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9 17:42:27
序论:在您撰写水利工程勘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技档案不仅可以为工程的进行提供具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的数据记录,而且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企业的每一个科技档案都是企业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的积淀。在这些科技档案中,蕴含着企业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在日后的工程中,企业可以继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为工程的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可以使科技档案更加丰富。由此看来,做好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科技档案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2水利工程的科技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2.1相关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素质有待提升
现阶段,在水利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及管理才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能在新形势下满足开展档案啊管理工作的需要,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具备管理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对管理的内容不熟悉,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层次研究的能力,总之,就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另外,就企业本身来说,大多数企业缺乏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其管理的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对档案管理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利用率不够。
2.2对档案管理的制度不规范
当前,水利工程单位对水利工程科技档案的管理普遍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首先,其档号不规范;其次,案卷的标题不规范;再次,大多数案卷的缺乏卷内目录;最后就是组卷混乱的现象比较严重。
2.3档案的检索效率较低
档案的检索方式包括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在当前,其中手工检索在所有检索工作中还占有很大比重。大多档案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这样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造成了档案检索的效率的底下。
2.4对水利科技档案的保密性没有足够的重视
水利工程的科技档案是机密性文件,对这些档案的查询或使用都需要经过相关的手续。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大多的水利工程单位并没有对水利工程科技档案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制度不健全,责任也没有落实到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的信息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针对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相关对策
面对水利工程中的工程现状及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从而实现对科技档案管理的有效利用和高效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3.1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提高其对管理工作的认识
面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素质不高的现状,需要实现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视意识以及具体的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组织相关的活动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着力提高其工作效率,使企业的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工作能够真正从科技档案中获得工作经验和指导。
3.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
制度是对一个企业工作的规范和约束,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科技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高了新的管理手段,能够使档案管理拥有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能,合理对档案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档案分别处理,而同一管理,使档案管理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3合理开发和利用档案
水利工程企业的档案是现场实践施工条件下的记录,具有严格的客观事实的价值,能够为企业日后水利工程的规划和施工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对后来的水利工程的负责的表现,对其工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需要以自身的发展为中心,采用现代化新科技新技术对档案管理进行合理的利用,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3.4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促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科技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机遇,档案管理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其管理效率大大提高,使档案管理也实现了现代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档案管理技术,使水利工程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和便捷化,不仅可以使其具有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而且可以使企业克服管理的盲目性,促进水利企业的良好发展。
4总结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勘测
1 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
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是地质勘察中最先进行的综合性基础工作,主要方法有:路线测绘法、地质点测法、实测剖面图法等。一般来说,对一个工程区,首先应研究并弄清楚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地震活动状况,然后充分利用已有的区测成果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测绘并开展其它专项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等工作。全球定位系统( GPS)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 GIS)等3S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的发展情况。
2 工程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查明地表以下工程问题和取得深部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主要有山地勘探、钻探、物探等三种方法,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2.1 山地勘探
山地勘探是指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剥土,或开挖探坑、探槽、探井或平硐等揭示地表浅层地质情况的勘探手段,可直接进行试验、取样和观察地质现象,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要求相对简单,故在进行地表浅层地质勘察时运用较多。这亦是山地勘探的缺点,即它的勘探深度有限。
2.2 钻探
