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蚂蚁的生物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4 09:59:40

序论:在您撰写蚂蚁的生物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蚂蚁的生物知识

第1篇

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许多,但是家长和学生将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都是十分轻视的,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数,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数学题。首先是思想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计算方面的不认真,又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感知比较粗略,就更容易出错,我在平日的练习测试中发现,题目中明明是写着27,学生在下一步计算中居然抄写成72,明明是乘号,学生就写成了加号, 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乘法口诀背的不熟悉,如7×4=21等。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不对齐等等与此类似的不认真导致的错误并不在少数。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很多,粗心大意只是其中这一种。

一、分析小学生计算时出错原因

归纳后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在作业中,常见到一些学生由于写字潦草,结果3和5不分,4和9不分,1和7接近,0和6混同等 ;有一些由于学习用品不齐,一些学生连像样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没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易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还有一些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或计算时不论数的大小,全部口算,有的虽然有笔算,但也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检测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垫板上,甚至手心手背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时间长了,计算的正确率就明显下降了

2、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

在学习中,有一些学生学习过于自信,计算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生由于贪玩,只想作业尽快完成,根本就不想检验;更有一些学生知道自己无把握全部正确,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由于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心态,许多学生就养成了计算后不检验的坏习惯,时间长了,计算的正确率也就大大的下降了。

3、对运算法则掌握不熟、理解不透。数学概念、法则是计算方法达到程序化、规范化的一般规律。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判断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多数学生计算出错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概念、法则理解不透彻。如,学生计算:25+75×4=100×4=400就是对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熟练造成的;再如,28×72+27×28+28=28×(72+27)=28×99,,这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理解不清楚的结果。74-(42-26)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好多学生这样做的74-(42-26)=74-42-26=6这是因为减法的运算性质理解不清楚造成的。再如计算25×4÷25×4=100÷100=1算理不清,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学会”,学生根本就没有弄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算理不明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小学6年,学生要学量的计算题,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而计算题老师学生都没有足够的重视,以为会算就行了,老师把计算方法交给学生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以为简单的计算往往就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其中有不少错误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准确率低,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分析原因,纠正计算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估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进行口算接龙赛、,听算比赛;限时口算比赛,同桌互编计算题比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每天坚持练一练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提高。计算过关了,考试成绩也自然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2篇

关键词:玛丽安・摩尔;诗歌;植物意象;生态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29-03

一、引言

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大自然的创造物,人是自然之子。人只有 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自然的纯净空气,倾听大自然的声响,欣赏大自然的色彩,才能感受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自在、舒畅。“有的香味像孩子的肌肤般新鲜”――嗅觉;“像笛音般甜美”――听觉;“像草原般青翠”――视觉,通过嗅听视觉来充分感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呼吸与律动,达到与大自然水融的纯美境界。[1]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等风险。王诺(中国生态学者)在《欧美生态文学》中,将“生态文学”定义为“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间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文学中生态整体观提出“敬畏生命”的理论,人不能为谋取自己的功利,而决定自然界中生物的存亡。

二、摩尔诗中植物意象的生态视角解读

“意象的产生是诗人的主观心态与大自然客体密切契合的结果”。[2]植物意象在美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玛丽安・摩尔(Marianne Moore, 1887~1972)的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颇高,威廉斯称她是“世界上最逼真写实的观察者”。她用敏锐的目光来捕捉事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并对它们进行最精微、最准确的描绘。传统上诗以情动心,而画以形悦目。摩尔却大相径庭,以画写诗。她的绝大部分诗作,是以客观事物的精确、详尽、细致入微的物象描绘,像镜子一样真实地映射自然物象。批评家斯图尔特・霍尔认为:事物自身几乎不会有一个单一的、固定的、不可改变的意义,甚至于像石头那样明显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块石头,也可以是一座界碑,或一尊雕像,这取决于他所意味的东西。也就是说,取决于他所处的某个特定的使用背景。[3]也就是说,事物的意义是由使用者赋予的,在特定环境下其使用的意义,及自身的特点反而会被掩盖。摩尔在作品中赋予一个一个的物象以人的生命,自觉地探索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生命的敬畏,并探索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一)崇尚尊重自然

一般来讲,诗歌中花草是用来比喻女性的,以花儿的美来比喻女性美丽的容貌。比如,玫瑰在西方语言系统中含义颇为丰富,有着丰富多元的意义。《玫瑰之名》的作者埃科就曾经指出:“玫瑰,由于其复杂的对称性,其柔美,其绚丽的色彩,以及在春天开花的这个事实,几乎在所有的神秘传统中,它都作为新鲜、年轻、女性温柔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美的符号、隐喻、象征而出现”。[4]

而玛丽安・摩尔却一反常态,她的《玫瑰而已》一诗中“带刺的玫瑰”就是大自然赋予的具有独特抗争能力的、有顽强生命力的自然之物。她在该诗中深刻批判了“卓尔不群,喜欢诸事独立,喜欢一种野心勃勃的文明所可能生产的一切”的人类――是无法令人愉悦的自然之物。“但是玫瑰,如果你们是卓越的,那/并非因为你们的花瓣是不可或缺的超凡之物。要是没有刺,你们/看上去就像一个疑问,不过是一种/怪物。它们无法对抗一只毛毛虫,风雨,或者霉菌”,也就是有了这些刺,玫瑰才能抵御人类那双“掠夺成性的手”。诗人在最后强调“你们的刺是你们最好的部分”,再一次强调只有“刺”才能迫使人类不去采摘玫瑰,不去破坏玫瑰的美丽,从而迫使人类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在《然而》一诗中,“橡胶草”和“葡萄藤”也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霜,杀死了/橡胶草的/小叶子,却无法/伤害根;它们在冻结的地里/继续存活。”“一根葡萄藤/打了一个又一个结,一共/三十个――于是/嫩枝被束缚住――/无法摇动,忍耐着,不断超越。”摩尔用“弱者战胜了它的/威胁,强者战胜了/它自己”来使人们相信像“橡胶草”“葡萄藤”这样植物中生存的强者,是可以战胜外来力量的。但贪婪的人类,若不去刻意地征服它们,它们会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摩尔在诗意插入了一句“胜利不会/降临于我,除非我/走向它”, 表明她是一个钟爱大自然、钟爱自然生命的人,同时,也在警示人们不要去破坏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自然生命,“那里存在的/是坚韧!”人类最终也要被自然所征服。

