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逻辑思维的相关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08 17:18:33

序论:在您撰写逻辑思维的相关理论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逻辑思维的相关理论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方法对于其教学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对于以后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益处。思维是具有意识的,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相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以及能动的反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方法运用正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理论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与逻辑思维方法的意义

地理课程分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这两个部分,其对于学生拥有必备的相关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也是人们去科学的观察、发现以及揭示与理解相关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在理论的教学中探讨研究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得到逻辑思维方式的良好训练,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

2.1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

分析是把客观的对象的整体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解成为一定的单元或者要素评价认识的思维的方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把对客观对象的各部分的认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对于客观对象的统一的认识的思维方法。地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自然学科,构成地理学科的体系的是事物的空间联系以及空间运动与演变的规律,有一定严谨的逻辑关系。各个基本的知识点即相互的独立,又会交叉组合新的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的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从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上,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的整合,最终的在整体上掌握其地理的林论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不能只对基本的概念单个知识点进行理解,还要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一定想整合,构成一个整体,也不能只是注重综合,而缺少了对于单个知识点的深入的了解。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相互的转化和渗透。

2.2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

归纳法是根据大量的已知的事实进行概括所得到了一些结论,其是一种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的是预知一些未知的事实,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两种方法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归纳是演绎的基础,而演绎也经常的作为归纳的前导。所以在地理进行实际的推理时,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是综合应用的。所有的归纳和演绎都不是单一存在的,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才能总结出正确的理论。

2.3培养学生的对比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对比是思维方式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同一种型式的物质中找到差异,在同种求异,联想的从不同本质的东西中找到其相同点,是异中求同的方法。对比和联想是统一思维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大部分的地理公式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比,就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和共同的特点,这样既加深了对于地理学科本身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也是学生对于自然的规律有普遍的认识。教师在讲地理现象基本特征的时候,要灵活的运用对比和联想的方法,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

2.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又称为反向思维,这是根据辩证逻辑关系中对立的原则,认为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这两面是相反相成的,从反的一方面来思考问题,不会破坏了事物的矛盾统一性,而且这种方法还能是很多的难题得到解决。逆向的思维一般运用在很难从正面来论证的问题上,从反面来得以逆向的论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其头脑更加的灵活,可以更加有效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自己也可以进行论证,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实施的相关建议

比如在选修教材的第十二单元第一节的活动里,要求学生搜集学校所在城区的相关资料,结合资料对该城区的发展条件进行有效分析。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之后,得出所居住地区的区位条件、交通以及经济腹地、劳动力、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学生收集信息以及对其进行综合与分析的能力,从而为城区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判断与依据。

对于实际教学而言,讨论是运用知识以及学生进行实践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讨论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通过讨论、比较以及鉴赏与评价是其具体要求。这主要由于当前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各个地理事物彼此之间都有独特的发展变化规律,拥有比较复杂的空间联系,与此同时其演变的结构也各有特点,因此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多角度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有效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日常的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方法与技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增加学习的效率,良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容.《科学》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4(04):59―60.

[2]秦克铸,庞云凤.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2003,11(6):76-77.

第2篇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1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忽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然后通过不同的专业训练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对不同种类型的设计当中获得经验和设计技巧。有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可过学习建筑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可是城乡规划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也比较繁杂,所以这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庞大的专业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当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学习城乡规划相关知识便会更加轻松。在实际教学当中,建立教学体系结构时只侧重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严重缺乏,这既不利于学生快速轻松的学习本专业知识,同时也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的人才。

1.2教学内容太单一,忽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将不同的建筑体形进行结合,同时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不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城乡规划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太注重空间形态、建筑功能以及形体的学习,教师会将规划设计任务书直接给学生,学生在没有对设计条件和项目策划的内容进行提前分析和了解的情况下,并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设计书当中的设计理念。因此,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只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主观意象进行设计创作,而缺乏了理性的综合分析。这些都是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为没有对此专业当中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就不能更好的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进行思考,由此以来不利于城乡规划设计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也因为受到空间设计的限制而不能对环境的综合因素充分考虑,这样一来学生所设计出来的的内容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2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2.1提高逻辑教育在教学任务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更关键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是以逻辑思维素质为基础的,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考察。目前,我们国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相对较低,因为我们国家的逻辑传统并没有西方那么悠久,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导致我们国家很多人的逻辑性和论证性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在很多高校当中,逻辑思维素质培养的课程也比较少,很多学校的专业课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系统学习逻辑学知识,其中城乡规划专业亦是如此。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从我们国家的公务员考试、MPA等考试内容来看,国家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所以很多学校应当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意识,正确认识逻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作用。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增加逻辑教育课程来提高逻辑教育在高等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就要求专业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在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选题以及进行研究等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当中提高逻辑学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因此,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当中专门设置相应的逻辑学课程,并且应当是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接受逻辑学教育的时候,就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逻辑与实践和生活之间的必要联系,从而通过逻辑分析来解决现实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2.2注重逻辑知识基础的夯实与逻辑精神的培养

