程序设置预警阈值并发出警示信息;作为一个站点,将气象信息在互联网上,实现气象信息的共享。软件流程:先配置系统的优先级,2位抢占优先级,2位响应优先级;接着进行单片机内部和外部模块的初始配置,包括串口配置成波特率为9600,蜂鸣器的接口配置,TFT屏的初始化,按键的引脚配置,实时时钟的配置,定时器2的捕获功能的初始化(粉尘传感器),外部中断初始化。另外还包括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的配置,空气质量传感器的A/D转换配置,气压传感器的IIC引脚、复位、初始化,光照传感器的初始化,风速度传感器的RS485初始化,粉尘传感器的引脚配置,串口Wi-Fi模块的初始化。随后,对RS485总线的传输数据进行校验,TFT屏显示固定的字符等常量,Wi-Fi模块出厂设置默认为透传模式。为了通讯和网络安全,先退出透传模式,进入AT命令配置模式,利用串口配置Wi-Fi模块,配置好Wi-Fi模块后,还需要发送对应的数据,所以设置为AP模式。在20ms内判断Wi-Fi模块是否在线,如果在线,开始在下位机的TFT屏上显示气象信息数据并利用Wi-Fi模块进行数据推送,如果不在线,继续等待后再判断。在判断到Wi-Fi在线后,通过循环不断执行以下流程:扫描实时时钟,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如果有键按下,完成相应键值的操作,调校时钟,后续分别读取温湿度、气压、风速、光照、粉尘、雨滴等传感器的数值,并将数值显示在下位机的TFT屏上,当读取的值超过程序设定的阈值后,对应的行出现红色方框预警。Wi-Fi模块并对传感器的数值进行推送。
3实验实现及分析
实验需要的传感器主要有两种:数字信号输出和模拟信号输出。对于数字信号输出,主要覆盖同步串行通讯协议,也就是时序编程,包括单总线和IIC总线协议。模拟量输出为模拟电压,需要进行A/D转换,涉及单通道的单次或多次转换[8]。其中空气质量传感器输出为脉冲,需要通过捕获实现高低电平时间的测量,还要用到定时/计数器。风速传感器采用了异步串行通讯,包括RS485总线。另外,接口按键采用独立的8个按键实现,涉及外部输入中断。TFT屏涉及时序编程和汉字的取模等。Wi-Fi模块涉及异步通信协议,需要编程实现模块的驱动[9]。搭建的系统共用了12个模块。基于物联网的自动气象站其下位机嵌入式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的工程软件基于keil软件开发环境,包括头文件(*.h)和源文件(*.c)。头文件和源文件均有库文件和用户自定义文件两类。STM32F103的库文件由软件开发商提供,主要配置单片机的相关功能模块和接口函数,方便用户的开发利用。用户自己定义文件基于库文件构建,包括配置接口引脚、宏定义、声明函数的头文件和模块化的不同模块单元的功能函数。上位机软件有辅助软件和自开发功能软件,自开发软件有基于PC机平台和手机两类。辅助软件来自网络,包括串口调试助手、网络调试助手、波特率计算软件等。用户开发的软件主要是网页,基于VC++的网页和基于安卓平台的软件。一个自动气象站,一般需在室外或室内空旷地方进行实验。在实验前,需要将需要的模块准备好,利用提供的实验面板合理将模块布置好,主要是将模块插在面板上并固定位置。在布置过程中,要考虑位置的摆放,便于接线。由于本实验项目涉及的工作电源主要为+5V和+3.3V,其中+3.3V可以由模块自带的稳压电路完成。通过对各模块的额定功耗估计,在+5V供电条件下,系统工作电流小于1A。在室外实验时,可以利用开关电源供电,将引到室外的220V交流电压通过开关电源变换为+5V使用,可以选择+5V/3A开关电源。
实验能够在本地实时显示观测场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是否有雨滴、空气质量等,同时实时显示当前时间。实验者可以跟标准观测场的测量结果比对,也可以人为改变局部大气环境要素值,从而验证系统测试的数据的精度及误差,如用火机打火改变环境温度、嘴巴吹气改变湿度、风扇吹风改变风速等。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就能够理解系统的测量正确与否。系统调试成功后的下位机的显示相应传感器的读数,其中红色方格出现,表示测量值超过程序设置的阈值,蜂鸣器发声音。在本地局域网内实现了气象信息的共享,串口Wi-Fi设置网络名称为:wifiap_ssid="ATK-RM04",对应的密码:wifiap_password="12345678",这样局域网内就有Wi-Fi信号可以访问了,其中串口在实验中考虑接入设备的数量,采用了AP模式。