(二)追求生命自由

方东美先生也曾说过:天地之美寄于生命,在于盎然生意与灿然活力,而生命之美形于创造,在于浩然生气与酣然创意……即生命是宇宙的本体,而万物是生命的不同形式。[5]在众多文学家看来,花草树木和山川皆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东西,尤其是树木,它那身材坚硬、枝叶丰满、根深蒂固、抗旱耐涝的特性,正与人们崇尚顽强以及勇敢的审美观相吻合。摩尔在《根基》一诗中用通俗、简练的几句话成功地勾勒出一幅奇特的图景:一个农民在庄稼地里看自己种的蔬菜――拥有强大根基的胡萝卜。

胡萝卜虽受到泥土的束缚――“这个世界/只是一个环境,是供它的脚立足的/一小块可怜的麦地”,“生命的境况/注定了受奴役容易,自由很难。对它而言又如何呢?”虽然被迫“缩小至一点”,但“它的纤维专断地/繁殖”。在此,作者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却能让读者眼前清晰呈现出生命力的顽强。而胡萝卜也对种植它的农夫――“这个带着草帽,静静/站立,又转身回顾它的人”表明“对于不可强迫之事,亦不可阻拦”。摩尔经过审美体验领略到了自然之美,并透过“意象”赋予“胡萝卜”以“人”的生命,在深刻感悟这种盎然生命力的过程中,她在精神上超越有限的、现实的人生处境,从而得到精神上和心灵上的高度自由和幸福。

(三)呼唤和谐人性

无论哪一种草类,它们都因柔弱的外形以及强大的生命力而在诗中多被比喻为女子。直立的芦苇,其外形纤弱细长,大多会让人对孤独无助的女子产生同命相怜的感觉。摩尔称其《像一根芦苇》中两栖的芦苇为“他”,与众不同,“他”“或者一个尖尖的/航标,或者/月亮,他照管着水中他那被风/毁坏的形象;即使不同于/水中的/其他任何居民,他也不会/攻击它们;仿佛他是/一枚印章,刻着/与蛇的/徽记;仿佛他知道/企鹅不是鱼,在它们蝙蝠似的盲目中,它们/仿佛也没有/意识到,他是两栖的。”短短几行诗句勾勒出一个不同于水中其他任何居民、且爱好和平、希望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生物。摩尔实际在敬告人类,不仅要与他人和谐共处,更要与身边的一切生物和谐共处,以此呼唤人性的和谐。

《尖塔修理工》一诗中尖塔修理工丢勒喜欢在这个小镇生活,摩尔通过对小镇上动植物的描绘,给出了充足的理由。“蛾蝶花,牵牛,葫芦,/或者后门外/与钓鱼绳纠缠的月藤;/狼尾草,菖蒲,蓝莓,紫露,/斑纹草,青苔,太阳花,紫苑和雏菊――/黄色的蟹爪,如衣衫褴褛的海员,/佩戴着绿色的花蕾――毒菌,/矮牵牛,蕨;粉色的百合,蓝色的/老虎花;罂粟;黑豌豆。”一系列的描写显得小镇格外的和谐、宁静,并充满了生命的气息。然而,摩尔话锋一转,“这里的气候/不适宜榕树,鸡蛋花,或/菠萝蜜;也不适宜/外来的蛇”,“人们依靠猫,而不是眼镜蛇/来捕捉老鼠”,意在暗示人们,像“蛇”“眼镜蛇”这样,象征着邪恶、危险的事物,小镇是不欢迎的。“居住在这样一个小镇,/这样一群朴素的人中,不可能有什么危险,/他们有一个尖塔修理工,/在教堂上发送危险信号,/他正在给塔顶的星星镀金,/这星星在尖塔上/代表着希望。”摩尔通过各种花草,以及祥和小镇的描写,将其内心情感倾注于这些外物,让万物皆着我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的融会贯通,她在此借自然的美化作用净化其心灵,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三、结语

自然赋予诗人创作的灵感,诗人用内心的真诚、平淡自然的语言来创作自然之诗,描绘活动在自然界的生灵,歌颂恬静淡雅的自然人生。在植物的王国里,摩尔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在植物意象的烘托之下,她的诗歌徒增了几分唯美和华丽。它们清微淡远地阐释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凸显出摩尔达观的艺术观与审美观。而现代的文明人类却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异化”,向自然无度索取、疯狂掠夺。诗人朴素的生态责任意识,对于所谓的文明人而言,具有教化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高 原.论叶芝诗歌中的自然意象[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吴 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9.

[3]韩子勇.一部村庄的遗像―――刘亮程和他的 《一个人的村庄》.[J].四川:中国西部,2001,(02).

[4]昂贝托・埃科.玫瑰之名.林泰,仲安,曙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第3篇

关键词: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精神生产

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3―0009―06

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寻找创造财富的有效途径,生产劳动概念就是这种探寻的产物,从而成为古典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亚当・斯密曾把扩大生产劳动者的人数当成国民财富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另外的要素就是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及资源的有效配置)。亚当・斯密早就说过,要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只有两个方法:一为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一为增进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增加生产劳动是一国富裕的途径,所以,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全部理论的基础。另一位学者希克斯则用数学公式g=r・p/w-1表示斯密的这个理论模型,“r”表示生产劳动者的人数。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中,尤其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中,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但是,理论界关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包不包括精神生产领域的问题,商品的现象形态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有无影响问题,历来争论纷纷。有持肯定看法的,也有持否定看法的。[1]给人的印象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不承认文化、教育等精神生产和精神服务这些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性”,更不纳入“工农业总产值”的核算。鉴于这一定义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本质的界定,关系到精神生产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服务贸易及国民财富的增长,为了弄清这一概念以及指导精神生产、经济建设的实践,笔者在阅读马克思原著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观点就是: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包括精神生产领域里的劳动。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是基于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个抽象,并且被今天文化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所完全证实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此,我们的实践部门在进行产业划分、宏观调控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和计算时,必须摒弃传统的只注重物质生产部门而忽视精神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的现象,建立科学的产业划分理论,完善科学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马克思是怎样解释生产劳动概念的

