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0 16:44:51
序论:在您撰写脑疝的急救护理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急症, 具有发病紧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三个特点 ,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有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 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呼吸节律、深度发生变化, 还有肢体麻木或无力、运动障碍等, 症状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瞳孔不等大等脑疝前驱症状。在急性期因呕吐出现窒息或者坠积性肺炎, 更有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河南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1年05月~2012年05月通过对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提高了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 男41例, 女19例;年龄28~75岁;其中并发高血压史28例, 糖尿病14例, 冠心病18例;呼叫出诊原因:头晕、头痛、呕吐、抽搐、失语等24例;昏迷28例;情绪激动8例。经抢救, 现场死亡4例, 抢救成功56例, 均在发病20 min~1 h内得到有效救护并安全转送到院内。
2 救护措施
2. 1 明确院前急救目的 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从对患者病情评估到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患者途中的监护等几个方面加强护理管理, 强调挽救生命和减少并发症的救治目的, 要求急诊护士在现场救治与转运途中, 能够积极协助医生迅速进行各项急救护理技术操作。
2.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 2. 1 现场患者病情评估 接到120通知, 快速出车, 同时电话联系家属了解患者情况, 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如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尤为患者的头部, 神志不清伴呕吐者,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呼吸道阻塞, 影响呼吸, 引起窒息。到达现场后, 协助医生立即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严密监测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注意有无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等)以及脑疝的前驱症状。
2. 2. 2 急性脑出血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或头部抬高15°~20°, 以减轻脑水肿或预防脑水肿发生。在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 注意保护固定好患者头部, 脑出血患者由于的改变可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脑血管、呼吸中枢,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因此安全舒适的非常重要。
2. 2.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急性脑出血患者多有缺氧、呼吸不规则、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常伴有呕吐, 会有气道阻塞等。在急性脑出血的院前救治中, 解除气道阻塞,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关键问题。开放气道, 解开衣扣, 呼吸平稳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 对舌后坠的患者立即置入口咽通气管, 呼吸道异物阻塞者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 有呕吐者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及气管分泌物, 吸痰管可经鼻腔插入15~20 cm, 经口10~15 cm, 每次吸痰约10 s。呼吸35次/min均提示呼吸功能障碍, 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或行气管插管。
2. 2. 4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急诊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后, 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路, 选用大号蓝色的静脉留置针, 优点在于操作简单, 固定牢固, 不易穿破血管, 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药液, 为患者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在院前紧急抢救时医生一般下达口头医嘱, 护士执行时要复述一遍, 即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确定无误后快速用药。对于有颅内高压或有脑疝先兆症状者, 及时快速输入降颅压药物, 如20%甘露醇。
3 转运及途中监护
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尽量不要搬动或减少搬动, 尤其是患者的头部, 因早期的移动可使脑出血加重, 压迫心跳、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 另外还可诱发脑疝的形成。若患者危重, 就地抢救。但院前急救受医疗条件及现场环境的限制, 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 尽量不改变患者的, 积极将患者快速转送至医院, 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救治。60例全部在现场紧急救治的同时在15~60 min转到院内救治。
3. 1 转运方法 一般采取现场三人将患者平搬上担架, 其中一人专门保护固定好头部, 轻轻抬高头部15°, 减少脑水肿。急救车上担架的摆放及患者的要做到:患者头部靠近车头并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误吸。同时固定好担架, 不能在转送途中来回的摆动。
