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1 10:01:17
序论:在您撰写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废水处理工艺;废水检测方法;关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006
人类对环境资源、能源的过度开采,致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遭受到重要的破坏和污染,环境保护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其中,针对废水污染水资源、土资源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和检测,不同的废水需要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对于成分较为复杂的生活废水,要想充分检测其中的污染成分,则应该选取合理的处理工艺,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污染成分含量。
1 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对废水进行处理,目的在于采用某种方法,或将废水中的污染物从中分离出来,或将废水中的污染成分分解、转化,从而_到防止病菌传染、避免异味、净化污水的结果。根据废水的不同种用途,采用不同废水处理效果标准。
在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需要考虑到废水处理规模、水质特性,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对照技术经济各项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残渣利用和二次污染问题等;第二,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必须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
废物处理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其中,上述三种方法或单独或配合使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废水处理过程十分复杂,常用的废水处理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利用物质密度的沉淀法和浮选法,沉淀法能够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与此同时还能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能够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
(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法能够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从而减轻废水污染,利用物质可溶性的萃取法,能够处理可溶性废物,回收酚类、重金属等。
(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使有机物转化降解成无机盐而得到净化。
2 废水常见检测方法
不同的废水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其实质还是立足于水质特征以及废水处理工艺的结果。本文主要以工业废水为对象,介绍两种工业废水的常见检测方法,以下两种检测,都是测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主要利用水中有机物容易被氧化的特点,从而将水中组成复杂的有机物逐渐分辨,定量。
(1)BOD检测,即生化耗氧量检测。生化耗氧量是对衡量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指标,它的指标越高,这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越严重。制糖、食品、造纸、纤维等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气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故亦称需氧污染物质。若这类污染物质排人水体过多,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同时,有机物又通过水中厌氧菌的分解引起腐败现象,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和氨等恶臭气体,使水体变质发臭。
(2)COD检测,即化学耗氧量检测,它利用化学氧化剂通过化学反应,将水中可氧化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然后通过残留氧化剂量来计算耗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它的数值越大,这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
两者相互补充,存在不同。COD检测更能精确地把握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测定时,花费的时间也较少,测定只需要几个小时,不受水质限制,但是和BOD检测相比,却很难反映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从卫生学的角度直接阐释污染程度,另外,废水中还含有一些还原性无机物,它们在氧化时也需要消耗氧气,所以COD还是会存在误差。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BOD5的数值小于COD,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量。相差越大,说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这种情况下,便不应当生物处理法。因此,可以将BOD5/COD 的比值来判别该废水是否适合采用生物处理法。一般BOD5/COD 的比值,被称为可生化指标,比值越小,越不适合采用生物处理;适合采用生物处理法的废水,其BOD5/COD 的比值一般认为大于 0.3 。
3 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方法的关系
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方法有着共同的基础,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都关系到废水处理的最终效果,两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两者都需要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成分进行判定,根据水质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方法,分析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物理特征、化学特性及生物特性等在废水处理工艺和检测上都十分重要,从上面的两个部分可以知道,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是按照废水水质特征来进行划分和进行,而在进行废水检测时,也需要弄清并消除其中物理、化学等干扰因素,在分析水质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他相关要素,进行废水的处理和检测,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另一方面,废水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废水的处理工艺关系到废水检测结果,与此同时,废水的检测结果也影响到选择的废水处理工艺,例如,BOD5/COD的比值可以用来判别废水是否适用于生物处理法。合理正确的废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污染成分,废水的处理质量得到保证,废水检测的结果也更容易达标,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最终达到净化水质,减轻环境污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新.废水处理工艺对废水检测影响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 2016(10).
[2]李青.白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J].酿酒科技, 2014(09).
