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1 10:01:15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生综合素质测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综合素质 评价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04-02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提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顺应时展的要求。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激励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而且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前进的路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会紧密联系高考,对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存在问题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 2004年开始,并在全国各地广泛而迅速地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挑战:
(一)评价标准不一致。由于每个省(区、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操作在基层学校监督不到位时,便出现了按照各自喜好来确定评价的标准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是千差万别的,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如果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分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那么评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如有些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综合评价等级 A 率相同,对示范性高中的中等生来讲是不公平的。
(二)区分度不高。除了表现特别差的学生,或者是异常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在学科竞赛、创新发明、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以外,大部分表现一般。而成绩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会大同小异。区分度不高的评价对高校在招生录取上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有时还让高校无所适从。
(三)不保证评价的客观性。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开始到最终确定评价等级之间,工作琐碎繁杂,有些内容如思想表现、公民素养不能量化;有些内容如社会实践活动等各项比例的计算及综合,没有电子技术的支持,班主任对全班同学的材料的收集、审核,并完成评语的书写、评价等级的确定,工作繁杂,班主任常常是独木难支。这非常容易引起教师对评价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开展工作时敷衍了事,故很多时候综合评价就会流于形式。此外,学生有可能同学相互之间的亲疏程度不同等原因,互评时随意性很大。因此,不管学生互评,还是老师评价,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四)发展性评价的扭曲。现在的高校招生录取逐渐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但是社会继续以高考上线率来判断和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小到每个学校之间,大到每个地区之间的高考竞争,都给综合素质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开展评价的时候小心谨慎,不轻易在评价报告中反映学生的不良的情况,各地区各校不规范不诚信的做法,会不停地破坏高考录取的公平性。所以如果指导、监督不到位,可能会使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评价变成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就会转化为以高考为目标的评价争。
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思考
实施新高考方案的号角已经吹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影响新高考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还会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为此,我们开展研究并提出完善综合评价的建议:
(一)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界定综合素质的内涵以及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时,要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解脱出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确定可以考核的标准,制定评价细则,构建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应考虑到这几点: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反映学生真实的成长过程,要渗透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老师的评价才不会主观臆断。其次,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学生毕业时一个简单的评价,要体现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结合。综合素质的各个维度所包含的评价指标都需要较强的观察性,要即时用心观察并记录学生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表现,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时反映出来的能力、品质等,而不只是品德好、身体健康之类的简单的结论性的主观定论。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的结果,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形成。这样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都得以保证。再次,综合素质评价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功能,综合素质评价既要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提供有力的帮助,而且更应该考虑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论只重视了选拔或是只考虑发展的功能,都会违背了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完善上,要正确处理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二)建立专业化的评价管理机制。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在社会上是个敏感的话题,(下转第12页)(上接第4页)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对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学校建立专业化、合理化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机制,确保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并由具体部门监督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学校要投入资金,建立综合评价电子系统,这样既可以减少综合评价给班主任带来的工作量,又可以方便学校随时调阅查看学生的发展情况。
