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0 16:44:49
序论:在您撰写社会化托管服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为了提高档案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必须对档案馆的职能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拓展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现代社会中,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工后,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职能,社会分工可以推动社会不断的进步,而且社会分工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档案馆有着特定的职能,在制定发展目标时,需要对档案馆社会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档案馆是我国重要的服务机构,档案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及保管,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档案归档的准确性。
档案是一种原始的记录资料,档案馆中收集的资料是对不再发生作用的材料,工作人员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将这些档案归档在不同的类目下。档案是一种记忆工具,其在社会中发挥着记忆的功能,在积累档案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社会记忆的丰富性,记忆的完整度越高,则社会化程度也越高。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在于对档案的管理,也在于对于档案的利用,所以,档案馆中的工作人员应该努力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档案馆是社会中重要的信息媒介,可以通过宣传等方式对人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广大的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是档案馆的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含义
档案馆社会化服务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的,档案馆在建立后,由于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比较被动,通过建立良好的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可以增加全民阅读的热情以及兴趣。在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下,档案馆服务效率比较低,而且社会大众缺乏互动的兴趣,这种模式具有较多的弊端,而且终会被新的服务理念所替代。在现代社会中,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越先进,则社会人群的受益面越广,档案馆的效用价值也越高。档案馆服务体系具有多层次的特点,从管理的角度看,档案馆工作人员应该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服务模式,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提高用户的满足度。在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时,一定强调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社会的需求角度,制定发展的战略目标,还有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只有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才能实现对档案馆社会化服务与功能的拓展。
三、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
1、增加档案的丰富性,使档案的记忆功能更加全面。档案馆想要发挥社会化服务的功能,需要建立在具有丰富馆藏的基础上,相关人员要收集更多的档案资料,这样可以满足人们对多元化档案资源的需求。传统的档案馆中,档案收集渠道比较单一,这影响了档案馆服务功能的发挥。档案馆只有具有丰富的馆藏,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现代档案馆获取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广,而且档案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档案包括人事档案、病例档案以及诉讼档案等等。这也说明当代社会,档案馆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记录的内容也越来越详细,说明档案资料发挥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2、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扩大档案馆的建设规模。档案馆有着社会化服务的职能,这一服务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由于我国很多档案馆管理制度比较落后,而且缺乏先进的服务理念,使得档案馆社会化功能很难真正实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相关人员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还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将过去松散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并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还要不断的完善社会化管理体系,解决管理的成本,在社会上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技术,加强宣传,实现多方合作,保证档案管理机制的顺利进行。
3、以实现公共服务为运营使命。在档案馆运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听取用户的建议,还要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要增加工作人员公民权意识以及服务意识,要在实现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档案馆是公共服务机构,在实现其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应打破政府的垄断,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为追求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改变照章办事的传统方式,从执行规则到实现既定目标的转移,减少行政干预,改变争取领导重视的追求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借助市场力量实现服务目标和方式的变革。
4、改变传统的组织文化,建立新的心理契约。将行政管理转变为战略管理,改变程式化的评估标准,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的档案需求,突出各档案馆服务目标和运行状况的个性和特色,强化各档案馆管理者的色彩,实行透明的、积极的、个性化的领导方式,解除规制和放权,使管理过程如预算、人事、采购等合理化,以所针对的社会公众的认可的、符合其愿望的方式设立评估指标,即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效评估#项目预算与战略管理。加强档案馆之间和档案馆内部的竞争,把竞争机制注入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中去。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公益性; 社会化; 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5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209-01
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的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是为全体公民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单位,也是为广大读者个人提供图书、报刊的借阅平台。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的传播和运用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所以,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思想大解放,经济大繁荣的有利契机,在进一步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的深度与广度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的有序健康发展。
一、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服务理念
随着国家对教育及文化事业发展的愈加重视以及“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实施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意识到了服务的公益性对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免费服务的内容日益增多,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益性的保障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1.提高图书馆员公益的思想意识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共享性,必须自由地、平等地对本地区的任何成员开放。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拥有完善的知识面,还应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职业素质、道德素质。面对读者的需求要有“百问不厌”的服务精神,“百问不倒”的服务素质,并且馆里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通过外引人才、内提素质的方法改善图书馆队伍的结构。
