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4 11:49:16

序论:在您撰写海洋工程行业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海洋工程行业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有效策略

我国海洋事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已经逐步建立,所谓海洋工程属于一项高风险,但是收益较高的工程,因此做好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所谓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主要是指相关经济单位对已经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评估以及鉴别,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高风险处理的效率,尤其是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工程目标、成本、工期等多方面的实现,从而防止整个项目受到损害,从而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而言,主要是人们通过对海洋工程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进行辨别,这样才能够防止其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2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热点分析

(1)动态系统风险管理分析

海洋工程项目主要是以海洋石油开采和研究作为目的,从而对海洋构造物进行分析和评估,因此需要采用动态系统风险管理方式,主要为FRA三种。第一类,事件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利用一种逻辑分析方法,对于整个结果进行系统的预测、分析、处理,但是在实际应用和处理的过程中其变量计算并不明显。第二类,状态传递法。这种状态传递方法显示的系统之间的网络传递关系,这就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模型系统,但是具体操作这种关系已经是确定的,所以只能够采用隐形状态传递的方式进行管理。第三类,隐形传递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硬件状况机械能处理、工期变量等。

(2)人为因素风险管理

人为因素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性较大,因此人为因素对整个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影响较大,这就需要从人为因素入手,建立和模拟一个人的行为的关键模式,从而减少因为人为事故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3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但是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1)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从而直接降低了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也对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从而减少了海洋石油的开采量。(2)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落后在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很多海洋工程项目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直接降低了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效果,无法满足整个海洋工程发展的实际需求,影响了整个海洋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了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管理质量。(3)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整个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效果,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有很多相关风险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就直接上岗,严重影响了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稳定性,为海洋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提高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1)创新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海洋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真正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效果,相关单位可以多参考发达国家的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强化整个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进一步做好整个海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预防机制。

(2)提高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相关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人员作为整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相关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多学习、多借鉴、多交流,从而优化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的效果,努力丰富自身的工作内涵,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相关海洋单位应该组织对于整个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其自身能力和专业化素质。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风险管理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整个IT行业、建筑行业等,但是在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应用的还不够成熟,因此通过创新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海洋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海洋工程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秦炳军,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评估的现状和发展[J].海洋工程,2015,16(1):14-22.

第2篇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存在问题

尽管我国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海洋科技先进国家相比较,存在着较大差距。

1高端技术对国外依赖性强

诸多核心技术,尤其是深水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深水工程技术能力十分薄弱,成为与国外海洋工程技术水平主要差距之一。

2研发能力不足

大部分船舶、海洋工程及重装备企业缺乏复合型领军人才,科研经费投入较少,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总体水平落后于先进国家15年左右,因此,大力发展海洋工程事业,开发海洋工程核心技术和装备,将是今后我国海洋工程发展的主攻方向。

山东海洋装备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在全球海洋经济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在不断地深入推进落实,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海上新城、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蓬勃发展,同时,正在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和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些都需要海洋装备业的大力支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发展海洋工程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度高,涉及领域广,关联度大。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对于发展海洋产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山东海洋装备业发展现状

随着海洋产业发展,山东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新的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规模以上企业150余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1]。2010年山东省船舶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36.3亿元人民币,其中海洋工程装备、游艇制造业实现产值116.42亿元和3.61亿元,这一数字分别是“十五”末的5.2倍和30倍。山东省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东营为中心的浅海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北海船舶重工的10万载重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起重铺管船,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的固井设备,山东海洋仪器研究所的海洋浮标等仪器设备,青岛华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的海水淡化超滤膜设备,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海洋环保油水分离设备,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德国埃斯倍传动系统(青岛)有限公司的海洋风电装备,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港口机械厂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16~40t门座起重机、32t带斗门机等系列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山东海洋装备业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山东海洋装备业水平与江苏,广东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起浙江还要强一些。但是在改革开放后30年中,山东与这几个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其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海洋装备业的发展重视不够