利用网页设计工具,在一台笔记本电脑上设计了相应的气象要素信息网页,此台笔记本电脑作为局域网服务器,网页地址为:“”。手机用户,无论是安卓平台还是苹果平台,只需要利用UC浏览器输入相应网址或扫描地址对应的二维码就可以访问[10],前提要接入串口转Wi-Fi模块提供的无线网络。实验实现了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地面气压、地面风速、光照强度、空气质量、是否下雨和粉尘的测量,并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气象信息远程共享,测试结果是实时的。虽然实验平台没有提供风向标,没有完成风向的测量,但实验完成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的其他业务观测内容,并增加了光照强度、空气质量、下雨、粉尘等气象信息观测。由于选用的数字传感器,精度比观测站更高,但选用的传感器量程有些不如观测场的传感器大。
4教学实验的创新
由于本实验项目涉及气象知识和电子类专业基础知识,实验的代码全部开源,整个工程采用了模块化编程。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逐个理解传感器的应用,然后完整加入到系统。当气象要素超过程序设定值,蜂鸣器会发出声音,提示关注现象,独立按键可以对实时时间进行调校。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使用开发环境软件Keil,通过C语言编程修改工程中的主函数和子函数文件,也可以根据硬件引脚配置来修改资源设定头文件,工程需要重新编译、链接生成可以下载到硬件的二进制代码。学生也可以利用JLINK对工程进行调试,跟踪程序中的关键变量,检查程序设计的逻辑是否正确。整个实验基于THETDA-4型电子综合应用技术实验/开发平台,学生实验前需要选择对应的模块,按照设计的布局固定在实验面板上,通过接插引用进行模块之间的连接,包括电源的连接和信号的连接。学生在实验中需要严谨细致,根据绘制的原理图和具体模块的接口,用不同颜色的导线将各模块连接起来。学生在整个实验项目中,能够掌握硬件的原理、连接,嵌入式程序的设计、调试等。实验创新性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时时间的调校,采用了系统初始化时的后备电池检测策略,当后备电池掉电后需要重新配置时间,否则系统不再调校时间。如果发现实时时间错误,取下电池装上开机重新配置时间,减少了按键中断查询和程序扫描的软件开销,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2)在Wi-Fi模块的配置上,采用了全自动的串口配置,无须手动复位模块。(3)TFT屏采用了静态存储技术,即FSMC技术,提高了屏幕刷新速度。(4)网页提供了二维码接入访问方式。
5结语
由于本实验涉及32位STM32F103单片机平台、涉及A/D转换编程、单总线和IIC同步串行通讯编程、串行异步Wi-Fi模块的编程、TFT屏的时序编程、独立按键的中断响应等相关电子技术,学生通过本实验项目基本能完成基于STM32F103VET6单片机平台的传感器信号输入和输出显示,涉及定时/计数器的应用,掌握一种基本的多传感器的信息传输和远程共享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雁,李峰,郭维,夏元彩,周青,周薇.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综合判定技术应用[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6,8(5):439-445.
[2]徐伟,裴晓芳,季鑫源,陈晓,行鸿彦.高精度多通道自动气象站气压检定仪的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6(2):34-38.
[3]杨光祥,胡健,朱超平,彭燕妮.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项构筑电子信息类工程人才实践创新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5-28.