(一)生产劳动一般――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考察

马克思本人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家时,曾经就生产劳动下过多个定义。从单纯劳动过程来考察,马克思认为,凡是能生产物质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这可以称之为“生产劳动一般”,或者叫一般的生产劳动,它是适应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劳动一般概念。马克思说:“从单纯的一般劳动过程的观点出发,实现在产品中的劳动,更确切些说,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对我们表现为生产劳动。”[2]在这个定义中,马克思尽管主要指的是物质生产,但它对文化财富的生产也是同样适用的。但是,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进行的,所以,考察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形式,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社会形式下,就有不同的生产劳动。

(二)生产劳动特殊――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视角考察

马克思认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如果一个工作日只够维持一个劳动者的生活,也就是说,只够把他的劳动能力再生产出来,那么,绝对的说,这一劳动就是生产的,因为他能够再生产即不断补偿他所消费的价值(这个价值等于他自己的劳动能力的价值)。但是这种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不能叫做生产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劳动首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它不仅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同时也生产商品的价值,所以,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对我们就表现为生产劳动。但资本主义的特征不是商品生产,而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所以,仅仅生产商品,仅仅把自己的劳动实现在商品中还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必须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反之,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就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就曾直截了当地指出:个人服务是生产型雇佣劳动的对立面,不仅如此,一切用于个人消费的劳动产品都是生产性雇佣劳动的对立面。

更进一步说,凡是生产资本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者非常明显是指这样的一种劳动者,他们不只会为资本家再生产他工资内包含的生活资料的全部价值,并且在为他再生产这个价值时‘带来一个利润’。”[3]“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真正产物是剩余价值,所以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3]非生产劳动是什么呢?“非生产劳动,是那种不和资本交换,但直接和收入即工资和利润(当然也包括利息、地租这各种项目;和资本家共分利润的人就是在这几个项目下分享资本家的利润)交换的劳动。”[3]这个定义同样也不是由劳动的物质性质生出,而是由劳动的社会性质生出。马克思举例说:“例如,一个演员,甚至一个滑稽表演家,如果他劳动是为一个资本家(企业家)服务,会超出他在工资形式上从资本家手里得到的劳动把更多的劳动还给资本家,他就是一个生产劳动者。但一个修补衣服的缝衣业者,如果他是到资本家家里去替他修补裤子,只为他创造一个使用价值,他就是一个非生产劳动者。前者的劳动是和资本交换,后者的劳动却是和收入交换。前者的劳动会把一个剩余价值创造出来;在后者的劳动上,则有收入消费掉。”[3]在前一种情况下,资本家是作为资本家出现的;在后一种情况下,资本家是作为普通消费者出现的。在前一种情况下,资本家会得到利润;在后一种情况下,资本家至多在不平等交换中得到小便宜,但不会得到利润。所以,在前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生产劳动者;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非生产劳动者。“劳动的独特性不必会,劳动产品的现象形态也不必会使劳动成为‘生产的或非生产的’,……同一种劳动,只要我是以资本家的资格,以生产者的资格购买它,以便把它的价值增值,它就是生产的;只要我是以消费者的资格,以收入支配者的资格购买它,以便消费它的使用价值,那就不管这个使用价值会和劳动力本身的活动一同消灭,还是会物质化、固定在一个物品里面,它都是非生产的。”[3]

二、马克思把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看作是生产劳动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是与一定的社会形式相联系的,生产劳动本身是一个抽象,而与具体的生产形式(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服务生产)无关:“劳动的独特性不必会,劳动产品的现象形态也不必会使劳动成为‘生产的’或‘非生产的’,虽然斯密用这个限制语(:他的服务通常是做了完了’)时承认是这样。”[3]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凡是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那么,在精神生产领域中,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在这里,有以下几种情况:

1.物质生产领域中存在的精神生产现象。在物质生产领域,工程师、工艺师、管理人员等等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他们画出的图纸、设计出的工艺,以及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文化生产的结果,他们的劳动加入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只要他们的劳动和工人的劳动一起为资本家生产了剩余价值,为资本家赚了利润,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一切依某种方法参加商品生产的人,从真正的体力劳动者,到经理、工程师(各种和资本家有别的人),当然都属于生产劳动者的范围。”[3]亚当・斯密也把一切消费在物质生产上的脑力劳动,包括在那种会固定在和实现在一种可卖、可交换的商品中的劳动内。包括管理人、工程师、经理、人等等,也和手工劳动者或机器工人一样把他们的协作劳动加入到商品的价值形成上,增加商品的价值。他们的劳动直接物化在产品中,而不管那是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还是经理人、工程师的劳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还是学者的劳动,只要这个学者是一个发明家,曾在工厂内外担任什么工作,这些劳动和直接物质生产者的劳动一样,都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共同劳动,并随之加入到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所以,理所当然是生产劳动。文化生产发展到今天,与物质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计算机的开发和研究应用领域、系统工程的开发和研究、生物工程及应用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领域、经济管理及决策咨询活动等等,它们和物质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一项科学的建议、一项科学发明往往会使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成倍增加。

2.在纯粹的精神生产领域的情形。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化生产者和一般生产者一样,只要他受雇于资本家,为资本家的剩余价值而生产,那么,他就是一个生产劳动者,否则就不是。按照精神产品的现象形态来说,甚至当生产纯粹为了交换、为了买卖、为了价值和剩余价值而进行,因而纯粹生产商品时也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文化生产的结果是以产品形式存在的商品,这种商品有一个同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的独立形式,“所以能够在生产和消费之间一个间隔的期间内保持下来,能够当作可卖的商品来流通,例如书籍、图画,总之一切和艺术家提供的艺术表演有别的艺术产品。”[3],在这里,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只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实行,但就在这个范围内它仍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马克思举例说:“一个合编著作例如百科全书的著作人,就会雇佣许多人作为编辑助手,并且剥削他们。”[3]还有,各式各样的科学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手工工人和专家为书商的一个共同的商业资本从事工作,生产剩余价值,那么,他们从事的就是生产劳动。再如受资本家雇佣从事绘画的人,他们的美术作品卖出去以后,为资本家赢得了利润,他们就是生产劳动者。总之,著作家、绘画的、作曲的、雕塑的等等,他们生产的物品是有形的,也就是具有物质外壳的产品(马克思有时称这种物品为“物质产品”),实际上,这是物现的文化产品,而不是物化的文化产品。所以,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在这种物质产品中,包括有一切艺术和科学的产品、书籍、画像、雕塑等等,只要它们是表现在物品的形式上。”[4]这种情形和物质生产中的生产劳动一样,所以,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不过,马克思解释说,“在这里,资本主义生产只能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实行。在这个领域内,最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向资本主义生产过渡的形式中,其中有各式各样的科学生产者和艺术生产者,手工人或专家,在为书商的一个共同商业资本从事工作。这种关系,与真正的资本主义生产无关,甚至在形式上也还没有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然劳动的剥削正是在这种过渡形式上最为剧烈,但问题决不因此而发生变化。”[5]