在过去多年时间里,山东省对海洋的开发一直把眼光局限在渔业、盐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上,对海洋装备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在最近几年,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业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种状况有所改变,但是,由于基础差,对市场的敏锐性差,市场意识差,尽管有所作为,但在上项目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规模化程度较低

船舶企业规模化程度不够,现有大型造船企业基础设施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新改造速度缓慢,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新的造船形势发展要求,造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该行业的新技术孵化和提升,同时,技术发展的瓶颈又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怪圈。

3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

海洋装备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其生产行业和技术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从目前山东海洋装备业来看,行业融资担保难。船舶工业尚没有建立融资担保的主渠道,企业投融资能力受到明显的制约。在技术开发领域更是缺乏资金,科研投入较少,研发队伍不强,设计能力薄弱,产品研发能力不足。所以,资金不足对山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2]。

第3篇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全球现状

欧美企业处于第一阵营,但逐渐脱离制造环节,重心在于设计、关键设备研制和总包环节等。制造环节韩国和新加坡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韩国凭借其在造船行业多年经验,在FPSO(浮式储油卸油装置)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而新加坡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领域优势明显。其他包括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海工装备则处于起步和追赶阶段。

国内海洋工程装备空间巨大

根据《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201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2015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规划同时要求我国将在海洋钻井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大功率海洋平台电站、自升式平台升降等领域形成若干品牌产品,并且具备深海铺管系统、深海立管系统等关键系统的供应能力。中长期来看,我国国内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空间广阔,行业进入景气高峰期。

第4篇

【关键词】 海洋工程装备 船舶 钻井平台 基地 创新

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2013年,我国海工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2014年,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首次超越韩国,领跑订单榜,全年共接获海洋工程装备订单139亿美元,虽与2013年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但是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除了在传统的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FPSO改装、海工船等优势领域接单以外,我国在2014年还首次接获了LNG-FRU、半潜式修井平台、自升式天然气压缩平台等装备订单,专业定制性更强。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手持订单前三名的企业分别是中集来福士、招商局重工、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和上海船厂紧随其后。中集来福士在半潜式钻井平台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手持订单达41亿美元;招商局重工和大连船舶重工在自升式钻井平台领域具有非常强的技术实力,手持订单分别达到了40亿美元和26亿美元,且大船重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SJ系列,利润空间进一步上升;大连中远在FPSO改装建造上手持订单达到了17亿美元;上海船厂的Tiger系列钻井船也是接连获得订单,手持4艘钻井船订单,总金额为24亿美元。

二、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已进入史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时期,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全世界的十分之一。2014年,江苏把发展海工装备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整体运行质量依然保持领先,2014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销售额预计突破500亿元。全省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形成了南通、泰州、扬州三大远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建立了相对齐全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目前,全省已初步具备海工装备规模生产能力,建成海洋工程专用坞2座、船台9座,海工滑道4座,大型结构加工跨间、管系加工中心、重型水压试验平台、重型总装平台、大型吊车以及专用码头等配套齐全。海工配套同步发展,海洋平台系泊链、自升式平台抬升锁紧装置、海工电器等一批配套产品发展良好。江苏已在南通建成了高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基地,建立了相对齐全的上下游产业体系。

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南通已经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目前集聚度高、规模大、起点高的海工装备基地,海工产品覆盖了从近海到深海的几乎所有种类,其中半潜式平台、浮式储油船、钻井平台等已实现自主研发。目前,南通市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业规模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占据全国海洋工程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拥有10多个全国、全球首制海工产品,研发力量、技术水准都领跑国内第一方阵。2014年1―11月,南通海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16.1亿元,同比增长37.1%,增速高于船舶工业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完工量829.6万综合吨,同比增长40.4%。其中,招商局重工、吉宝重工等2家新投产企业实现产值55.1亿元,拉动全市海工新兴产业增长23.9个百分点。