[4]姚巍,渠红星,沈岳峰,连高欣.虚拟化桌面云在地市级气象综合业务平台的应用[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7(6):540-545.
[5]刘泽良,胡日新.物联网技术下基于Arduino的智能公交系统模型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40-143.
[8]孟瑞丽,刘恒,张宏群.一种静电驱动微机械谐振传感器的接口电路及应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5(5):90-93.
[9]李桢,黄劲松.基于RSSI抗差滤波的wifi定位[J].武汉大学学报,2016(3):361-366.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
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1969年正式提出“依恋”这个概念,他认为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顾者(尤其是父母)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亲密的情感联结。鲍尔比曾在他的研究中提到儿童与母亲的分离可能导致后来的精神病理学疾病。张明红认为早期依恋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婴儿对自己、对父母和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以及产生积极的探索行为和勇敢的交往行为。这不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有重要作用,为儿童社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依恋早期的形成情况对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其他地区打工,儿童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2290.45万,而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在国外,虽然没有农村留守儿童这种说法,但有研究表明在美国从1970年到1997年,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18岁以下儿童净增了76%,到2001年时,已有240万的孩子由他们的祖父母抚养,近年来有超过400万的在校学生最初是由祖辈抚养的。留守儿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开,有的与母亲或父亲一方生活在一起,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与另一方相处上几天。许多研究表明,这样长期与父母分离而留守在农村与祖辈们生活在一起,对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本文从依恋对象、依恋质量、依恋模式和影响因素这几方面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特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对象
有研究表明,非留守儿童的依恋对象集中在母亲、父亲和朋友;单亲外出儿童的依恋对象集中在母亲、父亲和朋友;双亲外出儿童的依恋对象集中在照顾者、母亲、父亲和朋友。也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内部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质量显著高于对父亲、朋友和照顾者的依恋质量。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对象会随着父母的外出数量而发生变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样,依恋的对象并不止一个。鲍尔比曾提出婴儿的依恋对象一般不止一个,与这些依恋对象的亲密程度也不尽相同,它们形成了一种“依恋层次”。这些留守儿童即使与父母一方或双方有了分离,但父母仍然会成为他们的依恋对象。只是父母外出的数量不同,孩子的依恋对象也会不同。在农村,一般单亲外出打工的家庭多为父亲外出,而母亲还是留在家里照看孩子。有研究发现,农村儿童对母亲更加信任和依恋,对母亲有较多的情感回报,表现出不平等特点。因此,大多单亲外出的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依恋对象没有差别。然而,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的最主要依恋对象已经由母亲转变为了照顾者。侯雪薇的研究指出,可能是因为在对象上依恋具有选择性。儿童倾向于依恋那些能够激起特定情感与行为、满足自身需要的个体。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的需要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及时满足,因此,可能会使平日与儿童接触最多的照顾者取代父母成为他们最主要的依恋对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
国外有研究发现,更换照顾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1]。彼得(Peter)发现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表现出更高的依恋质量[2],而留守儿童主要表现为不安全型依恋。国内也有研究发现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的亲子依恋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在留守儿童内部也出现父母均外出务工比父亲一人外出务工的留守初中生依恋质量显著更差,安全性更低[3]。还有研究提到,单亲外出儿童与父亲、母亲、同伴的依恋质量性别差异不显著;而双亲外出儿童与父亲、母亲的依恋质量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与父母的依恋质量好于男生。以上研究的结果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仍旧可以看出,父母外出的数量对留守儿童依恋质量产生了影响,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好于双亲外出的依恋质量。但也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测量工具等有一定关系。这些研究测查的是不同地区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环境、地域文化背景、留守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不一样;在测查的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也不一样,都是翻译国外量表进行了一定的编制修改然后进行的施测,并且在翻译修订过程中都是针对所测地区的留守儿童特点而改编的,虽信效度都比较高,但所测内容不完全相同。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模式