第二种情况,文化生产的结果也是商品,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其使用价值不在于表现为可见物的形式,而是转瞬即逝的,如歌唱家、演说家、演员等情况。他们的劳动往往是做了即完了,不会留下任何可供换取其他物品的物品,无法用付过报酬的教师、歌唱家、演奏家、医生、技术人员等等的服务来支付债务,也不能用他们来购买商品,这种服务已经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尽管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生,但它毕竟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所以也是生产劳动。如教育机关里的教师,可以只是教育机关里的企业家的工资雇佣劳动者,这样的教育工厂在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多得很,企业家用他的资本交换教师的劳动力,通过这个过程使自己发财致富。马克思说:“如果可以在物质生产领域以外举一个例子,那末,一个教员只有当他不仅训练孩子的头脑,而且还为校董的发财致富劳碌时,他才是生产工人。校董不把他的资本投入香肠工厂,而投入教育工厂,这并不使事情有任何改变。”[6]另一个例子是戏院娱乐场所的表演家、舞蹈演员等等,马克思说:演员的劳动对于剧院老板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对观众来说,他们是演员,是表演艺术家;对他们的老板来说,他们则是生产劳动者,通过他们的劳动,老板发财致富。尽管他们的活动结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们却表现为音、像等,它们满足了观众和听众的精神需要,也就是说,他们以运动形式、活动形式的使用价值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这种使用价值“不采取物的形式,不作为物离开服务者而独立存在”,但是“购买它和购买那些商品一样是为了消费”。[6]观众和听众付出一定的费用交换演员的劳动,演员通过这个演出过程付出了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试问,这种劳动和物质生产领域中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有什么两样呢?),创造了剩余价值,除了维持自己劳动力再生产的那一部分外,其余大都被雇佣他们的老板所拿走。所以说,他们的劳动同样是生产劳动。不过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这些生产劳动“和生产全部比较来说,在这个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一切现象还是这样不重要,所以可以全然不用提到”。但现在情况有所变化,服务性的转瞬即逝的精神生产劳动已经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纽约,大型英国舞蹈剧《群猫》,一周内就盈利200万美元,这些收人大部分被百老汇的老

板拿走了,能说这些演员的劳动不是生产劳动吗?

三、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劳动

我国的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定义首先也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我们的生产既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创造新的价值,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经典作家当初就设想过这一点,“假定不存在任何资本,而工人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即他创造的价值超过他消费的价值的余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说,这种工人的劳动是真正生产的,也就是说,他创造新价值。”[7]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可以表述为:凡是能生产剩余价值并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劳动。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规定。

它和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相同的地方在于,两者都把能否生产剩余价值作为是不是生产劳动的标准;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还有另一个标准,那就是这种劳动必须是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而不能唯利是图。这里有以下两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我们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又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这些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成份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合资企业,也不管是股份制企业,还是外资独资企业,还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它们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并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才算是社会主义的生产企业,它们从事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个体所有者,它自己既是所有者,又是生产者,自己剥削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不是生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它也不是生产劳动者。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扩大生产劳动企业的数量,减少非生产劳动企业的数量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还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作为自己的目的,不断丰富自己的花色品种,反对假冒伪劣和对消费者的坑蒙拐骗,反对单纯追求剩余价值,反对不顾社会效益的一切向钱看,力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这两点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特征,缺一不可。

在文化生产中,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表现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是从属于物质生产领域的文化生产劳动。在物质生产部门中,工程师、技术革新者、统计人员、商标设计者、广告制作者、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等等,他们的劳动直接加入了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提高了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他们和其他的生产者一起,只要为企业创造了剩余价值,为社会提供了纯收入,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一些大学和科研机关里的科研人员承担了企业的科研项目,从而参与了企业物质生产的生产过程,为企业剩余价值的生产出了力,和企业一起为社会提供了纯收入,那么,他们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

另一种情况就是纯粹的文化生产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如果一个歌唱家自行卖唱,即使他(她)赚了很多的钱,成了百万富翁,那么,他(她)的劳动也不能算是生产劳动,因为,新创造的这个价值归他(她)自己所有了。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能算是生产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当然也不能算是生产劳动。同一个歌唱家,如果他(她)受雇于一个企业的老板,由于他(她)像鸟一样的歌唱而打动了观众和听众,从而为这个老板带来了可观的剩余价值,那么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说,他(她)的劳动就是生产的,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其他的所有制成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与其他所有制成份相联系的生产劳动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必要的补充。不过,这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的区别之处就在于:这种生产必须是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的,健康向上的。假如一个歌唱家在集体的、或国有的、或合资的、或独资的、或股份制的企业里工作,通过他(她)的劳动为雇佣他(她)的企业带来了利润,创造了剩余价值,那么,他(她)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同样的,著作家、理论家、医生、律师、作曲家、魔术师、芭蕾舞演员、戏曲表演艺术家等等的情况也是如此。而不管他们(她们)的劳动生产出来的是具有物质外壳的产品,还是以服务形式表现的产品,这与他们(她们)的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无关。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一个企业的社会效益很好,而一向负债累累,只靠国家拨款过日子,那我们就不能称之为生产企业,他们从事的劳动尽管也很辛苦,但也不能称之为生产劳动,国家愿意扶持它,那是为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或者确实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这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问题。

因此,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一致的地方,那就是它必须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又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必须讲究社会效益,不能把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它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产劳动的概念是不断扩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变成直接的生产力,一些不属于生产劳动范畴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部门、管理科学部门、高科技服务部门和最近兴起的网上服务部门、信息服务部门也加入了生产劳动行列,只要它们直接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加入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种新现象。