江苏以南通中远船务、南通太平洋海工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规模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海工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已经形成,产业发展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是中远(集团)总公司旗下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核心企业之一,全面进军海洋工程制造领域,自行设计并成功建造了世界最先进的首座圆筒型超深水海洋钻探储油平台SEVAN DRILLER,以及SUPER M2自升式钻井平台、350POB、GM4000项目等一大批高端海工产品,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独占鳌头。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生产LPG船、液罐及液化系统、海工吊车和海工模块等,公司拥有相关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与扬州大洋船厂合作建造的第一条LPG船已经于2010年5月出口欧洲。公司2010年被江苏省经信委推荐为《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企业。南通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主要承建自升式平台、海洋工程模块、特种船舶、海上风电装备等海洋工程产品,并为国内多家大型海洋工程企业从事分包建造,业绩项目包括深水半潜平台、特种船舶、自升式平台等。目前,蓝岛海工正在承建包括自升式海上风车安装船“MPI探险号”和“SUPER M2”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内的一系列“世界级”海工产品。

三、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水平

江苏在海洋工程装备自主设计与建造领域实现了重大创新,成功研制国际首座SEVANDRILLER圆筒型超深海钻井储油平台和全球第一座SUPERM2带自航动力系统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把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和建造水平推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国家深海资源开发战略和自主开发南海油气具有重要意义。

SEVANDRILLER是江苏中远船务公司为挪威SEVANMARINE公司建造的第六代半潜式平台,被誉为海工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总造价6亿美元。该平台是全球第一座最先进圆筒型超深水半潜式海洋钻探储油平台,具备DP-3动力定位系统,是国内第一家采用100%无余量建造,填补国内海工钢结构无余量建造的空白,在技术和建造上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2年,南通中远船务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首个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获此项殊荣的企业。SUPERM2自升式海洋工作平台是全球第一座带自航动力系统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总价达1.71亿美元,属于海洋平台中的新型专利产品,配备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和海上作业装备,可作为多功能海洋工作平台实施海上作业,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海洋石油的开采率。其结构建造的核心技术――海洋钻井平台桩腿“齿条总成”项目的创新研究填补国内钻井平台空白。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该项目成果实现了我国深水大型工程高端装备零的突破,带动了海洋工程、船舶、机电制造业等行业的产业升级,建立起我国深海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及配套技术研发基地,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之后第三个具备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建造、调试、使用一体化综合能力的国家。

从传统造船业向海工产业华丽转身,江苏不少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研发能力,闯市场、赢份额、促转型,成为造船工业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宏华海洋油气装备(江苏)有限公司的核心装备――首座起吊能力11000吨的“宏海号”投入使用,将建造的第一艘平台供应船整体起吊下水,下水方式属国内首例;吉宝(南通)船厂有限公司建造的半潜驳船“GIANT5”轮在南通联检锚地成功进行了下潜沉浮试验作业,在长江里首次进行“倾斜”式下潜沉浮试验;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重点生产液货系统、海工吊车等高端产品,开工建造第二艘22000m3LEG船,实现生产线外延的实质性突破。

四、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长期持续在谷底徘徊,江苏省船舶结构性产能过剩凸显,产业进入新一轮深刻调整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从产业运行情况看,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大幅下降,手持订单持续减少,产业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航运和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密集出台,船舶产品节能、安全、环保要求不断升级。世界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深刻调整期,围绕技术、产品、市场的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江苏船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不够强,发动机等船舶关键核心部件和配套设备大部分未能实现自主研发,未能抢占到技术制高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化、批量化生产,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加剧,“十三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但也要看到,江苏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充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比较优势依然突出。必须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质量效益,为建设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强省积蓄力量和创造条件。

五、加快发展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建议

一是加大财税支持。财政政策方面,整合省级各类产业化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税收方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按照规定对列入重点项目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首次使用省内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配套产品的企业、骨干船舶企业改制改组后的企业等给予税收支持。

二是加强金融扶持。信贷方面,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对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船舶企业兼并重组、海外并购以及中小型船厂转型转产和产品升级的信贷融资支持。证券方面,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重点骨干船舶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引导和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等,并发行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保险方面,鼓励有实力的保险企业为建造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充分发挥信用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的作用。