鲍尔比认为早期的亲子依恋模式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这是因为儿童在早期形成了“内部工作模式”。有研究表明,单、双亲外出儿童不同依恋系统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尤其是双亲外出的儿童特有的照顾者也与其他依恋对象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张杉杉[4]和李彩娜[5]也认为同一维度不同依恋对象之间均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还有研究认为父母依恋与朋友依恋间具有显著相关[6]。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依恋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各种依恋模式之间还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但彼此也有一定程度的独立。父母依恋对朋友依恋和照顾者依恋的影响不尽相同,说明各自的功能也不完全相同。目前,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农村留守儿童依恋风格和依恋模式的研究还较少,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三、农村留守儿童依恋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或者在其内部比较,依恋对象有一定的变化,依恋质量也都不高,绝大部分为不安全依恋。总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性别及其与父母的联系频率会影响其依恋质量。无论是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与孩子联系频率越高,依恋质量越高。也有研究发现,母亲教养方式更倾向于对留守初中生父母依恋质量产生影响,而父亲教养方式更倾向于对留守初中生同伴依恋质量产生影响[3]。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依恋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
其次,儿童自身的性别因素、来自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亲子之间的互动频率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父母外出的数量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依恋质量。这说明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是受多方因素影响的。留守的环境、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年龄等自身因素或来自父母的其他因素等是否会对农村留守儿童依恋造成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四、小结与展望
目前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依恋研究还不是很多,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着手。
第一,在测量工具方面还需要加大本土化力度。农村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我们却没有自己编制的一套专门测量留守儿童依恋状况的问卷或实验方法。基本上都是把国外的依恋问卷翻译过来,稍加修改就拿来施测,没有去考虑地域、文化等本土化因素。
第二,没有人对留守儿童依恋进行过系列的追踪调查研究。有学者对有农村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展开过调查研究,发现曾有过农村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依恋质量低于一般大学生,表现为不安全依恋类型的比例更高,依恋回避也高于一般大学生,对成人的依恋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9,10]。未来可以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探讨每个不同阶段留守儿童的依恋都会有什么特点,由此采取适当的干预,以减少在以后的成长中形成不安全依恋。
关键词:镇成人学校 思想认识 经济投入 办学机制 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42-0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对提高民族素质,直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为早期的乡镇成人学校确立了地位,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及时提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深化贯彻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新时期的乡镇成人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新时期,乡镇成人学校必须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求。
在这一新时期,江苏省无锡市的乡镇成人学校发展迅速,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升。但是有增长并不等于有后劲,速度快并不一定代表质量高,规模大并不代表结构优,目前尚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新时期乡镇成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认真分析这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创建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的乡镇成人学校,走出一条独具乡镇成人学校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影响新时期江苏省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认识因素
1.长期以来,政府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只重视正规教育,忽视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导致无锡市仍有不少基层领导认为。成人教育是一种“不正规”的教育,忽视了乡镇成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基层领导对发展乡镇成人学校,振兴农村经济从理论上是能够和接受的,但在思想认识上、在实际工作上很不支持,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无锡市部分领导干部对乡镇成人学校认识上存有偏见,重普教轻成教的思想还未能从根本上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较严重。很多人认为乡镇成人学校培养出来的算不上什么“人才”,只盯住初中培养多少上重点高中,高中培养多少上一类大学,受狭义人才观的影响,给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发展带来困难、阻力。
3.从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投入与产出权衡比较,发挥的效益不太明显,也不像普教那样受大众关注。受急功近利的业绩观思想影响,无锡市部分行政领导对发展乡镇乡镇成人学校缺乏足够信心。
认识缺位,重视不够是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经济投入因素