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开设逻辑学课程。在对学生进行高层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可以将逻辑学课程进行分阶段教育,在大一的时候开设逻辑学导论课程,并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必修课程,由此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在大二至大三阶段的时候,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城乡规划知识已经到了更深的层次,所以此时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理科学生可以在大二至大三阶段开设数理逻辑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逻辑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逻辑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接受逻辑学导论课程的时候以传统逻辑为主要教育方向,这可以让学生在刚开始接受逻辑教育的时候更加轻松,并且能够快速的掌握逻辑知识和技巧,树立起逻辑观念。在对批判性思维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决定,以及树立起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当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掌握学习技巧,对庞大繁杂的城乡规划内容进行有序的整理和系统的学习,思考问题时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将批判性思维品格转变成独有的思维能力,不断顺应时展,学校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城乡规划人才,从而加快社会进步。

2.3运用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则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专业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来碰撞出更多的想法。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理论进行指引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融合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起高效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学习当中。除此之外,城乡规划专业课教师应当注重案例教学,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具有典型的、生动的案例和老师与同学讨论,对案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进行思维论证,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将所学的逻辑学理论知识与专业课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组织辩论赛,专业课老师可以提出与专业相关的某一话题,让同学以辩论的形式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大量的搜集材料,列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同时通过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时候,学生会快速运转大脑不断思考,为自己所提出的观点加强论证。无论是为辩论准备材料还是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会都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对城乡规划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一来,才能为城乡规划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符娟林,赵春容,向铭铭.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06-108.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逻辑思维是指离开具体的形象,在一定的逻辑法则中进行思维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它具有应用广泛、逻辑严密、结论确定等多方面特点,每一个数学的概念与定理,只有在逻辑上被严格证明以后,才能最终在数学理论体系中成立。正是由于数学教育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应当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更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学科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夯实数学基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

数学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基石,也是学生开展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得以有效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学生如果没有正确地掌握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活动,也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将概念、定理的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并通过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充分揭示数学原理的内涵与外延,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笔者一方面在课堂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讨、教师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通过观察、概括、类比与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以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解的相关概念;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趣味性和逻辑性的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具有条理性、逻辑性的思考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总而言之,基础知识教育与逻辑思维培养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在向学生教导概念、定理等知识的同时,可以良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在形成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引导自主探索,参与逻辑思维活动

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通过多让学生亲自观察与思考,多让学生实践练习与动手操作,多让学生自主抽象概括出数学公式与法则,这都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逻辑思维活动当中,在获取数学知识、锻炼数学技能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形成与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两者之间有机的结合,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a、b∈R+,a≠b,求证:a3+b3>a2b+ab2。为了使学生在顺利解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是向学生讲述如何利用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思维、综合思维来证明该不等式;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得出该不等式证明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三是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探索能否通过此题的证明,得出相关不等式证明的推广应用,例如可得出:a4+b4>a3b+ab3,a5+b5>a4b+ab4,…an+bn>an-1b+abn-1。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引导,不仅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亲自进行观察与思考,并自主概括出相P不等式证明的推广应用,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始终处于主动运转的状态,有效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导思维方法,探索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关键是应教导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思维进行思考、解题与推理的能力。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积极选择适宜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教学,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各种方法的思维过程与逻辑推理格式,例如归纳法(三步格式)、反证法(三步格式)、分析法(逆推格式)、综合法(顺证格式)等等,而且还能熟练地用于数学知识论证与解题优化,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良好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课程中,笔者就积极结合了归纳法开展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是在正式教学之前,分别向学生展示四个不同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其特点,并计算出各三角形边长的平方,这些图形和计算数据都是基本的教学材料,既方便了学生的观察与理解,又为下一步勾股定理结论的归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教师不要急于讲述结论,可通过提出相关问题,如“直角三角形各边长的平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等,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与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归纳得出勾股定理的结论与公式。总而言之,通过将归纳法融入教学环节中,既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实现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积极通过夯实数学基础、引导自主探索、教导思维方法等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培养,实现学生数学素养与学科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康华明,章宏.初中数学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258.