三是推进兼并重组。鼓励优势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优势实施兼并重组。重点骨干企业重组中的小企业,在承诺承担企业债务、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将被分流职工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帮助开拓市场。充分发挥江苏特种船舶建造优势,支持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海洋综合开发和应急保障船舶、大型救助、救捞船舶、资源勘察船舶、环境监测船舶、科学考察船舶、水上工程船舶等行政执法和公务船舶建造订单。对于省内首次建造的特种船型,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目录的,相关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五是强化人才支撑。依托省“创新团队计划”、“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等,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引进一批高端管理团队、技术领军人才和顶尖高技能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扩大一线高素质操作技能人才规模。

六是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健全产业运行监测和分析机制,指导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等在行业自律、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检验检测、宣传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春泰、宋晓村、邱宇:江苏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1).

[2] 王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形势分析[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4(4).

[3] 杨凤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路径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2).

第5篇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化;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071-03

一、各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其立法概况

当今时代,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巨大等特点,是海洋开发的战略性产业。海洋工程制造业主要包括资源调查勘探装备、海洋平台、储运处理装置、保障辅助装备四大类。因科技实力、起步早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正处于不同的周期阶段。

美国向来重视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其研发和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不断加大推进力度,目前其全球海洋石油装备市场占有率达50%。从1966年美国制定的《海洋资源与工程开发法》到2000年的《2000海洋法令》,再到2004年的《21世纪海洋蓝图》,其中的相关原则和内容对该国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再者,普惠性的税收制度和完善的审查制度对该国此类企业的保护作用亦很明显。

韩国依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承接和建造了许多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大型FPSO,承揽绝大多数钻井船订单。现代重工、大宇造船等企业海洋工程装备业务所占比例已占集团业务20%以上,三星甚至达到40%。韩国颁布的《首套截止法》中关于装备进口规定和《特别税收待遇管理法》中的税收优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进步。

日本在油气开发平台、海洋工程结构、石油管材及平台配套设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成为新的重点产业。1968年制定了《关于引进技术自由化法》,减少对技术进口的限制。《海关关税法》和《制造基础技术振兴基本法》中有相关规定,通过普惠性的税收和财政措施激励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2007年4月20日颁布的《海洋基本法》,原则和内容之一就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加强对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

巴西国内几家船厂加快能力建设,在深海石油开发上,巴西石油公司不断刷新世界水深纪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利用深水开采技术寻找海外市场。巴西制定的《规范工业产权权利与义务法》及其修正案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权权利与义务有法可依。同时,还对企业实施免除商品流通税,免征预提税和金融交易税等[1]。以上在产权和税收方面的相关政策保障了产业的发展。

新加坡吉宝和胜科海事两大集团主要从事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成了世界海工装备的主要制造商。截至2008年年底,新加坡两大集团手持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1%,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达42%。近年来,阿联酋船企迅速崛起。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领域,阿联酋船企手持订单总数21艘,仅次于新加坡[2]。印度也逐渐把海洋工程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以上几个国家的政策法规在此不予论述。

2010年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呈现良好态势,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基础和较强的建造能力,产品开发由低端近海向高端深海逐渐突破,市场开拓方向力争国内外并重发展。随着国内外海洋装备需求的增长,先后自主设计建造了国内水深最大的近海导管架固定式平台、多型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3 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与此同时,各大船企也在发展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总装集成制造能力逐步增强,个别企业开始承担国际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EPC项目。国家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业新兴产业。上述技术空白的填补和政策支持,加速了我国进军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进程。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增长方式、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产业链等诸方面存在许多先天不足。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不断进步,就此,笔者把自1996年来的涉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法律及其发展趋势做了相关统计。分析可知,我国有关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法律以地方政府规章及文件为主,而涉及高级别的法律法规则甚少。自1996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政策法规纷纷出台、稳健增长,应用领域涉及广泛。然而,因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同时涉及技术规范和国际公约,我国只是通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加以调整,各地方各自操作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性、可操作性,并且目前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的稳定性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所触及的法律等都还难以把握,难以跟上产业发展步伐。