关键词:废水处理工艺;废水检测方法;关系
人类对环境资源、能源的过度开采,致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遭受到重要的破坏和污染,环境保护逐渐得到广泛的重视,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其中,针对废水污染水资源、土资源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和检测,不同的废水需要选择不同的处理工艺,对于成分较为复杂的生活废水,要想充分检测其中的污染成分,则应该选取合理的处理工艺,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污染成分含量。
1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对废水进行处理,目的在于采用某种方法,或将废水中的污染物从中分离出来,或将废水中的污染成分分解、转化,从而达到防止病菌传染、避免异味、净化污水的结果。根据废水的不同种用途,采用不同废水处理效果标准。在选择废水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需要考虑到废水处理规模、水质特性,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对照技术经济各项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废水处理过程中残渣利用和二次污染问题等;第二,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必须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废物处理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其中,上述三种方法或单独或配合使用,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废水处理过程十分复杂,常用的废水处理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利用物质密度的沉淀法和浮选法,沉淀法能够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与此同时还能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能够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法能够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从而减轻废水污染,利用物质可溶性的萃取法,能够处理可溶性废物,回收酚类、重金属等。(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废水,使有机物转化降解成无机盐而得到净化。
2废水常见检测方法
不同的废水有不同的检测方法,其实质还是立足于水质特征以及废水处理工艺的结果。本文主要以工业废水为对象,介绍两种工业废水的常见检测方法,以下两种检测,都是测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主要利用水中有机物容易被氧化的特点,从而将水中组成复杂的有机物逐渐分辨,定量。(1)BOD检测,即生化耗氧量检测。生化耗氧量是对衡量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指标,它的指标越高,这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越严重。制糖、食品、造纸、纤维等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气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故亦称需氧污染物质。若这类污染物质排人水体过多,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同时,有机物又通过水中厌氧菌的分解引起腐败现象,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和氨等恶臭气体,使水体变质发臭。(2)COD检测,即化学耗氧量检测,它利用化学氧化剂通过化学反应,将水中可氧化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然后通过残留氧化剂量来计算耗氧量,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它的数值越大,这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两者相互补充,存在不同。COD检测更能精确地把握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测定时,花费的时间也较少,测定只需要几个小时,不受水质限制,但是和BOD检测相比,却很难反映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从卫生学的角度直接阐释污染程度,另外,废水中还含有一些还原性无机物,它们在氧化时也需要消耗氧气,所以COD还是会存在误差。两者之间存在联系。BOD5的数值小于COD,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物量。相差越大,说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这种情况下,便不应当生物处理法。因此,可以将BOD5/COD的比值来判别该废水是否适合采用生物处理法。一般BOD5/COD的比值,被称为可生化指标,比值越小,越不适合采用生物处理;适合采用生物处理法的废水,其BOD5/COD的比值一般认为大于0.3。
3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方法的关系
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方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方法有着共同的基础,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都关系到废水处理的最终效果,两者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两者都需要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成分进行判定,根据水质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和废水检测方法,分析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物理特征、化学特性及生物特性等在废水处理工艺和检测上都十分重要,从上面的两个部分可以知道,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基本是按照废水水质特征来进行划分和进行,而在进行废水检测时,也需要弄清并消除其中物理、化学等干扰因素,在分析水质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他相关要素,进行废水的处理和检测,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另一方面,废水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废水的处理工艺关系到废水检测结果,与此同时,废水的检测结果也影响到选择的废水处理工艺,例如,BOD5/COD的比值可以用来判别废水是否适用于生物处理法。合理正确的废水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污染成分,废水的处理质量得到保证,废水检测的结果也更容易达标,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最终达到净化水质,减轻环境污染的效果。
作者:李超 单位:谱尼测试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新.废水处理工艺对废水检测影响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0).
[2]李青.白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J].酿酒科技,2014(09).
[关键词]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含氟废水;含铜废水;含氨废水
中图分类号:2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49-01
前言: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半导体行业是新出现并快速进步的一个生产行业,半导体在我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电子机械制造中。提高半导体行业的生产水平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半导体在未来将会显著的扩大应用范围。目前半导体行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有三大类,含氟废水、含铜废水以及含氨废水,这三种废水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均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是我国未来发展中的基本目标。
1.我国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的基本概况
1.1 我国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的背景
在我国发展初期经济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这使得我国发展速度以及生产水平均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好转,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在积极稳定的进行,在现代化建设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新的生产行业,其中半导体行业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发展行业。半导体行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会随着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水中主要存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元素,例如氟、铜、氮等,这些元素过量排放入河流中会使水源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所以进行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想要使我国半导体行业生产更加环保,就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半导体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