近年来,钻探方法、工艺及其施工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水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钻头、钻机等钻探设备的发展。例如: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研制出各种转速快、扭矩大、性能稳定的新型钻机。另外,对较完整的硬岩进行钻探时,金刚石钻头基本取代了钢粒或硬质合金钻头,大大提高了钻进速度和岩心采取率。
2.2.2 砂卵石层、软弱夹层、破碎带等特殊层位的钻进取样技术的发展。砂卵石层卡钻、难以钻进,以及同软弱夹层等特殊层位中钻进一样,岩芯采取率低、取样困难等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钻探的技术难题。近年来, SM植物胶和MY-1A植物胶冲洗液金刚石钻进砂卵石层取样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较好地解决了砂卵石层中钻进和取样的难题。在软弱夹层、破碎带中钻进时,由于岩芯对磨,岩芯采取率一直很低并且很难取到原状土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套钻技术,或采用专用的取芯钻具,及其它确保岩芯免受冲刷和挤压的保护系统等,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2.2.3 其它一些钻进工艺的发展。例如,绳索取芯钻探新工艺实现了在不提钻的情况下采取岩芯的目的,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工艺大大减少了取芯过程中来回提钻的工作量,较好地解决了在软弱层等特殊地层钻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难题,如塌孔、取芯质量低等问题。
2. 3 工程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Geophysical Prospecting)简称物探,它是应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释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局部地质体、地质构造的位置、埋深、大小及其属性的科学。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2.3.1 重、磁位场勘探。重、磁位场勘探是最古老的一种物探,相对于地震勘探而言,其精度和可靠度较差。目前,由于一些高精度的重力仪、磁力仪的研制和应用,使得重、磁位场勘探的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神经网络技术等在重、磁位场勘探中的应用,以及磁性矢量层析成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重、磁位场勘探在上个世纪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微伽级重力仪的使用,使微重力测量被用来勘探洞室和边坡地质体的变动形态并监测其稳定性。磁法勘探主要用于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矿产勘探、考古等领域,在工程地质勘测中应用较少。
2.3.2 地震勘探。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应用较多的为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其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目前,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发展较快。例如,利用弹性波纵波对三峡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岩体质量做定性评价,取得了显著的工程和经济效益;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开发研制的负视速度法和水平地震剖面法、由瑞士Amberg测量技术公司开发的TSP长距离超前预报法、由美国NSA工程公司开发研制的真正反射层析成像( TRT)超前预报技术等,较好地解决了利用反射波地震勘探进行隧道超前预报的难题。
近年来,地震CT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方法系列,其成像方式发展到可利用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面波等多种波组合,可利用钻孔、隧道、边坡、山体等多种观测条件进行二维、三维地质成像,促进了地质勘测由定性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
2.3.3 电磁勘探。包括天然场源的电磁测探(MT法)和人工场源的连续的电磁波勘探( EM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学习,到现在拥有了一定的技术,这是一直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不断努力的结果。现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设计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甚至建设了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代表性工程,完成了大量的规范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建立起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体系。但是,飞速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比如勘察设计观念淡薄、设计规划的资料太贫乏等,这些不完美也正是我国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
2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虽然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还有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任何一个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都要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工程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成本的计算和细化。不仅如此,还有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的逐步补充完善。
2.1勘察设计观念淡薄
很多工作人员对勘察设计的意识很淡泊。设计部门的技术人员很多缺乏经济观念,仅仅在完成施工图上考虑,工程造价已经确定,而施工设计图中的工程造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就是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变动了,但是在工程造价的实际消耗上是不能随意改动的,这些人员有时候缺乏经济观念,考虑不周,这就是设计文件存在问题,无法体现经济性。
2.2设计规划的资料太匮乏
水利工程勘测技术是一项长期并且繁琐的工作,带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很多因素导致设计规划基础资料太过匮乏,贯彻实施力度不够。因为资料不全,规划成果少,规划依据不足等等的原因,使得水利工程勘测技术得不到保障,加上市场的干预,社会利益化的影响,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都是因为之前设计资料匮乏引起的。
2.3设计标准化与程序化进展过于缓慢
在我国设计标准化与程序化进展过于缓慢也是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它会受到水情、地形、地质、工情、业主要求等众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客观条件上已经受到了非常多、非常大的制约,难以推广,导致标准设计难以统一。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中可以用到的标准图集和程序资料太少,这就大大影响了设计的效率和效果,浪费资源,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影响经济效益。2.4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缺乏专业的资质审核部门在我国关于水利工程勘测技术与管理的改革过程中,逐步放宽了勘察设计单位的标准,我国的勘察设计单位逐渐成为开放、公平的勘察单位,并且逐步迈向一种全新自主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政府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单位缺乏专业的资质审核部门,这使得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滞后,管理工作缺乏深入性和客观性,这使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粗制滥造的现象,不但影响了我国水利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3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技术解决措施