二、加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海洋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参与经济活动的多元化主体公平竞争,除了国家从宏观角度去调控和管理各项经济活动外,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和秩序还需要从客观上以经济和法律手段去调节。法制化的市场经济决定了市场经济下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必须实现自身的全面法制化。没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法制化就不可能将海洋技术与市场实现完美的接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运行秩序的维持必须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立法同步。

(二)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

在以海洋技术市场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海洋技术市场的弱点和消极面,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单一调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实现从以管海洋技术为主向办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主的转变;管理方式也应以直接的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为主转变,重视科技行政部门以及经济管理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

(三)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发展观便成为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在此背景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而在法治已经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主旋律的宏观背景下,要实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发展,显然离不开法制。我国海洋工程产业化发展步伐迅速,但因为相关法律没有及时制定,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利益与安全的不确定性,客观上对立法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需要法律确立相应的制度来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加以引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国际化战略的制度保障

在当前激烈变化的国际海洋市场环境中,我国整个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在法律背景和实务操作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律上对于WTO协议在国内法上的效力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当国内法与我国根据WTO协议所承担的义务相冲突时,可能引起法院在适用法律问题上无所适从,从而制约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完善走出去的法律规范,借助法律的他律来保障国际化经营与竞争,为融入世界海洋工程的阵营提供法律上的支撑。

(五)立法解决发展弊端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各类负面问题。例如,依据我国《海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把船舶建造合同作为承揽合同,留置权一般不会在买卖合同中存在,我国海商法从保护造船人的角度,规定了留置权,1993年大连海运公司诉天津新港船厂“金沧”轮所有权纠纷一案①就充分反映了我国海商法第二十五条的尴尬[4]。对于船舶建造的纠纷主要产生于技术问题的争议,目前我国常见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技术鉴定来评定责任分担,审判权让渡给了技术专家。因此,对于船舶制造业而言,迫切需要一种快速解决机制,来解决这些技术争议[4]。

鉴于以上分析,构建一套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法律体系,显然已成为其适应市场经济及应对各类负面问题的客观需要。

三、构建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化的法律体系的建议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法能否顺利的制定和实施,关键的一点在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法律体系框架构建的好与坏。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在比较西方各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法律体系,分析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立法理论的前提下,从立法角度构建符合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法律体系。

(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基本法

整合现行各部法律中有关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规定,关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主体制度,促进、保护经济激励制度以及其他法律制度,在总则中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从宏观上规定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法的基本方针、立法宗旨、指导思想、具体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等。

(二)完善配套法规建设

针对我国因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新要求,及时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弥补立法空白。贯彻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建立混合调整机制,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为补充,调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并且运用综合手段增加可操作性,提高执法效率。

(三)充实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行政规章。进一步规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经营活动,促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另外,各地方在本区域内探索发展模式,针对区域自身的特点和环境资源情况以及外来资源的现状,修订相关的法规、条例,明确目标、任务及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通过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发展,确保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四)明确发展的基本政策

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作出政策性宣告,并以法律的形式将其稳定下来,以此为基点,构建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法律体系。要注意法律的规定不能过于原则,不同部门颁布的规章要互相协调,增强法律实效。还需要通过国家法律的切实执行,规范海洋装备制造行业协会的行为,指导企业应对产业危机,针对世贸组织规则完善我国相应法律,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五)实现国际接轨

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掌握新的贸易和技术标准,加强与境外同行的学习交流,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金融、财税等各个领域的国家法律。同时要大胆借鉴外国市场经济及国际化的立法经验,对我们来说,这方面的立法是新鲜事物,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比较完备的法制规范,而且许多已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6]。通过向优势国家学习,实现制定一套能够适应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并可以充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体系的目标。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内涵、构建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建议,期待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国际竞争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参见中外装备制造业税收政策比较与借鉴[R].北京: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协调办公室,2006-11-30.

[2] 盘点2008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EB/OL].省略/news/default_show.asp?id=4684.

[3] 杨伟东,中国船舶建造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20.