1.2 我国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的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更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完善半导体生产过程是一项基本内容。目前我国半导体行业正在进行对于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使其生产所产生的污染量进行显著的降低。在以往的废水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较为传统落后的方式,在对废水中各污染元素的处理效率不同,不能有效的将所有污染元素进行去除,以至于处理后的废水达不到相应的检测标准。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正对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进,就是将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废水处理技术相融合,提高废水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废水处理所需要的成本。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能力的提高不仅对我国未来半导体行业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主要的能够使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好转有积极的作用。
1.3 重视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的必要性
半导体行业对于我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只有将半导体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废水处理问题进行很好地解决才能有利于其进一步提高。在我国进行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与发展建设程度成相反的状态,所以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水平较差,这对于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十分不利。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我国发展中所必须进行重视的问题,半导体行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提高半导体韩业生产废水处理水平能够有效的减小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的改进还会较大程度减小半导体生产的成本以及效率,在以往进行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经济成本较高,所以使得半导体生产的总体成本有所提高,改进废水处理方法选择更为简便快捷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废水,可以使废水处理过程简便的同时还能降低经济成本。废水处理速度的加快还能促进半导体生产效率的提高,防止废水存积状况的发生。重视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十分必要,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仍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2.半导体行业生产中的主要废水种类及处理方法
2.1 半导体行业生产中的含氟废水
在我国半导体行业生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中主要存在的污染元素就是氟,氟随废水排入到江河中,最终被植物以及动物摄入,随着食物链的作用进入到人体中。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污染元素在自来水中超标,直接被人体摄取,导致一些列疾病的产生,所以对半导体行业生产中含氟废水的处理十分重要。在以往的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不仅复杂,而且步骤也较为繁多,所以其所使用的试剂多种多样,其中较多的就含有氟元素[1]。含氟废水主要来自刻蚀工序中的氢氟酸和氟化铵,这些试剂与所要去除的污染物进行反应所产生的主要有氟化物、磷酸、氨氮等。一般来说人体过多的摄入氟元素将产生极大的危害,氟元素能够对人体眼睛、粘膜、上呼吸道以及重要的皮肤组织等产生巨大破坏作用,同时影响人体物质代谢,使人体内部的代谢紊乱,进而对人体各器官发生危害作用,严重的将导致死亡。现阶段我国对于含氟废水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反渗透法、以及蒸馏法等。这些方法对于氟的去除原理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在效果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化学沉淀法是含氟废水处理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将废水的PH值调节至碱性,然后投加钙盐,其目的就是使氟离子与钙离子进行结合,再利用钙离子在碱性环境中沉淀来去除氟离子。其次混凝沉降法在废水处理中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原理是通过使用混凝剂使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起来形成絮凝体,这些絮凝体中能够包含大量的氟离子,从而达到降低氟离子含量的目的。
2.2 半导体行业生产中的含铜废水
在半导体行业生产产生的废水中铜离子的含量也是较多的,过多的铜离子经过排放流入外界的土壤中对于植物的生长十分不利。所以进行半导体行业生产发展中要重视对于废水中铜离子的处理。目前含铜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电解法、沉淀法、生物法以及离子交换法等[2]。电解法就是利用原电池的原理,使废水中的铜离子进行电子交换成为铜单质,已达到去除铜离子的目的。电解法又称内电解法、铁屑过滤法等,具有多种重要的优点,例如能够进行絮凝、吸附、氧化还原、电沉积等作用,在半导体行业生产的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2.3 半导体行业生产中的含氨废水
现阶段我国半导体行业对于含氨废水的处理主要利用生物沉淀池的方法,在生物沉淀池中具有能够与氨进行反应的物质,使氨转化为其他的化合物,从而降低废水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通常生态沉淀池设计为方形或圆形,池底是一层平整的污泥,半导体行业生产的废水多次流经沉淀池能够有效的降低氨含量。排泥泵是生态沉淀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排泥泵周围设置两路管道,并通过自动阀门控制,这样的优点是节省经济投资的同时提高运行效率,在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也更为简单。
3.结语
在现阶段半导体行业生产的过程中,废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相关的废水处理方式与技术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能力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加强具有重要作用,相信经过我国不断的努力下,半导体行业生产废水处理技术将有大幅的提升,半导体生产效率也将显著增加。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29-02
《水处理设施设计与运行》(简称《水处理》)课程是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水处理工艺多、设备多并且比较复杂等原因,《水处理》课程教与学均存在一定难度。在现代职教理念下,如何构建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值得大家深入研究。要使该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水处理相关的一线技术工作,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本科的学科型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性内容的教学,并与工作实际接轨。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导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废水处理工是与《水处理》课程相关的职业标准,亦是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本课程标准应该基于此职业标准构建[1]。
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除基于职业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外,其中教学方法是教学的灵魂。目前,高职教育公认的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为项目化教学模式。高职教师都在开发项目化教材,并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实例的开发。本文就对基于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的《水处理》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实例开发思路进行论述。