2.馆舍陈设应彰显人文理念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和地方投资兴建的,投资数额多,建筑规模大,建成后往往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在馆舍陈设上,更应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多设置一些人文景观,使读者来到图书馆,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放松紧张疲惫的身心。另外,书架、桌椅以及与读者相关的设施,应以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为主导思想,拉近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距离。再者,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提电脑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线接口也应是图书馆设施中的必备之物。总之,馆舍布置应以美观、舒适、方便和现代化为主,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3.努力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读者来到图书馆,就享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图书馆不能也不应该设立过多的条条框框,约束读者的阅读行为。杭州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工作人员非常客气的回答读者的问题,读者可以随意取书阅读,阅读后可以将书放在任何地方,在这里充分体现了读者是“上帝”的口号。因此,我们在管理上应该学习一些新理念,在借阅规则中多谈读者权利,少制定一些约束读者的条目。以温馨、舒适的家居式阅读风格为读者创造出全新的阅读体验,营造出“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阅读环境。
二、特色优先,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职能
1.营造个性化服务空间,贴近读者阅读需求
阵地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根基,要把“服务至上,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要敢于追求个性化发展,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如包头市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建图书馆在继续承担现有社会服务功能外,还将积极引进先进的办馆理念,拓展和提升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品位和社会服务职能,实行“大开放,大服务”的办馆方针,秉承“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全面实行借阅合一的服务模式,以消除图书和读者的距离,并积极探索科学动态的服务模式,以拓展服务的外延。
2.以知识服务为基础,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现代图书馆的特色专题文献服务,远非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那样简单,它需要彻底改变服务理念,延展服务内涵。例如:举办文献展、专题讲座、专题沙龙以及各种活动节等,以实现对文献的充分利用和对读者最广泛的宣传,并吸引更多读者进入图书馆,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特色专题文献。如广东省东莞图书馆以知识服务为基础,为社会公众广泛开展与饮食专题文献相关的地方饮食文化展,与漫画专题文献相关的动漫节,与室内设计和室内装饰相关的建筑装饰沙龙活动,与地方戏剧相关的地方戏剧展览与欣赏活动等等,这种以活动带活动的方式,增强了服务的主动性和开拓性,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3.加强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大型公共图书馆,往往是本省或本市图书馆界的“龙头老大”,具有领头军的作用,发展和提高本地区图书馆的整体水平责无旁贷。因此,需要加强与地区间图书馆的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经常组织一些本地区或者是国际间的文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交流,让同仁们了解目前图书馆界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从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带动本地区图书馆的发展。
三、不断创新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能力
图书馆是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学校。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改进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项中心任务。
1.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凭身份证申办读者证,即时办理借书手续、获取图书,可将所借的图书归还到遍布全市的任意一个自助图书馆……通过一台“自助图书馆”,市民可享受自助申办借书证、自助借书、自助还书、自助预借、自助查询5大自助服务。“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使深圳向“图书馆之城”迈进了一大步。这种被群众称为“永不关闭的书房”的自助图书馆,目前在深圳安装了几十个,遍布深圳六区的社区、街道,范围涉及大型社区、工业区、商业区、城中村及地铁枢纽等人口稠密地方。据统计,从2008年4月深圳首台自助图书馆投入使用以来,至今共办理读者证1.5万张,服务读者51万人次,处理文献130万册次,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图书馆一年的工作量。
2.延伸服务解决群众看书难
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各自为政,不相往来”的状态,这种服务模式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的需要,与信息时代严重脱节。而总分馆制这一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正是顺应图书馆这种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经营模式。集群化管理是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打破传统区域图书馆彼此分立运作的局面,将一定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服务机构网络,在馆与馆之间实行合作,互通有无,进而统一规划,联合采访、联合编目、联合提供服务,统一信息检索,完成信息资源的统一布局,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正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需要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开发、传递与服务支撑。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开发与提升服务的新途径,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信赖性、认同感,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感召力、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业民.大力开发与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J].新世纪图书馆,2010(1):97-9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职能;读者服务职能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84-03
1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职能社会化问题的讨论[1],虽然经历了25年的进程,但就其争鸣主题范畴而言,仍集中在“大学图书馆是否应向公众开放”方面。支持者的主要观点是:由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而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入公共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行列。反对者的主要观点是: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要求而展开,人员编制根据服务群体的总量定编。由于馆舍、技术、人力、安全问题等因素的制约,高校图书馆不应该承担社会化阅读这个责任。
在讨论进程中,似乎支持者的观点在逐渐占据着上风。最能显现这一点的是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个文献的明确表态。其一,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文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其二,2005年夏天,“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与会60余位馆长或馆长代表签署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以下简称《武汉宣言》)。《武汉宣言》中明确宣告:“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3]。前一个文献表明了官方对于“大学图书馆是否应向公众开放”的肯定立场,后一个文献则表明了“向公众开放”的服务主体们达成一致的积极响应态度。