3. 2 转运途中监护 急诊护士在转运的途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体温以及肢体活动情况, 车载监护仪持续心电监护, 吸氧, 保证液体输入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如患者出现瞳孔忽大忽小、浅慢或深大呼吸多提示呼吸中枢受压, 预示有脑疝形成, 协助医生积极采取急救措施, 为患者的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同时安慰患者, 保持冷静, 解除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急诊工作人员应用通讯设备通知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在救护车转送途中急诊科医生要向患者家属或随车人员告知病情及途中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 并签字, 取得理解配合。本组患者除6例现场死亡外, 54例均安全护送至医院。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科;急救护理
作者单位:215127苏州市吴中区直镇人民医院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的粉碎性颅骨骨折以及重度脑挫裂伤,患者发生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发生脑干损伤以及脑疝者居多,病情十分严重,且并发症较多,属于脑外科创伤中病情最为严重的一种,其死亡率为70%~80%[1]。在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进行抢救时必须分秒必争,积极配合,密切注视病情,尽早抢救,给予有效护理,尽力降低该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2]。我院急诊科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精心护理下使其救治成活率明显提高,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65例,女17例;年龄2~71岁,平均为34岁;致伤原因如下:55例为车祸伤,7例为砸伤或打击伤,7例为摔伤,11例为高空坠落伤;颅脑损伤类型如下:58例为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4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为硬膜外血肿,3例为广泛性粉碎性颅骨骨折。其中包括37例与其他部位合并伤。自受伤后来院就诊时间为20 min~7 h,平均时间为1.5 h。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别为:55例GCS 3~5分,25例GCS 4~8分。
1.2 临床治疗及护理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按照GCS进行评分,36例为GCS 3~5分,44例为GCS 6~8分;其中32例恢复良好,23例为中残,15例为重残,10例最终死亡。
2 急救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接诊工作
以“抢救为先”的基本原则,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用最大努力积极抢救,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及昏迷程度、瞳孔状态,及时告知医生并做GCS评分。认真检查患者头部伤口,注意合并伤,立即包扎止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1.2 确保呼吸道畅通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等,确保气道畅通,进行双鼻氧管高流量吸氧。发现呼吸中枢抑制引起气体交换量减少,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辅助进行呼吸。如发生心跳停搏需给予1 mg肾上腺素, 并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1.3 建立静脉通道
建立两路静脉通道,给予脱水药及利尿药等使颅内压下降,缓解脑水肿,避免发生脑疝。一般用250 ml的 20%甘露醇配合10 mg地塞米松进行静脉给药。高渗液对患者局部产生刺激,在甘露醇脱水时需观察针头局部是否渗液,避免发生皮下坏死[3]。
2.1.4 评估意识状态并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出现意识水平降低表明颅内有血肿,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手术治疗。需做好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脉搏以及瞳孔等状况,判断是否有颅内压升高。如有头痛、血压升高、呼吸慢且深、喷射状的呕吐以及脉搏缓而有力则表明颅内压上升,需立即给予对症治疗。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2.1.5 给予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通常在伤后24 h内进行,温度在33~35 ℃范围内实施治疗能明显减少脑代谢与氧耗量,同时减少颅内压以及脑血流量,确保血脑屏障功能正常,加速神经功能康复,降低病死率并有效改善预后。
2.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发生脑疝后需立即通知医生,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瞳孔散大时可快速大剂量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以及呋塞米等以脱水并降颅压[4]。密切关注药物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以及瞳孔变化,防止发生脑疝。必要时需进行急诊手术以降低死亡率。将患者卧向患侧,轻柔擦除流出外耳道或鼻腔的血液或脑脊液等,不可冲洗或填塞,以避免发生颅内感染。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专人抢救护理过程中,医护之间需密切配合,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5]。本组8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其中32例恢复良好,23例为中残,15例为重残,10例最终死亡。总之,在紧急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必须分秒必争,积极配合,密切注视病情,尽早抢救,给予有条不紊的各项急救护理措施,才能使患者的死亡率降到最低。急救治疗与护理措施必须要成为一个环环紧密相扣的整体,此外,密切观察与正确判断处理也是急救成功关机因素。
参 考 文 献
[1] 刘小红,刘小艳.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炎的机制及护理. 护理研究, 2000, 14(4):151.
[2] 江幼君,王晓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冬眠治疗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11):151.
[3] 黄松云,于秋江.280例严重创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7):18.