一、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
现行的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废水处理工是以环境保护理论与方法为基础,运用废水处理工艺的技术,从事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净化和中水回用的操作管理人员。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废水处理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废水处理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废水处理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持有高等学校(含大学、大专、高职)环境工程、环境保护、给排水、环境监测与管理等专业毕业证者,可直接申报废水处理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在本专业工作二年及以上者,可直接申报相关职业的废水处理工(三级)职业资格鉴定,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并可在取得毕业证书之日起的三年内,免考其理论知识部分。
标准将废水处理工的职业功能分为废水输送及预处理、废水物化与生化处理、废水处理装置与设备、废水监测、分析及安全生产、相关基础知识等5个方面。标准针对不同职业级别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专业知识要求、比重。
二、基于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设计水处理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例开发的大纲和依据。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推行的纽带和关键,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为促进课程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职业标准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但职业标准不能代替课程标准。《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是胜任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最低标准,其核心部分是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水处理课程标准要按教育规律指出要求,在职业标准的众多工作要求里,重中之重是对“水处理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素质结构等,做出纵向梯次要求和横向关联两方面要求。前者是职业内上述三种结构初中高梯次要求,后者是“职业群”内上述三类结构的整合。基于此,水处理课程标准可以基于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开发,但内涵要超过职业标准的内容[2]。
我校基于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重新制定的《水处理》课程标准主要包含:课程定位、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策略等几个方面。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将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作为基本的要求,但是又不局限于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处理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包括水处理中级工在内的“水处理技术岗位群”工作。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课程标准应考虑到职业教育的区域性以及生源智能特点的差异。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使课程具有拓展性,从智能特点的角度,课程又有提升性,即针对部分学生加修一些课程,对口升学到本科院校学习,提高学历层次[3]。例如,我校在废水处理工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增加了当地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常用工艺及设备,并为学生便于专升本而增加了循环冷却水处理、气浮、反渗透等教学内容,考虑到拓展性增加了水处理设备设计的内容。并将内容整合,依托项目开展教学,项目包括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自来水厂设计与运行,纯净水设备设计与运行、造纸废水处理设备设计与运行等。
三、基于废水处理工工作过程设计项目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采用以典型污水处理工艺为载体,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为主的模式。在课程中设计几个典型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几个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通常以典型案例引入,然后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在实施工作项目时,教师首先设计项目工作页,然后随机将学生分组,每组同学按照项目工作页的要求,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小组协同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实施工程中,老师和学生也根据工作过程不断变换角色。教师进行基础知识讲解时是传授者,项目资讯、计划、决策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是参与者和决策者,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是管理者,项目结束后是考核和评价者。实施过程如图1。
图1项目教学过程
通过教师向学生阐述各水处理工艺教学项目的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整体项目及进程有所了解;通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点拨、指导答疑设计污水处理方案并演讲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现场调试设备、完成技能训练,再由学生独立完成水处理设施的生产运行,让学生感受实际废水处理工工作中一般工作流程,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后汇总完善整个项目的设计和运行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成绩。
四、基于废水处理工职业情景设计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针对学生蕴藏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景,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力;又在连续的情景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在开发课例时,要基于废水处理工职业情景构建学习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场所和真实工作环境尽量一致。
在水处理课程教学当中,专业教师要突破传统的“三板式”课堂灌输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设计和构建有利于学生掌握水处理工职业技能、树立职业意识、养成职业认知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水处理工职业场景及氛围,把学习内容情节化,分设岗位,通过营造、创设与现实岗位技术相适应的职业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辅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和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校将水处理教学内容中的运行项目教学的场所从教室转移到水处理监测及工艺实训室,构建模拟废水处理工工作场景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另外,辅助教学仿真机房,构建高度模仿工作现场情景的污水处理厂DCS系统操作场景。将设计类的项目教学场所转移到“设计室”,设计室里有设计资料和绘图工具,创设小组各自的工作场所。学生可以迅速找到从事污水处理工工作的职业感觉,能更快达到学习目标。
五、基于废水处理工职业考核要求设计课程考核模式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目标也提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考核方法上缺少一个可操作性的评价、考核方法和指标。废水处理工职业标准中提出了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是废水处理工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个级别在不同工作内容中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而且明确了在鉴定培训中教师的教学考核原则。因此,水处理课程考核也要改革传统的“重理论考核,轻技能考核”,“重专业考核,轻职业素养考核”的考核模式。