2.综合素质评价主管部门要给基层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引起老师、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等评价者高度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树立起评价是为了学生成长及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的意识。并且通过培训促使评价者掌握相关的评价知识,熟悉各项评价内容的原则、过程和方法,多研究评价的方式。只有评价者真正参与进来,才能顺利有效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3.综合素质评价主管部门制订严格的监督体系,将可能预计到的各种问题都列入制度的框架考虑,如审查、公示、举报、监督、申诉制度以及协调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实际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扎实到位。学生或家长对评价等级有异议的,学校的综合评定小组要进行复议并重新评定。上级的评价主管部门对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抽查、审核。只有完善了制度体系,综合素质评价执行起来才能够有力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才能得到保证。
(三)形成课程化的评价模式。有些地方把综合素质评价界定为非学术能力的评价,事实上综合素质评价应是一个对学生全面评价的体系。若能将非学术性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形成课程化的评价模式会更系统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学生的课程由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而每类课程中的学科又划分为学习能力、学习表现和实践能力三部分”。可见,与学生的非学术性能力有关的很多内容已经包含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将综合素质评价渗透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中,明确了各项素质对应的课程领域。如“交流与合作能力”在英语、语文等课程的学习能力评价中都有相应要求。这样一来,明确各项素质对应的课程就确定了科任老师作为相关素质评价者的责任,解决等级评定过程中班主任负担过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仅可以促使学校更好地实施各类课程评价,而且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关注了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了高考制度的改革。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不断完善与改进,就能引起学生不断向深层次拓展自我,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友珍.综合素质评价,难题待解[N].江西日报,2010-1-19
[2]李宝庆,樊亚峤.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
[3]罗祖兵,邹 艳.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J].考试研究,2012(5)
[4]黄志红.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与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的成熟,是塑造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坚定信念和意志,从而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之中丧失自我,变得功利和自私。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审视人生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积极的态度,并在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交活动,通过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使学生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着想,相互理解、心胸开阔,在遇到冲突的时候能够淡然处之,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能够自行控制,从而帮助学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团队协作,塑造健全的人格。
1.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就要求人必须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并且还要富有社会责任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以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责任感进行明确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采用更加灵活的情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对社会责任感进行普及、宣传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3将人格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
承认学生个体的价值、提升个体的自信,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为了增强个体在群体中的认同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构建。在传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主要是采用理论考试的片面测评模式。在今后的教育中,高中要构建多角度的人才评测制度,将人格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从实践、情感态度、创新能力以及理论等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评。与此同时,测评主体模式也要改变,摒弃之前的以教师为主的评估方式,增加学生自身、家长以及社会团体等评估体系,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总结语
关键词:高中学生;素质心理测量;计算机仿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41-02
一、引言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系统的实现是应用人工智能、协调仿真技术、计算机并行计算和测量评价智能输出技术,大大提高了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的信度、效度和测量达标范围。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转换、分析、加工、存储、恢复和使用感觉输入信息的过程。高中生素质和心理测量各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是与认知心理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通过对高中生的素质和心理的近似、探索性的深刻数据分析,进行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要素的标准化、数据化、符号化处理,从而实现了测量的实效目标。
二、系统开发环境设计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系统采用互联网技术,在广域网环境下可以支持多学校、多层次的高中学生进行测量。系统可以根据访问量动态配置访问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以保证系统在全天候、全方面情况下进行学生测测量工作。系统开发技术路线选型上,开发人员选择了目前最为流行的WEB应用程序设计平台Microsoft Visual 2010作为开发平台,以为核心编程语言,以为关键数据库访问技术,并采用三层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进行搭建。Microsoft Visual 2010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系统开发环境,具有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代码编写简单、接口标准、内置组件多等优点,使用开发效率高、开发速度快,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能够完美支持SQL Server、Oracle、DB2等各种主流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系统测评模型设计
1.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设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以学习动机、实用气质、个人性格、IQ智商、人格成熟度、AQ逆商、人格特质、心理状况和逻辑推理等具体素质的全部要素为主线进行测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体系基本框架包括综合测评、素质专项测评等。
2.高中学生道德修养与思想品质测评模型设计。道德修养与思想品质测评主要测评高中学生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对高中学生从思想道德修养、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价值观、意志品质和美学与欣赏等方面进行测试评估分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水平。
