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计算机学科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11 10:01:17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学科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计算机学科知识

第1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在教学方面,使用的都是旧教材、旧思路,已不适用当前的课程设置。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适用于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这样,可使各学科之间既有良好的衔接,又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同时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计算机基础课现状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喜欢上机操作,在学习过理论课后,上机操作立刻就会看到结果,这是他们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大多不喜欢计算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几乎所有的中职学生都喜欢上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喜欢上网、打游戏、聊天,就是没有合理地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增长自己的学科知识,现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课程改革探索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应用几乎渗透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为适应变化,我们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1.依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计算机的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要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同时也要改革课程内容,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例如:现在的企事业单位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了局域网,对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的维护和办公软件广泛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本教材中,能够体现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脱节,易学、易懂、即学即用的特点,真正让学生不溜号、看得懂、学得会。

2.合理安排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的比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分配比例,如果有条件最好理论课也在机房上,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3.改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采用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授制作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着手。比如,做一张期末成绩表或是一个课程表等,鼓励学生创新,对有创意、新颖的方案给予全班展示并登台讲述其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4.改变计算机课的考试模式

计算机课的考试应该包括卷面笔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上机操作的成绩最低不少于总成绩的30%。上机操作考试内容可以只设定一个大方向,例如:设计编辑一份校内报纸,要求4版,第1版有报头,其他各版均有主题,并且每版内容要和主题贴切,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素材可以从相关网页下载或从其他渠道获取。可实现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性格也多种多样。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取得最大的效果呢?可以利用学生的多样性格和他们的奇思妙想开展兴趣小组。

在兴趣小组中,适时增加竞赛活动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竞赛过程中,学生会在如何达到最快、最好等方面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尽管有些还很幼稚,有的可能已经存在并使用,但毕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答案,是他们认知范围内的创新,教师应当予以肯定或表扬。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创新重在思索和领悟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创新的成果或结论。

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与普通高中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参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和理论够用、适度,不求全面、系统的基本原则按需培养、按岗位培养,权衡公共课和专业课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拓宽学生实习实训环境,有针对性地构建课程体系。例如我们在讲解Excel的时候,模拟一家钢铁企业,要求学生制作该企业的工资表,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企业情况,又能熟悉工资结构,从而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采取了“用人准入制”,也就是持证上岗。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汉字录入员、程序员、装调师等相关从业证书,这样,就可以为将来的就业拓宽门路。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该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适当改变考试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使学生能适应现在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J].数字与信息化,2003(1).

[2]王四万,师军.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的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1999(7).

第2篇

一、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现有的计算机教材很少顾及到地区的差异、学生知识面的差异、学校实验设备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合理取舍,选择精华、要点,避免面面俱到。这一点跟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就存在明显的差别。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强调的是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各种应用所涉及的知识点彼此间较独立,联系较少。因此,我们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点的挑选存在比较大的空间。我们可从知识点的实用性和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以及学校实验设备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应避免全盘照搬教材,否则学生就会因为知识点太多、太难、实验设备不支持等因素造成对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或掌握了却派不上用场。如:讲授查询语句select的时候,其后面可带的参数有十余个之多。如果每个参数的意义都跟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会因要记太多而记不住,或因个别参数难懂而没办法理解,对这个select语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掌握率就会降低,教师多花了时间却又达不到目的。在讲授select这个知识点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select语句在实际编程的应用,挑选了教材中两个较常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参数进行讲解,其它参数一概不讲。结果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语句并能灵活运用。

二、以“任务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

目前经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这里的“任务式教学”是指老师在讲授知识点时不机械、孤立地按照课本中的顺序一个一个来讲,而是先设计一个包含所讲知识点的“任务”,讲授之前先明确向学生下达这个“任务”,然后分析“任务”,分解出“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接着讲授这些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完成“任务”。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努力:课堂上巧设疑问,多用形象比喻。如:讲授操作系统原理时,可以提问学生:假设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阅览室和藏书室,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去管理呢?这样必定有同学提出要一个图书管理员,接着可以把图书管理比作操作系统,内存比作藏书室,CPU比作阅览室,管理员比作应用程序。它们统一由图书管理员管理,即由操作系统管理,这既清楚又形象;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课本上有的内容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必须抓住重点,换一种比较浅白的说法,如果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就要坚决不讲。如果只是机械照搬课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不但接受不了,还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作业难度要适中。作业太简单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太困难完成不了,学生就没有成就感,无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课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结果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