首先,应该将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分别制定明确的理论考核内容、技能考核内容,并且在考核中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的考核内容。其次,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的校内单一主体模式,将行业企业资源引入课程考核评价,在试题设计、考核标准制定、考核场所选定、考核成果评定等各个环节,探索校企考核相结合的途径,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另外,要引入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作为终结性考核的补充。
关键词: 工业废水处理 教材改革 环境工程
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两大主要矛盾:一是飞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二是不断增长的各国人民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过程衍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严重。从上世纪中叶发生的环境公害事件(如:日本的水俣病和骨痛病事件),到2005年12月我国哈尔滨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再到2007年5月太湖蓝藻的爆发,无一不是与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得不到有效、安全的处理相关。工业废水处理已经成为环境工程专业顺应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我国环保产业近几年不断发展壮大,大批专门从事工业水处理相关的设备制造、水处理药剂生产及工艺设计的环境工程公司和科研院所应运而生。这些单位的人才缺口很大,所需要的人才大多是有丰富经验的工程人才。高校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要想在就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必须从强化实践能力方面寻找突破口。工业废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与实践高度结合,而目前还没有一本符合这样要求的教材出版。因此,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改革,必须从教材改革开始。
1.现行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
1.1目前的教材偏重于水处理基本理论的介绍,这些理论大都已在前期课程中出现,多是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和生物法等水处理基本原理的再现,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因教材内容的限制感觉没有兴趣。
1.2目前教材中的实际工程案例过于陈旧,有些案例甚至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与现在日新月异的水处理工艺相距甚远。
1.3目前教材所用的环保水质排放标准多是以前的旧标准,2008年环境保护部颁布了一些行业污水排放的新标准,相比旧标准,新标准对工业废水排放的要求更加严格。
1.4有些案例在引用时多是对工艺参数的罗列,没有针对同一工业污水水质的不同工艺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对为什么在这个案例中采用这种工艺方案或工艺参数不甚明了。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教材应该体现对基本理论的深化以及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2.关于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
2.1弱化水处理基本原理的表述
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对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工业废水处理课程中应尽量避免重复,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弱化水处理基本原理的表述。但是,在具体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在具体应用中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如:在肉类加工工业废水的工程实例中,由教师调动学生,引导学生如何对肉类加工废水的调节进行思考,其效果比枯燥地讲解调节池的工作原理要生动得多。
2.2增加工业水处理新工艺的介绍
由于在前期课程中对一些新工艺的介绍篇幅较少,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课程中应重点介绍水处理的新工艺,如:CASS工艺的一些变形工艺,厌氧内循环IC工艺,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等[1]。这些新工艺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在原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水处理工艺最新的发展方向。
2.3引入近两年工业水处理的实际案例
舍弃原有的一些陈旧工程案例,重点收集近两年来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案例。工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要求环保标准的更新速度加快。我国2008年颁布了一批新标准,同时废止了一些旧标准。新标准对水质的要求大多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如:《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中对造纸工业废水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AOX)和二英规定了排放限值,而在《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中没有提及[2]。因此,原来的一些水处理工程中没有考虑这些有毒污染物的去除,在这门课程中讲述这样的案例显然滞后了。
2.4注重对案例中工艺方案的详细分析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中案例教学非常重要,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在引入案例的同时,应注意引入的内容要有参考价值,不能进行工艺参数、运行结果的简单罗列,应该将不同的工艺方案、不同的工艺参数进行对比,最终得出最佳的工艺方案和运行参数。只有这样,学生在具体学习时才能对该类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进行该类工业废水处理工艺选择和设计时才能有全局观,把握关键问题,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5加强对工业水处理工程中新设备应用的介绍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中还应加强对一些新设备的介绍。目前,环保设备种类繁多,新设备层出不穷。做为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市场上出现的新设备,否则在工艺设计时容易受到旧设备功能上的制约。比如,在泵站的设计时,以前普遍在吸水池前设置格栅,增加了栅渣清除的工作量,为了减少或避免栅渣清除的工作量,现在的泵站设计中普遍采用碎污机。
总之,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教材应该体现最新的工艺方法及相关的工程案例和附属设备,体现环保标准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感到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确有所用,才会保持学习热情,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参考文献
1水电站砂石料加工废水的特点
水电站的施工地点基本上都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因此建筑施工材料大多靠就地取材获得,这些施工材料中占多数的是砂石料。而砂石料开采后需要经过清洗等步骤才能用于建筑施工中,由此引发了砂石料加工后的废水处理问题。由于材料性质不同,产生的加工后废水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就目前的废水处理工艺来看,主要还是通过沉淀等手段来净化废水,以及沉淀后的泥渣脱水等。由于水电站施工对建筑材料消耗巨大,废水来不及及时处理,引发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废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或者是因废水的处理方式不当造成的废水处理结构的淤死等。
对于砂石料加工废水的处理是一个普遍存在又不易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废水沉淀和和沉渣的脱水处理。因此对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2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概述
(1)简单物化、设置沉淀池。这种方式主要是靠废水的自然沉淀,由于在实际施工中砂石料每天生产量巨大,废水中的泥砂来不及沉淀,因此这种处理方式效果不理想,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2)机械压滤处理方法。即利用压滤机压滤废水,尽管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这种废水方法曾经在云南金安桥电站左岸砂石加工系统中采用过,但在成本和效果上都不令人满意。
(3)絮凝沉淀和机械脱水法。其原理是利用气动清淤泵和管道系统将沉渣运输到指定堆场,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从效果看较为理想。这类处理方法在贵州索风营电站人工砂石生产系统、广西龙滩电站(大法坪料场)施工等具体操作中都有应用。.