3.高中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测评模型设计。高中学生学习发展能力测评主要涵盖沟通能力、表达能力、EQ情商、应对困境能力、自我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高中学生能力测评系统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测评模版,测评包括综合测评、专项测评等。
四、系统功能设计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通过系统流程整合、信息整合和应用集成等技术过程,使系统成为完善的测量平台,各个功能及测量管理与控制可以在互联网和组织局域网内应用测量。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功能主要包含三部分:①高中生素质与心理测量模块,包含了网络在线测量、个性化定制测量。②测量统计分析模块,是对于学生信息资料进行智能分析,并提出建议,包含了学生个人测量报告和群体测量报告,同时,系统还支持学生对于测量报告的自定义分析和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支持报告的下载和打印。③系统管理与维护模块,包括系统数据库维护、系统更新与维护、系统设置、权限设置、测量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结合该测量系统的三方面功能结构设计,为方便学生参与测量,并可以及时方便的查看和下载自己的测量报告,在测量系统中还设置了测量登录、使用帮助、用户中心等辅助功能。
2.数据存储设计。高中学生素质心理测量系统数据库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设计和数据库物理设计。由于高中学生测量数据库概念结构需要充分体现实际测量中的各个实体,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是将测量系统数据库概念模型组织成与DBMS数据模型相符合的格式,从实体联系模型向关系型数据结构转换的过程。实体联系模型中的一个实体对应逻辑模型中的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字段。数据库物理设计是在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上予以实现,包括数据库表空间大小、字段类型、字段长度、索引机制等内容。数据库结构如图1所示。
五、系统实现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应用过程为:指标体系的建立、试题管理、组卷、施测、阅卷、计算机仿真、统计分析、输出测量报告等过程。[5]
1.高中生素质与心理测量指标体系建立。高中生素质与心理要素测量采用专家问卷和意见整合,把系统素质和心理测量指标体系要素集合,在进行确定指标权重,从权重生成模型库调用模型生成本次测量个指标的权重。
2.试题管理与组卷。试题和答案的录入、修改及维护。系统采用计算机智能组卷,智能组卷共包含组卷要求、试卷指标、试题指标、试卷评价以及选题方法等6个要素。
3.进行实施测量。高中学生进入测试页面,计时器就开始计时,在页面跳转时,计时暂停,待新页面载入后继续计时,在规定时间以前被测者可以自行交卷,到了规定的时间,自动上交试卷。
4.计算机自动阅卷。计算机自动批阅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题,主观题则提交给专家批阅。系统利用智能仿真技术,在测量原始得分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素质系统各要素间的共协反应,得出导出分数。
5.统计分析。通过对参加测量的高中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得出测量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等成绩,然后计算机自动输出测量分析报告。
六、结论
高中学生素质与心理测量系统通过整合专家的心理测评理论与实践经验,经过反复的系统模型验证,得到了较好的测量效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较为理想的测量常模。由于计算机测量人工智能水平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系统对高中学生的其他领域的测评与技术实现正在快速形成和推广中,对于该系统的学习与推广实践提供的较好的参考和学习价值。该系统的实现的逻辑性、灵活性和信度、效度还需要在以后的测量过程中逐步完善和提高,使其发挥更觉重要的作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基于SOA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Blanco,D.Borski,J.& Dyer,L.Key competencies for transformed human resource,organization:Results of a field study[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6,35(3):383-403
[3]Green,P. C. Building robust competencies:Linking human resource systems to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9.
【关键词】湖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考试;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在不断扩大,录取条件在逐步放宽。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了单独招生考试。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进步,这种招生制度会越来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好评。但是,就目前湖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工作开展的这几年来看,招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湖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的对策。
一、当前湖南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
1.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没有体现出单独招生的特点
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给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考试、命题、录取的一种方式。单独招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源的质量,以招到更适合高职教育的学生,从源头上体现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作为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应建立有别于全国统一高考的综合化考试模式,应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考察。而当前湖南省的一些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中仍然使用单一僵硬的传统招生考试,甚至个别的高职院校仍然重视语数外这三大科,仍然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他们并不重视考生的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方面没有打破长期以来以一张考卷定终生的局面,没有为考生提供体现其能力,展现其知识水平的平台和渠道,不能彰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也不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2.单独招生笔试内容的设置和考试程序不够科学和严谨
目前,我国为了大力选拔各类优秀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正在大力提倡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使得招生范围和条件逐年放宽,目前,参加单独招生考试的考生已不仅是普通高中生,更多的中职生和社会考生也参与其中,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的命题老师在笔试命题时既要掌握普通高中的教材的《考试大纲》,又要掌握中职教材的《考试大纲》,在笔试考试内容的设置上既要兼顾高考内容又要与普通高考有明显的区别,既要适合高中生又要适合中职生,还得适合社会考生,以符合其招生生源复杂、参差不齐的现状。而目前湖南省的一些高职院校不但对单独招生考试笔试内容的设置不够科学严谨,而且个别院校也没有建立透明、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不能对考生专业技能的考评进行量化管理,不能对考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全过程中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公平化,从而影响了院校的声誉和信誉,阻碍了院校的生源。