然而,官方的立场是有前置要素的,即“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向社会开放,《武汉宣言》的“义务主体”也只是我国2300多所高等学校中的60余所[4],仅占我国高校总数的2.61%,难以代表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在“是否向公众开放”方面的态度。从具体实践来看,除极少数高校图书馆接待社会读者外,其他高校图书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曾涉足,致使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举步维艰。就一般读者而言,对于高校图书馆“是否向公众开放”的态度,也是“赞成与反对者持平”[5]。
对此,有些学者则从更深的层次上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提法和相关表述,是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误读。这种思维的简单化和定位的片面性,会引发无谓争论,造成思想混乱,引发高校有关决策者的抵触情绪,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严重挫伤服务热情,降低工作起点,制约服务创新,误导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实践,贬损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应将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和工作表述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可以涵盖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所有形式和内容,以利高校图书馆因地制宜地开展为社会服务的工作,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担当、人文关怀和普世精神[6]。
由此,在我国文化界又引发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这一新的命题。由于“服务社会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涵盖内容涉及到高校图书馆众多业务领域,在此,笔者将探讨的范畴限定在读者服务领域,以“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职能的社会化拓展”为题,予以初步分析。
2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属性及社会化服务职能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属性,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表述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7]。这就是说,“一个中心,两个基地”是高校图书馆的本质职能所在。而“两个基地”中“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显然具有社会化属性。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属性的理论依据在于其文献资源建设投入的公共性,即大学图书馆及其文献资源建设的钱来自于纳税人,此类资源本质上应归类于公共资源,纳税人当然有权利享有自己应得的公共资源。而这种资源的公共属性,又决定着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仅管这种公益性的体现方式与公共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差别,但归根结底是为公众服务的,是具有普惠意义的。沿着这一理性轨迹分析,从法理上讲,在高校图书馆面前,读者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因而高校图书馆理应对社会开放,接纳社会读者和团体,允许他们查阅馆藏信息资料,为他们提供服务,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从促进社会发展的实际效益上讲,这样既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又能节约社会资源。
【关键词】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
漯河市属河南省沼气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市之一。近年来,针对农村沼气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沼气全托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沼气国债项目为载体、以满足群众需求服务为中心、以农村环境优美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为目标,着力解决沼气无原料、使用无劳力、管理无技术的“三无”难题,依托沼气建池队伍建立沼气区域服务站和发展服务站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建池与服务并重、以优质服务促进沼气发展的新路子。这种模式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高度评价,2012年10月份,全省沼气社会化服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议对我市沼气建管一体化、服务一条龙的全托管社会化服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1 背景
“三无”问题(沼气使用无发酵原料、日常管理无劳力、出现问题无技术)是导致我市户用沼气使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06年前,我市户均家庭养猪2~4头,完全可以满足沼气用料。从2006年开始,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家庭分散养殖逐渐被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取代,户用沼气以粪便为主要原料的运行模式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很多沼气户家中只有老弱小留守,造成沼气池日常管理困难,出现了沼气时用时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大胆探索,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沼气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沼气区域服务站,开展全托管服务,解决沼气户的后顾之忧,并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实现促进沼气发展的工作思路。
2 探索
我市每个县区都固定有6~8个专职沼气施工队伍日常承担沼气国债项目的施工,他们技术熟练、工作作风扎实,依托沼气建池队伍建设沼气区域服务站(建设数量和服务区域提前规划),可以克服以往建设的村级服务站人少点多、投资分散、服务设备不全、服务规模小、服务不规范、相互无序竞争、监管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缺点。沼气区域服务站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专业合作社,成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县级沼气服务中心是业务指导关系,一般由7~10人组成,内部分工明确,人员相互了解,在群众中信誉度较高,便于开展服务工作。在沼气托管前期,为了让沼气户接受收费服务的理念和自觉加入托管队伍,我们通过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区域站管理的办法试点先行、有序推进。2010年初,我们根据服务区域沼气户集中情况、送料半径、拉料距离、人员工资、设备折旧等测算,在保证沼气正常加料运行和微利经营的情况下,核定每月每户收费标准为25元,而当时农民用液化气或烧煤的费用是每月70元以上,较大的费用差对农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沼气户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托管队伍,有的先托管1个月,也有的是1个季度。通过试用,已加入托管的沼气户亲身体会到了托管后使用沼气所带来的方便且省钱、省力、省心的高质量生活,这些享受到实惠的沼气户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到托管的好处,于是又成了托管服务的宣传员,一传十、十传百,沼气托管服务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参加的沼气户也越来越多。如振兴沼气区域服务站,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托管沼气户就达到了2000余户,辐射周边20余个村。沼气全托管服务所显现出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沼气户的一致认可,发展前景较好。
3 运行
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原则,合理规划并确定区域站布局,依托县区沼气服务中心,对沼气区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重点培训技术和服务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县区沼气服务中心为依托、区域服务站为主体、村级服务网点为补充”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在运行中,由于前期收费标准偏低,服务设备、场地建设等投资较大,而服务的沼气户在初期又较少,区域站来自服务的收入往往入不敷出,主要通过建池收入修持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要通过3种途径帮助区域站解决托管前期的运行费用:一是通过项目的支持配备服务设备和工具;二是区域站服务的第一年按照服务规模和服务效果给予补贴,以后靠市场调整适当提高服务价格;三是加强区域站管理,人员合理分工,提高效率,靠扩大服务规模来增加收入。从2010年开始,我们对6个区域站3年的监测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一个7~8人的区域站,服务沼气户达到1000户就可以保证人员每月2000元的工资;超过1000户,区域站领办人就有盈利;超过2000户,服务质量就难以保证。适当合理地提高服务费对于区域站的生存、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意义重大,对于沼气户也能接受。2013年初,我们根据物价上涨和人工工资提高的现实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后,将原月服务费25元的标准提高到了30元,广大沼气户普遍接受。区域站总收入增加后,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资,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显著提高,这对于区域站和沼气户而言,双方都是受益的。以后,我们还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指导区域站适当调整服务价格。