新时期成人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四大块,国家下拨的公共教育经费绝大部分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而用于成人教育的不到总数的3%,平均每年30亿左右。用这点经费支撑着全国两亿多工人、近四亿农村劳动力的转岗培训,4000万千部的岗位培训、绿色工程、高中、高中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1.3亿的老年人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多种兴趣教育、休闲教育,平均每人4元左右的教育经费显然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基本办学需要。近两年无锡市成人教育经费投入虽有明显增加,但仍未能满足实际需要,甚至有些政府投入经费有文件,但根本没有落实到位,无论哪个成人学校都感到自身发展经费不足。
(三)办学机制因素
目前,无锡市的成人教育已呈教育系统办学、社会力量办学,行业办学三足鼎立之势。以宜兴区为例,目前社会力量办学势头正猛,已注册19所民办培训机构,他们的优势在于办学机制灵活、办学有特色,有用人和分配的自,招生宣传力度大,服务态度热情周到,随到随教,学以致用。但是一些行业办学凭借着行业的行政权威,如发证权、审证权等,垄断了行业的办学,几乎成了自己的世袭领地,肥水不外流,即使外放一些班给人家办,也要提取相当比例的办班收入。作为教育系统办学的乡镇成人学校缺乏与时俱进的办学机制支撑。从办学理念来看,办学的支点存在问题。许多学校办学模式单一,管理机制僵化,不是主动地去寻求教育与市场的结合点,探求新形势下全新的农村成人教育模式,而是被动地固守传统办学思想、套用陈旧的办学方式。甚至一些乡镇成校的校长,把办班的希望仍然寄托于政府的计划安排,毫无办学特色。致使办学效益低下,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乡镇成人学校要走出困境,必须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灵活的办学机制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四)教师队伍因素
1.数量配备不足。按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的要求,成人学校要按全镇人口万分之一点五的以上的比例配备成人教育工作者。无锡市许多成人学校教师数量配备不足。少数乡镇成人学校只有1―3人,远远达不到按全镇人口万分之一点五的以上的比例配备成人教育工作者。严重影响乡镇成校的服务职能的发挥,削弱了乡镇成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2.专业结构不合理。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教师队伍中,大多从中小学的普教岗位上转岗调来的,从事文化教育占大多数,农、林、牧、渔等涉农专业毕业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削弱了乡镇成人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年龄结构不合理。无锡市整个乡镇成校教师队伍中,以老年教师为主体,中青年教师比较缺乏,这影响了乡镇成校的发展后劲。
4.思想观念落后。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教师大多从中小学的普教岗位上转岗调来的,对乡镇成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服务方向、教育培训服务方式以及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经济效益观念、开拓创新观念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理解或不了解,总认为从事成教差人一等,思想观念的落后制约了学校工作的开展,导致学校发展停滞不前,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效率低下。
二、促进新时期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决定行为,只有具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成人教育思想,才能使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得到持久、有序地发展。
1.要宣传发展乡镇成人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意识。无锡市乡镇成人学校是开展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几亿农民的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服务和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重任。要积极争取无锡市各级政府的重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乡镇成人学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要将乡镇成校纳入区域经济整体规划,将劳动、农业、工业、共青团、妇联、老干部等部门的培训统一纳人由乡镇成校负责管理,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2.要宣传发展乡镇成人学校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意识。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要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要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这个目标,就要有教育体系保证。乡镇成人学校作为教育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重要保证。加快发展乡镇成人学校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学员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需求,使其朝着更加适应终身学习化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只有使各级政府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乡镇成人学校发展的重要性,确立教育是生产力、人才是致富之本的新观念,才能使乡镇成人学校真正成为政府的“施政舞台”,使乡镇成人学校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确保政府投入,拓展经费渠道
首先,无锡市要在两个层面上确保乡镇成人学校经费足额到位。一是市级财政确保人均l元的农村成教经费由市教育局统筹用于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补贴和奖励。二是镇(街道、园区)财政按人口人均1元标准向当地成人学校拨发年度公用经费,以维持学校正常的办学支出。这一政策除由市委市政府明文规定外,每年市财政局和教育局联合下达教育经费预算文件时都将此列入其中,要求各地财政贯彻落实。
其次,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足额到位。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无锡市财政自2004年起每年预算400万元,用于乡镇成人学校等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实训装备补贴。近几年,这一预算实际执行时,每年都追加到近500万元。同时,无锡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办公室还要求,各成员单位在利用乡镇成人学校这块教育阵地开展行业条线办学时,要切出专项经费对开展的无偿或低偿培训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我们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经费能落实到位。