第6篇

庄宏昌1 石占磊2 李 梁3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26655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也上

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本文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

析和展望。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

引言:我国发改委给出文件指出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增强海

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

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

1. 海洋装备的概况

海洋工程装备是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

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

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

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

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

我国海洋装备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的和改革和先进技

术的引进,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对于我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创新海洋装备行业的发展模式,做

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我国海

洋工程的发展和壮大。

2. 我国目前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目前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我国目前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固定

的国内外销售市场,国内外的消费者并不认可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

产品,大多数消费者更加认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只有很少的消费者购买。没有市场的正面刺激,

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很难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生产的海洋工程装备大多停留在制造低端海工装备产

品的第三梯队,靠的是消耗我国的海洋资源,和我国巨大的廉价劳

动力市场的支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靠技术的自主研发赢得市场的

营销手段来比,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还是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

的,需要我们进行技术的革新和改进,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的综合实力,在日趋严重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2.2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技术

的创新研发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很多专业人才

被国外的优厚条件吸引,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人才损失严

重,没有人才的支撑,我多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无法进行技术的革

新。另外许多海洋工程装备的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也并不过关,不规

范的操作不仅带来了海洋安全隐患,更是对海洋工程装备的损害。

虽然我国的海洋工程相关的专业在众多高校都有所设置,但是由于

种种原因,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不能够适应复杂的海洋工程装备的运

行和研发,造成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停滞不前。

3.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3.1 支持创新驱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我国将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突破核心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完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自主研发设

计、专业化制造及关键配套技术水平,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大力开展集成创新,积极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整合现有资源,依托现有条件,建设若干具有

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

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并大力完善以企

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3.2 我国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我国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做到以提高设计

制造能力、加速产业发展为目标,针对战略发展重点,依托优势企

业,统筹工程化技术开发、标准制定、关键装备及配套设备产业化

和创新能力建设等环节,加大国家投入力度,推动要素整合和技术

集成,努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结合海洋工

程装备产业特点,进一步落实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3.3 以需求为牵引,形成产业联盟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应用和供给的融合,遵循海洋油

气开发规律和程序要求,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培育

油气企业海上油气田规划、施工建设、设备制造、安装和维护能力,

以及油气开采技术开发能力。支持船舶工业企业提高装备设计、建

造和总包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鼓励船用设备配套企业积

极开展关键配套设备及系统研制。支持设立由大型骨干企业主导,

科研机构、高校、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等参与的产业联盟,推进产、学、

研、用密切结合。

3.4 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境外相关产业的合资合作,充

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国际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改革和完善

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创造条件吸引

海外有专长的工程技术专家、学者来国内工作。依托创新平台的建

设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积极培养具有跨专业学科研发能力的领

军人才。

3.5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结构

加强产业统筹规划和政策导向,对产能建设、行业协作、产业

布局、创新发展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政府宏观引导和协调

作用,统筹现有设施和新建能力,坚持设计、制造、总装和配套同

步发展。

“更长期来看,到2020 年,我国的海工装备制造的年销售收入、

工业增加值、国际市场份额、本土化配套率等要更上一层楼。届时,

我们不仅要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大国,更要成为这一

领域的制造强国。”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高级顾问赵

志明说道。

3.6 鼓励对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开发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进行联合攻

关。鼓励企业加大对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

投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落实企业开发新

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与有实力的国

际设计公司合资合作。推动国际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转移,鼓励境外

企业和研究开发、设计机构在我国设立合资、合作研发机构。推动

建立由项目业主、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

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

4. 结语

未来十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充

分利用我国船舶工业和石油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的较为完备的技术

体系、制造体系和配套供应体系,抓住全球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日益

增长的装备需求契机,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研开发投入

力度,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完全有可能实现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

业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怀友,赵文智,闫存章.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

展望[J]. 世界石油工业,2007(6):24-32

[2] 江怀友,钟太贤,乔卫杰. 世界海洋钻井技术及装备现状

[J]. 中国石油企业,2008(8):84-86

[3] 瞿辉,郑民,李建忠等. 国外被动陆缘深水油气勘探进展

及启示[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2):193-199

[4] 全晓波,张子瑞. 海工装备向中国转移带来机遇[N]. 中

国能源报,2010-03-29

[5] 王定亚,王进全. 浅谈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发展

前景[J]. 石油机械,2009,37(9):136-139

第7篇

关键词:海洋 石油 现状 建议

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相应的能源需求量也会逐渐增大。特别是石油化工和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战略性石油能源的需求。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并逐渐超越了日本成本世界范围内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为了保证石油安全,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石油发展现状,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出了充分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之外,还需要加大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海上石油的开发,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生产不足的现状,有效缓解供求关系。下面着重分析了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海洋石油工程行业的现状