【关键词】 颅脑损伤;脑疝;护理
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急救、手术、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观察要点
1.1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依据,但三主征同时出现并不多见,尤其是早期。头痛是最多见的症状,也是颅内压增高的早期表现,特别是头痛对解热镇痛药无效、而对脱水降颅压药效果明显者,可高度提示颅内压增高的存在。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最晚出现的症状。
1.2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是颅内压增高、脑疝出现前的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小脑幕切迹疝的患者,可较早出现意识障碍的进行性加重,同时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组织严重缺氧,导致脑的生理功能障碍,进而出现意识障碍。对于急性型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心率减慢、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等症状。晚期可出现昏迷、抽搐、瞳孔不等大或扩大、去皮质强直、血压下降、呼吸不规则或暂停,最终呼吸、心跳停止。
2急救措施
2.1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急救护理对颅内压增高病人,要准备好抢救物品,随时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等的改变,及时发现脑疝,早期治疗。一旦发生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如20%甘露醇250~500ml,并配以激素应用。有时可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82-02
急性颅脑损伤,由于急性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如医护人员处理不当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及时的现场急救措施和途中的安全监护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我院医护人员迅速到达现场,迅速的诊断病情以及实施紧急现场救治和专业的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人员现场救治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措施和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和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接诊并施行院前急救护理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62岁,平均34.07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3例,高处坠落伤8例,殴打伤3例,其它6例。另选同时期本院急诊科未施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通过完善头颅CT、MRI等检查后证实为急性颅脑损伤。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伤情(入院时格拉斯评分、合并伤)及患者的其它一般情况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受伤至入院的平均时间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不采用院前急救,直接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干预组则采用科学全面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院前急救准备,及时出诊:随时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备好急救所的器械、物品及药品等,接到急救电话时,准确掌握出事的地点,受伤人数及大致的伤情,并做好相关记录。3-5min内组织相关的急救医生及护理人员出诊,并快速奔赴现场。
1.2.2伤情评估: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迅速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可边询问患者及目击者事故发生具体情况,一边通过“视、触、扣、听、问、测”等快速诊断程序,迅速鉴定患者的伤情,并对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意识状态等全身检查,注意是否有脑疝的形成,特别是当出现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有肢体活动和意识障碍时,提示有脑疝的可能。观察头面部伤口情况及有无其它部位器官的损伤及内出血等,做到对伤情心中有数。然后施以正确、有效的抢救。
1.2.3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做人工心外按压,恢复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患者性命。不要试图用拍击、摇晃头部等方法唤醒意识状态较差的患者,以免加重颅脑的损伤。
1.2.4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迅速清理患者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取下义齿。舌根后坠者可以用舌钳牵拉出后附的舌体,并将头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休克患者取休克,头偏向一侧;意识不清者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严重颅底骨折并发大出血者,大量的血液经鼻咽进人气管,很容易出现窒息,故应迅速备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用品,配合医生为患者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有效、持续的高流量氧气吸入,改善机体缺氧。
1.2.5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维持血液循环及降颅压:应快速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对于伴有重症脑外伤的患者应超早期快速静滴甘露醇等,有效地控制脑疝的发生;对合并大出血伴休克者,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血液循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必要时静脉切开,不可因穿刺失败贻误抢救时机。
1.2.6科学地处理伤口:对于开放性脑损伤患者伴有脑脊液耳漏、鼻漏者,忌堵塞、冲洗外耳道、鼻腔,避免脑脊液返流,导致颅内感染。患者采取半卧位、头偏向患者,不但可使脑脊液顺利流出来,还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使得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采取面罩给氧,防止脑脊液逆流或气颅发生。有脑组织脱出时,可用无菌换药碗作为支撑物再加敷料包扎,确保脱出的脑组织不受压迫。
1.2.7密切观察病情,防止颅内高压:由于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情危重多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病情突变而死亡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等变化,特别是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及血压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双侧瞳孔不瞪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
1.2.8安全转运患者:患者经急救处理后,应及时给予转运,搬运过程中,至少两人以上同时、均匀用力,头部制动,避免加重脑损伤;合并骨折者,搬运前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对于伴发脊柱损伤的患者应采用滚动的方式,使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以免加重脊髓的损伤。转运过程中提前与医院接诊科室联系交代病情,以开放绿色通道,并做好抢救和手术准备,保证急救的连续性。转运途中应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输液部位情况,妥善固定静脉输液针头及输液管道通畅,避免升压药、脱水药等外渗致局部组织坏死。
1.2.9心理护理及医疗文书记录:实施心理护理,安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当患者意识较清醒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并关心鼓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接受并配合治疗。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做好家属工作,稳定家属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视患者的具体病情耐心向家属解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以取得家属的理解,更好地开展急救工作,要求家属或随行人员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院前急救护理记录,防止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1.3评价方法