第4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

1.能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对中医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让学生通过一定的逻辑转换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对症下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2.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内容,由于中医涉及到的各种药理搭配较多,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才能理清各种药材的相互关系,在實际的医疗过程中才能针对患者症状搭配出最有效的处方。

3.能锻炼学生的研究思维

课堂教学中医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研究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注重能够提升学生的研究思维,使学生能够在课程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合理的逻辑推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

1.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

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使学生在课程学生的过程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动手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充分了解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

2.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生研究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创新。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1.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知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不断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己的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相关的药理和配药流程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增强对中医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中医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中医通过一定的方法能够充分掌握患者的情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使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充满期望,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课程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积极运用教材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一些关于中医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通过和教师的探讨解决自己思维过程中认知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研究思维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研究能力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有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能够更加注重各种细节,充分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的知识点。学校要注重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拥有实践条件,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研究意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各种中医现象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思维。

4.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课堂教学中医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好的理论知识和逻辑能力,教师能够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指正,不断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自主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学习意识,让教师不断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使教师队伍的思维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能够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四、总结

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息息相关,对课堂教学中医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医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更好的掌握课堂理论知识,让学生注重中医的研究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校还要注重对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涛.浅谈中医院校信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时代,2016,(10).

[2]樊平.浅谈中医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医论坛,2014,(01).

第5篇

一、会计逻辑思维的涵义

会计专业在我国一直是热门专业,其涉及的领域较广。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在学习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会计学的分析方法,运用会计逻辑思维培养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处理需要大量的逻辑思考。如果思路不清甚至逻辑混乱,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必然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就如同一个在沙漠中迷路的人,在茫茫戈壁中不知所措,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会计逻辑是由会计和逻辑构成的。通俗地说,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该遵循的思维规律或逻辑规则。会计逻辑思维是按照会计逻辑规律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例如,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操作,对经济业务相关账务处理进行深层次的认识。

二、会计实务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运用

1.实务教学中逻辑思维运用的必要性

在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运用很重要。我校会计专业针对目前的专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企业视角的专业建设,引进一款针对各类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而设计的仿真实训平_――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实训,受训者可以熟悉财会及相关业务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这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关键。

2.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运用实例

在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工作中,逻辑学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支票的连续背书业务为例,我国《票据法》规定背书应当连续,违反规定的、不连续的背书会引起票据权利的争议,给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带来不便。

票据背书的连续性,一般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背书形式上均为有效;背书的记载顺序具有连续性;连续的背书须具有同一性。《票据法》对背书连续性的要求是指前一背书的被背书人是后一背书的背书人。例如,在第一次背书中(A转让给B),背书人为A,被背书人为B;在第二次背书中(B转让给C),背书人为B,被背书人为C;在第三次背书中(C转让给D),背书人为C,被背书人为D。此时,D作为最后持票人,该票据的背书即属连续。如果第一次(A转让给B)的背书中,背书人为A,被背书人为B,而在第二次(B转让给C)的背书中,背书人为C,被背书人为D,则第一次背书与第二次背书发生中断,背书即为不连续。

在具体的实训业务中,学生对背书的概念没有完全弄明白,导致背书人与被背书人在业务操作中的关系混淆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思维及归纳逻辑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增强其处理全盘账务的信心。

情境一(一般的转账支票业务):A企业开出一张支票给B企业。

B企业凭支票办理收款业务(出票人是A,收款人是B),B企业在支票背书人处盖章并注明“委托收款”字样(如图1、图2)。

情境二(背书转让转账支票业务):A企业开出一张支票给B企业,B企业不办理收款业务而转让给C企业。

根据背书连续性的要求,B企业在支票背书人处签章并在被背书人处写上C企业名称后交给C企业,C企业在支票背面第二栏背书人处签章,同时注明“委托收款”的字样(如图3)。

情境三(连续背书业务):A企业开出一张支票给B企业,B企业转让给C企业,C企业转让给D企业。

C企业在支票背书人处签章并在被背书人处写上D企业名称后交给D企业,D企业在支票背面第三栏背书人处签章同时注明“委托收款”的字样。D企业再转让给E企业,以此类推(如图4)。

在具体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模式分别请学生扮演A、B、C、D企业的出纳人员,指导学生运用演绎推理思维及归纳逻辑思维,鼓励其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票据转让背书业务中,形式上的背书人就是转让人,其转让时须在背书人处签章;

(2)形式上的被背书人即为受让人,受让人如果要办理收款业务,即应该在背书人处签章同时注明“委托收款”的字样;

(3)第一种形式称为转让背书,第二种形式称为委托收款背书。

在上面的例子中,背书是票据的收款人或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名或书写文句的手续。这一内涵就可以得到背书人与被背书人在这一业务中的关系。运用逻辑学的逻辑法,比如限制和概括、定义、划分等方法,学生能够明确背书人与被背书人之间不同的角色关系,以保证在实务操作中不滥用概念,混淆身份。

三、如何培养逻辑思维

会计理论结构本身就是一个逻辑系统。会计逻辑思维主要依靠人的大脑对事物的外部联系进行加工整理,由表及里,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概念、建构判断,进行推理活动。培养逻辑思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学习逻辑思维的运用需要平和、耐心的心态。学生如果期望过高,当感觉达不到期望时就会变得心浮气躁,进而失去耐性;如果抱有急功近利的学习态度,指望立竿见影,就会忽略思维状态的改善。所以,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如何驾驭逻辑思维并应用于会计实际业务,可以在工作中增添思维或精神的愉悦感。