世界海洋油气储量很丰富,而且海洋油气产量将会稳步上升,成为世界油气产量增长的源泉。世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全球海洋石油蕴藏量约1000多亿吨,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为380亿吨。目前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对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对深海进行勘探的有50多个国家。

在国际上,海洋石油工程都被欧美日等企业垄断,他们在项目管理、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国际上的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立足于“整装”服务,并按照专业进行归并,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集团性公司。

在国内,海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中海油总公司具备“整装”服务能力。中海油是国有控股企业,所以它对海洋工程领域形成了特殊的垄断地位,国内的绝大部分海洋工程都是有中海油承包建造的。虽然中海油在我国具备了绝对的垄断地位,但是与国际著名的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相比而言,在规模、技术、管理等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只掌握了基本的建造常规水深钻采装备的能力,缺乏关键设计建造技术。我国现有的钻井平台和海上生产装置基本上属于浅水作业,作业水深仅在500米以内,缺乏深水、超深水作业的能力。目前主要的油气资源开发停留在200以内的海域,深海平台钻井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方面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在本国海域上的开发,也不得不依赖于国外技术的支持。

2.海洋钻采设备及相关的配套设备还十分落后,关键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关键设备、部件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也就是说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建设受制于国外,如果不进行自主创新,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

3.深海钻采平台设计、制造、装备等技术远远不及国际发达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也大大抑制了我国深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石油开发的能力,导致大量的利益流向国外。

二、海洋工程技术的研究

虽然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随着多年的发展,在环境、结构、检验和海洋工程设备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逐步提升,也逐渐走向了深海。我国海洋石油技术的深入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海石油平台技术的研究

深海石油平台的设计、建造及相关设备的制造等都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我国必须深入了解国际深海技术,大力借鉴和吸收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大力促进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深水开采若使用钢质导管架平台,就会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造价会随着水深增加而急剧增长,因此必须采取新的结构形式,像混凝土结构和浮式结构,典型的浮式结构是FPSO、TLP和SPAR 平台。目前对FPSO研究比较多,相对而言技术较为成熟,因此重点就放在T LP 和SPAR 平台上。

2.推动风险分析与综合安全评估技术在生产及检验中的应用

海上石油开发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往往会受制于恶劣的海洋环境。环境腐蚀、地基土冲刷、基础动力软化等因素会严重影响海洋平台的安全性。除了环境因素影响,人为因素比如说管理、操作不当也会直接影响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性。为此必须充分了解海洋钻井平台的复杂性,对海洋结构进行安全评估,以免导致海洋平台事故,造成重大的损失。风险分析包括三个方面,风险分析、安全措施、风险评估。平台风险分析与综合安全评估必须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构化的系统分析,除了要考虑平台结构的检测、维护之外,还必须考虑设备管理、组织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和人为因素。综合评估之后才能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进而确定风险控制方案。

三、海洋石油工程发展的建议

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才能促进我国海洋石油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大力开发深海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研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实现再创新和自主研制。

2.在生产建造上逐步由船体、船壳制造向总承包转变,产品由自升式等浅海装备向半潜式、FPSO 等深海装备扩展。

3.大力提升海洋工程配套产品建设,重点解决动力定位系统,大力发展中央集成控制系统等高端技术。

4.加强人才培养,改革用人机制,唯才是用,抛弃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以前的机制束缚,培养新一代的海洋工程人才。

四、总结

海上石油的开发,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生产不足的现状,有效缓解供求关系。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工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大力进行技术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海洋工程事业的持续、安全、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司马俊华;张世联. 非稳态导热温度场及热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A] . 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C]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