不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就不是生产劳动。为了促进发展,促进现代化,为了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需要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像亚当・斯密早在几百年之前就说过的,需要减少非生产劳动者的人数,增加生产劳动者的人数。但我们把精神生产领域里的某些劳动,即使是转瞬即逝但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也当成生产劳动,不是任意扩大生产劳动的范围,而是严格限定生产劳动的范围。在此理论指导下,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就是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体制,精兵简政,缩减政府机构,裁减臃员,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加入到生产劳动者的大军中去,同时可以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目前,国内平均26名平民就要养活1名官员,我们的官民比已达到26:1,比西汉时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全国政协委员任玉岭先生近日提供的一组数据表明:“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2003年的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而且近年来平均每年增长2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3年已上升到19.03%,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

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16.65、14.84、13.97、12.53、11.93和9.13个百分点。”在2005~2006年的全国政协会上,政协委员们就庞大的行政机构和政府雇员所造成的行政成本的居高不下纷纷发表意见,缩减政府机构和管理层次,裁减臃员的呼声高涨。裁减臃员、降低行政成本,就可以扩大生产劳动者的人数,直接增加国民收入,对提高政府绩效也有直接意义。””另一方面,实行事业单位的改制,能企业化的就不必继续按照事业单位体制运行,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增加国富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以商品的现象形态划线,强调服务性劳动也是生产劳动。家仆的劳动、歌唱家、舞蹈家等等的劳动即使不固定亦不实现在特殊物品或可卖商品上,随生随灭,转瞬即逝,要把它的价值保存起来,供日后雇佣等量劳动之用很困难,但只要他生产的价值大于他所消费的、应该支付给他的代表劳动力价格的工资,为雇佣他的人提供剩余价值,他的劳动就是生产劳动。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阶段,这种现象形态的劳动在我国毕竟还没有占到绝对地位。在目前,我们还必须重视耐久物品和可多次买卖的商品的生产。在我国,这种商品的生产仍然是社会财富的最基本的形式,这与我们重视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是一致的。

我国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文化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一些原先由国家全包的文化单位推向市场,使它们能企业化的就企业化(在这里,我不用“把大部分文化单位推向市场”这样的语句,因为这样过于机械),以减轻国家长期的财政负担,使它们不仅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还为国家提供税收以增加国民收入,同时也为社会提供适合消费者需要的精神文化食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了文化单位的企业化进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由文艺演出市场、电影电视市场、图书音像市场、文化娱乐市场、文化旅游市场、艺术培训市场、广告传媒市场等门类构成的文化市场框架体系。从总量上看,2003年我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3577亿元,占GDP的3.1%。一些文化单位实现了由单纯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中的生产劳动部门必将日益增多,从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这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传统只是计算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的产值,认为非物质生产领域是非生产劳动部门,所以不在计算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之列,这种观点和计算方法必须改变。既然生产劳动也包括精神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在今后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不能忽视这个领域。比如应用技术研究部门、影视部门、演出部门、图书出版发行部门、工艺美术部门、软件行业等等,凡是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部门都应列人增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部门,否则,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就是不准确的、不科学的,而且也是不符合社会生产劳动发展趋势的。相应的,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也应把这些服务行业和部门列为调控的对象,在出口退税或其它优惠政策方面也不能忽略精神生产领域,不仅是物化的精神商品生产领域,也包括以表演形式、服务形式表现的文化生产领域。再比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这既是文化生产的生产要素,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关系到当代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劳动及其价值创造,而且关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到非物质生产领域生产劳动的可持续发展。重视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生产劳动和价值创造,就不能不重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的拯救、保护和申报、开发工作。这个领域既是国家意识形态部门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调控和服务的领域,不能估计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陈振羽.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具体内容看作不包括非物质生产的劳动[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5,(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8.

[3]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46―147,147―148、148、157、157、147,464,464、166,46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9.

[5]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56.

第4篇

文/新华

啤酒——心脏病

实验证明,如果保持1天喝1杯啤酒,就会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啤酒可以治病也可致病,关键是饮用的量。如果每天饮1杯就可预防心脏病,1天饮两杯或以上反而会引发心血管疾患。

橘子汁——高血压

橘子汁中含有丰富的钾、钙和维生素C,有助血压的下降。因此,养成经常饮用橘子汁的习惯,有助保持正常血压,同时也减少了由高血压引发心脏病的危险。

糖——打嗝

打嗝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久嗝不止还是很烦人的。可以试一试在舌头下面放一勺糖。这种做法的科学解释还不是很清楚,有的医生说,糖可以刺激喉咙后侧的神经,而一旦神经受到刺激,就会中断某些神经信号,其中包括引起打嗝的膈神经。

玉米——肾炎

玉米有利尿消肿、降压作用,日本民间用玉米煎汤代茶,早晚饮服,治疗慢性肾炎水肿。

鸡蛋壳——十二指肠溃疡

患有十二指肠病的人,胃分泌大量胃酸,鸡蛋壳内含有碱性物质,可与过量胃酸起中和作用,而达到止痛、制酸的治疗效果。鸡蛋壳的服用方法是:将鸡蛋壳洗净打碎放入铁锅里炒,然后研成粉,越细越好,每日服一个鸡蛋壳的量,可分二至三次服用,饭前或饭后,用开水吞服。

牛排——秃头

科学证明,经常吃瘦牛肉的人,即使不能完全解决脱发问题,至少可以延缓这一天的到来。

燕麦——皮肤瘙痒

把燕麦用纱布包上,让淋浴器中的水透过此纱布包,这样的燕麦淋浴可以帮助治疗湿疹,改善皮肤干燥和瘙痒。

亚麻籽油——痛经

专家指出,当前列腺素进入人体组织时,子宫会产生反应性痉挛,这是造成痛经的重要因素。食用亚麻籽可以阻止前列腺素释放。因此专家建议,痛经的人最好每天吃1~2茶匙亚麻籽油,可将它抹在面包上或拌沙拉。

洋葱——蜂蜇

如果被蜜蜂蜇到,用一片新鲜的洋葱涂于蜂蜇处,洋葱中的酶就可以阻止毒素扩散和发炎。

山药——手足冻疮

用干山药一截,磨细敷上。若乳腺炎、肿痛,研成山药泥外敷。

芹菜——跌打损伤

芹菜30~50克,捣烂外敷能散瘀破结、消肿解毒,治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番茄——前列腺癌