3.单独招生存在的公平、公正性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中通常都考察考生的文化基础、综合素质、职业技能与潜力,其中对考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其所占比重基本达到了百分之二三十。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试主要是依据考生本人填写的报名表、自荐信,或者是教师的评语、高中阶段获奖和社会工作证明等材料,高职院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评没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只凭主考官的主观评价,甚至没有综合测评,而是只要报名符合要求、能交学费就直接录取,这使单独招生失去了公平、公正性。此外,由于社会整体诚信度不高,考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高中阶段获奖和社会工作证明等材料的真实性也较难判断。同时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不同。例如,在对考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测试时,经济和教育条件好的地区的考生可能会优越于贫困地区的考生,这也造成单独招生的不公平。因此说,基于众多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方面存在着公平、公正性问题。
4.宣传工作不到位,单独招生得不到考生家长的理解与认可
(1)宣传工作不到位
由于国家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相关政策出台时间比较晚,很多考生家长不能接受、不能认可这种高校的单独招生模式,而且各高职院校对单独招生宣传的工作不够深入,例如,宣传重点把握不当,宣传时间不紧促,目前,很多高校都把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专业优势进行大力的宣传,对高校单独招生的计划和政策,单独招生的特点和优点等方面宣传不够,致使许多考生和家长不能正确理解单独招生的概念。还有个别高职院校在宣传单独招生时过度美化学校,从而使宣传与实际不符,这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信誉,阻碍了学校的生源。
(2)考生家长对单独招生不理解
一些考生家长对单独招生的具体报考条件的理解存在误区,使得不少考生错过了单独招生填报志愿时间,不能参加考试。甚至有的考生家长不理解单独招生政策和单独招生的特点、优点,他们更看重学历,阻止考生填报单独招生报考志愿,阻碍考生参加考试,认为只有参加高考录取才是正式正常的。此外,目前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即使考生不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只要在高考志愿中填报高职院校也能得到录取,这种想法也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
5.较高的成本阻碍了单独招生的推行
单独招生虽然是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考试、自行评卷、录取的一种方式,但在其命题、评卷、录取等一系列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普通高考标准来执行。为确保单独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教育部、保卫部和纪委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笔试命题环节需要既熟悉普通高校教学大纲,又熟悉中职院校教学大纲的专业人才,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命题教师,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上,需要道德素质较高的教师,在招生的宣传、试卷的印刷、面试的组织、考务人员的安排、考试地点的选择等方面都花费不菲,更有甚者,一些生源不是很好的院校为争夺生源,不惜花大量成本(含暗箱操作)派职工到中学进行宣传,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单独招生的成本,给各高职院校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影响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积极性,影响单独招生策略的推广和普及。
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解决对策
1.制定科学的指导性纲要和保障制度
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需要一系列制度作为保证。首先,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的专家和学者,深入学校及社会进行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并结合调研结果和社会相关人士的意见,结合高职教育与高职招生的特殊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指导性纲要,在纲要中明确单独招生各个环节的内容及要求,使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工作有纲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加强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管理与监督,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2.对综合素质测评进行量化管理
高职院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透明、合理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对综合素质测评进行量化管理。此外,各高校要积极开发专业的工具和技术,争取对每一个指标和权重实行量化管理和测评,并且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来监测教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专业技能测评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带有个人感彩,是否暗箱操作。只有在综合素质测评的全过程中做到标准化、公开化、规范化、公平化,才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推进诚信档案的建设,提高院校的声誉和信誉,扩大院校的生源。
3.加强单独招生的宣传工作
各高职院校要想得到考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必须加强对单独招生报考政策、单独招生的特点与优点的宣传,使广大考生和家长明白单独招生的概念,单独招生的优势和学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并且向考生及家长诠释学院各专业的优势,介绍学院的专业技能培养情况和学生的就业情况。在宣传时要明确的指出单独招生与自考和成人高考政策的不同,与本科院校自主招生政策不同,与普通高考不发生冲突,只有向考生及家长诠释这些概念,才能使广大考生和家长正确的认识单独招生,自觉填报志愿,扩大生源。高职院校也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过硬的专业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考生积极踊跃的报考。
4.节约单独招生考试成本
为了节约单独招生的成本,减轻国家和各高职院校的负担,各高职院校在坚持往年电话咨询、张贴标语等宣传模式的基础上,还要采取现代化的宣传办法,例如,结合考生的特点,开通微博、微信、QQ群、网上答疑平台等多种新兴媒体宣传途径,这样会吸引更多考生的注意力,使更多的考生关注并了解单独招生的模式,积极报考。同时,各高职院校还要争取湖南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教育厅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单独招生的顺利进行。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并完善考试制度和录取原则,保证考试和录取的公平公正,避免不正规的录取和暗箱操作影响学校的信誉,阻碍学校的生源。
关键词:学生管理;规范;高等教学事业
一、高中生学校管理具有的不足
影响高等教育变革进步的主要原因是,在近年中国高等学校对高中生管束上存在了管理的缺陷性,管理的缺陷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不符合高等阶层的人才培养规定。首先,要依靠社会大众的坚持才能实现在我国打造高效民主的法强社会这一首要目标,然而社会建树的重中之中是高中生,他们是社会重要的一部分。日后他们在社会上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未来进步的前景与其今天生活的外界环境、接触的教育和养成的思想密不可分。其次,社会发展改变了学生的思想观念,高中生的维权意识增强,评定奖项,优秀学生、留学、入党等尖锐的问题引起了高中生强烈的重视,疏于管理、墨守成规、不正规的管理会激发不良风气的兴起,造成了很多的问题,一些问题处理不当较易造成高校的混乱,持续不停会打乱高校的正常运转。所以,高校的维持、进步与辅导员对高中生的平常生活和精神思想工作的细心管理紧密相联。完善高校全面管理的首要方式就是增强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正规性。