4 管理
沼气区域服务站从试点开始就得到了广大沼气户的认可,其能否长期生存并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服务质量。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沼气区域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坚持市场化运作和微利经营,靠提升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数量增加收入,对服务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管理方面做到3个明确:(1)明确服务内容。建池农户按规定交纳一定费用后便可享受沼气池日常管理、零配件更换、故障维修、进出料、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保证农户正常用气。(2)明确关键环节。要求凡参与托管的农户必须与所在地区的区域服务站签订服务合同,以约束双方行为,保证遇到问题能按合同解决;各区域站必须公开服务电话接受监督,按规定支付工人工资,年终接受县服务中心的综合考评。(3)明确奖惩。为激发“全托式”服务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每年组织1次评比,对服务优、范围广、群众满意的区域站给予一定奖励,在项目方面优先申报和支持。
为保证区域站服务质量,我们严把资质准入关,严格挑选沼气建设服务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技术过硬、服务优质高效,通过有效的规划指导和日常监管保证区域站的有序运转。
(1)规划指导。根据各县区沼气建设实际科学规划区域站数量和布局,并按照各区域站的实力限定服务对象上限,不求多而求强,多则服务跟不上,求一时之利就会失长远之益,对刚刚处于发展阶段的全托管沼气服务也是一种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靠制度约束,凡不按合同服务导致群众投诉超过3次的,将取消该区域站国债项目建设、沼气服务体系和其他农业项目的申报资格。
(2)管理监督。制定了农村沼气全托服务管理办法,以县为单位统一制作了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版面,公布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并将其悬挂在服务站的醒目位置。结合托管服务实际,我们统一设计了全市沼气社会化服务平台,每个区域站都配备了电脑,安装了全市沼气社会化服务管理软件,每个区域站提前将服务的沼气户详细信息录入,随时加入随时录并设置好服务周期,到期则需要服务的项目信息会按区域自动显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区域站服务的汇总情况也会自动生成。软件安装后,每个区域站只需电脑操作员早上将当天需要服务的沼气户名单按照分工区域分发给相应的沼气工即可。服务后,沼气工将服务回执交给电脑操作员,电脑操作员将回执服务信息录入后,当天需要服务的沼气户名单就会变成正常颜色。这一软件大大减少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户和服务不到位现象,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对区域站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非常实用,同时,也便于市县对每个区域站的服务情况进行日常监管。目前,我市各个区域站已陆续安装了这一软件,下一步就是将此软件升级为网络版,以保证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随时查看全市的沼气托管服务信息。
5 特点
我市的沼气区域服务站全托管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建管一体化。沼气区域服务站兼具沼气建池任务,施工人员每年都要接受各级农村能源部门的培训,以保证技术过硬,同时,还要与服务区域内的沼气户相互了解,以便于开展服务工作。
(2)服务一条龙。对已建设沼气户主要开展进料、抽渣、日常管理等服务。对新建沼气户,从建池开始就约定后续服务事项,保证沼气池的质量和正常运行使用。
(3)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沼气区域服务站与沼气户签订服务合同、约定服务价格,沼气户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来保证沼气正常运行。
(4)规范化服务。全市制定了规范化的服务合同样本,以县区为单位发放到各沼气区域服务站,沼气户与服务组织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服务组织的收费标准要在办公区公开并接受监督。
(5)利润打捆算。在沼气全托管的前期,由于群众接受收费服务的认识局限和对服务质量的怀疑,区域站确定的收费标准往往较低,加上前期服务户数较少,大多入不敷出。此外,区域站还承担国债项目和一般农民的建池任务,两下收入打捆计算则利润显现,二者结合实现了建池服务和服务促建设的目的。
(6)精细化管理。区域站一般都有7~10人,这些人员分工明确且服务区域固定,服务效率较高,克服了村级服务站人少、设备不足、服务半径小、管理成本大的弊端。
6 成效
(1)沼气使用率大幅度提高。沼气年使用时间在10个月以上的沼气户占服务区域沼气数量的95%以上,比没有开展全托管沼气服务的区域沼气使用率上升了15个百分点以上。
(2)沼液、沼渣实现了集中使用。通过托管服务,将分散在一家一户的沼液和沼渣集中起来,由服务组织与果蔬种植大户签订供应合同,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对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3)促进了户用沼气建设。“三无问题”导致的沼气使用率下降是影响当前沼气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托管服务的推广,农民担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通过算账对比后,人们发现使用沼气更省钱省力且生活方便,因此建设沼气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4)延长了产业链条。通过建立和健全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形成了沼气建设、托管服务、农民就业、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链,对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7 体会
(1)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统筹各方力量。沼气建设服务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力量协调配合和统筹解决。工作中,我们定期召开各县区能源工作会议,集中研究和解决沼气社会化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工作,提请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如在区域站建设工作中,我们主动服务,协调土地、税务等部门,有效地解决了土地、税费等困扰区域站建设的难题。
(2)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中央连续加大惠农力度,特别是在沼气建设和后续服务上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通过集中招标配备了抽液车、维修工具、抽污泵等,大幅提升了沼气服务站硬件建设水平。我们抢抓这一机遇,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奖补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区域站实现建设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全市托管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
(3)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沼气托管服务必须兼顾双方利益,对建池农户,我们要逐一与其算账对比,通过优质、高效的贴心服务让农户主动参与托管。对从业人员除给予补贴外,将全托后续服务和项目建设相结合,根据区域站服务情况合理增加项目建池数量,提高区域站收入;同时,引导区域站注重沼渣、沼液的回收利用,主动加强与有机肥生产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提高效益,大大提高了服务站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根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农业生产托管两个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江西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 2021 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赣财农指〔2020〕71号)等文件要求,今年将下达我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及2020年后追加的100万元,补助资金共计300万元。现结合我市当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特制订乐平市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发展。一是围绕粮食生产,坚持服务小农户,带动小农户发展,把突破小规模分散经营、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作为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二是扶持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三是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逐渐形成我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培育壮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农业规模经营和绿色生产。
二、项目实施内容