①比较两组的预后,其预后分为痊愈,中度致残,重度残疾和死亡四个等级。痊愈是指患者完全恢复,可以独立生活;中度残疾是指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才能行动,生活可部分自理;重度残疾是指患者治疗结束后,还是卧床不起,能保持意识或植物生存。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转归情况
观察组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致残率、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 院前急救 护理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急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三个特点 [1] ,临床表现凶险,发病急,变化快,多数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大小便失禁,呕吐,症状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不少病人在急性期因呕吐出现窒息或者坠积性肺炎,更有形成脑疝而死亡,我院于2009.05—2011.05通过对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从而为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对病人的预后起到决定性作用。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8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男51例,女29例;年龄28-75岁;其中并发高血压史中并发高血压史38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18例;呼叫出诊原因:昏迷56例,头晕、头痛、呕吐、抽搐、失语等16例;情绪激动12例。经抢救,现场死亡5例,抢救成功75例,均在发病15 min-1 h内得到有效救护并安全转送到院内。
2 救护措施
2.1引导全科护士明确院前急救目的:笔者担任急诊科护士长,注重对全科护士引导——院前急救是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2],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概念,带领护士从病情评估到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得监护几个方面加强护理管理。强调挽救生命和减少伤残的救治目的,因此护士在现场急救与转送中,能够密切配合医生快速进行各项急救护理操作。
2.2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2.1现场护理评估:接到120通知,迅速出车,通过电话指导家属自救,如意识障碍伴呕吐者头应偏向一侧,尽量不要搬动患者等。到达现场,配合医生立即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以及脑疝的前驱症状。
2.2.2:脑出血患者可因的变化致颅内出血压迫心脑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因此安全舒适的非常重要,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头部抬高30°,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和防止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现场和转送途中专人保护并固定头部。
2.2.3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阻塞是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的主要问题。开放气道,解开衣扣,呼吸平稳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对舌后坠的病人立即置入口咽通气管,呼吸道异物阻塞者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呼吸35次/分均提示呼吸功能障碍,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或行气管插管。80例病人给予口咽通气管2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例,均快速插管成功。
2.2.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原则上越早越好,院前急救用药中医生下达的是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遵循“三清一复核”的原则,“三清”即听清、问清、看清;“一复核”即药物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复核后快速使用。采用静脉留置针保证了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液体和药物;脑出血病人大多烦躁,护士能够积极采取保证安全及治疗用药安全的措施。
3 转运及途中监护
脑出血病人原则上应尽量减少搬动,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早期搬动可使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3]。但院前急救受现场环境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应争取将病人早期转送至医院,使病人获得更好的救治。所以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在不改变病人的情况下,尽快转运院内。80例全部在现场紧急救治的同时在15—60分钟转到院内救治。
3.1转运方法:我们一般采取现场三人将病人平搬上担架,其中一人扶住头部,怀疑脑出血者,轻轻抬高头部15°,下楼时头在上,脚在下, 急救车内患者及担架的摆放做到:头部靠近车头,使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担架顶靠车厢并加以固定减少震动,同时加强转运途中监护,如持续心电监护、选择正确给氧方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液体输入通畅。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变化。注意是否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如病人出现瞳孔忽大忽小、浅慢或深大呼吸多提示呼吸中枢受压,预示有脑疝形成,配合医生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同时使用安慰性语言,减轻病人紧张和恐惧心理。利用车载通讯设备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转送途中我们向病人家属或随车人员交代病情及途中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并签字,取得理解配合。本组病人除5例现场死亡外,75例均安全护送至医院。
4 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初期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前提。院前急救以对症治疗为主,不是给予确定性病因治疗。时间虽短,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短时间内保全患者生命,降低院前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4]。特别是对于急性脑出血病情变化快、院前死亡率高的病人,如果现场护士不能快速有效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将会出现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呼吸道梗阻等一系列危急情况;故此,一支高效配合的院前急救队伍、具有熟练急救技术的护理人员、迅速敏捷的救。本组80例病人,通过以上的有效快速的救护措施,成功率达到了93.75%,同时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总之院前急救和护理将使急性脑出血病人入院前的致命性危险降低,为院内救护创造有利条件,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我院2年的正确院前救护实践对有效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值得业界认可和借鉴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王晓荣.96例脑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 4(13): 66.
[2]董小斐.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指导院前急救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A﹚:631.