从当前电站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来看,主要的成功经验是在沉渣淤积之前就进行分类处理,并设定沉渣堆放场地,降低废水排放的颗粒浓度等。
3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工艺
3.1 砂石料加工废水处理的基本流程
废水处理最理想的情况是将处理后的废水重复利用,将其重新用到砂石料加工的筛分冲洗中,其基本流程设计如下:(1)回收细砂:将砂石料加工废水流入平流沉砂池,用刮砂机将细砂取出脱水。(2)回收废水:将回收细砂后的废水加絮凝剂后流入辐流式沉砂池,沉淀后的虑流水则由泵站提升至生产水池回收。(3)处理沉渣:将沉淀池中的沉渣用刮砂机取出用压滤机去水后运至指定的堆场。
3.2 细砂回收站的设计
细砂回收的目的在于降低废水中的细微颗粒含量和对细砂的回收利用。细砂回收站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平流沉砂池部分;一是水力旋流器部分。
平流沉砂池部分主要由沉砂池、刮砂机以及脱水筛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用沉淀池将废水中的细砂沉淀,再用刮砂机将细砂送入脱水筛脱水后回收利用。
水力旋流器部分则由调节水池、渣浆泵、水力旋流器和脱水筛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将废水中的细颗粒骨料和粗颗粒骨料分别从不同地方分离,起到颗粒分级和压缩脱水的目的。工作流程为利用渣浆泵把废水送至旋流器进行颗粒分级和浓缩,再将细砂送至脱水筛,对脱水后的细砂回收利用。
3.3 废水处理站的设计
(1)沉砂池。将砂石料加工废水注入沉砂池的目的在于降低水浊度。一般要求废水在池中停留的时间应不低于3h~4h,沉砂池运行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沉淀的沉渣。当前废水处理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沉淀池的板结问题。因此将沉淀的泥砂及时排出显得尤为关键,可以采用的模式主要有用泥浆罐中转和用渣浆泵将沉淀泥砂送至压滤机两种方式。
(2)回收水池。设置回收水池的目的在于收集沉淀池的出水和压滤机产生的清水,通过泵站中转后将其回收利用。
(3)压滤车间。压滤车间在废水处理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实现沉砂脱水的主要执行机构,任务非常繁重,在设计时应当配置足够的压滤机。
4 其他技术细节
4.1 废水沉降特性分析
砂石料废水特性测定主要是了解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是否易于沉淀;二是沉淀后的沉渣脱水特性。沉渣的比阻是估计沉渣脱水性能的重要指标,沉渣比阻越大则脱水性能越差。因此对废水的沉降特性的分析是选择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步骤,应当引起重视。
对砂石料废水的沉降特性测定可利用废水样品做沉降试验,绘制相应的砂石料废水沉降曲线。具体操作可按单位测量设备(1L量筒)对水样进行每分钟一次的沉降界面记录,绘制沉降曲线。一般而言,如果在30min内出现压缩点,则表明废水的沉降性和压缩性教为理想。
4.2 废水组合式沉淀工艺
在砂石料加工废水沉淀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由于各种材料开采和清洗的顺序不同,在沉淀池中处理的废水所含颗粒物沉降顺序的间隔会在沉渣中形成颗粒分层的特点。总体来讲是粗颗粒沉降快而细颗粒沉降慢。在特定的材料处理周期完成后会在本周期的沉渣表面形成一层由细颗粒所组成的含水率高但透水性差的泥膜。多个材料处理周期后会在沉渣中形成多层的泥膜“夹心”。这种“夹心”层会严重干扰沉渣的脱水处理。
因此有学者探讨了一种按照不同沉渣颗粒尺寸分别采取不同脱水措施的组合式沉淀工艺。目前这种工艺尚处在实验室阶段,未见有具体工程运用的实例。但这种方式显然是一种重要的革新,其研究进展值得关注。
5结语
水电站砂石料加工中的废水处理问题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受施工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废水的处理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新工艺的采用,将废水处理后的回收利用和沉渣脱水将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余详忠.水电工程中砂石冲洗废水处置方式的探讨[J].给水排水,2005,1(4):59~60.
[2] 邓文海,林运红.龙滩水电站麻村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J].红水河,2007,6(4):17~19.