(一)确定主导产业和关键环节
1.补助关键环节和实施内容。为全面提高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能力提升”和农户迫切的要求,今年我市重点选择水稻生产的机防(即水稻病虫害机械统防统治,下同)重要生产环节为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内容。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水稻机防面积30万亩,补助资金300万元,该项目涉及本市19个乡(镇)、街道和农科园。
2.补助标准:水稻机防按照服务合同实际完成作业量进行补助,标准为每季每亩每次补助10元。为达到农民受益与扶持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双重目的,承接主体在收取费用时要尽可能地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服务小农户的补助资金或面积,占比应高于60%。
3.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进度安排:
(1)2021年2月底前,制定方案,公示项目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
(2)2021年3月底前,完成公开招投标及择优遴选、确定托管服务承接主体;
(3)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承接主体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并开展服务;
(4)2021年11月,各社会化服务承接主体申报服务面积和质量,由市农业农村局进行核实验收,并予以公示,公示无误后由市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资金;
(5)2021年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绩效评价。
(二)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标准
承接农业生产托管的主体是指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市场监督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化承接主体。
1.遴选范围
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扶持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等本地企业。
2.承接主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一定的社会化服务经验,原则上从事社会化服务达二年以上;
(2)拥有与其服务内容、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农业机械和设备以及其他能力,其中承接机防服务的具备一定的机动植保无人机;
(3)依法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险的良好记录,社会信誉、商业信誉良好,其所提供的服务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和好评;
(4)同意购买并安装远程电子监测设备,愿意接受社会化服务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及项目要求的其他条件。
3.报名时间及携带材料
报名时间:2021年4月12日开始报名(具体报名以公告时间为准);
报名材料:“三证一户”(即工商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账号)原件及复印件、全体成员名单(以注册登记为准)、农机具证明材料。
(三)优选服务组织
机防承接主体通过市行政服务中心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前六名,经公示无异议后,确认为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承接主体单位,每个承接主体承担项目任务50万元。
(四)监督项目实施
1.确定后的承接主体必须要与市农业农村局签订2021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发现不符合条件的承接主体,取消其资格。
2.承接水稻机防项目的承接主体单日作业量须达到250亩以上,单季作业面积1000亩以上。
3.承接主体用于项目的作业农机必须安装远程电子监测设备,实现作业状态的实时监测、作业面积实时统计及分析、作业实时轨迹传输,监测设备能向农机作业远程监测平台发送上述数据和图片信息,且能与市社会化服务项目公共平台链接。
4.实行双层合同管理,即市农业农村局要与承接主体签订承接服务合同,承接主体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服务时,承接主体须按合同约定完成作业量,并填写服务作业登记表,同时对每个服务作业点用相机或手机照相并存入电子图片档案。
5.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政府、街道办经管站要主动指导并做好协调工作,做好承接主体与当地服务对象的项目前期衔接、组织实施与实时监管等工作。
(五)检查验收
1.乡(镇)作业核实
承接主体每季服务作业完成后,要对作业完成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中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经管站对承接主体的服务地点、实际作业面积等情况逐村进行抽查核实,抽查核实面积不少于作业总面积的20%,抽查可以采取电话抽查或实地抽查方式进行。
2.市级组织验收
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机插项目实际作业量乡(镇)核实表”后,成立“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验收组”,组织成员单位及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组采取网络监测记录、档案检查、实地抽查和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服务面积逐村进行抽查核实,每个村核查面积不少于作业面积的20%。根据验收结果,核定承接主体作业量及拟补助资金,核定作业量原则上以网络监测面积为主,通过乐平市人民政府网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六)兑付补助资金
公示无异议后,各承接主体填写《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作业补助资金结算表》,上报市农业农村局和市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审核同意后,由市财政局将补助资金拨付给市农业农村局,再由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法人账户直接拨付给承接主体。项目补助资金实行先验收后补助的原则。
承接主体按服务合同实际完成的作业量不包括对市外提供服务、承接主体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作业量,以及承接主体之间互相提供的服务、省外提供服务的作业量。
(七)绩效评价
当年项目实施结束后,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包括绩效目标、效果分析等内容。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顺利完成,成立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小平、市财政局局长彭建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由洪海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一组织全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
(二)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顺利完成,市财政对项目工作予以经费保障,主要用于项目宣传、培训、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资料整理等。
(三)项目管理
要建立项目管理制度,细化补贴标准、补贴程序、验收考核办法,制订各类服务的基本规程,统一服务合同格式,统一制作服务作业登记表、试点补助资金公示表以及资金结算表等,做好档案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要积极推动项目公示制,将确定列入补助范围的服务组织进行公示,项目完成后,在作业地进行补助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服务对象名单及联系方式,服务内容、服务地点、作业任务、拟补助金额等内容。市农业农村局要加强对承接主体的指导,为承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严格按照操作和生产防控要求实施。项目结束后,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和总结材料报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景德镇市财政局。要规范资金核算,项目资金要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市财政局要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对承接主体资金使用的指导,规范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并建立服务台帐,做好资料收集和存档工作,以备检查验收。要加强资金监管,市农业农村局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公开、公正、公平,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一经发现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情况,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承接主体采取造假行为骗取补助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并在5年内不得申请和享受财政支农补助项目。
(三)信息宣传
有计划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宣传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政府购买试点的政策和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随时掌握和总结试点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报送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加强工作沟通。