对于不断发展的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设计的建设,针对我国的现状,对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形成不同的解决措施。1)要加强勘察设计观念。由于我国很多人员在勘察设计观念上意识淡薄,导致在设计图纸上无法想到经济上的利益,缺乏经济观念,使得在经济上会有浪费或损失的情况。只有强化勘察设计观念,才能使设计人员考虑周到,将经济上的问题也呈现在设计图纸上,避免浪费的情况发生。2)要注重整理搜集设计规划的资料,因为在设计规划的资料上太过于缺乏,导致规划成果少,规划依据不足等现象,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这样的资料严重不足,会使得设计上吃力,并且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浪费资源,水利工程勘测技术无法得到保障,给工作增加难度。因此我们要多搜集整理设计规划的资料。3)要建立专业的资质审核部门。因为水利工程勘测技术设计上没有专业的资质审核部门,导致政府对设计上、工商管理上的缺乏,因此出现很多豆腐渣工程,很多工程偷工减料,这就使得在一段时间内,一些地方的工程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严重的会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带来严重的后果。
4结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 GPS; 测量
0 引 言
水利工程测量中,先进的测量方法和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地进入我们生产和生活中。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以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不需通视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GPS相对定位可以获得厘米级相对位置,目前的动态RTk可以在几秒钟内就可以获得相对的GPS基准站给的高精度定位数据,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GPS技术发展现状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3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是GPS应用的两个方面;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
相对测地定位是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在接收机之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观测历元之间求二次差,通过两次差分计算解算出待定基线的长度;求解整周模糊度是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水利工程测量;而RTK测量以其快速实时,厘米级精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如碎部测量)与工程放样中。RTK技术代表着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
GPS测地型接收设备是实现测地定位的基本条件,接收机有单频与双频之分,双频机能以L2观测值修正电离层折射影响,最适宜于中、长基线(大于20 km)测量,具有快速静态测量的功能,可升级为RTK功能;单频机适宜于小于20 km的短基线测量,对于一般水利工程测量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簿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水利工程放样的要求。鉴于GPS系统在轨卫星数有限,在对空通视受遮挡的条件下,不能保证正常解算,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实践表明,单频GPS系统由于多环境的制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LONASS)的不断完善,利用GLONASS来改善GPS性能的双星座系统(GLONASS +GPS)已由美国Ashtech公司研制成功。这种全天候、全地域、高精度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接收设备,双星座系统的接收设备实现了GPS接收设备的新水平。
2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省的水利工程建设迎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水利勘测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水利工程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
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量,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为闸门、渠道、堤坝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下面就RTK技术在水利勘测中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
3 RTK技术在水利测量中的应用
3.1 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无论静态定位,还是准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
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3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3.2 应用实时动态定位(RTK)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定位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覆盖水利工程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等全过程。
3.2.1 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3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 ,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 min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 ,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1 /5,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3.2.2 动态定位模式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 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动态定位模式在水利工程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及导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 s,精度就可以达到1~2 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3.3 RTK技术的优点
1)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包括高程) 。
2)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
3)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 s,流动站小组作业, 每小组( 3 ~4 人) 可完成中线测量5 ~10 km。若用其进行地形测量,每小组每天可以完成0.8~1.5 km2 的地形图测绘,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相比的。
4)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可完成中桩抄平工作。
5)应用范围广可以涵盖水利工程测量(包括平、纵、横) ,施工放样,监理,竣工测量,堤坝监测测量及GIS前端数据采集等诸多方面工作。
6)如辅助相应的软件, 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3.4 推广建议
1) 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水利工程平面控制测量。
2)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3) RTK技术的出现使GPS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发商相继推出的新型号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也越来越强,并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在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具有代替全站仪的趋势,各单位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4)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是水利工程测量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将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与方法予以更新。
4 结束语