(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 430205;2.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95)
摘要:以f/2培养基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研究其对废水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盐藻在海水养殖废水中能正常生长,利用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是可行的,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盐藻,盐藻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情况好坏顺序为f/2、100%、10%、25%、50%、75%、90%、0%(纯海水),培养后废水水体中氨态氮基本上检测不到,1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硝酸盐和磷酸盐去除率均最低,相对较低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对硝酸盐的去除率较高,而相对较高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较高。
关键词 :盐藻;养殖废水;生长;净化
中图分类号:Q949.21+2;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1-003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1.010
Effects of Aquafarm Wastewater on Growth and the Uptake Ratio
of Nutrition in Dunaliella salina
YE Zhi-juan1,LIU Zhao-pu2
(1.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430205, China;
2.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 Using f/2 as medium, Dunaliella salina were cultivated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quafarm wastewater, the decontamination effect on wastewater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naliella salina grew well in the aquafarm wastewater and better than in the seawater. Us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quafarm wastewater to cultivate Dunaliella salina, the growth conditions were in the order of f/2>100%>10%>25%>50%>75%>90%>seawater. After being cultivated, ammonia-N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aquafarm wastewater. Removal rate of nitrate-N and phosphate-P in 10% treatment was the lowest in all treatments. Removal rate of nitrate-N was higher in relative low concentration. Removal rate of phosphate-P was higher in relative high concentration.
Key words: Dunaliella salina; aquafarm wastewater; growth; decontamination
收稿日期:2014-04-17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重点教研项目(2011029)
作者简介:叶志娟(1980-),女,安徽安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养殖废水处理研究,(电话)15337104301(电子信箱)zhijuanye@163.com。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业飞速发展,迅速成为养殖产量世界第一的水产大国,养殖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海水养殖废水的排放问题,但其排放标准尚未颁布,为减少养殖成本,养殖场大多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而直接将废水排入海中。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1,2],如采用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化的废水处理方法[3],也研究了综合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即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法[4],但尚没有成熟的处理技术能高效地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海洋微藻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吸收营养盐的效果,可为净化海洋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良性循环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藻种
盐藻(Dunaliella salina)藻种由南京农业大学海洋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1.2 海水养殖废水水样
海水养殖废水取自某鱼类养殖场,海水取自近海海域。海水养殖废水和海水均经沉淀、膜过滤后使用,设计了海水养殖废水不同体积分数,分别为0%(纯海水)、10%、25%、50%、75%、90%和100%,以基本培养基f/2为对照。培养前海水养殖废水及海水的水样养分特性见表1。
1.3 培养条件
将对数生长期的盐藻藻液接种于300 mL的三角瓶中,以1∶10的比例接种,初始接种量为6.78×106 个/mL,在智能光照培养箱(ZPG-280型)中进行培养,设置培养温度为23 ℃,光照度为3 000 lx,每天定时摇动3次,每次摇动1 min。
1.4 盐藻细胞计数
在光学显微镜下以0.1 mL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盐藻细胞的数量,培养后采用722可见分光光度计每天定时测定样品的OD700 nm。
1.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取15 mL盐藻藻液,真空抽滤到硝酸纤维滤膜上,添加5 mL 90%的丙酮在黑暗低温中抽提,20 h后,4 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在663 nm、645 nm波长下测定出OD663 nm、OD645 nm,采用公式法计算藻液中叶绿素的含量:叶绿素含量=8.02×OD663 nm+20.2×OD645 nm[5]。
1.6 培养中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氮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态氮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硝态氮采用镉柱还原-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亚硝态氮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盐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溶解氧采用碘量法测定,化学需氧量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pH采用pH计测定,水样中的盐度采用盐度计直接测定[6]。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藻细胞数量与OD700 nm的关系及利用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的可行性分析
以f/2培养基培养盐藻,培养到一定时间分别取1、2、3、4、5、6、7、8、9、10 mL盐藻藻液于50 mL容量瓶中定容,以0.1 mL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每个样品计数3次,取平均值,得出盐藻细胞数量,测定OD700 nm,图1表示的是盐藻细胞数与OD700 nm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 盐藻细胞数与OD700 nm呈明显的正相关,r2为0.993 9,由此得出结论,在试验中可直接测定OD700 nm来表示盐藻细胞生长情况。
以f/2培养基、海水、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图2表示的是盐藻在不同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盐藻在海水养殖废水中生长正常,与f/2相比,盐藻在海水养殖废水中的生长与之相当,表明利用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是可行的,接下来探讨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培养对盐藻生长的影响及对废水的净化作用。
2.2 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培养处理下盐藻的生长及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作用