五、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行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如:在数据库编程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三种程序结构的基本格式和功能时,我设计了一道综合这三种结构的程序题让学生自学完成,碰到问题时再和我一起讨论,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计算机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达到最优最佳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建兵.试论初中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9-15.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高职院校

目前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使得我们愈来愈清楚地看到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技术掌握得如何,将会影响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都加大了计算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力度。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的问题

长期以来,一直是按知识体系构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过分强调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不是按社会需求去构建知识结构,从而造成了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技能不突出、运用不熟练的尴尬局面。

2、教学方法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在我们学院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和上机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克服了过去的“粉笔+黑板”教学的明显不足。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整个的教学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其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掌握,留给学生印象较浅,容易遗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以听讲为主,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3、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的问题

学生的知识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不仅会一般的计算机知识,而且也能熟练掌握一些计算机的高级的操作,对于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积极性几乎为零。但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就相对薄弱,他们甚至没有实际操作过计算机。所以,让知识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学习相同的知识,这样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考核评价方式的问题

传统的一支笔、一份试卷的笔试方式,或者“笔试+上机”的考试方法,不能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方法无法进行考核。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进措施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可以领悟到计算机基础课内容虽然简单,但要想教好却也不那么容易。要研究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课堂讲授要紧扣教学大纲,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难点。提倡教师讲授时只讲解一些难懂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定要克服讲得过细、过全的倾向,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所谓“四两拨千斤”。教师仍然起到主导作用,只是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此外,授课时随时进行知识归类,使学生触类旁通。同时进行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思维。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时地开展一些课堂讨论。

2、采用“案例式教学”教学模式

依据计算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式教学模式。 在进行综合性课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做到: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和启发性;三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内容。可以设计一些综合运用的例子把相关的各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文字处理一章中,设计一个校园的宣传海报,将文字编辑、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绘制图形等结合在一起,把分栏、图层设计、首字下沉、文本框等各种排版技巧都运用上去。做一个具体的示例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讲, 比单纯分开讲每一个工具的使用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掌握。

3、采用“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教师创设与学生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4、改革考试制度

改革考试模式,培养创新能力。传统考试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真正的程序设计水平,考试可实行:网络自适应考试+综合项目训练+编程竞赛。自适应考试体现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应用的掌握,综合项目训练,只求结果,不限方法,给学生更大的空间,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创新激情,同时通过编程竞赛和课堂答辩体现因材施教并培养创新能力。考试是教学质量的一种评测手段,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种常规方法。必须改革现有考试制度,从重点考核知识转向考核能力,推行既考理论知识又考技能,重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扼制应试教育给高职考试带来的弊端,把教育工作引向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结语

近年来,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形成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学习目标、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模式等特色,教学成效显著。实践证明:计算机基础教学只要方法灵活多变,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目的明确,注重操作,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训教学 教学设计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包含多门计算机学科知识,综合性强,学生不易掌握。另外,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特别是实训、实习课。为此,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实训教学进行了系统规划。

对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规划,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考核、实训环境六个方面。

一、实训目标的确立

我们确立了实训教学的整体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充分体现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为根本,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为目标。具体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教学,使学生的网络知识、网络实践技能得到综合提高。一是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局域网络的规划、设计、组建、测试,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联;二是能处理一些常见的网络故障、网络安全问题,能有效进行网络管理。

二、实训内容的选择

实训项目内容的选择是整个实训教学设计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当前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实训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时代性。实训项目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实训项目和内容一定要补充当前新的知识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训教学目标的实现。2.实用性。实训项目是否实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兴趣,也关系到培养的学生将来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3.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要注意各个实训项目内容之间的联系,实训项目应让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网络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实训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综合运用网络知识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

笔者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对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研究、探索和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完善,值得学习和探索的内容还很多。比如,我们在综合性实训项目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或“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在知识性实训项目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虚实结合”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实训教学的过程设计,实际上就是实训教学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其实训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不同。知识性的实训应以实训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最后评价其完成效果,侧重于学生操作与教学评价两个环节,从而实现实训教学目标。综合性实训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和方法来完成实训过程,由学生自己规划、设计实训方案,学生自己确定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法、步骤,利用提供的设备和软件独立完成整个实训过程。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网络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效果考核方法

要逐步建立多样化实训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训过程与实训结果,激发学生的实训兴趣,提高实训能力。根据实训课的性质和类型,应从以下两个途径进行评价:首先,对于知识性的实训项目应从平时考勤、书面作业、实际操作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全面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其次,通过是否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实习活动来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记录以及服务质量评价表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一部分,考察学生的工作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应用能力。