第三,乡镇成人学校要发挥自身技术、信息优势,创办为当地服务的经济实体,增加自身造血功能,以补财政经费之不足。
第四,乡镇成人学校可以在办技术培训时可以适当收取培训费用。
在以上筹措乡镇成校经费的渠道应该以财政拨款为主,,实体创收为副,培训费为次。
(三)探索集团办学,创新办学机制
1.培养创新型的校长。要办一所优质成人学校,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位创新型的好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主要领导者,校长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校长要明确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而这种发展规划要体现时代的精神、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如果校长没有卓越的创新精神和战略远见,没有集思广益的实践精神,缺乏战略眼光,学校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我们可以通过严格校长选拔程序、注重校长培训提高、规范校长考核督促等方式来培养创新型校长。
2.建立市场化的办学机制。乡镇成人学校进入买方市场的步伐正日益加快。学校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它的“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产品”是否有较好的质量,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营销”手段。乡镇成人学校应致力于把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引入学校管理,摸索出一条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办学新路子――“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先机,以营销为动力”。目前,特色经济为成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乡镇成人学校应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主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赢得成人教育的发展先机。成人学校开设的培训项目不能盲目地向别人学习,应该了解农村培训市场的发展态势,科学预测农村各类人群对培训的各种需求。学校的培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围绕市场的变化与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村成校办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各所学校都在辖区内部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小而全”或“大而全”的“小社会”,按政府指令办学,有班可组,无政府指导,学员门可罗雀的现象并不少见。新时期乡镇成人学校应积极探索成人教育办学的新规律,除了满足辖区内人们接受培训的需求外,还必须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运用培训套餐、增加网点、就业服务、市场推广、在线培训等手段,培育自身的品牌,输出培训,进入社会培训的大市场。乡镇成人学校走市场化路子,必然要求对成人教育的办学体制、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创新。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成教体系,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机制,使乡镇成人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
3.探索成人学校的集团化联合办学模式。新时期,对成人学校制度建设的系统性、配套性要求明显增加,横向协同发展,已成为成人学校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选择社会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教育基础较好的中心城镇为辐射源,以省级示范性化技术学校为龙头成校,建设区域性化技术学校(成人教育集团)。龙头学校联合或协调周边成人学校,面向较大区域开展具有综合性、社区性、互补性的多功能成人教育。龙头成人学校,承担承上启下的业务指导职能和区域内成人教育事业的统筹协调职责。龙头学校胸中有“区域”。既在基地建设、事业发展上作出示范,又把发展本区域成人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带动本区域成员学校共同发展。成人教育集团的各成员学校之间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实行信息、基地、设施、师资的互补和共享。同时通过联合体的各种共建活动,达到成人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成人教育的办学效益。
(四)足额、合理配备成人学校教师
1.足额配备成人学校教师。按照无锡市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标准化建设标准要求,乡镇成人学校教师应按照所在乡镇总人口的万分之一点五配备,成人学校教师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工作任务相当重,压力较大,所以,无论如何,配备标准不能低于万分之一点五。
2.合理配备成校教师。乡镇成人学校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的配备上,首先要求尽量应是涉农专业学校毕业生,还要接受合格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其次,各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当互补,形成整体优势。具体对一个乡镇来说,应当按照当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来配备成人学校教师,这样教师学有所用,对农民的指导服务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服务效果会更好。第三,年龄结构要合理。笔者认为乡镇成人学校由于工作环境、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与普通中小学不同,所以要求乡镇成人学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应当以中青年为主,中青年教师不怕吃苦、干劲足,开拓进取心强,有利于提高乡镇成人学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服务的效益。
关键词:高数 学以致用 能力水平 影响要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54-01
1 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概述