2.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思维习惯

(1)应当秉承循序渐进的方法。会计学是由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基本原理构成的一个理论体系,会计核算业务内容之间存在前后相继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会计理论及业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在真正掌握前期内容的前提下再开始后续内容的学习,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态度,否则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习过程也会变得难以为继。

(2)养成逻辑思维习惯。在实训业务中提高业务能力就应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而良好的逻辑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要在学习过程中始终结合具体的思维实际,对会计业务中的综合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由表及里,逐步把握会计理论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概念、建构判断,再进行推理,最终养成经常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习惯。

总之,理论联系实际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在生活中,学生应多观看演讲或辩论节目;在工作或者学习中,要经常用逻辑的眼光读书或者学习。如此长期坚持,逻辑思维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第6篇

一、使学生切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必要的逻辑知识

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是思维的依据,而这些基础知识严密的逻辑体系,又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在演绎过程中的充分显示和运用. 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地介绍有关逻辑的初步知识,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去领会、理解并逐步掌握这些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保证思维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例如,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概念定义的方式、概念的正确分类方法、推理与证明的规则和方法等,就可以避免和防止诸如分类的重复和遗漏、没有依据的推理证明等逻辑错误,就可以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推理证明的能力

在数学中,对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文字或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寻求证明途径、推理论证都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在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经常反复地阐明这种思维方法,会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分析与综合在证明时思考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分析法与综合法. 分析与综合从逻辑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看,还有另一种含义:分析就是把思维对象分成若干部分来考察;综合就是把各部分考察的结果结合起来,形成对整体的认识. 在教学中,经常地运用这种方法,阐明其思维过程,树立“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观点,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1 求证mn(m2-n2)(m、n为整数)一定是3的倍数.

这道题我们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考察:

①若m、n有一个是3的倍数,结论成立.

②若m、n都不是3的倍数,且m,n被3除的余数相同,则3│(m-n),即3│mn(m2-n2);

③若m、n都不是3的倍数且被3除后的余数不相同,一为3k+1型,一为3k+2型(k为整数),则3│(m+n),即3│mn(m2-n2).

综合以上三个步骤的考察,即可得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抽象与概括也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中,要形成概念,获得命题,建立公式和归纳法则等都需要运用它,数学中若能有意识地经常展现这一逻辑方法的思维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例2 对于 │a│(a为任意实数)的教学,可采用如下表格填空:

由上述表格中的规律概括出结论:

│a│=a(a>0)

0(a=0)

-a(a

三、加强推理与证明的严格训练

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语言到板书要求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推理形式,作出示范,这对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必须教育学生养成严谨推理和证明的习惯,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外练习,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在推理证明方向的困难和缺陷,并帮助他们克服改正.

再次,随时指出并纠正学生在推理论证中犯的错误. 这也是进行推理和证明训练不可忽视的工作.

例3 求证:1=2.

证明:假设a=b,那么a2=ab

a2-b2=ab-b2

(a+b)(a-b)=b(a-b),即a+b=b

第7篇

关键词: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案例—任务驱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

计算机实践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师范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一、建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实践教学的主旨。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这一优势,推行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此为切入点设计较贴切的案例,让学生接触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组织学生围绕相关案例进行研究讨论,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培养他们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使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感兴趣,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出相关的案例,再通过其中的内容引出对应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不确定的问题和方法提出疑问,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探索,研究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点,同时他们还明白了遇到问题时应该用什么方法和理论知识去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切身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不但使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应用,还使他们的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所需使用的教材是整个过程中比较关键的。实践教材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对应知识点:整理和归纳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实例练习:案例实施的基础,促使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点和技巧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3.案例的实施:与实例练习的作用相似,主要是对相关知识点的灵活应用。4.任务驱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对文科生逻辑思维及理科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和观察可以发现,文科生思维比较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理科生则正好相反。有人说过,科学创新人才不能只是逻辑思维缜密,还应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得到启示,再用缜密的逻辑去探究。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都是由想象和假设开始,然后才有了独特的见解和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形象思维是创意的切入点,是激发创新理念的要素之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可有效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因此,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就不能只侧重逻辑思维或者形象思维的培养,而是要两者兼顾。形象思维作为创意的切入点,逻辑思维作为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方面应持续探究并完善,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要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在日常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对象(知识点、学生类别)不同,教学方法和技能也因此有差别。例如,对于flas设计,如果对象是文科生,就应教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去处理,引导他们用逻辑思维去观察、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根据自己的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理科生而言,教师要引导理科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要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其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劲松.浅析高职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5-27.