据专家研究得出,每周吃10个以上番茄的人,患前列腺癌的机会比一般人少了45%。而美国底特律癌症中心以患了前列腺癌的病人为研究对象,3周后发现吃番茄萃取物的病人癌细胞恶化、转移的现象都明显变慢。

茶——头痛

头疼一般多由血管变化而起,此时喝杯茶,茶中的咖啡因可以抑制血管收缩,减轻头痛。

杏仁巧克力——记忆减退

裹在巧克力里面的杏仁含有维生素E,可有效延缓大脑因年龄导致的衰老问题。

牙痛的饮食宜忌

文/王风

由于导致牙痛的原因有所不同,在吃东西的时候也有不同的讲究。

风火牙痛 饮食上应该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芥菜、大葱、蒜等,因其生热,会刺激牙髓使疼痛加重。此外,还应忌食粗糙、坚硬以及煎炸食物,它们会损伤牙齿,刺激牙髓。酒和酸性食物对牙髓也会产生化学刺激,加重疼痛。可以多吃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豆制品和蔬菜、水果等。

胃火牙痛 除了会感到剧烈疼痛外,还会出现牙龈红肿、溢脓或出血的状况。此时,应该吃点能够清胃泻火、凉血止痛的食物,如牛奶、贝类、芋头和红、黄、绿色蔬菜等。这类牙痛也要忌食辛辣、油炸、坚硬、粗纤维食物。此外,熏烤类食物会直接刺激牙周黏膜,破坏黏膜的上皮细胞,导致充血、水肿,引起疼痛。含糖、脂肪高的甜食对牙龈有刺激,又不易消化,也应忌食。

第5篇

研究表明,每晚睡5~6小时的女性,体重增长速度要大大超出每晚睡7个小时的女性。

每晚睡眠时间低于5小时的成年女性的平均体重要比睡眠达到7小时的女性重2.3磅左右。

每晚睡眠6小时的女性,体重则要比睡眠7小时的重1.5磅左右。体重增加达到33磅的女性中,绝大多数每晚睡眠只有5小时,其次才是每晚睡眠6小时的女性。

美国健康协会专家在圣迭哥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年女性夜间睡眠时间越短,她们体重增长的速度就越快,以后患肥胖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房芳)

常做家务少患子宫癌

美国的研究人员最近指出,妇女常做家务,能减少患子宫癌的风险。在此之前已有其他研究显示,运动能预防多种癌症及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中心的查尔斯・马修斯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成年妇女运动能将子宫内膜癌的患病危险降低20%。马修斯和上海癌症研究所的同行合作研究又发现,步行和做家务能将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降低40%。

研究人员对974名年龄在30~69岁的上海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每天步行60分钟以上,或做家务4次以上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要低30%。

(刘光)

频换洗发水易脱发

有些人经常更换洗护用品,全是刚上市的新产品。其实,每更换一次洗发水,就会带来对头皮的物理刺激。

不同的洗发水pH值不同。人的头皮对洗发水有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一直用偏碱性洗发水,头皮已经适应了,突然换成偏酸性的,会对头皮造成刺激,引起脱发。

不同的洗发水配方和添加剂也不一样,植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尽相同,头皮对新的配方不适应也容易损伤头发,或加剧脱发。

人每天都会掉头发,每个人的头发大概有10万根,每天脱发50~100根是正常的。

专家建议年轻女性在洗护头发时,要选择相对稳定的产品,用适合自己的一两个品种一直使用即可,不要跟风赶潮流。当出现瘙痒和皮屑过多时再考虑更换才是正确的选择。 (刘小平)

几种导致女性不孕的食品及饮品

1. 咖啡:咖啡对女性受孕有直接影响,每天喝一杯以上咖啡的女性,怀孕的可能性只有不喝此种饮料者的一半。

2. 胡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以及对人体有益的其他营养成分。但妇女过多摄入胡萝卜素会引起闭经和抑制卵巢正常排卵功能。因此,想生育的妇女不宜多吃胡萝卜。

3. 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能使身体里的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血管痉挛,导致女性月经不调、闭经、卵子生成变异、无或停止排卵等。

4. 烤牛羊肉:未烤熟的牛羊肉上存有弓形虫,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女性不孕,或导致新生儿弱智、瘫痪、畸形等。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是弓形虫高发区。

5. 木瓜:木瓜是一种有效的避孕药,木瓜中所含的木瓜蛋白酶,可与孕酮相互作用,从而达到避孕效果。

要说明的是,咖啡、胡萝卜等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以限量食用。

(王洪波)

人造食物危害大/生活小妙招

人造黄油 化学名称“反式脂肪酸”,还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如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等。这种美味会给人们的健康埋下隐患,导致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的高发。饼干、面包、巧克力派、沙拉酱、奶油蛋糕、冰激凌、珍珠奶茶、咖啡伴侣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要尽量少吃。

味精 是一种化学调味料,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吃味精过多,可能会导致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念,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罐头肉制品 亚硝酸盐常被作为染色剂和防腐剂应用于加工熟肉,尤其是罐装肉制品中含量更高。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炸鸡 煎炸食品时,为保证口感,常会选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升高,诱发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炸鸡时,通常还会裹上一层面糊,这会使人摄入更多油脂。煎炸食物的油,通常会使用5~7天,反复加热的油会产生有害物质。

碗装方便面 碗装方便面的包装盒中通常含聚苯乙烯,这种材料在65℃以上的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另外,方便面的调料中还含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

(童玲)

一勺芝麻酱胜过三块鱼

芝麻的营养和鱼有很多相似之处,鱼的营养非常丰富,在肉类食品中名列前茅。而普通平凡的芝麻酱和鱼的营养成分相当。

1. 健脑:鱼肉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被人称为“脑黄金”,对健脑益智、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有好处。芝麻酱也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芝麻酱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黄花鱼的13倍多,是草鱼的33倍!

2. 护心降脂:吃鱼保护心脏和心血管,这些好处也是鱼肉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带来的。而芝麻酱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有同样的作用。一勺芝麻酱(大约20克)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半斤草鱼或鲤鱼!