附件:1.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业合同(样表)
2.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对象承诺书(样表)
3. “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 项目实际作业量乡镇核实表”(样表)
4.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 项目实际作业量验收表(样表)
5.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作业补助资金结算表(样表)
附件1
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作业合同
(样表)
甲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
乙方(农户、种粮大户):
经协商,在平等互利、保证双方权益的基础上,甲方为乙方提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双方签订如下条款:
一、作业内容
1. 年 月 日至 月 日,甲方向乙方 (作物)提供下列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序号
托管田块详细地点
服务环节明细
机防 亩,单价 元,金额 元;
合计金额(大写) 万 仟 佰 拾 元 角 分(¥: )
(注:有多个地块的,本表可另列清单作补充)
二、作业费标准及结算方式
2.作业服务费标准: (按不高于年度作业服务指导价执行)。
3.双方商定结算方式: 。
4.双方对作业面积有异议时,双方按照实际丈量作业面积计算。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5.甲方要按合同要求准时到乙方指定的作业地点开展作业服务,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确保安全生产。
6.甲方应按照农艺要求保证作业质量,作业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或由双方协商确定作业标准。
7.为了保证甲方顺利开展作业,乙方应为甲方提供如下便利条件:
。
8.如签订合同时没有商定具体作业时间,乙方应在作业时间确定后,提前 天通知甲方。
四、违约责任
9.任何一方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均由违约方负责赔偿。
10.如果一方需要变更或终止作业合同的,应在作业初始时间前15天通知对方,并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变更或终止作业合同。给对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提出方应赔偿损失。商定赔偿违约金为 。
11.因天气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使得本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解除本合同,双方不承担违约责任。
五、其他事宜
12.一方变更通讯地址或联系方式,应自变更之次日通知对方,否则变更方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责任。
13.未尽事宜,甲、乙双方经协调一致可另签订补充协议,其法律效力等同本合同。
14.甲、乙双方发生纠纷,可向作业地村委会或乡(镇)经管部门(农业服务中心)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向被告人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15.本合同一式3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方、乙方和当地乡(镇)经管部门(农业服务中心)各执1份。
16.本合同有效期自2021年 月 日至2021年 月 日。
甲方(盖章):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代表(盖章):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附件2
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对象承诺书
(样表)
我是 , 与我签订了 服务作业合同,作业量 (亩),现实际完成作业量 (亩) 。我承诺所签字确认的实际作业量真实可靠,愿承担法律责任。
我对其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 )或不满意( )。
承诺人:
年 月 日
附件3
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 项目实际作业量乡镇核实表(样表)
承接主体作业面积(亩): (盖章) 年 月 日
村委会
承接主体
服务地点
农户姓名
联系电话
实地抽查
(农户签字)
电话抽查
完成作业量(亩)
核实后作业量(亩)
承接主体(盖章) 乡(镇)、街道经管站(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4
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 项目实际作业量验收核实表(样表)
承接主体: 年 月 日
乡 镇
承接
主体
服务
地点
农户姓名
联系电话
实地抽查
(农户签字)
电话抽查
完成作业量(亩)
核查审定作业量(亩)
验收组意见:
验收组(签名):
乐平市农业农村局(盖章)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领导小组(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5
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作业补助资金结算表
(样表)
承接主体名称
承接主体性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合作社
法人代表姓名
身份证号码
服务主体申报补助作业面积
核定补助面积
补助标准
补助申报资金
核定补助资金(元)
承接主体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市农业农村主管
部门审核意见
年 月 日
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年 月 日
备 注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纪委监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乐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乐平市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乐平市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乐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乐平市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农业生产托管两个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江西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 2021 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赣财农指〔2020〕71号)等文件要求,今年将下达我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及2020年后追加的100万元,补助资金共计300万元。现结合我市当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特制订乐平市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目标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发展。一是围绕粮食生产,坚持服务小农户,带动小农户发展,把突破小规模分散经营、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作为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关键。二是扶持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三是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逐渐形成我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培育壮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农业规模经营和绿色生产。
二、项目实施内容
(一)确定主导产业和关键环节
1.补助关键环节和实施内容。为全面提高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能力提升”和农户迫切的要求,今年我市重点选择水稻生产的机防(即水稻病虫害机械统防统治,下同)重要生产环节为社会化服务的实施内容。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水稻机防面积30万亩,补助资金300万元,该项目涉及本市19个乡(镇)、街道和农科园。
2.补助标准:水稻机防按照服务合同实际完成作业量进行补助,标准为每季每亩每次补助10元。为达到农民受益与扶持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双重目的,承接主体在收取费用时要尽可能地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服务小农户的补助资金或面积,占比应高于60%。
3.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进度安排:
(1)2021年2月底前,制定方案,公示项目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
(2)2021年3月底前,完成公开招投标及择优遴选、确定托管服务承接主体;
(3)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承接主体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并开展服务;
(4)2021年11月,各社会化服务承接主体申报服务面积和质量,由市农业农村局进行核实验收,并予以公示,公示无误后由市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资金;