关键词:脑疝;颅脑损伤;前准备流程
脑疝是颅脑损伤、颅内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压增高加剧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并发症[1],它具有病情危重、变化快、发展迅速、预后极差等特点,其脑疝持续时间与生存率呈正相关[2]。因此对具备手术指征的脑疝患者应争分夺秒的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尽快手术减压,才能提高生存率、生存质量。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科对急诊脑疝患者制定了急救预案,优化了术前准备流程,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使急诊颅脑手术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将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60例急诊脑疝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急诊脑疝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14~82岁,平均年龄52.43岁;34例重型颅脑损伤,26例脑出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4~8分,对照组男52例,女16例;年龄在15~76岁,平均为54.53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6例,脑出血32例;GCS为 4~8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GCS昏迷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观察组
1.2.1.1制定脑疝患者急救流程 根据医护人员在脑疝患者术前准备工作中的流程、影响因素建立脑疝患者入院流程、急救预案、术前准备流程,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
1.2.1.2按照改进后的脑疝术前准备流程建立医护合作团队 建立护理术前准备组、手术组、沟通组、后勤保障组。定期进行脑疝抢救及术前准备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抢救演练,效果评价。
1.2.1.3划分抢救区,设立脑疝术前准备单元,配备急救药品、设备、设施。将术前准备常规用物放置在脑疝急救箱内,待患者入科后可直接使用。急救箱内所需药品报药剂科备案。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入科后,安置床单元,开具入院申请,办理入院手续。护士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措施。待确定需要手术后,再完善术前准备相关工作,送入手术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所得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对所得计数资料描述采用[n(%)]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看出,对照组术前准备时间为(60.08±8.32)分,而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37.50±5.53)分,两组术前准备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疝是颅内压升高到一定的程度,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挤入阻力较小的硬膜或颅腔内生理裂隙,进一步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脑组织而出现的生命体征紊乱及一系列临床体征。脑疝患者虽病情危重,但并非都"不治"。研究表明,脑疝患者手术时机应争取在1h内减压效果最佳,超过 2h效果极差[2]。时间是挽救脑疝患者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脑疝早期应快速的进行病情识别、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减缓脑疝的进展, 为手术赢得抢救时间;对已发生脑疝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除应用脑疝急救预案进行抢救外,还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脑疝患者的急救、术前准备,急救流程、人员配备、物品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观察观察组植物生存和死亡为46.67%,对照组为52.95%。也证明观察组在实施标准化术前准备流程后,植物生存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文强等[2]、彭一鹏[3]指出尽量缩短脑疝手术窗时间,及早手术,才能有效降低脑疝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
本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对脑疝的术前准备流程的优化能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李秀娥等[4]也指出标准化抢救流程可以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护理流程改进主要是对原有工作流程中薄弱环节实施流程再造,对不完善的工作流程实施重建[5]。因此,我们将原来的逐步执行医嘱的阶梯式术前准备流程改进为由护理术前准备组、手术组、沟通组、后勤保障组四个小组构成的平行交叉式术前准备流程。改进后的流程能规范医护人员行为,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各项工作穿插式进行,保证了各项抢救措施顺利快速的进行,有效的缩短了术前准备的时间。
在以低年资医护理人员为主,缺乏临床经验、应急能力的基层医院,即使流程合理、完善,面对紧张、慌乱的急救场面不知所措者仍众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刘美仪等[6]指出高年资人员更具备高素质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张亚军[7]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医护合作模式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数倍平常的抢救工作任务。因此,建立以高年资医护人员为总指挥的医护合作团队尤为重要。该团队成员相对固定,医生是决策者,在急救过程中,医护、护护之间互相协助、提醒,进行无缝式衔接,使医护配合上达到最佳状态。高年资人员及时处理应急情况,确保各项抢救措施顺利快速的进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文献[8,9]在流程、人员配置方面阐述了如何缩短脑疝持续时间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在物品准备方面对此造成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发现,医护人员常因物品放置分散、慌乱,在进行操作前需多次、多个位置取物,耗费时间,且容易出现遗漏所需物品的现象。划分抢救区,设定术前准备床,将心电监护、氧气、简易呼吸器等常规物品备齐且处于备用状态,将脑疝术前准备所需物品静脉输液、采血、导尿、术前常规用药按照物品摆放原则集中式放置于脑疝急救箱内进行"一体化"管理,避免了医护人员多点取物或备物不齐的现象,保证医护人员在抢救中瞬间就可以找到所需物品,节省了准备物品的时间,为患者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供了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制定合理的脑疝患者急救流程;搭配不同层次的医护合作团队;完善抢救物品配备等措施,可有效的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0.
[2]黄文强,王东华,朱盛,等.8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脑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6):15-17.
[3]彭一鹏.手术时间窗对外伤性脑疝手术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66-67.