高数“学以致用”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自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学习、社会经济或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处理,能够明显改善自身综合能力。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注重实际情景出发,需要对各项情景进行建模及转换,由经验、结果等实现检验、评价。在实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将基础性的数学教学研究转变为探究式应用性研究,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核心,以学生为基础,提升了学生的各项素质。
2 “学以致用”能力水平及影响因素探究
2.1 问题的提出
由上述内容可知,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对高校教学工作具有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培养效果较差,整体水平不一。为了提升我校高数教学质量,本次探究的过程中主要从我校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现状分析着手,通过多元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高数“学以致用”能力的各项内容进行探究,旨在改善当前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提升对学生高数“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效果。本次研究的主要问题为:(1)高校学生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平均水平。(2)哪些是影响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3)高校男女生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存在哪些差异?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研究对象
研究中选取我校机电系、电子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经济管理系五大科系的906名大二学生。其中男生530名、女生376名。本次选取学生的过程中,为了反映整体的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平均水平,选取学生各个层次均有涉及。
2.2.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平均水平数据进行收集。问卷调查主要包括44道问题及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卷面涉及包括高数中“学以致用”能力、人格特征、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认识、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等多方面,学生依照自身实际状况进行回答。本次问卷中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严格依照测试内容结果出来数据,问卷调查可信度达到0.825,本次问卷具有研究意义。
2.3 数据处理分析及因素研究
2.3.1 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及影响因素的平均分布状况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男女生平均水平较为低下,整体应用效果不理想。男女生人格特征(2.77/2.45)、数学学习动机(2.72/2.51)、学习环境(2.64/2.52)、数学认识能力(2.57/2.36)、数学认识结构(2.66/2.33)、数学认知方式(2.49/2.40)都明显低于国际学生水平,学生整体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平均状况较差。
除此之外,性别差异分析过程中,高数“学以致用”能力男生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平均水平(2.58>2.28),男女生在高数“学以致用”能力平均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P
2.3.2 影响因素分析及能力路径分析
由(表1、表2)可知:影响男生的高数“学以致用”能力路径的主要为人格特征、数学认知能力及数学认知结构,但是影响女生的高数“学以致用”能力路径主要为人格特征、数学认知能力及数学学习动机。油气管制,增强男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可以明显提升高数“学以致用”能力,而增强女生的学习动机对女生发展较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性格、意志、情感等与女生不同导致。因此,当前高数“学以致用”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分析、计算、逻辑推理逐渐提升对高数的认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能力“印象”;第二,依照人格特征和学生性别差异,分别从数学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动机入手,改善高数“学以致用”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各种大型体育赛事纷纷在我国举办,除却全运会,在我国召开的洲际运动会就有东亚运动会、亚运会,特别是即将召开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全人类的一次体育盛会,而在这之后,又将在广州召开亚运会。可以说,在我国召开的一连串的体育盛会极大地推动了体育气象学的发展。以北京奥运会为例,特别在气象与地震研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根据奥运会期间北京地区的气象和地质特点,针对可能发生的气象和地震灾害,开展相关的气象保障和地震预测技术研究,形成可靠的对策预案,为奥运会顺利进行提供气象和防震保证;重点开展奥运会气象保障科学技术试验与研究;奥运会期间灾害天气预警及对策预案研究;奥运期间的地震预测及应急预案研究等。为此,作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奥运科技专项”第一批课题,《奥运气象保障技术研究》课题攻关组开始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工作。
2体育气象学的学科结构
2.1学科基础