3. 补钙高手:芝麻酱中的钙含量也比较高,每100克芝麻酱中含有612毫克钙,远高于牛奶、豆腐等常见的补钙食品。

4. 养血佳品:芝麻酱还含有比较丰富的铁和叶酸。铁和叶酸都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我国有近1/4的人患缺铁性贫血,补充富含铁的食物非常必要。

5.防糖尿病和高血压:芝麻酱还含有较高的锌和钾,这两种矿物质在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压方面有很好的作用:锌参与胰岛素的合成与降解;钾有舒张血管、促进钠排泄的作用,有利于血压稳定。

第6篇

英国的研究人员日前表示,目前在英国国内被确诊患上糖尿病的儿童人数骤增。研究显示,在1985年到2004年间,英国5岁以下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人数增加了5倍,与此同时,15岁以下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人数也增加了1倍。研究人员指出,现在的父母让孩子过于讲究卫生可能与患糖尿病有关。

研究人员说: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对抗感染源,但由于现在的儿童接触到感染源很少,免疫系统容易收到错误的信号而得病。

领带系得过紧易患青光眼

研究证实,领带紧系在脖子和喉结下容易引发开角型青光眼,这是因为领带系得过紧,压迫颈部静脉,影响血液流通,导致更多的血液涌到眼部,引起眼压上升。而眼压的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临床测试显示,系领带3分钟后眼压可升高20%。假使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领带常常系得非常紧,会持续性地出现高眼内压而引起青光眼,造成视神经、视网膜的损害,甚至失明。领带扎得紧和脖子比较粗的男士都应警惕视神经遭受长期损害。

另一方面,领带系得过紧会压迫颈动脉和神经,阻碍人体正常的血液流通,造成脑部缺血、缺氧,导致正常营养供给受限,累及视神经和动眼神经,从而出现眼睛肿胀、看东西模糊等症状。领带过紧也使颈部静脉受压,眼部的静脉血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瘀积在眼周组织,既影响视力,也会使眼睛肿胀不适。

此外,领带系得过紧也易导致“衣领综合征”,医学上称为“颈动脉窦综合征”。这种症状常见的原因是高领或领带过紧压迫了颈动脉窦,表现为突然头昏目眩、四肢无力、耳鸣、眼前发黑、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晕厥、面色苍白、神志不清。

因此,专家告诫系领带的人,不要把领带系得过紧,穿唐装时应注意领扣不要太紧。应让脖子有适当的自由度,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眼睛。

性格与智商关系不大

美国摩根州立大学对381名年龄为19岁至89岁的成年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60岁以前,具有开朗性格、热衷于学习新东西和获得新体验的人最聪明。60岁以后,性格开朗和智商关系不大。总体来看,性格对智商的影响不大。

研究人员表示,获取信息、增加体验在年轻时代能使人获得知识的积累,但对老年人来说,这种知识积累却对提高智商没有多大影响。相反,那些好辩、喜欢争论的老人可能因为更多的思索而具有高水平的智商。研究人员指出,性格和智商具有很强的遗传性,但人很难通过改变性格来提高智商。

吃“巨无霸”草莓小心膨大剂

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时候,又红又大、娇艳欲滴的草莓吃起来香甜可口,殊不知,这些“秀色可餐”的草莓吃多了,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专家指出,有些草莓天生就是“大个子”。今年市场上相当一部分大个草莓是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其特点就是果大,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最重的一个就能有100克。不过,有些果农为牟取暴利,在种植过程中会给草莓打激素――膨大剂。膨大剂可以增进果实的细胞分裂,增大体积,达到增产的目的,使得有些草莓个头很大、颜色佳,但会造成果皮变薄,更易腐烂。国家允许但不提倡使用膨大剂。消费者一旦吃了膨大剂残留量大的草莓,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损伤。尤其是肾病患者,更应当避免过多食用。

要买到新鲜、美味的草莓,首先要看品种。个头大的草莓多呈圆锥形,如果形状太奇怪就要谨慎。其次,膨大剂草莓上色不均匀、光泽度差,而且在底部果柄处,颜色青红分明。此外,正常草莓表面的芝麻粒(种子)是金黄色的。如果连芝麻粒都是红艳艳的,就要警惕了。再次,正常草莓果肉鲜红,很少空腔。膨大剂草莓果肉颜色发白,空腔较多。最后,正常草莓甜度高且甜味分布均匀,膨大剂莓吃起来寡淡无味、闻着不香。

缺乏睡眠让人盲目乐观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如果你晚上失眠,可能会因此变得盲目乐观。缺乏睡眠会促使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认为自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为何午夜赌徒会做出不计后果的鲁莽决定。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让29岁的成年志愿者玩赢现金的赌博游戏,研究睡眠缺乏对这些人产生的影响。该研究发现,缺乏睡眠改变了大部分志愿者的行为,使其从避免损失转向追求获利,对获胜更乐观。大脑扫描显示,缺乏睡眠导致处理“积极结果”的大脑部位的活动增加,而处理“负面结果”的大脑部位的活动则减少了。

疲惫的司机会因缺乏睡眠导致的过度乐观铤而走险;睡眠不足会导致步行者错误地认为自己有充足时间可以安全过马路,因此会大着胆子“横冲直撞”;医生长时间加班,会更易出医疗事故。以前的研究显示,缺少睡眠削弱了大脑的做决定能力,人们一直认为这是由疲劳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造成的。科学家现在表示,这一现象跟注意力或记忆力无关。

每天3杯烈酒易患胰腺癌

美国一项新研究指出,每天饮烈酒3杯或3杯以上者,死于胰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人员对近120万名美国人进行了长达24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与从不饮酒者相比,那些每天饮烈酒3杯以上的人,死于胰腺癌的风险会增加1/3。不过,如果喝等量的啤酒或红酒,则并未发现有相同程度的风险增加。研究人员说,酒精有部分是在胰腺内代谢的,早期代谢物中有些可能有细胞毒性,会导致癌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3种假药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报告,反映在市场中有利用假冒、伪造军队研究院或权威机构的名义,违法宣传销售宣称具有疾病治疗功效的产品。经核实,报告反映的产品均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

1.产品名称:“同仁清肺胶囊”,标示研制单位名称:“中国中医药疑难病研究中心”,标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240”。经核实,“同仁清肺胶囊”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标示的研制单位为虚假机构,系盗用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肺力咳胶囊”及其批准文号的合法名义。