[4]李秀娥,王玉玲,金海燕.急诊专科护理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2,2(4):50-51.
[5]陈敏,李小峰.脑疝患者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再造及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507):2404-2406.
[6]刘美仪.论高年资护士在NICU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11):2186-2187.
[7]张亚军,梁英,夏雪莹.急诊护士对医护合作水平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11):2859-2860.
【关键词】 院前急救;脑出血;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25-02
近20年来随着百姓餐桌上的品种不断丰富、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不断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动脉壁变薄、脆性增加,从而诱发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显上升趋势。脑出血是指小动脉、小静脉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出血[1]。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专业的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对100例急诊脑出血的患者不同的院前急救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早期的院前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由“120”救护车接回100例脑出血急患者,院前急救人员现场初步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浅昏迷、深昏迷、嗜睡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临床表现。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7-80岁,平均58.5岁,入院后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医学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50例患者发病后未经院前急救,直接送我院急诊科救治。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量20-60ml,GCS为5-12分。病人从发病到开始救护时间为15min-50min(26.00min±5.23min)。
1.2.2 对照组 50例患者发病后均经现场急救护理,病情稳定后送我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CT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量15-60ml,格拉斯哥评分(GCS)为5-11分,35 min-160 min(80.00 min±9.54 min)。
1.2.3 观察指标和方法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程、就诊时间、合并症、出血部位及程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2.1 现场急救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评估病情并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急救措施应以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主,而必要的护理措施在急救过程中极为重要。①首先询问家属,患者病史和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史,检查患者血压、脉搏、瞳孔等变化。②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h达高峰[1],脑水肿持续发展,可加剧颅内压,最终导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早控制脑水肿是救治病人的重要措施,按医嘱使用脱水机、利尿剂,常用20%甘露醇250ml,已有脑疝形成迹象者应加大剂量。③院前救治的重要措施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去除义齿,发生呕吐者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分泌物,防止患者误吸。如救护人员发现患者有舌后坠迹象,应将拉舌钳将舌体外1/3拉出口外,必要时可以使用气管插管,防止引起呼吸道堵塞。为牙关紧闭者放置开口器,防止舌咬伤。④改善脑缺氧,减轻心脏负担;抬高患者头部15°-30°,给予头部降温,如冰帽、冰垫等,防止发生脑疝。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避免搬运头颈部。⑤合理应用降压药,避免血压过低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发生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行转运[2]。⑥留置尿管。因病人昏迷不能排便,尿潴留进一步加重颅内压,所以在救护车上应给病人留置尿管。
2.2 并发症的护理 脑出血伴昏迷患者,应注意上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颜色、尿量及大便颜色等情况,观察病人的眼睑是否苍白、脉搏血压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不间断给患者翻身拍背,使痰块易于脱落。另外,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72h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病程愈短,发生血肿扩大机会愈大,血肿形态不规则,合并有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
2.3 心理护理 搬运前与家属介绍病情发展的程度,并告知成功救治的案例,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焦虑和恐惧。
2.4 安全转送 进行现场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应迅速转运患者。搬运时动作应轻柔,需要移动头部要轻、慢、稳。遇到颠簸路段时车速要减慢以防因车内颠簸给患者颅内造成二次伤害。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提前加强固定,防止坠落利用心电监护仪对病人实施呼吸、血压、心跳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支持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
2.5 做好院内外的衔接工作 病人在路途中医护人员应立即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并预报病情,认真记录患者抢救经过、用药及病情发展经过等向接班者交代清楚,为下一步救治节省宝贵的时间。
2.6 疗效判断 干预两组患者救护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分为好转、恶化、死亡。好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明显恢复;恶化: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和并发症等情况;死亡:心跳呼吸停止。
2.7 统计学处理 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以p
3 结 果
从表1中可以证实,观察组通过采取上述护理措施,病情稳定率达到90%,无1例发生窒息。表1显示经过现场救治,采取了正确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死亡率明显降低为10.0%(P
4 讨 论
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症,只有争分夺秒抢救才能为病人赢得更多的生命时间,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果断的采取有效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同时院前急救护士必须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4],加强医患沟通和医护间的配合,做好患者及家属沟通和心理疏导,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在抢救中做好患者的保护,避免人为的病情加重,并实施护理陪同措施,及时告知患者家属病情。院前急救(120)需急诊医护人员除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淑琴.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9.
[2] 程丹莉,田维娜,胡萍,等.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