六、实训教学的实训环境建设

第5篇

一、微课教学现状

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炼。在职业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新一轮教学信息化的改革,微课应用于教学课堂是新的趋势,也是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运用。将微课教学形式应用于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欢迎。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在推广微课教学模式时,仍然沿用以往的比赛促进普及的方式,提倡教师人人参与、好中选优,积极参与微课资源的开发。但这种模式局限性较大,往往到最后完成的只是学科某一知识点的微课,没有整体性,不能保证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微课教学为例,整个微课教学模式,缺乏一个整体的教学大纲做导航,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学生微课学习分析、反馈平台,不足以支撑起该学科线上线下学习全面融合,也很难达成预期的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学效率并不高。

二、微课教学改革建议

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微课制作应当以教学大纲的指引,有完整的知识导航地图、微课学习视频、配以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里应具有相应的练习、在线学习空间,师生交流平台,独立的学习效果检测平台等等。

学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微课视频,但并不是说我们制作微课时可以零碎化。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我们应当根据学科的教学大纲,构建一个结构完整的学科学习导航地图,以此来处理好各个微课知识点与此学科知识体系的关系,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应简单合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微课课程设计,以“双绞线的制作”知识点的微课为例,一般要根据教学背景,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微课教学视频中环节上要有情景导入、知识准备、技能教学、学生练习、典型问题、习惯情感、知识总结、巩固拓展等几方面。具体的知识小点包括剥线、理线、剪线、插线、压线、测线等,还要配以相应的工作任务单。微课虽微,但每个教学环境都必不可少。要想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讲清楚重点、难点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必须要有所侧重。此微课,笔者把重点放在了技能教学和典型问题的分析环节,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必定要精心准备、讲究策略,既以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是一半对一半,一半时间自主学习微课课程和做练习,学习和掌握知识;另一半时间通过面对面交流学习,实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具体的操作模式可以通过网络教学交流平台,参考可汗学院的“满分前进”的模式:创建一个相关课程的题库,设置一套自动测试系统,由之生成测试试卷,根据相关的微课内容,在学习完一段微课教程后,由测试系统自动生成一套相关练习;只有当学生答对整套测试题,拿到满分,才可以激活相关知识点的下一个微课学习视频,不允许学生有相关的知识误差,更不准误差积累的存在。此模式鼓励学生去试验和尝试,允许失败,但最终要求学生能达到掌握全部课程的基本能力的要求。

在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注重整个学科知识导航地图的构建。在具体的微课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构建一个覆盖学科全部内容,包括微视频、配套项目练习、模拟测试系统和师生交流平台等在内的课程体系,将微课资源由一个单一的在家、课外学习资源,转型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通过课堂上面对面学习交流,克服微课学习师生交流差的缺点,努力提高整个学科的教学效率。

课题: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编号:XHGZ2015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6篇

一、计算机专业课常规教学模式

(一)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对于教材实务处理中存在多种处理办法或有值得商榷之处,可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其课堂教学结构为:

1、呈现:教师呈现书本例题并进行解释说明和分析。

2、复演:教师展示书本实务处理过程。

3、设疑:教师指出书本实务处理不当之处,提出本节课的创新目标。

4、尝试: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5、讨论:分组或全体讨论、评价学生(或教师)提出的创新方案。

6、定型:教师指出各种方案的合理内核,确定最终方案。

(二)尝试教学模式

交叉学科知识(重复性内容为主),学习的知识点在其他学科中学过,只是本节稍复杂或可类比。从培养前瞻性人才的角度出发可在高年级或在相关学科交叉知识点适当采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尝试教学模式”为原型的六步教学模式。

1、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呈现业务:出示尝试业务题,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3、学生自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

4、尝试练习:学生对照范例,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优异生板演,中差生对照自检。

5、教师讲评: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精讲知识,矫正偏误,并将知识系统化。

6、强化训练:再练,巩固成果,强化记忆。

(三)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

对于复杂问题、难点内容以及在低年级可广泛采用以常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专业课六环节教学模式。

1、检查清障:检查复习,督促及时复习并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2、目标牵引:引入新课,目标激励,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3、罕辟而喻:精讲原理,浅例释义,理论知识具体化。

4、巩固强化:巩固练习,重复性业务练习与变式性业务练习相结合,强化训练形成技能。

5、系统小结:课时总结,言简意赅。

6、课时延续:布置作业,督促复习。设计弹性作业(作业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可做可不做题)。

(四)图示教学模式

复杂的编程问题,学生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全过程。可设计心理学图示法教学模式:

1、定向(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业务题,阐明要讲述的计算机编程目标。

2、呈现图式模型:教师根据理论设置直观的图示模型,呈现给学生,并将图示与理论相匹配,讲解操作程序。

3、具体化示范:教师根据直观图示模型示范处理定向业务题。

4、图式回归:教师结合学生的尝试练习强调图示的程序及关键。

5、仿真实训:书本与实际一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图示模型指示的操作程序,在"真实"的程序情境中进行上述例题及习题的操作演练。

6、布置再试作业。

(五)“示范——模仿”式实验教学模式

职业技能训练实践课教学可采用以下三类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1、准备:教师结合模拟实验,呈现实训目标,激发求知欲。

2、示范:教师针对实际业务讲解要领并示范操作。

3、定型:教师以图表等方式总结,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4、实训:学生仿效教师的示范操作进行自主练习,教师个别化指导。

5、反馈:教师呈现尝试题答案,指明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照自检。

6、作业:布置操作性作业,实现技能正迁移。

二、设计计算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设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精讲是着眼点,善练是突破口,使学生掌握实际技能是落脚点。精讲善练要在“备”字上下功夫,技能培养要在练字上动脑筋。

2、要设计好三进环节。(1)德育进课堂,鼓舞士气,培养职业道德(2)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课堂,培养科技意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技能训练进课堂,适当增加必要的实践环节,培养职业技能,造就实用人才。

3、课堂用语通俗化。课堂教学语言要通俗化,做到浅例释义,努力使远处的东西近处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4、要加大巩固练习的力度。题型要多样化。做到当堂内容当堂练。即时巩固,要以重复性练习为主,并精心选择一定的变式性练习。

5、要加强学法指导,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及识记的方法。加强实效性,突出实用性,讲求实际效果。

第7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就业导向 项目教学 考核评价

一、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劳动者。但是纵观这几年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源不断的萎缩,而且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为什么会导致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读计算机专业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职计算机毕业的学生没有出路,不好就业。许多计算机专业考试门门优秀的学生不会自己组装电脑,不会安装系统,更不会简单的故障处理;拿到计算机网络中级工的学生不会自己家里的宽带安装与连接,更不会简单的小型局域网的搭建;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高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我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应该说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践训练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混乱,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计算机专业学科有别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特征是知识的更新非常的快,计算机的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不断的学习才能胜任学科的教学。所以,在现实中计算机专业教师们往往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钻研远大于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钻研,这样必然导致平时的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接受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或者以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为主,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只是教师讲授而学生不接受局面,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听,甚至只有几个学生听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教学积极性都会受到严重挫伤。学生学了知识后不知道有什么用,更不知道将来跟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如何就业,如何胜任工作岗位,如何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宗旨。

2、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缺陷

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考核评价方法缺陷。除了计算机基础有统考外,其他的专业技能课几乎没有考核评价,比如教计算机网络方向“中小型网络的构建与管理”、“网页制作与设计”该怎么考核;教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的“Photoshop”、“CorelDraw”等专业课该怎么考,现实中多数计算机老师在教完了这门课程后期末随便出一个题目考试形式一下。并且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考试、考证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难怪也会出现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就业的工作岗位其实什么都不会。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今后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探索

鉴于以上的背景分析,针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以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践研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好的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合理应用“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好就业、优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项目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以行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法,它是将这门专业学科知识结合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多个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各个项目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专业学科的知识。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二)计算机教学中改变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考试考核方法。

1、“企业岗位测试法”。

这种考核测试方法是让学生走出普通考场到企业中去参加考核,是通过某个具体岗位来测试他是否基本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如:学习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时,在项目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到网络公司去打“义工”,参与现场布线、组网、调试网络等;学习图象处理Photoshop时,让学生去广告公司或一些摄影楼去学习图片、相片处理、色彩搭配等等。学习以后考核在企业里进行,由学校老师教师及实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项目成果全程开放测试考核法”。

这种测试法所谓的全程开放是指不要求学生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要求,考核要求也没有很具体的规定限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挥,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差异。比如在考“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专业课程,我们不是让学生在1个半小时按给定素材考核完成一个网页制作。而是给学生一个网站主题,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收集材料设计版面完成一个主题网站项目的制作。学生完全可以将考题带出考场,带回家中完成。

三、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我们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不仅要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考核评价机制,还要加强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教学,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不断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我们也坚信在平常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探索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崛起,为学生就业提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3.6.

[2] 陈嵩、李炳伟,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