GP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工程测量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在水利工程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GPS中的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其对水利工程勘测的巨大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 1 ]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修订版)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关键词:改进;水利工程;勘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地质勘测主要任务是查明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所需的防治措施与建议,为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我国水利工程勘测方法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重新认识和审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各种勘测手段及其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各种勘测方法的发展及其综合应用,从而使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计算”方向发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紧密结合,对加快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可否认,一些传统的勘测手段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运用有限元等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发展与实际地质体性质更接近的非均质、各向异性、多相介质中的三维层析成像等物探技术,以及3 S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中更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
1 目前水利工程勘测中使用的常规方法及其建议
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查明地表以下工程问题和取得深部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主要有山地勘探、钻探、物探等三种方法,以下分别加以说明并针对这些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1.1山地勘探
山地勘探是指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剥土,或开挖探坑、探槽、探井或平硐等揭示地表浅层地质情况的勘探手段,可直接进行试验、取样和观察地质现象,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要求相对简单。它的勘探深度有限,故建议在进行地表浅层地质勘察时运用。
1.2钻探
近年来,钻探方法、工艺及其施工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水利工程地质勘测水平的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1.2.1 钻头、钻机等钻探设备方面的建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出各种转速快、扭矩大、性能稳定的新型钻机。对较完整的硬岩进行钻探时,建议采用金刚石钻头,该钻头基本取代了钢粒或硬质合金钻头,大大提高了钻进速度和岩心采取率。
1.2.2 砂卵石层、软弱夹层、破碎带等特殊层位的钻进取样技术的建议。
砂卵石层卡钻、难以钻进,以及同软弱夹层等特殊层位中钻进一样,岩芯采取率低、取样困难等一直是水利工程钻探的技术难题。建议采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套钻技术,或采用专用的取芯钻具,及其它确保岩芯免受冲刷和挤压的保护系统等,以较好的解决这一技术难题。
1.2.3 其它一些钻进工艺方面的建议。绳索取芯钻探新工艺实现了在不提钻的情况下采取岩芯的目的,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工艺大大减少了取芯过程中来回提钻的工作量,较好地解决了在软弱层等特殊地层钻进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难题,如塌孔、取芯质量低等问题。
1.3 工程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1.3.1 重、磁位场勘探。重、磁位场勘探是最古老的一种物探,相对于地震勘探而言,其精度和可靠度较差。目前,由于一些高精度的重力仪、磁力仪的研制和应用,使得重、磁位场勘探的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微伽级重力仪的使用,使微重力测量被用来勘探洞室和边坡地质体的变动形态并监测其稳定性。建议在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矿产勘探、考古等领域中采用重、磁位场勘探,而在工程地质勘测中应用较少。
1.3.2 地震勘探
目前,地震勘探在水利工程领域发展较快。建议在水利工程勘测中运用地震CT,该地震CT可利用钻孔、隧道、边坡、山体等多种观测条件进行二维、三维地质成像,促进了地质勘测由定性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
1.3.3 电磁勘探。包括天然场源的电磁测探和人工场源的连续的电磁波勘探等多种方法。 建议在水利工程中加强电磁勘探的应用。例如,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多场源、二维和三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用来推测深埋长隧洞围岩介质的结构特征、隐伏断层、破碎带及异常区等可能影响工程的各种因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3.4 电法勘探。主要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和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 建议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运用电阻率法。它引进了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办法,可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其测量结果可实时处理并显示地电断面或剖面图,从传统的一维勘探发展到二维勘探。目前,在单源与单点测量的基础上,发展为多源、多点、多线测量,从而发展了三维观测技术。
2 建议在水利工程勘测中引入3S技术
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大技术系统的集成与总称。
2.1 全球定位系统
GPS在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内主要用来确定观测点位的三维坐标。相对于普通测量手段而言,它不要求观测站之间通视,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可全天候观测等优点,可将其采集和储存的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与处理。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2.2 遥感
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可行性研究阶段,与其他勘察手段配合,有利于大面积地质测绘,提高填图质量和选线、选址的质量,减少野外地质调查的盲目性,减少外业工作量,进而提高了勘察效率。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工程地质勘测手段,近年来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总体来说其用途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与制图,岩溶调查,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输水隧洞、渠道等跨区域、长距离等线状大型工程地质调查,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复杂特殊地区的工程地质调查,节省了费用,加快了工期。
2.3 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从深度、广度及精度上对工程地质勘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勘探深度的加大、对勘探分辨率(精度)要求的提高,许多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及技术已无法满足工程需要。为此,本文对目前水利工程地质勘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适当给出了建议,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勘测方法对水利工程地质勘测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妙月.勘探地球物理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6.