二、高校制度的制定有利于高校学生的管理
合法循规的管理,杜绝管理流程中的不正规和外界原因是合理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了有适宜环境的方圆,辅导员就要遵循高校的每一个管理制度,形成辅导员的管理规矩。公正合理的管理规定既可以确保学生互相竞争的公平性,也可保证管理流程的积极进展。抛弃了合理公正,也是保护侥幸心理,以践踏更多人竞争的正向性而极少人的谋利,就是保护不规矩的竞争,这是规范制度和合理管理的致命要害。另外,实时归纳管理工作上的经验和高效可行的方法,在扩大范围听取意见的根本上实行对应的总结提高,把平常繁杂的管理大体分类,将其视为管理制度意外合理的增加到学生管理规章里,走近高中生生活,使管理工作方向性增强,反馈效果显著突出。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照程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管理上的违规行为,学生因为利益争端产生的矛盾,都是没有按照程序管理的结果。规范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尽可能少的掺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来确定的。而综合素质测评里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活动情况的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每项活动的分数累计也划分的很清楚,每个学生的加分情况都要在班级进行具体的公示。在评奖过程中如果不按程序进行,随意加分,或者私自提高分值,都要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起不到奖学金的奖优示范作用。可见,认真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是大学校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保障。
三、提高教师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大学生的出格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纪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管理虽然能够实现,但真正育人的目的却不能达到。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工作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要保证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W生的潜力和发展的潜质得到充分的挖掘。积极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改进学生工作,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大空间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些年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实际上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一种民主的、开放的、人性化的管理,它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成才的目标。
四、总结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规范学校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规范学校规章制度,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加强学生自主管理作为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为途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学尧.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5):58-59.
1 物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管理中的问题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发生不同视角的创新和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新课程教学的深入.但是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开展,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问题.研究当前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管理中的问题并探索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势在必行.
1.1 对课堂互动秩序管理不严谨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后,大部分教师本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大量的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的环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课堂秩序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教师对互动时间把握不准.高中生本身自制力差 ,调查显示小组讨论过程超过三分钟,部分小组讨论的内容就会脱离课堂.部分教师对物理新课程要求理解不准,机械地认为小组讨论时间越长,问题探讨的更深入.其二,教师对学生自主发言缺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并不等同于在课堂上采取放羊式管理模式,对学生意见的尊重也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毫无点评的肯定与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讨应建立在教师正确引导的基础之上,如果以放任式管理代替开放式学习难免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
1.2 对学生整体均衡发展关注不足
新课程下物理教学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法、实验论证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形式毫无疑问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础差异化表现的管理.对物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新课程教学无异于如虎添翼,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但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而言,如果缺乏教师必要的知识引导和基础铺垫,往往对新课程教学方式不知所云,适应性差.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教师在开展自主学习时没有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忽视了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指导不足.另一方面对物理实验现象缺乏必要的总结和理论解释,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特别是涉及到天体运动、磁场、电场等方面的知识时,如果死板地强调自主学习,可能会导致南辕北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
1.3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不科学
物理新课程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大形势下的产物,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有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虽然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教学思路、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但对学生素质的测评仍以卷面成绩为主.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对物理实验、现实应用的要求也很高.然而在现有的学生素质测评体系中并没有体现对物理实验、动手能力的考核.从总体上讲这无异于换汤不换药,考核内容必将会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重点.考核单一就会导致物理教学的单一.用新瓶装旧药的方式从本质上讲只是流于形式化的新课程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路径的改革.