体育气象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气象学、数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气象学是体育气象学的根基。气象学可以简单地被定义为研究大气和大气现象的科学。这些大气现象我们统称为天气,因为天气是我们周围环境的主要因素,所以,影响着人类的各种活动。在气象学上,大气的物理性状主要以气象要素来表征,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等。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中就包括研究大气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进而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雨、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数学是体育气象学中数量分析的基础,最常使用的是统计数学(包括数理统计、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体育统计等)、组合教学(主要研究存在性、计数、构造、优化等问题)、数学规划(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随机过程和模糊数学等。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性质、运动和转化、内部结构等方面,从而认识这些结构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运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基础性研究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出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施手段和精密的测试方法,已成为其他许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到体育运动,在各种气象要素影响下,对一些运动器械运动规律的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理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各种气象要素影响下,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可以探讨体育运动的生理学本质,能够进一步认识人体机能活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清楚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掌握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科学的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的为体育实践服务。
2.2学科属性
有关体育科学体系的研究已经很多了,尽管研究、分类的角度不同,但是,体育自然科学类学科是各研究中所共有的。并且,已经有研究将体育气象学纳入了体育自然科学学科。[7]体育自然科学学科是由体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某些学科门类(力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等)或学科(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气象学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组学科。这些学科具有明显的边缘性,它们既是体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又是自然科学某个学科门类的分支学科。因此,体育气象学是气象学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具体运用;同时,它又是应用气象科学的分支学科。换一个角度思考,体育气象学是硬科学还是软科学?软科学相对硬科学,正如软件相对硬件,软件和硬件都是计算机科学词汇,没有软件,硬件的潜力就无法发挥出来。虽然作为自然科学的气象学(它也是一门硬科学)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方法系统,但是体育学与气象学决不是简单的结合,体育气象学的理论命题可以追溯到它的基础学科中去,但它不是这些基础学科的原有命题,而是将这些学科的理论重新阐释后运用到气象环境影响下的体育运动中去。因此,体育气象学作为自然学科更需要自己的软科学。软科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人们如何认识和开发利用硬科学。要真正认识体育气象学这门科学,还需要从这门学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以及它的发展规律性去认识它,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本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谓外部环境,就是一门学科所处的社会条件和科学基础,其中也包括了这门学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要弄清楚这些,需要了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都属于软科学的范围。所谓内部结构,指的是一门学科所包含的几个主要部分,这几个部分是如何通过复杂的反馈关系而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也是软科学的范畴。另外,还要搞清科学认识的发展规律,使我们能够找到正确的途径,深入到问题的实质,这些都是软科学的范围。当然,软科学的范围不止这些,如果我们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很难正确地弄清科学探索的方向,发挥已有成果的效益和组织好一门学科。因此,体育气象学横跨硬科学和软科学,集众多学科于一体,来充实自己的体系。
2.3研究领域
体育气象学的研究领域目前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领域:一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适宜时间和地点的研究、以及赛事期间天气保障方面的研究,这个领域主要运用天气学的各种知识(当然也用到了数学的统计知识),这是体育气象学最直接、最本质的研究领域,可以看作宏观领域;二是气象要素对运动项目、运动成绩、运动员机体以及运动器械施加影响方面的研究,这一领域用到了物理学、气象学、生理学等多种基础学科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越来越精细,可以看作微观领域。
2.4体育气象学的发展重点
2.4.1体育气象学的基础理论
体育与气象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其中包含着许多复杂性。大气是环境中变动性最大的,因此,气象规律性十分复杂;同时,在气象现象对体育的影响过程中,运动器械、特别是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更是异常复杂,不综合、系统地研究这些基本的东西,就很难弄清楚气象对体育影响的实质问题。
2.4.2体育气象学的研究方法
在多数情况下,体育气象学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是一个单学科问题,但在研究中要借助相关学科的高技术手段来测试用经典或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指标、数据或分析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得出单一学科研究无法得到的一些全新结论。目前的问题在于,体育专业的研究人员对气象知识知之甚少,而气象专业的研究人员又不了解体育,所以,在使用资料和分析研究方法方面常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关于统计方法的使用,无论选用气象统计方法还是体育统计方法,必须要考虑气象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偏相关统计就不适合于用来分析气象要素,因为偏相关的原则是被选取的最优因子与被舍弃的因子无关,而逐步回归的方法则比较适合气象要素的分析。所以,寻求适合体育气象学的研究方法是未来体育气象学发展中需要认真关注的。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