(5)2021年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绩效评价。
(二)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标准
承接农业生产托管的主体是指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市场监督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化承接主体。
1.遴选范围
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市场主体。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扶持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等本地企业。
2.承接主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一定的社会化服务经验,原则上从事社会化服务达二年以上;
(2)拥有与其服务内容、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农业机械和设备以及其他能力,其中承接机防服务的具备一定的机动植保无人机;
(3)依法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险的良好记录,社会信誉、商业信誉良好,其所提供的服务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和好评;
(4)同意购买并安装远程电子监测设备,愿意接受社会化服务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及项目要求的其他条件。
3.报名时间及携带材料
报名时间:2021年4月12日开始报名(具体报名以公告时间为准);
报名材料:“三证一户”(即工商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账号)原件及复印件、全体成员名单(以注册登记为准)、农机具证明材料。
(三)优选服务组织
机防承接主体通过市行政服务中心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前六名,经公示无异议后,确认为2021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承接主体单位,每个承接主体承担项目任务50万元。
(四)监督项目实施
1.确定后的承接主体必须要与市农业农村局签订2021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发现不符合条件的承接主体,取消其资格。
2.承接水稻机防项目的承接主体单日作业量须达到250亩以上,单季作业面积1000亩以上。
3.承接主体用于项目的作业农机必须安装远程电子监测设备,实现作业状态的实时监测、作业面积实时统计及分析、作业实时轨迹传输,监测设备能向农机作业远程监测平台发送上述数据和图片信息,且能与市社会化服务项目公共平台链接。
4.实行双层合同管理,即市农业农村局要与承接主体签订承接服务合同,承接主体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服务时,承接主体须按合同约定完成作业量,并填写服务作业登记表,同时对每个服务作业点用相机或手机照相并存入电子图片档案。
5.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政府、街道办经管站要主动指导并做好协调工作,做好承接主体与当地服务对象的项目前期衔接、组织实施与实时监管等工作。
(五)检查验收
1.乡(镇)作业核实
承接主体每季服务作业完成后,要对作业完成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中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经管站对承接主体的服务地点、实际作业面积等情况逐村进行抽查核实,抽查核实面积不少于作业总面积的20%,抽查可以采取电话抽查或实地抽查方式进行。
2.市级组织验收
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机插项目实际作业量乡(镇)核实表”后,成立“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验收组”,组织成员单位及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组采取网络监测记录、档案检查、实地抽查和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服务面积逐村进行抽查核实,每个村核查面积不少于作业面积的20%。根据验收结果,核定承接主体作业量及拟补助资金,核定作业量原则上以网络监测面积为主,通过乐平市人民政府网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六)兑付补助资金
公示无异议后,各承接主体填写《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作业补助资金结算表》,上报市农业农村局和市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审核同意后,由市财政局将补助资金拨付给市农业农村局,再由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法人账户直接拨付给承接主体。项目补助资金实行先验收后补助的原则。
承接主体按服务合同实际完成的作业量不包括对市外提供服务、承接主体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作业量,以及承接主体之间互相提供的服务、省外提供服务的作业量。
(七)绩效评价
当年项目实施结束后,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包括绩效目标、效果分析等内容。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顺利完成,成立乐平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小平、市财政局局长彭建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放市农业农村局办公,由洪海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一组织全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
(二)经费保障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顺利完成,市财政对项目工作予以经费保障,主要用于项目宣传、培训、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资料整理等。
(三)项目管理
要建立项目管理制度,细化补贴标准、补贴程序、验收考核办法,制订各类服务的基本规程,统一服务合同格式,统一制作服务作业登记表、试点补助资金公示表以及资金结算表等,做好档案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要积极推动项目公示制,将确定列入补助范围的服务组织进行公示,项目完成后,在作业地进行补助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服务对象名单及联系方式,服务内容、服务地点、作业任务、拟补助金额等内容。市农业农村局要加强对承接主体的指导,为承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严格按照操作和生产防控要求实施。项目结束后,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农业农村、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和总结材料报景德镇市农业农村局、景德镇市财政局。要规范资金核算,项目资金要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市财政局要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加强对承接主体资金使用的指导,规范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并建立服务台帐,做好资料收集和存档工作,以备检查验收。要加强资金监管,市农业农村局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确保政策落实公开、公正、公平,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一经发现挤占、挪用、截留项目资金情况,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承接主体采取造假行为骗取补助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并在5年内不得申请和享受财政支农补助项目。
(三)信息宣传
一、南阳市土地托管现状
南阳市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市耕地面积1060万亩,近700万农村人口,其中常年外出务工近300万人,农业兼业化、副业化、劳动力弱质化问题突出。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南阳市积极推动土地托管,探索出了一条以规模化服务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子。目前,培育土地托管组织4826个,包括龙头企业298个、农民合作组织3095个、家庭农场1156个、其他组织形式282个,托管土地面积已达200多万亩。托管农户亩均可增收300元。
当前南阳市土地托管服务形成了两种土地托管类型:一是土地半托管,也叫“菜单式”托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将农业生产中从种到收各环节的服务项目如深耕疏松、田间管理、秸秆还田、机播、机收、烘干、储存、加工等制成“服务菜单”,农户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自愿选择服务项目,“点菜下单”、签订服务合同,服务结束后由农户验收作业质量,托管组织与农民结算服务费用。半托管的优势在于,这种规模经营的形式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强的特点,更受广大兼业小农户的欢迎。例如,社旗县盛康家庭农场利用自身的技术、农机优势,发展半托管服务,为周边农户提供机耕、机播、机收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