2 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路径
物理教学涉及到很多物理实验,因此,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努力,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正确引导学生逐渐喜欢上物理课.
2.1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开展互动式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强调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力的塑造.在新课程教学下,高中物理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引导者角色,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鼓励学生互动讨论、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应负责好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对讨论学习过程的监督.一方面,小组互动应在教师既定的问题下开展,并由教师限定时间,要求每个小组给出一个主观意见,以此督促小组讨论集中于课堂问题上.另一方面,对自主学习下学生给出的意见进行有区别的点评.对有创新、有思想的观点予以表扬,对无关问题,漫无边际的观点予以否定.从而构建鲜明的课堂评价体系.有助于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带着问题思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整体的新课程适应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发掘个别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学习潜力,更要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而言面临的是不同的挑战,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可以按照学生的物理基础分为A、B、C三类,A类是自主学习能力强,对知识应用灵活的学生;B类是基础知识扎实,但思维拓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C类是物理基础差,难以跟上自主教学步伐的学生.在设立课堂讨论小组时应将三类学生合理搭配,实现以优带劣,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总结或课堂知识讲解时应全面考量班级整体的接受能力,避免出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
2.3 建立新课程教学适用的学生考评体系
【关 键 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自2004年以来,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纷纷启动,着力于从本质上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现象,打破其长期的主导地位,建立并发展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指标与课程体系,遵从国家立德树人的基本概念,将高中生培养成既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兼顾科学文化知识的综合素质全方位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随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规定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维度,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方面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招考制度的重要突破和全新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评价手段。近年来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评价实践中还存在着评价实施困难、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诚信问题严重、应付现象明显、评价与教学脱节等问题。
目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价改革正在全国迅速展开,在这样的形势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对于及时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并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一)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度研究方面
蔡敏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2011年2月第1期)中阐述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现状:政府行政手段成为推动评价改革的主要力量,评价内容维度出现一致化趋势,评价过程体现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方法显示多样化特点等方面,存在着理论研究欠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相关培训不足,实施者缺乏必要的评价知识与技能,诚信问题突出,综合素质评价出现结果失真,敷衍现象明显,评价实施过程过分注重表面形式,评价目迷失,评价与教学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反馈链等诸多问题,提出要改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在科学建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辅助以各层面的专业性评价培训,完善监管机制,全面了解学生所学所长,注重评价的反馈育人功能。
张杰、李晗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期)中提出了运用德菲尔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①基于这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一组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进行验证,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评价思路和方法。邓志勇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6月)一文中,以重庆市北碚区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系统为例,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级实施体系,三峰诚信体系,多元督导体系与多元导航体系,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与反思方面
朱志平在《综合素质评价:经验、问题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4月)中提出评价工作缺乏自主意识、保障机制、诚信氛围及系统思考。高凌飚在《综合素质评价反思》(《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4月)中提到综合素质评价不适用功利性目的。
李宝庆等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0月)一文中阐述目前各地综合素质评价部分指标不合理,会增加学生负担,导致新的方面教育不公平;各地评价标准不统一;等级评价过程繁杂,操作难以保证客观公正等问题。
王敏勤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虚化现象及对策研究》(《考试与评价》2009年10月)中提出,普通高中学生搞综合素质评价在很多学校存在着实抓德育与虚搞评价的不合拍现象,即重视评价体系的甄别功能,忽视其导向功能;学校的德育运行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接轨;学校的评价指标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不接轨。
罗祖兵《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及其突围对策》(《教育科学》2014年10月第5期)一文中明确表明造成当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诸多困难的问题,表面看是技术原因而实际上是思路问题,提出突破分析式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综合式思路应对。在其《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考试研究》2012 年第5期)描述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易产生的三种矛盾:实践操作性与指标模糊性的矛盾;发展功能与甄选功能的矛盾;主管部门主动与学校被动的矛盾,并对其做出了概述性分析。其曾在《关于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第31卷第12期2011年12月)一文中,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是否应该被纳入高考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对其利弊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对现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三)我国其他省份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现状