[3] 曾凡卿.三峡工程建基岩体物探检测方法应用[J].2008.
[4]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修订版)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勘测;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TU99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统筹规划、标本兼治,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力争在政策支持上有新突破,在组织发动上有新举措,在资金投入上有新增长,在综合效益上有新提高,在惠及民生上有新成效。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工具都是密切相关的,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诸如此类的一些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大都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给农业生产和日常的农村经营带来许多的不便和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整体规划,工程目的不明,重复建设隐患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部分是各级乡镇、村级等小单位小圈子内自己基层单位组织农民筹资建设,区域性的工程建设,其缺乏全局发展性战略眼光,在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无法统一兼顾,这样修建成功后,就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工程管理人员也无法配备到位,而且在工程质量方面也留下了隐患,最后导致工程烂尾废弃;一方面是缺乏筹资渠道,工程建设降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除应急的抗旱节水灌排和国家统一调配的少量资金由政府投资外,其他的政府投入几乎为零,所需建设和运维资金基本上是从农民中自筹,几年来农民收入尽管有了大幅提高,但由于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成本剧增,自筹难度也非常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就很难及时到位,总是一拖再拖,这就导致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由于资金短缺,最后不得不降低标准建设,高标准制定计划低标准验收完工,这样也就导致水利工程建设普遍标准低,过早地失去了起原本设想的使用价值;三是工程质量不能达标,后续维护难以为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浇灌设施,大多为当地小型工程队伍承建,虽然在农田灌排、区域规划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建设和运维标准,但其缺少必要的前期计划制定、工程实施、监督监察、完工验收等工程实施和运维方面的管理措施,再加上施工人员多为当地农民队伍,施工单位属于无资质施工,缺乏质量意识,相关的建设标准徒有虚名,大多没有专门质检部门和专职的监理人员,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工程质量无法达标,后续养护更无从谈起,致使多数工程成了有人建无人管、不达标、无人维护的三无工程。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是要实事求是。在设计建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应该充分考虑项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二是对于申报和建设,要讲实际,权轻重。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决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二是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利于环保”等原则,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切不可一窝蜂的上,以免给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三是要坚持筹资筹劳的多样性。要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通过国家投资、地方积极筹资、社会广泛集资、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积极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来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在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时,必须坚持自愿、公开、量力而行的原则,切不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对群众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三、科学的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措施
一是规划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要根据当地水利设施现状,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还要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加强田间工程、末级渠系及涵闸泵站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域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入,做到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要积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强重点涝区治理,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二是要进行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三是要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统筹使用农村各类涉水资金,从整体、长远角度重点加强对农民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要支持灌溉、储水、排水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改、扩、新建项目,做到主支衔接、因地制宜,引水、蓄水、灌溉并重,大小水利并进,要做到水库、塘坝、水窖等相互补充,建设旱能灌、涝能排,有水存得住、没雨用得上的水利工程体系;四是要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通过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还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促进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建立节水型用水模式和节水型经济发展与运行体系,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五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安案制定要严格。水利工程施工要严格按施工方案和基建程序运作,项目实施时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建设过程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格按“四制”要求管理,还要求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必须要有“一照、三证”,施工队伍要严格按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活动,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落实分级管理负责制,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项目建设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交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明确管理责任。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为确保建设优质的农田水利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规划设计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进而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GPS技术;水利工程勘测;RTK;动态定位;外业测量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一、GPS 工作原理、特点
(一)GPS 技术工作原理