二是全托管,也叫“保姆式”托管,农户与土地托管组织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合同,将土地委托土地托管组织全权管理,实行从种到收全过程、全环节的托管服务。全托管的优势在于,可以打破户与户的土地边界,实现土地成方连片,既增加了耕地面积,还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平整土地、兴修水利设施,实施“六统一”经营模式。“六统一”是指统一耕地、统一配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收购。从而使土地、良种、技术、管理、大型农业机械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经营。例如,方城县供销社整合各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成立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和农机专业合作联合社,整合农业机械380台(套),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全过程、系列化服务。
二、土地托管产生的社会背景
所谓土地托管,过去一般称为土地代耕代种,是指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的农户将农业生产的部分或全部活动托付给土地托管组织代为耕种和管理的一种社会化服务形式。在土地托管之前,已有了各种各样的土地流转形式,比如小规模的土地流转,通常限于亲友邻居之间,容易造成转入户的惊夺性经营,引发各种纠纷。再如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但实际效果并不佳,原因在于:一是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0%以上的耕地都是流转过来的,可以称为土地租赁型农业经营主体。这类经营主体有一个特殊问题,土地流转租金的支付是在农业经营开始之前,不但租金成本高昂,资金投入压力也很大,支付了流转租金,农业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捉襟见肘。近几年,土地流转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地区土地租金已经进入“干元时代”,占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成本的60%以上,从事粮食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加之粮食价格下降,各地频频出现新型规模经营者退租、转租、跑路事件。
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农外转移是一个渐进性、长期性的过程,存在着转移就业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的特点,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大障碍。农民对土地流转并不放心,担心流转出去难以按时收回,他们成为隐形失地农民,由此,制约了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发展。
土地托管与土地流转相比,其优势在于,农户不仅保留着土地的承包啵也保留着土地的经营权和剩余索取权。农户仅是享用土地托管组织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并照单付费。这是一种“小农户、大雇工”的经营模式,农户支付的仅仅是相当于雇工的工资等费用,并且可以随时收回土地自己经营。土地托管组织避免了土地租金的支出,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的压力和经营风险。可以说,正是在土地流转遇阻的形势下,土地托管模式才应运而生。
三、土地托管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稳定了粮食生产
当前由于粮食种植收益低,土地流转容易出现非粮化现象。调研中发现,当土地租金超过每亩800元时,种粮无利可图,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不得不从事经济作物种植来提高收益,以支付租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生产的非粮化现象。而土地托管以后,无论是半托管还是全托管,农户仍然拥有土地经营决策权,种什么由自己决定,土地托管组织根据农户要求提供社会化服务。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粮食作物市场风险小,收益稳定,大多数农户在与托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时,一般要求种植粮食作物,以回避市场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解决了耕地的非粮化问题,还稳定了粮食生产。
(二)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农户和托管组织的“双赢”
土地托管增加的效益可总结为“三增、一降”:即增产量、增效益、增收入、降成本。增产量,托管后,普遍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单位面积产量得到较大提高;增效益,土地规模经营使土地、良种、管理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提高了现有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增收入,托管农户比流转土地的农户和自己耕种的农户获得了更高收入;降成本,通过集中采购农资、实施科学管理、降本节耗等多种途径,土地规模经营的要素投入成本和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例如,社旗县盛康家庭农场,托管农户土地以后,亩均增产100斤左右,通过农资集中采购、机械化作业和订单预约,全程生产成本可降低10%左右,亩均收益可以增长30%以上,实现了农业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升。“土地还是那块地,变成土地托管后,全镇农户增收300多万元;农机还是那些农机,高效调配,效益就提高上百万元。”
土地托管组织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其利润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机耕、机收等项收入,二是种子、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批零差价收入,三是田间管理提高粮食亩产而增加的收入等。对于农户来说,托管组织收取的服务费用、农资费用都低于市场价格,农户还能从亩产增加中按比例分享农业收入,最终实现农户和托管主体的“双赢”。
(三)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土地托管产生成效的原因在于,目前托管组织不仅是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业提前、产后的外部服务,而且是一个全新的农业生产主体,深入到农业的产中环节,代耕、代种、代管,把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现代生产要素引入农业生产当中,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的不利情况下,土地托管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仅解决了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且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深入实施土地托管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加强对“土地托管”的科学引导
土地托管作为农业经营形态的创新形式,是一种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和农业兼业化而出现的新经营方式,也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发展初期,还面临社会化服务不太规范、土地难以集中连片、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制约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引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推进土地托管政策措施。特别是要尊重农民的意愿,防止单纯依靠行政措施强力推进,鼓励土地半托管、全托管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的发展。需要掌握土地托管发展的规模和未来趋势,着力解决好土地托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切实加大对土地托管的扶持力度
建议对土地托管合作社实行重点倾斜,一方面,把土地托管项目纳入县市农业发展优先扶持资金范围,对土地托管服务达到一定土地规模的土地托管组织,县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贴息贷款等扶持。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创新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帮助解决托管组织资金不足的难题。结合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等重点项目,涉农项目要优先在土地托管地块实施。国家农业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仓储建设用地等方面向土地托管领域倾斜,促M土地托管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当前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必然加大土地托管的服务成本,降低生产效率。适应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需求,要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和后期经营管理等问题,为土地托管及其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四)有效规避土地托管的潜在风险
由于农业容易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土地托管经营风险不容忽视,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等,就可能对土地托管组织带来灭顶之灾。因此,要建立防灾机制,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制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性农业保险政策,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拓宽农业保险业务范围,提高各类土地托管组织的抗风险能力。引导托管组织将托管的土地全部加入农业保险,以减少和弥补自然风险给托管组织和农户双方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