管光海在《浙江:从常态化走向有质量的实施》(《人民教育》2014年6月)一文中说到,浙江省将项目测评与纸笔测试相结合,引导实施方向,建构了以动手项目制作为代表的综合素质测评和以纸笔项目测试为代表的会考相结合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并通过信息技术转化,将结果用于招考改革之中。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测试(内涵日常实践活动和配套项目设计)旨在引导学校在日常积极开展学生实践的同时,通过配套项目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金付栓等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第27卷第4期)得出的结论是: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人为因素多、保障制度不完善、费时费力影响工作、应付形式多、评价结果缺乏及时性、易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等问题,对考量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孙彩霞在《区域间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基础教育》第11卷第1期)一文中,运用比较研究法对比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明确目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仍存在混乱的问题,评价标准在情境化的认知与理解过程中需不断调整,执行环节要考虑具体空间的现实需要与可能等问题。
林珑等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对福建省中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中国考试》2009年第4期)中提出的评价内容的片面性、评价主体愈识与能力的缺失、评价方式的模糊性等,现今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对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二、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在美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标准,为高校录取提供评判参考。美国没有综合素质的专项测试,往往通过申请材料确认学生是否达成进入大学的入学条件。
(一)监管部门与机制
美国高校招生起决定作用的是高校独立的审核部门,利用校友会对申请人进行就近面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同时申请者还必须提供有考试服务中心和高校测试中心提供的SAT或ACT成绩。
诚信与监管机制方面,除了美国本土的信仰文化与自觉遵守外,多主体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申请人的信息真实性。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到美国完善的信用机制。在评价过程中,高校有权对弄虚作假者做出退学等相应处罚,并记录信用局档案,影响个人信用报告产品的信用度。③
(二)评价构成
完整的申请材料包含入学申请和附件材料两部分。如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入学申请及备选材料包括短文(想让高校了解自己的自荐书)、中学报告、中期学校报告、两份教师推荐函、备选知情人推荐意见(可以是校长、议员等的推荐信)、备选才艺材料,充分公正地显示出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
我们可以由此了解申请材料是一种写实性的资料积累与评判,既有反映学业结果的SAT/ACT考试,又存在平时选课和成绩的中学报告和中期学校报告,不乏多人参与(教师、校长、知情人、申请人)的推荐函,可以说申请材料就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文件,涵盖学业检测和非学业检测两部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客观而全面的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综合素质评价与我国有着本质的不同,没有将综合素质进行分解,形成一系列基础指标进行评判,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评价,偏向材料积累与收集,更注重教育活动与课程相结合。
三、现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解析与思考
浙江与上海作为我国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地方性政策方面给出了全新的参考依据。分别于2015年4月13日下发了《关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2015年2月15日下发了《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两个相关文件,并在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程序方面与教育部相关文件保持高度一致。而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上海注重材料收集与汇总以写实记录报告作为最终评价结果;浙江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成A、B、C三等,以等级评价结果和材料汇总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最终评价结果,并均已自主招生参考作为评价实质结果使用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地方区域特色。
笔者认为,在不断深化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两依据,一参考”必将成为最终的招考形式,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必然在招考中越来越重要。“高中保真、高校保用”必将成为今后综合素质发展的核心关键。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严禁给予打分、评等等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具象化的材料写实才是对评价公平而言最好的诠释。评价目的除招考升学以外,应充分发挥评价本身育人反馈的实效性,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长远的发展。而高中在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其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前提下,高校应怎样给予相应的使用标准,是今后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的专家问卷调查法。即选择数位有经验的专家,为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并将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调查问卷进行咨询。然后从专家那里回收所有答复意见并整理出相同意见。将不同意见的部分再次设计成问卷反馈给专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终意见一致。
专家咨询法,即模拟市场法。将专家设定为市场潜在购买者,利用其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价格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
②三级实施体系:区教委(领导系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究与指导系统)――中小学(实施系统)
三峰诚信体系:从区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出台关于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构了“区-校”两级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公示-监督-追究”三峰交错的综合素质评价诚信体系。
多元督导体系: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层次最高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的最重要参考,将单项督导与综合督导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