2.产品名称:“胰复清片”,标示研制单位名称:“中国人民总后中医科学研究院”,标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8716”。经核实,“胰复清片”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标示的研制单位为虚假机构,标示的批准文号为无效文号。

3.产品名称:“益肾清脑降压宁胶囊”,标示研制单位名称:“中国中医药高血压病研治总院”,标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33”。经核实,“益肾清脑降压宁胶囊”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标示的研制单位为虚假机构,系盗用北京宝树堂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降压片及其批准文号的合法名义。

多练手劲寿命长

第7篇

【关键词】寄生 情境教学法 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四川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CJF13064 ),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403346,403327)。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0-02

1.教材及学情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中的种间关系。“寄生”这部分内容是在建立在“群落的定义及群落的物种组成”之上,阐述了“寄生的概念和特点”,是“群落的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为判断生物在食物链、食物网中的关系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1.2学情分析

“寄生”是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但是学生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地判断。如果教师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讲解这一内容,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达成教学目标。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更喜欢自己去探索问题,找寻方法。但是,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还不敏锐,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从而得出全面的、科学的结论,最终建构知识。

2.设计思路

2.1设计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1]。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具体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更关注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教和适学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去探索学习,产生认知上的飞跃,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奠定基础[2]。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寄生”课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相关信息,自主建构“寄生”的概念。

2.2教学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生自主建构“寄生”概念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创设情境:结合视频、图片、语言,展示“僵尸蚂蚁”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感官上巨大的震撼、思维上猛烈的冲击,引发学生想要探索其形成原因的强烈愿望,继而进入新课。

概念建构:通过教师由浅及深的讲解,学生逐步理解寄生的对象、特点、发生的位置,然后自主完成寄生概念的建构。在此基础上,学生最终能发现寄生与其它种间关系的区别和联系,明白寄生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判断推理知识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本文对于“寄生”的概念图(图1)设计如下: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①能概述出寄生的概念和特点;②能列出寄生的实例。

3.2能力目标 能运用寄生的概念识别寄生现象。

3.3情感目标 ①体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②认同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4.教学重点和难点

4.1教学重点 寄生的概念;寄生的特点。

4.2教学难点 利用寄生的概念及特点判断寄生现象;正确理解寄生的意义。

5.教学过程

5.1创设问题情境,导出学习课题

教师由民间传说“僵尸”引出“僵尸蚂蚁”,并设问:为什么这些蚂蚁被称作“僵尸蚂蚁”呢?然后,教师播放BBC有关僵尸蚂蚁的视频。一群蚂蚁正在觅食,突然有几只行为发生了异常,它们脱离了蚁群,不由自主的朝着树干的高处爬去,最后死死地咬住树叶,一动不动,头部还长出了几丝奇怪的白毛,它们的生命便定格于此。

强烈的视觉冲击后,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是什么原因使蚂蚁变成“僵尸”的呢?以此为切入点,导入到新课的学习: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能解开这个迷题了。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2建构“寄生”的概念,深入剖析概念

(1)教师给出寄生的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表或体内,并摄取营养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学生对寄生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

(2)教师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寄生的概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从寄生的概念中直接得出寄生的对象。寄生属于种间关系,所以寄生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之间发生的关系。其次,教师通过两个实例分别讲述寄生的位置,并用以下示意图[3](图2)表示出两种寄生关系。一是体内寄生,举例――疟疾,并简述疟疾的危害。再讲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及其团队研制出了青蒿素,攻克了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并由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利用这一时事热点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再着重指出疟疾的致病原因,点明体内寄生。二是体表寄生,举例――虱子。它寄生于人或动物体表的毛发之中,讲述其危害,并说明如何防治。

最后,教师总结两个寄生实例的共同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寄生的特点。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内并导致人体死亡,虱子吸食寄主的血肉为生,在这些寄生关系中寄生者都必须摄取寄主的营养,那么寄主和寄生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利害关系呢?学生总结得出:在寄生关系中对寄生者有利而对寄主有害。

(3)教师继续深入提问:如果寄生者和寄主分开,那么两者的生活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用如下数量坐标图[4](图3)表示寄生关系中两物种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坐标图曲线的特点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寄生――一升(寄生者)一降(寄主)不为零[4]。如果两者分开,则寄生者难以单独生活,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

5.3习题探讨,加深对“寄生”概念的理解

教师给出四个实例,学生根据寄生的概念及特点判断实例中哪些属于寄生现象:①人与鼻子上的螨虫;②人和肚子里的蛔虫;③植物的绞杀现象;④人和肚子里的益生菌。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①②属于寄生现象,③属于竞争关系。而④不属于寄生现象,因为益生菌对双方都有利,不符合寄生的特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并提出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互利共生)做铺垫:“人和肚子里的益生菌”确实不属于寄生现象,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关系又属于哪种种间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互利共生。

5.4回扣开篇 “僵尸蚂蚁”的形成原因,结束新课

教师回到开篇问题,再次播放“僵尸蚂蚁”的视频,并给出蚂蚁变成了“僵尸”的真像:在视频的结尾,从蚂蚁体内长出的白毛就是真正的凶手。蚂蚁在觅食过程中感染了一种真菌,这种真菌寄生在蚂蚁的体内,操纵了蚂蚁的行为,让蚂蚁沿树干向上运动,找到一片适宜真菌生长的树叶后,蚂蚁便用双颚咬住叶脉而死去,而真菌便开始在蚂蚁体内迅速生长,白色的菌丝会从蚂蚁的关节处长出来进一步和叶表面结合,就此形成了“僵尸蚂蚁”[5]。解答疑问,新课结束。

6.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过程中,通过前沿科学“僵尸蚂蚁”与生物学“寄生”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视频、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主动建构并掌握“寄生”的知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剖析“寄生”的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社会热点,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研究的热情;最后,学生利用“寄生”的知识,解答开篇情境中的疑问,并对4种种间关系进行判断,将知识学以致用。本节教学设计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顺利完成了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静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进行生物教学[N].学知报,2010-11-01,(B02):1.

[2]李敏,徐作英.高中生物学实验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研究――以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5,(12):7.

[3]周国玉.高中生物“种间关系”的“三图”教学[J].生物学教学,1998,(9):19.

[4]王芳.“群落的结构”一节的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96.

[5]Larkin K. Attack of the ancient “zombie” ants[J]. Nature.doi:10.1038/news.201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