2.2.1 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培养处理对盐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培养下盐藻的生长情况如图3。由图3可知, 盐藻在不同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中均能生长,具体生长情况为f/2>100%>10%>25%>50%>75%>90%,均高于纯海水处理的生长速率,其中100%、10%、25%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之间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处理,而75%、50%、90%海水养殖废水以及纯海水处理之间第3天开始一直呈显著差异。表明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促进了盐藻的生长,因此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入海中将会导致盐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2.2.2 不同体积分数养殖废水培养对盐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对盐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如图4。由图4可知,与对照f/2相比,10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下盐藻叶绿素的累积量达到最高,50%、75%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下叶绿素积累较高。盐藻的叶绿素积累与细胞生长呈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叶绿素可以作为衡量盐藻生长的一个指标。海水培养的盐藻叶绿素含量最低,仅为0.290 mg/L,10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也显著高于f/2处理,除5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外,90%、75%、25%、10%4个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之间盐藻叶绿素积累无明显差异,10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是海水处理的18倍左右,表明了海水养殖废水的直接排放对海洋水质污染的巨大影响。
2.3 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过程中水质的动态变化
2.3.1 pH动态变化 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过程中水体pH变化情况如图5。由图5可知,不同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水样的pH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增加或稳定而后降低,培养至第九天时各处理的pH趋于一致,维持在8.5左右。除对照f/2处理的pH一直处于最高的水平外,其他处理的pH均随着海水养殖废水水样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即100%>90%>75%>50%>25%>10%,并且各处理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水样pH均高于纯海水处理。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过程中pH大致呈现先稍增加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生长初期,低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处理pH较低,高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处理较高,而随着盐藻的生长,pH最终趋于稳定,说明初始pH并不是影响盐藻生长的主要因子,它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使最终pH趋于稳定,说明了盐藻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机制来调节其生长。
2.3.2 溶解氧(DO)的动态变化 盐藻培养过程中水体中溶解氧变化同pH变化趋势一致,同其生长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图6),低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下DO较高,培养到第九天时,各处理水样的DO趋于一致,大致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一致的趋势,在盐藻生长后期,各处理组DO均趋于一致,可能原因是盐藻的生长阶段已经到了消长平衡期,因此溶解氧呈现趋于稳定的状态。
2.3.3 化学需氧量(COD)的动态变化 盐藻培养过程中COD代谢缓慢(图7),开始时f/2处理较低,体积分数90%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含量较高,培养到第九天,100%、90%和f/2的COD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低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则相对较低,特别是海水处理的样品,在整个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代谢缓慢。各体积分数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水样COD变化大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明盐藻不易吸收废水中的有机成分。
2.3.4 盐藻培养处理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及形态
盐藻培养后培养液经0.45 μm滤膜抽滤后得培养后水样。
培养后水体中的氨态氮基本上检测不到,说明盐藻已经充分利用了废水中氨态氮。这与在水体中同时存在硝态氮和氨态氮时氨态氮被优先吸收有重要的关系,同时,氨态氮也抑制了盐藻细胞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
盐藻培养后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利用情况见图8。由图8可知,海水处理时N、P养分的利用率均达到100%,1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时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均最低,低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时硝酸盐的去除率较高,而高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时磷酸盐的去除率较高。25%、50%、75%及f/2处理下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达到100%,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下硝态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也达到100%,对于磷酸盐来说,随着海水养殖废水体积分数的增加,各处理去除率呈现增加的趋势。
3 结论
1)研究结果表明,盐藻在不同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中均能生长,生长情况与对照f/2培养基处理相当,说明利用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是可行的。f/2处理及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盐藻的生长情况、积累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纯海水处理;培养过程中水体的pH和DO均为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COD没有太大的变化;氨态氮的去除率均达到了100%,硝酸盐、磷酸盐的去除率均为海水处理的达最大,为100%。
2)从培养前各培养液的养分情况看,f/2中的磷含量比较高,而硝态氮和氨态氮低于100%海水养殖废水,而盐藻以f/2处理生长速度较快,说明了盐藻在生长过程中磷制约作用大于氮,这与国内外报道的藻类生长受磷限制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SUTHIER N,GRASMICK A,BLANCHETON J P.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pplied to a marine closed aquaculture system[J].Wat Res,1998,2(6):1932-1938.
[2] NIJHOF R. Fixed film nitr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eawater recirculation fish culture systems[J].Aquaculture,1990,87:133-143.
[3] 中国水产编辑部.生物净化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国水产,2001(1):86.
[4] REED S C,CRITES,R W,MIDDLEBROOKS E J.Natural Systems for Cast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M]. New York:Mcgraw-Hill,1995.
[5] 姚南瑜.藻类生理学[M].辽宁大连: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