GPS 系统是卫星导航地位系统,采用的方法为距离交会法,在使用的坐标系统中,GPS 测量通常采用其中的两种:第一种是地固坐标系统,第二种是空间固定坐标系统。同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坐标系的转换,通过转换可以有效表达控制点位置,可以促进观测效果。
(二)GPS 技术的特点
GPS测量技术主要由七大特点,包括: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以及功多用途广等特点。这些优点保证了GPS 测量技术的领先地位。其定位精度高体现在:在300m到1500m 之间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的解算,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而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一特点一具解决了测量学中的难题,使接收的信号不受干扰;其用途广体现在不但可以进行测量也可以用于测速和测时;GPS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便体现了其操作方便的特点。
由此可见,GPS 测量技术技术先进,优点明显,将在以后的应用中不断的体现出来,我们也将更加不断的开发GPS 技术的更多特点,为水利工程测量水平的提高不断努力。
二、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水利工程建设迎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水利勘测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
目前水利工程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
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量,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为闸门、渠道、堤坝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三、GPS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一)GPS 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的优点
GPS 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水利工程测量中,GPS 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三峡水利枢纽,小浪底工程等水利工程测量中都用到了GPS 技术。在国内进行的几次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招标活动中,均严格要求采用 GPS 技术用于定位和测量,这主要是基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GPS 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从工程施工角度而言,有如下优点:
平面上能准确定位
水利工程平面形状不规则。因此,实际施工过程中就需要精确地定位,这恰好是 GPS 的长处所在。大量实验表明,在小于 50Km 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 1-2×10-6,在 100~500km 的基线上可达10-6~10-7,这一精度常规测量仪器是不可能达到的。
2、大范围水下施测优势更为明显
水下测量要求能够实时得到水面上的三维位置即 X,Y,H,在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水面上的高程值减去测深仪的水深数据值(h) 就得到水下的高程,从而可做进一步的水下地形图,数学表达式为水下高程 Hs=H-h。
水利堤防工程分布一般是范围大。要准确地实施水下测量,做到不欠挖,不漏挖,不超宽,不超深,采用GPS 比采用常规仪器就更显优越性。
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常规仪器下的水下测量需配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并有大量的手工劳动,而采用 GPS 则省去了野外测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并可随时电脑成图,绘制出水利工程的平面范围和填挖程度。
(二)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下面着重讲解GPS 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GPS 技术在水利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部分:GPS 的外业测量,GPS 的布网以及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的应用等等。
1、GPS 外业测量
GPS 外业测量中,选点是关键。点的定位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选点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位置,标架,标型的完好状况等等。这都是做好选点的关键。GPS 的观测工作主要体现在无线安置和开机观测,这与常规测量有很大的不同。无线安置工作中,要做到在正常点位,天线应架设在三脚架上,并安置在标忐中心的上方直接对中,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整平;在有风天气中,应将无线进行三方向固定。
2、GPS 布网工作
关于GPS 布网工作如下:对于线路及带状工程测量,例如引水工程等,通常都采用点连式或边连式组成连续发展的三角锁同步图形,而对于工程枢纽地区的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网,通常则采用边连式或网连式布设,以增强网形的几何强度,提高GPS 控制网的可靠性和数据精度。
3、实时动态测量方法
(1)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 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3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2)应用
实时动态定位(RTK)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定位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覆盖水利工程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等全过程。
①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3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 min(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1/5,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②动态定位模式
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动态定位模式在水利工程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及导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s,精度就可以达到1~2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三)推广建议
1、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水利工程平面控制测量。
2、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3、RTK技术的出现使GPS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发商相继推出的新型号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也越来越强,并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在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具有代替全站仪的趋势,各单位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4、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是水利工程测量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将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与方法予以更新.
结语
综上,GPS 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对水利工程勘测手段和作业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精度和勘测效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利用 GPS 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测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和实用性,这是采用GPS 技术测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振军,谢中华,冯传勇. RTK测量精度评定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